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茂先”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工部侍郎致仕掌公墓志铭熙宁元年八月1068年8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许之郾城,有儒学之老曰尚书工部侍郎致仕掌公,讳禹锡字唐卿
起布衣,取进士第
补吏州郡,以外台保任试四才俱优,改大理寺丞
观文殿学士丁文简公荐为侍御史,故相杜正献公荐试学士院、帖馆阁职。
凡仕四十六年,年七十五。
太子宾客贰卿,谢事还里中,居二年而卒。
自结绶讫挂冠,公私未尝有小过失,以寿终乡闾。
君子以为行完而福茂,宜有铭矣。
惟掌氏先出任姓,黄帝之后。
鲁有大夫党氏者,其别祖也。
「党」、「掌」音近,故后世以掌称。
而著者二族:其一居琅邪曰掌同,仕为显官;
一居燉煌曰掌据,前燕时封遂兴侯
琅邪之裔也,世占齐之禹城,曾高以来,未有显者。
皇考讳宣,始以明经起家,官至殿中丞,赠其父讳廷晖大理评事
殿中君既仕,而徙家郾城,因著籍其邑,及公贵,累赠户部尚书
公之始官,历蕲、道二州司理参军,改秩知亳州鹿邑滑州胙城二县,通判安、并二州,知庐州未行,留为御史,出提点河东诸州刑狱公事。
馆阁,以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以刑部郎中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
光禄卿,改直秘阁,两为三司度支判官,徙判都凭由理欠司,出省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寺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公少自刻厉,力学以进取。
既为吏,则益持其操检,故所居以干廉闻。
并州日,故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杜正献公相继为守,为之称誉于朝,由此名益显。
景祐四年冬,并、忻地震,民垫覆而死者什二三,公以朝命案视其处,赙死者而赒生者,人用安辑。
其为御史,论事务大体而略细故。
方是时,元昊反,大议入讨,公疏「历代禦边,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言:「为今之画,宜省骑兵,增步卒,以固圉于内,然后诱诸羌籍其众以侵扰于外,不三二年,狂敌之颈可坐而羁系矣」。
明年三月,有黑风昼晦冥之异,公援《洪范传》五沴侵陵之说,以为此应西贼蓄锐必图内侵,望敕守臣先事为备。
未几,贼杀金明羌帅李士彬,覆其族而去。
公请急遣使者持玺书存拊其馀众,其援兵不救者望正军法,以固诸羌之心。
通判延州计用章坐逗挠军事下狱,流岭南,既而经略判官田京尹洙亦坐参谋失律,降通判
公合诸御史共论其事,以谓用章之贬所以重者,推劾尽文法之过也。
等之责所以薄者,特旨本明恕之恩也。
幸徙用章内地,则仁恩之施溥矣,用章卒得放还。
又论举边任官同罪非是,曰:「亲民钱谷之吏所以同罪者,责其廉隅也。
用兵之法或使贪愚,岂皆清方之士。
望令举者但保明其材武,则翘勇之人皆出而为用也」。
其为提点刑狱,奉诏募河东民为宣毅兵,得二万七千人,调乡民为义勇,得七万二千人,皆教以兵技,不数月,而军律用明,繄公课责之严也。
庆历二年冬,大河冰合,逻者曰:敌骑旦夕径度矣。
朝廷患之,命公护役疏凿,即时通流,边人赖之。
观公之言与其施设,岂特不为者。
然以刻意儒学,不喜外官,颇用此留滞,终老文馆,而中心裕如也。
读书无所择,经史之外,至于五行、星历、占筮、地理、百家之说,世有传者,无不钻凿推求,略习皆通。
藏书万馀卷,犹患不足,月购岁阅,志不少怠。
尝谓翻讨书传,最为乐事,一有会意,如得奇货。
人知其如此,故求怪僻难知之事以穷其学之深浅,公皆推本其自出以示之;
有未见者,累日寻究,至忘寝食,必得而后已。
故当时士大夫多以博洽推之。
