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审斋 宋 · 潘良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五
沈文伯,特立独行之士也,好善如饥渴,疾恶如仇雠,赴人之急如救焚拯溺。
志刚气劲,不为世俗屈折。
掌教于婺,日与诸生讲明道艺,论说古今,亹亹不倦。
暇日辟斋自适,求名于予,予以「审」名之。
文伯曰:「愿闻其义」。
予曰:「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
公贤矣,或惧其过,使凡有为而加审焉,古人不难及,过非所病也」。
文伯曰「唯」。
乃作《审斋铭》。
昧而思智,钝而思利。
虽单厥心,卒莫能至。
明而思疑,敏而思迟。
匪曰不能,是诚不为。
审之为言,资明济敏。
子克行之,是谓平准
中而大匠取法焉,人其有不允乎!
太乙火府五雷大法法源事迹咸淳七年二月初一日 宋 · 黄一炫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
太乙火府雷者,乃玉清内院之秘法,北斗真气之化身,太乙月孛之主法也。
祈祷驱邪,斩妖伏精,极有灵验。
唐天宝元年七月丙申,水旱虫蝗,毒气流行,妖邪变现,然烛弄灯,偷财盗物,摄人淫泆,邀求祭祀。
是时绵州太守冯祐持诚启奏,夜梦北阴圣母语祐曰:「世有不忠不孝、不义不仁,造诸罪恶,好乐邪神,以致魔精尅害,邪鬼萦缠。
吾今付汝道法普济人民,凡有水旱妖孽,立坛呼召,其神即应」。
太守惊觉,次日于香案上得秘文一轴,视之乃太乙雷也。
冯祐得之,乃依法立坛呼召,雷声大震,是时太乙元君现形于坛中应感。
太守辞禄弃家,行符咒水,有功,蒙上帝赐为紫府真人,后隐于青城山丈人观
道士江元亨以师事之,三年,遂授玄文。
厥后吕政卿、李巨川张仲之等师资授受,区分人鬼,协赞乾坤,不可具纪。
五季之乱,至人多隐,遂无闻焉。
此皆本经所载。
宋隆兴,自延恩殿九真降御,道法尊而正教行。
希夷陈抟先生居于华山,得其法于石室中,此书传于西蜀
至祖师通玄刘真人昔尝在丈人观收九天魔女,锁之于八角井,繇是大教愈彰。
得其雷祖宗派者,孙太初赵师古杜昌宗、吕真人,近有刘虚正、王法进监军赵必渥,其徒甚众,独许志高真人得法大显。
元系阆州人,任四川机宜。
拜通玄刘真人为师,得法,弃官伏事。
本师白日升天之后,出,自南游至京师
内院有妖作孽,诸法师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长丈馀。
蒙上帝赐号伏魔,以此号为伏魔许真人
鹤驭至福建延平,赴马坑龟山杨教授纯阳会,见杨教授衰弱,与之丹药一服,返老还童。
杨教授妾生一子,依然衰老,许真人再到,见其子,出拜真人,云:「是我子了,后来取之」。
自后杨教授归寂,真人到延平,取其子,即披云杨真人也。
同往西蜀,迤逦到金陵良常山中。
迨至宝庆元年庚子六月初六日,在建康府茅山玉宸观天市坛建醮伏魔,真人就火燄中上升,但留下朱履在,火之如新,今山藏为至宝。
以此,上帝敕赐知天枢院事,遂号为伏魔枢相
真人未升仙,分付将道法及雷篆家书秘印、雷霆都司印、都天大雷火印、统天印、天宝家书印,尽数传与披云杨真人:「今后祈祷驱治,奏告斗,先以家书往来,必致感通。
更有宣哥伏事我多年,亦可传之」。
披云杨真人见祖师许真人上升后,复回延平,以其母在故也。
建宁府浦城县黄止堂出守延平贰车,见披云真人驱役雷电,开现星斗,祈祷雨旸,捲舒云霓,皆在指呼,有黎君亦川人,而力荐之。
以此,先君止堂云庄拜披云为师。
当时披云真人曰:「伏魔真人在日,令传与宣哥,以家书往来」。
请披云真人南浦云庄因感梦,与真人梦相同。
以此披云真人先将元得伏魔真人道法秘印悉付云庄,为家书,代代相传。
云庄云:「仆以夙缘,得绍真教」。
将交度之日,坛墠祭仪整备。
及请行持,则披云真人兀坐而不动,莫测其意。
顷刻,鲜血自右鼻流出,师遂起,以水盂贮之,和丹与酒以誓,将打印。
