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寿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翟公巽所藏石刻 其十九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文章骫骳而得韩退之,诗道敝而得杜子美,篆籀如画而得李阳冰,皆千载人也。
陈留王寿卿,得阳冰笔意,非章友直、陈晞、毕仲荀、文勋所能管摄也。
王寿卿篆书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山左金石志》卷一八、《金石索》、《济南金石录》卷三
王鲁翁嗜篆,一以李监为师,行于四方,闻李监石刻之所在,无风雨晨夜。
余未识鲁翁,见壁题,曰:「是必阳冰之苗裔也」。
已而果然。
其论阳冰笔意,从老至少,肥瘦刚柔,巧拙妍丑,皆可师承,有味其言之也。
余尝戏鲁翁:「杜元凯,左氏之忠臣;
王鲁翁,李监之上嗣也」。
今世作小篆者凡数家,大率以间架为主,李氏笔法几绝。
鲁翁用笔,可以酒酹阳冰之冢耳。
山谷道人黄庭坚
徐铉小篆千字文帖政和元年二月 宋 · 王寿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宝真斋法书赞》卷九
徐骑省书次韵高古,足为近代之冠,然世多大字,而此特谨小,尤可珍贵。
政和元年二月晦王寿卿题。
李平叔预观焉。
任升刻三碣跋宣和元年五月 宋 · 王寿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唐人不但书学之妙,至于刊勒,亦非后世所及。
尤可论者,若褚河南书《圣教序》,有添派撇画处,毫釐具在。
李监作□,令碣其都字,上纵广半寸许皆阙之,当是书丹后有减去者,不敢妄补,最有嘉思。
今之匠氏猥曰「我善损益书体,使就妍正」,此大弊也。
近有任升特善于事,类能存其笔意,盖颖出流辈者。
为穆氏刻其三碣,至为精好,它工皆莫能及,任生于是知方矣。
能益勉之,则古人不难到也。
宣和己亥重五日王鲁翁书。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八九一三。
穆宾墓表 宋 · 王寿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山左金石志》卷一八、《济南金石志》卷三、乾隆《章邱县志》卷一一、道光《章邱县志》卷一四、《金石索》第二二册
有宋君子河南穆庭秀,讳宾,庭秀其字也。
少卓越有志操,博通书史,尤明《周易》、老耽之道。
性冲淡,不乐仕进,嘉遁养素,以终其身。
乡闾无长幼贵贱,莫不爱向,谓之君子。
熙宁元年二月五日卒,寿七十三。
穆氏世为河南人,唐秘书监宁之后。
自其高祖徙居开封,至君挈其孥益东,遂占籍于齐州章邱县
殁,葬女郎山之阳,以其配赵、刘二夫人祔。
后四十有五年,当政和癸巳秋九月既望,刻石表墓,以著不朽云。
洛阳王寿卿书。
曾孙□模,工任升刻。
穆端墓表 宋 · 王寿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山左金石志》卷一八、《济南金石志》卷三、道光《章邱县志》卷一四、《金石索》第二二册
章邱有隐居笃行长者河南穆君,卒于熙宁丙辰
后三十七年,孙涘始录其先人宣德手疏君遗善,诿洛阳王寿卿以为墓表。
案君讳端,字伯初,甫少力学刚毅,能尊其所闻,尤以孝著。
皇考宾材其子,早以家付而喜散施,君倾资奉之,未尝以有无为言。
逮执丧,焦毁过礼,临窆号恸,屡至陨绝。
庐守墓侧,服竟始去。
后每讳日孺慕涕泣,终其身而哀不衰。
季弟客死京师,殡于中野,他日君迹之弗获,乃招魂葬焉,自是岁时与亲朋游集,辄悲思不乐。
乌呼!
