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解难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客有难玄太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其辞曰: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
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聘于有亡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亶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
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文选》曹子建《七启》注引作「譬若画者放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
殆不可乎?
扬子曰:「俞,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
昔人有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地普而深。
昔人之辞,乃玉乃金。
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
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不阶浮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撠胶葛,腾九闳,日月之经不千里,则不能烛六合,耀八弦(《文选》刘桢《赠徐干诗》注引「自日月之经」至此同)
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熇蒸。
是以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北堂书钞》十七制作引「伏羲作易绵络天地」)
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臧,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盖胥靡为宰,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
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
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
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
今夫弦者(《文选》张协《七命》注引「弦」作「弦」)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箫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
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号众鼓;
夔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
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
孔子作《春秋》,几君子之前睹也陆绩《述玄》引「俟知音之在后;孔子作《春秋》,冀君子之将睹」。)
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此非其操与梅鼎祚文纪》)」。
东观赋 东汉 · 李尤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
臣虽顽卤,慕《小雅·斯干》叹咏之美(《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注)
敷华实于雍堂,集干质于东观。
东观文艺,孽孽洋洋。
上承重阁,下属周廊。
步西蕃以徙倚,好绿树之成行。
历东崖之敞座,庇蔽芾甘棠
望云台,后匝德阳
道无隐而不显,书无阙而不陈。
览三代而采宜,包郁郁之周文(《艺六类聚》六十三)
瞽师赋 其一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九
夫何矇眛之瞽兮,心穷忽以郁伊,目冥冥而无睹兮,嗟求烦以愁悲。
抚长笛以摅愤兮,气轰锽而横飞。
咏新诗之(《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注作以)悲歌兮,舒滞积而宣郁,何此声之悲痛兮,怆然泪以潜恻,类离鹍之孤鸣,似札妇之哭泣(《北堂书钞》一百十七引《两条,《初学记》十六《御览》七百四十。)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寺,司也。
诸官府所止皆曰寺(《后汉·光武纪》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五)
寺者,嗣也。
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后汉·和帝纪》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五)
尚书侍御史谒者所止皆曰寺(《文选·吴都赋》注,又刘桢《赠徐干诗》注,又应玚《岑文瑜书》注)
瓜赋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曹植坐,厨人进瓜。命为赋,促立成。其辞曰:
含金精之流芳,冠种瓜以作珍。
三星在隅,温风节暮。
枕翘于,流美远布。
黄华炳晔,潜实独著。
丰细异形,圆方殊务
扬晖发藻,九采杂揉。
厥初作苦,终然允甘。
应时湫熟,含吐芳。
蓝皮蜜理,素肌丹瓤。
乃命圃师,贡春最良。
投诸清流,一浮一藏。
更布象牙之席,薰玳瑁之筵。
凭彤玉之几,酌撩碧之樽。
析以金刀,四剖三离。
承之吕雕盘,幂之目纤絺。
甘逾蜜房,冷亚冰圭(《艺文类聚》八十七,《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注,《初学记》十,又二十七引四条,又《御览》二百四十六,八百十九,九百七十八。)
曹植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弱静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
礼遇殊特,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为上招谛,其罪不小,以此反侧(《魏志·邢颙传》。)
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
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
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貂《豸军》(《御览》作「《鼠军》貂」。)之尾,缀侍臣之帻。
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水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
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
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
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
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又略见《御览》六百八十七,六百八十八。)
吴质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文选卷四十二
二月三日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逸气,但未遒耳;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伯牙绝弦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长大,所怀万端。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
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
颇复有所述造不?
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典论论文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文选卷五十二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千里,仰齐足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
徐干时有齐气,然之匹也。
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等已逝,唯著论,成一家言
借取廓落带嘲刘桢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夫物因人为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至尊之侧。
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
叙诗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为太子时,北园及东阁讲堂并赋诗,命王粲刘桢阮瑀应玚等同作(《初学记》十《皇太子门》引《魏文帝集》)
刘公干 曹魏 · 应璩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
鹑鴳栖翔凤之条,鼋鼍游升龙之渊,识真者所为愤结也(《文选》陆机吴王朗中时从梁陈作诗》注。)
家戒 其一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
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
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当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
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
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范丐对秦客,至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
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必有所试」。
又曰:「子贡方人
也贤乎哉?
