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道山题名 宋 · 赵希𢖺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一、《闽中金石略》卷六、《乌石山志》卷六
咸淳丙寅孟陬六日,浙之东游宦于闽者,会拜道山,谨履端也。
笾豆有楚,威仪孔时,宗藩主人扬觯语曰:「官无崇庳,各有职业。
岁既更始,益懋尔图。
能无愧明德新民之□,则岂但枌里重,将为天下重。
盍留氏名以观厥后,可乎」?
众唯唯,遂以齿书。
天台赵希𢖺孟能、吕必延寿道四明赵若惠君锡、金华唐烁潜父杜潜叔起永嘉黄禹锡元功、三衢徐汝乙伯东、天台张□□□、永嘉林镗夫声远、天台徐柏悦之、永嘉□□□□□、括苍鲍志及时中,永嘉蔡申显伯□□乡恕斋吴公闻而致馈,以光斯集。
九日山题名开庆元年十一月 宋 · 曾顺伯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九、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十一
开庆改元十一月朔介庵曾顺伯竹庄留溥,领客月蓬杨浩南溪张培、寒碧郭琮、亲仁赵若澞、爱洲叶元善可杨公节、虞水马元龙、云舟翁汝弼,游九日山君亭,汲泉瀹茗,访梅赋诗,相羊抵莫,留宿而归。
时住山竹岩本际、僧枯崖圆悟预焉。
期而不至,杨坡曾谦仲
甲申粥局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四、《漫塘集》卷二二、《江苏金石记》卷一五
金坛田半高下,下田南渐洮湖,朝挂帆而夕浙籍,得岁不为吾邑利,故俗相承,忧旱不忧水。
水患甚于隆兴,迄嘉定癸未甲子,周而复始,民方幸高田之稔。
是岁也,暑不胜寒,谷入大减,菜亦不熟。
明年春,啼饥者载道。
某居僻且杜门,久寂不闻。
二月上浣,二三医生过门,始为某言之。
某念先君云茅居士生平每值俭岁,怅无以及人,营所薄田,岁丰收谷可百斛,输官给守者之馀不半在,且十年,或可追承先志。
因与医生谋载以归,以是月望后二日,即岳祠空庑舂而糜之,以与饥者共。
其始来者才数百,窃自喜日虽多,可无乏事。
其后稍增,尽三月乃盈万人,某始窘于无继,议所以止。
友人赵若圭玉甫闻之,矍然踵门而告曰:「凡吾邑之民,所以扶老携幼去其室庐以茍勺合之食者,所愿更旬馀无死则庶乎麦秋,今而弃之,是将济而夺之舟中,缒而绝之绠也,而可乎」?
某曰:「力竭矣,可若何」?
玉甫曰:「若然,何不素告我」?
乃自振廪,且为书圜封之,又为书博封之,以请于乡之好事者。
未几钱谷沓至,乃四月朔更端,俾炀者增灶,奔走者增员。
史执笔以书,而受给不欺;
阍执朴以徇,而去来无壅。
又所用米皆精凿,自平时中下之家不能有,乃今以食饥者,以是远近流传,来者至万有五千,每捧食执饮者至,必举首仰天三叩齿而后敢食。
十有五日,大麦实乃已。
既事,玉甫谋伐石识姓名以旌施者,某自念知颠末独审,故不俟其请而为之书。
昔在汉末,名士郑泰等避寇去关,道遇独行者,等欲与俱,华子鱼不可。
既行而其人堕险,众欲弃去,子鱼曰:「已与俱矣,又可弃乎」?
卒全而归之。
畴昔之事,轻举而不要其终,某固有愧于子鱼者。
玉甫之为义,岂直子鱼比哉!
至于玉甫之意决于此,一乡之人应于彼,与得之见闻者,力所可至,皆不谒而获,此岂智力所及!
