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虎丘云岩寺记(天圣二年六月) 北宋 · 王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吴都文粹》卷八、《姑苏志》卷二九、《吴郡志》卷三二、《吴都法乘》卷一○上之下、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二、道光《重修虎邱山志》卷二二、民国《吴县志》卷三八
夫玄黄判质,肇自乎太极;融结辨位,式分于方域。凡钟灵秀之气,悉为胜异之壤,图志具载,言不可已。姑苏乃吴会剧部,茂苑名封,川涂当闽越之冲,分次应斗牛之宿。膏田多稼,岁储以之流衍;云屋比居,风俗于焉富庶。俯重湖之缥缈,烟景何穷;睇百城之纡馀,金刹相望。虎丘山者,按《吴地记》云,本名海涌山,去吴县西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一十丈。《越绝书》曰:吴王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鱼肠三千在焉。发卒六十万人治之。葬三日,白虎居其上,故有兹号。又世说云:秦皇帝因游海右,自沪渎经此山,欲发坟取宝。忽有白虎出而拒之,始皇挺剑刺虎,虎奔而隐,因改为虎丘焉。故上有剑池,或曰秦皇试剑池,亦谓之磨剑池。今则长十有三丈,阔馀三寻,其深莫可测矣。古诗云「剑池无底浸云根」,又云「沉沉剑池水,直上连沧溟」。后以唐祖庙讳,更为武丘云。其山又有响师虎泉、陆羽茶井、真娘墓、生公台。石壁见其鬼诗,林径回其仙驭,诡异之迹,莫可悉述。云岩寺即晋王氏伯仲珣、珉舍别业以创焉。始于一山中分两寺,故颜鲁公诗云:「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今则合而为一。先是,至道中岳牧贰卿魏公庠改为禅刹,延清顺尊者演法主之。彼美招提,实为绝境。粉垣回缭,外莫睹其崇峦;松门郁深,中迥藏于嘉致。故前贤诗云:「老僧秪怕山移去,日莫先教锁寺门」。又云:「宿云侵晓去,不待寺门开」。若乃层轩翼飞,上出云霓;华殿山屹,旁碍星日。景物清辉,寮宇岑寂。千年之鹤多集,四照之花竞拆。垂组缥缨之彦,靡不登临;达心了义之人,终焉宴息。允所谓浙右之壮观、天下之灵迹者矣。其有古高僧之行乐,诸名公之咏题,编录尽存,羌难备叙。禅师用慈,道行明洁,智怀渊廓,自招提宗唱,克奉神君,屡飞翰于云鸾,祈镂文于金石。愧先圣之叹,辄成章于狂斐;敩《头陁》之碑,聊寓言于髣髴云尔。时天圣二年岁次甲子六月念八日,翰林侍读学士、中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同知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驳事、护军、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记。
按:嘉靖《浒墅关志》卷一六,嘉靖十六年刊本。
句 其一 北宋 · 谢绛
押元韵
王貌闲如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为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送伯中尚书学士归阙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故人同省复同班,且喜先归奉帝銮。
居守乍抛留宅钥,造朝重拂宝梁冠。
仙楹夕霭通飙驭,秘庑晨晖转露盘。
我有寸心空恋主,扪膺难把向君看。
和伯中(四库本作仲)尚书闻琵琶诗一绝 北宋 · 宋庠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香拨檀槽奉客杯,细音馀响碎琼瑰。
只应强作弦中误,且欲周郎一顾回。
与献臣希深伯中源叔景纯会饮城东小园 其一 北宋 · 宋祁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共到东园把酒卮,邀欢只畏酒行迟。
尚书有对何能顾,况是尚书无对期。
与献臣希深伯中源叔景纯会饮城东小园 其二 北宋 · 宋祁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林间晓日静晖晖,判共山公倒接䍦。
