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蒲宗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1057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中条插远近,黄河泻直斜。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
官商工农共(据残宋本,万历本、康熙本作各)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
侯方守边听胡笳,满屋蓄书凡几车。
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
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齐签牙。
朝闻鸣鸡夕闻鸦,眼昏秋匣生铜花
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西京留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1055年1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三、《续文章正宗》卷三、《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和元年六月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临淄公以疾归于京师
八月,疾少间,入见。
天子曰:「噫!
旧学之臣也」。
乃留侍讲迩英閤,诏五日一朝前殿
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
太医朝夕往视。
有司除道,将幸其家。
公叹曰:「吾无状,乃以疾病忧吾君」。
即驰奏曰:「臣疾少间,行愈矣」。
乃止。
其月丁亥,以公薨闻,天子震悼,亟临其丧,以不即视公为恨。
赠公司空兼侍中谥曰元献
有司请辍视朝一日,诏特辍二日。
其年三月癸酉,葬公于许州阳翟麦秀乡之北原。
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既又敕史臣修考次公事,具书于碑下。
臣修伏读国史,见真宗皇帝时天下无事,天子方推让功德,祠祀天地山川,讲礼乐以文颂声,而儒学文章俊贤伟异之人出。
公世家江西之临川
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馀人,与夫宫臣卫官,拥列圜视。
公不动声气,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
天子嘉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下。
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馀年。
公既薨,而先帝之名臣与陛下东宫旧人,皆无在者,宜其褒宠优异,比公甘盘
臣修幸得执笔史官奉明诏,谨昧死上临淄公事,曰:公讳字同叔姓晏氏
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自其高祖讳墉唐咸通中进士,卒官江西,始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
曾祖讳延昌,又徙其籍于临川
祖讳郜,追封英国公
考讳固,追封秦国公
自曾祖已下,皆用公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妣张氏,陈国太夫人
祖妣傅氏,许国太夫人
妣吴氏,唐国太夫人
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
丞相张文节公安抚江西,得公以闻。
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他题。
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书,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
明年,献其所为文,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
封祀太山,推恩,迁光禄寺丞,数月,充集贤校理
明年,迁著作佐郎
丁父忧,去官。
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命淮南发运使具舟送之京师,从祀太清宫赐绯衣银鱼,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求去官服丧,不许。
今天子始封升王,公以选为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直史馆
今天子为皇太子,以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赐金紫,知制诰判集贤院,迁翰林学士,充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
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咨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藁进,示不泄。
其后悉阅真宗閤中遗书,得公所进藁,类为八十卷,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听军国事。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迁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以《易》侍讲崇政殿
礼部侍郎知审官院,为枢密副使,迁刑部侍郎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
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天圣八年礼部贡举
明年,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太后崩,大臣执政者皆罢,公为礼部尚书、知亳州,徙知陈州,迁刑部尚书
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使知枢密院事,拜枢密使,再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三年三月,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自公复召用,而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于兵。
公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
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率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
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因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条天下事。
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
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公既罢,以工部尚书颍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三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充一路都部署安抚使
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公享年六十有五。
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尝奉敕修《上训》及《真宗实录》,又集类古今文章,为《集选》二百卷。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
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
宰相以告公。
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赐予加等,以其子承裕为崇文院检讨,孙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官。
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己之女;
次孟氏,屯田员外郎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
次王氏,太师尚书令超之女,封荣国夫人
子八人:长曰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次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
宣礼赞善大夫
崇让著作佐郎
明远、祗德,皆大理评事
几道传正,皆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富弼,次适礼部侍郎三司使杨察,其四尚幼。
孙十有二人。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者,多公所荐达,至择其女之所从,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谓贤也已。
铭曰:
有姜之裔,齐为晏氏。
齐在春秋,晏显诸侯。
《传》载桓子,婴称于丘。
其后无闻,不亡仅存。
有炜自公,厥声以振。
公之显声,实相天子。
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盛隆。
汝初事我,王官东宫
以暨相予,始卒一躬。
辅我以德,有劳于邦。
公疾在外,来归自洛。
天子曰留,汝予旧学
凡今在庭,莫如汝旧。
孰以畀予?
唯予圣考。
今既亡矣,孰为予老?
何以赠之,司空侍中
礼则有加,予思何穷!
