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曾孝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江州秀亭1085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一、《长兴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江州据吴鄣之麓,垂踵江澨,虹骞螭络,贯城皆山,而庶民列馆会市于其下,台观廛庐高下隐见于茂荫篁竹之间。
西有荷芰之池,南属羌庐,连嶂绀天,挟以湓、浦、甘棠之水,北渐九江酾流,隐然幕植于百里之外者,淮南群舒之诸山。
四时之景,变化吐吸,类无常物,非语言绘素之所能一。
官司、士大夫、都人之家,大率皆因山。
故崇台危榭,可以临高而远眺者,甍陛相望。
然所得多主一景,江湖山水阛阓之趣不能兼有也。
郡城广宁监之西垣,有故楼之湮,为弃数雉。
东瞰井邑,其台观廛庐隐见于茂荫篁竹之间者,齿布其下;
荷芰之池,羌庐,甘棠、湓、浦大江,江北之群山,悉罗于左右前后。
前此为郡者,尝筑观其上。
其法庳陋,不足以三绝赏美观之所会。
至此乃彻而新之,上为重阶广堂以御宾燕,其前可以席工步珩佩之节。
环堂为画疏绮寮,可以来沓递之景,而尽啸歌俯仰之适。
李白尝有诗,以谓「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使九江之秀可揽而无所遗者,非此无以当之。
太守莆田履中之规画,而监广宁南昌处善元徒以成之。
凡览观之胜虽素具,至此而后毕为吾耳目之所有。
其雄特则庐山之峻峙奥奇,关灵之所御,烛为象曜,散为璚觿,蒸为虹霓,激为霰雨,矛拒戟磔者,连峰累百。
水摇雾集,则寒暑为之失行。
大江阐衍,翕为二三,敷为八九。
震风之所鼓,则巨浪山屹,飞鸟蹠堕,澄荧不扬,则日星璯错,连樯万艘,鸟惊而争先。
其旷丽则南山千丈瀑布,西江万顷明月,足以称豪。
而四时之葩华,綦组糅駮,坞别为曹。
连山茂木,隐见于云烟之间,乍晦倏明,终坐而屡变者,不可以形殚。
此大略。
若夫时和岁登,人物阜乐,徒歌而腹嬉,饱食而朋游,于是太守率其僚士为宾射豆觞,休劳百职,与都人士女啸咏兴俯,追古人所以与民共乐者。
千里秀色入于樽俎,山飞水游,莲妇棹工啸歌之声,杂起于佩环竽瑟之间。
当是之时,清淳之气,和平之乐,浃于人心。
其高举远蹈,则有沼白莲、摛英巾车卉服以游乎方检之外。
其悲伤感槩,则有慨商妇之胡琴,壮大江之黄云,写意抚节,流于咏叹。
其遗风馀迹,尚有以摅涤滞淫,以为后世之美者,此又非得以言谕者也。
履中治江而百职举,民既安其政,又求有以共乐之,而处善能推其志以就奇旷之赏,凡此皆将传之不朽。
而某适客过浔阳,以记见属。
古之人欲尽其所言者,必有诗以系之。
诗生于言之不足,事有不能以言宣,而见于声辞窈𦕈曲折之际者,盖有待于诗也。
予不及落是亭之成,既序其大致,而复乱之以诗。
异日使君登是亭,览群物之会,谈咤交错,觥筹杂进,促坐屡舞,主人将誇客以江圃之富,则仆之诗尚能为公一价之助也。
其诗曰:
标子衣兮清风,揽秀色兮堂中。
情何为兮飘飘,来无端兮去无踪。
从化人兮瀛州,乘扬飙兮下视。
识故里兮回览,惨孤眄兮江澨。
浩四顾兮悲歌,伤千里兮客目。
杳江吴兮何处,望云鸿兮断续。
水渺渺兮霜天,江鱼跳波兮渐緸。
绿遵长陆兮浩观,澹灵川之澄渟。
汎华清兮芙蓉,萦秀渚兮烟横。
憩罗袜兮兰州,溯浛波兮扬衡。
𦕈何为兮波神,硠雕舷兮婵娟。
鼓轻袂兮杭枻,登湓阳之王鳣。
倚风樵兮伫立,迟天边之归艎。
送孤鸿兮目修,满中浦兮夕阳。
谁与佩兮予怀,撷汀洲之秋芳。
南有山兮郁苍苍,渐汇泽兮屹中江
负南溟兮半墨,函七泽兮当暑而苍凉。
青云卷兮修闻,森圭璧兮庭中。
泉曳崖而响落,雪曀曀兮霾空。
朝惟葱茏兮莫窗紫,绿酒如空兮山色里。
吴杭翳垄兮楚旖旖,行人笑歌兮宾醉起。
桂楫兮庬,跃长艘兮江湄。
划流羽兮径往,航素波兮扬緌。
投崄道兮争先,绝奔流兮坌入。
