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和梅龙图游西湖见寄 北宋 · 元绛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湖上喜明霁,寻春偶啸俦。
花多红夹马,山远翠藏楼。
水气烟中合,风光草际流。
都人待千骑,快作谢公游(以上同上书卷二二六四引章惇《玉堂集》)。
次韵和君贶会赵叔平少师 北宋 · 元绛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黄发逍遥并旧臣,燕閒加意占先春。
成龙天外惟三友(自注:宫师、翰林、光录,先已挂车。),积雪筵中止数人。
昔日荐才闻最课,当年诵赋得魁伦(自注:予昔使河北,尝荐静之于朝。景祐中,预礼部考官,得景仁程文为天下第一。)。
会须共作游河侣,五老星飞事更新(自注:予近告老未得,谢宣徽亦有宫观之请。)。
按:同上书卷九一八引章惇《玉堂集》
和人 北宋 · 元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笔下云霞落彩笺,诸君清思尽佳篇。
谁人读得郊居字,流水汤汤正满弦(同上书卷三○○六引章惇《玉堂集》按:《永乐大典》引章惇《玉堂集》诗五首。据孔凡礼考證,章惇的生活时代晚于诗中提及的王拱辰(君贶)、赵概(叔平)、范镇(景仁)、崇大年(静之)以及梅龙图挚,而章简公元绛与诸人同时,且有《玉堂集》二十卷。当是《永乐大典》将元绛《玉堂集》误署章惇)。
岁穷雨夜独卧山斋 北宋 · 张俞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岁晏云深谁与游,嵓房终夜雨如秋。
不知海上三山梦,何似人间万户侯(以上《古今岁时杂咏》卷四二)。
按:《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九作章惇诗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其一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只应王母专轻巧,剪碎天边乱白云。
无限清香与清艳,樽前饫享尽输君。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其二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梅覆春溪水绕山,梅花烂漫水潺湲。
南秦地暖开仍早,比至春初已数番。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其三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群芳万品递相催,若说高标独有梅。
会得东君无别意,为怜清淡使先开。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其四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霜扶清格高高起,风驾寒香远远留。
太守多情客多感,金樽倒尽是良筹。
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赠刑部尚书谥曰襄余公墓志铭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治平元年六月癸亥,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前知广州军州事余公薨于江宁府之行舍。以闻,天子为之不视垂拱朝一日,赗赙有加,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其孤奉公,明年七月二十七日葬,以讣来,且求志其圹。某为次,哭之已,谨序之曰:余氏自闽徙于韶之曲江。曾大父从,大父营。父庆,累赠太常少卿。母黄氏,追封吴郡太夫人。公讳靖,字安道。天圣二年中进士第,尉虔州之赣县。又中书判拔萃科,改将作监丞、知洪州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入崇文馆,校三史谬误。景祐三年,充集贤校理。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屡言丞相过失,贬饶州,言事者畏缩不敢论列,公即上疏,曰:「古之帝王逐谏臣,终为盛德之累。仲淹宜在朝,不宜远谪」。坐是落职监筠州税。尹公师鲁、欧阳公永叔继之,皆以朋党斥去。某官微,不得自达,作诗四篇以直之,一日传于京师,故天下目为「四贤」。移监泰州税,又徙知英州。丁太夫人忧,还朝,复集贤校理、同判太常礼院。庆历三年,上念西夏乱边,官军屡败,四方困于供亿,因增置谏官四员以补聪明,向之触丞相而得罪者颇引用,除公右正言。于是朝廷之大议,政事之得失,权臣材德之是否,士大夫之贤不肖,莫不尽心而举正也。元昊为患日久,时议有金缯之赐,辄首罪称藩,将从其请。而契丹聚兵燕朔,曰我为南朝皇帝讨夏人,勿宥其罪。