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𪛌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范纯礼/夷叟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赵子雍游石园 宋 · 程俱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长啸西风一散襟,重阴疏影静相临。
水通笠泽秋容净,竹种玄池野思深。
石磴扫云留晚步,松蹊随鹤尽幽寻。
旧游回首成春梦,太息凭谁写寸心。
八音歌赠别赵子雍𪛌之二首 其一 宋 · 程俱
金矿具奇质,百鍊出其刚。
石中含结绿,追彼蒲谷章。
丝也谈有馀,于道乃易方。
竹林醉黄垆,诞放非古狂。
匏瓜固非伦,顺俗岂所望。
出门谢恶友,要若拒獠羌。
革枉表斯正,渟滓水乃清。
木贵就绳矩,愿言赠子行。
八音歌赠别赵子雍𪛌之二首 其二 宋 · 程俱
汉貂,况乃出天派。
石渠重儒冠,武弁聊复戴。
丝麻宜自任,粗使有管蒯。
竹简书汗青,高吟当人籁。
匏虽贵中虚,植固须本大。
土耕戒莽卤,道耕恶疵累。
革带勿佩韦,赠子弦作佩。
木强虽过中,宁师伯夷隘。
周宪之用余送赵子雍诗韵作属德祖及余同作二首 其一 宋 · 程俱
 押尤韵
嗟我涉世路,有如陆推舟。
寻常不可冀,况乃万里流。
安能逐骊騄,超忽十二州。
虽然晚闻道,浅瞢如孙休
往者谢五斗,种瓜故侯
家山三亩宅,白首遂首丘。
一为饥所驱,复作漫浪游。
曲意泯圭角,终然足人尤。
焉知大隐地,亦复怀百忧。
周宪之用余送赵子雍诗韵作属德祖及余同作二首 其二 宋 · 程俱
 押尤韵
大云吴中士,妙学兼般舟。
笔下走三峡,胸中包九流。
考古自坟典,探玄极方州
别来十五年,邂逅一笑休。
作书不求闻,取重惟桓侯
尚北宫(四库本作此官)独冷,尘埃忘蹠丘。
尔者稍荐贤,蒲轮遂西游。
会当君相间,作诗继何尤。
遥知市门子,人不堪其忧(自注:德祖居吴大云坊,自号大云居士。)
赵子雍朱元益耜乐圃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十一部
秋风脱叶尽,弱质例可憎。
乐圃森老木,深苍郁奔腾。
中有白眉子,貌古心亦澄。
岁寒俪松筠,岂直朱丝绳。
篮舆一寻访,相携得良明(四库本作朋)
促膝对软语,沉忧释春冰。
丛编出奇踪,璀璨献与凝。
雕戈及篆鼎,往往见未曾。
惭君倾佳酿,幽亭暮方登。
但怪一林白,孤蟾自东升。
斯须接诗战,掉鞅苦不胜。
羡子醉经史,吾方着弓矰。
白眼安取转,尊拳恐相仍。
见子意已足,何须酒如渑
类礼义疏序 宋 · 金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全宋文卷六五六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二
予既得魏郑公《类礼》,终日诵习,并与友朋讲论其次第伦叙,以考究其先后缓急、轻重大小之义,并其经权常变之宜,而或时有不解于心者,辄复思得义疏观之,而后庶几慊于心。
夫《类礼义疏》者,常山公元行冲之所作也。
行冲名澹以字行晋封常山郡公,乃其所著《义疏》,亦久不复见人间矣。
因窃叹夫夏鼎商盘之属,年世遐邈,此真不可复得之数。
若夫秦汉以来古器法物,犹时时散落民间,顾在有心者购求之,则得之于万一,亦世事之所或有者耳。
况乎开元至今,相去不过数百年,而篇简所存,既非盗贼之所歆羡,而君子见之,则必为之珍护宝贵而传留之。
盗贼不羡,则无争夺损灭之患;
君子之所宝贵,则无毁伤弃掷之忧。
倘幸而不投之烈焰,不饱之蠹腹,安知不如孔壁、汲坟之复出于世乎?
