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挽赵和仲侍郎(时侃)三首 其一 南宋 · 刘宰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四载行都尹,当朝第一人。
中和宣上德,乐易本天真。
论撰疏新宠,论思徯旧臣。
履声勤帝想,竟阻上星辰。
挽赵和仲侍郎(时侃)三首 其二 南宋 · 刘宰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珍馆莱衣侍,佳城孟母邻。
去来哀乐异,孝爱死生均。
宠渥昭宸翰,丰功勒翠珉。
白莲原上路,指日万家春。
挽赵和仲侍郎(时侃)三首 其三 南宋 · 刘宰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蚤愧斐然作,频劳掩鼻书。
升沉嗟契阔,问讯辱勤渠。
乡县荣归锦,侯门得曳裾。
伤心鸾鹤御,竟不反匡庐。
通史尚书劄子(前人,时閒居沧洲。)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四、《漫塘集》卷八
窃以炎夏之月,气爽如秋。恭惟某官文昌之躔,光连上相,祠庭均逸,薄海倾依,台候动止万福。某寒乡下士,伏自京口召还之日,得饬一笺,致燕雀贺厦之恭,叙犬马恋轩之诚。旋辱亲答,今一周星矣。家穷山,如坐坎井,而犹得以自慰者,郇翰在焉,常若五云之覆其上也。尚书道足以济时,谊足以正君,德足以范俗,忠言嘉谋足以诏天下后世,顾以大丞相亲嫌卷怀而去,海内觖望。然忠臣虽在畎亩,犹不忘君,况世位三公,身登八座者哉!外间传闻,当国势危疑,人心涣散之际,言人之所难言,裨公卿大臣之所不及,使国势危而复安,人心散而复一,惟尚书是赖。尚书虽与平原草木居,与午桥风月游,而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固不落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者后,甚盛甚盛。某受才不颖,赋分数奇,当强仕之年而得风疾,形容变改,遂不复可仕。方嘉定初元,朝廷更化,首叨堂审之命,既以疾辞矣。安有辞荣于血气方刚之时,而可求荣于血气既衰之后乎!尚书念提封之旧,而忘其陆沉,欲曲成之,故当圣天子求士之初,首加论荐。朝廷观人以所主,复不加考察,俾缀缙绅之后,某实何人,有此殊遇。《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此之谓矣。而自揣如前所云,不容勉强,有孤尚书之厚恩,则又重自叹也。或又谓某所以受知,止以十八年忍贫不出之故,则尤非所敢当。夫乐富贵而羞贫贱,某岂有异于人。使天假之年,一朝疾愈,则抱关击柝,某不耻为。虽三上书如韩吏部,两及门如张师德,犹以为简也,惟尚书察之。某已再具情实控辞,乞终老渔樵。因及二三同志之士,可备朝廷采择者。居山林,久不知分义,敢尔妄发,度必得罪,然某固甘之。拙作三篇,皆十年前所作,录去资一笑。区区愿忠之悃颇多,此未敢遽尔。当暑,惟祈涤烦致爽,以毓天和,以为我宋宗社无疆之福,某一饭必祝。潭府列仙之集,非寒贱所敢贡问。旧治有委役,敢不敬承?某义当修辞,以致知己之谢,僻居无便,某又非巧于伺便者。里中赵和仲侍郎之子为穿山碶盐场,其家僮行,便无过此者,敬勒此以叙下悃万一。
念奴娇 其二 戏和仲殊己未四月二十七日 南宋 · 吴潜
押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筼箨。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
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
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批赵氏卷 南宋 · 罗壮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汗牛试卷浩无涯,刬尽雷同别一家。
冰鉴不容心潦草,风檐宁复眼昏花。
嘉文似织鲛人组,健笔如轮虎士挝。
收拾真才报天子,此行端不负皇华(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吹剑录外集》:吾州赵和仲顺孙,童科免举,淳祐九年,再以《春秋》魁荐,考官罗教授壮用监试韵批其卷云云。)。
四书纂疏序 南宋 · 赵顺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一
