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彦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王彦超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昨以巩廷美杨温等妄抱忧疑。辄敢违拒。
累令招谕。未体诚怀。
须至加兵。以安民众。
切虑破城之后。玉石难分。
卿可告谕诸军。勿令杀人放火。
但诛恶党。宜舍胁从。
眷惟许国之心。当体好生之意。
徐州城内军民书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四
昨以巩廷美杨温等不认朝旨。妄蓄疑心。
累令招携。明示诚信。
虽有章奏。尚未开门。
既无果决之心。必是疑君之计。
今以指挥王彦超排比大军攻讨。汝等若能诛斩元恶。
应接官军上城者。若是将校员寮。
只与超拜官资。兼授刺史
百姓即给厚赏。稳便安排。
但收此绢书。以为凭信。
议择嗣君诰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高祖皇帝剪乱除凶。
变家为国。
救生灵于涂炭。
创王业于艰难。
甫定寰区。
遽遗弓剑。
枢密使郭威杨邠
卫使史宏肇。
三司使王章
亲承顾命。
辅立少君
协力同心。
安邦定国。
旋属四方多事。
三叛连衡。
吴蜀内侵。
契丹启衅。
蒸黎恟惧。
宗社阽危。
郭威授任专征。
提戈进讨。
躬当矢石。
尽扫烟尘。
外寇荡平。
中原宁谧。
复以强敌未殄。
边塞多艰。
允赖宝臣
往临大邺。
疆埸有藩篱之固。
朝廷宽宵旰之忧。
不谓凶竖连谋。
群小得志。
密藏锋刃。
窃发殿庭。
巳杀害其忠良。
方奏闻于少主
无辜受戮。
有口称冤。
而又潜差使臣
矫赍宣命。
谋害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
人知无罪。
天不助奸。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节度使李洪义曹州防禦使何福进复州防禦使王彦超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护圣都指挥使白重赞索万进田景咸樊爱能李万全史彦超奉国都指挥使张铎王晖胡立弩手指挥使何赟等。
径领兵师。
来安社稷。
逆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赞翰林酒使郭允明等。
胁君于大内
出战于近郊。
及至力穷。
遂行弑逆。
冤愤之极。
今古未闻。
今则凶党既除。
群情共悦。
神器不可以无主。
万几不可以久旷。
宜择贤君。
以安天下。
河东节度使
许州节度使信。
高祖之弟。
徐州节度使赟。
开封尹承勋。
高祖之男。
俱列盘维
皆居屏翰。
宜令文武百辟。
议择嗣君。
以承大统
重修文宣王建隆三年八月 唐末宋初 · 刘从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
昔在先王,法龟图而画卦;
降于中古,效鸟迹而成文。
吉凶生而爻象兴,仁义起□□□□。
□□□□□所以察鬼神之情状,穷天地之变通。
考往知来,钩深索隐,则物无遁形矣。
是知典坟者,所以复父子之孝慈,正君臣□□法。
立言垂范,与士作程,则人知所措矣。
非规矩则不能定方圆之用,非准绳则不能质曲直之疑。
宪章开八政之源,名教挈五常之器,必由是也,何其盛□。
故得国有庠,乡有校,党有序,家有塾,虽设教不伦,其归一揆。
譬乎贞筠劲挺,假□羽以滋深;
美璞珍奇,成琮璜而益贵。
然后□仲尼之道,揭而行之,与日月以俱悬;
仲尼之德,推而广之,与江河而同润。
辅相皇王之大业,天纵多能;
弥纶宇宙之全功,日彰圣绩。
其于遗风馀烈,贲古辉今,□□复书。
昔唐之季也,大盗寻戈,权臣窃命。
地维绝纽,八銮迁贸于东周
天邑成墟,三辅悉奔于南雍
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公,时为居守,才务葺修,遂移太学并石经于此。
露往霜来,彫墙半圮;
尘封藓驳,塑像全隳。
属吾道之有归,见斯文之不坠。
太师令公禀岳秀川灵之英概,负虎眉犀额之雄标,张智勇以经邦,立诚明而驭下。
鸣钟沸鼓,辛勤讨伐之勋;
揽辔登车,慷慨澄清之志。
皇帝辟统之明年也,念汉五陵之豪族,桀骜轻浮;
秦四塞之要冲,椎埋剽掠。
将袪故态,每念难材。
阃外牙璋,方思宿将;
关中管钥,荐委通贤。
一角来而上应玉绳,九苞鸣而动谐金奏。
仰分忧寄,旁奉政条,投惠而民怀,发奸而吏慑。
申明狱讼,引决如神。
劝课耕桑,服勤务本。
令出而随如注壑,化行而速若置邮。
加以钤阁晓开,剧谈名理;
玳筵夜洽,高会英儒。
一日因谒灵祠,顾谓宾佐曰:「厚禄高官,咸称弟子;
隤垣坏宇,孰念宗师?
