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二堂先生文集序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双溪集》卷三
炎昔从先大夫读书于不窥斋,是时北山翁即世方十有四年,其遗文编次整整,无遗佚者。
然炎才年十四五,学作举子文字,未能详观,纵使详观,亦未能识其指趣。
其后挟琴书鬻文以糊口,既得一官,又随牒奔走于四方。
曩时家集虽欲一见,无由矣。
中间解临湘县印,归里中,其孙畤属炎为序。
炎即如江西寓居,久之,为序一通附归,而翁之文寔未尝得熟复披阅也。
去年自楚东罢归,首求家集,已散失不存,再三搜访,乃于其曾孙从之处得书启杂文二帙,又于族孙实处得古律诗一帙。
合所得编次之,分若干卷,盖所有者十之六七,亦非全书。
编次毕,喟然叹曰:此天下之杰作也。
其初也秘而不传,其后也佚而不传,失今不搜访,且将湮没无传。
今幸传矣,虽然,所传者翁之文也,文之外有不传者。
炎咨嗟痛惜,不止于喟然而叹也。
翁守上饶日,青溪之盗因时升平,俶扰东南,陷睦,陷杭,陷歙,陷处,陷婺,陷衢,处之守臣彭汝方死之,其馀不走则降。
贼乘锐来犯上饶,翁以孤城捍其锋,屹然如巨防之制水。
奏用其属吏铅山王舜举为倅使守城,监铸钱院高至临使提军出战,而翁调兵食,筹守战之策以授二人使行之。
贼攻城不能得志,其气稍衰。
退屯柳家都,至临夜率锐士衔枚火其营,鏖战,贼狼狈败走,乘胜遂复衢州
奏功,徽宗皇帝嘉叹,降诏褒奖,进官职二等。
王甫方当国,与翁旧有嫌,媢其功,用御笔改知严州
上意悟,复还信州
翁于是作二堂,摘诏中语榜以示后人,盖以侈圣上之赐。
而甫衔之不置,嗾御史搏吠所憎以快意。
张苑希甫意,以事中翁,翁论争之,辞色甚厉。
甫等愈怒,益媒孽之,是以诏旨逮翁,欲泄积忿。
锻鍊无所得,狱吏曰:「如是,不免烦朝散一行」。
翁慨然曰:「天乎,有是哉!
吾为人子,岂可牵连垂白亲入牢户」。
乃自诬服,坐是流离窜逐,久乃还家。
高宗中兴,吕元直丞相当国,知公之冤,乃为上言其无罪,尽还旧秩,驿召诣行在所
连降诏促其行,未至,以淮上多盗,遂知无为军
继而戚方江东漕使朱公异奏知信州
张琪践蹂,宣徽制置使权公邦彦奏知徽州,而公已老矣,遂解印绶以归。
归六年,终于牖下。
近年郏升卿师古为守,属罗愿端良修《新安志》。
有族子馆于郡壁,端良问翁出处本末,族子无远识,不能为翁辨诬,又不能明翁之功,翁之子孙亦不以告端良,遂略而不书。
信州之功有天子之诏,有内翰汪公藻二堂之碑,有信州寓公寄客数十人破贼保城诗颂,粲然如五纬七宿,光芒在天,志虽不书,未足多恨。
炎尝执笔隶太史氏,石室金匮所藏皆得见其副墨,意公姓名必载诸汗青;
然非特不得立传,《徽宗皇帝纪》中于公破贼一事不书,又求之《方腊传》中,首败于信州一节亦不书。
王甫用事于内,既媢公之功,而童贯握兵于外,又欲自专其功,故汝方死贼之节见录,而吾翁破贼之功见遗,史臣将不得而书也。
昔者汉之韩安国唐之郭元振,皆凛凛为时名臣,而晚节偃蹇,困踬而不振。
然名在册书,千载之下尚得见其行事,而知其为贤。
翁之智略才气足以杰立于万夫之上,见于小试,不见于大用,而声烈奇伟如此。
傥翁得志,谋谟中朝,则其所成就者从可知矣。
不幸以无罪为小人所诬,以有功为小人所掩,重不幸,其姓名不著于册书,日远日忘,且将无传于来世,炎之咨嗟痛惜者在此。
故因而次其遗文,恳切言之不能已也。
翁之诗,大篇舂容而力常有馀,短章清美而意无不足,他文亦有典有则,皆非苟作。
识者当能辨之,无待炎之称赞。
翁讳悰,改讳愈,字原道,官至朝请大夫,职至秘阁修撰,晚自号北山老人
今题其遗文曰《二堂先生文集》者,著信州保城庇民之功也。
郡守题名记 南宋 · 毛宪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四、民国《衢县志》卷一六、光绪《衢州府志》卷一二
视邦选侯,古今重之。
唐擢齐总刺衢,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总无功超进,群议谓何」?