噪焱风兮下濑,士虎顾兮比立。
横怒浪兮侧飞,𥯦千桡兮电进。
江阳兮未昔,失千里兮一瞬。
万夫呼兮髀跃,波鸿洞兮山震。
观者戟鬣兮鼓气,况匹夫之所徇。
有大人兮山之陂,佩日月兮带虹霓。
横九垓兮方车,驾矞皇兮招摇以为旗。
降吾湫兮朝氛,陟吾阻兮夜辉。
烂煌煌兮灵光,噀流景兮云中。
顾瞻猲兮衡鄣,聊弭驾乎神峰。
敞修除兮延望,灵之来兮蔼空。
云蓊蓊兮衔山,列华观兮山间。
敞阳扉兮东,连绣曲兮南樊。
既萦带兮蕙坞,亦逶迟兮渊。
烟闇惨兮笼木,淡倚阁兮半褰。
客燕兮将归,临风兮浩歌。
白鸟乱兮霜汀晚日,天下际兮末澄波。
西江兮浩渺,远山如眉兮江木小。
失昼景于顾眄,起千门之夜燎。
迷列星兮下上,混波间兮与林杪。
处善不动庵(为宝应冰余名也) 北宋 · 沈辽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莫笑当年梅子真,区区吏事走风尘。
风尘自是南昌事,谁识庵中不动人。
曾处善宝应 北宋 · 沈辽
 押词韵第三部
我初隐身治蓬藟,馀生不复人间世。
左山右山白云上,一动一静浮尘外。
齐山山上老夫庵,青溪溪南侍中第。
朱颜公子不易识,短衣款段来相际。
长堤相望虽甚远,有意即行终不计。
东邻竹阁长夏热,我构云巢方自蔽。
斓斑石台始一眺,寂静庵基犹未薙。
随云步访胡矮老,放怀止得殊师利
石桥寺前夜月冷,金鸡峰下秋霖霁。
君恃马足下(疑当作不)惮远,我驾蓝舆随处税。
六峰老师气轩豁,九华雌山苦阴晦。
庵前菜茹常不厌,城里羊肩难数置。
漫天风雪一畅目,满榻春阳欣炙背。
裴休自参黄檗禅,梅福岂是(原作院福岂是一,据四库本改)昌尉
相见终年已解空,分襟一别那成滞。
拍江春水浮鹢首,万里青天鹏翅
顺风莫寄南来书,老夫柴门多自闭。
三游山记之三元丰中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七
九月癸巳处善邀余游九华,即上马。
行至石堵寺,日已夕矣。
月旁死魄多浮云,与寺僧步松林间,索索始有秋气。
明入灵芝驿,朝食,过五溪寺,观前日洚水道,民田半为砂碛,其所灭木往往合抱,大石如车轮。
御者云:「方水作时,是木与石如断荄,如流沫尔」。
今溪流益南去,不复出寺下矣。
曹溪寺,寺在山麓,泽中有白鹇数十往来,与寺僧甚狎。
余语处善:「李太白黄山,闻胡公有双白鹇,能驯养之就手取食。
太白访之,胡公遂以赠太白,唯求一诗。
太白欣然会其雅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黄山秋浦南百八十里,事在《翰林集》中。)」。
余谓处善:「寺僧不如胡公也」。
日已暮,乃次曾庄。
已有微雨,所见九华止一二峰尔。
滕大夫为余言:「欲观九华,至曾庄可槩见,不待登山也。
登山乃自为境耳」。
明日,先上头陀寺
寺甚佳,乃唐王文季书堂,上有五粒松。
蒋颖叔青阳时,题其壁间云:「昔金地藏自新罗浮海来,庵于左山,即化成寺是也。
种出新罗,至今生子可食,与他异矣」。
至寺,即大雨,旁其左下,食曾庄,乃上观音岩。
上山甚峻,竹夹道,云气荟蔚,跬步不见人。
临观上下二雪潭,其巅飞瀑下淙涧中,常如积雪。
寺僧云:「春夏之交尤佳,其旁数百步无暑气也」。
复上数里,几山顶,乃至其寺,亦有颖叔题处,今馀三十年如新墨,馀无佳士名迹。
出寺后数十步得观音岩,无足佳者。
且将踰小垄过刘道人庵,会大雨,从者云道恶不可乘,乃归。
坚上人云:「世传此山为雌山,有游客辄阴晦自匿如羞涩者」。
出山三十里至慕善,阴云皆溃散,望九华正如屏,突兀峭拔,不类他山。
处善云:「于是一观亦足矣」。
滕大夫云:「九华有名自太白始。
太白所名者止九子峰也。
其他仙人峰、莲华峰、侧峰、双峰,各自有名,世人合为九华,未必是也」。
今欲质诸山下,无足与语者,姑识之。
是行也,涉五日才得其一二,所未至者续访之。
处善姓曾名孝蕴,九华乃其别业也。
处善宣德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启:昨日辱延顾,愧感愧感!