岂□□务通方,不资于国耶?
致功成利,无益于民耶」?
观风吏敛衽而对曰:「昔者仲尼生于周之末世,事于鲁之乱邦,长幼失宜,冠婚亡序。
繇是删《诗》《书》而定《礼》《乐》,赞《易》象而修《春秋》,扶世导民,劳形役智。
卑栖下位,则席不暇温;
历聘诸侯,则车无停响。
斥于齐而逐于宋,厄于卫而困于陈。
每屈己以救时,欲化风而成俗。
昭王厚礼,固轻千社之封,矧寸禄乎?
灵公奇待,不顾万钟之,矧束脩乎?
孟轲所谓「生人已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功如是,德如是,岂无益于民乎?
岂无资于国乎?
太师令公取制度之规以模黉舍,量经营之费遂出俸财,霞张梦奠之楹,粉耀藏书之壁,增华崇丽,眩目惊心
青琐丹梁,见廊庑轩墀之洁;
藻扃黼帐,有豆边庋椟之仪。
莫不赋彩挥毫,参灵运思。
尧身禹状,□神凛凛以如生;
月角山庭,画像莘莘而在列。
介圭华衮,享王爵于高封;
八簋三牲,遵国章于常祀。
工徒告毕,庙貌斯严,英旄□□之贤,瞻之如市;
挹让周旋之教,靡若从风。
里闾焜耀于搢绅,文雅阐扬于洙泗。
从乂功亏摘椠,才类编苫,叙美图芳,俾刊贞琰,□□课拙,强扣庸音。
大宋建隆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记。
推诚奉义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京兆尹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王彦超(《金石萃编》卷一二三。又见《金石苑》。)
题下原署:「观察判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刘从乂撰。
缺昭吉书并篆额」。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建隆四年七月 唐末宋初 · 刘从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金石萃编》卷一二三
详夫元气分形,寥廓俄成于幻境;
大明引曜,运行莫息于流光。
六根滋嗜欲之萌,□化窘荣枯之制,究成住坏空之理,得见闻知觉之心。
想乎百亿须弥,不出死生之□;
三千□土,未离烦恼之端。
则知实际常存,真空不坏。
一尘一劫,算寿量以宁穷;
非女非男,思了回之难解。
指无生示生之域,归无灭言灭之乡。
穷数知来,凤历不能考禅天之数;
运情□变,龙机不能测惠地之情。
于戏!
