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学士嘉州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六
熙宁六年秋,吾友张益孺太常礼院求为嘉州
既得,或谓余曰:「益孺少有才名,向尝以辞章冠国学多士,遂优中科等。
自召试入馆,凡若干年,其践历亦已深矣。
方朝廷急用贤者之时,如益孺不补外,被宠擢列华贯,旦暮期尔。
何遽求去,以自缓邪」?
余曰:「岂其然哉!
夫士之所以恃而立于世者,固在乎知此道而已矣。
命既存乎我,其所以用舍之者,系人之能否尔。
惟能常安于中,以俟时之所进退,自信乃笃也。
或挠己以求合之,虽上窃宠荣,以誇耀末俗,其为贤者一付清议,昧然已为贱丈夫矣。
益孺脩正端洁,治己有法度。
今欲使为贱丈夫者之行,其肯邪?
汉嘉,西南之美郡,益孺二千石于此,侍严君旦夕之膳,其为人子,岂不荣且乐欤?
以此较彼,益孺所获,其少欤?
彼将奚为哉」?
初出都,朝中士大夫亦有以益孺之行为可贺者,皆以诗饯之,凡若干首。
益孺视事之明日,即走书兴元,求余为之序,将刻之石,故为言此。
八年上元,甚美堂书。
北宋 · 张公裕
 押寒韵
马谙旧路行来滑,琴遇知音尚不弹(赠赵抃
元《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一五 《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赵抃初任成都,携一琴一鹤自行,其再也,止有苍头执事张公裕学士送以诗云云。
张益孺学士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儒业高群彦,词场第一流。
能声喧幕府,稳步到瀛洲
昼绣临乡郡,纡朱葬旧丘。
他年文苑传,应有盛名留。
张益孺学士挽词二首 其二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官曹曾共职,友益赖多闻。
信道甘违俗,同心独有君。
漳滨俄感疾,泉下忽脩文。
致主平生志,萧条掩一坟。
承议郎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八、《范忠宣公集》卷一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四四、一八三
君讳公裕字益孺,其先出于汉张留侯
六世孙广陵太守某,其后子孙有居犍为者。
至公之六代祖葬江原,今遂为江原人
曾祖讳某,祖讳某,皆潜德不仕。
父讳某,以学行著于乡里,嘉祐中举遗逸,不起,就拜试将作监主簿
由君通籍,拜太子中允而终,赠太常博士
母罗氏,封靖安县君
公生而秀异,幼喜读书,不好戏弄,成童已晓经义,善讲解,老先生宿儒莫能过也。
皇祐中,应进士举京师
国子生多四方豪俊,以声名相高。
及较艺,公为第一,士大夫皆惊叹焉。
俄中甲科,为戎州军事推官
戎僰近蛮,素无儒生,公请兴学校,立生员,躬自教率,后遂继有登词科者。
再调忠武军节度掌书记,居贾文元公幕中,尽心举职,无少顾避,郡政为之清肃。
部使而下,荐其才者二十馀人。
太子中允、知定州唐县
张康节公许昌,精选宾佐,辟签书武军节度判官公事。
相国韩魏公荐公可任文馆
英宗面命辅弼,选求贤才。
二府择二十人上之,上亲取十人,公预其选,充秘阁校理
丁母忧,服除,同知太常礼院
会议亲王袭封,公与翰林司马公君实范公景仁协其议,忤执政,二公罚金,而公坐免一官,改判吏部南曹
有选人与吏同为欺以应格者,公察知其罪,置于理,而执政右选人者,遂罢公南曹,复知礼院
中书建议尊僖庙为始祖,公独请尊艺祖,据经折理,而为之议。
凡万馀言。
上不之从,公亦不敢安其职矣。
文潞公枢密,欲辟公为掾属,公辞曰:「亲老矣,愿求乡官以就养」。
潞公嘉之,因丐便郡,得请知嘉州,迁太常博士
郡学就爽垲而新之,学子便焉。
又请傍青衣山浚江故道,以泄水患,监司沮格其议。
后江涨,果壅流入城,害居民,识者服公先见焉。
益州帅欲发民开犍为沐川,以便蛮人输马之路。
公曰:「蛮乃南诏遗种,日欲窥吾疆陲,以山川之阻而不能踰也。
今奈何通之,以启其心耶」?