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又曰:「人心所同然者,理也义也」。
尤于此验之。
谨以施之先后序列下方,而述更端之意,冠诸碑首云。
甲申粥局谢岳祠祝文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九、《漫塘集》卷二七
某惟我先考云茅居士忧人之忧,有志弗遂,死葬方山之麓。
其旁有田二顷,岁大稔可得谷百斛,积数岁不售。
适故岁水灾,春半艰食,乃即庙之修廊广宇为糜,以与饥者共一朝饱。
盖先考之意,有属某奉而行之。
既所储将罄,又赖乡曲好事行义之君子赵若圭等损金谷以继。
比大麦可屑,小麦可燎乃已。
夫羸老废疾妇人孺子所萃,其声孔哗,某气甚恶,非神道所宜,宜降大戾。
而历日五十有六,役工数十,服食薪水之供,夜以继日,而无汤火疾厄之虞。
聚食之人,日以万数,而无纷争蹂践伤残之患。
与朝暮之雨,至辰巳而晴,民免于泥湿,皆非人力所及。
以是知阖庙之神,不惟不加之罪,而又默相之。
某用敢于讫事之三日,率二三治事之人,具牲酒致祭于祠下,惟神尊高,岂屑鉴此,抑人事不敢不自力云尔。
太后山陵复土钱忠赵若浚转一官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八、《平斋集》卷一七
敕具官某等:六騩复土,五使置官,凡备驱驰,悉沾赏赉。
尔祗吏役,例进一阶,茂对恩荣,勉思策厉。
可。
赵若镛崇惧并授承信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五、《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七、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等:朕率循旧典,策宗子进士于大庭。
尔以西蜀道远,疾病邅连,不获奉诏。
锡之武爵,厥有彝比。
往哉体予睦族念远之意。
可。
铜陵节妇章夫人赞(并叙)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巽斋文集》卷二七
节妇章氏夫人,池州铜陵人也。
夫曰同邑罗君,讳怀表
景定三年,八世孙黄裳籍田令添差通判吉州,与州欧阳守道善,从容语及先世,某得闻夫人之节。
逆推世次,盖治平熙宁间
罗君年二十有六卒,夫人年二十七,子方孕,晨夕泣柩前,祈生男,与奉罗氏祀,誓无他志。
四月子生,男也,是为赠宣教郎若容。
宣教公生三子,次子复由上舍政和壬辰科,终朝奉郎,遂以起家,罗氏之先,尝五世不分,为铜陵义门。
宣教公之世,与诸父兄弟号八房罗,生息繁而诗书远,迄今科第相望,阖族踰千口,而宣教公一房百六十年间且五百馀人矣,皆夫人一遗孤之后也,可谓盛矣!
余读《史记·赵世家》至程婴公孙杵臼存孤事,常念二大夫节固高,然孤未生而难作,其母唐姬晋成公姊也,匿于公宫。
当此时,孤之得生也难,及为乱者入宫大索,母匿儿裤中,祝于天曰:「天不绝赵氏也,则儿不号」。
竟索者出,儿如所祝。
他日二大夫乃相告语一死一生以全之于山中,盖自是孤不在母。
至于未入山之前,母子之命悬白刃间,二大夫虽忠赤,力未有所措,惟一念通天,其自叔带以下实嘉赖之,赵于是复大。
此事不合于《春秋左氏传》,太史公多采异闻,二大夫之德遂见旌于百世之后。
太史公大夫之事,动人耳目,人共伟之。
如其信然,则氏身当大难,以一念使夫族不陨,读史者犹可以永慨也。
使为偷生计,惧儿累己,直弃之耳,二大夫复何所存哉?
故予以为赵若果以此续,则氏又为厥初生民之首。
古今此事罕见,虽王公匹庶世族有大小,而几亡幸存,托于一妇人之节一也。
惟罗自得姓来,名著史牒,盖仅有存,而铜陵族之上世又皆隐德,盖夫人所天,甫冠而婚耳,其志行宜未有传,微夫人没且不祀,安知有今日哉?