爱浪翻空,昏衢涨日。
无上觉皇之旨,设号能仁;
有缘群类之心,藏诸顿诣。
断回物起迁之见,恢化人不倦之慈。
决性海之本源,塞□山之支径。
广导四依之众,大开八正之门。
矧其灵迹相追,法轮不退。
月氏使者,初传石室之经;
疏勒国,远奉金襕之贡。
发挥圣道,遂质疑心。
睹佛日之载隆,扇玄风而益远。
昔唐之季也,四维幅裂,九鼎毛轻,长庚袭月以腾芒,大盗寻戈而移国。
帝车薄狩,夜逐流萤;
民屋俱焚,林巢归燕。
银阙绮都之壮丽,坐变丘墟;
螺宫雁塔之精严,仅馀煨烬。
天祐甲子岁华州连帅许国韩公建,迁为居守,重务域民,既香刹之新崇,列宝坊之旧号。
阅今存之院额,皆昔废之寺名。
当其制度权舆,经营草创,时移事改,鸟雀喧于坏檐;
风去雨还,旅于荒砌。
今皇帝开阶立极,御辩登皇,握上帝之灵符,眷先王之宝命。
绿绨白检,出荐荣河
紫盖黄旗,郁为嘉气。
五方述职,八表同文。
百神趋驾象之尘,四塞守输龙之约。
冰天月竁,咸辇赆以来庭;
衢室总街,每翘旌而举善。
庶人不议,多士以宁。
会涂山,思朝万国;
汤兴景亳,将显七名。
明年太师中书令琅琊王公,言自歧阳,入趋魏阙,欲量能而处位,先议赏以畴庸。
茜旆守方,俾镇咸秦之地;
丹书著誓,永传带砺之勋。
幢节再临,室家相庆。
我公玉麟荐瑞,金虎储精。
壮气雄风,早负人中之勇;
高牙畅毂,屡扬阃外之权。
纵横而识洞机先,薰灼而名居实下。
忠规孝道,独映缇缃;
伟度冲襟,旁吞江汉
暨抳车致化,□刃皆虚。
导民而引义正身,询事而推恩广下。
去蝎政蠹民之弊,喧昔襦今裤之谣。
里巷相欢,奸豪屏迹,杜骄期于过侈,防巧诋于深文。
接畛连畴,污莱尽辟;
充衢塞隧,货贾咸臻。
昔者献月捷以告功,翼天飞而佐命。
徐城既陷,汉节遄加。
言念平阳,实邻并土,边鄙有荡摇之惧,疆埸疲侵轶之劳。
仰奉帝俞,遂膺朝选。
属云中塞候,罢警高烽;
河内咽喉,方求□将。
拔横槊据桥之勇,授拥旄仗钺之恩。
蒲坂之山河,移璧田之屏翰。
察俗于剪鹑之野,颁条于鸣凤之郊。
入境咸苏,从风率化。
而又荐临旧治,益焕殊恩。
辉焯数朝,便蕃八镇。
养堂侍膳,独耀班衣;
台衮鸣环,首亲文陛。
所居即化,所去见思。
晏子之一心,修净名之十行。
立勋劳于讨伐,屡积恩封;
享富贵于崇高,潜明福报。
居常则怡情法乐,扣寂禅抠。
再临北斗之城,每结东林之社。
政成事简,潜会冥符。
越有文慧大师赐紫嗣麟,净行出尘,□名跨世。
念灭而心随境灭,圆通而眼入大通
夙明三报之冥缘,共让十方之达识。
登峰造极,仰之弥高;
振壑澄澜,挹之无际。
洁操而金潭映月,孤贞而玉笥当秋。
西竺之七贤,才堪把袂;
北山之二圣,聊可差肩。
回薰修渐信之疑,调𢤱悷难驯之性。
大师赤县神州之故地,黄图帝里之旧都,每愿耸激道心,阐扬法教。
靖嵩之游京口,士庶远迎;
支遁之入吴兴,高低延接。
主事等虔伸膜拜,勤请住持,许奉兴修,力行讲化。
升蜂台而演秘,挥象扇以谈经。
施财则雾集行檀,驰辩则雷惊蛰户。
一音斯畅,千里不违。
其有樊郑豪华、意气,皆愿焚身作供,刺血洒尘。
罢绮榭之坏材,咸充法宇;
辍琼厨之丰膳,并作斋羞。
于是慕匠庀徒,计功蒇事。
采丹梁于崿谷,砻碧础于昆陵
不周岁而倏若化成,不劳人而尽惊神速。
长廊回合,峻宇峥嵘。
飞甍抗翼以排虚,镂楶含葩而布藻。
增华崇丽,散彩交辉。
炜炜煌煌,望之则形离而势合;
燐燐乱乱,察之则魂惊而魄褫。
遂于四廊及讲堂诸壁,画高僧计四百五十尊。
