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隋故(阙八字)桂州总管武康郡开国公令狐使君碑铭 隋末唐初 · 令狐德棻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盖闻济巨川者。□□舟楫之用□□□□□□梁□□□是以(阙九字)所以(阙十字)百姓叶和万邦□□□象南□□□东观勒功□树称□□楹□茂实于当年播□声□□俗□□□□之□□□□之□□□□公讳熙。字长熙燉煌□□人也。□大夫□□之后□□□□□□食邑(阙八字)居摄将迁□□远祖迈。为建威将军。与翟义连谋。为莽所害。子孙避(阙三十字)武威太守并(阙十九字)来叶祖虬。魏龙骧将军瓜二州刺史燉煌太守鹑阴县开(阙三十四字)二州刺史(阙十四字)破□之庸绩。膺设坛之显荣。遗□被于萌黎。功烈书于王府。公早承(阙三十二字)皆当代名流□□□□□以(阙十字)明三礼。工骑射。解音律。嘉声□誉。独步当时。周武成之初。始入国(阙十四字)刺史上士(阙八字)上士寻迁夏官都上士(阙十七字)埋案□□□阶处断若流。神无滞用。寻以内忧去任。哀毁过礼。□□□□□□大孝安亲。不绝嗣。吾今(阙十六字)公乃□□□□□□昏□□□□□少有节□□□□哀号骨立。□□不起虽□□至性。无以过之。周武帝将有河阴之师。诏公墨缞从事。□还□职方下大夫。袭爵彭阳公。邑二千一百户。建德五年六月。□□留知夏官府事□还□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加授仪同大将军宣政元年。迁司勋。□大□俄转吏部。公筮仕之始。即在选曹。其时吏部临淄公唐□雅量高材。望□德重。钦公识度。每□与同席。公以长幼□隔。辞不敢当。□谓公曰。吾子(阙七字)至此坐。先后之閒。何足形迹。□此□三□□践其位。当时谈者。咸所嘉尚。公之弱岁。本以鉴悟见称。及处铨衡。大收时誉。有□□□柴燎太坛。诏公行纳言事。开皇元年。拜司徒左长史。加上仪同大将军进封河南郡开国公。于时景命惟新。教府初立。从容处物。雅允具瞻。吐谷浑窃据西陲。敢窥王略。朝廷出车薄伐。以公为元帅府长史。公受命忘身。先登斩级。所乘之马。□箭而毙。□此力战遂□破□蜀王以□幼之年远镇巴蜀。弼谐之寄。佥议攸归。乃以公为益府长史。属□行未反。竟不述职。二年。叙破浑之功。加上开府仪同三司。俄授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州□□海□□旧称(阙八字)流亡狱以贿成。官由货进。公下车之始。词讼盈庭。锐情案察。奸无所隐。未及期月。化□讼息。□造州门者□□□□脱有诤讼。俗以□□公莅□之初。户惟四万。绥抚(阙十字)乃□十万(阙二字)洛阳公朝行所。阖州士庶。谓公更有升□远于将送。悲不自胜。及公还也。老幼相携。出境迎(阙十九字)八年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百姓追思。立碑颂德。改行台为并州总管府。即授并府司马。十一年。转雍州别驾。寻改为长史。公励精剖断。威惠兼施。□□□其□□□□十二□□鸿胪卿以本官兼吏部尚书(阙十二字)许以□□及车驾□以公□侍从。又判礼部度支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秘书监事。高祖鉴观四方求人之(阙二十五字)寺卿(阙十六字)狱轻重无冤。凡在官僚。莫不钦仰。銮驾旋轸。行次汴州。郭下有蔡汴二渠。商侣所□游子□□□所(阙十五字)存□□□以□□□□朝贤□公□在乃授使持节汴州诸军事汴州刺史。于是下车布政。□帷□部括游惰。抑工商。断向街门。禁巷市者。船客停于郭外。行侣□□□留孤材□□□□□居□令归本令行禁止。