师曰:「人皆以牲歃血,吾今取诸身,以表血脉相传之义,汝其谨之」。
又曰:「太乙之神威烈,非汝子弟所行,今不欲显其名,只作正一斩勘传焉」。
自先君止堂仕于朝,漕于广,先师披云往返必相过,如衢之士大夫。
吾邑人亦慕法,皆起敬之,但主帅之名俱未得闻。
如十二雷神之姓,间有知者,而不得其用,所以行持者皆无灵验。
云庄奉此法三十馀年,江湖之士慕名求者亦然。
以伏魔家书付之,崇奉苟能勤恪虔恳,一达家书,亦可治病驱邪,祈晴祷雨,无不应者。
而太乙火府之文例不敢泄,非惟此法不可得遇,而江南之人闻者亦罕矣。
尝受师言:「向遇西人,则可授之」。
成都碧源李拱祥,得之西矣。
云庄榆景向暮,志乐林泉,懒于出山,深虞此文湮没,他时后学无传,遂传之邑人祖审斋逢吉黄澄心詹山立、陈清溪等,代余之阐教也。
庸考传记之载并摭师训之言,著之篇首。
盖西来之法,皆简而要,符无散形,咒无韵丽,与江南之法不同,见者其无忽焉。
宋咸淳辛未中和节日真常云庄黄一炫拜述。
按:《道法会元》卷一八八,正统道藏本。
雍熙请锡老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五、《渭南文集》卷二四
瞿唐峡滟滪堆,万里不生寸草;
若耶溪云门寺,三人即是丛林。
要看云居锡上座点检诸方,须与宣城陆大夫激扬此事。
某人得来孤峻,用处纵横,巍巍堂堂,洒洒落落,半月嵓戴起篢子,好泉亭脱下草鞋。
水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
刀耕火种,从今别是生涯。
王锡老 南宋 · 梁安世
 押词韵第十二部
审斋先生世稀有,曾是金陵一耆旧。
万卷胸中星斗文,百篇笔下龙蛇走
渊源更擅麟史长,碑版肯居鳄文后。
倚马常摧鏖战场,脱腕难供扫愁帚。
中州文献儒一门,异县萍蓬家百口。
恨极黄杨厄闰年,閒却玉堂挥翰手。
夜光乾没世称屈,远枳卑栖价低售。
漂摇何地著此翁,忘忧夜醉长沙酒。
岂无厚禄故人来,为办草堂留野叟。
嗟余亦是可怜人,惭愧阿戎惊白首。
一灯续得审斋光,多少达人为裔胄。
眷予憔悴五峰下,频寄篇来复相寿。
年来事事淋过灰,尚有诗情閒情窦。
有时信笔不自置,忆起居家吕窠臼。
审斋乐府似花间,何必老夫疥篇右明毛晋审斋词跋》引)
还珠洞题名淳熙三年三月 宋 · 王千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八、《桂林石刻》上、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三
淳熙丙申三月九日王千秋罢摄漕镇,之官泰宁王登叟李寿亭刘景仁李静翁徐体仁周道卿郑禹功陈席珍谢长卿李子醇、吕伯友饯于癸水亭
千秋弟仲随、千乘与焉。
丁倩监舶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二
君名南叟字山父给事中丁公之子,母硕人林氏、庄氏。
给事御史时,余为枢掾,君尚丱角,拱立亲傍执弟子职,貌甚恭也。
年甫志学,一铨而捷,艺甚敏也。
终日劬书,端坐家塾,未尝识茗枋酒炉,足迹可数也。
余弟工部方为爱女择配,余曰无如丁氏子,遂谐姻好。
□以父任受迪功郎太平州司户参军
未上,丁外艰,改奏承务郎、监福州海口镇
未书考,丁内艰,调监泉州市舶务
秩满,以疾终于寝,宝祐甲寅九月朔也,年三十四。
娶刘氏。
三男:锡老、及老、长老
初,长老茕然,甫晬,刘氏为门户计,又命君从兄汝振、南一之子同绍君后,锡、及是也。
一女,未笄。
君虽早失怙,而被服先训,内严惮庄硕人,外亲炙妇翁,粹然有佳子弟之誉。
不幸两家尊老弃去,君寖荒于酒,性复疏财,视金帛如粪土。
余每规君,饮量增、谷气少,非卫生之道,又给事清苦成家,宜以勤俭继志,君殊自若。
仕踰一纪,未尝叙年劳,秩止初补。
给事有遗表恩,亦不汲汲自列。
盖其气宇宏豁,规圆阔远,若将大有成就者。
鸾方飞而铩羽,骥方骋而踠足,可悲也夫!
明年十月庚寅,祔于□□□下大墓之左。
世系见给事公碑。
铭曰:
颀然而秀,庞然而厚,不贵不寿,孰尸其咎!