然后访彩笔于菰城,饰彫墙于奈苑,得长康之妙手,迈袁茜之奇工。
会稽徒尚于沈标庐岳顿轻于宗炳
遂按宝唱僧录》,道宣《僧传》。
武昌石碌,不自他求;
蜀郡铅华,咸能自致。
含毫酌妙,浣肠涂掌之流;
赋彩传神,白足青眸之士。
殊姿异相,如归七叶之岩;
宝饰珍装,竞列千花之帐。
已而悉知悉见,若天若人。
袨服靓妆,继日而掎裳连袂;
鲜车怒马,凌晨而结辙齐驱。
上士不能勤行,非贤侯不能谛信。
恢张溢美,仰助雍熙。
终夜有声,似听鱼山之梵;
繁云上覆,远闻龙界之香。
观之者辐凑千祥,礼之者冰销万咎。
慈心所化,尽归不二之门;
愿力所持,可举大千之界。
邑人等以我公推诚布慧,服义酬恩,留邵伯之棠者不足称多,立栾公之社者未为尽善。
愿于梵刹,乞写真容。
汉阁议功,已画耿弇之像;
□州好德,争图陈寔之仪。
尽四体之妍媸,加三毛于俊识。
兼于邪廊诸壁画邑人,别树丰碑,纪其名氏。
僧正崇法大师赐紫宗著,围陀聚学,震旦驰名。
六入既除,万缘俱寂。
髻珠心印,密奉严持;
犀枕貂裘,不违檀施。
僧判显教大师赐紫希广,多闻增智,屡照无疲。
执惠剑以降魔,触虚舟而不怒。
筹盈室内,已成过去之因;
落针头,更待未来之果。
邑人等或贤侯幕府,珠綦玳席之宾;
上将爪牙,楚锷燕弧之士。
或七贵伐冰之胄,或五陵藏镪之家,或柞塞戍边,或蒲圭宰邑,并皆聿成胜事,共缔良因。
从乂也学谢该通,才非浚发。
中军之小品,莫剖精微;
上相之初筵,虚尘厚遇。
误承见托,勉述斯文。
赞弥勒之真容,合归傅亮
释迦之画像,远愧隐侯
永贲□林,用刊翠琰,乃为铭曰:
大雄示现,故号能仁
三祗鍊行,百福严身。
位登正觉,劫算微尘。
难穷寿量,迥拔沉沦(其一)
具四摄心,运六通力。
迦维妙典,娑婆灵迹。
辟解脱门,凿慈悲室。
道济群生,化周含识(其二)
昭宗之季,大盗挻灾。
鹑郊聚𢸨,凤阙飞灰。
都城谷变,幕府洞开。
招提乍建,法侣方来(其三)
年祀既深,栋梁摧朽。
越有高德,善行慈诱。
骇聋俗耳,作师子吼。
来集万善,去离三垢(其四)
戒珠含月,智刃飞霜。
其功不伐,其道弥光。
广化檀施,修崇宝坊。
画徵顾凯,材搜豫章(其五)
玳瑁□排,鸳鸯瓦密。
刻桷高□,飞檐矫翼。
布藻垂文,增华崇饰。
翠屋凝烟,丹楹赫日(其六)
众香为地,诸宝成宫。
觉身常乐,真相自空。
菡萏出泥,旃檀逆风。
法王无碍,神化难穷(其七)
僧写五天,廊成千步。
棹举迷津,披觉路。
白黑千众,人天八部。
远近归依,高低仰慕(其八)
象王献果,龙女持花。
声传赡部,教类耆阇。
连开定水,谷变燋牙。
功随愿力,福等河沙(其九)
于铄贤侯,荐承圣寄。
不忘付嘱,共成胜利。
贞石是刊,芳猷不坠。
再动毗岚,长存此地(其十)
建隆四年七月十七日建立。
推诚奉义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京兆尹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王彦超
都料安宏。
侄仁祚刻字。
庄懿皇太后谥册文明道二年九月 北宋 · 陈尧佐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宋会要辑稿》礼三二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二○八页)