莫敢有(阙十五字)朝宗以公听政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仍敕诸州考使。咸取则焉。十六年。除使持节总管交尹□黄□越爱德明利贺静象东□十七州诸军事桂州刺史(阙十五字)于律令□斟酌管内人皆□土人□授刺史有阙拟讫奏闻。二佐以下。即令述职。赐绢五百匹。□□□□□□汴州军□五百人以充□□公以□□□□上表闻(阙十五字)以文德分□□□□言喻□□獠感恩咸来参谒。先虽有州县之名□□□居之所公□□望□拔才□□以职(阙七字)生□之□累代不□□所(阙十三字)立□□□营□□□开建庠序。□致文儒。劝喻□姓。令其就业。期岁之后。顿革□□自□□□□未之有也。□□位□□以疾固辞。□旨不许。□□以药(阙七字)砭石□□□□二年八月十五日□于位。春秋六十有三。即以其年十二月□□于京城之□以大唐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归葬于□州华原县之(阙十六字)幽(阙十八字)之风临下布仁明之德。及于入居省阁。出抚藩维。惠爱洽于茕□□择隆于管库。去思结恋。来暮兴谣。望重朝(阙三十七字)敦士素之交忘□□之贵□成□立光国荣家者矣。夫人同郡氾氏。甘州刺史庆之女(阙二十四字)之(阙十五字)女也。初拜□原郡君。□迁河南□夫人。□以淑德仁明。幽閒婉顺。(阙五十四字)学士监修国史护军彭阳县国公德棻陪侍膝下。夙趍教义。(阙十一字)不□□□□□承□□□以(阙十一字)言(阙二十字)欲报厚恩。昊天罔极。陟平原(阙七字)式叙家风。虽才(阙十字)斯(阙八十八字)□风猷无竞。贤达继踪。□□鼎盛龙骧体道履信居忠襄公感会懋德(阙五十四字)弱冠歌缨。忠能入仕。断割驰名。既□□要实综铨衡。银铅不杂。(阙五十二字)仁□既洽礼让攸兴。功成秩满。朝命斯膺。莅职陜东。摄官京县。政成(阙五十三字)苏。
□□三湘
褰帷五岭
杂种繁炽。
□隅荒梗。
我君训俗。
以宽济猛(阙五十三字)
长□□□□镌勒庶垂不朽。
盛范鸿名。
不愆于后。
春日五(一作午)门西望 中唐 · 王建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一作满御堤)
黄帕盖鞍呈了(一作过)马,红罗系项(一作顶,一作缠项)斗回鸡(《江邻几杂志》:“晏元献改此联为呈马了,斗鸡回。”)
(一作宫)松枝(一作叶)(一作古城叶重)墙头出,御(一作渠)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一作色),古苔(一作城)阴地(一作处)冷凄凄。
梦好梨花 中唐 · 王建
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瑶池水光蓬莱雪,青叶白花相次发。
不从地上生枝柯,合在天头绕宫阙。
天风微微吹不破,白艳却愁香涴露。
玉房䌽女齐看来,错认仙山鹤飞过。
落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
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
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
(见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按:《墨庄漫录》:「东坡作梅花词云:『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注云:『唐王建有《梦看梨花云诗》。』予求王建诗,行世甚少,唯印行本一卷,乃无此篇。后得之于晏元献《类要》中。后又得全集七卷,乃得全篇,题云《梦好梨花歌》。〖诗略〗或误传为王昌龄,非也。」另参本书卷九王昌龄诗附按。)