朝廷闻而罢之。
以父丧去职。
公时年将耳顺,因哀毁致疾。
服除,请閒官就医,授管勾成都府玉局观,赐五品服。
会改官制,为承议郎
元丰六年五月一日终于官,享年六十一。
交旧闻讣,皆悲其未尽所蕴,而不臻上寿也。
公天资孝友,外和内刚,识量宏远,喜愠不形于色。
多为名公大臣所知。
张康节公韩忠献公赵清献公龙图杨公乐道,皆力荐之。
同舍临川王平甫尤称爱之,曰:「益孺真有道君子也」!
临终神意不乱,言不及身后事。
于书无所不读,而于《诗》、《易》、《春秋》、《老子》、《阴符》尤能究达其义,而各为之注解,共三十三卷。
为文典赡,有西汉之风,家集三十卷。
娶费氏,封仙源县君
子三人:洞、浩、洪,洪为其季父华阳县之后。
三女:长适进士范祖亮,次适宣德郎赵仍,次未嫁。
孙男四人,孙女六人,皆幼。
其孤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县某乡某里之茔,请铭于予,而为之铭曰:
留侯之裔,居蜀隐微。
公独自奋,力学逢时。
秉义恂恂,进退有仪。
儒馆乡郡,昼锦而归。
孝养克终,志愿弗违。
唯其蕴储,弗克究施。
庆流子孙,在理则宜。
勒铭窀穸,以谂无涯。
张益孺清净经后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佛言作、止、任、灭,是谓四病
我言作、止、任、灭,是谓四法门。
无尽居士若见法门,应无是语。
仁宗皇帝书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九、《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一二
臣某元祐中待罪太史氏,窃观金匮石室之书论载:仁宗皇帝在位四十有二年,幼小遂生,至于耆老,安乐田里,不忧不惧。
百姓皆如刍狗,无谢生之心。
又言:上天德纯粹,无声色畋游之好。
平居时御笔墨,尤喜飞白书。
一书之成,左右扶侍,争先乞去,稍稍散落人间。
庆云景星,光被万物,士大夫家或得只字片纸,相与传玩,比于《河图》《洛书》,敬爱所在,如临父母。
此岂与周人召伯爱其甘棠同年而语哉!
恭惟昭陵复土,垂四十年,至今父老言之,未尝不霣涕,后生闻说前朝事,无不踊跃,恨不身当其时。
呜呼,可谓有德君子者邪!
窃尝深求太平之源,而仁祖在位时,未尝出奇变古,垂衣拱手,以天下之公是非进退大臣,而百官修职,四夷承风。
臣亦不能识其所以然。
秘阁校理张公裕所藏书,其子臣浩以示臣,臣昧冒论著如此。
誉天地之高厚,赞日月之光华,臣自知其不能也。
朝请大夫直秘閤致仕君墓志铭绍兴四年十二月1134年12月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九、《浮溪集》卷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五一、《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九、《南宋文范》卷六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君讳懋,字禹功姓吴氏,其先义兴阳羡人也。
世以儒名家,而不求仕。
至君之父诰,始光大其门。
有三子,皆授以经,其材竞爽。
伯仲同时擢进士第,又同时为县令,以治行闻。
士大夫言义方者,予吴氏。
伯曰愈,仲即君也。
诰卒,龟山先生杨时识其墓,后以君宦达,赠朝散大夫
君少有立志,风骨颀秀,望之嶷然。
尝与儿曹集外家,有以博具遗君者,君正色叱之曰:「死老奴,敢污我耶」?