雅为陈恭公器重,当国日,尝召至中书谓曰:「上知君有学问,故授以祭酒之任」。
它日被旨,与故翰林王公洙撰《皇祐方域图志》,既成五十卷,上之。
王公奏略曰:「并是掌某讨论辨證,非臣敢冒均其能」。
仁宗面加褒语,再命绘图置便坐,继有金紫缯币之赐。
是后删修《地里新书》、重纂《类篇》、补注《神农本草》、编撰《本草图经》,公皆在其选。
三为开封府国学发解官,所试诗赋论题必择奇奥人不经意者,由是士子望风畏惮,至目为「难题掌公」。
然考覈精审,得人为最多。
将作监丞杨寘,今直集贤院孙觉,皆其所取解头也。
再为殿试编排官,预赐御书「文儒考校」字,即日上诗称谢,优诏奖答。
其著述藏于家者,《文集》二十卷、《晋阳刀笔》六卷、《郡国手鉴》一卷、《周易杂解》十卷。
公为人疏阔,与人言率直无缘饰,初不知者谓为矫伪,久而乃察其诚心无他也。
性至兢慎,居常惴惴,恐若有失。
在朝二十馀年,非疾病惨恤,未尝移告。
当朝趋日,则闻钟声而起,未辨色而立马阙门之侧。
所莅官局,不以閒剧,日必一往,虽祁寒盛暑、大风雪雨,率以为常。
非公事足不历权要门,岁时礼庆则先至,一谒而罢,仆史知指,是日往往不戒而集,其举动有常如此。
奉己廉约,衣服饮食,一如布素时,家无妾媵,躬操几案之事。
人或讥其刻苦,公亦不为改。
平生笃好推命之术,自撰《周易流演遁甲图》一卷,以言人生受天、穷通一出于命,毫发不可逃。
尝推己之见生,演其说为一卷,曰:「年庚寅、月庚辰、日乙酉、时壬午,当《易》之《归妹》,《困》、《震》所谓初、中、末三卦者也。
以世应飞伏、纳甲、五行轨析数推之,卦得二十五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馀半,禄秩算数休咎尽于是矣」。
梦奠之前,出其书以置枕旁,遂易箦焉。
后序取而视之,虽不尽通其说,然所书乃公中年时手笔,推考始卒,盖不谬焉。
呜呼,可谓信道术而能委顺者耶!
公四娶:周氏、张氏、盛氏、扈氏。
而盛氏,故太保文肃公之女。
扈氏,故翰林蒙之孙女,逮封内黄郡君,先一年而殁。
生五男:世基世京、并早亡;
世康和州防禦推官
世程,太常寺奉礼郎
世衡,大理评事
七女子:五皆从人而亡,一适殿中丞文彦璋,一适某军节度推官刘翯。
孙十四人,而五已仕。
子孙皆传家学,勤吏事,以持守其门户,积善之庆,于是乎见矣。
公于先人,天禧中进士同年也,而某自皇祐以来,辱在馆阁,接公几研且十馀年,又得与世衡为姻娅,故诸孝嗣以纪述见属,义不得辞。
比葬之日,以斯铭纳诸圹中,盖熙宁元年八月某日甲子也。
其地则汝州乡何延原先茔之次也,其合袝则四夫人之柩也。
其铭曰:
士所以学,贵乎博通。
潜心圣贤,稽求大中。
得其本原,治心养性。
探其枝叶,保躬完行。
有如唐卿,其志于是。
浃洽群言,沈酣众艺。
既仕台阁,亦履通班。
不祈茍进,卒老编研。
人谓之迂,曰「吾所好」。
人讥其陋,曾不改操。
今亡矣夫,馀风可导。
来者不知,斯铭以告。
五峰岩 北宋 · 张茂先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五峰岩窦倚层峦,偷暇登临到此山。
泉石静中无俗客(自注:寺在绝顶,有泉不涸。),楼台深处锁禅关。
凭高林野依稀尽,望阔云天缭绕还。
回首夕阳归去路,红尘随马转溪湾(原跋:绍圣丙子秋季,按东安,游五峰岩郡倅张茂先世京题,男湜侍行。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六)
其三 北宋 · 张茂先
 押尤韵
熠熠宵流(又)
宋陈骙《文则》卷上 《文则》:张茂先《励志》诗云云。虽变二字以协音韵,而不知诗人言萤有缓飞之意,言毛有至轻之喻。
招剑文送刘致中 宋 · 刘子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六
五山之精,六气之英,鍊为神器,电晔霜凝。
噫,此非所谓干将、莫耶者乎!
其隐于丰城也,扃以坚珉,閟之深壤。
剑且静矣,何自而氤氲,氤氲发为光怪,上摩星斗,而骇动人耳目哉?
盖物必有用,用必因时,射彩腾辉,不能自遏。
非若瓦砾无知,朽腐不灵,终没没以无闻耳。
然殊珍上瑞,初不茍合,孰能感而致之?