夫女生为姓,当夫人夫已逝,子未生之时,绝续凛不可保,而夫人自誓之烈,遂为数百子孙蕃衍盛大之地,天道亦昭昭矣。
夫人子妇配宣教公者曰安人盛氏,宣教公卒之年亦不满三十,而盛氏教其子朝奉公甚严。
朝奉公入太学十年而归,曰:「汝学不进,名不成,往耕尔田,毋吾见也」。
兄密遣以资,再入学,终不得见母而行,后三年遂登科。
其仕也,尝为胙城,金人奄至,以死守事闻,特诏改令入官,以劝忠义。
坐以丞相不合,故官不显。
是以安人教子谅不特以科第为成名而已,能使之受教有立,愈可贤也。
非是妇不称是姑,罗氏之兴宜哉!
罗氏家凤城山,章氏家鸡笼山,六世通婚姻。
章亦诗书名族,夫人父讳天平,开庆己未第三人进士及第,应雷其诸孙也。
某闻人谈忠孝节义事,辄耸耳改容,思广其传,以劝薄俗,而亦深愿其能如此者。
果获祐于天,以遂其心,使疑者无报施善人如何之叹,则其于劝也易。
以予观于今通守君享有先世得天之报,而于其福泽所以培厚增高,引长而浚深者,每曰是在我心,不敢负我妣祖,然则罗氏之世,后此又可知也。
谨为撰次节妇章氏夫人事,为之赞。
其辞曰:
我观古人,兴亡之理,国以其臣,家以其子。
妇之事夫,与臣子同,其节不回,如孝与忠。
池阳之罗,族于今大,子孙绳绳,方兴未艾。
孰知其间,不绝一丝,百世系命,未乳之儿。
惟夫人章,遭罹荼毒,言念君子,命之不淑。
泣吁于天,命我以男,如未亡人,同穴是甘。
罗氏之先,义门数世,得请上帝,尔嗣不坠。
是生遗孤,其苦其艰,夫人盛年,高节如山。
当时一念,至于今日,孙曾云裘,才子世出。
匪世曰才,惟德之培,念兹绝续,虽远犹哀。
嗟哉人子,人臣人父,天监人心,在汝左右。
各敬所天,存亡以身,尔所欲存,天不违人。
我为罗宗,诏后无已,罗宗世祀,夫人不死。
郡守王梦应淳祐七年十月 南宋 · 何光震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金石苑》卷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民国《大足县志》卷一
昌邻于合,旧号东州道院,文物彬彬,久稔闻见。
人品有杨贤良、王文安之清,亭沼有香霏、鉴湖之胜,仙迹有董、之异,山林有南北之秀,物产有盐米之饶。
繇前守令寮佐类多名胜,题墨淋漓,遗迹髣髴。
独惜介在山址,距大江几二百里,素无城守兵卫,狄难以来,官吏民多不免焉。
加以师旅,因以饥馑,存者转徙,仕者退缩,至州县官茍具而可,环千里荆榛矣。
制使尚书余先生镇蜀,外遏寇攘,内抚疲瘵,垂念凋郡密迩行台,乃请于朝,命前资合阳王侯梦应领是州。
侯字明甫,历郡久,纯以诗书从事,礼士戢奸,遗民少苏,寮吏毕集。
于是大足何光震华甫司理赵若󱰃正子以乡人备员,武信张顺臣文柄职郡教,普慈李方嗣直为纠曹,重辟杨莘起明夫主大足簿,永川玉牒赵希侙圣可尉泸川,赵□□甫相与联事。
虽食饫杞菊,驾乏舆马,人或不堪其况,然志合道同,凡所讲行,恪遵教条,务从众所欲恶,各钦乃职。
初仕者俱获小升,经任者相继改秩,一时同官清修之乐,其庶几焉。
侯以乙巳春正月至州,迨丁未冬,首尾三年。
□大阃檄以禀事,寮属攀饯于南山,侯顾谓光震曰:「乡贤仕此多矣。
昔炉峰陈先生用庚嗣山,与此间何公应龙从叔联辛酉类省魁亚,何公尝位于朝,终夔宪,后未有闻焉。
初,炉峰教授此州,有不拜伪诏之节,有杨贤良《六经图》勒石。
教授嘉陵,堂宪之命将下而卒,人士至今惜之。
今长公昕之晞舜见升太学□□□,黄应□□□出继,再以世学冠嘉□类省□经见四川制参,时利漕节仲礼从□前大足簿、新南平军司法
斯文之泽,增未艾。
近事章灼如此,吾□其可计目前之荣悴而不以千岁自期乎?