君隐士也,其施设虽不大见于时,观其内行脩饬,而居乡友善,遇事造次必本于厚,则蓄而不发者,殆可知已。
宣德君名翚,盖君家嗣云。
宋故王鲁翁先生墓志铭宣和四年 北宋 · 李侁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芒洛冢墓遗文》卷四
先生讳寿卿鲁翁字也。
曾祖世则左正言直史馆
妣张氏。
祖宗立,潭州观察推官,赠职方郎中
宁国县太君陈氏。
父师元,职方员外郎
崇德县君祖氏,龙图学士无择之女。
其先盖京兆万年太傅陵之裔,自唐末柳州刺史权之后,散徙、安、荆、许间。
至职方公葬河南,遂为河南人
先生早孤,天资旷迈,童稚时已有高世志。
九岁苦学,婴疾若有所遇而瘳,不火食累年。
长入太学,群书无不究览,文词典赡,尤长于古文歌诗,翰墨得欧颜之要。
因病近世篆法不传,作者无天成之妙,杜门刻意,绝人事学之,一以李监为师。
沈研钻极,遂名其家。
太史黄公庭坚称其篆法俊伟,甚逼阳冰,于今为天下第一。
章伯益陈规圣皆出其下风。
复戏之曰:「杜元凯左氏之忠臣,王鲁翁李监之上嗣,见其用笔,可以酒酹阳冰之冢」。
由是声闻四海。
又谓高洁少许可,人难亲附,则涵养大度,渟蓄于中者,讵止字画而已哉!
绍圣间国子监镂《字说》颁学者,敕敦遣先生篆其文,力辞而归。
宣和四年,被旨篆《周礼》石经,乃幡然喜曰:「李阳冰篆绝古今,舒元舆谓天以字宝瑞吾唐,阳冰又尝自举于时,愿刻石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迄无受者。
今圣天子在上,恢崇文化,聿新先圣祠宫,銮舆临幸,大发挥千载儒者之光,何期得以篆籀仰承休命,完一代之典,垂法于后世,固所愿也」。
未几,忽寝疾,从容语家人曰:「物莫逃乎数,我当去矣」。
遂洒然如蜕,实在京师六月乙巳,享年六十三。
娶赵氏,魏国公安仁之曾孙。
子五人:劭、增、垍,二未名而卒
垍以宗女夫为承节郎,偕增早世。
孙一人,曰宜生
劭与母卜九月庚申,举先生及增等柩归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杜泽里先茔之次。
以侁尝门人之列,泣授先生之友王能定所叙状,属为铭,且曰:「鸿儒宗师,欲名我先人者众,独于子亲且厚,毋辞焉」。
噫!
先生性端重寡合,俭洁不饮酒,日常一食,随所寓必葺作两室,曰旅舍、蘧庐,图史之外澹如也。
然鉴裁精敏,博洽典故,方其订正是非、臧否人物,锋论壁立不可屈;
平居閒暇,则宽简有容,怡怡自适,剧谈围棋,与物无所忤。
好古博雅,朝贤士大夫论文辨疑,日踵于前,巨公伟人,争先延接。
丞相范公纯仁翰林苏公轼,俱以才称之。
名臣碑志得其笔,人以为荣。
其死也哭者盈门,匪惟贤德卓异,孰使人爱慕之不已如此!