自非厚硕忠信,无愧幽明,如张茂先者焉,剑胡为而来哉?
惜其逢辰不竞,怨祸方新,忠荩云亡,王室沦没。
呜呼,是剑也,茍得其时,使刘季用之,必挥拂白蛇之卧;
使朱云之,必齮龁佞臣之颈。
付之荆楚之客,必喋血虏庭;
加之晋郑之敌,必三军白首,岂不壮哉!
观其凛凛之风,荧荧之质,必不绕指柔,必不自挺出,必不为属镂以害忠良,必不为含光以夸幻惑,必不铭金字以谶奸雄,必不饰犀文以资玩好,必不潜于鱼腹以成窟室之凶,必不舞于鸿门以快沐猴之怒。
倘不遇焉,宁霍然变化,蜿蜒于深渊寒濑之中,若终身耳。
用则见,不用则隐。
视彼良庖之刀,族庖之刃,刓蔽折缺,岁月而频更,犹冀磨砺钝涩,以希一割之效者,岂不万万相悬哉?
吴王阖闾铸剑二,阳曰干将,作龟文;
阴曰莫耶,作漫理。
茂先得之于异代,款识宛然。
迹其显晦,莫知所自。
岂在在处处,阴有神物护持耶?
自吴至晋数百馀年,而剑一出,出不数十年而化去。
自晋至今,又几千矣,异彩荧光,一何辽落也?
岂象纬之学,精研者寡,莫能指纵耶?
乾坤伟人,世不常有,无以召之耶?
神宝去来,自有定数,非可以岁月期耶?
方今风尘霾晦,威柄倒置,政须此物,以毕能事。
吾闻白水之滨,鹅峰之下,有异气焉,亘天拂云,久而益耀,方与博物之士仰观俯察,表而出之,庶几绝代之珍,不陆沉于今日。
仍招之以辞曰:
宝剑来,流天精,百神观,三年成。
宝剑来,光陆离,莹鸊鹈,截鲸鲵。
宝剑来,抚七星,蔑流英,掩青萍。
宝剑来,骇风胡,誉倾城,价论都。
宝剑来,奉君王,定四夷,临八荒。
宝剑来,应时昌,时乎时,毋深藏(《屏山集》卷六。又见《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五七,《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七,《山堂肆考》卷一七九。)
霾晦:明本作「澒洞」。
跋先君讲春秋序后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三、《海陵集》卷二二、《春秋经解》卷末、《经义考》卷一八二、《海陵文徵》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
先君潜心《春秋》二十年,得成说于邮上孙先生莘老
其书家传三世矣,兵火焚荡,遂为煨烬。
及寓居江浙,尝诵其说以授学者,予每得窃听之。
一日,先君为予言:「初,王荆公欲释《春秋》以行于天下,而莘老之书已出,一见而有惎心。
自知不复能出其右,遂诋圣经而废之,曰:『此断烂朝报也』。
不列于学官,不用于贡举,储积有年。
爰自近世,是经复行,而学士大夫亦罕知有莘老说也」。
已而叹曰:「吁,孙先生之书其遂湮没已乎,何其久而未显也」!
某应之曰:「此书丰城宝也,隐显亦各有时,不幸而埋光铲采于今之世。
然而龙泉、太阿之气,自当夜动牛斗,复有达识之士如张茂先辈表而出之,以为天下后世发蒙之器,亦必有日矣」。
后数年,有文定胡公著《春秋传》以进于上,学者皆传之,而先君不及见也。
予近得之,尝反复其义,盖与莘老之说合者十常六七。
莘老发明圣人之奥,举三传以断得失,反复折中,著为通论。
其旨详而明,深而当,异说不得而破,此其邃处,文定似不及也。
因暇阅《讲序》,并述于后。
脉粹序嘉定十六年 南宋 · 李撰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宋以前医籍考》第一八六页
是书乃吉州龙泉上劦隐君子世基处厚作也,应名《脉粹》。
太常博士姚公谊出宰龙泉时序云详矣。
处厚伯氏吏部银青世京崇宁间尝以授大丞相韩公忠彦,韩公授董大丞汲,大丞得之献,试辄效,活人甚众,名振京师,宝爱不啻珠玉。