朝廷谓借契丹之兵以讨贼,则彼自矜功,拒元昊之请,绝其向顺之路,必也却契丹而纳元昊。当得使者以成其事。公亦屡言二鄙利害,乃遣公使契丹。既至,辨其曲直,以理夺之,比还,契丹收兵,元昊称臣。四年,知制诰、史馆修撰。其年再使,坐习虏语,出知吉州。数十年间,天下风俗以谨默自守、掩覆瑕垢为长者,一日刺举弹绳,多或罢免,又尝所言者进持国柄,仇人乘势中以事,授将作少监,分司南京。久之,改光禄少卿。天子且欲复用,权臣以诸卫将军、寿州钤辖、处州。服父丧。侬智高陷邕州,循流东下,破九郡,次广州。以秘书监起公丧庐,知潭州金革之事,义不得辞。改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事。广城坚,不下,贼大掠西归,所向无前。趋邕州,欲倚峒穴为久居计。公先移檄交趾及诸峒,使之捍贼。智高至,外无助援。会朝廷命狄宣徽青将兵至,公与孙公元规实共其事。智高败走,复邕州。乞解官,追终丧制,诏不允,除给事中,仍治旧府。御史梁茜言赏不当功,又迁工部侍郎。选死士入特磨道,生擒智高母与弟送阙下戮之。充集贤院学士,寻迁户部。自言久官岭外,瘴毒所侵,惟陛下哀怜,又移潭州、青州,迁吏部。嘉祐五年,交趾入邕界,杀巡检五人,驿召公于青州。上谕之曰:「卿熟南方事,已授卿广西体量安抚使,其勿辞」。公至邕,召交趾用事者费嘉祐诘之曰:「汝主世为藩臣,何敢尔耶」!边民私忿相酬,不知官军,误犯之,幸得自新,当送首恶者归命。既而械致五人,莅刑于钦州。归奏所以治蛮之状,授尚书左丞、知广州。今天子即位,迁工部尚书。广多奇货,南官者蓄以为利,公戒其北归勿得持南物。其俗轻扬,教之礼法,简而不苛。去之日,百姓怀之。公薨,年六十五。娶林氏,赠尚书工部侍郎从周之女,封鲁郡夫人。男三人:伯庄,殿中丞,早亡;仲荀,太常博士;叔英,太常寺太祝。女六人:长适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师愈,次秘书丞孙邵,次建州司法参军周熊,次秘书省校书郎章惇裕;二尚幼。男孙四人:嗣恭、嗣昌,皆太常寺奉礼郎,嗣隆、嗣徽未仕。女孙五人。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三史刊误》四十卷。公之在馆阁、居谏院,某尝同职事。其斥筠州、使北虏、经制二广贼盗、平定交趾、知广州,皆见其行也。故其学术文章、忠义谋画,知之最深。居常谦畏寡言,不敢少忤于人,及论事上前,分解落落,诋刺大臣,易于褐夫。出入兵戎危难之地,若在宴处,何其壮哉!已之无闷,用之有为,斯其蹈夫道者也。铭曰:
公进于朝,卓尔辞艺。任之谏诤,直言警世。西夏乱常,寇攘荐岁。翻然向内,愿输信誓。契丹横议,集兵幽蓟。单车出使,安危是系。胡骑引归,羌酋受制。风云指麾,天日清霁。峒獠猖狂,自西而东。起于丧庐,经制顽凶。贼窜穷荒,生致其母。戮之马市,腰领殊处。交趾来扰,再往南土。呼其种豪,屈之一语。二广十年,恩威是宣。公薨民啼,其何使然。返于故□,□终斯全。我铭公墓,唯信之传(《蔡忠惠集》卷三六。又见《莆阳文辑》卷四。)。
「权臣」句:按据《宋史》卷三二○《余靖传》:「授左神武军大将军、雅州刺史、寿州兵马钤辖,辞不就。再迁卫尉卿、知虔州」。此处文字有脱误。
瑞莲池 北宋 · 陶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旟同赏郡南池。
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
采药衔杯愁满满,折花行令笑迟迟。
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客是谁(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一八)。
柑子堂 北宋 · 陶弼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子厚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
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四库本作穹)碑在画堂。
请选差近臣详定役法奏(一 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三之一三(第六册第五○二六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
勘会司马光近建明役法文字,大意已善,其间不无疏略未完备处。若博采众论,更加公心,申明徐行,向去必成良法。今章惇所上文字,虽其言亦有可取,然大率出于不平之气,专欲求胜,不顾朝廷命令大体。早来都堂三省枢密院会议,章惇、安焘大段不通商量。况役法元不属枢密院,若如此论议不一,必是难得平允。望宸衷详酌,或选差近臣三数人专切详定闻奏。
章惇乞提举洞霄宫宜允奏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二
惇父老,居苏州。今惇留汝州,上方以孝治天下,岂可使大臣失晨昏之养?