在昔臧孙,强谏有后,英英夕拜,剀切百奏。
先诸贤鸣,宜十世宥,天无不定,将启其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六。)
有:原缺,据清抄本补。
直宝章阁罗公墓志铭1265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罗氏世居隆兴进贤
曾大父讳先,以勤俭成家,当建炎初乡国乱离,多所全活。
祖讳俊臣
武穆岳公讨杨么,过师豫章,后军裨将道毙,众散,亟以便宜招集,归之行营。
武穆壮之,将留置帐下,以亲老辞,授保义郎
考讳天祐,急谊好施。
岁歉,贷人而焚其券。
三世积善,累阶中散大夫
妣万氏,赠恭人
公讳必元,字亨甫
初入小学,能兼诵他书,而长借故家书手抄纂,遂淹贯精博。
素有能赋声,俄改治《春秋》。
嘉定丙午宾兴,考官陈文公卷惊异,寘首选。
明年登第,授鄂州咸宁县簿尉
漕使正肃吴公柔胜一见赏重,选属赈荒,公尤尽瘁。
南渡初襄邓随镇抚使陈求道为剧盗刘忠所执,骂贼不屈,拔舌而死,埋骨蒲圻兴陂
白计台,请于朝,义阡立祠,率其后嗣祭告。
再调抚州录事参军,未上,内艰。
服阕,授州崇仁县,郡檄权法曹
曾极坐诗案系狱,初编隶广南,继改湖南听读,吏议甚峻,公奋笔数百言,「朝廷既不深罪诗人,郡当推广上恩」,守感悟。
得善达贬所,公力也。
秩满,授都大司检踏官,改辟福州观察推官
州仓积弊,公受输,革高量,削古例,一毫不取。
拟笔是是而非非,不以一字迎合上官、阿徇贵介。
郡士潘杲伯旧客温陵,为周氏女,生男锡老,后归乡娶林,继蔡,周携子以愬官,俾杲伯子锡老而嫁周。
杲伯又信蔡之谮,逐锡老
未几杲伯死,蔡改适,潘弟兄争立后,锡老于州
公谓锡老虽见逐于父,谓之非杲伯之子则不可,况杲伯无他子,自当归绍父业。
二十年之讼至此始定。
黄檗缺住持,既举他僧矣,了知者恃多赀,挟西倅谋攘取。
公不为动,倅逮吏临之甚威,公白诸司,卒寘之罪。
□□使陈公韡荐公,云:「律己甚洁,事上敢言,直道而行,人无异议」。
文忠真公帅闽,爱其调直,公京状已溢格,乃以监司科荐。
公将去,条十二事以献,皆切中三山利病,多见采用。
俄而真公召赴阙,公适班见。
朝议中兴可日月冀,公为真公言:「以今东南事力赡东南且不足,奈何空之以趋西北」!
又言:「露布方驰,只轮不返,彼或长驱,我难立脚,宜急为秋高马肥之备」。
又曰:「大名难居,大望难塞,大病难扶」。
真公深然之。
已而时事皆如公言
承直郎奉议郎、知饶州馀干县,旧讼牒日数十百,逋租巨万,前后宰多伤锦,公至,廷无留讼,水无租癣。
得郡急符,反覆开陈,云:「某纵不能如宓子贱,岂不能如陶渊明」!
守愧谢。
李公性传来守鄱,迎兄秀岩公即郡斋纂史,檄公入局。
范公应麟为广西臬,辟公通判容州,不果行。
畿漕曾公颖茂提领犒赏所主管文字,转承议郎
潮齧堤岸,迎龙虎嗣天师致阙下,公为庙堂言:「不修人道而修鬼道,不求之法家拂士而求之方士,非盛世事」。
以风闻免,起通判赣州,践濂溪之后,尊贤怀古,为君子亭拙斋,自记之。
朝奉郎赐绯
江公万里、宪赵希巃联衔合荐,摄郡,平盐丁啸聚。
时兵饷倚办倅厅,自增卒员,利源归于西厅,东倅独任兵饷。
公移书当路,言民命国脉甚切,忤总领意,免去。
除行在诸司粮料院,俄被旨督淮西军马钱粮,久而后返。
初,变客钞从官卖,价三倍于昔。
江西穷处,淮盐少入赣者,民争贩广盐,两路骚动。
公目击身履,至是献救弊之策,言格不行。
司农寺簿。
公归自淮,轮对言:「清野之说倡,淮皆荒芜弃掷之土;
禁耕之令下,淮皆流离转徙之民;
城守之说拘,淮皆闭关而纵寇之兵。
为今之策,莫若聚重兵以驱哨,招流民使复土」。
又言:「更张官卖而盐钞之法坏,收夺牙儿而投印之法坏,以五准一而楮券之法坏。
理今之财,不必求祖宗立法之外,但当反之于祖宗立法之中」。
玉音谓:「清野有利有害」。
又曰:「官卖已减价」。
公抗论愈切。
古心江公荐公可为紧官,不果用。
古心语人:「前辈日远,斯人岂复易得,虚老可惜」。
后为公从子晋伯记经训楼云:「君族有尊老,博士公被知人主,将以为谏诤官,佞柔侧目,孤外反甚,使少自降屈,岂庭院深芜,竟日寂寂,久淹此奇杰哉」!