时藏之于心,遇旧学闻家好古敦儒之士,必咨访焉。
一日,书贾吴氏翁缄书一箧,奉而前,曰:「闻吾子索此久矣,此天之所以赐吾子也」。
启箧而观之,则《类礼义疏抄》也,乃厚其值,拜而受之。
嗟乎!
天下事,患志之不坚耳,苟坚其志以求之,虽数所不可得,力所不可致者,天直为之相协焉,阴骘焉,又况其数之所可得,力之所可致者乎?
开元时玄宗皇帝魏郑公所撰《类礼》,命常山公集学者撰义疏,公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
开元十四年八月上之。
张燕公说驳之曰:「今之《礼记》,是前汉戴德戴圣所编录者,历代传习,向已千年,著为经教,不可刊削。
三国时魏孙炎尝改旧本,以类比次,事同抄书。
此固先儒所深非者,故其书后世皆不行。
用至贞观中魏徵乃因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太宗虽厚加赏锡,其书亦不立学官
行冲等取所注,加以疏释,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篇第乖舛,章句隔绝,失其本真,若欲颁行,事有未可」。
于是玄宗乃以其为然,遂亦赐常山公等绢二百匹,以其书贮之秘府,不得立于学官
常山公痛世儒排己,使其书不得行于世也,乃著论以自释,名之曰《释疑》,以自陈其著书之意。
予每读而悲之。
其辞曰:客问主人曰:「小戴之学行之已久,康成诠注见列学官,传闻魏公乃有刊易,又承制旨造疏将颁,未悉二经孰为优劣」?
主人答曰:「小戴之《礼》行于汉末,马融注之,时所未睹,卢植分合二十九篇而为说解,代不传习。
郑絪子干师于季长,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康成于窜伏之中理纷挐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具于郑志。
向有百科章句之徒,曾不窥览,犹遵覆辙,颇类刻舟。
王肃因之,重兹开释,或多改駮,仍按本篇;
又郑学之徒有孙炎者,虽挟元义,乃易前编。
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间起,马胄增革向逾百篇,叶遵删修仅全十二。
魏公病群言之错杂,䌷众说之精深,经文不同,未敢刊正,注理暌误,宁不芟砻。
成毕上闻,太宗嘉赏,赉缣千匹,录赐储藩,将期颁宣,未有疏义。
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其有著遗往说、理变新文,务加搜穷,积稔方毕,具录呈进,敕付群儒,庶能斟详,以课疏密。
岂悟章句之士坚持苦严,特嫌知新,悫欲仍旧,沉疑多月,摈压不申。
优劣短长,定于通识;
手成口答,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诠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答曰:是何言欤?
谈岂容易。
孔安国壁中书,会巫蛊事起,经籍道息,兄臧与之书曰:「相如常忿俗儒淫词冒义,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
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众非难正,自古而然,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一矣。
汉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
有孔扶者,随俗浮沉。
扶谓产云:「今朝廷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修古义。
修古义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则危身之道也。
独善不容于代,必将贻患祸乎」?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二矣。
刘歆以通书属文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后蒙亲近,欲建斯业,哀帝欣纳,令其讨论,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
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诸博士等皆忿恨之。
名儒龚胜,时为光禄,见此书,乃乞骸骨;
司空师丹,因大发怒,奏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
帝曰:「此广道术,何为毁耶」?