不信佳人唱花落,试寻栏畔有空枝。
春集东园诗赋得笋字并序 北宋 · 宋祁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春集东园诗者,端明学士献臣李君、翰林伯中王君、天章侍讲原叔王君、馆阁校勘景纯刁君、永叔欧阳君、子庄杨君暨予,仲月既望之宴所赋。是集有三胜焉,地之胜,则如左睨都雉,前眺畿隧,林薄灌丛,铺棻自环;时之胜,如载阳之辰,戢惨傃舒,惠气韶华,怡豫天区;宾之胜,则如朝髦国俊,清交石友,驾言相从,簪盍就閒。三者先具,吾人所以挤天下细故,彷徉萧散而自适其适也。若夫頫撷仰援,有蘤有枚;参行迭馈,有胾有醪。时哢嘤然,可以悦耳;野芳芚然,可以藉席。轻风舞于快馀,鲜云曳于晒表。乐斯咏,咏斯陶,佥谓会之难常,诗之可以群也。俾永叔列韵,坐者陈章,予与题辞焉,以诧其美。昔郑区区一寰内侯,使七子从赵武赋诗,以观郑志,《阳秋》尚之。今多士乐事,萃此王国,选言足叹,一出治音。使如武者,观诸君之篇,则知贤郑人远矣。章别十二句,句五言,杂附左方云。康定纪元之次年序。
茂气遍春逵,结客并游轸。
胜践属园墟,欢言驻驺引。
跼情适野豁,远目向天尽。
林馥树才花,町疏篁未笋。
饮来无留釂,嘲往有馀冁。
耳热谢时人,戚戚良可悯。
王举正班序奏(景祐四年闰四月十九日) 北宋 · 张逸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一六(第二册第一八七九页)
龙图阁待制王举正元知制诰,避亲改授,欲乞立班在上。
句 其二 北宋 · 李淑
押元韵
王貌闲知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为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淡,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乞令王举正立于纶阁班首奏(庆历五年四月) 北宋 · 王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一六(第二册第一八七九页)、《宋会要辑稿补编》卷一一○页
伏睹龙图阁待制王举正再授知制诰。窃以举正向避亲党,今复词职,望依王旦、夏竦例,令举正复在纶阁之首。
请位王举正之下奏 北宋 · 田况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二三(第二册第一八八三页)
窃闻閤门定臣立位在观文殿学士之上。伏缘高若讷曾任枢密使,王举正官是尚书,与前来张尧佐、丁度立位事体不同,望令臣位举正之下。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举正 嘉祐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京师轻薄儿,意气多豪侠。
争誇朱颜事(续校:一作竞)年少,肯慰白发将花插。
尚书好事(曾本校:家本作士)与俗殊,怜我霜毛苦萧飒。
赠以(一作寄赠)洛阳花满盘,斗丽争奇红紫杂。
两京相去五百里,几日驰来足何捷。
紫檀金粉香未吐,绿萼红苞露犹浥。
谓我尝为各阳客,颇向此花曾涉猎。
忆昔进士初登科,始事相公沿吏牒。
河南官属尽贤俊,洛城池(一作苑)籞相连接。
我时年才二十馀,每到花开如蛱蝶。
姚黄魏红腰带鞓,泼墨齐头藏绿叶。
鹤翎添色又其次,此外虽妍犹婢妾。
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
无情草木不改色,多难人生自摧拉。
见花了了虽旧识,感物依依几抆睫。
念昔逢花必沽酒,起坐驩呼屡倾榼。
而今得酒复(续校:一作亦)何为,爱花绕之空百匝。
心衰力懒(续校:一作乏)难勉彊,与昔一何殊勇怯。
感公意厚不知报,墨笔淋漓口徒嗫。
赐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王举正乞致仕不允诏(十一月十四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八、《皇朝文鉴》卷三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六、光绪《正定县志》卷三六