改旦,伏惟福履胜常。
田账不知取得未?
幸为督之,得早见果决为佳。
船久留,恐不便耳。
不罪不罪!
再拜处善宣德年兄。
一日。
留题慧山寺(原注:元符己卯两浙运判曾孝蕴作常润京口奔牛上闸成,集贤殿修撰发运使张商英被旨相视,至慧山寺留题,以纪行役。) 北宋 · 张商英
咸阳获重之明年,五月端午予泛船。
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
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
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二三)
戏题曾处善尉厅二首 其一 超然台1083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鸡埘啄雁如鴐鹅,万里天衢且一波。
宫锦络衫弓石八,与人同状不同科。
戏题曾处善尉厅二首 其二 不动庵1083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职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茅茨中安一床寂,天女原非世间色。
道人今日八关斋,莫散花来染衣裓。
处善使君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七、《山谷全书·续集》卷七
再拜。
奉别二十年矣,虽音问两不通,而懿亲从在也。
往伯氏参军会稽,颇蒙顾盼,知公不以荣悴有所畏避。
比有行役,当出贵郡,幸于参承,切自喜也。
夏热暄浊,不审尊候何如?
伏惟万福。
某今早发新喻,来晚可瞻望,不敢作公衔,自疏于左右,伏幸照察。
处善使君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七、《山谷全书·续集》卷七
别来,至亲至旧下世者相望,念之有不胜情者矣。
公虽富于春秋,想及此,何能不怅然也。
临江帖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九、《真迹日录》卷一、《米襄阳志林遗集》第三五页
皇恐。
新瓜洲闸中闸傍,隋临江故宫基一高台,昨曾孝蕴建大亭其上,未名而去。
正对鹤林、黄鹤、上皇、下皇山,下视金山,旁迎群峰,如图,无纤翳,乃山传神也,戏作一赋上呈,乞改抹。
皇恐再行。
饶州居住谢表 宋 · 孔平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二、《朝散集》卷一○、康熙《西江志》卷一四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一四
几死得生,自南徂北,蒙还旧秩,获处善邦。
衔恩涕零,省咎心悸中谢。)
臣学问蹇浅,智识钝昏,妄陈答诏之言,自掇投荒之辱。
瘴疠侵薄,骨肉分离,安知此身,复见今日?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离明烛远,涣泽苏枯,尽返得罪放逐之人,大开自新湔洗之路。
而仰食者众,须舟以行,风波多虞,疾病间作,所恃朝廷之宽大,不诛道路之濡留。
惊魂初招,馀孽未逭,更当刻厉,少答存全。
福严院题名记元丰八年 北宋 · 衡规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七、《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四、凤台金石辑录、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七
朝议大夫、知泽州临川晏知止处善朝奉郎通判泽州汶阳鱼康伯宁夫,宣义郎、新瀛州签判温陵公辅仲脩,晋城县淄川衡规元度,前颍州司法参军河内李䜣公燮同游峡石山福严院,登远师掷笔台,望角山,相三泉,悠然有尘外志。
因南纵百馀步,访青莲院,求师遗迹于殿庭之碑。
下临丹川,快襟久之。
元丰八年岁次乙丑夏五月癸巳朔廿六日戊午衡规奉命谨书。