有遗文《刍狗集》五十卷,藏于家。
铭曰:
昂霄耸壑,千尺之材。
礧砢若是,其望卓哉。
乐道忘怀,优游篆籀。
阳冰继斯,公踵于后。
天啬其禄,而与之文。
以彼易此,得丧奚论。
平乐之乡,杜泽之里。
归安泉扃,铭实无愧。
跋二疏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开僖二年,余年七十,乡党作会于敝庐。
惠叔以此图为寿,爱玩不已。
时余已告老于朝,至明年,再请而后得之。
韩文公《送杨巨源序》引二疏事云:「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则知旧有此图矣。
澹岩右丞张公有《二疏图》诗,自注云:「世传顾长康笔」。
故诗中云:「虎头图一卷,高贵乡公画」。
隋朝官本二者,未知孰是。
右丞诗又称「潼关四山万木送,车阗咽导骑交驰」。
疑非此本。
龙眠思出新意,或约旧图而为之。
洛阳王寿卿鲁翁李阳冰《琴铭》跋尾,赵公明诚称其深入阳冰之室。
贺公所称殆是斯人,而非公也。
近又得龙眠《四皓图》,稍大。
遂临此本,展以为对。
拙斋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一、《则堂集》卷二
昔者洙泗之上,四科七十子,聪睿明辨,孰非当世之英才,而子曾子独以天资一鲁受知圣人。
其后造诣既深,优入圣域,独承道统千载之绪,传之子思、孟子,流衍盛大,至于无穷,皆自前日一鲁中来也。
余始至北方,问中州道脉所托今有人乎,缙绅诸公交诵鲁斋许公之贤,且曰笃实内守,学为曾子者也。
余未及往见,而自燕徙瀛,许公亦告老而归,旋闻下世,每用此为恨。
厥或告余曰:继许公而作者,拙斋刘公仲宽其人也。
余时欲见之,而刘公适以使事来瀛,乃得相识。
听其言论,观其风致,蔼然道学气象,而用「拙」名斋,与许公所以为鲁,心法实有相似者。
余喟然叹曰:继鲁翁而作者,舍拙翁而谁归乎!
道之源脉其在斯乎!
夫鲁之与拙,非容色之外见者也,根诸天禀之自然,加以学问之日益,义精理明,纯一无杂,故能以道自任。
譬之广谷易川,地力深厚,种之无不生,生之无不长大茂盛,以其植本深厚,故其发达悠远。
彼浅中弱植,倏盈而疾萎者,夫岂任重道远器哉?
而况拙之字义,与巧为对者也。
夫子尝有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又曰「刚毅木讷近仁」。
于一巧一拙之间,有仁不仁、公与私、义与利之辨,圣人之虑后世深矣。
有人于此簧其辞,贲其,饰乎其外以求人之悦己。
斯人也,所为虽未至流荡而忘返,而志之所之常骛于外,则人欲之分数视天理为胜,去道之远从可知矣。
复有人焉,刚且毅,不为苟容,木且讷,不事速售,中有所主,外无所慕。
斯人也,纵未能全体皆仁,而心之所存常务乎内,则天理之分数视人欲为胜,谓之近仁,岂不信乎!
盖天禀之厚者,为朴为纯,由是而加之以审问慎思,益之以明辨笃行,若绘事之后素,其施功也有地,其进德也有本,何往而不为仁乎?
而人伪之滋者,为巧为诈,巧而乱德,巧而足恭口给之禦便佞之友,如张锦帆,饰桂棹,而涉沧溟万里之险,何行而可济乎?
是故圣人示人以求仁之方,常有取于确钝,而深戒乎巧令,亟言之不一言之,为是故也。
君早以才名自奋,而务内践实,不为表暴。
俗尚文,君则敛华而就质;
俗尚衒,君则韬光而内守。
覃精义理之书,笃志性命之蕴,其静而正,其纯而直,忱确内充,德隅外著,然犹以拙自命,则君之谦也,而亦君实行内充,自得而自信者也。
君年踰耳顺,二亲具庆,而旨甘之奉、温凊之节,早暮必躬,犹慊然自以为未足,扁其堂曰「取足」,此又君实行之著于家庭者也。
孟子曾子之养志,而曰「事亲若曾子可也」。
可之为言,仅可而不自以为足,此曾子所以大过人者。
拙斋务内践实,亦学为曾子者也。
曾子之学仁也,曾子之孝;
曾子所以成其仁也,学问之道。
明善而诚身悦亲,以至信乎友,获乎上,得乎民,体用兼该,有诸中必达于外,穷而在下则任斯道之托,达而居上则任世道之托,莫不自务内践实中来。
吾于拙斋有望焉,书此为记,以见余区区期望之意云。
别后寄赵宾旸杨华父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虚翁眼暗鲁翁聋,聚散匆匆老病踪。
近已有人传我死,何期此地与君逢。
两穷未必时流识,一笑犹为造物容。
自觉平生豪故在,能挥万字饮千钟。
宾旸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尤韵
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再奠北山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
维咸淳五年岁次己巳十有一月朔,越二十有六日,门人金履祥,谨以清酌庶羞致祖道之奠,昭告于先师北山先生何子曰:呜呼先生,道德之隆。
孰能形容,已有鲁翁
昔我侑奠,能言一二;
今此祖行,祗言微意。
念昔多歧,中心漾漾,既得鲁翁,指我宗师。
甲寅季秋,时始受学,「截断为人」,一语梦觉。
谓古圣贤,一敬畏心,曾子终身,临渊履冰。
然所敬畏,匪拘匪慑,常以为重,则罔或越。
谓凡事物,用各不同,曷云万殊,一理所通。
盖凡事物,有恰好处,万殊一本,维此之故。
谓昔程子,上蔡初来,曰此可望,展拓得开。
予亦谓子,于此可进,难乎有常,戒尔所病。
出入师门,馀十五年,受教虽多,愧负师言。
閒关悠悠,绪业未卒,今丧夫子,嗟悔何及!