夫朝廷之广大,贤俊之众多,必有皤然耆寿之臣,以当上所优礼之异。或事思所访,则有老成;俾时之式瞻,以为人望。故礼虽七十,犹有不得谢者焉。卿懿文高行,有君子之风;清节令问,为当世所重。阅书秘殿,日侍清闲;进读经筵,坐论道德。固非有官司之责,筋力之劳,宜思少安,副我眷待。
赐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王举正乞致仕不允诏(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八
卿精深之学,足以待问;清懿之望,足以镇浮。向从守藩,念远贤之在外;来侍经席,冀开予于未闻。惟道德之所资,非耆旧而谁处?虽引年之制,礼固有常;而爱老之心,予宁敢怠?所宜勉近医药,辅安精神,期臻寿康,以副虚伫。所乞宜不允。
论王举正范仲淹等劄子(庆历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朝廷擢用韩琦、范仲淹为枢密副使,万口欢呼,皆谓陛下得人矣。然韩琦禀性忠鲠,遇事不避,若在枢府,必能举职,不须更藉仲淹。如仲淹者,素有大材,天下之人皆许其有宰辅之业,外议皆谓在朝之臣忌仲淹材名者甚众。陛下既能不惑众说,出于独断而用之,是深知其可用矣,可惜不令大用。盖枢府只掌兵戎,中书乃是天下根本,万事无不总治。伏望陛下且令韩琦佐枢府,移仲淹于中书,使得参预大政。况今参知政事王举正,最号不才,久居柄用,柔懦不能晓事,缄默无所建明,且可罢之,以避贤路。或未欲罢,亦可且令与仲淹对换。当今四方多事,二虏交侵,正是急于用人之际。凡不堪大用者去之,乃叶天下公论,不必待其作过,亦不须俟其自退也。况若令与仲淹对换,则于举正不离两府,全无所损。伏望陛下思国家安危大计,不必顾惜不材之人,使妨占贤路。如允臣所请,即乞留中,特出圣断指挥。或尚未欲施行,即乞降付中书,令举正自量材业优劣何如仲淹,若实不如,即须自求引避,以副中外公议。取进止。
跋观文王尚书(举正)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
右观文学士、尚书王公,字伯中,清德之老也。余晚接公游,爱其为人。未几,公以病卒,因录其遗迹而藏之,实思其人,不独玩其笔也。天圣中,公与谢绛希深、黄鉴唐卿修国史。余为进士,初至京师,因希深始识公,而未接其游。后三十年,余为翰林学士,公以书殿兼职经筵,始得窃从公后。故得公手笔不多。呜呼!天圣之间,三人者皆一时之选,今皆亡矣,其遗迹尤可惜,矧公素以书名当世也。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书。
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王氏世家开封陈留之通许镇,咸平中,分通许为咸平县,故王氏今为开封咸平人。公讳谋,字某。曾祖讳丕,祖讳祚,父讳锐,世以资雄里中,不乐仕宦而好施其有以赒人之急。及公而资益衰,乃叹曰:「吾闻施于为政,其利可以赒天下,资安足道哉」!乃慨然以孔氏《尚书》举于有司,累不中,因就他选,曰:「可以为政,何择焉」?初任莱州莱阳主簿,会令坐事解去,公署令事,告其民曰:「令欲为法简而利民博者当何为?去其甚恶可也」。乃缚故吏唐权,条其宿恶上于州,杖其脊而还之。县之奸豪,皆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公曰:「使我为令期年,不独善人不惧恶人,可使恶人为善也」。已而河决东平,公部县丁夫数千,召权署队长,权喜曰:「公许我自新矣」。卒以丁夫治河为诸县最。历婺州兰溪尉、陈州项城主簿,会岁旱蝗,州守风吏按田者言旱不为灾,公与守争至三四,民得复,乃已。改颍州司法参军,州民药氏为盗,会赦,出入里闾,操弓矢,为民害。有朱氏者,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改华州司法,迁苏州之吴江、江宁之句容二县令,遂老于京师。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九。公好学善书,喜宾客,务赒人缓急。而为性宽静沈默,左右丞史有不如意,未尝笞责,诸子问之,则曰:「刑法岂为喜怒设邪」?公初娶赵氏,永安郡太君;后娶李氏,陈留郡太君。