寿春郡王就学诏大中祥符九年二月甲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玉海》卷一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六
利建元子,肇开懿藩,将崇乐善之规,式务从师之教。
眷惟丹禁,夙敞清都,就兹曲密之庭,以为诵弦之地。
晏殊崔遵度记室咨议入内押班周怀正为都监入内供奉官杨怀玉为寿春郡王伴读
仍面戒堂中,无得戏笑及陈玩弄之具,庶事由礼,使王亲近僚友。
晁迥等举文学优长履行清素者各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朕奉若前猷,思皇至治。
敦尚儒雅,式合彬彬之风;
柬求端良,用流蔼蔼之咏。
惟早司于翰墨,固多识于隽髦。
其有修词博古之可称,絜矩践方而无玷,俾从类举,各以名闻。
资该洽而复温纯,进清修而抑贪竞。
繄乃荐能之效,副予育材之心。
宜令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咨宋绶张师德,于朝官内各举有文学优长、履行清素二人。
晏殊奉礼归宁1006年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垂髫婉娈便能文,骥子兰筋迥不群。
南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
堵墙看试三公府,反哺知千万乘君。
赐告归宁来别我,亭皋木叶正纷纷。
南津桥记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三二、乾隆《南昌府志》卷一一、乾隆《奉新县志》卷一二
昔郑子产以乘舆济人,不知为梁之利;
薛广德以楼船涉水,不若从桥之安。
孟轲称其仁,班固纪其直。
是知桥梁之利,以济不通,其所由来者旧矣。
豫章郡,三吴之都会;
奉新县五岭之要冲。
长江澒洞以东流,横桥逶迤而南渡,先是,邑人胡氏所营创也。
宋太平兴国中,山源陡涨,水波四起,出长风,架巨浪,乱石盘磕以相击,大木轩昂而杂下。
所值者立为齑粉,所赴者荡为籓篱。
两崖之间,不辨牛马,一邑之人,尽化鱼鳖,斯桥飘荡,无遗馀焉。
自是邑人以小艇数艘,用济行李。
结驷挂轊,殆无虚日;
鸣桹鼓枻,疲于奔命。
伍胥既为之解剑,陈平亦佐其刺船。
羁游者揽辔而踌躇,负贩者临流而叹息。
亭长舣舟而不渡,樵人取箭以空回。
往来患之,非一朝矣。
然而工筑至大,用度实繁,县吏不敢赋于人,居民不能一其力。
胡氏慨然发愤,遽尔捐资,将嗣续于前劳,乃经营于不日。
以时斩木,必取楩楠之良;
捐金购匠,聿求班输之巧。
积百车之断岸,砻一拳于他山,前施朴斲之功,预成缔搆之用。
穷冬之水涸,未踰月而桥成,焕乎维新,恍若灵化。
制度之宏壮,已数倍于曩时;
基址之固护,必可致于悠久。
畴昔之他役,仅弥年而事集;
今兹之经始,未改火而功毕。
致兹神速,出于诚明,又何必广袤倍于寻常,蔓延几乎百步?
蜿蜒平视,若牵牛之渡河;
夭矫高骧,如黑龙之饮渭。
足使行旅自安于枕席,王命不壅于置邮。
九江者不待架以鼋鼍,期七夕者不必填以乌鹊
招招舟子,息扣舷鼓棹之勤;
憧憧行人,绝濡轨褰裳之患。
计功称伐,其博施济众之谓乎!
昔齐人延年,愿壅水以注匈奴,惜其志大而无用;
始平人宗士美,亲负米以委太仓,嗟其惠小而不孚。
胡氏衣被圣化,从容寿域。
服田力穑,乡闾息虞芮之争;
方领高冠,子弟成邹鲁之俗。
岁若小歉,则为淖糜以活人;
官或轻收,则出红粟以助国。
江左高其义,天子知其名。
若乃杜缓之出邑金,资讨西羌;
卜式之输家财,助平南越,盖其比也。
又岂滔滔鹢浪,非一苇之可杭;
峨峨虹梁,有千金之广费,括囊竭产之不顾,善利既济之为心者哉!