子朱子《四书注释》,其意精密,其语简严,浑然犹经也。顺孙旧读数百过,茫若望洋,因遍取子朱子诸书及诸高弟讲解有可发明注意者,悉汇于下,以便观省,间亦以鄙见一二附焉,因名曰《纂疏》。顾子朱子之奥,顺孙何足以知之,架屋下之屋,强陪于颖达、公彦后,祗不韪尔。遇大方之家,则斯疏也,当在所削。后学赵顺孙书。
按:《四书纂疏》卷首,通志堂经解本。又见《经义考》卷二五二,《皕宋楼藏书志》卷一○。
题茂林野叟鸣蛙集后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四、《碧梧玩芳集》卷一三
有以茂林野叟《鸣蛙集》示余者,客或见之,曰:「是其鸣也,为公乎?为私乎」?余曰:止止,勿说。此吾州乡书首选也。忆昨戊午岁,余弟拔乡荐,君为之首。考官,括苍赵和仲也。已而皆不奏第。余早与和仲同舍,晚同堂,每聚集间,相与道旧,问及戊午试闱事,必郑重谢之,且以春官失士为不满。和仲曰:「君知博乎?博悬于投,初不在得。士之进取,类如是耳」。余兄弟衰老,不能以文字行世,而《蛙鸣集》舂容大篇,齿宿而意新。王君年八十,所为文无老人衰惫气。七叶貂蝉,人人有集,自是王家故事,而年不及耳。余愿君筑室绿苔碧草、清泉白石间,装褫此集,置之堂上,使孔德璋诸人见之,必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
跋赵和仲顺孙近思录精义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八、《耻堂存稿》卷五
圣人之道,载于经者浩乎其无涯,朱、吕二公惧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也,掇周、程、张子之书要切者录焉,使为求端用力之地,故名之曰《近思》。读者犹以其义奥而难知也,复摭朱子语言文字之及乎此者以发明之,然或错以己说,或蒐辑未广,不若赵君此编之精而备也。朱子尝言:「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然则是编也,又《近思录》之阶梯乎?虽然,书之备固学者之幸,亦学者之甚不幸也。天下至赜之理不待研究,开卷得之,其肯复加沈潜之功乎?程子曰:「信有二:有信人者,有自信者。信人者未必真知,自信则不可夺」。呜呼,旨哉言也,吾侪可不勉乎!故善学者必先竭吾心思,深探力索,待其跃如,乃以先儒之言决之,庶乎其有得也。
四书纂疏序 南宋 · 应俊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五、《经义考》卷二五二
朱子《四书》,如日星丽天,万象昭著。然学者傥不精体深验,而以易心读之,则毫釐之差,违道已远。盖其语脉流行之处,辞气抑扬之间,皆精义至理之所遇也。格庵赵公始作《纂疏》,蒐辑一门师友之言,字字研覈,又为推说其所未备,而后读者涣然怡然,皆得其门而入。朱子有功于《四书》,格庵又有功于朱子矣。俊叨恩守括,乃以邦人之志请入梓,教授倪君澄、王君庆高先后为校雠,且涖其役。《论》《孟》成,会缙云令王君既济已刊《中庸》、《大学》,遂并列于学官云。
四书纂疏序 宋末元初 · 洪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经义考》卷五二
或问尹和静读《易传》之法,和静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李延平闻之曰:「此语固好,然学者须理会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皆有归着,方可及此」。二先生岂异旨哉!言各有当也。盖学不可以徒博,亦不可以径约,徒博则杂,径约则孤,此约礼必先之以博文,而详说乃所以反约也。文公朱子之于《论》、《孟》,既成《集义》,又作《详说》,既约其精者为《集注》,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为《或问》,其后《集注》删改日以精密,而《或问》遂不复修。文公自谓《集注》乃集义之精髓,一字秤轻等重,不可增减,读《论》、《孟》者,取足是书焉可也。格庵赵公复取文公口授及门人高弟退而私淑与《集注》相发者,纂而疏之,间以所闻附于其后,使读之者如侍考亭师友之侧,所问非一人,所答非一日,一开卷尽得之。博哉书乎!然非约之外有所谓博也。人莫不饮食也,知味者鲜,文公一生精力多在此书,一章之旨,一字之义,或数年更易而后定,或终夜思索而未安,学者以易心读之,岂能得圣贤之意哉!如援先儒与诸家之说,有随文直解,不以先后为高下者;有二说俱通,终以前说为正者;有二说相须,其义始备,不可分先后者。设非亲闻,未易意逆,此《纂疏》所以有功于后学也。仆晚未闻道,加以衰聩废学,公不鄙辱教,且命之曰序以幸子。窃惟《论》、《孟》二书,文公凡几序矣,仆于《要义》而得熟读深思优游涵泳之说,于《训蒙》而得本末精粗无敢偏废之说,又于《集义》而得操存涵养体验充广之说,终身受持,犹惧不蔇,何敢复措一辞?抑文公曾有言曰:「《大学》一书,有《正经》,有《注解》,有《或问》,看来看去,不用《或问》,只《注解》足矣。久之,不用《注解》,只《正经》足矣。又久之,自有一部《大学》在吾胸中,《正经》亦不用矣」。此文公吃紧教人处也。仆于《集注》《纂疏》亦云。清源洪天锡序。