韩川分司居住制绍圣四年二月癸未 宋 · 叶涛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六、《宋大诏令集》卷二○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
朝请郎、新差知郢州韩川朝散郎、新差知道州孙升朝散大夫、监潭州衡山南岳庙吕陶:顷者大奸旧恶,相继擅朝,而尔挟忿徇私,为之死党。
窃据要路,肆言先朝,造讪兴谗,无所忌惮。
巧诋法度,以遂更变之谋;
历排忠良,以虚顾托之任。
分权立党,协济凶邪。
自求直名,归怨公上。
积心至此,议罪谓何。
向务矜容,止从降黜,佥言久郁,夙负愈彰。
既未足慰在天之灵,又莫能为垂世之戒。
俾分留务,仍处善邦。
往服宽恩,勿贻后悔。
可依前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随州居住。
可授依前尚书水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峡州居住。
可授依前官尚书库部员外郎分司南京衡州居住。
潭州沩山中兴记112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大沩山
崇宁三年十一月,大沩山密印禅寺火,一夕而烬。
住持僧海评移疾,郡以子方者继焉,未几而弃去。
寺规模宏大,而经营者非其人,岁移三霜,才办法堂、大殿、寝室而已。
然又苟简,斋庖垣庑皆未具,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故禅学者分处山间林下,蜂房蚁穴,百丈大雄之风,陵夷至此极矣。
大观三年,潭帅曾公孝蕴闻之,曰:「沩山,南国精庐之冠,非道行信于缁衲,名誉重于缙绅者,莫能振兴之。
吾闻天衣怀禅师,在嘉祐治平之间,五迁法席,皆废残荒寂处,而怀能幻出宝构,化成禅丛。
空印禅师轼公者,盖怀四世之孙,而吴江法真之嗣,方说法于庐山之下,学者归之如云,挺然有祖风烈,当能整大圆真如已坠之网」。
于是厚礼遣人致之。
越明年三月,空印来自归宗,山川改观,丛席增气。
登殿拜起,周顾太息,曰:「冠世绝境,大佛应迹,而殿宇卑陋,堂室狭小,何以严像设而致吉祥,震潮音而集龙天哉」?
皆广其基构而增修之,使其壮丽称山雄深。
传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警众也」。
寺钟不足以光焰四海,选佛来者。
于是聚铜神运仓之下,穴山为炉,钟成万斤,涂以黄金,建阁馆于殿之东庑。
佛菩萨之语藏于龙宫,传自五天,学者所当尽心,所以资智證之妙,而尽细微之惑。
即室五千轴者,藏于殿之西庑。
又明年,增广善法堂之后为雨花堂,含风而虚明,吐月而宏深,夜参既罢,缤纷满庭。
自两廊之左,绕以复屋,建库院,所以总庶务也。
自祖龛之右,翼以脩廊,建堂司,所以牧清众也。
又明年,重修僧堂,广博靖深,冬温夏凉。
曰僧者天人之福田,佛祖之因地,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既以广延其所见,则所不见者敢不敬乎?
又刻五百尊者之像,阁而供事之。
又明年,得异木于绝壑,断而为三,大合抱,长倍寻,刻净土佛菩萨之像。
庄严妙丽,千花照映,如紫金山并高争峻,建殿于天供厨之南。
又特建阁于寝室之前,绿疏青琐,下临风雨,奉安神宗皇帝所赐御书。
阁成,而东南倾。
师默计曰:「增万牛莫能挽,且天章宸翰之所在,山君水王之所宜谨藏而卫护之,今职弗修,是神羞也」。
言卒而风雷挟屋,山岳憾动,俄而阁正,万人欢呼。
大圆禅师开法此山也,有众千人,硕大而秀出者,有若大仰寂子、香严闲禅。
建两堂为学者燕闲之私,而名其东曰香严,名其西曰大仰。
方欲广摄异根,则修净土观法不以宗门为谦。
及其成就法器,则以寂子、禅期学者。
盖其方便应机而设教,譬如大海,蚊䗈、阿脩罗,饮者皆得饱满。
又明年,重修大三门,宏壮杰立,镂金镂碧,宝翰飞动于千岩万壑之上,而太师楚国公为书其额。
却望形胜,众峰来朝,如趋如俯,如屹立,如蹈舞。
有台自献其前,以宝积灵牙舍利葬台之中,而建塔其上。
千尺九层,荡摩云烟,微风徐来,塔铃和鸣。
比丘来往,旋绕作礼,望之如开牒。
疑师以三昧力抟取梵释龙天之宫,置于人间,不然,何其幻怪神异如此其多耶!