有篆其文,在其碑首。
天子之褒,史臣有诏。
铭以述之,永昭厥后。
太常丞管勾河东安抚使机宜文字蒲君墓志铭至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蔡忠惠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叔范,天圣八年阆州进士贡至京师,年二十,第中乙科。
余时少君一岁,而第同籍,居同巷,出处相从,意气相得也。
皇祐五年,君以太常丞管勾河东安抚使司文书,随其府君并州,而余为知制诰、权礼部贡举
有以雄词壮论异于众者,验其名氏,曰蒲宗孟,其父师道,乃君讳也。
是年春宗孟释褐,予喜君之有子,且将贺。
宗孟归,亟以书讣曰:「我先子以四月一日终于官,孤宗孟扶丧以寓京兆
明年十一月一日,遂葬京兆府咸阳县龙首乡之北原,敢以告」。
余既吊之,而为之志其墓曰:君曾祖茂璘仕伪彭州判官
颖士善藏书。
父伸赠大理评事,三以乡荐,退于春官自号北谷散夫
君承父词,又得所蓄书以读,而性警悟,十馀岁能诵经传、属诗赋。
陈渐文学名于蜀,一见君所为词章,乃以女妻之,今延福县也。
太夫人陈氏,追封奉先县太君
君少失所恃,事继母朱氏,封寿昌县太君,礼孝尤至,故乡党称其词行。
及莅官处事,又以材闻。
初授成州团练推官,吏易君年少不更事。
君未旬月,已通法令簿书,擿其隐谩,惕惕畏服。
再调延州推官
元昊慢形见,君谓州将郭劝曰:「度元昊必变,变则延为寇冲,城圮堑堙,无以为备,愿建言治之」。
郭劝以其言闻于朝,报不下。
既而元昊果叛,诏城延州
君曰:「役促民劳,未战而困也」。
范雍振武节度陕西经略使,治延州宦者卢守勤兵马钤辖
中贵人临边,自喜事必己出。
尝欲决有所行,而难之,守勤怒发声色,引起。
君止之复坐,曰:「太尉大帅,而军政不一,钤辖骄傲如此,何以帅下?
太尉斩之以徇众」。
守勤泣恨,日捃其过,至罢归,莫能塞所愿。
寻为武宁军节度推官
梁、洋二州人争水利,数十年竞讼,至破产不已。
朝廷下其讼,转运使遣君按视。
君从二州人以行,随所曲直而辨之,为立约束,分水溉注。
二州之人各当所欲,迄今便之。
以父忧去职,服除,除郓州观察判官、监杭州清酒务。
太子中允,知京兆高陵
高陵前号难治,君后威刑而先礼教。
有父兄告其子弟之不令者,君召其子弟语之曰:「顺于父为孝,顺于兄为悌。
汝以悍父兄之心迁而为顺,则为善人,夫何难哉!
我即坐汝,不人类矣」。
闻者爱服迁善。
县豪距县二十里作府君神祠,以巫觋蓄蛇怪,日言祸福,箫鼓歌舞通昼夜,男女往来,输金缯木石为之立庙,至有冒为尚方器服者。
君与民期曰:「令将礼府君神」。
民闻令来,悉集。
既至,群豪翼巫觋以导,君曰:「未斋洁,未宜见神。
且汝能迎置府君神者,及能帅众力而庙者,巫能通神以下祸福者,果谁乎」?
众各指之。
君即麾缚数十人,绳以严法,籍其材而夷其庙。
移知泉之晋江
宣徽使李昭亮延州,奏君改发署判官事。
宣徽澶州并州,皆辟为从事
君感宣徽之知己,事无钜细,力为画议。
君沈静有识虑,压于贵势,必诤辨是非,平居鲜语人过。
喜察奸贪,梏其手则已,不务烦苛。
善议论,上书言禦戎、备蜀、广储嗣事,皆切于世者。
而官止太常丞,年止四十有六,自初仕至终皆在幕府,助人为政,而未尝得专所为以见于人也。
既卒,贫空,孤宗孟绍其家。
有女七人,三嫁为士人妻,四人尚幼。
其称明年至和元年也。
铭曰:
才不必有位,而德不必有年,或曰命然。
生有善行,而殁有嗣传,孰与祉焉?
已乎奈何,归安兹阡!
蒲传正舍人清风阁 北宋 · 陈襄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清白传芳奕世居,阆峰华阁峻凌虚。
千金不买连城璧,万卷惟存旧宅书。
鲁邑弦歌兴国俗,谢家兰玉满庭除。
今朝已觉孙谋远,人在西垣直禁庐。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一 曾祖颖士赠太子少保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朕稽于古,以正百官。
尚书政本,而左辖纲纪之司,延登哲人,俾祗厥叙。
悯有加宠,逮其重祖,所以隆崇大臣,国之典也。
具官某曾祖某,潜德西南,在约弥励,流光锡祚,集其后昆,总典中台,实辅予治。
东朝二品,是用命尔。
尚维幽漠,服此茂恩。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二 曾祖母鲜于氏追封大宁郡太夫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宗庙之数,诸侯以五,盖任弥重者礼弥盛,贵贱之节然也。
今吾大臣追命及其三世,与夫庙制,岂异意哉?
具官某曾祖母某氏,作德于内,以宜厥家,启相后人,预蔽国论。
按图考地,俾定尔封,其尚有知,服兹宠号。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三 祖伸赠太子少傅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人本乎祖,故吾加恩近辅,褒荣其先,至于累世,岂不缘人之情而制为命数哉?
具官某祖某,内含纯明,外蹈规矩,流泽也远,有孙而贤,进于中台,总国纲辖
善有所自,朕惟汝嘉。
东朝之孤,傅位为宠。
用贲幽宅,尚其钦承。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四 祖母陈氏追封蜀郡太夫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世德之积者久,则发于其后者长。
故朕隆崇近辅,而褒荣其先,非一二世而止,所以劝天下之善,岂非博哉?