按:《四书纂疏》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文山全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东岩先生洪公,盖阳岩先生文毅公族诸弟也。文毅公以孤忠遗直著闻当世,其平生言论风旨,讲切上下,公未尝不在其间。文毅公屡召不赴,公浸向用,辄落落不合去,时论称为二洪。文毅公既没,泉南文献之望尽属公。识者谓文毅公未为者,将有为也,而公又不及大用以死。天之生才,倏忽代谢,安得不深慨于此。叙次行事,谂诸方来,门人之责,奚以辞。公讳天骥,宇逸仲,自号东岩,世晋江县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沈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文章自成一家。以绍定改元荐于乡,名声振一时,学子蹐门,愿求模楷者日众。公坦明夷粹,专以宿于道为教。逮事王大母,一夕疾甚殆,公不解带,不交睫,至剔股肉杂汤药进。公一念之切通于神明,然终身不以语人。登淳祐七年进士第,初筮邵武军建宁县尉,发擿奸伏,当官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馀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伪造成风,为楮币蠹,公密设方略,动中肯綮,李若聂凡三大党与,无不各就缚,文献之。石壁胡公颖、秋崖方公岳交章以公善状闻于朝。十二年,循从政郎,调连州推官,未上。宝祐改元,旨差监惠民南局。四年,较艺南宫。公考镜详密,精力不间昼夕,所赏拔士多根柢理致,当时号明有司。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徐公清叟、吴公燧、马公光祖、颜公颐仲俱剡上其能,将用矣,会有言者,徒步西归,泊如也。六年,淮阃择士,自从首辟,致公为属。景定二年,通班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脩复大成殿,明伦有堂,主敬美身宾贤登俊有斋,皆捐俸入为之,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曰:「此囚牙讼师去,则吾民妥矣」。邑以大治。洪公勋、赵公汝暨、雷公宜中及仓宪交以邑最上。咸淳元年,转奉议郎。二年,差监行在榷货务都都茶场。四年,吴公革、冯公梦得、赵公顺孙、刘公黻皆以吏才为荐,差监都进奏院,转朝奉郎。冯公时为刑侍,及户侍刘公应龙交委以书,拟本部文字,公皆乐为知己尽。于时上即位逾年,初政新美,公轮当陛对,宿斋豫戒,冀积忱意悟上心。取虞廷君臣时几之说寓规焉,其一曰君心勤怠之几,二曰人心离合之几,三曰君子小人消长之几,四曰中国外夷强弱之几,及朱文公天理人欲之辨,首尾二千馀言,其辞谆复恳切,深刺腧髓,玉音叹美。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乏兴之害,米舟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两月廪食。或有不济,寺院及单丁住持,令本州覈实区处,并拨为军饷之助。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除大理寺簿。五年,转朝散郎、知潮州。公之在潮也,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畲民群聚剽劫,累政以州兵单弱,山径多蹊,不能讨。公应变设奇,降者相属。又欲于接境置屯,多者三百人,少者二百人,掎角为援,郡为创撙节库以赡之。具有条画,悉以言于朝,并下之。漳、汀放此,且严保伍之令,以澄其源。大抵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又潮有护田旧堤,多齧于水,貤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曰:「此我公东岩生佛所为也」。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公雅意林壑,至是则曰:「吾可优游,乐吾真矣」。