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逢乡友 唐 · 杜寂
押文韵
苦吟吟不足,争忍话离群。
按:见《吟窗杂录》卷十三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逢友人 中唐 · 贾岛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还似不才命未通,相逢云水思无穷。
清时年少为幽客,寒月更深听过鸿。
东越山多连楚迭,南朝城古枕江空。
苍崖欲隐谁招我,姜子生涯只此中(见《吟窗杂录》卷十三梅尧臣《续金针诗格》引。)。
无名氏之散句 唐 · 无名氏
引用典故:九重门 三峡无猿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以下齐己《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
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
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
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
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
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赠僧》)。
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
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
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炙毂子诗格》,句内叠韵)。
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以下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
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以下徐寅《雅道机要》)。
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
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
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以下《文彧诗格》)。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
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
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以下《桂林诗评》)。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待月》,以下王正字《诗中旨格》)。
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秋日言怀》)。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送雁》)。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蟋蟀》)。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
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以下《吟窗杂录》)。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以下并见《树萱录》)。
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苦寒》,见《事文类聚》)。
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悼方干》,见《海录碎事》)。
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乐府》,见《陆务观集注》)。
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题于兢画牡丹》,兢字德源,长安人,梁宰相也。见《见闻志》)。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
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碧筒杯》,见杨慎《艺林伐山》)。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国史补》曰:“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画墁录》以为赵嘏作)。