坐客大惊,知吴氏有子矣。
及长,嗜学问,从先生长者游如不及。
太学,籍籍有声。
既擢第,调当涂县主簿
郭祥正李之仪当涂,皆知名士也,负才气轩轾人,不少借,一见君诗文,曰「我辈人也」。
会岁饥,官出,籴者万人,坌集于场,他吏无术,至相蹂践以死。
州以命君,君布灰于地而疏其行坐,彊者东,弱者西,以五十人为甲,使听令。
间指其一曰:「给彼」。
民趋而前,左受粟而右输金,各以序进,未晡而周,无一人哗者,当路交荐之。
县有圩田,民生理寓江,中秋大雨,圩且决,君朝夕暴露治其防,民赖以济。
既去,父老指防而叹曰:「微此,吾其鱼乎」!
宿松,以简静为政。
凡追逮,书县门而予之期,民信畏之,其至不差晷刻,田里间未尝识游徼啬夫之面也。
由是讼更十数令不能决者,皆立谈决之。
未几,宿松大治,门不夜阖,狱囚屡空。
一日,部使者按旁郡,民遮道言愿以事决宿松
使者曰:「县各有治,汝舍而从他令,岂有说乎?
且道远奈何」?
民叩头曰:「吾邑可否,视吏色辞,彼邑有令在堂,吏不能秋毫欺也,虽远奚惮」?
察访使赵默舒州守孙杰驭下如束湿,所至人重足事之,盛威临君,君不为动,然此两人者亦卒不能使君屈也。
用荐,改宣教郎
丁外艰,服除知庐江县
盗刘五囊橐庐、寿间,方鼓行出山,去县裁一驿,其锋锐甚。
或止君毋遽行,君笑曰:「男儿当斩贼平戎,此鼠辈何为者!
今行缚之」。
盗闻君来,不敢入其境。
后群盗得,吏疑独遗庐江,曰:「彼有人焉,不可图也」。
召监延丰仓、知扶沟长垣县,寻除诸王府记室兼讲书
渊圣皇帝受内禅,金人至京师,三上书言便宜,不报。
后皆施行,略如君策。
尚书礼部员外郎
会金人立张邦昌,法当郎草笺奏,君度不可拒,将引绳自裁,有倖非常者儳曰:「仆请为之」。
君由是获免。
已而王时雍用事,坐政事堂,君发愤骂时雍曰:「反贼,吾独不能击汝如段秀实耶」?
时雍面颈发赤,不能对。
君因以疾求罢,不听,遂称笃病于家。
今上即位,病即日愈,乃请老而归。
岁馀,起公复故官,寻除司农少卿,不拜。
近臣交荐,擢知明州
州承喋血馀,守将屡易,公私埽地,万目睢盱,君一调而细大咸举。
于是卫兵留戍者步军三万,思恭领之;
水军万艘,张公裕领之。
将騃卒骄,凌藉官府,求取无度,变生不可期。
君能得榷酟之赢,给其稍廪,岁终赡足,民不知兵,治声流闻。
直秘阁,以代归,坐小法贬秩。
朝廷察其枉,擢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未行,改知吉州
道得病,到官病益侵,即上还印绶,六日卒,年五十五,寔绍兴四年五月某甲子也。
积官至朝请大夫
其迁多以劳能,而不以岁月。
君气豪语直,遇事有不可,辄愤盈于中,虽贵人必斥其忌讳面折之。
然胸次实洞然,无城府关键,以故深中之人多不乐,而贤士亦以此归之。
亲没分财,独推所得之居居其寡嫂。
恩当任子,不上其子而以其弟之子上之。
内外族姻与夫平生党友,饥者食、寒者衣,病者医、死者葬、嫁其女、字其孤,至不可胜数。
有《荆溪集》及他文合三十馀卷,豪壮而赡蔚,似其为人。
娶同郡杨氏,封安人
两男四女。
男曰师尹、师说。
师尹好学而喜文,再任以官,再不受,其志非苟且目前者。
人谓君必有后者,其在兹乎。
女曰琚,适左修职郎陆景瑞;
曰瑢,适左迪功郎元盥;
曰瑶,适右承务郎胡辨;
曰琬,继陆景瑞之室。
师尹以君卒之年十二月某甲子,葬君其县铜棺山南笔塔之原。
以藻与君厚善,来求铭,乃辑君之行治而铭之。
铭曰:
呜呼禹功
世乘波以流,君嶪岌也。
人视荫以偷,君汲汲也。
文雄而气刚,见者立也。
所临必恩,遗老泣也。
君门洞开,胡过而不入也?
