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畴老见示荔枝绝句次韵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炎月南闽丹荔子,绛绡微皱裹明珠。
金盘数颗已堪赏,何况莆阳十万株。
会同年共乐台 南宋 · 黄公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兰省三千士,莆阳十五人。
此时乡曲会,异日庙堂身。
名塞乾坤隘,恩沾雨露新。
天边三雁远,回首独凝神。
次蒋元肃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酒杯三十六人衔,劝我殷勤不止三。
长记白蘋离浙右(原作石,据四库本改),忍看丹荔别泉南。
自惭政似阳城拙,那得棠如召伯甘。
见说广文尤惜别,好诗千里送归骖。
别蒋元肃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符竹南来识广文,经横讲席见渊源。
凌云词赋胜三赋,医国忠言压万言(自注:元肃尝作二赋十议。)。
陈迹互将文字记,交情更向别离论。
君方腾踏吾衰矣,名节相期百世存。
越境送别者七人蒋元肃黄少度鹿伯可赵元序陈德溥叶飞卿林致约少酌驿舍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同僚送我枫庭驿,共酌临分酒一杯。
我念泉人仍惜别,此身虽去首频回。
次韵蒋教授喜雨(雍字元肃) 南宋 · 王十朋
押词韵第一部
我来遥自东瓯东,贤非朱邑乡守桐(自注:泉方洞成。)。
半年为郡治亡状,四月不雨心忧农。
水田龟拆秧已老,云霓望断天穹隆。
少学春秋老欲用,区区愿请应上公。
真人不待瓣(原作办,据四库本改)香祷(自注:泉有蔡真人祠,水旱必事。),紫帽已有微云蒙。
沛然一雨四境足,眼见䆉稏青连空。
皇天爱民恕守罪,有始其赐宁无终。
既令地免晋国赤,亦不水似尧(原作元,据雍正本、光绪本改)时洪。
广文先生坐绛帐,忧国心与黄堂同。
挥毫作诵(原作讼,据四库本改)继吉甫,开卷穆穆生清风。
题蒋元肃蕴仁堂 南宋 · 王十朋
押词韵第七部
人孰无父母,图报良亦难。
忽兴风树悲,莫尽菽水欢。
君羹不易尝,而况荣以官。
向来蒋令君(自注:堂乃宰德化时作。),庆具颜方丹。
手折东堂桂,口咏南陔兰。
生封拜君命,戏彩慈颜温(四库本作慈温颜)。
教之由义方,蕴之在仁端。
仁熟椿亦老,亲荣心始安。
堂在人事非,思亲诚益殚。
已足广文饭,方弹贡公冠。
愿移前日孝,要作忠臣看(以上《梅溪先生后集》卷一九)。
跋蒋元肃梦仙赋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八、《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七
朴卿子作《梦仙赋》,词新意古,超出翰墨蹊径外,盖司马长卿赋《大人》、李太白《大鹏》之类,可谓飘飘有凌云气,宜与神游于八极之表也。然予鄙陋之文,何足以当之?其乱曰:「读故书,期以十年,乃敢请所未见」。非朴卿自谓也,盖勉予所未至,抑亦词人劝百讽一之旨耶。乾道己丑八月二十二日。
蔡端明文集序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八、《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七、《蔡忠惠集》卷首、《蔡福州外纪》卷五、乾隆《福建通志》卷七○
