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林自”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林疑独教授 北宋 · 黄裳
 押有韵
犹记龙津曾把手,閒对云山一樽酒。
谈高稍犯禅师疆,遥指青尖露疏牖。
(原作辟,据四库本改)水起人新思浓,旁释奇文到科斗
自笑山翁缄默多,来处长疑抱真叟。
君虽健语犹相知,乃欲同归上忠厚。
假合此生尘已多,肯复随流逐人后。
再喜相逢春意中,忽见天机在杨柳
幽花野水时可寻,赶马长须有罍鋀。
柰何汴洛贪送人,扫荡顽冰一梭走。
义在人心难可欺,浮玉山南望风久。
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其一 1255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原误作年)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自注:皆临江人。)
林通议遗墨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六
玉融林氏自著作平六传而至通议大夫格,是生龙学,林氏始大。
又四传而至寒斋
龙学忠节见于史,金紫、宝章、寒斋三世行谊见于余所述墓志,惟通议而上文献无所考详。
故老言通议大父仲廉、父伯材,皆为里大儒。
通议五荐于乡,由特科为建州理掾
此诗为题云「新酬焚黄亲奠先茔」,诵「身先失父母,禄止及妻儿」之句,不洎之悲,使人涕下。
通议遗墨仅此片纸,余从寒斋二子同、合借观,录而藏之。
初,龙学在母腹中,族人梦祖茔华表金书云:「遇酉生珠玉」。
既而龙学生己酉,而寒斋亦然。
昔人设首丘之喻,以不去乡井、奉坟墓为孝。
孔氏世葬孔林,嬴博之事盖不得已而然。
后世有宦游不能归者,老泉葬蜀,长公葬汝,少公葬颍,欧公亦不克返泷冈
今林氏十一世相望,岁时子孙沥酒扫松,一日可匝。
同、合又各为生墓,距父祖宅兆一牛鸣间尔,乌虖盛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又见《后村题跋》卷一○。)
「族人」下原有「云」字,据右引删。
西湖高僧传序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八、《无文印》卷九、《柳塘外集》卷三
唐之世,僧有列传皆出于太史氏手。
国朝太平兴国中,常诏赞宁修《僧史》。
欧阳子修《唐书》,尽去僧传,山林氏名自此不复入史馆
宣和间,觉范传高僧,凡录于《传灯》者不复登载。
西湖佳山水,隋唐以来抱道避世者多隐约其间,僧无董狐,旧闻放失之矣。
东嘉复休庵顷寓天竺,取其姓名著于耳目者三十二人,为传为赞,以诏后学。
后三年,敬节庵始刻之孤山,其尊德乐道之心与休庵无二揆也。
虽然,国一、鸟窠以道鸣万世,孤山慈云以教淑天下,功在斯文,若揭日月,而槩以高僧目之,已非诸老所望,若镜清阁大慈、若钦山又逸而不书,论者于此不能无遗憾焉。
予出也晚,不及同休庵游,今又痼奇疾,发潜德之幽光,已不能毕兹能事矣。
访遗德于林丘,摩断碑于草莽,奋笔端之锐而表章之,以成一世之大典,天下岂无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