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邵”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右侍禁江君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彭城集》卷三七
君讳某,字某,姓江氏。祖某、父某,赠某官。季父某,为度支郎中。君少读书,善写古篆字,用笔精健有法,士大夫家多葆玩之。用季父荫,为三班借职,五迁至右侍禁。历州郡官亦五任。一监漳州龙岩银铜,又监荆南白沙盐酒。其后三任,皆在广南,为兵马监押。始居容州,迁化州,末在雷州,遂终于官,年六十九。异时仕宦岭南者,常患其地荒杂,恶草毒蛇,海祲山雾,郁蒸蓄积,中人为病,或以为死不得尽其天年。而君居之且二十岁,寿几七十,与齐州中气无以异。然天命固有所制也,而君亦可谓果于从事,而知命矣。君凡三娶,夫人魏氏、林氏、陈氏,皆先君死。男子二人,曰沛,魏出也;曰潜,林出也。女子三人,其二人与潜同母,一人魏夫人所生。沛早死,潜举进士,女皆嫁士人。江氏自君祖以上,占数南剑州,度支始葬江州德安。度支之孙懿叔,于君为从父兄弟之子。君殁后,诸孤幼,懿叔皆养视之。迨其长大,为毕婚嫁。又迎君丧祔葬德安,去度支墓若干里,以林氏夫人从。君殁于庆历某年月日,后若干年,得嘉祐某年某月日襄事,懿叔时为卫尉寺丞。铭曰:
江本小侯,见于春秋。其后以国为氏,名数迁徙。或以官为家,乃不可纪。延平之江,迁于德安,自君季父始。季父之孙,再世而相恤,厚生周死。稚𡞦有立,宅兆用完,不知其远矣。纳铭墓中,万有千年,毋有坏毁。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 北宋 · 苏轼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
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
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
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君之兄德孺,自言近于佛法有得。)。
岁晚家乡路,莫遣生榛菅。
与程正辅(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卷一一一
某再启:窜逐海上,诸况可知。闻老兄来,颇有佳思。昔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悽断。不知兄果能为弟一来否?然亦有少拜闻。某获谴至重,自到此旬日,便杜门自屏,虽本郡守,亦不往拜其辱,良以近臣得罪,省躬念咎,不得不尔。老兄到此,恐亦不敢出迎。若以骨肉之爱,不责末礼而屈临之,馀生之幸,非所敢望也。其馀区区,殆非纸墨所能尽。惟千万照悉而已。德孺、懿叔久不闻耗,想频得安问。八郎、九郎亦然。令子几人侍行?若巡按必同行,因得一见,又幸。舍弟近得书云,在湖口见令子新妇,亦具道尊意,感服不可言。
与程正辅(三八)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
德孺、懿叔近得耗否?子由频得安问,云亦有书至兄处,达否?邓道士州中住两月,已归山。究其所得,亦无他奇,但归根宁极,造次颠倒,心未尝离尔。此士信能力行,又笃信不欺,常欲损己济物,发于至诚也。知之知之!