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九月癸亥朔十三日乙亥,孝子嗣皇帝臣祯,伏以奉先追远,本孝治之笃终;
迹行表功,示礼章之荣后。
故生未盛其位,则殁有尊其称。
仰惟慈覆之重,早兴孺慕之感,念报罔极,式严追礼。
恭惟皇太后轩象储景,层沙證期,俪轨先朝,协华椒掖
行与道合,位以德升
动循珩佩之音,居服保阿之训。
外履质约,袿裳无文;
中存礼闲,玩好不饰。
兰仪玉度,六列以为表模;
淑问晖章,四教于是领略。
天隆其祐,神表惟祉,载诞孤蒙,属当统业。
积善有报,垂裕无疆。
一纪于兹,四方用乂
方期顾复,永奉恩严,岂谓景命靡融,忽宾霄极。
悠悠苍昊,诚难谌哉!
况夫君临四海,母托万邦,而欢嘉未伸,音旨俄隔。
劬劳永感,终天曷穷。
顷虽荐号閟宫,厝神净界,礼分未称,心焉如摧。
今园寝告成,龟繇协吉。
时宰庶尹,儒宗礼官,考仪缃图,探烈彤史,咸以谓纪谥之法,实自宗周,追册之仪,盖本炎汉。
敢稽往典,虔易大名
谨遣摄太尉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张士逊奉册宝,上尊谥曰庄懿皇太后
伏惟明灵如在,鸿典是膺,上从圣真,阴佑皇序,祔飨清庙,与邦家无穷。
翰林侍讲学士正奉大夫尚书兵部侍郎秘书监上柱国江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文庄杨公神道碑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一、《苏魏公文集》卷五一
淳化五年冬十月真宗皇帝寿王出阁尹开封
朝廷慎选府僚,转导明两,于是驿召镇安军节度行军司马杨公为左谏议大夫,充开封府判官
至道元年秋八月,春宫建,兼太子左庶子
三年三月,储皇践极,由给事中工部侍郎,充枢密直学士秘书监,再迁礼部
踰年以衰耄求解近职,进兵部侍郎
未几,特置侍读学士,秩如内禁。
公以本官充翰林侍读学士,兼官如故。
夏侯峤邢炳吕文仲,实并命也。
上日赐会秘阁,宠以七言御诗,儒学之官,一时为盛。
以公春宫旧僚,眷待尤异。
每清问访对,从容言天下之事,多至移刻,造辟之论,世莫得而闻也。
方将图旧熙功,记善惇史,属遘足盭,移告家居。
玺书银珰,诊问旁午,仍以御封上药赐之。
咸平初,郊不及陪扈,特诏赉物如侍祠,仍进封江陵郡侯
未几,銮辂北巡,公舁疾辞于苑中。
上谕以勉进医药,不久当相见。
及驻跸大名,又以手诏问平安好否。
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车驾还都,遽遣中使慰谕。
后二日,以疾不起闻,上为轸恻久之,特辍视朝一日。
兵部尚书,降内司宾至其第,赙钱五十万、帛五百疋,又赐祥符县之北常村茔地。
缘葬所须,皆出王家钱,内侍任文庆实监护其事。
诏以其婿太丞谯国宋公皋直集贤院,外孙常山公绶为太常寺太祝,侄孙偃、集并同学究出身。
盖圣主所以尊贤悯旧,推往抚存,终始之恩至矣。
公讳徽之,字仲猷,胄出华阴著姓。
太尉震七世孙信安侯向之子奢,仕郁林太守
永嘉南渡,徙籍上饶
奢之十五世孙光翼,唐上元中信州刺史,以刘展江左,遣其子建安宣挈族人归于,因家浦城
遂占数建安焉。
子孙累世以财力擅州里。
公之曾祖式辟王潮参谋军事,未几辞归,终老于家。
祖郜当唐季盗起,率合义徒千馀人保守土境,补闽义军指挥使,累官至本州防禦使