文以气为主,非天下之刚者莫能之。古今能文之士非不多,而能杰然自名于世者亡几,非文不足也,无刚气以主之也。孟子以浩然充塞天地之气,而发为七篇仁义之书,韩子以忠犯逆鳞、勇叱三军之气,而发为日光玉絜、表里六经之文。故孟子辟杨墨之功不在禹下,而韩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之功又不在孟子下,皆气使之然也。若二子者,非天下之至刚者欤?国朝四叶,文章尤盛,欧阳文忠公、徂徕先生石守道、河南尹公师鲁、莆阳蔡公君谟,皆所谓杰然者。文忠之文,追配韩子,其刚气所激,尤见于《责高司谏书》。徂徕之气则见于《庆历圣德颂》,师鲁则见于《愿与范文正同贬》之书,君谟则见于《四贤一不肖诗》。呜呼!使四君子者生于吾夫子时,则必无未见刚之叹,而乃同出于吾仁祖治平醇厚之世,何其盛欤!夫以台谏之风采,朝士莫不畏其笔端,自侍从而下,奔走伺候其门者,纷然也。文正鄱阳之贬,余、尹、欧既与之同罪矣,蔡公乃于四贤相继黜谪之后,形于歌诗而斥为不肖,羞其见搢绅之面,而辱甚市朝之挞,则公之刚又可知也。某初见其诗于张唐英所撰《仁宗政要》,甚歆慕之。其后见公文集,乃没而不载,窃以为恨。乾道四年冬,得郡温陵,道出莆田,望公故居,裴回顾叹而不忍去。入境,访公遗迹,则首见所谓万安桥者,与大书深刻之记争雄,且深惜其有济川之才而不至于大用。登爱松堂、九日山,则又见公之诗与其真迹犹在,凛然有生意,如见其正颜色坐黄堂时也。盖公至和、嘉祐间尝两守是邦,至今泉人称太守之贤者必以公为首。求其遗文,则郡与学皆无之,可谓缺典矣。于是移书兴化守钟离君松、傅君自得,访于故家而得其善本。教授蒋君雍与公同邑而深慕其为人,手校正之,锓板于郡庠,得古律诗三百七十、奏议六十四、杂文五百八十四,而以《四贤一不肖诗》置诸卷首,与奏议之切直旧所不载者悉编之,比他集为最全,且属予序之。予曰:端明公文章,文忠公尝称其「清道粹美」,后虽有善文词好议论者,莫能改是评也,予复何云?然窃谓文以气为主,而公之诗文实出于气之刚。入则为謇谔之臣,出则为神明之政,无非是气之所寓。学之者宜先涵养吾胸中之浩然,则发而为文章事业,庶几无愧于公云。五年十月,永嘉王某叙。
读礼堂记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六、《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六
为士者未尝不读书,然知真读书者解。能读而不能行,是犹凤鸣而鸷翰,虽胸中有万卷,身为行秘书,谓之不能读可也。子路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由也孔门高第,号为有闻,岂以书为不足读耶,必时人有能读而不能行者,与不读同,盖有激而云然。由之言非所以为训,故夫子疾之。书之难读者莫如丧葬之礼,非难读也,不素读也。为人子者亲方在堂,讳闻不祥之言。儿时入小学,从句读之师诵十八章之经,至《丧亲章》,则或置而不授。少长读《礼记》,凡丧葬之篇则掩卷而不忍读,一旦遭荒迷之变,瞢然不知,有直情径行者矣,岂复知品节斯事之谓邪?圣人著之礼经以诏人,子曰:「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非徒读之,正欲使之尊所闻、行所知,贤智者不至于过,愚不肖勉强而跂及焉。莆田蒋君元肃好古而能文,于书无所不读,喜亲之享年而荣其生封也,名堂曰「蕴仁」,乡党歆艳之。其执亲之丧也,又名堂曰「读礼」。养生丧死无憾,可谓知真读书矣。昔吾夫子语门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思习闻家学,以礼葬亲,四方于是乎观焉。滕文公问礼于孟子,行三年之丧于战国礼废之时,而吊者大悦,礼之不可已也如此。元肃于礼既饱读而躬行之,又以是而教学者,南方多士,其有立于礼乎!然礼杂出于诸儒之手,未必皆合圣人制作之意。元肃既讲习讨论之,宜削其不合者,使礼记为全经,斯有功于名教矣,岂止诵读云乎哉!乾道六年三月,永嘉王某记。
通州三贤堂记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新安文献志》卷一二、万历《通州志》卷五、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通州志》卷一九