比岁卜居,求义所安,先生曰然,大书「仁山」。
先生既没,我始成室,揭揭庭颜,依依典则。
北山之南,先生所盘;
南山之北,先生所宁。
伏哭柩前,诀此一奠,哀我斯文,曷以报称!
寻恰好处,存敬畏心,终期展拓,不辱师门。
呜呼哀哉,尚飨!
王寿卿烟云叠嶂图 元末明初 · 叶颙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青峰尽处更青峰,烂墨淋漓惨澹容。
云裹长松三百尺,烟迷荒峤十千重。
层峦岌嶪如棋布,空翠清寒胜酒浓。
添写诗翁岚影里,羽衣雾縠驾天风。
王寿卿烟云叠嶂图 元末明初 · 叶颙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断岫平山点画粗,岚光浓淡有如无。
何时直到群峰顶,万叠云烟一老夫。
王寿卿烟云叠嶂图 元末明初 · 叶颙
六言诗 押寒韵
一百八盘山路,七十二峰晓寒。
日暮烟横谷口,雨馀云宿端。
元夜鲁翁对话 明 · 陈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一
京国劳劳汗漫身,又从歧路度王春。
最怜孤馆青灯夜,遥忆高堂白发亲。
池草不妨诗梦绕,盘宁惜颂声频。
江南胜概真如画,触处梅花照眼新。
奉答三足堂简后辛亥 明 · 丁熿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游轩先生集卷之二
仰止云门皓,遐哉海屿囚。
紫芝歌几阕,冥凤翮无休。
四罪应为绝,三危特见优。
信非公冶子,何用鲁翁收。
杜亭中秋我闻高唱鲁翁正夫赓和至再余主人也不敢不勉 明末清初 · 卢世㴶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尊水园集略卷四
采药真君旧姓桐,相携仙伴到亭中。
比邻诗客知消息,数幅鱼笺送惠风。
鲁迅先生百岁诞辰而歌之题歇脚庵抄鲁迅长卷三首 其二 1977年 现当代 · 聂绀弩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岂有豪情似旧时,翻山夜访鲁翁诗。
大风欺烛难书写,信笔纵横满纸缁。
念奴娇 七一初度一九七三年 现当代 · 钟敬文
 押词韵第七部
绿回丛,正东风料峭,野桃红绽。
岁月催人过七十,犹喜此身粗健。
岳岳鲁翁,中年徂些,战绩星辰粲(近参与鲁迅作品讲义工作,故兴感及之。)
怕提名德,崦嵫今已当眼。

漫说盛世唐虞,此日神州,才称如花赞(我国古代成为华夏,“华”即“花”也。)
亿万英豪心手奋,烈焰烧红天半。
一技微长,十年可假,当尽刍荛献。
春阳如雪,倩他明照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