除知徽州
瓜熟,两为有力者搀上,怡如也。
朝散郎,奉崇道祠,除宗学博士,又以风闻免。
朝请郎
初,公在闽幕,李君遇居里,朱君景彝丞侯官,公待之简,有宿憾,酒所之去,李为之也,宗庠之去,朱为之也。
履斋吴公尝与公书云:「先正肃公得公于不卑小官之日,丞闻于朝今三十年矣,某中间继闻于朝,今二十年矣。
自是悄不相闻,每惜朝廷用公未尽」。
壬子,当国起知汀州,移书勉为千里一出。
公至汀,首祠郡前辈澹轩杨吏部以崇风教。
俗易动难安,公欲以诗书之泽新美之,讲《大学》明德一章于学。
境接漳浦,民以贩鹾为常,毛发争辄相屠害。
有张三官者,狃近习,渐披猖,公调兵将,合隅总,殄渠魁,贷胁从,境内以安。
郡计仰盐,州派于县,县派于民,公罢敷派,四民方翕然向化。
大全素严惮公,入台首及之,诏食崇禧祠。
公年益高,力祈纳禄,宝祐丙辰三月,诏守本官致仕。
景定癸亥元旦御笔,侍从台谏各得荐士。
从臣以公名闻,诏:「罗某谢事有年,操履可尚,特除直宝章阁,仍致仕」。
甲子,乡人争持酒赋诗词贺公九十,公喜见眉宇,高歌满引。
咸淳乙丑,以登极恩转朝奉大夫
虽庞眉皓首,然齿牙无摇落者,饮啖如少壮。
是冬初无他苦,但恶食屏药,如是旬馀。
亲族候问,公坐起言笑如常时。
晨兴犹正衣冠,觉气息寖微,翛然而逝,十月己丑也,年九十一。
临终语孙同祖:「吾父母妻子之丧未尝用浮屠,勿以是污我」。
娶万氏,封安人,先公十八年卒。
子祀,先二十年卒,命从子晋之幼子为后,名以同祖,盖公生于淳熙乙未二月乙丑,同祖之生年月日皆同。
受公致仕恩,今为修职郎信州永丰主簿
女二人:长适进士危琛,蟾塘仲子;
次适登仕郎行简
曾孙男女各一人。
将以某年某月某甲子葬于东庵
公止有田三数顷,老屋二间,仕五十年未曾治第殖产。
同祖生,父晋以私钱为新旧庐,又析产以益之,自是始有以合族交宾。
少师骊塘危公稹蟾塘危公和,壮为性理之学,与柴公中守欧阳公镇、冯公曾讲切。
初筮,上正肃吴公书千言,欲折衷朱陆异同。
后见包先生逊,志气孚而议论合。
及为真公从事,参叩益详,造诣愈深。
蒙斋袁公于涂,论格物克己,蒙斋服其简切。
所著《中庸说》二卷、《杂说》五卷、《离骚大义》一卷、《起敬录》一卷、诗文三十卷。
进贤隆兴癸未简世杰擢第,五十年无继者,至公与万一荐联名,后不绝书。
罗故家,所产多异才,公创义学,成就者众,接踵膴仕。
公年四十馀,即故居杨园两山环合处开元谷,绵蕝草草,族有力者为创亭榭桥堤,公日游其间,自号北谷山人
又营东皋为寿藏,辟西畴南山亭万竿,莲万柄,长夏无暑。
晚慕乐天自志醉吟先生故事,作《北谷山人志铭》。
暇日惟玩周、程、朱、陆之书,杜陵康节诸诗,倦则命二僮对奕。
遇佳风月,必与亲朋子侄徜徉谷中。
性不嗜酒,而属客必沾醉。
虽老,倚胡床歌古调,音节豪宕。
客谈外事,不答;
闻朝廷用一君子,行一善政,则屡称好,否则太息。
深居却扫,而后林李公、省身雷公皆舂粮越邑来访。
后学口语笔授、贤士大夫相问讯,不以爵氏,皆曰老先生。
前葬,同祖奉年谱、先集、省身公所状言行及公侄孙广东机宜一龙书,介斛峰礼侍李公,不远二千里,走仆请余碑之。
念昔与蟾塘同官秩陵,闻公德业,后为真公军咨,接公言论,凡余所书皆有稽据,无一字虚美。
世之仕者多慕速化,公垂四十始策名,六十始宰邑,八十始典州。
中间真、吴二公尤知己,然公亦不汲汲趋附。
及时改事异,向之速化者万坟累累,公独享耆颐之寿,悬车后尚高蹈十年,为三朝遗老。
其自志谦挹特甚,余故表而出之。
铭曰:
古于典型人、耆寿隽兮,致其惓惓,或询猷兮或乞言。
是老先生兮有武公之年,曷不使之训国人兮而箴儆,又曷不遣掌故兮而授传。
秀眉黄发兮,卧松风而饮涧泉
宝储之辉兮难上贯乎奎壁,束帛之礼兮乃下贲于丘园。
噫!
莫长于千载兮莫短于一生,早令而晚缪兮不如后凋之全。
怀古心翁之妙语兮,吾取以铭公之阡。
曰:通塞隐显之际,一世不能尽,爱者观□正论焉,观士之极致焉。
慈溪县浚普济湖记咸淳元年二月 宋 · 桂锡孙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五、光绪《慈溪县志》卷五○
《易》下经首咸,咸之用大矣哉!
