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举王钦臣劄子(一 元祐元年九月二日)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文潞公文集》卷四○
臣勘会太仆寺近准朝旨通领外监牧司,依旧群牧司职事。本寺少卿高遵惠日近丁忧,只有少卿李周一员差往诸路,相度见阙长贰管勾寺事。切见工部郎中王钦臣曾任群牧判官并提举陕西买马,又充驾部郎中,练习马政,欲乞差充太仆少卿,填高遵惠阙。缘本人曾任陕西转运副使,两任省郎,资序已深,兼其人素有文学,仍乞除一馆阁职名充上件职事官,庶目下便有正官修复马政。取进止。
举杜䜣等劄子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文潞公文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以近者奖恬退之士,抑躁竞之风。切见卫尉少卿杜䜣,贤相之后,能世其家,久历省府之任,素有老成之称。太仆少卿李周恬静有守,当官不挠。向为监司,以直道被黜,久安闲职。宣德郎杨国宝安贫守道,恬于仕途,器识深远,才力有馀,虽近除太常博士,未尽其才。试太学博士吕大临强学笃行,有古儒之风。杜门十年,以讲学自乐,经术通明,闻誉夙著。虽蒙召寘太学,以亲嫌未极其用。以上四人伏乞特赐擢任。取进止。
内殿崇班袁政李周道并左监门卫将军致仕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三
敕某:尔服劳久矣,奉事无过,能自知止,义有可嘉。登进厥官,以帅门卫。归安荣禄,尚克勉哉!可。
通直郎李周可奉议郎致仕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三、《彭城集》卷二三
告老之臣,弗及以政,庆赏之事,遐迩不遗,以是朝恩,迨于耆耋。惟汝黄发,膺我殊宠,是诚幸遇,毋忘钦承。
右朝散大夫充集贤院学士李周故父赠通议大夫齐可赠右正议大夫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朕答天地之贶,严郊丘之享,顺受蕃禧,敷宣涣号。推布德行惠之意,迩遐率均;隆显亲追远之恩,幽明咸暨。况处从官之列,宜报先阀之贤。具官某故父某,潜德在躬,治家有范,《诗》《礼》之训,见于义方;闬闳之高,彰厥善报。乃有良子,进为迩臣,特颁赠典之优,昭示禄阶之贵。告于家庙,歆此宠章。
李周故前母仙游县太君周氏可赠安定郡太君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古之人其母贤,则子有立于时,其令名懿德可见于后世,此显亲之恩所以加于存没,而广孝之教成于天下也。具官某故前母某氏,妇道惟恪,母仪可宗。旨甘之养,虽不及于承颜,侍从之荣,亦足彰其流庆。会郊祠之均福,宜郡望之进封。泉壤有知,其歆宠贲。
李周故亲母仙源县太君党氏可赠冯翊郡太君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报本莫重于郊,故祭有顺助之福;显亲无大于孝,故没有追荣之恩。肆均锡于灵休,庶推褒于慈范。具官某故亲母某氏,妇德柔懿,母仪恭庄。以礼事夫,既睦于闺门之内;以善教子,遂至于侍从之途。其升汤沐之封,以为泉壤之贲。
李周故继母仙居县太君姚氏可赠襄阳郡太君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神锡以福,惟四海之与同;母主于慈,虽九泉而必报。予方致祀以均庆,尔可承休而显亲。具官某故继母某氏,来嫔德门,率履妇道,乃有良子,进为近臣。推积累之源流,不忘阃德;正追荣之名分,式慰孝思。魂兮有知,歆此休命。
李周故继母寿安县太君刘氏可赠彭城郡太君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严吉土之禋,所以同天下之福;霈漏泉之泽,所以慰人子之心。懿范可怀,宠章惟渥。具官某故继母某氏,履德柔静,宜家显荣。教诲见于母仪,光辉钟于世嗣。虽慈闱之养,每深切于孝思;而佳郡之封,尚歆承于恩制。
李周故妻党氏可赠直宁县君故妻詹氏可赠永宁县君故妻郭氏可赠真定县君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三年而郊,受釐于神祇,嘉与海内共焉。是以布庆施惠,及于庶工。又从而广之,以及其父母伉丽之亲。不间存没,率有褒贲,幽明之际,可无憾矣。仁至义尽,乃见于斯,而况侍从之贤,早得室家之助,沦谢兹久,其可忘之?具官某故妻某氏等,恭俭慈爱,能守法度。作配君子,为时迩臣。迹其内助之功,荣以进封之泽。庶几冥漠,享此追崇。
答仲兄 其一 北宋 · 吕大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蓝田吕氏遗书》附录