由是犯忤大臣,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
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
君宾之著名好学,公仲之深博守道,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元数十百件守郑学者,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肃谬。
诏王学之辈占答以闻,又遣博士张融案经论诘。
登召集,分别推处理之是非,具《圣證论》,王肃酬对,疲于岁时,则知变易章句,其难四矣。
卜商疑圣,纳请于曾舆;
木赐近贤,贻嗤于武叔
自此之后,惟推郑公。
王粲称伊洛已东,淮、汉之北,一人而已,莫不宗焉,咸云先儒多阙,郑氏道备。
窃嗟怪,因求其学,得《尚书注》。
退而思之,以尽其意,意皆尽矣,所疑之者犹未喻焉。
凡有两卷,列于其集。
王肃郑六十八条,张融覈之,将定臧否。
称玄注泉深广博,两汉四百馀年未有伟于玄者。
然二郊之际,殊天之祀,此玄误也。
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玄虑之失也。
服虔释传,未免差违。
后代言之,思弘圣意,非谓扬己之善,掩人之名也。
何者?
君子用心,愿闻其过,故仲尼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是也。
而专门之徒,恕己及物,或攻先师之误,如闻父母之名,将谓亡者之德言而见压于重壤也。
王邵史论曰:魏晋浮华,古道夷替。
王肃杜预,更开门户。
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
惟草野生以专经自许,不能究览异义,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兄子慎宁道孔圣误,讳闻郑、服非。
然于郑、服甚愦之。
疑郑、服之外,皆雠也。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五也。
伏以安国尚书》、刘歆《左传》,悉遭摈于曩叶,咸见重于来今,故知二人之鉴,高于汉廷远矣。
季产云: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外,当有明直君子,恨不与吾同代者。
于戏!
道之行废,必有时者欤?
仆非专经,罕习章句,高名不著,易受轻诬。
顷者修撰,殆淹年月,赖诸贤辈能左右之,免致愆尤。
仍叨赏赉,内省昏朽,其荣已多,何遽持一己之区区,抗群情之噂𠴲。
舍勿矜之美,成自我之私,触近名之诫,兴犯众之祸,一举四失,中材不为。
自用韬声,甘此沉默也。
其所为《释疑》之辞如此。
呜呼!
常山公之言,亦可知贤人君子著书立说之苦心,将以诱来世,诏无穷,使之家行而户习,乃一旦格于时论,使其书之沉沦湮没,不得显其辉光,衣被后学,不得已而自写其胸蕴,以抒其愤懑不平之气,亦所以求谅于后世之贤人君子,为之显微阐幽,而使之不终于湮没也。
今于数百年后,幸而得之,此非人力之所可致,而非天之相协之,阴骘之,其势固有所不能。
予是以敬承天之所赐,而并列其事与其辞,以备载于编端,俾传之于世之贤人君子,思所以显微阐幽,上达朝廷,颁行天下,使得家行而户习,则文、武、之世,其复见于今日,庶不负魏郑公常山公诱世之深心也夫。
宋 · 周子雍
风生阊阖春来早,月到蓬莱夜未中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二 《容斋四笔》:大观初年京师元夕张灯开宴,时再复湟鄯,徽宗赋诗赐群臣,其颔联云“千夜笙歌连海峤,春风灯火过湟中”,席上和者皆莫及。开封尹宋乔年不能诗,密走介求援于其客周子雍,得句云云。 按:其事又见宋陈陈元靓《岁时广纪》卷一一引《松窗诗话》。然《耆旧续闻》卷三作赵𪛌之赵雍作,录以备考。)
昭度墓志铭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九、《缙云文集》卷四、民国《巴县志》卷一○上
昭度死,将葬,其弟约与其子雍请铭其幽穴。
某适被命造朝,行事薄遽,不暇作。
又惟从吾先君以来,世与白氏相好。
某与昭度生同乡,年齿相若,幼遨嬉,长学乡校,游郡庠,徜徉里闬,无十日不同者。
昭度又躬行仁义,忠信之行著一乡。
乡之人望而敬之,闻其名,识与不识,皆嗟叹,曰善士善士。
今归骨丘壤,在昔契不可辞,第以不暇,无一见意,然实不暇也,姑系以铭。
古者行修于身,行于国家天下,本诸身而已。
后世计功利,取近效,然后才术胜而德行衰。
当治世,大夫士设施本诸身者盖鲜。
如吾昭度,玉粹春温,物即而化,为匹夫行著一乡,其犹古所谓修诸身者欤?
