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李花(得韵同前。一作董嗣杲诗)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齐纨剪衣薄,吴纻下机新。
色与晴光乱,香和露气匀。
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
长春花(一作董嗣杲诗) 宋 · 朱淑真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
代袁子固谢县宰启(宽假)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四、《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一
箠楚之下,何求知难全壁;缧绁之中,非罪迄就罚金。敢不持咫尺之书,少谢宽一分之赐!惟越人之相攻击,盖其俗然;而长安之群杀伤,各有主者。况已过都而历块,诚难被发以缨冠。儒者好高,未免为役而耻役;隶也不力,又可与言而不言。但催科未动是闲人,岂期会不报为大政。所谓行人失者,乃使吾身亲之。方入闻言偃之弦,忽使受曾参之杖。主人读未知主人罪也,自怪其顽;天下宝当为天下惜之,谁兴此念!惟体肤受之父母,而衣冠耻在国家。马迁腐刑,何面上先人之墓;孙膑刖足,快心蹶上将之军。故滕公释韩信之囚,而小白解夷吾之缚,知其不可复续,所以宁失不经。向使当时淫及善人,安得异日报以国士!如某者诗书门户,灯火生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其职矣;千乘之邑,百乘之赋,切愿学焉。惟是受滕一廛,敢辞于役;然且去齐三宿,难疾其驱。偶邻境之胥戕,坐家人之失告。鹤非有禄,徒以鹤警之失期;雁或不鸣,要亦雁奴之有罪。不虞投足,卒祸及身,业已逮于桁杨,势难逃于槚楚。自度受李日知之杖,又当变余安道之名。然使挞之市朝,得无伤于冠带!无小人,无君子,宜玉石之俱焚;有里胥,有大夫,乞薰莸之是辨。伏遇某官尧族俊德,周家懿亲,粹然麟角之祥,屈此牛刀之试。谓重士所以重国,要当体朝廷长育之心;知察狱先于察情,又岂容胥吏上下其手!况开设学校,方将驯化于鸱枭;则爱惜人才,何忍鞭笞于鸾凤!致此爨馀之弃,亦从金作之刑。某敢不策髀肉之功名,勉皮肤之学问?痛惩临难之茍免,益思学道以爱人。傥许国之可期,当措刑于不试。自此不复赎矣,安用以挞记之。鞭宁越而立威名,既知免于东海;出邹阳而为上客,尚有望于梁园。
句 其二 南宋 · 赵葵
押删韵
多谢君恩好归去,夜来小泊小孤山(宋董嗣杲《庐山集》卷一五《小孤山》注引)。
齐天乐 其九 赠姜石帚 南宋 · 吴文英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馀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
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沤外。
红尘万里。
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
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
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簟纹如水。
笙歌醉里。
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
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石笋峰(一作董嗣杲诗) 宋 · 俞桂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异种休参玉版禅,崭然一角立层巅。
远尖自抱云根壮,叠藓谁疑雨箨缠。
梦里三生空过眼,胸中千亩漫流涎。
此龙难入宁僧谱,出土摩霄是几年(以上清厉鹗《云林寺志》卷六)。