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神龙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塔下题名。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故诗云。见《摭言》)。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虽云排建福门,实集于西方馆,故诗云云。见《南部新书》)。
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李德裕营平泉,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时有题诗云云。见《剧谈录》)。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德裕为相,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人咏此。见《摭言》)。
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陈咏有诗名,善弈棋。昭宗幸陕之岁,策名归蜀,韦庄以诗贺之。乡中有嫉善者,属和韦诗云云,比之涤器当垆也。见《纪事》)。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寒食》,见《事文类聚》)。
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最后为楝花风,故唐人有此句。见《东皋杂录》)。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唐人午日诗。南方兢渡,治其舟使轻利,名飞凫,名水车,又名水马。见《荆楚岁时记》)。
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见《东皋杂录》)。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归(《雪》)。
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春雪》)。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晴雪》。王安石尝举此三联,云唐人诗)。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在翰苑,见榴花止开一朵,有诗。陈正敏谓此乃唐人诗,非安石所作。见《泊宅编》)。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见《锦绣万花谷》)。
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以下见《风骚旨格》)。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
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以下见《炙毂子诗格》)。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
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
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以下见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
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
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禅(《云》)。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刘素者,字仲华。好学,不事科举,颇通迁、固、寿、晔之书。尝有人贻诗云云,然卒不及仕。见《江南野志》)。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宋本、正统本作见)访 北宋 · 林逋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湖上玩佳雪,相将惟道林。
早烟村意远,春涨岸痕深。
地僻过三径,人闲试五禽。
归桡有馀兴,宁复比(原作北,据宋本、正统本改)山阴。
寄梅室长(宋本下有尧臣二字) 北宋 · 林逋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君家先祖隐吴门,即日追游往事存。
若向明时奏飞牍,并将康济息元元。