与程正辅(四○)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
某启:近因蜀使奉状,必达。惠新茶绝品,石耳异味,感荷之极也。扇二十柄,书画殆遍,然终不佳,病倦少思也。《遗事》更少凉写纳。懿叔近得书,甚安。德孺久不闻耗也,令子各计安,未及别书。小儿荷问及,宜兴两儿服阕后欲南来。又赦后痴望量移稍北,不知可望否?兄闻众议如何,有所闻批示也。报言者论寿州配买茶一事已施行,仁圣之意,亦可仰测万一也。
与程正辅(五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
某启:多日不上问,但积驰仰。不审比来尊候何似,眷聚各佳否?德孺、懿叔想时有安问。某蒙庇粗遣,子由亦安,秋凉使旆出按否?倘又一见,何幸如之。未间,万冀自重。不宣。
与程德孺(一 儋耳)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六
在定辱书,未裁答间,仓猝南来,遂以至今。比日窃惟起居佳胜。老兄罪大责薄,未塞公议,再有此命,兄弟俱窜,家属流离,污辱亲旧。然业已如此,但随缘委命而已。任德翁同行月馀,具见老兄处忧患次第,可具问,更不详书也。懿叔赴阙今何在?因书道区区。后会无期,临书惘惘。馀热,万万以时珍重。
与程德孺(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六
某此行本欲居淮、浙间,近得子由书,苦劝来颍昌相聚,不忍违之,已决从此计,溯汴至陈留出陆也。今有一状,干漕司一坐船,乞早为差下,令且在常州岸下,候迈到彼乘来。切望留意,早早得之,免滞留为幸。懿叔必常得信,令子新先辈必已赴任。未及书,因家信道区区。
与程懿叔(一)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启:长至,不获展庆。伏惟顺履初阳,百福来集。知浙中人事简静,颇得山溪之乐,但有仰羡。全翁已得文字,吏民甚惜其去,江潮未应,速去无益,不如少留也。问及儿子,感怍,不敢令拜状。不宣。
与程懿叔(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启:叠辱车骑,皇悚不可言。晚来起居佳胜。公诗清拔,范老奇雅,真一段佳事也。盛制必自有本,辄留范诗纳上。风色未稳,来日必未成行。不一一。
与程懿叔(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发勾承议,数日欲往谒,泥冻方甚,寸步艰阻,思企无量。辱教,且喜起居佳胜。子由省中试人锁宿,初一日方出,户侍之命,必辞免也。
与程懿叔(四 翰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人来,辱书,喜知起居佳胜,眷爱各万福。郡政清暇,稍有乐事,处以无心,强梗自服,甚善!甚善!所望于吾弟也。某凡百如昨,但碎累各病,医人不离门,劳费百端,日有外补之兴。行先尚未到,亦不闻远近之耗。未缘会合,新春保练,别膺殊渥。
与程懿叔(五 杭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稍不闻问,思企增剧。比日起居何如,贵眷各安胜。广东近亦得书,甚安。子由使虏亦还矣。某近忽苦腰痛,在假数日。今虽强出视事,尚未全健,已乞宣城或宫观去。此虽暂病,亦欲渐为退休之计耳。吾弟治绩远闻,当即召用,少慰公议。
与程懿叔(六 杭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承拜命,移漕巴峡,薄慰众望。方欲奉书,使至,辱教字,且审起居清胜。懿叔才地治状,当召还清近,此何足道。得一省坟墓,仍见亲知,为可贺耳。衰病疲厌,何时北趋归路,仰羡而已。知在江上,咫尺莫缘一见,临纸惘惘。
答史彦明主簿 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新宁想未赴上前所欲发书,至时可示谕也。程懿叔去后,旅思牢落,闻已到郡矣。寄惠秋石,极感留意。新春,龙鹤菜根有味,举箸想复见忆耶?《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 北宋 · 苏辙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马有千里足,所愿百里程。
马心自为计,安用终日行。
何人志四方,欲买千金轻。
吾弟有俊才,见事心眼明。
二年坐北部,万口(宋文集本作户)传佳声。
谈笑顽狡伏,何曾用敲榜。