《乡约》事,近排祭人回,已具白。人心不同,故好恶未尝一,而俱未可以为然。惟以道观之,则真是真非乃见。若止取在上者之言为然,则君子何必博学?所欲改为《家仪》,虽意在逊避,而于义不安。盖其间专是与乡人相约之事,除是废而不行,其间礼俗相成,患难相恤,在家人岂须言及之乎?若改为《乡学规》,却似不甚害义,此可行也。所云置约正、直月,亦如学中学正、直日之类,今小民有所聚集,犹自推神头、行老之目。其急难自于逐项内细说事目,止是遭水火、盗贼、死丧、疾病、诬枉之类,亦皆是自来人情所共恤,法令之所许(敕条:水火盗贼,同村社自合救捕。鳏寡孤遗,亦许近亲收恤。至于问疾吊丧,并流俗常行。)。约中止是量议损益,劝率其不修者耳(今流俗凡有率歛济人,皆行疏聚集,并是常事。)。汉之党事,去年李纯之有书已尝言及。寻有书辨其不相似,今录本上呈。党事之祸,皆当时诸人自取之,非独宦者之罪。不务实行,一罪也;妄相称党傲公卿,二罪也;与宦者相疾如雠,三罪也;其得用者遂欲上阙,四罪也。不知《乡约》有何事近之?
李周可太仆少卿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李周:「仆臣正,厥后克正」,见于《周书》;「思无邪,思马斯臧」,形于《鲁颂》。朕命此职,亦难其人。以尔秉心不回,临事有守,通练世故,灼知民情,所以望尔者,岂特车工马政而已哉。可。
李周陕西运使告词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关中之民,劳于征伐而弊于饥馑久矣。朕既为之含垢以和诸戎,天维显思,助我丰岁。粒米狼戾,法当敛藏。继出中都之泉,以广穷边之积。犹恐吏不时具,而民或未宁。分吾此忧,责在漕吏。尔忠厚之性,见纪于时;治办之才,屡试以事。往推朕旨,去蟊贼之害,而督备禦之宜。使疆埸永安,而民以无事。可。
信安公园亭题名记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四、《宗伯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五代之际,豪杰割裂疆土,自为侯王,九州之人,寄息鼎镬。乱极而治,生我太祖,起布衣,践宸极,将天之威,整肃四方。弱国纳土,强者缚面,而江南君臣,犹负固自若。太祖曰:「彼其所以崛强沮泽之间,引活岁月者,以有长江之险为可恃也。吾有道使彼舟楫无所用其巧,则全吴地千里可旦夕平也」。乃命度国西空旷之地,辟士潴泉,规以为池,外引京索之水以益之,渊容海滀,一旦成就。陈楼船,习战士,步水如陆,操舟如车,吴人闻之,气索胆碎。及旌旗南指,州邑瓦解厥角,稽首请命下吏,而江表平矣。天下无事,干戈藏于库,军旅休于屯,中州之人,日益富庶安乐。向之讲武处,遂为游集最盛之地,时变使然也。若其雕甍屈槛隐见波底,长桥穹殿翔绝霄外,清来午风,阴却晡暑,则唐之曲江也。草木润茂,洲渚重沓,鱼龙之所兴伏,日月之所出没,则汉之昆明也。暮春之月,锦绣夺目,车驺填道,倾坊空巷,旦朝而出游,鼓鼙振野,笙箫顺耳,日暮而忘归,则洛阳之曲水也。羽者飞于上,鳞者潜于下,和气之所薰蒸,仁风之所衣被,莫不自得焉,则镐京之灵沼也。中天下之大而都之,总前王之美而有之。以亲见而测传闻,则史牒之所称诧,赋颂之所叹咏,未易相先后也。七圣袭沿,清净简默,池去阙庭才十许里,而率十年间不一再至。然而陈龙舟,出水嬉,作鼓吹,调厩马,常若车驾亲临其上者,凡以推至上与民同乐之心,而为都人娱心属目之盛也。夫内不辍朝廷听治之勤,外不废都人酺醵之逸,约己裕人,可谓兼之矣。自祖宗优遇馆阁,岁出后苑御库酒以赐之,于是有池上之集。元祐五年三月乙酉,太平王仲至以秘书少监实领兹会,修故事也。于是宿戒宾客,晨出西郊,同舍皆集于琼林苑。既又泛舟池中,环水殿后,循桥而北,骑而适信安公之园。宴语至暮,相与涵泳恩思,歌吟太平,为一时之盛游。又以为席中之人,合散不常,异时复来,则其先后出处之详,宜有以考也,乃题姓名壁间以志之。在是会者:李周纯之、盛侨晦之、王钦臣仲至、杜常正夫、崔公度伯昌、陈蔡诚老、盛次仲居中、林旦次中、李德刍质夫、宋匪躬履中、孔武仲彦常、黄裳冕仲、刘唐老会臣、李昭玘成季、徐铎振甫、晁补之无咎、张耒文潜,韩治循之。以事不至者:黄廉夷仲、吴安许传正、孙朴元忠、黄庭坚鲁直、元耆宁台寿、司马原公材、余中行老概、仲平、廖正一明略。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荐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傅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举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荐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举,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举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举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荐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荐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举,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同举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举观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夏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乐举/李潜(元祐六年举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举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潜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举台阁。)/陈沂/(元祐七年举升擢。)杨宗惠/(敦夫)刘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举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举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荐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举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颐(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荐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举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举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举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范纯礼/(夷叟。举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同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备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备经筵。)/李栝(元祐五年知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荐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举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举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举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举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除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行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常/(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行,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举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举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举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举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举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荐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荐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举。)/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举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举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双桧联句(本文见李周诗) 北宋 · 种诊
押文韵
无正文。
太仆少卿李周秘书少监制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五、《曲阜集》卷三、《皇朝文鉴》卷四○
东观以图书为职,长贰之选尤高。非年耆德茂,未易得也。然秩清务简,处不争之地,恬于荣进,则能安之,好脩夸侈者,不能一朝居也。具官李周,质性纯厚,临事有守。历试烦使,时之老成;位于列卿,众谓淹久。进秩外史,往服少事。优游省闼,不亦美欤!