考澄生戎马间,独业文史,尝以策画干忠懿王,王一见奇之。
表置幕府,俄假绯衣、银鱼,为本县令,卒官,以子贵赠尚书礼部侍郎
公,礼部次子也。
少刻学自立,不妄交游。
邑人江文蔚善词赋,江为能歌诗,并延置客馆,切靡友善,遂与齐名。
浔阳庐山学舍甚盛,因往肄业。
属李氏失政,不欲仕其国,乃潜服间道达于汴洛,贽文公卿间,特为窦仪王朴所知。
王公答书,以奇士目之。
周显德二年,第进士,同奏名者十六人。
世宗命近臣覆实,惟公洎李覃、何俨、赵邻几中选。
解褐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历著作佐郎右拾遗
窦俨同修礼乐书,时相范质尤器待之。
国初,加朝散大夫,出监唐州方城县商税。
值故人奉使廉访谣俗,公见之,因言主上应天顺人,海宇宁一,宜崇尚儒术,以厚民俗。
使者还,具白其语,颇拂上指,左降凤翔府天兴
府帅王彦超籍其名,待以宾礼。
蜀平,徙嘉州峨眉
开宝初,复佐著作
刘温叟御史中丞十二年,屡求解职,不许。
及卒,太祖宰相,朝行中谁可继温叟者。
薛居正对曰:「杨某,即温叟所放进士,节行清白,亦相类也」。
时虽不果用,然朝论自此以旧德处之。
出知全州
太平兴国中,再转右补阙,代还,陛见日,太宗顾左右曰:「朕在藩邸,即闻其能诗」。
因尽索公之所著。
奏御凡数百篇,仍别献谢章,其落句云:「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皇王问姓名」。
他日又献《雍熙词》十篇,上皆称善,用其韵以和答焉。
自是,圣藻宸章,多得别本之赐。
尝属疾,上敕医视之,赍钱三十万,皆非常比也。
侍御史库部员外郎,更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赐紫衣、金鱼。
太宗留意儒雅,日阅群书。
翰林学士李昉等采前代文章,类为千卷,号《文苑英华》。
谓公邃于风诗,专俾编诗为一百八十卷。
端拱初,由兵部郎中左谏议,出知许州
判史馆,加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
因次对上言:「方今取士,多以文词,罕用经术。
望诏太学,增博士员,选通经专门之学,擢以本官,分教胄子,用广风化」。
太宗深嘉纳之,谓辅臣曰:「杨某,儒雅之士,操履无玷,寘之馆殿,得其宜矣」。
元夕,预召乾元楼观灯,上喜其老而不衰,盖有意于器使也。
公性方介,疾非道以干进者。
每言温、寇用击搏取贵仕,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渐薄矣。
察斯言,可以知其趋舍之所存也。
枢密副使刘昌言翰林学士张洎钱若水皆不次进擢,而右计使董俨方图柄任,尝谓公曰:「上待二翰林甚厚,旦夕且大用矣」。
后公语直史馆钱熙,即而达于刘、张。
二人指摘,以为公构造飞语,中伤近臣。
上闻而恶之,不复问状,即日贬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
未行,易镇安
升王府。
方公之斥也,年过七十矣,自以为没世不复用矣,而人亦谓之老且废也。
然而斥未数日,而易近镇;
又数月,而登藩朝之选。
非上所隆遇而厚信者,莫得而与焉。
而公出左官,首当新命,非夫文行业履之素茂,岂能取信于人主?