三代以后,取士之法,大抵略于行而详于言。至唐极矣,而犹许其兼采誉望,虽询听不无失实,亦时时以请属挠法。而陆贽、梁肃、王起辈,凡所选荐,后皆行副其言,不愧古昔,以是知法无偏,有人焉与之通之,则皆适于全也。予同年进士蒋元肃,知足以周于事,材足以达其学,淳熙十年知通州,岁当大比,而考阅无所。旋葺他屋以试,喟然叹曰:「此岂礼士防微之道与」?于是先之以富庶,申之以教养。既克登济,则斥赢财,相爽垲,为屋踰百楹,以待异时大比之用。走书告予,具道所以,且曰:「吾此营建,有外乎试而创意者焉?或能与试法相扶翊也。此邦之彦,有张次山者,守道不曲徇,用包孝肃荐为邑宰,擢京西转运判官,坐与程明道、邵康节同好恶得罪,则其贤不问可知矣。徽庙初政,谏官陈莹中、任德翁因排击权臣,荐遭陷责隶是州,风迹犹凛凛也。夫陈、任天下敬仰,而张君在通,亦陈、任也。扬子云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则夫专以学闻者,非子云所上也。此三人者之于学,非茍知之,亦允蹈之。古谓有道有德,生则可师,殁则可祭者,正其人与。于是即试堂西偏,别建祠宇,肖三像而敬礼之,书其扁曰三贤。岂见者有慨于其心邪?士之以学发身者,所至而是。通之人其出而仕也,与他方之人来而寓者,不知几何其辈。而三人者独见礼异,则实将执德抑言而与士立则也。夫行远莫若文,幸焉识之,觊此意长白也」。予曰:善哉!公之立模也。乡举里选,后世不复可行,而有司鉴裁不及行实,法则纷然,无可救者。出乎试事,而于进士选中,表三贤践履,以风厉之,是用乡举里选之实,而责夫人于发科决策之后也。科第始自汉世,而圣门亦有之,高下常相形焉。公孙弘、董仲舒俱以大儒为贤科举首,而万世公论不以汉相加诸江都之相之上者,天爵固高于人爵也。通之秀民,其勉之哉!元肃名雍,莆田人。
九日山题名 南宋 · 程祐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三、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九
河南程祐之吉老提举舶事,以课最闻,得秘阁,移宪广东。金华王㳘季充帅永嘉薛伯宣士昭、天台何伯可浚仪、赵庠夫元序、莆阳陈谠正仲、蒋雍元肃饮饯于延福寺,实乾道四年九月二十有九日。
进士郑君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复斋集》卷二二
君讳文遹,字成叔,福州闽县人也。曾祖讳忻,祖讳隽。考讳伦,勉斋黄先生尝铭其墓,世德谱系具焉。君幼而聪慧,少长,刻苦为学,口诵手抄,昏夜寒暑不辍。初治《春秋》,心悟经旨,操笔成文,诸老先生以为不可及。屡魁学校,自谓文词记问未足以为事业,及得晦庵朱文公所纂周、程、张子之书,玩之有得,遂专心于《大学》之道。比年箧书求师友,未尝月馀家居。虽羁旅齑盐,怡然自适。闻勉斋先生得文公之传,遂授业焉。勉斋称君襟度夷旷,智识闿爽,爱而敬之,尽告以所闻,尝语人曰:「成叔茍非其义,虽禄之万钟而不受」。人以为信,后遂与俱登文公之门,交游皆当世善士。文公晚年编集《仪礼》经传,分畀门人,而取丧、祭二礼以属勉斋,勉斋以丧礼诿君编次。君为考经證传,旁通子史,引比条律,纲目凡例,纤悉毕举。文公见之,大喜曰:「直卿尝称成叔之贤且好学,今果然」。文公没,勉斋以汲引后学为己任,赖君甚笃,贻以书云:「乡间朋友渐知义理者多,更赖成叔振拔激昂之,使传不废,莫大之幸也」。常与同志共立规约,大要欲明义利,谨操守以厚风俗,其事多君所定,君素行足以励众也。君学问有原,闻见日富,深观默养,玩索益精。读书有未解者,危坐终日以思,至忘寝食,及既得之,犹沉潜反覆,必极其趣而后已。尝观周子《太极图》而悟孟子性善之旨,其言曰:「无极之真,三五之精妙,合而凝化生万物,唯人得其秀而最灵,曷尝有毫发驳杂之累,此即所谓善也。易《大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维之者善,成之者性是也。孟子性善之说,盖本诸此,而荀、扬之徒妄生异论,岂知性哉」!其言明白亲切,有先儒所未及者。君天性孝友,初侍严君,不烦教饬,虽在童稚,未尝遭谴怒,奉承颜色惟谨。居丧哀毁骨立,葬未得兆,庐于殡所,窀穸封必诚必信,防虑周悉,极其力之所至。祭祀参用古礼,以诚敬为子弟,先斋戒奠献,僾然如有所见也。事叔父如事父,事其姑如事母,岁时甘旨不绝奉。