元祐党籍碑 元祐奸党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四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一三一、《道命录》卷二、元祐党籍碑考、《六艺之一录》卷九三、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九、民国《融县志》卷八、《桂林石刻》第二四○页
【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故)、文彦博(故)、吕公著、(故)吕大防、(故)刘挚、(故)范纯仁、(故)韩忠彦、曾布、梁焘(故)、王岩叟、(故)苏辙、王存、(故)郑雍、(故)傅尧俞(故)、赵瞻、(故)韩维(故)、孙固(故)、范百禄(故)、胡宗愈、(故)李清臣(故)、刘奉世、范纯礼、安焘、陆佃(故)、黄履(故)、张商英、蒋之奇(故)。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故)刘安世、范祖禹(故)、朱光庭(故)、姚勔(故)、赵君锡(故)、马默(故)、孔武仲(故)、孔文仲(故)、吴安持、(故)钱协、(故)李之纯、(故)孙觉(故)、鲜于侁、(故)赵彦若(故)、赵卨、(故)王钦臣、(故)孙升(故)、李周(故)、王汾、(故)韩川、(故)顾临(故)、贾易、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吕陶、王古、丰稷、张舜民、张问(故)、杨畏、邹浩、陈次升、谢文瓘、岑象求(故)、周鼎、徐绩、路昌衡(故)、董敦逸(故)、上官均、叶涛(故)、郭知章、杨康国、龚原、朱绂、叶祖洽、朱师服。
【馀官】秦观(故)、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吴安诗、欧阳棐、刘唐老、王巩、吕希哲、杜纯、(故)张保源、孔平仲、(故)衡钧、衮公适(故)、冯百药、周谊、孙琮、范柔中、邓考甫、王察、赵峋、封觉民、(故)胡端修、李杰、李贲、赵令畤、郭执中、石芳、金极、高公应、安信之、张集、黄策、吴安逊、周永徽、高渐、张夙(故)、鲜于绰、吕谅卿、王贯、朱纮、吴朋、(故)梁安国、王古、苏迥、檀固、何大受、王箴、鹿敏求、江公望、曾纡、高士育、邓忠臣(故)、种师极、韩治、都贶、秦希甫、钱景祥、周綍、何大正、吕彦祖、梁宽、沈千、曹兴宗、罗鼎臣、刘勃、王拯、黄安期、陈师锡、于肇、黄迁、万俟正、许尧辅、杨胐、胡良、梅君俞、寇宗颜、张居、李修、逢纯熙、(故)高遵恪、黄才、曹盥、侯顾道、周遵道、林肤、葛辉(故)、宋寿岳、王公彦、王交、张溥、许安修、刘吉甫、胡潜、董祥、杨瑰宝、倪直儒、蒋津、王守、邓允中、梁俊民、王阳、陆表民、叶世英、张裕、谢潜、陈唐、刘经国、(故)汤戫、(故)司马康(故)、宋保国、(故)黄隐、毕仲游、常安民、汪衍、余爽、郑侠、常立、程颐、唐义问(故)、余卞、李格非、陈瓘、任伯雨、张庭坚、马涓、孙谔(故)、陈郛、朱光裔、苏嘉、龚夬、王回(故)、吕希绩(故)、吴俦、(故)欧阳中立(故)、尹材、(故)叶伸、(故)李茂直、吴处厚、(故)李积中、商倚(故)、陈祐、虞防、李祉、李深、李之仪、范正平、曹盖、杨綝、苏炳、葛茂宗、刘谓、柴衮、洪羽、赵天佐、李新、扈充(故)、张恕、陈并、洪刍、周锷、萧刓、赵越、滕友、江洵、方适、许端卿、李昭玘、向紃、陈察、钟正甫、高茂华、杨彦璋、廖正一、李夷行、彭醇、梁士能。
【武臣】张巽、李备(故)、王献可(故)、胡田、马谂、王履、赵希夷、任浚、郭子旂、钱盛、赵希德、王长民、李永(故)、王庭臣、吉师雄、李愚、吴休复、(故)崔昌符、潘滋、高士权、李嘉亮、李珫、刘延肇、姚雄、李基。
【内臣】梁惟简(故)、陈衍(故)、张士良、梁知新(故)、李倬、谭扆、窦钺、赵约、黄卿从、冯说、曾焘、苏舜民、杨称、梁弼、陈恂、张茂则(故)、张琳、裴彦臣、李称、(故)阎守勤、王绂、李穆、蔡克明、王化基、王道、邓世昌、郑居简、张祜、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王圭、章惇。
双桧联句(本文见李周诗) 宋 · 种古
押文韵
无正文。
乞详酌集贤学士体制奏(绍圣元年三月) 宋 · 来之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三(第三册第二七六一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三○
集贤院学士之职,自先朝以来,体制与诸直馆颇同。顷自李周以权侍郎罢除集贤院学士,出守外郡,方有指挥,曾任六曹侍郎者立班在太中大夫之上,其后奏荐班列,并同待制。望赐详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