盍书以补郡志之缺」?
□□□乃偕光震上南山,有石岩岩,刊此识□□千万年。
淳祐七年冬十月既望,门生登仕郎昌州大足县、权佥判何光震从仕郎昌州州学教授张顺臣,从政郎、待□季方迪功郎昌州大足县主簿杨莘起,拜手谨记。
宗室作过押送外司拘管爪牙并从编配判 南宋 · 吴势卿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一、《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一
刑故无小,三细不宥,以细罪小罪,犯至于三,事出于故,犹且不宥,何况罪大恶极。
有如赵若陋,若不痛惩,则哗徒无所忌,奸民无所惧,而善良不得以安其居矣。
赵若陋者,专置哗局,把持饶州一州公事,与胥吏为党伍,以恶少为爪牙,以至开匮坊,霸娼妓,骗胁欺诈,无所不有。
然亦官司有以纵之,今不暇尽述其过恶。
谓如鲁海,被陋妆造胁诈,以致死于非命,当时吏人为地,只决竹篦三十,此一次漏网也。
前政郡守知其奸恶,因教艾氏挂幡述冤事,方行追究,陋奉身鼠窜,竟追不到,此二次漏网也。
去秋士子群集秋试,陋辄将夏斗南凶打,士子不甘,欲求直于有司,一时士子虽婉转争竞,然事有所因,官司乃痛治士子,而不问陋,是又数数为恶,不止漏网而已。
昨者之窜,犹有惧心,既而来归,已怀玩意。
当职到司之初,得于咨访,谓此州不去此恶,则善良有不得其死者,非特不得安其居而已。
然区区之意以人治,人改而止。
遂因监赃钱判云:馀人赃钱并放,陋赃不监,更监何人。
所以露意者,正望其改过。
辄敢于除夜因赌局打人,略无忌惮,则是非惟不畏州郡,视监司如无矣。
法不行于近,何以及远,耳目所及,犹置不问,则一道之哗徒奸民相视而动,岂不重为一道害,不容不与严行。
陋罪如山积,郡狱刻木,皆其党与,所勘百不及一,然合州士民之所愿痛治者,事既从众,允合人心。
申省及宗司,将陋押送外宗拘管,并移其家。
所有陈念三、陈万三并系其爪牙,亦自有司置匮坊本罪。
内陈念三系已配逃回,又占据娼妓一家二人,牒州将陈念三决脊杖十三,填刺押回原配所。
其王四姐并妹,并付官牙,改嫁从良。
陈万三追上杖一百,送邻州编管。
馀人候再有犯到官,追上断刺。
郭镒所藏二父帖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八、《耻堂存稿》卷五
先生沈黎叔父后先入四川制幕,与章赣、郭君镒为僚,今五十年矣,而书尺宛然。
予时为益昌掾,吏楷一牍亦系予后,呜呼,何好事如此哉!
使子弟才识下,则覆酱瓿久矣。
郭君外孙衡山赵若株不远二千里特以求识,读之慨然,书其末而归之。
乌石山题名咸淳三年正月 南宋 · 陈淳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二、《闽中金石志》卷一○、金石苑、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卷一一
咸淳三年春正月十有二日使者永嘉陈淳祖唯道全浙东之仕于福唐□序拜道山永嘉陈懋钦尧俞金华唐烁潜父四明赵若惠君锡,永嘉黄禹锡元功、三衢徐汝一伯东、留梦发彦和金华吕守之悦善、永嘉林鉴夫声远、方槱良材、天台徐柏悦之、永嘉丁一凤景阳、朱士可起予、陈子崇广、张公辅良弼、林潭叔源括苍刘梦□、会稽董回孙景渊、永嘉蔡申显伯□□□连帅九江吴公以馈至。
岱山书院咸淳九年十月 南宋 · 赵与𣲲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四、四明文献录、光绪《定海厅志》卷二六
岱山昌国县蓬莱乡之西断海中,环以鲸波,浩渺无际。
书堂之设,自咸淳辛未春邑人魏方直等联词请于县,县为转闻于府,制使蒙翁刘先生如所请,给旧酒坊基,拨僦直偿寨,助以缗若干,县亦有所捐以相之。
邑绅王一赵若諘请许君定职教导。
癸酉冬阁学尚书本翁陈先生开阃之初落成焉。
二先生朝家之柱石,吾道之津梁,正学之标准,宜是役之克始克究。
许君遣二子请纪岁月,与𣲲以謏闻,辞不获。
书院有记,固尝闻之矣。
朱文公于石鼓则曰:「养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机于将发之际,善则扩而充之,恶则克而去之」。
吕成公白鹿洞则曰:「挹先儒淳固悫实之馀风,服《大学》离经辨志之始教」。
张宣公于岳麓则曰:「率性立命,知天地而宰万物者也。
尝试察乎事亲从兄,应物处事,是端也,苟能充而达之,则仁之大体岂不可得乎?