外祖母方氏中年子夭孙稚,母夫人林氏念其孤𡞦,君顺母志,奉老送终,莫不如礼,捐家山吉地以葬之,教育其二孙,俾克有成。笃爱诸弟,聚居合食,数十年田园所入悉付仲氏,不问有无,门内无间言,人以为难。二弟蚤世,抚其孥不异己子。先世以宽厚相传,及君当室,慈恕弥甚,人有假贷,未尝债偿,或被盗,不忍闻诸官,公恤贫厄,振灾患难,推食解衣无难色。与人交终始如一,出语洞见肝胆,推诚所亲,待之不疑。虽见欺,几陷于戾,且不悔。然嫉恶远邪之志凛然不可犯,居乡有为非义者,不与之齿。居处必恭,言笑不茍,服膳不喜华美,声色一无所好,尤不喜为崖岸卓绝之行,尝训子弟以:「中庸之道,圣贤所行,今之学者,出诸口者勇猛可畏,责诸人者丝毫不贷,反而求诸己,则篾如也。余固乐为善者,而未尝表襮以骇俗也」。晚岁自号曰「庸斋」。教子讲读,一遵文公大小学之法,每授一书必诲之曰:「读书固乎有用,今日读是书,明日得是用者,皆穷理之功也」。故二子皆克有立。其居乡也,亲姻子姓、闾里学徒咸师之,君随材诲诱,谆谆不倦,名公要人争延礼焉,有不屑就者。君以嘉泰甲子贡于乡,时右史真公德秀与其同僚陈君洽赏识其文,以为宜冠多士,士论皆期君中上第,竟与时好不合。嘉定癸未,再试春官,已而为诸公所留,徜徉淮浙间几一年。及至京得疾,前期数日,手书与亲族朋友为别,凡二十馀幅,无一言乱。其遗勉斋之子辅书有「平生修身践言,不敢辱师门教诲」之语,盖其自信之笃,至死不变如此。及病且革,手戒其子力学守家法,治丧勿用释老之徒,以遵儒礼,乃嘱其同舍生制深衣幅巾以歛,言笑自如,恬然而逝。时嘉定十七年四月甲午也,享年五十有八。讣闻,五服之亲哭之哀,闾巷相吊如骨肉,皆曰:「君子人也」。呜呼!濂洛之传至朱文公而道益光大,凡圣经贤传,微词奥义,发扬训诀,剔殆无馀蕴,信所谓择焉而精,语焉而详者也。数十年来,海内之士咸趋其同,深造自得,升堂入室者不为无人,然或摭其议论以为口耳之学,唯君用志笃实,不为虚语,处心和平,不为矫行。夫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吾未之有得」。若君者,其于文行可谓兼之矣。所著书有《易学启蒙》、《或问》、《礼记集解》、《丧礼长编》,皆藏于家。又尝指授其子元肃考求周官制度以为《成周会要集录》,《春秋》经传以为《纪事本末》,将已次编集成书,外有《庸斋集》、《别集》、《外集》、《遗书》凡五十卷。娶方氏,从政郎廷俊之孙、处士坰之女。男二人,元肃、元共。孙男三人,恺、恕、恢。女四人,皆幼。将以其年十有一月庚寅葬于家山之西原,遵治命也。其孤谓某尝辱知于君,来索铭,义不得辞。铭曰:
能得于天,而不能得之于人。诒谷厥子,选必于其身。
皇弟太师武康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嗣荣王与芮故高祖太师秦国公子奭追封周王赐谥元肃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二
朕隆《棣华》之友爱,加厚于天伦;念《葛藟》之本根,皆原于祖训。发百年之潜德,节一惠以追荣。具官某故高祖具官某,恂恂族党之间,肃肃闺门之际。虽高才不试,世但知公子之贤;然阴骘尤多,里素有善人之誉。积此馀庆,施于后昆。朕因览班书,参稽汉事。交与彭祖,易名彼得其一偏;王视古人,较德此为于全美。有如英爽,无愧褒崇(《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二。)。
元肃:「肃」字原误入正文之首,今改正。赵子奭之谥号不载诸史,或以本文原题为据,以为单谥「元」,实误,此由本文末语可證。其语云「交与彭祖,易名彼得其一偏」,盖指楚王刘交卒谥「元」、赵王刘彭祖卒谥「敬肃」也,合二者之谥而为「元肃」,故曰「此为于全美」也。二王事见《汉书》本传。
薛潮州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钱塘