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诗一首用成拙句以识二分(《瀛奎律髓》作美) 北宋 · 杜衍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莆田笔健与文豪,尤爱南山县咏高。
欲使英辞长润石,每逢佳句即挥毫。
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
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
圣俞诗名闻固久矣加有好事者时传新什至此每一讽诵益使人忻慕故书五十六字以记 北宋 · 杜衍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李杜诗垂不朽名,君能刻意继芳馨。
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
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
斯文期主宜推毂,无使沉吟向外庭(同上书卷四八)。
联句 北宋 · 杜衍
押阳韵
古木含清吹,池上增晚凉。
余怀本达旷(谢少卿),联此傲羲皇。
孤鸥可与狎(绛),幽岸足以觞。
幸有彭泽酒(尧臣),便同永嘉堂。
潘生起为寿(维),王子齐陈章。
林端见新月(衍),草际闻寒螀。
照水萤影乱(良臣),拂筵蓼花香。
徘徊恋嘉境,坐使归兴忘(少卿)。
按:宋梅尧臣《宛陵集》卷一一
答梅圣俞灵乌赋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同上书卷二三四六)。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三《江南东路·饶州》作李深诗,题作《题范文正公祠堂》。
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 北宋 · 范仲淹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吾生岂不幸,所禀多刚肠。
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
志意苟天命,富贵非我望。
立谭万乘前,肝竭喉无浆。
意君成大舜,千古闻膻香。
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芳。
片玉弃且在,双足何辞伤。
王章死于汉,韩愈逐诸唐。
狱中与岭外,妻子不得将。
义士抚卷起,眦血一沾裳。
胡弗学揭厉,胡弗随低昂。
干时宴安人,灭然已不扬。
匹夫虎(宋本作雷)敢斗,女子熊能当(原作留,据宋本、四库本改)。
况彼二长者,乌肯巧如簧。
我爱古人节,皎皎明如霜。
今日贬江徼,多惭韩与王。
罪大祸不称,所损伤纤茫。
尽室来官下,君恩大难忘。
酒圣无隐量,诗豪有馀章。
秋来魏公亭,金菊何煌煌。
登高发秘思,聊以摅吾狂。
卓有梅圣俞,作邑郡之旁。
矫首赋灵乌,拟彼歌沧浪。
因成答客戏,移以赠名郎。
泉南曹使君,诗源万里长。
复我百馀言,疑登孔子堂。
闻之金石音,绳绳自宫商。
念此孤鸣鹤,声应来远方。
相期养心气,弥天浩无疆。
铺之被万物,照之谐三光。
此道果迂阔,陶陶吾醉乡。
灵乌赋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范文正公集》卷一、《石林燕语》卷九、《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七二、《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四四、《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五、《历代赋汇》卷一二九、《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二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
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彼哑哑兮如愬,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迩,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茍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茍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子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雏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皇家起五代之季,破大昏,削群雄,廓视四表,周被万国,乃建礼立法,与天下画一。而亿兆之心帖然承之,弗暴弗悖,无复斗兵于中原者登九十载。盖祖宗远算善树于前,累圣求贤,多得循良廉让之士布于中外,而致兹善俗欤!