己未十月辞添差处州通判申本州状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九、《雪坡舍人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今月十八日,伏准使府发下递至尚书省省劄:九月四日,三省同奉圣旨,除某通判处州仍釐务者。伏念上恩未报,固怀恋阙之忱;宠数过优,亦动循墙之念。盖有非常之彦,乃堪不次之除。自顾何人,曷当是选?窃惟员外置之佐郡,以居朝下士之出班。某但叨雠正之虚称,曾无阅历之实迹。一朝冒此,众论谓何。虽在国初,每除别驾,然偶失张齐贤之选,通榜尽除。其后因欧阳修之言,此例遂改,盖谓初登仕版,即予高官,未能涵养以成材,徒使奔竞而败俗。董德元之七年参政,谩为识者之羞;张师德之两及相门,祗重先贤之叹。某初非拒命,所愿循常。倘科目稍前者,犹此贪荣;则名第偶卑者,若何望进。未容躐取,决不敢当。欲望使州为申朝省,乞收成命,改畀名流。忍饥寒而读书,方思学政;厉忠清而报国,终不忘君。所有省劄,未敢祗受,谨寄留本州军资库,须至申闻者。
讲义(五)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七、《雪坡舍人集》卷九
《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此郑人刺学校不修也。学校不修,虽上之人之过,然亦下之学者自有以致之。故诗中但责学者,无一语为上之人怨。其曰青青子衿、子佩者,指学子之衣服而言也。青,东方木也。木属仁。古之学者以求仁为第一事,故入学之服皆服青。「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思学者相与服此衿、带此佩而游于是学之中也。学校废则不来游来歌矣,故思之,曰青青者子之衿也。今不来游于是焉,能无思乎,故曰悠悠我心。又相与责之,曰纵我今不往,子宁不继此音响而来乎?此朋友责善之语也,谓我之不往固非矣,子而来犹可以不使学校无人也,而不嗣音,可乎?下章却只换韵,意与上同,末章则深警责之矣。挑达,轻薄跳梁之貌。城阙,城门,车马往来之地,纷华盛丽之冲也。学者不在学校间则在城阙间矣,此最害道,虽圣门弟子如卜子夏,亦尝从里面打交滚来。但是圣门弟子,天理能胜人欲耳。昔者子夏瘠而忽肥,夫子怪之,问其故,子夏曰:「商入闻夫子之道而说,出见纷华盛丽而喜,二者交战于胸中,故瘠;今则夫子之道胜,故肥」。子夏当日岂不稍为纷华盛丽所惑,但是又爱夫子之道,故终于夫子之道胜。人徒见子夏于肥之时方是夫子之道胜,殊不知当其见纷华盛丽时与闻夫子之道时,已有轻重浅深分数不同矣。「说」字乐意深,「喜」字乐意浅,闻夫子之道即已深说,见纷华盛丽处便只略略浅喜,当受病时受得已轻,故易于用药也。使当时见纷华盛丽而说,闻夫子之道但喜,便不易胜矣。然子夏尚有此病,若颜子则全无此病。食箪饮瓢,一如列鼎玉食,不知是箪瓢;在陋巷如华屋雕墙,不知是陋巷。故人不堪其忧,颜子便不改其乐。不但是乐,又乃朝斯夕斯,更无改易。非深有见于夫子之道一于天理而无人欲,能若是乎?然古人为学直是真实,更不作伪。子夏见纷华盛丽而喜,时直认是喜,到不喜处真个不喜,却非是如今人心中实爱纷华盛丽,到口中又强言不爱也。此子夏在圣门所以为笃实。悬鹑百结而不忧,处贫贱如富贵也。学者直是要到此田地。郑人责学者,所以终以挑达、城阙为戒也乎!城阙,纷华盛丽之地,人所以爱之者,只是见未破耳。歌楼舞馆,撞钟击鼓,秦娥赵女,窈窕列肆,雕车翠幰,充塞道路,忽来倏往,骤有即无,无非假伪瞒弄之具,无一事真实。纵使人人留聪明于奸声乱色,放志意于浩叹狂歌,连如是三朝五日不得息,鼓舞之馀,厌倦即生矣。孰若开卷有益,日对圣贤,稍有所得,其味无穷乎!惟是这处看不入所以爱,那处傥于此有所得,则回视纷华盛丽,殆犹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岂足道哉?若存心于此,则大害于学。方其学时,念念游戏,身虽学校,心已城阙,如此则于学问徒费日也。故诗人深警之,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言一日不在学校而挑达城阙,便如是三个月不学。然则一日纵放其心,便用三个月日工夫亦赶不上也。前辈谓撑船上滩,著气力撑不上,一篙才慢,退下十数丈矣。今人玩岁愒日,宜其所学无长进也,又岂止不见一日如三月而已乎!「挑达」两字,最学者所当戒。挑达有轻薄之意,学问决不是轻薄底做得。故圣人必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欲要有威仪,欲要学得在己坚固,须是于重字上著工夫。