艰难得铜虎,洗眼长淮清。
民事不足为,但当食鱼烹。
负重贵馀力,过饱多伤生。
不见大路马,垂头畏繁缨。
辨董敦逸所言劄子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监察御史董敦逸上言,近为川人太盛,及差遣不公等,因言冯如晦缘翟庠推勘公事,枉陷徒配杖刑人数不少,系圣旨下御史台取勘。更不候事了,便除如晦馆职,知梓州。今来前项指挥,乃臣所言之事,欲乞朝廷引臣前状照会施行。详敦逸所言川人太盛,差遣不公,指以为言。臣以不才过蒙擢任,敦逸若言臣名位过分,无补朝廷,即是公议。今乃言川人太盛,显是中伤。朝廷用人自有资格,岂可为臣一人忝预执政,遂使川峡四路士人皆裁抑,令不得依本资差遣?敦逸又言冯如晦差除乃臣言一事,以显敦逸言臣非一,并未蒙降出,欲乞早赐行下,令三省覆实其事。若臣稍涉私邪,乞正国法;若所言无实,亦乞辨明,免臣被暧昧之谗言。臣窃见近日宰相已下,皆为陛下恭己责成,进退臣下,少有特出圣断,悉付之众议,动循典法。以此每有差除,皆须众人佥议,方敢进拟。稍有异同,即不敢除。惟是近日贾易、晁端彦差遣及吕嘉问奏荐恩泽,众议不允,遂有忿争,因此喧传,致被弹劾。除此之外,谁敢主张亲旧过有擢用?况冯如晦系东川人,臣系西川,乡里隔远,全非交旧。昨来差除,盖众人谓其昔任御史推直日,能不徇蔡确等意倾陷士人,为确所怒,因此流落,故有此命。臣非不知翟庠公事未了,合少迟留;只为翟庠公事元系臣亲舅之子程之邵按发,如晦以为深仇。臣以此须至稍存形迹,恐涉党助之邵,裁抑如晦,故不敢异议。方以周防畏避为愧,不知敦逸反谓臣曲庇如晦,事属诬罔。臣备位要近,诚不欲与小臣计较是非,但恐谗口浸渍,渐不可长。伏望圣慈,早赐施行。
题程懿叔与予兄弟往还诗书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
政和改元辛卯岁正月,表侄都水程君自乡里赴京师,道出颍川,为予少留,出其先君懿叔龙图所收亡兄子瞻及予昔日往还诗书四卷相示。子瞻与懿叔兄弟相继沦没,今十馀年,遗墨如新,览之潸然出涕。予今七十三矣,不知异日尚获相从见此否耳。初四日,辙题。
按:《西楼帖》刻石手迹。
通直郎张修孺墓志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豫章先生遗文》卷七
君讳公邵,修孺字也,蜀州江原人。自其上世传为汉留文成侯张良之远孙。良之侯于留,传国至子不疑,坐与门大夫杀故楚内史而国除,家稍堙替。至皓为汉司空,又显,于良为六世孙,实兴于犍为武阳,葬于河南。皓子纲为御史,在汉安时所遣八使中。上奏梁冀有无君之心凡十五事,冀以为言直,不敢害,出为广陵太守,有异政,卒广陵而归葬犍为。其后绝谱。君之居江原六世矣。曾大父延祎,大父文正,皆不仕。父中理,郡中推其学行,举遗逸,不起,就拜将作监主簿,累赠太常博士。生七子,皆举进士,入仕者五人,长公裕最知名。君于兄弟中号为孝友,才器能任事,而得仕最晚。初调昌州大足县尉,举泸州泸川县主簿,阆州苍溪令。用提举茶事程之邵举遂州观察支使,知雅州名山县。改通直郎,知卢山县。以绍圣四年十月丙戌卒于家,享年六十八。卒之明日,卢山敕乃下。君虽在下位,遇事不姑息,务尽道理,以律令与民情,权其重轻。为佐以功,归于令;为令以功,与其佐。其摘吏奸伏不可请赇,请民逋负不可沮止,皆有事实,至今大足、泸川间吏民能道之。君在官不疚于业,遇物之智有馀。常先见其盈虚,有化有居,已而富十倍;然能用其财,不似富贾人入而不出,恤孤拊贫,甚有恩意。蜀中贤士大夫常以君视朝中贵人,以为谁之不如,而不偶如此,未尝不叹息也。夫人句氏,唐安先生某人之女,能俭能勤,族人宜之,实配令德,不幸后君三年亦卒。二男,曰澥曰湜。一女,嫁新神泉令李澥。将以某年某月某日,举君及句夫人之丧,葬于其县之清阳乡太常之墓次,而来乞铭。铭曰:
龊龊小谨,于民为瘝;乾没大侵,挟吏为奸。乘时射势,得名得位。吁嗟惟君,以民论法,法不得病民;以廉御吏,吏不得病民。仕不出州县,其又谁怨?其小者试于已然,其大者赍以下泉。我铭其丘,以告万年。
江西广东盐事令程之邵等奉行已降条约诏(元丰四年十一月甲辰)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提举江西、广东盐事司蹇周辅已差充河北都转运使,更不差提举盐事官,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程之邵、江南西路转运司提举盐事司官及合属处,依已降条约,悉力奉行,毋得有亏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