如陈留谢公,可谓循良廉让之君子矣。公讳涛,字济之。幼而奇敏,十四岁讲《左氏春秋》,先生咸器之。及冠,居姑苏郡。时翰林王公禹偁、拾遗罗君处约并宰苏之属邑。二人相谓曰:「与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敌也」。自兹名重于时。淳化三年春,擢进士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会盗据成都,发其徒攻郡县,公白二千石曰:「梓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于梓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近郊多林木,可先伐之,以置楼橹,且备樵爨,为久守之具」。二千石从之。寇果围我,我备既坚,十旬弗破。贼沮而留,势未大克。以及王师之来,遂用扑灭。事平,就迁梓州观察推官,赐器币,外台遣权知益之华阳县。时寇乱之馀,民多散亡,未复厥居。上言者请募人占田,可倍其租,朝廷从之,于是有力者得并其田。公曰:「夺民世产,以资富人,复将召其怨辞,岂朝廷之意耶」!乃尽取其田,以归于民。还拜著作佐郎。太宗面诏通判大藩,得寿春郡,后移高安郡,改知兴国军,就除太常博士。真宗即位,锐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公在召中,得对于长春殿,上悦,赐五品服,即呼通事舍人送试学士院。明日,边有急奏,上议北征。又京东有彊寇惊郡县,而曹南阙守。朝廷虑之,遂命公往,改屯田员外郎。至郡称治,寇不敢犯。有凶人赵谏者,冒乡荐名,与诸弟出入都下,交权势,结豪侠,乘人之弊,用以告讦。或任威诈,而大致富彊,人畏如豺虎。公即图之,患僚佐不一其力,俄会故御史中丞李公及始来倅曹。李公,时之端人也。与公协心发其家,尽得凶状,奏之朝廷。命御史府案覆,谏之兄弟皆斩于都市。乃下诏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遂著于令。自是天下讼息而刑清矣。朝廷以西蜀仅宁,细民犹或摇之,俾公安抚两川。用天子恩意,谕其父老,皆从而按堵。复命之日,举两川能吏三十馀人。执政疑其多,公请连坐,事遂行,后皆至台省。又别诏委公与益牧张公咏议造大铁钱,乃穷其利害,使盗铸息而物估平,蜀人于今便之。历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就迁度支、司封员外郎。公在三司日,尝举榷茶官,至是坐所举不职免。寻以度支员外郎起倅河南府。冯魏公荐公文行,真宗简在既久,即命召试,除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公大雅之器,耻尚文法,虽任在按察,而诚意坦然。且曰:「吾欲吏乐其职,民安其俗尔。士人黑白岂不明乎?安用伺于毫发,使惴惴如虺蜴然,取诗人之讥耶」?还台,进礼部郎中,判司农寺,拜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清静端介,百辟望其风采。乾兴初,进户部郎中。先帝大行,有司治灵驾象物,其制高大,请自京至陵,凡郭门民舍有妨其往者毁之。公上言曰:「先帝封泰山,祀汾脽,仪卫至盛,不闻有所毁去。今遗诏丁宁,正如汉文帝专务俭薄,岂以攸司夺先帝意?愿陛下裁损」。缙绅韪之。俄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会稽郡。还拜太常少卿、判登闻检院。又得请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务洛下。朝廷嘉其恬退,迁太子宾客。嗣子迎侍于京师,以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七十有五。以明年八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富阳。宝元元年,赠礼部尚书。谢氏之先,出黄帝后。始为十姓,谢居一焉。三代以还,不显其大,至晋宋乃为盛族。公之七世祖汾,居河南之缑氏。五世祖希图,卒于衢州刺史。时唐季丧乱,乃葬于江东嘉兴郡。子孙三世,禄于吴越。曾祖讳廷徽,处州丽水县主簿。祖讳懿文,杭州盐官县令,葬于富阳,遂为富阳人。父讳崇礼,从钱氏归朝,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尚书户部侍郎。母崔氏,赠博陵县太君。公之弟四人:曰炎,有文于时,与卢稹齐名,时人谓之「卢谢」,国史有传,终于公安令;镐,为某官;果,从方外学,号安隐师;坦,为某官。公娶夫人许氏,先公而终。生男三人:长曰绛,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公几年而亡。次曰约,将作监主簿,以敏才称;次曰绮,太庙斋郎,俱早世。女四人:长适前进士周盘,次适殿中丞梅尧臣,次适太常博士傅莹,次适大理寺丞杨士彦。孙四人:景初,大理评事,宰越之馀姚县;景温,太常寺太祝,宰越之会稽县;景平,将作监主簿;景回,尚幼。公姿格竦异,不事修饰,天然有雅远之范。未尝阿于贵势。见贱士,必温礼接之。知人之善,称道弗舍;闻人之过,惧弗克掩。故终身不闻怨言。公始以文学中进士上第,而长子长孙,世践其科。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十年,皆衣冠之盛事。厥孙以公善状请文于碑。某于公有家世之旧,又与舍人为同年交,爱公治有循良之状,退得廉让之礼,足以佑风化而厚礼俗,敢拳拳以铭云:
巍巍我宋,宅天而君。恢远以威,革暴以文。济济吾儒,多良大夫。中外共治,休宁八区。猗哉谢公,周旋其中。在梓禦寇,至曹除凶。天子念蜀,猖狂始复。命公抚之,鼓歌其俗。偃仰藩屏,雅和其政。徊翔台阁,清修其行。人尚刻明,我质而平,厥民以宁。人必夸竞,我休而静,其道乃胜。于嗟乎!寿以仁至,名繇德全。有子与孙,相继而贤。诚乎诚乎,圣人积善之诲,不吾欺焉。
请兴武学疏(庆历中) 北宋 · 胡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九、《善教名臣安定先生言行录》卷一、《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八、乾隆《通州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孙复以下,皆明经旨;臣曾任边陲,颇知武事。若使梅尧臣兼隶武学,每日只讲《论语》,使知仁义忠孝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禦敌之术,于武臣中选子孙有智略者三二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年必有成效。臣已选《武学规矩》一卷进呈。
答梅圣俞问隐 北宋 · 谢绛
押词韵第四部
圣俞一幅书,间我小隐居。
小隐讵有异,筑室数亩馀。
岩壑不峻崒,田园非美腴。
所欲近丘墓,岁时来扫除。
先人梦读史,尊道本圣徒。
绝笔于此诗,子孙无忽诸。
刻石置中堂,且使过者趋。
题榜为服训,义取铭盘盂。
后岭双松亭,径术(乾隆《杭州府志》作街)何逶迂。
下临富春渚,万象生有无。
东偏作草舍,可以施琴壶。
门前碧塘水,万本栽荷蕖。
风来触香气,长著人衣裾。
澄水泱泱流,黍稻可勿枯。
柔桑及美果,种广莫记株。
涧草不识名,野禽多异呼。
坐此易岁晏,自与人世疏。
在昔东陵侯,瓜垄犹亲锄。
杨恽谢九列,种豆南山隅。
余尝有此志,来者安敢诬。
诛茅实张本,解组当后图。
是时考槃赋,从我者骓欤。
近来傅越石,趣尚若不殊。
傥闻丘樊往,不顾升斗储。
如君美才具,日月升云衢。
安敢预招挽,粗自陈其愚(以上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七)。
游嵩山寄梅殿丞 北宋 · 谢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三、《古今游名山记》卷六、《嵩岳文志》卷八、《嵩山志》卷三、光绪《富阳县志》卷二二
近有使者东来,付仆诏书并御祝封香,遣告嵩岳。太常移文,合用读祝、捧币二员,府以欧阳永叔、杨子聪分摄。会尹师鲁、王几道至缑氏,因思早时约圣俞有太室中峰之行,圣俞中春时遂往,仆为人间事所窘,未遑也。今幸其便,又二三子可以为山水游侣,然亟与之议,皆喜见颜色,不戒而赴。十二日昼漏未尽十刻,出建春门,宿十八里河。翼日过缑氏,阅游嵩诗碑,碑甚大,字尚未镌。上缑岭,寻子晋祠,陟轘辕道,入登封,出北门,斋于庙中。是夕寝既兴,吏由五鼓,有司请朝服行事。事已,谒新治宫,拜真宗御容。稍即山麓,至峻极中院,始改冠服,却车,徒从者不过十数人,轻赍遂行。是时秋清日阴,天未甚寒,晚花幽草,亏蔽石壁。正当人力清壮之际,加有朋簪谈燕之适,升高蹑险,气豪心果。遇磐石,过大树,必休其上下,酌酒饮茗,傲然者久之。道径差平,则腰舆以行;崭崒斗甚,则芒蹻以进。窥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迤逦至八仙坛,憩三醉石,遍视墨迹,不复存矣。考乎三居所赋,亦名过其实。午昃,方抵峻极上院。师鲁体最溢,最先到。永叔最少,最疲。于是浣漱食,从容间跻封禅坛。下瞰群峰,乃向所跂而望之,谓非插翼不可到者,皆培塿焉。邑居楼观,人物之夥,视若蚁壤。世所谓仙人者,仆未知其有无。果有,则人世不得不为其轻蔑矣。武后封祀碑故存,自号大周,当时名贤,皆姓名于碑阴,不虞后代之讥其不典也。碑之空无字处,睹圣俞记,乐理国而下四人同游,镵刻尤精。仆意古帝王祀天神、纪功德于此,当时尊美甚盛,后之君子不必废之坏之也。又寻韩文公所谓石室者,因尽诣东峰顶。是夕宿顶上,会几望,天无纤翳,万里在目,子聪疑去月差近,令人浩然绝世间虑。盘桓立清露下,真觉冷透骨发,羸体将不堪可。方即舍张烛,具丰馔醴,五人者相与岸帻褫带,环坐满饮,赋诗谈道,间以谑剧,然不知形骸之累、利欲之萌为何物也。夜分,少就枕以息。明日访归路,步履无苦。昔闻鼯鼠穷伎,能下而不能上,岂近此乎。午间至中院,邑大夫来逆,其体益谨。申刻,出登封西门,道颍阳,宿金占。十六日晨,发据鞍,纵望太室,犹在后路。曲南西,则但见少室。若夫观少室之美,非繇兹路,则不能尽。诸邑人谓之冠子山,正得其状。自行七十里,出颍阳北门,访石堂山紫云洞,即邢和璞著书之处。初,山径极峻,扪萝而上者七八里,上忽有大洞,荫数亩,水泉出焉。久为道士所居,爨烟熏燎,又涂塓其内,已戒邑宰,稍营草屋于侧,徙而出之。此间峰势危绝,大抵相向,如巧者为之。又峭壁有若四字,云「神清之洞」,体法确妙,盖薛老峰之北。诸君疑古苔藓自成文,又意造化者笔焉,莫得究其本末。少留数十刻,会将雨而去,犹冒夜行二十五里,宿吕氏店。马上粗苦疲厌,则有师鲁语怪,永叔、子聪歌俚调,几道吹洞箫,往往一笑绝倒,岂知道路之短长也。十七日宿鼓婆镇,遂缘伊流,陟香山上下,方饮于八节滩上。始自峻极中院来,及此,凡题名于壁、于石、于树间者,盖十有四处。大凡出东门,极东而南之,自长夏门入,绕松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切切未满志者,圣俞不与焉。今既还府,恐相次便有尘事侵汩,故急写此奉报,庶代一宿之谈。