唐元和中僧昙叙开基,则有绪言曰:「地灵甚不可葬,葬且致祸」。
今三百馀年,僧物故莫敢塔,塔于回心桥南十里。
师曰:「事无大小而断于理,从违不可苟也。
僧火化,众俱临,先圣令不可违也。
祸福之来,以智避就之,不可从也」。
遂建普同塔于寺之西,又修大圆禅师之塔,而峙立两亭,以覆古今碑刻。
部从者以其威灵,奏赐真应禅师塔曰净惠。
圣溪庄垄亩为比邻所吞,数世且百年,莫敢谁何,云:「此唐相国裴公施以饭十方僧者,横目何德以堪之?
不直而归,是陷人入泥犁」。
掌事执券證诸官,竟还二百亩,岁度一僧,上资睿算。
玉泉住持僧死于龙牙山,山中之人不容其葬,弟子抱骨石涕,师哀之,使于沩山择地建冢塔,丛林义之。
师之潜行密用之懿,时时见于与夺,然皆本于仁义,道俗化其德。
政和六年,敕补住镇军之焦山
师雅意不欲东,解住持事,力辞之,归庵鸾溪之上。
俄诏听还之沩山
自其始至,中而还,八年之间,百废具兴,非乘愿力,何以臻此?
雪窦天衣之道,至师大振,丛林归心焉,兴修盖其游戏也。
今嗣法者,自南台定昭、了山、法光而下,诜诜辈出,棋布名山,方进而未艾也。
法义谓余曰:「沩山之雄夸,非空印老师莫能办之,精神非文字莫足以传,愿求文以昭后世」。
不得辞,系以辞曰:
有异比丘清而狂,相山趼足穷衡湘。
黄才掬溪行嗅尝,笑云水作青莲香。
梯空杙险屡仆僵,寝宿雾露冲虎狼。
水与石斗声舂撞,谁挽千乘行羊肠?
霄然洞开云水乡横峰侧岭争回翔。
咨嗟曰此古道场,山灵乃今发天藏。
泥草吟啸久彷徉,无人告语空夕阳。
翩然曳杖还江南,道经新吴山郁苍。
登山作礼僧中王,骨面气宇凌八荒。
侍其侧者矫鸾皇,祐公杰出尤堂堂。
袖中肉山倾置旁,瓶锡一笑戏取将。
懒安寂子尤敦厖,佐于耨耕立禅房。
九世沉溺为津梁,分灯延联世相望。
既绝复续暗而彰,轼公貌癯中方刚。
漆瞳照人俨而庄,食堂十年折绳床。
大长老续遗芳,派出天衣嗣吴江
烬馀为子整颓纲,机锋击电谁敢当?
宗风回顾已举扬,以印印空成文章。
凛然面目如冰霜,令人望见折慢幢。
丛林迩来顿荒凉,反袂拭面空叹伤。
而师声价重四方,力能咄嗟办宝坊。
又取佛日重洗芙蓉峰峻沩水长。
功德之利建我皇,愿同山呼寿无疆。
乞差鲍朝懋提举管干澳闸劄子崇宁元年十二月一日 宋 · 曾孝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至顺镇江志》卷七
绍圣间献陈澳闸利害,蒙朝廷令孝蕴提举兴修了当,行运首尾四五年。
若不别令官司主管,则已成东南漕运大利,当遂废革。
欲乞专差官一员,自杭州扬州、瓜洲澳闸,通管常、润、扬、秀、杭州新旧等闸,依已降条贯,专切提举车水澳闸,觉察应干奸弊。
乞差旧曾监修澳闸宣德郎、新知昆山县事鲍朝懋提举管干
提举弓箭手例序官,请给人从舟船等事。
苏州置廨宇,以提举淮浙澳闸司为名。
人吏许于常、润、苏、杭、秀州选差,半年一替。
仍令两浙转运司进奏官兼管发落文字。
吴执中等九人召对诏绍圣四年七月庚申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
吴执中韩粹彦鲍朝宾王绎张逢何执中谢文瓘石嗣庆曾孝蕴,可并令閤门引见上殿。
刘混康(二 大观元年二月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四、《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禔身冲粹,有道渊深,秉志不回,推心笃善。
省观奏牍,备悉至怀。
仍闻新岁以来,法履泰定。
所进术煎灵方、夙授仙饵今存,虽神鼎金丹之妙,无以加诸。
长生之理,兹其大致乎。
披绎勤志,忻惬于中。
妙术恭持,必无畔戾。
时传邮命,副以好音。
春序云初,天和善护。
睽异晤言,俄经新律,渴想仪刑,朝夕弗替。
近降敕书,所谕道、释混淆,已付外施行,事恐未详尽,今录元降全文,付卿一看。
卿教门纲领,人所视效。
其诸传授,保执持之,无吝忽也。
所修石桥道路事,已委发运使曾孝蕴专一应副施行。
益远会见,千万加慎。
镇心神符子告求数十道,恐有所见灾福,告先生示及。
笪师初春可令至。
昨降物往彼道场,已到否?