宁羸厥躬,尚后人之及也。
张公裕廨宇指挥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华阳集》卷一七
今月二十九日,中书门下省工房送到敕黄一道,为奉圣旨指挥梁汝嘉将旧祗候库屋十间添修,充张公裕廨宇,其杂买务别行踏逐,令臣书行者。
右,臣窃见自来官司廨宇,皆以所管职事为名,其下便为治所,未有无职事而得居廨宇者。
今来张公裕同管客省四方馆閤门公事,兼总领海船。
契勘客省閤门等职事,见在禁中,从旧不曾别置廨宇。
客省、閤门官非止公裕一名,公裕应得,他人皆可得也。
若以总领海船为名,则其职事系在明州,于行朝别无所治,岂有置廨宇于此,而遥领职事于彼者?
况旧祗候库已改作户部杂买务,今若添修充张公裕廨宇,其杂买务别行踏逐,不唯公裕居之无名,而改更添修土木工役烦费实多。
兼恐侥倖之门一启,他日滋蔓,无以杜绝。
臣愚欲望圣慈特下有司参照,如张公裕目今职事不当得廨宇,即乞将上件圣旨指挥速行寝罢。
所有敕黄,臣未敢书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明州奏捷赐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毗陵集》卷一
朕观国家自金人入寇以来,士气沮丧,莫敢撄其锋者。
今复遣轻兵深入四明
卿贾勇先登,以身督战,大获胜捷,忠谊之节,俘馘之功,独高一时。
载览封章,良极嘉叹。
已令张公裕具海船二百只前去,以俟凯还。
更宜勉励,以全大功,毋使匹马生还,是所望于卿者。
懋功之赏,朕不敢私。
故兹亲笔奖谕,想宜知悉。
建炎笔录 其二 建炎四年庚戌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二
正月初一日,车驾在海道。
初二日,御舟早发,过石佛洋。
初三日,御舟入台州港口章安镇
初四日,同户部侍郎叶份中书舍人李正民綦崇礼太常少卿陈戬谏议大夫富直柔同对舟中,问圣体。
是时,扈从泛海者,执政之外,止此六人而已。
吏部侍郎郑望之给事中汪藻皆未到。
初六日台州报敌犯四明
初七日张俊人至,云:十二月二十日,敌至明州十五里桥发兵拒之,战不利,正月初二日遂至城下。
大开城门,遣精兵用长鎗突出血战,杀近千人,得带镮首领二级。
是夜,敌焚寨而遁。
恐敌济师,乞退归行在,且以二级来献。
初十日,闻已引军趋台州
是日,闻越守李邺投拜。
又闻韩世忠奏乞留青龙镇,以待邀击。
十三日,有旨,以知明州刘宏道充浙东安抚使张思正招抚使,欲其缓急得以自如也。
是日,闻周望劾奏秀州太守程俱擅离任所。
先是某上言,文士,恐不可当繁剧,遂易处州,既而有佑之者,其事遂寝。
至敌犯馀杭,朝廷乃令押米纲,离州。
望劾之云:「朝廷私此一人,遂失亿兆之心」。
士论是之。
十五日张俊至,于是扈卫军稍振。
先是,同宰执会食金鳌山寺,宗尹私谓某曰:「近日诸将姚端等进见太数,锡赉极厚,国用窘甚,见上幸一言也」。
某归草奏,徐思之,恐亦有说。
后乃闻上以明州卫纷扰,尽废禁卫,独中军辛永宗有兵数千。
姚端御营使颐浩之亲兵将,其众独盛,所以优其礼遇,以明受为戒也。
十六日报,敌以十三日入四明