胡氏凡义居数世,上以其孝懿著闻,诏有司旌表其门闾,俾本郡给复其徭役;
授其家老仲尧州助教以宠之,又改国子监主簿致仕;
其弟仲容以兄命诣阙贺寿宁节,特授秘书郎,后迁光禄寺丞
晏元献公谓其折券绝饮羊之欺,望庐消得鹿之说。
爱人利物,趋若嗜欲,南津石梁,固其利济之本心也。
于是乎记。
请如薛绅议令知礼院官轮直奏明道元年四月 北宋 · 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一
咸平元年正月,敕太常礼院同判院官轮一员在院点检典礼公事。
大中祥符七年四月,敕同判院官四员张复杨嵎专领祠祭,而宋绶晏殊常在礼仪院祗应文字。
后移三馆于右掖门西,与礼仪院相接,而同判院官皆带馆职,因而更不赴。
今既废礼仪院,又三馆移入禁中,请如所奏施行。
临蜕遗诗 其二 北宋 · 晏颖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江外三千里,人间十八年。
此行(《江西诗徵》作时)谁复见,一鹤上辽天宋王□道山清话》卷一 《道山清话》:临淄公晏殊)既显,其季弟颍自幼亦临淄公警悟,章圣闻其名召入禁中,因令作《宫沼瑞莲赋》,大见称赏,赐出身,授奉礼郎。颖闻之,走入书室反关不出。其家人辈连呼不应,乃破壁而入,则已蜕去。案上有纸,大书小诗二首,云云,其年十八岁也。)
枢密副使礼部侍郎晏殊刑部侍郎馀如故制1025年12月6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文庄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内枢之重,密命是资,允赖忠贤,参综兵要。
眷惟勋旧,宜峻等威。
具官某道艺该明,资性方格。
自怀名教之乐,淡于荣进之涂,简自先朝,列于储寀。
辅朕初载,克畅于大猷
登汝近司,愈昭于懿德。
宜进天台之秩,用增机轴之崇。
更伫吁谟,启迪予志。
可。
枢密副使礼部侍郎晏殊江夏郡君孟氏可进封钜鹿郡夫人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文庄集》卷三
敕:洪惟有帝,梦赉忠贤,式登用于近司,宜宠褒于内馈。
具官某妻保阿承训,图史照言。
法容润于山河,体柔洁于藻。
俪予良弼,翊我大猷。
近入奉于中参,已载颁于象服。
宜举从夫之典,更开列郡之荣。
宠章,称兹徽序。
可。
晏内翰景灵宫副使1022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右,某伏审祗奉恩俞,荣加命秩,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气钟辰律,识贯天渊。
秉亮节以光朝,鼓英辞而高世。
夙昭贤业,茂著师规。
慎基命之惟新,罄吁谟而入告。
周旋三接,导笔舌于天常;
申敕万几,谐笙簧于帝典。
鸿猷灼叙,群品推高。
果由岩近之司,更益便蕃之数。
开荣琐闼,克重于官联;
作贰殊庭,载光于使范。
绅绥动色,竹素杨芳。
实乃眷之是膺,俾斯文而有属。
当阳图旧,已旌朱邸之贤;
绝席奋庸,焉避黑头之拜?
恭承嘉会,超绝前闻。
某屏去周行,外司汉竹。
庆登贤之有命,怅申礼以无阶。
仰系门闱,岂任飞越
伏恨条职所拘,不获躬诣台屏,某无任欣跃依归激切之至。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徽音来景亳,盛事耸吴乡。
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
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
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
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
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
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
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
愿闻歌画一,敢议长杨
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
迹甘荣路外,情寄圣门傍。
几托为鱼梦,江湖尚渺茫。
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互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老,外宝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自注:谓真庙神御颂也。)
涡曲风骚盛(自注:谓游涡之作也。)营丘学校光(自注:谓《青社州学记》也。)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资政晏侍郎1030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圣八年月日,具衔范某,谨斋沐再拜,上书于资政侍郎阁下:近者伏蒙召问:「曾上封章,言朝廷礼仪事,果有之乎」?
尝辱不次之举,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因避席而对曰:「有之」。
遽奉严教云:「尔岂忧国之人哉!
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
茍率易不已,无乃为举者之累乎」!
方一二奉对,公曰:「勿为强辞不敢犯大臣之威」。
再拜而退。
退而思之,则自疑而惊曰:当公之知,惟惧忠不如金石之坚,直不如药石之良,才不为天下之奇,名不及泰山之高,未足副大贤人之清举。
今乃一变为尤,能不自疑而惊乎!
且当公之知,为公之悔,傥默默不辨,则恐缙绅先生诮公之失举也。
如此,何面目于门墙哉!