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德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之间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预饬美槚,治寿藏,澹然尘外蝉蜕之意。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以本官生前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呜呼!若公者可谓启手足而不乱,其风流笃厚真足以追配文毅公于九原而无怍者矣。某于公之门,实丙辰省屋诸生。戊辰之春,待罪中朝,谂日拜公床下矣,未及而去国,然于公之践脩出处之槩,盖心识之。共惟穆陵丰芑菁莪之泽,涵育天下,天下士猬然勃兴。温陵邈在海隅,人物相望,阳岩之气节焕发乎其前,东岩之抱负翼承乎其后。使二公诚得尽展拓,又未知孰后孰前也。呜呼,今复见斯人哉!曾祖遇,妣陈。祖德明,妣李。父伯道,赠宣教郎,妣陈,赠安人。元妃陈,先二十六年卒,赠安人。继赵,封安人,先三年卒。子男应午、应申、应寿,俱业进士。女四,适胡登龙、丘公赐、王毓奇,一尚幼。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己未,奉治命以葬,赵安人附殡。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谨状。
平江府学道书院记 宋 · 陈宜中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三、洪武《苏州府志》卷四七、正德《姑苏志》卷二四
昔者夫子讲道齐鲁,从游多北方之士,由句吴之墟登圣门者,独吴公子游一人,今常熟其故里也。宋兴,崇文尚治,吾夫子之祠遍天下,虽关洛大儒、乾淳诸公,得圣学于千载之后,凡其过化之乡,悉示表章、存矜式。吴为今辅郡,公实东南道学之宗也。吴故有祠,紫阳先生尝记之矣,而郡则未讲,非前此司风者缺欤?今枢密赵公顺孙守吴,卜地于府治文正坊之南,甫经始,即受代去。黄侯镛继之,鸠工庀材,三阅月而堂成。请于朝,扁以「学道书院」,取爱人易使之义,而属予记之。余按公以文学列四科,嘉言善行可传者不一,独二语乃亲得于圣人而见于用,复以印可于圣人者。夫学为儒者事,人所知也,武城弦歌乃合君子小人,而使闻斯道。夫子莞尔之笑,又直与说开与点意。同是其为义,岂与后之言学者异哉?思昔盛际,圣教流行,满天地之间无非道,举天下之人无非学。康衢童子如咏舞雩,中林武夫如见大宾,汉广游女如奉懿教。由后世言,虽若未尝学问,而其所得所见,训诂章句岂能传之哉!流风未远,列国遗民涂歌巷咏,发乎情而止乎先王之泽。夫子拾其断句残篇而存之,若非疏越遗音,寥寥逸响,而其吟咏性情于辞意之外,亦非寻行数墨者所能知也。道在天下,终古常新,何昔能为天下公,而今几为君子隐耶?此余所以慨然正学绝续之际,想弦歌之声而不可得闻。犹幸登斯堂者能有感于命名之义,人以未丧斯文,或因之而兴起也。嗟夫!人知学则知道,虽窗草池莲亦足以起吾意,何异亲炙昔贤而师事之,夫非圣人之所望欤?其白首穷年而卒无得于此,曾不若日用饮食耕凿之中,琢磨虽未加焉,而璞固存也。吴亦泰伯所居,邦人至今质而无华,伯之遗也。《记》曰:「甘受和,白受采」。吴人有其质矣,使知以公之学而文以采,进于道者其不彬彬矣乎?予故乐书之,庶居是邦者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云。咸淳七年四月朔日,朝奉郎、新除尚书户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陈宜中记。
正统己巳年丽寇至缙云大肆摽掠延杀无辜乡氓赵氏女自经死钟氏妇堕南岩宛予特赋其事二首 其一 赵氏女 明 · 樊阜
押阳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七
山夷蚁集烟原荒,红绡抹额戈鋋光。
雄夫魄褫鱼在汤,谁云女质柔弗刚。
格庵之孙窈窕娘,雪肤云鬓娇春阳。
罗襦湿泪收残妆,菱花弃匣辞兰房。
腥风飒飒沾群芳,痿痹老父如蚕僵。
天高无翼心遑遑,蛴蝤系帛悬空梁。
红飞玉碎春茫茫,贞心一片明秋霜。
偷生忍辱德弗臧,何如一死名尤彰。
念奴娇 和仲渊似园小坐用玉田韵 晚清 · 王鹏运
押词韵第四部
馀寒犹滞,甚槐街喧遍、报晴钟鼓。
芳节三分都过二,阑槛几家春聚。
渔父桃花,王孙芳草,休问年时路。
西山今日,高楼心事无数。
那得却扫如君,不知许事,自适閒中趣。
老境闭门思种菜,未要木奴千树。
长剑慵看,酒杯掷下,飞梦沧州去。
化为两鸟,忘机共狎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