子男十人,二早卒。女二人,一卒于家,一适朱氏。庆历四年九月庚申,葬于开封尉氏蒋成乡柏子原之新茔。于其葬也,长子拱璧,右侍禁;次拱之,左班殿直;次拱德,卫州获嘉县令;次拱安,右班殿直;次拱己,守将作监主簿;次拱式,尉氏县尉;次拱辰,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次拱著,歙州司户参军。以中丞之贵,累赠尚书兵部员外郎。将葬,中丞君泣而语其伯仲曰:「吾家通许,世有阴德于人而无兴者,至吾先君不有于其躬而以贻后世。小子不佞,幸得备员御史府,进退大夫之后。小子何有焉?然惧乎后世徒见王氏之兴,而不知吾世积渐之所以来者若此,其可无铭」?乃来求铭。铭曰:
公世以资,施德于人。至公资衰,乃施于官。有子之一,足大公门。矧公多子,多子多孙。惟彼世德,如流有源。其来者远,愈积益蕃。铭昭其昧,以永厥存(《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又见嘉靖《尉氏县志》卷五,康熙《开封府志》卷三八。)。
「沈默」下原校:「一有『及于吏事,敢于所为,不屈其守」』。
乞殿门外叙班在王举正之下奏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六
观文殿学士王举正等尝参知政事,请殿门外叙班在举正之下,入殿庭自依名位。
左武卫大将军沂州防禦使赠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汉东郡公墓志铭(并序 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乐全集》卷三八
平阳懿恭王子十七人,汉东于伯仲为第六,母曰崇国夫人王氏,而汉东乃会稽县太君黄氏所出。公讳宗回,字晞圣。生九岁赐名,授官右侍禁。景祐中,会朝廷以环卫叙宗子,于是以东头供奉官除左千牛卫将军。累迁至左武卫大将军、沂州防禦使。年五十以疾终,时治平三年二月戊申也。讣闻,辍朝一日,告赠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追封汉东郡公。四月乙酉,权厝于奉先资福佛舍。四年八月癸酉,从英宗龙驾往祔先王之茔。累阶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官御史大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真食七百户。汉东仪度峻整,好学隶书,晓音律,善骑射。平居寡言庄色,俨如也。有至性,年十一丧平阳,号踊不自胜,若成人者。及会稽殁,毁慕癯瘠,宗族称其孝。晚年笃信释法,不以世累萦其心。宾祭内外之事,属于其配,忘怀委顺,以游乎方之外。夫音伎之乐,玩巧之好,乃富贵之地,耳目之所常湛没者;是之弗由,而独远离苦集之途,庶几真常之境。推其所尚,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于为善而已。夫人陇西郡君李氏,克勤内则,恭顺宜家,公之所以得不为尘事所婴,以夫人干家之蛊,有馀裕也。子二人:仲革、仲洽,并以将军领雅州、昌州刺史,皆端固修立。女三人:长适右侍禁李彦明,次适左侍禁倪良嗣,次尚幼。孙三人:士纵,右千牛卫将军;士凭、士钲,并皆右监门率府率。孙女八人,俱幼。铭曰:
孝哉汉东,至性天得。永怀二人,哀哀罔极。薄诸可欲,忘怀世累。将超于彼,自归觉地。知此如幻,孰为延促?往从先王,维嵩之麓。
乞罢王举正用范仲淹奏(庆历三年五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蔡忠惠集》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伏以当今之务,至要至切者,莫若择执政之臣;执政之臣苟容不材,欲百职修举者,无有也。切见参知政事王举正,材能最下,久忝大用,柔懦缄默,无补于时,天下之人指目。羌虏为患,兵戈未宁,生民穷困,国赋贫蹙,陛下岂不念祖宗社稷之重,国家安危之计,而令举正碌碌备员?自陛下擢用韩琦、范仲淹以来,人人日期大任。韩琦、仲淹见已到阙,若以处置边事,韩琦足以当之。乞移仲淹参知政事,其举正伏乞退罢,以叶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