具官某祖母某氏,淑慎恭俭,化行闺门,启其元孙,持国纲要。
蜀惟尔土,以定新封。
尚其如存,膺此茂渥。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五 继祖母朱氏封阆中郡太夫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夫位以德升,礼以位叙。
不失其称,兹为义荣
今吾崇进大臣,而图其先烈,内外命秩,亦惟其宜。
所以使上下之间,公论惟允。
具官某继祖母某氏,婉嫕冲静,行孚于家,祚尔之孙,兴以辅朕。
西南上郡,悯有褒封。
垂声赞书,尚其不殁。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六 师道太子少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吾之大臣,由聪明材谞以有爵禄之荣。
予有命书悯赠,贲其考庙,所以称其显亲之心,慰其霜露之感
位不次授,厥惟故常。
具官某父某,忠笃纯明,德履惟茂,壮谋循政,声烈在人。
积厚庆隆,及子而显,时予左辖,司国纪纲。
惟流有源,开迹自尔。
宫师之贰,名宠秩尊,以告幽扃,尚其祗服。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七 母陈氏追封颍川郡太夫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人子之于其父母,莫不有显扬褒大之心。
惟任重秩尊,得尽其志。
此隆名宠禄,所以劝天下也。
具官某母某氏,经德履善,宜有家室,锡羡流祉,在尔后人,时予宗工,任国纲辖
陪京望郡,俾定新封,服我命书,尚其不泯。
可。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 其八 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元丰类稿》卷二一、《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朕拔用天下之材,以为共政之臣。
就位之初,恩数礼秩,所以尊荣光大之者,上施其祖祢,而旁及于闺门。
盖任属之者重,则褒隆之者其可以不异哉?
具官某妻某氏,言容功德,柔闲懿恭,嫔于令人,休有华问
惟时哲辅,进秉国成,相助之勤,尔效弥显。
改择嘉郡,登崇号名,尚宜厥家,永绥宠禄。
可。
寄题蒲传正学士清风阁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阁倚青山书满堂,门齐通德里高阳
传家载世惟清白教子何人似义方
班嗣一丘虽道卷,刘商七业已名彰。
他年驷马充闾贵,须信文儒泽施长。
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视草名臣奉汉祠,祝禖才胜长卿迟。
诗成雅类占宜芾,乐阕欣同梦射罴。
宫殿肄仪临百子,神明歆德荐三釐。
凌晨拜胙归天阙,杲日煌煌照上枝。
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其二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涤牢宫醴被禋时,物吐华心睡景迟。
禁掖嘉祥开覆燕,祠官先兆应维(钞本作熊)罴。
阳郊类帝重封土(自注:近礼官奏请增筑禖坛。),宣室思贤正受釐。
天锡丁本、道光、钞本作启)子孙千亿报,年年玉叶长新枝。
诸公唱和多记经历之事因感昔游复用元韵凡三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十年不到掖垣西,旧路重寻壁已泥(自注:某自元丰初西掖蒲传正李邦直黄安中舍人礼上,迨今十年方再来,而旧院改移,不复昔日,故云。)
四户贵同公鼎重(自注:近制舍人分预朝政,与昔时事体不同。)九门高共斗杓携。
追思往事惊陈迹,欲和长言怯巨题。
老见诸贤虽缩忸,不量绵力尚思齐。
举人大名府留守推官试大理评事宗孟等改著作佐郎大理寺丞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五、《苏魏公文集》卷三二
敕具官某等:秘书大理之属官,前世为文章法律之选。
今铨筦之士,考课来上,视其资历,得以叙迁。
尔等咸以为吏之劳,从外台之荐,俾之佐著作,丞卿寺,所以广擢材之路也。
膺兹并命,各念首公。
可。
蒲学士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五、《祠部集》卷二七
审奏书篇,旋登文馆
惟圣神躬向于儒学,俾丞弼名言于尔知。
曾是杰才,首当清举。
骋辞甚盛,占等绝优,不同无用之空文,可赞有为之至治。
方钦远蹠,遽贶长笺。
欣佩兼怀,文陈非谕。
资政殿学士杭州蒲宗孟可知郓州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九、《彭城集》卷二一
海岱旧邦,皞济崇祀,承伯禽之善俗,有中都之馀化。
临按百城,控制一道,是用旧德,以副民望
具官某智虑深广,枢机周密,达于从政之方,实备老成之美。
自辍纲辖之任,屡更股肱之郡,善最可纪,馀力深壮。
辍此全吴之治,付之东平之重。
夫江湖鱼盐之地,其民呰窳而轻斗,尔能驯服之。
鲁桑麻之墟,其民朴重而好学,事将无难矣。
勉崇终誉,以副休命。
资政殿学士郓州蒲宗孟可知河中府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二、《彭城集》卷二三
牧之任,是谓维藩,股肱之郡,尤所精选。
具官某早以周材,进历近辅,以逸居外,偃藩斯久,政术优裕,民俗畏服。
顾以坟墓为念,桑梓是恭,求易便郡,颇慰明发。
朕惟体貌之重,从欲是宜,付蒲阪之奥区,当三河之都会。
敬服休命,益思远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