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于前志,非敢左右其说,惟公之采择,庶几进不为贤人之疑,退不为贤人之累,死生幸甚!
死生幸甚!
天不赋智,昧于几微,而但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上诚于君,下诚于民。
韩愈自谓有忧天下之心,繇是时政得失,或尝言之,岂所谓不知量也?
盖闻昔者圣人求天下之言,以共理天下,于是命百官箴阙,百工献艺,则大臣小臣无非谏也。
建善旌,立谏鼓,咨刍荛,,斯则何远何近咸可言也。
此诚历代令王,惧上有所未闻,下有所未达,特崇此道,以致天下之言,俾九重之深,无所蔽也。
亦必忧国大臣,惧义有所未从,谏有所未上,复广此道,以致天下之情,冀万乘之心,有以动也。
又闻,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卫觊曰:「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谁能犯颜色,触忌讳,建一言哉」!
亦忠臣之分也。
而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者,谓各司其局,不相侵官。
如当二千石之位,则不责尚书之政;
尚书之位,则不责三公之政,非言路之谓矣。
又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盖言有道之朝,教化纯被,则庶人无所议焉。
进士第,由幕府宰字,为九卿之属,似非庶人,敢不议乎?
如云远不当谏,则伯夷叩马武王,岂近臣哉!
太公谓之义士,夫子称其贤人,曾不以远而为过乎。
至于颍考叔曹刿、杜篑、弦高鲁仲连梅福之徒,皆远而谋国者也,前史嘉之。
况国家以公之清举,置于近阁同文馆之列。
唐文皇于此延天下之才,使多识前言往行,以咨政教之得失,备廊庙之选用。
如朝廷延才之意不减于前,则事君于此非远也。
又闻,「言未及而言谓之躁」。
今国家诏百官转对,使明言圣躬之过失,宰司之阙遗,其不预转对者,俾实封章奏以闻,则非言未及而言也。
若以好奇为过,则伊尹负鼎,太公直钓,仲尼诛侏儒以尊鲁,夷吾就缧绁而霸齐,蔺相如夺璧于强邻,诸葛亮邀主于弊卢,陈汤矫制而大破单于祖逖誓江而克清中原,房乔杖策于军门,姚崇臂鹰于渭上,此前代圣贤非不奇也,患好之未至尔。
若以邀名为过,则圣人名教而天下始劝。
庄叟云「为善无近名」,乃道家自全之说,岂治天下者之意乎!
名教不,则为人君者谓不足慕,不足畏,为人臣者谓八元不足尚,四凶不足耻,天下岂复有善人乎!
人不爱名,则圣人之权去矣。
经曰「立身扬名」,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又曰「耻没世而名不称」,又曰「荣名以为宝」。
是则教化之道无先于名,三古圣贤何尝不著于名乎!
患邀之未至尔。
又闻,天生蒸民,各食其力,惟士以有德,可以安君,可以庇民,于是圣人率民以养士。
《易》曰:「不家食,吉」。
如其无德,何食之有?
官小禄微,然岁受俸禄仅三十万。
窃以中田一亩,取不过一斛。
中稔之,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金,则千亩之获,可给三十万。
以丰歉相半,则岁食二千亩之入矣。
其二千亩中,播之耨之,穫之歛之,其用天之时、地之利、民之力多矣。
无功而食,则为天之螟,为民之螣。
使鬼神有知,则为身之殃,为子孙之患。
今职在校雠,务甚清素,前编后简,海聚云积。
其间荒唐诡妄之书,十有七八。
朱紫未辨,膏肓柰何?
