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赠仲勉子文(他集互见诗)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似后凋松。
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杯相属更从容。
书破琴诗后,并叙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作《破琴诗》,求得宋复古画邢和璞于柳仲远,仲远以此本托王晋卿临写为短轴,名为《邢房悟前生图》,作诗题其上。
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
偶见一张闲故纸,便疑身是永禅师。
与程正辅(六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
近得柳仲远书,报妹子小二娘四月十九日有事于定州,柳见作定签也。远地闻此,情怀割裂,闲报之尔。
题憩寂图诗(并鲁直跋)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三、《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苏子瞻、李伯时为柳仲远作《松石图》。仲远取杜子美诗「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之句,复求伯时画此数句,为《憩寂图》。子由题云:「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因次其韵云:「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题作辋川诗」。文与可尝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虽不及,石似过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句。
或言:子瞻不当目伯时为前身画师,流俗人不领,便是诗病。伯时一丘一壑,不减古人,谁当作此痴计。子瞻此语是真相知。鲁直书。
舍铜龟子文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四、《吴都法乘》卷九、《吴都文粹续集》卷二九、洪武《苏州府志》卷四八、《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二三、民国《吴县志》卷三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报恩寺
苏州报恩寺重造古塔,诸公皆舍所藏舍利。予无舍利可舍,独舍盛舍利者,敬为四恩三有舍之。故人王颐为武功宰,长安有脩古塔者,发旧葬,得之以遗予,予以藏私印。成坏者有形之所不免,而以藏舍利则可以久存,藏私印或以速坏。贵舍利而贱私印,乐久存而悲速坏,物岂有是哉。予其并舍之。
书柳氏试墨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昨日有人点第一纲龙团,香味十倍常茶。如使诸葛鼠须笔,金阑子入手,不似有锋刃。惟有此物似之。元祐八年三月十八日,过柳仲远试墨,书此。此墨云「文公桧鼯臈」,不知其所谓也。
枯骨观颂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李伯时为柳仲远画枯骨观,苏子瞻颂之。
这个在这里,那个那里去。终待乞伊来,大家做一处。
告颜子文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
志不行于时而能驱世以归仁,泽不加于民而能显道于终身。德无穷通,古难其人。唯公能之,遁世离伦。富贵不义,视之如云。饮止一瓢,不忧其贫。受教孔子,门人益亲。血食万世,配享惟神。敢不昭荐,公平有闻。
按:民国《定县志》卷一九,民国二十三年刻本。
祭柳仲远文 其一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三、《皇朝文鉴》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呜呼哀哉!我生多故,愈老愈艰。亲朋几人,日化日迁。逝者如风,讣来逾年。一恸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天独与贤。德如召南,寿甫见孙。矧我仲远,孝友恭温。天若成之,从政有闻。富以学术,又昌以言。久而不试,理岂其然。崎岖有求,凡以为亲。虽不负米,实劳且勤。知止于此,不如归闲。哀我孤甥,孝如闵、颜。衔痛远诉,谁抚谁存。逝者已矣,存者何冤。慎勿致毁,以全汝门。以慰我仲远永归之魂。呜呼哀哉!
祭柳仲远文 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三、《皇朝文鉴》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我厄于南,天降罪疾。方之古人,百死有溢。天不我亡,亡其朋戚。如柳氏妹,夫妇连璧。云何两逝,不憖遗一。我归自南,宿草再易。哭堕其目,泉壤咫尺。闳也有立,气贯金石。我穷且老,似舅何益。易其墓侧,可置万室。天定胜人,此语其必。
伯父墓表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栾城集》卷二五、《永乐大典》卷一八二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苏氏自唐始家于眉,阅五季皆不出仕。盖非独苏氏也,凡眉之士大夫修身于家,为政于乡,皆莫肯仕者。天禧中,孙君堪始以进士举,未显而亡。士犹安其故,莫利进取。公于是时独勤奋问学,既冠,中进士乙科。及其为吏,能据法以左右民,所至号称循良。一乡之人欣而慕之,学者自是相继辈出。至于今,仕者常数十百人,处者常千数百人,皆以公为称首。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曾大父讳祜,妣李氏。大父讳杲,妣宋氏。考讳序,以公登朝授大理评事,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妣史氏,追封仙游、蓬莱县太君。公少颖悟,职方君自总以家事,使公得笃志于学,其勤至手书司马氏《史记》、班氏《汉书》。公虽少年,而所与交游者皆一时长老,文词与之相上下。天圣元年始就乡试,通判州事蒋公堂就阅所为文,叹其工,曰:「子第一人矣」。公曰:「有父兄在,杨异、宋辅与吾游,不愿先之」。蒋公益以此贤公,曰:「以子为第三人,以成子美名」。明年登科,乡人皆喜之,迓者百里不绝。为凤翔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罢为永康录事参军。岁饥,掌发廪粟,民称其均。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以荐知鄢陵,始至,散蚕盐,吏不敢为奸,遂得其民。岁大荒,贼盗蜂起剽略,父老惊怖,相率请公自救。公慰谕遣之,而阴督吏士,数日尽获。有兄杀弟而取其衣者,弟偶不死,与父皆诉之,捕得,公闵其穷而为奸,问之曰:「汝杀而弟,知其不死而舍之者何」?兄喻公意,曰:「弟死复生,适有见者,不敢再也」。由此得不死,父子皆感泣。及公去,负任从之数千里。通判阆州,州苦衙前法坏,争者日至,公为立规约,讼遂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职方君自眉视公治,喜其能,留数月而归。会金洋兵乱,阆人恟惧。