一时业医者俯伏其门颛求恐后。
中更南渡,往往散失不全。
崇川王君进甫迄获善本,重加校正刻梓,与天下共。
就以叔和《脉赋》附于卷右,总之曰《诊脉要捷》,济人利物之量可谓广矣,独惜其未详是书流传之本末。
萧君仪甫又能录而遗之,尤可嘉尚
仪甫名来仪,好古博雅,乃处厚孙侄云。
嘉定癸未上巳日修职郎连州录事参军李撰谨书。
方景绚判官墓志铭1263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余少及与里中前一辈方子默柯东海游,皆喜称景绚为人。
子默之言曰:「景绚,吾宗英也」。
东海之言曰:「景绚,吾畏友也」。
景绚名武子,世居莆之龙井
两贡于乡,文战顿挫,去游江湖淮浙,所至交其贤隽。
庆元丙辰混补,以「周立九府圜法」命题,祭酒高公炳如擢冠诸经。
天下皆诵君赋,然君博极群书,他文字皆精妙。
辰倅叶公谦之爱其才,女焉,馆甥于辰。
既而中乙未第,历潮阳
某士谒索不厌所欲,适白石黄公景说将漕压境,士造飞语投谍。
漕见君题驿壁诗有「明月照齐州,玉龙楼欲起」之句,倒屦迎揖。
君乞辨诬,漕呼投牒者,则已遁。
由是重君,与仓、宪迭举关升。
秩满,谒南铨,注循州教授
君尝校艺于循,发策士不能对,至是口讲指授,文风一变,之衿佩有裹粮越境而来者。
守欲畀京削,君巽与族人长乐令世京,守高其义。
推官徐郯坐假前守荐牍为帅所发,疑君有力,媒蘖于他司,并免官。
诗境方公信孺漕广右,辟君博白,改梧州判官,与象州赵法曹俱延致幕下,宾主欢甚。
法曹后贵,所谓虚斋者。
属梧阙守,当次摄,君辞。
宪使曰:「梧凋弊,非方君不可」。
诗境不能夺。
君至,大蠲弛,痛节缩,补总漕逋纲,支兵吏积俸。
适宪行部,出迓,舟中得疾,舁君不起。
君生于绍兴己卯,卒于嘉定丁丑四月三日,享年五十九,阶至从政郎
配叶氏,继许氏,贤良□许公申之曾孙女。
叶氏以嘉定戊辰潮阳
子男四人:万成、万全、万福、万石。
女一人。
全、福并女皆已卒,万石今名汝玉
君之没也,许氏寡弱,万成方丱,汝玉未晬。
君平生惟一弟定子,虽后族父,然与君相依为命,自潮徒步至梧。
君后事萧然,惟旧书画、古铜数种,赖诗境赙金,爱弟护柩,自西徂东,不能返莆,与叶氏合葬于潮阳县常胜里白竹山
初,君祖秉机字枢甫、父凡字公孙,皆有月旦之誉,负霄汉之志,而老死不遇,再世四丧,皆菆西郭,君以暴露为隐痛,走四方无宁居。
既婚宦,竭旅橐奁赀,还里葬王父母于常太里毛竹山,葬考妣于丰成里高阳山。
先是,君季又表梦至菆所,四柩自举,再世相贺,寤而君捷旗至,一念之烈通于幽明如此。
又嫁四妹,皆得所从。
吴婿诹于送往事居尤尽力,诹亦善士。
君性至孝,见父抄手书辄泣。
汝玉襁褓不天,既长,访父言行,吴婿之子帝允年八十矣,历历以告,且出君遗墨数纸。
汝玉会粹为《家传》,来请铭,且泣曰:「墓师多谓白竹山不利,某弟兄以某年月日改葬于某山之原」。
许氏卒于绍定庚寅,并迁焉。
君世清贫,二子遂为潮人。
兄守坟墓,弟糊口四方,卖文以资身,而举足不忘其亲,必别营高燥而后已。
昔徂徕躬耕以葬百丧,至曼卿则不能无待麦舟之助。
余谓徂徕幸而有可耕之田,曼卿幸而遇高平公父子耳,若汝玉无田可耕,无麦舟之助,而迁祔之举不愆于素,父子皆巨孝矣。
念昔尝接诸老议论,今墓木皆参天拂云,余亦齿发残秃,见汝玉长身而髯,如见君面。
子默名阜鸣东海名梦得
乃为铭曰:
始君奏赋,逢掖歆羡。
咸曰若人,不日馆殿。
事乃大缪,霜颠栀面。
流落五筦,老未脱选。
易箦荒城,埋璧异县。
未晬之孤,耕君破砚。
相其伯兄,改卜新竁。
重趼求铭,言发涕泫。
国典旌孝,天道福善。
谓余不信,质之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