又答梅圣俞书 北宋 · 谢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
绛白:前自嵩岭回,即致书左右,本为与足下不得同此胜事,诸君所共叹恨。自入山至还府,凡一登临、一谈话、一食饮间,必广记而备言之,欲使足下览见本末,与夫方驾连襼之不若,间可以助发一笑,勤勤在此耳。及辱报,反谓诧兹行而陋中春之游,疑足下遽答使者,视前书之未详也。虽讽阅郑重,然秘不示外。何则?非诸君本意,恐传之而惑,方欲道此以干聪明而未敢也。忽得五百言诗,自始及末,诵次游观之美,如指诸掌,而又语重韵险,亡有一字近浮靡而涉缪异,则知足下于雅颂为深。刘宾客有言:「人之神妙,其在于诗」。以明诗之难能于文笔百倍矣。今足下以文示人为略,以诗晓人为精,吾徒将不足游其藩,况敢与奥阼也!叹感叹感。不宣。绛顿首。
按:光绪《富阳县志》卷二二,光绪刻本。
自咏(一作梅尧臣诗) 其二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闭户无还往,端居废礼容。
花为贫富焰,燕是旧过从。
持屐对人蜡,绽衣看妇缝。
非同叔夜傲,切莫怪疏慵。
赠梅圣俞试馆职得赐进士出身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赋就甘泉客荐雄,独攀仙桂向秋风。
抽毫同列三英座,换骨才争第一功。
瞥看灵鳌居水下,恍闻仙(原作伏,据《永乐大典》卷二○四七九改)犬吠云中。
嫦娥应有怜才意,惟许诗人到月宫(原注:出《雪(疑当作云)斋广录》。)。
送梅尧臣宰建德 北宋 · 胡宿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县枕秋江侧,铜章滞隽旄。
长安去日远,单父戴星劳。
秀水遥通楫,岚峰欲妒袍。
文弦一琴古,仙舄两凫高。
家树喧朝鹊,乡亭寂夜獒。
土风清是楚,才意苦于骚。
讼少停黴(疑当作徽)索,吟多费健毫。
平时洛中社,相忆醉含桃。
流杯亭记(庆历七年三月)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文恭集》卷三五
城邑之粹,依于山川,所以通气象而宣底滞;府寺之胜,寄于亭沼,所以栖神明而外氛浊。许昌之右,其水曰西湖。自东北导潩水一支,纳于湖中。淼漫奫沦,浸可数里,精气利泽,秋冬不涸,盖璧田所依之川也。一名绿鸭陂,唐薛能增广其沚,作亭其上,所谓绿鸭亭者,名今在焉。大抵湖水脩于南北,狭于东西。芹蘋芡芰,菰蒲菡萏之植,含葩耸干,或丹或白,罗映洲沚,粲若绘境。秋鹥寒鶒,鼓浪往来;晨凫夕雁,乘烟上下。翩翩去翼,嗈嗈馀声,江湖幽情,满于眺听。天王都汴,许在寰内,殿藩之重,率用二府。前弼及两禁迩臣,于以均执恪之劳,就偃休之适,亦由湖水名胜,可以濯烦襟而养妙气也。前后诸公,构亭环其上者甚夥。钓台射堋,左右栖映,随所面势,咸极佳趣,其规摹宏大者,有若湖中之堂,曰清暑,钱思公之所作也。桥跨一面,树环四际,青苍俯映,潺湲可弄。湖阴之亭曰会景,吕文靖之所构也。正据北岸,临瞰泉水,禽鱼卉木,形无遁者。会景之北,有梅梨桃杏之园,履中十亩,中有堂曰净居。净居之北,有池曰迷鱼。清泉碧树,幽邃閒静,有山间林下之思。庆历丙戌,植直李公给事之治许也,年获丰茂,日多暇豫。间引参佐,觞于湖上,踌躇四顾,超然独得。曰湖居之丽,前人系作,究奇选胜,殆穷目巧。然上巳修禊,胜集也,念此独阙。潩水在侧而弗知用,岂未之思耶?乃立亭于迷鱼之后,西北置阏砻石作渠,析潩上流,曲折凡二百步许,弯环转激,注于亭中,为浮觞乐饮之所。东西植杂果,前后树众卉,与清暑、会景,参然互映,为深远无穷之景焉。亭成,榜之曰流杯,落之以钟鼓。车骑夙驾,冠盖大集。贤侯莅止,嘉宾就序,朱鲔登俎,渌醅在樽,流波不停,来觞无算。人具醉止,莫不华藻篇章间作,足以续永和之韵矣。复即湖之坤隅,乘羡水以作硙,纾旅力之弊,广群游之观。使汉阴老父见之,其必曰:「施于觞酌游观之美,何其佳哉」!时友人梅圣俞参画郎幕,且导府意,托记亭事。因念《小雅·鹿鸣》之诗必言燕乐者,所以和人心而通政道也。李公宣风阜俗,怡神乐职,以馀力治亭榭,以暇日饮宾友,式宴以乐,既惠且和。引而伸之,河润九里,政之在物,从可知焉。又惟杭、颍二州西偏,皆映带流水,同得西湖之号,与许为三。尝试评之,杭挟武林、天竺之秀,而地偏东南;颍占女台,林刹之佳,而传舍居其内;许在三辅,密迩神甸,芣騩作镇,轘、嵩在西,介于二京,尝游七圣。《春秋》重地,尊先京师,神明气象,湖水之胜,应以陪京为首焉。庆历丁亥三月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