非上之诚明,待下不疑,亦不能排众毁而独任。
卒所以护翼储闱成令闻者,由夫知臣之明而信道之笃也。
公初拜府僚,自坡省至贰卿凡五命,皆与故相毕文简公同制,而公位其上。
景德初真宗登用旧人,毕公兵部预政事,踰月遂冠宰。
而公以耆年先薨,故不及大任。
然以儒者起远方,值世故,涉险难而达中朝,遄遘龙兴,荐遇好文之主。
晚年,遭会风云,得以行其所学,虽不至公卿,亦不为不遇也。
公纯厚清素,外无矫饰。
仕数进黜,不为夷险易其守。
而博闻强识,出于天质。
善为清言,好论典故。
自唐以来,士族人物,风流雅俗,悉能详记,听其言,粮道不绝。
酷信瞿昙修因之说,居常以五鼓夙兴盥漱,诵黄卷,如是者三十年犹一日也。
加之保守名节,兢慎不懈,故自结发至于启手足,未尝有过事。
当时论者,以谓孔子所云「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又曰「吾未见好学者」,公之谓欤!
平生以风鉴自高,而寡合于世。
前辈惟故相李昉贰卿王祜深相推挹,仆射石熙载、参预李穆贾黄中与为文义之友。
翰林王禹偁于布衣时,荐戚纶馆阁,是二人者卒为名臣。
雍熙中,从孙南阳公亿,初以神童召对。
君相以为异人间出。
公犹勉以进修,不可已。
其后高名峻节,一代宗师。
每叙事质疑,其言必称从祖江陵公云尔,其取重有识如此。
常戒学者,当务三多:著述、看书、持论。
尤难属文,须词理相副,不尔同乎案检,无足观也。
所为文章,高雅纯重。
素好吟咏,老而不废,对宾客论诗,则终日忘倦。
言六义者,莫不宗之。
有集二十卷,没后,上令夏侯峤取以留中。
公刻意精思,以臻乎大成;
劳形啬神,以向乎具福。
咸平中王翰林黄州,未行,旬浃之间,公三至其家,慰勉开释,情礼备至。
时人即服其风义之敦厚,又叹其精力之强固。
非夫钟秀之异而纯守之固,能至是乎!
初,母夫人章之在娠也,梦朝南极,见老人拜以为母。
他日又梦大星陨于室,噏而吞之。
既寤,咽中尚热,无几何而公生。
及薨之前一夕,冠带仰瞻于庭下,归而趣家人治后事,曰:「吾之星位退矣」。
翼日遂捐馆。
岂儒宗耆英生皆禀精文象,殁则反舍于辰房乎?
公享年八十,室中牟王氏,尚书金部郎中浣之女。
继晋江王氏,国子博士仁郁之女,号太原郡君,后公十三年卒。
自卒及葬,真宗再遣中贵人,以缗帛恤其家。
公无子,一女前夫人所生,三岁而失所恃,继夫人躬自鞠毓,逮于笄字,历选良匹,遂归谯公。
累封郑国太夫人
贤明通书,治家有法。
子即常山宣献公也,公薨时方十龄,而超异夙成,克荷后事。
图书素业,一以付之。
宣献公以文章道德显赫两朝,佐佑仁皇,再登宰政。
号令风采,为时宗工。
虽德业所基本乎世阀,而绪风克绍,抑自外门。
景祐二年冬十二月宣献公奏疏上前曰:「臣之外祖,早事先帝,在天府为上介,在春坊为首僚。
际会龙飞,待遇无比。
殂谢之日,恩备始终。
官应定谥,而故吏失于陈请。
二夫人配食,复阙从子加赠之文。
窃惟圣朝,敦奖世臣,宜蒙褒贲,非敢以臣备位,辄觊恩荣」。
是月,制以太子太师襚章、文庄公诔策,告其第。
又以京兆太原郡夫人追命告配室。
于时郑国方康宁在养,躬拜纶函,承颜显亲,事光两族,士大夫以为庆善之所及也。
宣献下世,嗣子今龙图阁直学士某,终养祖堂,上承适重,外曾冢庙,继修常事。
礼部以上葬浦城者,则其邑有旧所构佛祠,敕号等觉禅院,以为殖福之地。
又有施田,以饭其净众。
今族孙进士倜主其世祀云。
杨氏徙建安且六世,至公始显。
继以南阳文公,其族仕者益众。
尚书驾部郎中致仕、赠太常少卿士彦,皆公之兄弟诸孙也。
龙图君每维宣献之志,以谓公之赐茔,密迩都门,安宅兹久而神道弗表,非所以称累朝宠饰之意。
顾谓某尝学旧史,前言往行,父祖之所逮闻也。
见咨撰述,义不得谢,又继之以铭。
铭曰:
惟宋三世,章圣初帝。
粤有直贤,以相储贰
储相谓谁?