议复真州瓜洲海陵牝神等坝奏 宋 · 向子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宋史》卷九六《河渠志》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嘉靖《惟扬志》卷三二、《行水金鉴》卷九八、雍正《江南通志》卷五八
运河高江、淮数丈,自至淮,凡数百里,人力难浚。
唐李吉甫废闸置堰,治陂塘,泄有馀,防不足,漕运通流。
发运使曾孝蕴严三日一起之制,复作归水澳,惜水如金。
比年行直达之法,走茶盐之利,且应奏权倖朝夕经由,或启或闭,不暇归水。
又顷毁朝宗闸,自洪泽召伯数百里,不为之节,故山阳上下不通。
欲救其弊,宜于真州太子港作一坝,以复怀子河故道;
于瓜洲河口作一坝,以复龙舟堰;
海陵河口作一坝,以复茱萸、待贤堰,使诸塘水不为瓜洲、真、泰三河所分。
于牝神相近作一坝,权闭满浦闸,复朝宗闸,则上下无壅矣。
宋故左武大夫开州团练使池州驻劄御前诸军统制休宁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协忠大夫累赠太尉程公全神道碑 南宋 · 程易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新安文献志》卷六五、弘治《休宁志》卷二六
清远军承宣使同知閤门事带御器械程君永正奉事状一通以告曰:「先公之没,今十有二年。
其死国之忠,固已著于命书,载于国史,而墓上之碑未立。
子,吾同宗也,知其详,敢以铭请」。
易之先居河南,与公实同所自出,谨不敢辞,序而铭之。
按状,公讳全,字禹昌,世为徽州休宁人
其先曰灵洗者,梁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禦侯景有功,庙食于乡。
忠壮之后曰沄者,歙州都知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上柱国,禦黄巢有功,事载郡志。
中丞季子南节,歙州兵马先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领军卫大将军上骑都尉,始居休宁陪郭,即公五世祖也。
曾祖承敬,池州学教授
祖宿,举进士,官至迪功郎玉山县
父昭,饶州学教授,赠朝奉大夫
母余氏,封孺人
公生有伟质,负大志。
早从乡先生游,通《春秋》。
不乐应举,而喜以其暇日从少年习武艺,曰:「文武一道,不可偏废也」。
宣和庚子建德青溪民方腊作乱,陷歙州大将郭师中战死。
兵及休宁县令翁由将弃印绶去。
公仗剑集乡兵,遮道请留,躬禦寇于境上,贼众散走。
知州事曾孝蕴上其功,授承节郎
时遣宣抚使会诸路兵讨贼,公隶大将刘公延庆,进攻淳安帮源洞,破之。
平策功,进修武郎
延庆所部将士数万,惟公与延庆子光世以材勇闻。
壬寅再伐辽,延庆都统制,公复隶焉。
辽降将郭药师请与光世简兵倍道袭涿州延庆许之,公曰:「药师反覆猾虏,宜不可听」。
果无功而还。
甲辰河北山东盗起,张仙最黠,诏龙图阁待制洪公中孚往抚谕之。
中孚雅知公名,辟以行。
公单骑入仙营,谕以祸福,刻日约降。
中人李彦素不乐中孚,劾其玩寇,罢之,属吏悉勒停于家。
已而金师南下,靖康改元伏诛,公等赦复故官。
高宗皇帝大元帅开府相州,公应募,无所知名,参谋汪若海称其能,入补宿卫