重便是持敬,轻便是无敬心;重则放心可收拾,轻则心转放矣。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且首言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哀哉」两字,此孟子紧切唤醒人处。鸡犬放失,尚思求之,心放不求,是待此心不如鸡犬也,岂不哀哉!讲至此,忽有一人问:「郑乱世,学校不修,《诗》载在五公子争以前,至子产时相去已久,如何是时郑人尚欲毁乡校?莫是学校不修之诗,在欲毁乡校后否」?曰:非也。不修但是上之人不留意,下之人不入学耳,非谓即毁去学宫也。然此亦是国之学也。乡校者,周之时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五百家为遂,遂有序;二千五百家为党,党有庠。其时学遍天下,乡校盖闾塾党庠之类也。国之学纵不修,乡之校却未废。迨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后子太叔欲毁之,赖子产不肯,曰:「使夫人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从之,其所过者吾则改之。是吾利也,若之何毁之」?若非子产主张,则亦毁之矣。然郑人亦有取毁之道。圣人之教人,闻人过如闻父母之名。夫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非特包周身之防,亦是重责己、轻责人意思。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与其议执政之善否,孰若察吾身之善否乎?今之人但知说他人不是,未尝检察自家不是。此一失虽某亦有之,因戒学者,亦以自警。
谢人惠纸衾启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五、《叠山集》卷一○
平生真实,不为布被之欺;雅志孤高,亦有纸衾之惠。寝兴知感,寤寐难忘。切以荃壁药房,薄尘寰之帷帐;蓉裳兰佩,笑浊世之绮罗。观骚人之清脩,乃志士之法则。独无奇服,如此寝衣。服木质之氛埃,真成玉楮;敷竹床而莹洁,无异瑶台。近而南浦之名儒,远则西州之耆俊,俭于奉己,铭以示人。某最厌黄䌷之矜夸,未见青绫之华煖。雄心英气,尚有侵兽皮之言;义胆忠肝,不听泣牛衣之语。得此琪圃琼林之物,称其玉壶冰壑之怀。何须柳絮以铺毡,恐有梅花之入梦。精神愈爽,思虑无邪。物外独清,疑是卧袁安之雪;室中生白,宛然宿杜老之云。共惟某人睡不抛书,寝犹思学。喜留诗客,醒常携枕簟而游;静听钟声,卧不觉衣裳之冷。某共承珍贶,愿广德心。因铁衾而歌千间,傥遂庇寒之志;得布裘而长万丈,必无不煖之民。
壬戌闰重九客中写梦 宋 · 董嗣杲
押阳韵
今日闰月九,重新做重阳。
东篱剩有花,金黄熨晚香。
大江东下处,其地为柴桑。
靖节馀真祠,祠下荆棘荒。
想像义熙年,此老醉花傍。
寄情付傲睨,有句哀三良。
我思前月九,菊蕾初含芳。
萸气却绽烈,登高苦雨妨。
闰延花盛开,东曦荡晴光。
绕径行已匝,倦去憩竹床。
远梦入无何,随云还故乡。
故乡馀故园,境净浩莫量。
仰睇南峰松,俯引北海觞。
小亭俯溪南,溪声流宫商。
两年身不到,此时梦欲狂。
梦归转无益,梦觉生悲伤。
浮生能几度,客久空回肠。
醒来日已午,寻醉歌沧浪。
江鲜可斫鲙,笑引杯行长。
夕晖不相知,眩眼投西冈。
欢情亦云暂,旅困空相望。
月出照庾楼,思归转徬徨。
西湖百咏原序 宋 · 董嗣杲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钱塘西湖为东南伟观,穷骚人墨客技不得尽。元祐间,杨、郭二子皆以百绝唱,乃无嗣音者。两山仙佛盘错,坡老守郡时游历几遍,遗迹尚可考。南渡后,贵臣邸第多在,亭馆日辟,视前此复不侔,盖富盛极矣。予长兹地,与山水为忘年交,凡足迹所到,命为题,赋以唐律,几二十馀年,仅逮百首。然皆目得意寓,叙实抒写,非但如杨、郭二子披图按志、想像高唐而已。搜索奇胜,难遍以数举,此直据予所见,不以誇奇斗胜为工也。薄宦于霅,公事简,辄是正完,恐故老传说诚伪不儗,将有以虾蟆方言指下马陵者,或将笑之,予状景物耳,不暇恤。岁月无情,陵谷易变,将使百千年后登览降望于西湖上者,因诗有感焉。咸淳壬申腊月,静传居士董嗣杲书于馀英堂。