栖迟于斯,绝无补益。
上莫救斯文之弊,下无庇斯人之德,诚无功而食矣。
所可荐于君者,惟忠言耳。
况我国家以六合之广,四叶之盛,抚既济之会,防未然之几,兢兢持盈,旰昃不暇。
谓今天下民庶而未富,士薄而未教,礼有所未格,乐有所未谐,多士之源有所未澄,百司之纲有所未振,兵轻而有所未练,边虚而有所未计,赏罚或有所未一,恩信或有所未充,乃诏百官转对,其未预者,并许封章。
此吾君尽心以虚受天下之言也,亦天下君子尽心以助成王道之日也。
然献言之初,或有所赏,于是浮浅侥觊之辈,争为烦言,或采其细而伤其大,或誇其利而隐其害,下冒上之宠而矫其辞,上疑下之躁而轻其说。
此政教之大害也。
远观五帝三王,爵以尚德,禄以报功,未有赏其空言者。
至于舜俞禹拜,惟重其言而行之。
逮夫春秋之时,则有举贤之赏。
唐文皇孙伏伽之谏,以天下始定而权以进之,未始久行焉。
今朝廷必欲求有道之言,在其择而必行,不在其诱于必赏。
言而无赏,则真有忧天下之心者,不废其进焉。
然后下不冒上之宠而直其辞,上不疑下之躁而重其说。
此政教大利也。
亦尝闻长者之馀论,郁于胸中而莫敢罄发者,耻与浮浅侥觊之徒受上之疑于国门矣。
昨辄言国家冬至上寿之礼者,斯言有罪,必不疑其侥觊矣。
是故轻一死以重万代之法,请皇帝率亲王、皇族于内中,上皇太后圣寿;
请诏宰臣率百僚于前殿,上两宫圣寿。
实无减皇太后尊崇之威,又足存皇帝贵高之体。
盖一人与亲王、皇族上寿于内,则母子之义亲,君臣之礼异。
与百僚上寿于外,则是行君臣之仪,非敦母子之义。
在今两宫慈圣仁孝之德,而行此典,则未见其损。
柰何后代必有舅族强炽,窃此为法,以仰制人主者矣。
圣朝既不能正之,使后代忠臣何所执议?
先王制礼之心,非万世利,则不行焉。
或曰: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何泥于古乎?
谓礼乐等数,沿革可移,帝王名器,乾坤定矣,岂沿革之可言哉!
若谓不知圣人之权,则孔子何以谓晋文公谲而不正,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是讳其权而正其礼也,岂昧于权哉!
小臣昧死力言,大臣未能力救。
茍诚为今日之事,未量后代之患,岂小臣之狂言,大臣之未思也!
天拙之效,不以富贵屈其身,不以贫贱移其心。
傥进用于时,必有甚于今者,庶几报公之清举。
如求少言少过自全之士,则滔滔天下皆是,何必之举也?
夫天下之士有二党焉:其一曰,我发必危言,立必危行王道正直,何用曲为?
其一曰,我逊言易入,逊行易合,人生安乐,何用忧为?
斯二党者,常交战于天下。
天下理乱,在二党胜负之间尔。
危言危行,获罪于时,其徒皆结舌而去,则人主蔽其聪,大臣丧其助。
而逊言逊行之党,不战而胜,将浸盛于中外,岂国家之福,大臣之心乎!
人皆谓危言危行,非远害全身之谋,此未思之甚矣。
使缙绅之人皆危其言行,则致君于无过,致民于无怨,政教不坠,祸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无忧,此远害全身之大也。
使缙绅之人皆逊其言行,则致君于过,致民于怨,政教日坠,祸患日起,大乱之下,恟然何逃!
当此之时,纵能逊言逊行,岂远害全身之得乎?
凡今之人,生于太平,非极深研几,岂斯言之信哉!
魏晋之乱,哲人罹忧,至有管宁之徒涉海而遁。
今进危言于君亲,蹈危机于朝廷,不犹愈于涉海之险,而遁于异域者乎?
傥以远而尽心,不谓之忠,言而无隐,不谓之直,则今而后未知所守矣。
惟公察之辞,求之志,谓尚可教,则愿不悔前日之举,而加平生之知,使罄诚于当时,垂光于将来,报德之心,宜无穷已
傥察之志,如不可教,则愿昌言于朝,以绝其进。
前奏既已免咎,此书尚可议责。
使黜之辱之,不为贤人之累,则退藏其身,省求其过。
不敢以一朝之责,而忘平生之知,报德之心,亦无穷已
恭惟资政侍郎,羽翼旧贤,股肱近辅,赫赫之猷,天下所望。
愿论道之馀,一赐鉴虑。
与其进,则天下如之徒皆不召而进矣;
与其退,则天下如之徒皆不斥而自退矣。
决天下进退者,其在公一言乎!
