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起用陈康伯御札(隆兴二年十一月七日戊子)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七、《陈文正公文集》卷五、康熙《广信府志》卷二八、《陈文正公家乘》卷一、同治《广信府志》卷一一、民国《弋阳县志》卷一六
朕惟国有贤辅,治化攸资。人惟求旧,哲王所尚。卿老成旧臣,赞理政务有年,忠勤资望茂著,简在朕心。兹特起用,董正百官,抚绥万民,以左右我国家。卿宜即刻就道赴任,以副朕眷倚至意,毋得稽迟。敕差兵部郎、司勋郎官欧阳济卿赍札敕,令四方出榜通衢,逐秦桧党人,仍禁辄至行在。卿旧臣,直司纶綍,赞化劳心,宜恩荫子孙,酬劳改荫恩泽六品。准御前金字牒降到,吏部官照会。
中斋记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九、《则堂集》卷一
学问之道,贵乎择中而已矣。孔门四科,七十子皆升堂入室之士,夫子独许颜子以择乎中庸,是知中之未易择也。呜呼!中之未发,本一理也,及其发而达之于用,则一理散见于万殊。万殊之中,莫不各具一理,随时而见也,随事而在也,随地而各不同也。在斯时则斯为中,至他时则斯不为中矣;在斯事则斯为中,至他事则斯不为中矣;在斯地则斯为中,去斯地而之他所则斯不为中而为偏矣。苟非择之精,辨之审,岂能随时而应之,随事而节之,随所遇而折衷之,动与中会而无毫釐之爽乎?是故学问之道,择中为难。圣贤教人,使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理穷知致则事物过乎吾前如短长之就尺度,轻重之适权衡,皆有自然之则,万虽殊而无非中之所在也。此所谓理一而用殊,用虽殊而理未尝不一,是之谓中学。沁水高济卿笃学而好修,端劲而温裕,佐幕宪府,政誉蔼然,榜其斋曰「中」,俾余为之记之。余语之曰:律令之中,余不能知也;义理之中,余尝学焉。中有定体而无定用,其用之无定者,固其体之所存,然不可执定体而求之也。子讲磨有素,每持经训以为临事之准的,车辙所行,裁处无滞,见识明允,余复何以为告?然尝观孟子论杨、墨之为我、兼爱,而曰子莫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夫子莫之执中,盖知审择乎过与不及之间者也。而孟子于其间又发出中与权之义,而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奥哉,权乎!舜执两端而用中权也,中庸之时中亦权也。执一而无权,为其滞乎一而不能周乎万也。济卿所居之官,审刑之官也。人有丽乎重者,子欲轻之。轻之诚是,然必酌其情之轻重而权以处之,则中在是矣。人有丽乎轻者,或欲重之。重之固非,然必察其为误为故而权以处之,则中在是矣。夫权非中外之物也,乃中之权也,择之精,辨之审而后知权之所在。推之他事,达之他官,取之左右,逢其原可也。此余所谓义理之中,辄书以为赠。
黄杨冠歌酬洪子宜见惠 元末明初 · 李昱
押阳韵
有树有树名黄杨,膏沐雨露何苍苍。
平生虽遭厄闰苦,年深乃复知材良。
其材中冠冕,其质如圭璋。
奴桑隶柘超众木,居然正色含中央。
紫镔之刀截鹅肪,纷纷金屑随风扬。
中刳外雕夺天巧,意匠经营邹鲁乡。
斯须一笑出古制,晶莹滑泽见未尝。
苍蝇侧足不敢立,弹来照手蜡色光。
进贤惠文空自贵,鹿皮椰子安可方。
洪君得之远遗我,束我头上半白之秋霜。
小冠子夏俱二寸,俗样岌岌徒轩昂。
有时醉后或懒著,挂在清溪石上万古之松傍。
洪君求我歌,歌罢喜我狂。
乌纱小巾宛相称,丹崛翠壑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