我则不暇」。
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
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
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
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斯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
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于鈇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
颍川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
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污,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道实,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吾复何忧哉(《魏志·王昶传》。又略见《御览》六百九十四)
文章流别论 其七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哀辞者,诔之流也。
崔媛、苏顺马融等为之率,以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
建安中文帝临淄侯各失稚子,命徐干刘桢等为之哀辞。
哀辞之体,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辞(《御览》五百九十六)
秦为显义亭侯焕官属 东晋 · 刁协
 出处:全晋文
魏临淄侯邢颙家丞刘桢庶子
今侯幼弱,宜选明德(《晋书·琅邪王焕传》)
又陈宜选择东宫师傅 其一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相国虽已保傅东宫,保其安危。
至于旦夕训诲,辅导出入,动静劬劳,宜选寒苦之士,忠贞清正,老而不衰,如城门校尉梁柳、白衣南安朱冲比者,以为师傅。
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盛戚豪门子弟,若太妃家室及贾、郭之党。
如此之辈,生而富溢,无念修己,率多轻薄浮华,相驱放纵,皆非所补益于吾少主者也。
皆可择寒门笃行、学问素士、更履险易、节义足称者,以备群臣,可轻其礼仪,使与古同,于相切磋为益。
魏文帝之在东宫徐干刘桢为友,文学相接之道并如气类。
太子登,顾谭为友,诸葛恪为宾,卧同床帐,行则参乘,交如布衣,相呼以字,此则近代之明比也。
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
至于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
周公亲挞伯禽曹参笞窋二百,圣考慈父皆不伤恩,今不忍小相维持,令至阙失顿相罪责,不亦误哉!
在礼,太子朝夕视膳,昏定晨省,跪问安否,于情得尽,五日一朝,于敬既简,于恩亦疏,易致构间。
故曰“一朝不朝,其间容刀”。
五日之制,起汉高祖,身为天子,父为庶人,万机事多,故阙私敬耳。
今主上临朝,太子无事,专主孝养,宜改此俗。
文王世子》篇曰:“王季一饭亦一饭,再饭亦再饭”。
安有逸豫五日一觐哉(《晋书·阎缵传》)
刘桢(《诗纪》作答刘公干诗。) 魏晋 · 徐干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类聚》三十一。《诗纪》十六。又《书钞》百五十四引繁一韵。《文选》二十五于安城谢灵运诗注引春一韵。)
杨德祖建安二十一年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文选卷四十二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仲宣独步汉南孔璋鹰扬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钟期失听,于今称之。
吾亦不能忘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
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
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田巴毁五帝,罪三王,呰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
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逐臭之夫
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
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
植白。
清者人之正路(《御览》四百二十六) 其三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六
荀爽云:诗者古之歌章,然则《雅》《颂》之乐篇全矣,以是后之□诗者,率以歌为名。
及秦勒望岱,汉祀郊宫,辞著前史者,文变之高制也。
虽雅声未至,弘丽难追矣。
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
至其善写,有足悲者。
挚虞《文论》,足称优洽;
梁以来,继作非一,所纂至七言而已,九言不见者,将由声度阐诞,不协金石。
至于五言流靡,则刘桢张华
四言侧密,则张衡王粲
若夫陈思王,可谓兼之矣(《御览》五百八十六。)
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其五 刘桢(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词韵第十一部
贫居晏里闬,少小长东平
河兖当冲要,沦飘许京
广川逆流招纳厕群英。
北渡黎阳津,南登宛郢城
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
欢友解达,敷奏究平生。
矧荷明哲顾,知深觉命轻。
朝游牛羊下,暮坐括揭鸣。
终岁非一日,传卮弄新声。
辰事既难谐,欢愿如今并。
唯羡肃肃翰,缤纷戾高冥(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