薛氏唐补阙令之之后名庭辉者,仕江南为镇遏使,屯游洋,家焉。传至梅州太守珩,君曾王父也。至广东转运元肃,王父也。至监建宁府合同场、赠朝奉大夫若水,父也。梅州擢绍兴壬戌第,为里耆儒。转运号时吏师,不究于用。大夫苦学工文,而不得年。君讳季良,字传叟,幼以王父任补将仕郎,历罗源尉,惠州、德庆府录参,惠州司理,广州司理。以考举改宣教郎,知闽县、南安县,通判漳州。都堂审察,除登闻检院,迁司农寺主簿,知潮州。以宝祐丁巳八月终于郡治,年六十。秩朝请郎,历官惟惠之录、理以王父及母吴宜人忧、闽宰以大母李令人忧,未上。罗源获剧盗应赏格,弃不就。古康郡事多出君手,守画诺而已。番禺民愬女为顾主彭选夫妇所戕害,狱具款上矣,府委君审鞠。君察其冤,白府缓狱,使人廉之,女匿旧主李时中家,不死也。置女屏后,呼女母出之曰:「此非若女耶」!狱遂即日解。府公怒时中匿女,欲没入其赀,君争曰:「既自首矣」。卒原其罪。刑狱使者闻而嘉之,为合颖焉。叛卒叩城,帅逸去,菊坡崔公登陴指授,委君招谕。事平,崔入建乡阃,上其劳,诏减二年磨勘。治南安,守法据理,是是而非非,务抑豪右而扶善弱,然归之于厚,发之中节,翕然有贤誉。催科听自来,村落无追胥迹。输郡及为旧令填积逋外,馀力尚沛然。郡使大吏来掩县帑,取镪八十馀缗、新旧楮万计以去,君白郡曰:「某无一钱横敛,镪若干、楮若干,某料二税也,某月版帐也,某不过为州家预桩尔,今尽取之,是不为明日计乎」!守愧,曰其词直,许以后限理豁。漳守方公来解去,君当次摄,力巽添倅,人以为难,既而堂帖委君。时龙溪境内有啸聚者,君不复辞,调卒讨捕,以计擒首恶,贷馀党,四封帖然。郡事无大小皆身亲,而止帮倅俸,帅、宪交荐,遂召。轮对,乞脩实德实政以回天意、永天命。次言:「检、鼓院乃肺石路鼓遗意,今民庶以叩阍为尝试,州县视投轨为具文,遂使达穷之美意,徒滋翼伪之狡谋。臣谓凡进状宜索案予决,虚者反坐」。及迁农扈,以哭子丐外。去之潮,郡计窘狭,君不忍掊歛,专以廉俭节缩扶持之。穷日之力,汲汲鲜欢,省燕设,罢苞篚。水坏浮梁,撤而新之。盐使君疑潮盐有遗利,议增筴,君抗论曰:「潮盐既敷之二税矣,可再榷乎」!事遂寝。下车九阅月,郡称治,而君积劳致疾,不可为矣。属纩至返柩,民皆巷哭郊送。娶龚氏,参预庄敏公之孙,继方氏,皆封安人。子男一人,镐,前君六年卒,无子,君命从侄孙公来后之。犹自冀有子也,然卒无子。既病,呼从弟季湜至潮,属以后事,立其仲子镕为子,受君遗泽。镕、公来将以是岁腊月甲申,葬君于某里须弥山之原,君无恙时所自卜,旁观精舍花木成阴矣。君蚤孤,逮事王父母尤孝谨。两承重,拊爱二弟。仲夫妇没广右官所,君为返丧,葬送尽哀。居官持身如雪玉,潮吏呈例卷辄麾去,曰「毋污我」。交邻之币悉入官帑,游谒来者馈以私钱,宾客童仆未尝出户限,其谨如此。自扁其居曰「广村」。在朝方向用,遽引去。余劝君少留求近郡,君归兴不可遏。盖需潮州之次者六年。君治行在《周官》廉能之选,人物在晋人佳子弟之目,大可为王朝之卿士,小却亦台阁之彦也,而暂入倏出,一麾不返,岂非实践有馀、外无表襮,孤立自守,旁无推挽而然欤!诗文皆典实条达,有《千林谩藁》。余游君三世间最久,镕、公来以铭请。铭曰:
猗潮牧,凛自持,清白吏,慈惠师。且显融,宜期颐,拥麾去,或尼之。扶柩归,复尤谁,古有言,天无知。舂陵行,彼人思;汝南评,吾党悲。
送陈教授之潮州 明 · 岳正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莆阳十日到潮阳(潮阳:县名,今潮州,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彼此同风即故乡。
家近不忧通问少,官闲但苦作诗忙。
鳣堂(鳣堂:古代时讲学的地方。)日转榕荫合,马帐风回荔枝香。
太守幸逢乡曲好,相过应不废槟榔。
题桂南阅秀送陈掌教 明 · 夏良胜
出处:粤西诗载卷八、东洲初稿卷八
莆阳十年磨桂斧,旴江十年樵桂楚。
锋霜落手眼星光,桂林一入争先睹。
莫惜桂林小君用,知君借与桂林重。
状元峰头应有人,明远楼中学臧梦。
君不见张曲江,柳愚溪,宣城寄迹君须知。
万金不爱打碑楮,都付来人公是非。
又不见思骏马,买骏骨,许多朽瘠封洼窟。
孙阳一上黄金台,桃花叱拨惊驽骀。
明年俊乂纾忠怀,随君傧策升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