杨公、毕公
朝之旧德,时谓儒宗。
帝既继圣,乃作毕命。
公老而亡,不迨共政。
公之道义,天子傅师
公之操履,朝廷表仪。
仕躐等夷,政讥击搏。
公高风,俗以敦薄。
学者纷纭,论义交错。
得公语言,士有规矱。
公之云亡,帝思旧勋。
宗无主祀,女裕后昆。
敦恤其家,干以王人。
熟传其业,付于外孙。
宪宪外孙,民宗国器。
京兆家书,太史篇记。
浃洽旁罗,遂用名世。
佐佑仁宗,辅成至治。
养堂念亲,欲报之德,顿首上前,上为怆恻。
小君,襚章诔策。
褒厥世臣,贲于宗祏。
惟祖惟孙,有德有言。
孝承慈颜,恩荣外门。
永锡祚嗣,流其庆源
殁而不朽,清风尚存。
古之盛德,必有识表。
窆繂于埏,丽牲在庙,公荣浚郊,木拱周道。
揭此铭章,来裔是告。
十阿父 明末清初 · 顾陈垿
四言诗
为天子父,孰如其尊。
阿父过多,难为儿孙。
杀人于市,如屠犬豕。
皋陶袖手,虞舜充耳。
一父披猖,九父诪张。
愿言筑宫,奉以上皇。
脂车秣马,归之汴京后周太祖后柴氏无子,以后兄守礼之子为子,是为世宗守礼杀人于市,有司以闻,不问。时王汪晏王彦超赵令坤等同为将相,皆有父在洛阳,与守礼往来,惟意所为,人畏之,号“十阿父”。)
予购得旧本化度寺塔铭考之即宋范忠献赐书楼石也因题其室曰石墨书楼赋诗记之庚子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一
率更书出刘郎中姚秦像文未许同。
二王钟张法荟萃,一家面首非三公
层台缓步例虞监,狂将绰有行人风。
千文九歌已峻极,醴泉铭到避暑宫。
宫僚载笔塔舍利,率更庶子皆文雄。
率更时年七十五,精气盘礴归冲融。
矛森戟铩鍊武库,日光露洁悬秋空。
庙堂楷法并第一,王彦超石犹重砻。
此碑摹本竟无继,南山寺砌惊范雍
赐书楼头响石墨,光怪照澈河华嵩。
陕本南本竞优孟,关右浙右开盲聋。
宋刘潜夫补淳祐,元赵松雪偕嵩翁。
后先收拾为赞叹,特题唐拓谁易逢。
明初春雨所跋本,王鲁斋记从儿童。
隆庆溯到南渡始,靖康井底光熊熊。
流落人间百之一,六百年纸浆犹浓。
金陵归来梦筠雪至顺壬申,元人题跋于金陵雪斋。),鹤飞忽报禅师邕。
诗盟定欠后村韵,近揖潘蒋来追踪。
薛元超王雍(近日翻本有误作薛元超制文者,又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讹「范雍」为「王雍」。),芟锄累我碑石农
重开书楼卜异日,河阳旧话先河东。
瘦肥兰亭一眷属,纯陀漫尔亚子通
小斋赐书已压架,春星屋角穿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