其理为感,其象为山上有泽。
泽居下者也而上,山居上者也而下。
水山泽通气,如坤乾为泰,气可通而不可壅,此其所谓感,感则必有应,万物以之生,天下以之平,咸之用大矣哉!
慈邑之东山擅胜概,不专以其山,以其有普济湖者在也,止也,说也,二气感应,以相与也,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却浚湖以为辉映而已。
吴阚太傅居之则为德润湖,杨文元公居之则为慈湖,不专以其湖,以其有感人心者在也。
野荫田畴,渊渊其渊,有龙蟠虎踞之峰,巍压其首,如渴鳌怒鲸,奋迅鬐鬣,奔而冲水之状,允矣胜矣,何人斯于中央积土用之而成路,以便由径。
阴阳者流蹙名清閒而言又类狮子中箭矣,淑灵之气,郁而弗宣,菰蒲丛生,榛莽荒秽,所谓剩水残山,既陵废矣。
今有玉洞王公忾然欲浚而辟之,方事之殷,未暇也。
审斋金公下车,游刃肯綮,期年而治。
公退之暇,坐清清堂上,下瞰沮洳,慨然太息曰:「不可以当吾暇而不整」。
黔黎识公意,皆曰:「是吾愿也」。
湖以亩计者五百,邑以都计者三十,于是民来经始,各浚三亩馀而治之。
乃裹糇粮,同声竞劝,暨水昏正,畚锸并兴,体足沾涂,民不告病,但知乐成
于是公固有以感之也。
湖既停滀,必观其澜,一碧浸空,千翠倒影,山含采而水含晖,公因矗峙,对旧环堤,增建新亭于其閒,扁曰湖山第一,曰小蓬莱,曰野航,曰茅亭,其上曰仁天,祝圣人之寿,纵鱼鸟以咸若。
建桥之名,则曰碧绣,曰砥流,其下曰则碶,放盈科之泉,时提阏以咸逸。
湖之景物,春种程川之濂溪之莲。
莹琼田,霁月可于睛碧;
凝玉界,立雪拥于寒清。
四景印慈湖之门墙,一曲涵咏沂之气象。
湖之风物又咸矣。
适膺比岁,郡贡士二十八,邑士独占角宿,应羲画,前所未有,争言絜地灵而多人杰也。
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殆且百家,洋洋盈耳,湖于人物,抑又咸矣。
浚一湖而三物成,可以观其所感,犹未也。
刘定公之告赵孟曰:盍功,而大庇民。
旨哉言乎!
自宣汾洮者,神而后有浚川之禹,以水利利天下;
有浚川者,神而后有凿渠之西门豹,以水利利一邑。
自时厥后,陂泽多废,如越之镜湖,三百里耕之者遍矣;
如阆之南湖,数百里墓之者匝矣。
通之以尽利,岂人力不至于此乎!
惟公潴西门之常膏,溉南亩之下游,不只开东山之图画也。
或曰:是湖也,开于有唐令吾邑者房琯
御史琯之开,即公之浚,使馀泽递递,流动充满,功可久,庇可大,于此观其所感至矣。
公遂以所应。
复又谓咸之受人以虚,不但以是心。
至凫矶有驿,除客所馆,皆在我闼可也,而或燥湿之不时,以重朽蠹,所受者隘矣。
乃高其闬闳,敞其厅堂,耸其楼阁,易其道路,时其圬塓,以无忧客。
使又谓咸之憧憧往来,不但尔心未定,行旅出于其途,而或冥迷不知西东,亦憧憧靡所止矣。
乃新其坊,若扁创立则十,重修则六,而民具尔瞻,有作而咸事,既作而咸熙。
士具谓梓潼之神福我,乞并湖山,经始奕庙。
公曰:是感而遂通者也。
即领之以往察来,而知不日于役之易易矣。
今且述湖事,考工所役七万而多,外不以谒富人,内不以敝公帑,倾倒积俸,劳之来之,慰藉传呼,祈稷不绝。
邑惟见民之乐事劝功,夫岂知公不独明咸之象,诣咸之理,而且妙于迎时之咸者哉!