干犯台严,不任战惧之至。
不宣。
再拜(《范文正公集》卷八。又见《儒林公议》上,《圣宋文选》卷六。)
义:宋本作「议」。
晏尚书 其一 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严陵集》卷八、范文正公年谱、《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五六、《八代文钞》第二七册、《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伏自春初项城,因使人回,草草上谢。
由颍淮而下,兹重江,四月几望,至于桐庐
回首大亳,忽数千里,日思奏记,夐于无阶。
恭惟蕃宣之居,钧体惟宁;
赫赫之瞻,日以增重。
某罪有馀责,尚叨一麾,敢不尽心,以求疾苦。
二浙之俗,躁而无刚。
豪者如虎,示之以文;
弱者如鼠,存之以仁。
吞夺之害,稍稍而息。
乃延见诸生,以博以约,非某所能,盖师门之礼训也。
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谁谓幽遐,满目奇胜
衢、歙二水,合于城隅,一浊一清衢江浊,歙江清。),如济如河。
百里而东,遂为浙江
渔钓相望,凫鹜交下。
严子陵之钓石,方干隐茅
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
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
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
白云徘徊,终日不去。
岩泉一支,潺湲斋中。
之昼,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且有章、阮二从事,俱富文能琴,夙宵为会,迭唱交和,忘其形体。
郑声之娱,斯实未暇。
往往林僧野客,惠然投诗。
其为郡之乐,有如此者。
于君亲之恩,知己之赐,宜何报焉?
今有郡斋歌诗一轴拜献,庶明前言之不诬尔。
干渎台严,伏增战惧。
尚远门下,伏惟尊崇,为国自重。
晏尚书 其二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范文正公年谱
某启:伏惟参政尚书台候起居万福。
某伏自睦改苏,首捧钧翰。
属董役海上,至还郡中,灾困之氓,其室十万。
疾苦纷沓,夙夜营救,智小谋大,厥心惶惶。
久而未济,上答斯晚,死罪死罪!
早以桐庐鄙述之作,仰黩台光,伏蒙尚书不以隆墀之高,而应诸远壑;
不以洪钟之大,而纳兹纤筳。
宣父圣师,尝称弟子之善,邴吉真相,或矜小吏之狂,缓其严诛,宠以钧什。
霈江海之宏润,被虹蜺之垂光。
夫何猥孱,当此褒赐!
某谓葛覃、芣苢,微物也,托于周召则不朽矣。
又蒙以新著《神御殿颂》、《游涡赋》、《青社州学记》示于謏闻,俾阅大范。
孰量童观之明,得预宗庙之美。
但当金口木舌,以驾说至道之万一尔。
如觇大礼,阅广乐,岂能形容于造次哉!
遥瞻台屏,伏惟尊崇,为国自重,卑情不任荣惧感戴激切之至。
晏尚书 其三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
某再拜上覆参政尚书:恭惟台候起居万福。
某十七日至京,诸公并未敢请见。
蒙赐诲言,敢不佩戴
瞻仰恩馆,伏惟为国自重,卑情祝颂之至。
谨奉手状起居。
按:《范文正公尺牍》卷下。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傅增湘校本)卷六三。
寄远(《瀛奎律髓》卷五作寓意,《元献遗文》作无题) 北宋 · 晏殊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宝毂香轮(《瀛奎律髓》作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瀛奎律髓》作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瀛奎律髓》作中)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瀛奎律髓》作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以上宋何汶竹庄诗话》卷一八引《诗事》)
初秋宿直 北宋 · 晏殊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绛河星斗夜阑干,禁署沈沈闭九关。
上帝册书群玉府,仙人宫阙巨鳌山
凉蟾影度秋阴薄,促漏声来夜唱闲。
拥鼻(《元献遗文》作隐几)多欲愁绝,严钟凄断树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