叔父卫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铭(元丰七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二、《苏魏公文集》卷六二
叔父讳绎,字谋甫。谨案家谱,苏氏自唐许文正公瑰至叔父凡三徙籍,今为安州景陵人。许公之曾孙曰奕,元和中,终光州刺史,子孙因家于固始。光州之四世孙、赠隰州刺史讳益,自固始从王潮入闽,又为泉州同安人。实生我高祖屯卫府君讳光诲,国朝太平兴国初,从泉帅陈洪进入觐,以前漳州刺史拜左监门卫将军。生祭酒府君讳祐图,历漳州司马祭酒。生复州府君讳仲昌,举贤良,擢进士第,逾月复落,换三班官。历閤门祗候,左屯卫将军,提点荆湖南、北两路刑狱,知宜、邵、复三州。复州年七十,叔父次第五,门中号七。君少力学,有家法。年十七,从进士,以病臂不克赴试。遂弃词业,专精文史、阴阳、星历、占筮、术数,百家之言,靡不精造。喜推考人生年月日时,以五行星数参验休咎,合若符要。又学道家养生吐纳、禅宗止观传心之说。因侍官景陵,在郡服先府君丧,遂占数焉。方是时,我先人在翰林,乾元诞节洎南郊礼成,皆得推恩子弟。数欲荐仕,叔父辞以病,无妨他子弟之宜荐者。先人善之,遂任幼弟綖及其子觊,皆为京司官。自是叔父不复有荣进意,结宇近郭,辟为宾馆,躬殖财产,才取赡足。日与乡人为饮食宴乐之好,凡宾客过从,无问高下色目,一接之以礼,至于馆饩祖行,亦不以菲废。閒则谈道真,咀禅味,考运命,阅骨相,人有咨访,皆尽诚为之评析。一经其品目,后悉如言,于是要涂要官使车过客至郡者必造其门。若今门下章公子厚、枢密安公厚卿、龙图阁王公胜之,皆尝因使咨访,期以远到。诸公至今称道不已,士论莫不伏其鉴裁也。年少时,尤好黄白点化之术,一日有道人过之云:「我蜀人也。今老矣,顾是秘诀,欲求人而授之,得其人,则我将逝矣」。因命取水银一杯,坐间销为白金。叔父惊异而未敢遽问,姑留寘于客馆,其夕道人奄化。遂货其所销白金为之具衾槚,买地以葬,其资费适取足焉。因欷曰:「兹事信亦命乎。吾平生接方士多矣,无不恳祈而力为之,每患未尽其术。今遇异人求我,而我不契其心。岂其是道人先知数尽,假手于我以送终乎?而吾不得受其术,是命不偶也。何必复劳心乎」?遂搜索故所蓄方药,尽焚弃之,终老不复语黄冶事。闻者叹其信道笃而知命深也。治平中,以觊升朝籍恩,授大理评事致仕,再迁卫尉寺丞。居常起居无他苦。一日婴小疾,遽令趣召诸子及外姻之在远者,俄而毕集,即语以后事。翌日书禅偈一阕,舍笔而逝。时熙宁十年某月某日也,享年七十有二。婶氏刘,温州平阳县主簿讳半千之女。平阳早有特誉,先祖同举直言,被召至阙下,会罢六科,从进士,一命而终。婶氏柔婉和惠,善处家事。方叔父闲居,延宾客,饮食欢酣,夜以继日。如是数十年,而中馈未尝少乏,交亲称其贤明。前一岁捐室。三子:长曰頍;季曰頠,皆举进士。仲即顗也,博学有文词,官至殿中丞,历监管局三司主簿,知汝州叶县。所至有治迹,公卿多器其才能。方见任用,以二亲连丧,不胜毁瘠,逾月而卒。一女,适承议郎、太仆寺主簿张承嗣。頍、頠力举襄事,以元丰七年某月某日,奉二亲葬于某县某乡某里,而顗祔于某方,从先志也。某自总角即从叔父之教告,在子侄行待遇特异,自闻丧讣,以官守道远不得哭于灵帏,固以痛恨矣。今先远有日,又不得挽柩执绋以尽哀情,其怆恸奈何。窃惟叔父以文学遭圣世,曾不得一试有司;以高行闻当时,而又不得一达朝廷。终以末疾自弃,卷怀不用,事可惋也。然端居里闾,閒燕自适,康宁寿考,终其天年,顾其所得亦不为少矣。若考其所履,则在困而安,能任命也;居遁不晦,善处穷也。清高博识,似司马季主、严君平,而心无适莫,不厌远于尘俗;文雅放达,似刘伯伦、陶靖节,而躬蹈规矩,不轻傲于轩冕。盖清机远览,俛仰随时,得君子出处之宜,达天命中和之理。宜乎为宗族之矜式,而士大夫所以推挹也。诸弟以某周知宗事,请文志圹。某虽粗记绪馀,而识致不敏,安得发明叔父高远之趣?姑彷佛其言行,载之于铭。铭曰:
古之君子,隐居求志。山林朝廷,山处一致。或止或行,与时皆逝。囿于物者,反为物累。惟我叔父,行完道备。学通精微,性资恬智。初游词场,岂不欲仕?遇困而休,非为傲世。卜居江湖,弃遗势利。造适交亲,笑谈道艺。尊酒不空,清言有味。士闻其风,不远而至。子将人伦,景纯占筮,托意寓言,聊以卒岁,复魄沔阳,流光汉澨。从子勒铭,以告来裔。
上人书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文编》卷四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与章参政书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自闻休命,日与贤士大夫同喜。承诲示,重以感愧,又喜动止多福。某外尸荣禄,幸可以小愒,而痞喘稍瘳,即苦瞀眩。投老残年,况不复久,唯祝公为时自爱,勉建功业,称明主眷遇而已。书不逮意,想蒙恕亮。
贺章参政启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承闻大号,登用正人,国论所归,帝举时当。伏惟参政谏议,素所蕴蓄,实在生民,久于韬湮,乃遇明主。远大盖存乎道术,绪馀宜见夫功名。湖海残生,门阑末契。方士师之未立,可谓曰知;于乐正之有为,云胡不喜?更荷诲言之无间,但惭庆礼之不先。
题石巷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九、《郧溪集》卷一八
章子厚大夸石巷之奇,而予未之信也。及往观之,然后知子厚之精于赏物。然石之发露者才其牙角,疑其藏伏于下者必益奇。聊用卒夫搜之,果得石门、石壁,上下屹屹,又非子厚之所称道者。因欲穷治之,使至其根踞而后止。又将构亭于其上,会予易守东秦而不果也。孰能继予之志,穷山而作亭,予当为文以纪之,且以快予之夙怀也。熙宁庚戌六月三日,翰林侍读学士、户部郎中、知青州郑某题。
予所居本章丞相旧第他日友人杨彦文为余道丞相时事因作一篇予杨丞相以郎官始卜此宅不出都门二十馀年遂至台衮故末句及之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酂侯常以俭为师,僻地依然草满蹊。
却指旧池曾浴凤,更攀乔树忆栖鸡。
清泉恶石皆吾有,樽酒囊书得自携。
谁道为郎多白首,已看霖雨出蟠泥。
体量钱法事奏(熙宁七年十二月) 北宋 · 熊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
奉诏体量吴中复、皮公弼、张穆之、章楶、蔡朦等奏议改使钱法先后异同,及不系朝旨买人间私钱事。访问民间全用省样钱,私钱已不售,如中复等议实可行。兼王广渊、章惇亦乞通永兴军一路,禁私钱,复华亭监,并铸红崖青铁钱。若依逐官所奏,即须预措置纳换私钱及增铸钱监利害,乃可推行。欲令三司下永兴、秦凤等路制置交子所,同相度利害,画一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