邑有兴修水利记曰:「财不蠹,民不扰,一箠不施,而利兴害除,可传永久」。
宣献楼公笔也,余于审斋亦云。
咸淳改元二月初吉记。
朝请郎主管建昌军仙都桂锡孙撰,朝奉大夫、新□浙东安抚司主管机□文字孙渊书,通奉大夫宝章阁待制、知□国府事兼□□劝农营田使奉化郡食邑一千户高衡孙篆盖,宣教郎、特差知庆元府□溪县主管劝农公事兼主管鸣鹤盐场兼弓手寨兵军正金昌年立石。
琅琊王下作 明 · 郑善夫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少谷集卷五
田文全盛日,泪下雍门
王氏千秋后,劳歌玉树残。
寝园生兔穴,疑冢奠龙盘。
万仞莲花色,关河望已难。
通政大夫黄州牧使宋公墓志铭 明 · 申钦
 押鱼韵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三
繄我外家宋氏。当丽之中叶。肇迹于忠清之恩津县。为著姓。鼻祖大原。官判事。代有闻人。传至御史明谊。清名直操。埒于圃隐诸君子。入我朝。有讳愉。隐德不仕。号双清堂。寔生讳继祀。尚州判官。寔生讳顺年。礼曹正郎。寔生讳汝谐安东府使。寔生讳世忠。加平郡守郡守生讳麒寿。议政府右参赞参赞公。承积德之烈。钟焘后之庆。修身饬行。励相王家。位遇俱隆。福寿齐臻。立朝四十八年。为太平宰相三十七年。追赠郡守判书。府使公参判正郎承旨。配曰平康蔡氏。大司宪忱之女有三男四女。皆为显官。其第二男曰讳应泂。字公远。以嘉靖己亥五月生。幼而英颖。学不待课。文以日就。二十。捷进士科。人谓晓夕发轫。坐数奇。十年不第。隆庆辛未。荫补礼宾寺别提。翌年春。始释竭院。权知正字。升副正字。俄迁承政院注书。选也。转拜佐郎正郎,户,礼,兵,刑,工。皆其所践也。司谏院正言者九。司宪府则持平者一。成均馆则典籍者一。司艺者三。出授京畿都事尚州牧使。入为司导,司赡寺正,通礼院通礼,承文院判校。壬辰春。加通政阶。黄州牧使。时倭寇猝至。大驾西幸。黄当孔道而公已病矣。朝廷启递之。是年十月。卒于谷山侨店。得年仅五十四。权厝于谷村者三载。甲午春。移窆于杨州负艮抱坤之原。初娶全义李氏。信川郡守宗孝之女。高丽太师棹之后也。有令德。先公二十二年卒。年三十四。生三男二女。继室全州李氏。国姓也。成川副守球之女。克内相。后公十七年卒。年五十六。生一男。先室之出曰。直长兴祚,县监敬祚,县监荣祚,忠义卫李䒢。一女夭。继室之出曰。郡守裕祚。兴祚生二男三女。男长锡庆承旨。次锡老。女曰李执一,李浤,赵炯。敬祚生二男二女。男曰锡弼,锡胤。女曰申景涉,金尚让。荣祚生二男。曰锡圭,锡命。裕祚生四男二女。男长锡洪。馀幼。锡庆有二男。曰国辅,国老。锡弼诸孙俱有所育而皆幼。公刚介不诡随。附丽要人。射利偷合。唯参赞公家训是守。平生不以后时自挫也。事生葬祭。一以礼则。处兄弟姊妹欢如也。当官剸割。虽肯綮。举游刃有馀地。知公者咸期以大施。而竟止于牧守。年亦不及于寿。其命也耶。钦早丧怙恃。鞠于外氏。盖亲炙濡染于公也不小。其志公也。何敢辞。系以铭。铭曰。
如将施之而啬其用者,其理之或颇者欤。
不于其躬而阜其后者,其天之不差者欤。
五月既望,行营恭祝监国王千秋有感戊戌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寥落吹台紫宸,上觞此日正千春。
乾坤缥缈灵光殿?江汉潆洄黯黮津。
一自玉舆蒙雾露,遂令金鉴转风尘。
可怜节下遥称庆,独有瑶池旧从臣。
辛丑仲夏恭贺鲁王千秋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瞻望寿星光陆离,岱宗祥霭亘天池;
神呵十斛丹砂鼎,客醉千年白玉卮。
鹤背吹笙来子晋,螭头献药集安期。
谩言好道非雄略,潜见跃飞贵及时。
鹤城(词韵高低。叶于俚曲。令歌妓歌之。任安边时。) 清 · 沈攸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梧滩集卷之十二
鹤城谁道锦城乐,鹤湖何似西湖长。
老子婆娑惜晚景,人代悲欢随俛仰。
曾从王父视篆日,尚忆童年才舞象。
寿星卿月耀北府,上章乞得专城养。
中书抚石有流涕,东阁当衙增怆悢。