又见茶司备到仲山公文,称金人已于十二月二十间离洪州,杀城中老小七万馀人,由袁之潭矣。
十七日报,吉州太和县村民收得嘉国惠徽朱夫人
先是刘珏滕康有奏待罪云:「除太后贤妃夫人、莫夫人外,其馀舟船并未到」。
十九日,御舟发章安,夜泊松门。
二十一日,御舟入温州港。
二十二日,御舟泊管市。
二十三日,御舟在管头。
中书舍人李正民充隆祐太后问安使兼两浙等路抚谕。
洪州御史台备申,使臣尹希申:初,黄州关报金人侵犯,从卫三省移赴虔州
吉州太和县,统制杨惟忠后军作乱。
次日前军作乱,一行老小并内人被敌杀害者甚众。
台吏蓝衍等十馀人皆未到。
来人云,兵乱时太后贤妃用村夫轿,更无一人扈卫者。
及录到虔州三省关牒:探报,抚州王仲山投拜,用天会年号,下属邑取金银牛马等。
二十五日对,乞收海舟,及谕韩世忠分兵应援。
因论及洪州之扰,上曰:「太后仅以身免,乘舆服御之物一皆弃尽。
宫人遗失一百六十馀人」。
又曰:「已退黜滕康刘珏,差李回卢益替此二人矣」。
奏事毕将退,上乃曰:「今日方欲召卿相见。
即今天下事有二:敌退后如何?
万一不退,如何措置?
卿可条具奏来」。
是日,闻金人明州杀戮甚酷,台州一空,守臣遁入罗汉洞
是日,御舟移泊乐湾,避管头台州之路。
二十六日,驾幸水陆寺
至是侍从省官稍集,班列差盛。
二月,车驾在温州港。
初一日,御舟移泊温州江心寺下,因赐名龙翔寺
有小轩东向,赐名「浴日」,皆御书题额。
是日,押米纲使臣苏童至,云过李邺已拜金人,以其家属先过钱塘矣。
初五日,对于江心寺
初六日,闻敌犯昌国,敌舟欲相袭,为张公裕以大舶冲散,复回明州矣。
公裕提领海舟者也。
初九日昭怀忌,行香罢,游天庆宫,登融成洞天福地
天庆即道士林灵素受业之地。
初十日吕颐浩在假,以荧惑犯紫微垣,侵相位,奏乞解机务。
十二日,宣押颐浩入,奏事如故。
是日闻明州兵退。
十七日,车驾幸温州城,驻跸州治。
某迁入州中陈氏之居。
二十一日对,再荐吴表臣
初至温,对江心寺,即荐温人吴表臣林季仲以补察官之阙。
季仲奉其母避地山中未至,表臣先对。
至是再言之。
上极喜,曰:「自渡江,阅三吴士大夫多矣,未尝见此人物,如素宦于朝者,卿可谓知人矣」。
是日批出,除监察御史,日下供职。
前此,知真州向子忞言:「昨离真州,尽载本州金帛过江,遂为韩世忠兵所劫」。
且言:「杜充已降金人而去,麾下官员多有走者」。
至是,上谓某曰:「自闻杜充之报,不食者累日,非朝廷美事也」。
上又曰:「非晚颁赦回銮」。
某因论数赦之弊,上曰:「以四方号令不通,不得不尔」。
二十四日,同直柔对,弹杜充,且奏陈乞先罢相,后得投降的耗,当别议罪。
是日降德音,返都吴会
赦文之前题印标目云「返都吴会之诏」,议者皆为太遽,以未知吴中消息也。
三月,车驾在温州
初四日,有旨,以初十日车驾进发,某力言其未可。
初六日,有旨未行,展至月半。
初九日对,论诸所获生口,内契丹燕蓟及诸路签军皆不可杀,上曰:「正与吾意合」。
十二日,浙西人皆至,云平江失守。
使臣即周望之部曲也,言敌骑二月二十四日至城下,周望、汤东野即日引众遁去。
二十五日,金人突入,更无一人拒捍者,焚烧杀戮殆尽。
初,苏人恃宣司以为安,敌至欲遁,而舟船悉为军兵掳去,故无一人得脱。
又闻敌以十二月十六日破杭,始入城杀人,少顷而止。
子女玉帛取尽。