诏停。
后衢饥,择刺史侍郎曰莫如郎中李素,遂刺衢。
一可一否,当时廷议严矣。
国朝为官择人,视唐抑又加重。
郡守题名刻石者三,始于太平兴国三年张侯守。
则置州自唐,唐以来牧守顾无考,诚登载之阙也。
四明刘侯垕下车之明年冬,暇日摩挲旧刻,见彭侯汝方名则哀其捍城死事之节,见王侯悦名则壮其减寿为霖之祷。
既又喟然曰:刻之久者漫漶不鲜,近者名氏已溢矣,今不图,虑将陊剥。
乃伐二大石,蒐讨旧闻,得凡四十有二人,大书之。
将使邦人抚召伯之棠,曰某太守有德于吾民者也,不可忘。
又使来者如阳城之考,曰当使是邦之人德我者也,不可不忘。
合今昔而为一,昭劝戒于将来,侯之用心亦仁矣哉。
彭忠毅谥敕跋(为董景扬作)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平斋集》卷一○
绍兴间颜邵以其祖鲁公所自书告进。
上曰:「人皆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太山,处死为难耳」。
忠毅彭公亦善处死者也。
守衢日,方腊陷歙、睦、杭,衢介于三郡,贼势张甚,独与郡僚段处约守城。
城陷,骂贼以死。
有杀身以成仁,公之谓矣。
公伯氏尚书元祐绍圣正人,婿余御史亦以直声闻。
天下一门,气节相尚,辉映千古。
景扬公曾孙婿得吴傅朋所书谥敕于其家故箧猥酿中,宝之如天球珙璧,其知所尚哉。
年月日,某敬观于朱陀闻复阁。
杨宝震仲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
国朝以仁厚遇士大夫,以礼义婴臣节,故士之处变,率能随事著见。
贝贼之变,马遂死之;
邕贼之变,孔宗旦赵师旦曹觐死之;
睦贼之变,彭汝方詹良臣死之;
伪楚挟虏以窥僣,吴乂夫死之;
伪齐引虏以陷大名郭永死之;
后此者八十年而兴贼附虏以叛,公死之。
虽然,公非诸公比也。
或向贼不屈,或临阵死守,而公未有所迫也,责望犹后于时贤也。
以藐然孤踪任六十州向背之机,明万世君子之分。
伪檄之来,引义语寮吏,寄声诀家人,而后屏人闭閤,饰巾待终,从容就义,如往如归。
由是而为士者,乃知所决择也,则视前诸公为尤难也。
公非以一死为谅也,节义之称不著于平世,非无也,欲恶有甚于生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义在生则生,义在死则死,贤者亦率吾性、素其位、慊于中而行之,以为人所当为者耳。
况在臣子,本无毫发过分事也。
世降道微,义理不竞,而士之拔然自立、不污不屈者,则昭昭然揭节义之称于天下矣。
间有遇患难而能真知实见,为君决一死,则又绝无而仅有矣。
是虽出于世降道微,脱并是而无之,则亦无以为国矣。
能始终听命于天地而不贰者矣,纪天彝而扶人极,立世教以奠民志,皆在是矣。
有国家者无使全身失节者终其幸,而赍忠入地者重不幸,则可以正邦矣。
幸不幸则固有任之者矣。
某夙荷公知,归自万里,吊公独后。
虽然,公不亡矣,吾知勉矣。
彭忠毅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六、《蒙斋集》卷一五
忠毅鄱人也。
宣和二年方腊反。
次年,公以衢州守臣抗贼,力不支,骂不绝口以死。
后一百有六年,当宝庆二年,余忝守衢,缅怀高风,为之太息。
又二年,余持江东庾节。
岁馀,迁司臬,自池来鄱,实公通德之乡。
适会盗起常山,破开化江山,迫信、饶、徽,势张甚。
余檄州县,饬守备,请于朝,调池兵捍御。
贼幸不闯吾境。
今年夏,公曾孙婿董君景阳,以吴大夫所书公告身示余,慨然有感,每谓本朝祈天永命,皆褒崇节义之力。
韩起挟闽兵以叛,公缘是失守,贼平之后,天启圣明,斩福州,而赠公直学士
戮淫旌善,黑白以分,亦见公道之未尽泯,而所以开高皇中兴之业者,此其基也。
余尝语僚属曰:「为臣但守忠节,天鉴不远,岂负忠臣」。
今观忠毅益信,故书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