重来自幸奉,湖峤分符联雁行。
天恩再荷锡老资,感君何尝忘一饷。
书生无策可安边,獜阁宁论龙额相。
提携玉剑出关游,发白唯当心益壮。
画角吹罢塞门霜,紫禁一梦悬仙仗。
天高铁岭限南北,不断华夷千叠嶂。
金牛通凿五丁力,太华擘破坤灵掌
鸟栈逶迤百八盘,西望长安川路广。
崇冈环拱翼王陵,白云长护苍梧葬。
寒食开门肃惟馨,守臣虔诚三稽颡。
官居最是得仙馆鹤城馆,驾鹤栖。即迎宾试士训兵之所。),大字凌云题在榜。
翩翩冠盖日边来,几度迎饯开楼赏。
凭栏却瞻北辰高,拄笏遥对西山爽
文名纵愧列三王,节制可兼骚坛将。
鸣鼍时复试书剑,北方之强为艺亢。
诗人武士杂龙虎,左集韬钤右绛帐。
文翁儒化我何有,定远雄图违夙尚。
春来梨雪满院香(香雪轩),落花帘幕茶烟飏。
仙源封植比棠菱,玉洞(书院)尊贤公并享。
凝香小阁莲堂映绿沼,美人谁是红莲乐天诗。红蕉当美人。)
新词翻与雪儿歌,胜似秋娘金缕唱。
偷闲不顾簿书期,竹所肩舆时独往。
南川如带抱郭流,水浴秋光明组纩。
龙塘斗岸骋远眺,遇景良辰怀一畅。
樽前点缀潇湘色,画中依微华子辋。
长桥百尺卧彩虹,矶晚系渔人舫。
金盘脍飞雪色高,丙穴蘋风频举网。
残霞零落海门外,浪城(津名)烟涛空漭沆。
东临盍观元帅(在鹤湖中),荡我胸襟云梦旷。
刬却平铺赖真宰洞庭苍然移楚望。
沙峰独立玉巑岏,马踏棠洲行锦障。
横吹铁篴倚青冥,击汰空明齐荡桨。
气酣高咏动溟岳,白雪调希郢中响。
大书扶桑五色茧,烂醉中山千日酿。
髣髴子晋之鸾笙,披拂王恭之鹤氅。
遨床逸兴挟飞仙,四座风流俱跌宕。
沧波一点见国岛,秀色玲珑鳌顶上。
金兰丛石是伯仲,帖玉撑柱真巧匠。
丹砂之窟入太阴,石扇长闭谁能挡。
上封琅玕凤鸟食,俯挹玻瓈红日涨。
欲揖安期羡门子,不辨蓬莱方丈
鸿濛一气二仪间,九点齐州何莽荡。
秋河望洋问海若,赤水求珠迷象罔
回车西指蔚蓝天,二客孤僧同我党。
兴王遗迹览雪峰(山名),沛中祥光通芒砀。
道人天眼识真人,解梦藏书金刹创(释王寺)
焚香瑶席听梵语,丹崖秋月朗。
参禅或笑醉中逃,问法方知诗更妄。
恒沙遍观又广石(庵名),越壑穿林聊税鞅。
壶中九华即斯境,峭壁飞湍喧石盎。
渊有蟠虬閟凝湛,沉牛答雨祈灵贶。
玄间唤起吸江渤,泽我苍生逢岁穰。
仍闻永丰(社名)似太古,别区藏世稀相访。
采药童子学仙阮,耕田老翁歌击壤
武陵流水在人间,春游可溯桃花浪。
中年好读老庄书,自信傲骨从天放。
算来千劫亦一瞬,肯使志气空凋丧。
雌黄久绝世上议,汗漫犹存天外想。
渊明赋归莫嫌迟,曼容官满何须让。
江河终是不废流,风月还为无尽藏。
更蹑金刚万二千,拄我春风绿玉杖。
李君锡老为其翁宴息。筑室慕崖。书赠辛亥 清 · 金时保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茅洲集卷之七
人惟养志贵,地得会心难。
岩屋成何速,阿翁睡始安。
白云侵户起,飞瀑洒庭寒。
多少春来景,君诗且可观。
韦轩,君馨,圣望(从侄锡老字)夜会。次国朝诗删韵 其一 清 · 李夏坤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头陀草册三
酒罢山楼更独凭,近人星汉觉凄澄。
不妨夜雪回孤棹,忽忆寒天好放鹰。
得月溪光还闪闪,过风松影自层层。
绝知东崦春将动,去赏梅花唤寺僧。
韦轩,君馨,圣望(从侄锡老字)夜会。次国朝诗删韵 其二 清 · 李夏坤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头陀草册三
相随乌几只堪凭,满意溪山夕气澄。
刷翮林中闲似鹤,解绦秋后快如鹰。
雪添涧水无多在,月挂松梢第几层。
渐觉迩来清寂甚,谈禅更欲着林僧
韦轩,君馨,圣望(从侄锡老字)夜会。次国朝诗删韵 其三 清 · 李夏坤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头陀草册三
久知林壑老须凭,绝爱山川分外澄。
村老有时来劝酒,邻朋同约去观鹰。
风松入槛自双树,云壁当楼危百层。
唯以焚香成日课,纵然留发淡于僧。
释诵 清 · 申维翰
 出处:青泉先生续集卷之一