按:《西湖百咏》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一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北京市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遇仇仁近出斋小饮次前韵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知君胸次蔼春阳,与世多炎岂有凉。
书室相迎黄卷积,羽人同坐白须长。
此翁久客贫兼病,今岁奇寒雪更霜。
一饷清谈百忧绝,故知退静胜奔忙(自注:是日,遇董静传道士。)。
送俞观光序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七、《陵阳先生集》卷一二
俞君观光自新昌绝涛江,访苕霅。望其容倾而整,听其论辨而博,诵其诗雅而洁。以「思学」名其斋,盖名御史默斋公之诸孙也。曩余尝得侍默斋同朝,间者阔焉,见观光如见默斋。观光以选为山阴教谕,乃古者乡校党庠之任。虽地若分于异县,而教实本于一乡。其齿位父兄也,游从师友也,佔毕子弟也,论议月旦也,固未占已孚。然予尝上下世变,自典午过江,衣冠之人东者,往往皆在山阴,而王谢诸人惟谈玄理、慕风流,道则未之闻也。旷数百载,先朝建炎,再值南渡,于是尹先生以辞经筵得谢而来,吕太史以省侍曾文清公而来,朱晦翁以常平使者救荒而来,后先相望,此邦遂为道学渊源之地,而士亦知所推尊。由濂洛溯洙泗,江左风尚为之丕变,非前时之山阴也。气数回复,诚不意百年之间,绪言日泯,东州文物,夜艾星稀。默斋公独岿然以身任道,行年九十,视听不衰,方且立训传俟来世,岂非天相斯文,使之耄期称道,以兴绝学乎?虽藏书未肯轻出,窃意观光自有得于亲授密传之际。是行也,升堂皇,集衿佩,必将发其异闻,与学者共。乡之教即家之教,庶几渊源所自犹可考,习俗所移犹可回,当仁幸毋逊焉。谈玄理而尚风流,夫我则不暇。
和刘君佐韵寄董静传高士 宋末元初 · 仇远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雪暗江湖入暮年,何人苇外小延缘。
水痕不动玉平岸,春意欲回花满天。
懒出恐消桐屐蜡,醉吟忘上苧袍船。
行当归学林和靖,结屋梅根伴鹤眠。
董静传(原校:顾本作傅)挂冠四圣观 宋末元初 · 仇远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静挼秋渌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原校:一作禁)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寄董无益 宋末元初 · 仇远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
迁客无乡难避祸,饥民失业半充军。
马蹄乱踏湖西雪,雁阵平拖塞北云。
我亦懒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
同杨心卿过孤山访静传不遇自游和靖祠下明日奉寄二高士 宋末元初 · 仇远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飞仙又向别峰游,竹下閒房且小留。
满鬓朔风吹客帽,倚阑落日在渔舟。
梅花路冷难寻冢,葑草田荒半作洲。
独往独来沙鸟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寄武夷思学斋 元 · 王士熙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武夷山色青于水,君筑高斋第几峰。
北苑莺啼春煮茗,西风鹤语夜巢松。
田家送酒芝香泻,道士留书石髓封。
闻说牙签三万轴,欲凭南雁约相从。
百子山别业 其四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咏怀堂诗外集甲部
霜坪黄叶路,不隐鹿麋踪。
转谷石微却,遮门云数重。
古藤閒挂月,虚壑静传钟。
晚集山灯下,依依话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