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引进副使张希一西上閤门使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四、《华阳集》卷三九
敕:自戎方讲和,五十年疆陲晏然,被边之臣,能威重自持而辑耕守之备者,已足任吾事。
然稽劳而赏,兹又边琐之赏劝也。
以尔具官某勋旧之门,材略兼劭。
易水汇关,扼虏境之吭,尔总屯训师,从容樽俎之安者,弥年于兹矣。
朕惟内朝之使,若朱华二閤,赞相上下,特为荣近,推而命之,顾不为美陟邪?
往服旧寄,永肩一节之报。
可。
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元1058年9月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秋来闲兴每登临,因叩精蓝望碧岑。
强策羸骖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张本作经)时览物悲欢异,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归我手,静看云意学无心。
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1058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张本作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自注:见王太丞诗。)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孙琪卫尉寺丞张次元大理评事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
敕某等:材施于一邑,知效于一官,至于三年而无职事之负焉,不可以无报也。
序进一等,往其懋哉!
可。
论差除多执政亲戚奏(一 元祐三年八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八
右,臣伏见祖宗以来,执政大臣亲戚子弟,未尝敢授内外华要之职,虽有合得陈乞差遣,亦只是数处闲慢监当局务。
原其深意,盖谓父兄已居柄任,而京师之官多是要剧。
为大臣者,既不能人人为朝廷推至公之心,振拔滞淹,提奖寒素;
而贪权好利,多为子孙之谋,援引亲属,并据高势,根连蒂固,更相朋比。
绝孤寒之进路,增膏粱之骄气,寖成大弊,有不胜言。
是以祖宗立法,务裁抑,上下遵奉,莫敢或违。
王安石秉政以后,尽废累圣之制,专用亲党,务快私意,二十年间,廉耻扫地。
陛下践祚之初,厉精求治,刬革侥倖,一本至公,躬行法度,不欲有毫发之累。
此天下之人所共闻见,而在位之臣,化上之德,宜尽忠交儆,务为正直。
而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子弟亲戚,布满要津,此最当今之大患也。
臣条列其弊,屡欲面奏,偶以秋暑尚炽,伏恐久烦听览,用此未敢请对。
然近来差除尤多不协物论,是以不避烦渎圣聪,须至具章疏论列。
臣伏见太师文彦博之子及甫光禄少卿,保雍将作监丞,孙永世少府监丞,妻族陈安民近迁都水监丞,女婿任元卿堂差监商税院,孙婿李慎由堂差监左藏库
或用恩例陈乞,而此两处皆非陈乞之所当得也。
司空吕公著之子希绩今年知颍州,才及成资,召还为少府少监
希纯去年太常博士又迁宗正寺丞
女婿范祖禹与其妇翁共事于实录院,前此盖未尝有;
而次婿邵𪛌为开封推官公著才罢仆射,即擢为都官郎中
外甥杨国宝,自初改官知县,又堂除太常博士,未几又擢为成都路转运判官
杨镶宝亦自常调堂差知咸平县
妻弟鲁君贶今年自外任擢为都水监丞
姻家张次元堂除知洺州胡宗炎擢为将作少监,马传庆自冗官大理寺主簿
其间虽或假近臣论荐之名,皆公著宰相日拔擢除授也。
宫教之职,旧系吏部依法选差,近方收为堂除,而公著首用其孙婿赵演
宰相吕大防中书侍郎日,堂除其女婿王谠京东排岸司,妻族李括知洋州李机华州
范纯仁拜相之初,即用其姻家韩宗道户部侍郎,妻族王古右司员外郎,王毅近自常调堂差知长垣县
门下侍郎孙固之子朴判登闻检院
臣闻鼓院检院乃天下诉冤之地,岂可使执政子弟为之?
熙宁初尝以宰相曾孝宽判鼓院,是时言者以此论奏,即令罢免,而公亮陈乞监皮角场,此近例也。
孙固左丞王存、右丞胡宗愈姻家欧阳棐馆职未及一月,又授职方员外郎
宗愈之弟宗炎近除开封推官
然王存除欧阳棐外,未闻其人,及中书侍郎刘挚亦未见所引私亲,而二人者依违其间,不能纠正,雷同循默,岂得无罪?
臣之所陈,皆彰明较著,士大夫之所共知,其所不知者,又不可以悉数。
臣窃谓二圣临御,于兹四年,未尝以名器少私于宗族外家,而大臣所为乃反若此,上下恬然,不以为怪,此臣之所甚惧也。
崔贻孙为相,未踰年而除吏八百员,不避姻故之嫌,后之大臣欲引其私亲者,多假此以藉口,而欺罔世主,臣常疾之。
今考其传,盖亦有说。
至德乾元以来,天下兵兴,政事纷乱,官赏差缪。
永泰之后,稍稍平定,而元载用事,贿赂盛行,刬塞公路,纲纪大坏。
常衮当国,力惩其弊,凡奏请一切杜绝,而矫枉过正,贤愚同滞。
崔贻孙之相,则荐举者惟其人,推至公以行之,故除吏八百,莫不谐允。
后之大臣能如贻孙之尽公,则缙绅之间自无异论;
惟其执心偏党,所用匪人,排斥孤寒,专引亲戚,而乃窃其绪馀,文过饰非,及致人言,又从而尤之,亦已过矣。
今上等知州通判,在京寺监宫教,畿内知县之类,号为优便者尽属堂除,虽资任未至甚高,固若不足置如议论,而常调之人一蒙选用,即今后每任例得朝廷差除,不复更归吏部,以此较之,侥倖不细。
况有司员多阙少,四方寒士羁旅京师,待次选部,往往踰岁未得差遣
及其注授,又守二年远阙。
则世禄权要之家何幸,而疏远平进之士何独不幸也!