及其至也,与天地合德,与鬼神同用」。
至于武夷精舍,出于韩无咎之笔,亦曰:「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之流也」。
是数者,天下之名书院也,记之者皆天下之名君子也。
岱山有书院,不范诸此,将奚范欤?
想夫潜心游志于此,则尊吾德行,裕吾诗书,茂吾艺文。
岱华其高,山岳其神,功崇惟志,知崇效天,崇高节而抗浮云,斯无愧于斯。
矧斯地也,昔有名卿徐大农恭先,有举首朱进士介,有布衣许止斋孚,以文行孝义为乡闾倡,有斯学。
许君请曰:「兹卜筑已定,轮奂方新,士友相聚,言曰:熙宁立邑以来,吾地特海屿耳。
淳、禧间宸宠以「镇鳌」之名,山川改观,诸乡老负笈于慈湖絜斋二老之门,师友渐摩,儒风日盛。
今又祠先圣以仪后进,居贤德以善俗,是有功于名教也。
请以岱山名书院,不亦有光于斯道,有迪于后人乎」?
愚载思之,士有志于诗书道义,映雪囊萤,不炉,不扇,虽瓮牖绳枢,环堵萧然,一性之充裕如也。
矧高堂大宇,明窗净几,良朋益友,切思丽泽云乎?
道尊而人知敬,德盛而人不侮。
吾德行海岱也,师友渊源,汪洋大肆;
吾学问海岱也,事业日以彰,声名日以起;
吾声誉海岱也,有舍生而取义,虽颓嵩岱不吾压;
吾节义海岱也,之徒。
苟能效石鼓、白鹿、岳麓、武夷之成规,纵未能,宁不朱、张、吕、韩乎?
纵未能朱、张、吕、韩,宁不徐、魏、朱、许乎?
善则善矣,犹自恕之论也。
若夫充石鼓扩充之善,因白鹿淳固悫实之风,率岳麓天地合德之神,宏武夷学行其乡、善其徒之学,则充其徐、魏、朱、许者,可以朱、张、吕、韩矣;
充其朱、张、吕、韩者,可以矣。
有志竟成,斯不负蒙翁、本翁之所以教,庶几乎淳熙之中人以上者,此今日祠先圣、建书院之意也。
咸淳癸酉良月通直郎、知庆元府昌国县事、主管劝农事、兼岱山昌国盐场、弓手寨兵军正、赐绯天台赵与𣲲记。
乌石山题名咸淳五年正月 南宋 · 郑文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六、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一二、《乌石山题名》卷三
咸淳己巳正月七日三山郑文龙建安文举、廖时修,清源连端懋,三山赵崇錥,延平廖邦杰清源刘镇莆阳刘强甫,建安赵崇侈,□阳方景传建安夙师靖,三山□□,清源曾于善,莆阳赵若瑽,清潭杨思谦,序拜于道山堂
阳岩先生洪公帅乡部,以馈来。
期不至者,清源赵崇郛,建安翁燧。
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宋末元初 · 王奕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大地山河合九州,秋风吹起故乡愁。
洛山冉冉机云出,汉水潇潇巡远羞(谱本校:斐稿作收)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
金台万里天门杳,且问东津汶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