时方阙守,公领州事,阴为之备,而时率寮吏登城纵酒,民遂以安。乱兵适亦败散,不及境。还朝,监裁造务。未几,而职方君没,葬逾月,芝生于墓木,乡人异焉。服除,选知祥符。祥符多富贵家,公均其繇赋而平其争讼,民便安之。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曰:「此非吾意,谁为祥符令者」?绚以公对。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公尝出,见一妇人弊衣负水,顾曰:「此苏士曹也」。公怪,使人问之,曰:「嘻,我廖户曹女,流落为人婢」。因泣下。公恻然,访其主以钱赎之,迎置县空屋中,择妇人谨厚者视之。廖君昔与公同为府中掾,公帅寮旧嫁之。罢知衡州。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尉执一人指为盗,公察而疑之。问尉所从得,曰:「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居人以献」。公曰:「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何视他人?此必为奸」。讯之而伏,他日果得真盗,衡人以公为神。还知涟水军,未行,会枢密副使孙公抃荐公,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尝行部至阆中,民观者如堵墙,其童子皆相率环公,挥之不去。公谓之曰:「吾去此二十年矣,尔何自识予」?皆对曰:「闻父祖道公为政,家有公像,祝公复来,故尔」。公笑曰:「何至是」?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嘉祐七年八月乙亥,无疾暴卒,吏民哭者皆失声,阆人闻之罢市,相率为佛事市中以报。享年六十有二,官都官郎中,阶朝奉郎,勋上轻车都尉。后以二子登朝,累赠太中大夫。夫人杨氏,累封玉城、同安县君,公没之明年六月庚辰卒。治平二年二月戊申,合葬于眉山永寿乡高迁里。生子三人:不欺,太子中舍,监成都粮料;不疑,承议郎,通判嘉州。公既没,相继而亡。季曰不危,家居不求禄仕。女四人:长适进士杨荐,次适进士王东美,次适遂州节度推官任更,季适宣德郎柳子文。孙男十二人:千乘、千运、千之、千能、千里、千秋、千经、千杰、千寻、千亿、时、晖。女子十人,曾孙男女十二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好读书,老而不衰。平居不治产业,既没无以葬。善为诗,得千馀篇,题其编曰《南麾退翁》,杂文书启章奏若干卷;记平生所涖岁月、爵土一卷,曰《苏氏怀章记》。其为吏长于律令而以仁爱为主,故所至必治,一时称为吏师。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公之从子辙曰:「先君既没而二兄不淑,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生九年始识公于乡,其后见公于杞,闻公之言,记公之遗烈,仅识其一二。谨拜手稽首书于墓之碑曰:辙幼与兄轼,皆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师不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非独吾尔也,凡与吾游者举然。不然,辄为乡所摈,曰:『是何名为儒』?故当是时,学者虽寡而不闻有过行。自吾之东,今将三十年,归视吾里,弦歌之声相闻,儒服者于他州为多,善矣。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皆再拜曰:「谨受教」。及长,观公行事,循循若无所为,动以律令为师,而见义辄发,未尝处人后,政事审可为者,力为之不疑。郑子产有言:「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公为政近之,故其所至必有功,其去必见思。自诸父没,后生不闻老成之言,无所师法,而流于俗。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元祐三年,岁次戊辰,十二月朔日癸酉,从子朝奉郎、试尚书户部侍郎、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辙表。
题乐府木兰诗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刘原父往时于秘书省中录得。元丰乙丑五月戊申,会食于赵正夫平原监郡西斋,观古书帖甚富,爱此纸得澄心堂法。与者三人:石辅之、柳仲远、庭坚。
题绛本法帖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文献通考》卷一九○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元丰八年夏五月戊申,赵正夫出此书于平原官舍,会观者三人:江南石庭简、嘉兴柳子文、豫章黄庭坚。
予向集贤殿试罢(原作罢试,据吕本改)寓居京师尝游西冈钱昌武郎中之第时同会者河东柳子文与钱氏三子夏中予出京今才半年而昔所共游者或东或西有不知所之者古人所谓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者欤夫求昨日之我于今日终其身而不得而况偶然相值聚而旋散者欤追记春睡诗一首乃寓钱第所为者 北宋 · 张耒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东风冷峭著衣寒,云影深沉美睡天。
青杏园林花尽落,晚风吹雨湿鞦韆。
跋汪季路所藏山谷与柳仲远帖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六、《省斋文稿》卷一七、《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仲远,二苏公堂妹婿柳君也,故山谷此帖多及东坡、颍滨。其后坡《祭妹文》云「玉立二甥,一秀不实」,岂非所谓十三者耶?淳熙十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
送陶茂安知永州 南宋 · 王质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弓刀陌上起征尘,行到潇湘春已深。
柳子文章亲到眼,魏公池馆故沾襟。
莫生去鲁迟迟想,且慰歌廉望望心。
泷水浯溪江不隔,肯凭鲤尾寄佳音。
七夕 元末明初 · 释妙声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天孙不嫁惜娉婷,此夕新妆翡翠軿。
银汉浪传乌鹊影,锦机飘下凤凰翎。
张生槎动秋应返,柳子文成梦未醒。
老矣不争儿女巧,敢将词笔累仙灵。
西字 明 · 林弼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天际初分大火西,双星飞映月华低。
䌽楼瓜果丝初缀,金井梧桐叶可题。
旧事荒唐何处问,神光飒沓(音踏)几人迷。
可怜柳子文成巧,却把愚名污冉溪。
桂林八景 其五 訾洲烟雨 元末明初 · 严震直
出处:粤西诗载卷七
訾洲人家隔烟雨,訾洲树色青无数。
山中朗读柳子文,涧底空闻樵客语。
樵客语,行人稀。
梨花千株寒食后,落日负薪花下归。
庚申夜病中偶吟 明 · 洪圣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拙翁集卷之三
儿把笙歌慰病身,人言今夜是庚申。
非关柳子文章巧,老眼难眠坐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