汪公伯彦、宗公泽为副元帅,议数不合。
公与汪有乡曲之雅,因请间曰:「宗元帅,天下奇才也。
公宜下之,则国事可济」。
伯彦滋不悦。
会泽请进兵救君父之急,而伯彦持从容观变之说,乃出公隶,俾为前锋,遇金人于卫州,公与裨将王孝忠分道击之。
孝忠战死,公亦被数十创,以奇功进翊卫郎
二帝北狩,遣公迎高宗济州,奉表劝进。
丁未高宗即位南京,转武翼大夫
刘公光世鄜延副总管入卫,为五军都提举,奏留公为御营计议官
光世招捉盗贼于滁、和、濠州,转武经大夫
从禦金人于天长,还驻镇江,控扼江口,进閤门宣赞舍人封休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作乱,从光世勤王。
吕公颐浩、张公浚总中军韩公世忠将前军,张公俊副之,光世游击,而分公为殿。
事平,转武德大夫开州团练使,进封开国子,加食邑二百户
是岁秋,光世宣抚使太平池州宰相杜充节度,奏以公池州驻劄御前诸军统制,转左武大夫进封开国伯,加食邑三百户
公谓光世曰:「御下苛而寡谋,以兵属之,取败之道也」。
光世奏请移兵江州
或漏公语于留公不遣。
是冬,金帅乌珠犯太平,分兵入池州
公以众寡不敌,坚壁以俟援师,而檄沓至,公不得已,率麾下敢死士出战,杀获甚众。
会日暮未决,敌益生兵至,遂死之,时建炎己酉十一月廿九日也。
后五年,绍兴癸丑光世帅兵驻池州,乃上公死事于朝。
诏进官六等,录其后一人,而以协忠大夫告其第,又以永正累遇郊恩,赠太尉
配金氏,累封宣国夫人
子男一人曰先,恸父死国,誓守先墓不仕。
孙男三人:长即永正也;
次永奇,疾不任仕;
次永彰,乡贡进士
公器宇魁岸,言不妄发,有所许则确然当之,不以利害为念。
初事刘公延庆,继事宗公泽,感其知己,终身祀之。
当国家抢攘之际,号令严明,所部士不敢乘时以肆剽劫。
自守澹素,若儒生然。
光世每欲多作首功为请爵赏,固辞曰:「人臣之罪,莫大于欺。
矧与公有旧,不能赞立勋业,以清中原,反以此挠公家之法,非某所知也」。
光世改容谢之。
尤笃于孝友,置膳茔田,以养族人。
靖康末,易挈家避乱,居池州,公适将池州之兵,为之维护,抚恤备至。
先公端中知六安军,亦死于节,公为求其遗,返葬池阳
皆人所难能者。
惟天性过直,不能与时俯仰,故首忤汪公伯彦,继忤杜公充,而及于难。
然杜公以公死之岁,举建康降金,祸及宗祊,贻秽千古;
而公与一时死封疆之臣,清名凛凛,虽没如生,子孙传芳,受国之宠者未艾。
以彼较此,果孰多乎?
天定之可畏者如此。
铭曰:
人臣之义,匪忠曷安。
危身奉上,益人所难。
肃肃程公,忠烈之胄。
武略文谟,曾靡轻售。
方寇陆梁,自睦犯徽。
仗剑疾驱,拯乡于危。
渠魁就禽,恶党俱剪。
勇冠三军,策功五转。
再从大帅,往下幽燕。
河北招降,罢其戈鋋。
有言莫酬,有绩弗究。
任彼孔谗,坚我素守。
天降大割,王总六师。
左右櫜鞬,公式应之。
爰先启行,禦兵于邺
迎銮于宋,预建大业。
外佐幕府,内参御营
胙土分茅,遹骏有声。
二竖逞凶,变生肘掖。
公与勤王,勋在庙祏。
虎旅洸洸,戍彼池阳
奸相趣之,遂死封疆。
载恤遗孤,载颁悯册。
天子念忠,异古马革。
公身虽没,公名如山。
愧彼不忠,虽生何颜!
冠剑之藏,故江之涘。
公神不亡,永妥于此。
丰碑载道,上刻铭章。
忠天所佑,百世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