乃以二月初七日下令洗城,自州门杀人,而四隅发火。
十四日始离,火十馀日方罢。
是日,又闻知秀州程俱宣司所囚。
初,杭州既破,敌使人移檄俱降,不能决,曰:「小邦不敢专」。
辄即解赴宣司,又虑见袭,即遁出州外村落间。
一职官权州,遣吏追,复回,托以押米趋阙。
寻为宣司勾捉而去,几为所斩,已而放出之,乃劾于朝也。
十四日,降旨移跸越州
十八日,车驾诣天庆宫朝拜九庙,执政从官扈从。
自渡江至是,始有此礼。
驾回登舟。
十九日御舟发温州,著浅,行数里而止。
二十日,御舟至管头。
二十一日,御舟至海门。
二十二日,海雾四合,少进不行。
二十三日,风顺,诸船直抵章安,舟行前后不相见。
是夜御舟不至,执政船入港复回,而馀官皆不知,但闻喝探人歌唱之声,谓御舟在前,然喝探人亦复不知御舟之未至也。
翌日率台谏仓皇回舟,至港口,迎见御舟之至,即二十四日也。
云至松门著浅,舟侧,几覆。
章安三日。
二十七日,御舟发章安
二十八日,御舟泊慈济院下。
二十九日,御舟入明州定海县
四月初一日,车驾在定海县
初二日,御舟至明州
晚同直柔对舟中。
以台谏在章安,入奏乞同对,问圣体,至是指挥始下。
殿中沈与求司谏黎确寻舟不见。
初四日,御舟至馀姚,海舶不能进,遂易小舟,仍许侍从百司从便先发。
自入定海,所过焚烧殆尽,死尸相枕藉,某至明论奏,宜有以优恤之。
上览奏恻然动念,故有免商税及租役之诏,仍支钱数万以济贫民。
馀姚一日,以诸司易舟也。
十一日,车驾至越。
是月,左仆射吕颐浩罢。
后一月,某蒙恩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是年十月初,以议辛企宗建节不合,眷意稍替,由是间言得入。
初,降出企宗论功劄子,皆无实状,余谓诸公曰:「企宗正任承宣,不知何以酬之,意在节旄乎」?
范觉民叹曰:「此则不可,当优与军职耳」。
沿海制置使司总领海船所绍兴三年六月十六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七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五(第四册第三一五九页)
沿海制置使司
见在定海县船令明州守臣总领张公裕同总领,专在定海县,逐官并同签书
守臣合诣点检,听暂将州事交与通判讫前去。
参谋参议官并罢,属官人吏等裁减数目,令守臣公裕减定申尚书省,仍以「总领海船所」为名。
书简帖 其十五 宋 · 吴说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石渠宝笈三编
说再拜。
夏末被命之初,颇闻庙堂馀论,谓老兄屡以亲庭为言,恐不日别有改命。
九月初,得提领海船张观察公裕书云:「近准枢密院照劄,福建运判鲁朝请候起发海船齐足日,躬亲管押,于提领海船司交割讫,发赴行在」。
窃料必有异数之宠。
近有士大夫自福唐来者,皆言使坐尚未承准此项指挥,不知今已被受否?
奔迸流离之馀,日迫沟壑,伫俟老兄新命,庶几早就廪食,以活孥累。
或节从经由此邑,得遂迎见,尤所慰幸。
说惶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