臣伏见自来畿内知县皆选士吏能之地,近闻以宣德郎王毅知长垣县
士大夫皆谓毅素号阘茸,亡状特甚,止缘范纯仁妻族之故,遂有此命,中外传播,莫不骇笑,欲望圣慈特令追寝外,其间人材粗堪,或到官已久,未至旷职,固难追改,臣亦不敢上烦朝廷,必令尽罢;
但以执政大臣不避亲嫌,不畏公议,众论喧然,为之不平者久矣。
窃恐陛下九重深远,不能尽知,故敢略具所闻,上补聪明之万一。
伏惟机务之暇,留神省览。
仍愿陛下出臣此章,遍示三省,俾自此以往,厉精更始,庶几不废祖宗之法,而示天下以至公之道,岂胜幸甚。
〔贴黄〕臣孤立小官,蒙陛下误有拔擢,置在谏垣,苟缄默不言,足以全身保禄;
而今日之论遍及柄臣,既犯众怒,决非自安之计,但臣不敢旷职,上负陛下。
亦非敢招摭大臣私事,以为捭阖之说,盖得于众论所共不平者,须至一一奏知,惟乞圣慈特赐详察。
〔又贴黄〕臣方欲发奏,又闻除真州钱㬇福建路提点刑狱,亦是吕公著姻家。
其势如此不已,臣故不敢不亟论也。
愿陛下早以臣言戒饬辅臣。
〔又贴黄〕内欧阳棐省郎不当,臣已别具状论奏,亦乞早赐施行。
寿昌县太君严氏墓志铭大观四年十月1110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夫人严氏,其先成都人,后因宦游,徙贯姑苏
曾祖谏,尚书虞部员外郎
祖颖,职方郎中京东路转运使
孟坚衡州军事判官
母甄氏。
夫人甫笄,归毗陵张公次元,继其室。
公之父天章阁待制温之与其侄太常少卿铸同时以光禄卿老于里第,号为二卿,其族甚盛,然上下内外靡不以夫人为贤。
公自大理寺丞积官至朝请郎,自监楚州粮料历任至提点铸钱,出处进退,事多故矣,初不少贬,以追时好。
山阳徐先生积考公所尚,以谓有志于古之所谓刚者。
夫人休戚同焉,盖三十年,未尝有一毫动公念。
公之姊妹皆丧夫,子幼,公取以归。
夫人待遇之甚厚。
家事禀而后行,择名士以嫁其女。
比夫人不幸,其女号赴,若丧所亲,曰恨无以报德。
判官既没,即迎继母张氏,竭力致养。
张临终曰:「吾死于此无憾」。
提点既葬,携诸孤还里第问学。
有客造门,必询贤否,诚贤即纵从之游,促家人为具,笑语异常日。
喜《长庆集》,几成诵。
爱泉石,不乐世荣
中秋为歌词示子孙,其所称慕,乃陶渊明白乐天而已。
元丰元祐间,释氏禅家盛东南,士女纷造席下,往往空闺门。
夫人闻之,戒家人曰:「苟尽妇道,即契佛心,安用从彼扰扰邪」?
疾革,命子孙诸妇环坐食芡实,既而曰:「且静,我当去」。
语绝瞑目。
子妇遽起呼问,则已逝矣,大观四年八月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二。
初封华阳县君后改封寿昌县太君
子男八人,长基通直郎,前卒。
次坚,通仕郎
次如晦、墀、垂、牧、埙、睿,皆举进士
女三人,长适进士方希纯,次适宣德郎吕切问,次适承事郎崔颂
孙男十二人,铎、鉴、錞、锡、銶、铢、锷、镈、钟、钺、锴、锜。
女七人,长适进士谢亮,次适假将仕郎周鉴,次许将仕郎知微,次许进士石公骐,馀尚幼。
曾孙男一人。
其年十月丁酉祔丧于滁州清流县昌城安仁村提点之兆,状其行属铭。
呜呼!
夫人于外孙中眷浩特异,浩顷得罪窜岭表,亲戚朋旧不复顾省,甚者闻姓字而掩耳,过门巷而障面。
夫人独数数到吾家,拊存吾母,倍于平日。
又命诸子遗书问劳不绝,所以勤恤瘴疠窘穷之时,略不以祸福摇夺其意。
疾且革矣,闻浩至前,犹忍呻吟之声,从容慰谕。
呜呼!
无复报德之日矣,敢不勉次遗事而为之铭?
铭曰:
惟柔承刚严济恩,夫功显白子行称。
华阳寿昌袭光荣,䌽衣交焕兰膳馨。
诜诜奕奕嬉曾孙,一方矜叹五福膺。
可山环滁高且清,奄忽从公閟佳城,庆流厥后当弥兴。
余自虔入闽赠明府张次元一律后公寄我以诗盖悔黑海之飘溺而世网之难出也然顺水张帆每荡神志惟逆风按棹益验骨力历观古锥无不从荆棘林中打开通天大路乃依前韵复成一首答之 明 · 释德薪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何物幻成性与名,世人于此枉钟情。
应同鸿羽云间发,莫作萍踪浪里行。
庐岳移来山有色,西江汲尽水无声。
回思不是他家事,定可将心旧处明(以上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按:李君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