十二年丙辰春暮维翰在伽倻田亩。士有自京师来者。传言是月十五日。上御仁政殿。命王世子受册行礼。礼成之旬日。原任相国鸡林李公上章乞致仕。朝奏而夕赐可。敕该部锡秩奉朝贺如典例。语未究。维翰起拜稽首。因私与士啧啧曰。于惟晟哉。吾斯知睿念与相国之志有待乎今矣。窃伏草茆即不敢齿及朝事。而日吾承乏为郎寮郡吏。获扫除于相国门下。见公在肃景两庙。由御史大夫。历春官地部。位至宠宰。所以一心王室。如医师诊膏肓以砭。今上戊申。遂膺宅揆之命。望公象笏峨峨。赤舄几几。出谟入。无刻而非社稷生灵至计。徂玆七八年来。识公春秋日高。荣卫日损。且欲告休者数矣。而上犹眷毗增重。盖以逆难甫诛。都鄙震惊。春闱久虚。圣心未豫。公常燕居深念闵闵。如农夫之望岁。幸今天祚邦家。储嗣诞降。环海内蠢动喙息。胥起蹈舞。洎百工相和而歌者。若拊琴瑟。于惟晟哉。其斯为泰运之回而兴平之始矣。于焉有大老之申章而衮锡之优礼也。沛虖其有光于史籍也。夫是夕北望驩呼。赋释诵一章。释之为言。以宗社之释曩虞而大老之释重负也。蛩吟蝉噪。感候而动。日与耦耕者歌之。其辞曰。
释诵以述美兮,神沛徂而欢愉。
曩台觌汉山之崧高兮,伟夫公赤舄耀于何衢。
缤既贮厥淑问兮,蔚蔚若锦褧而敷。
肃鸣珰而登朝兮,诏鹓鸾使齐趍。
集泰壹而平章兮,肇箕斗以杖皇舆。
建格泽以前导兮,傃勋华之平涂。
忽弭节以反顾兮,羲和逴逴其逾徂。
礼算龄之告老兮,有先民之模也。
感灵脩之婵媛兮,夫惟宗国之虞也。
念夙夜之靡盬兮,羌内踧踖而烦纡。
欲骞飞以遐挢兮,仆夫又揽辔而蹰躇。
时纷纷未可憙兮,公惟指九天以欷歔。
故謇謇以须时兮,圣神其知予。
于皇穹锡衍于邦灵兮,穆明明以垂祜。
遫太毓瑞兮,启离明于璇宇。
月重轮而星重光兮,环率宾以瞻伫。
抨周召以保傅兮,揽道德焉为之藻黼。
历辰良以昌仪兮,五云翼其承御。
集后夔与宾龙兮,矢云门之钟吕
玉色愉以康豫兮,沛弘渥以恩雨。
彼群生啿啿而春祺兮,胥八域以腾舞。
休嘉洋溢亿万斯年兮,与南山北斗虖终古。
肆夫公之忻忻色笑兮,曰吾𡴘遌夫昌时。
抚𣶂日之隐轸兮,若沉痾祛体而熙怡。
忽寤言而纾忧兮,申佩离以曾思
相天运之回泰兮,贲草木之滋也。
岂邦犹之或愆兮,美渊渊其基也。
圣王宅我以黄发兮,勔菁华之祁祁。
进既觏玆休康兮,退将与福禄以为期。
晁以跄虖九韶之丹戺兮,夕俾文昌以奏辞。
懿龙云之孚如兮,纷被离其弘慈。
锡琅玕以俞俞兮,眷耆德曰毋违。
乾坤炳其会极兮,化日纻于瑶池。
稽遗则于锡老兮,斐国乘之光徽。
謇整笏而祇命兮,粲羔羊之委蛇。
令天老以崇樽兮,召歧伯使羞
卿云景星烂交垂兮,霭烟月以鸿私。
桂树郁郁以敷英兮,鸑鷟轩翥而翔飞。
沕荣华之永嗣兮,莅百祥而无亏。
繄得君而履亨兮,自前修以夔爇。
固否泰之相仍兮,畴始卒之能宜。
莘遘昏以鞠闵兮,周获讟以风诗。
操关钥以酂恤兮,仗朔节而纷疲。
聿忠谨为庶几兮,彼博陆又离灾。
孰如我之陶陶兮,范佚驾于康逵。
带钩矩而操衡兮,履绳墨以为綦。
历三朝之明扬兮,蕲一节于险夷。
洎持盈以遭泰兮,爰释负而思颐。
匪至善其焉繇兮,匪𨓏哲其焉追。
言洋洋而乐岂兮,憺寿域之恩晖。
斯贞吉之上瑞兮,寔神明之扶持。
终贻则于肯堂兮,光烨烨其遐垂。
耿余衷之蕴蒸兮,羌蚤夜向像依依。
折若木之瑶华兮,将以寿夫轩闱。
缅山川而伊阻兮,流景忽以参差。
释诵以抒怀兮,搴茝芳而遥睎。
惜秋华松坪审斋咏雁来红同萚石心斋用吴梦窗 清 · 顾光旭
 押词韵第七部
不是花枝,似枫林、落叶萧斋闻雁。
老尽少年,题诗又惊秋晚。
疏帘不隔西风,看满地残霞自卷。
红浅。
随阳、欲下斜光一线。

暝色闭深苑。
渐高城砧杵,动小楼刀剪。
寒更艳、怕衬入,碧天云断。
停琴目送南飞,倚醉颜、彩笺重展。
回劝。
待移樽、汀莎岸。
次朴士文(东纯) 其一 审斋乙酉 清 · 夏时赞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悦庵文集卷之一
以审名斋警逸居,工夫知在复其初。
精详处事方持敬,慎密存心乃读书。
随意公私几善恶,权时轻重辨熊鱼。
师门至训明星日,足得和章正起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