呜呼已矣!
下宅玄深,既固且宁,以利其后之人。
宋节推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八、《江湖长翁集》卷二三
予谓子宋子勇者也。
或曰:「子宋子雍容柔易,温然若可犯,予以勇可乎」?
曰:君子言勇以德,彼瞋目盛气,视死如鸿毛,投之以小利害则色动,中掉而忘其守,乌能勇?
宋子则能之。
吴门,一室萧然。
夫人不能堪者,诗书自乐,颜无几微;
与人言,略不及其有无。
幕职金陵,戒官期代者请缓其来,欣然从之,公之迟其行者几半年,坐是益困。
或言之,曰:「义当尔,不悔也」。
宋子勇者也。
饥其内,寒其外,而以固穷为言,言之易,履之难乎!
其忍也,而子宋子易之。
即此而充之,孟轲氏之勇可及不疑。
论贤否以事而信,信于己必思信于人,予见勇者几希,子宋子其人也。
以彼所守,信吾所取,且思信于人。
信不信,子宋子何加损?
然天之生贤者似欲为斯世用,如子宋子之贤,其容舍诸?
其行儒而吏术甚长,其文高而取人以恕,名位之不直也,嚣嚣常自得。
积是数美,所以根原挥鬯之,非以其勇欤?
虽然,予之知且信夫何益损,而君子提按举激扬之柄,能穷达轻重士者,则思有以谂之。
有若人也而不知之,不知;
知之矣,薄于信不诚,啬于进不仁。
吾敢以不知、不仁且不诚待当路。
因子宋子之官之行也,姑诵其所见而叙义之当然者送之。
淑母张氏墓志铭绍熙四年正月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九三
吾道沙溪衣冠族张氏子邦光有执诚女,乡党称淑。
既笄,与其邻汉陈氏子允文为配,将顺夫美不一。
姑氏徐中年婴𨃪挛疾,起居饮食不有侑之辄厝。
允文诿曰:「事姑,妇职」。
领谓欣然。
每晨省已,掖之衣之,栉之赖之,饮之食之,甚者溲器媟具,有涓必躬。
徐至八十,奉之如一日,淑声于为女嘉赫。
自大归,与伯仲氏妇相能,凡善一归之,过则反诸。
州学诸生,间归,劳苦次,置所业不诘,诘曰:「汝师谁氏?
文谁氏?
荐绅间过从谁氏?
其人是业劣,亦为善不」?
虽优,戚如也。
仲廷非游,与兄俱壮,未室,婿于吾里董氏子家。
董族大,善言语者多,泛与之应,舍吾党不必交。
贫莫自食,授徒以为生。
岁宴,囊所获以归,则所诘如所诘兄然,丰约曾不顾。
又骫孟仲董其季廷镇、廷骏学,居为然薪膏,出为绩丝麻以资之。
孟仲于兹成才,季濒成,断机之教之力与义方不几等欤!
妻徐翼,其女也,有母风。
孙莘、蒙、芳,一未名。
孙女二,以大母母之,甚于其母,淑声于为妯娌又嘉赫。
家故歉,频年藉二三子力觕给。
允文惟佚老是图,而一疾不起。
绍熙壬子闺月戊辰,其讳日也,享年六十有五。
明年正月,葬于车曰舍之原。
仲持孟书见谓:「侯兄弟畸穷,未有以增母重。
童谒铭,以其教子志志之,他日四有一达,铭未云晚」。
余惟二三子于母不失矣,为以志养者。
况母淑声恭如许,可铭矣,何待他日?
剡其执行,表以淑母而铭之。
铭曰:
女初母从,职殊道同。
亲熙子雍,孝力慈功。
淑声飒沨,特书于彤。
允协于公,有望未从。
尚镌所砻,于贲柏松(《缘督集》卷二六,清抄本。)
童:疑当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