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佛海瑞公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九
将家触热到圆通,始知东林已有主人。
方欲作笺问如何,遽承修敬,何慰如之!
来早过山门,冀幸瞻对,所将人从多,不欲久留,饭罢即过湓浦也。
谨勒手状。
白莲社图记110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九、《鸡肋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八四、《八代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二六、《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一、同治《庐山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庐山白莲社十八贤者,始晋太元中雁门正觉法师慧远爱此山,卜居之。
河内寂大师慧永先居西林,故法师所居号东林云
法师神明英越,初从太行释道安落发,道安知其能使道流东国者也。
时诸方名德闻风而至,与同修净土之社者甚众,而十八贤者,社中之杰也,曰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竺道生慧持慧睿、昙恒、道禺、道敬、昙诜,内有士曰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合十八人。
而佛驮二尊者罽宾人,皆神僧也,馀各有异迹。
法师最善陶渊明、陆修靖,两人高蹈,不肯入社。
先是,南海渔人尝网得文殊金像,有文云「阿育王造」也。
后,商人于东海得其圆光以合像,若符节
陶侃尝取之,旋失去。
至是,法师祷之江上,出焉。
永公室中尝有虎,或畏之,即驱上山,去。
恒公行,有鹿驯扰,耶舍赤髭咒水洗弟子足,使闭目,但闻风声,自龟兹一夕至姑臧
跋陀罗尝见弥勒兜率天上,得不还,果有释迦舍利三颗。
及群士等皆有异迹,见于其传,则法师可知已。
初,法师送客常以虎溪为限,最厚陶潜、陆修靖,偶送两客,不觉过溪。
然陶忘怀得失,晋宋间一人耳;
修靖后得道度世。
两人固非入社者,皆善法师
谢灵运恃才傲物,尝求入社,法师以心杂止之,灵运不恨也,为凿二池,种白莲,后名其社云。
殷仲堪之为荆州也,时入山修敬,故图中所绘陶、、殷在十八人之外。
今龙眠李公麟为此图,笔最胜,然恨其略也,故余稍附益之。
凡社中士十八人,非社中士四,从者若干,马六。
盖人物因龙眠之旧者十五,他皆新意也。
菩萨像仿侯翌,云气仿吴道玄受塔天王图,松石以关仝,堂殿杂草树以周昉郭忠恕,卧槎垂李成,崖壁瘦木以许道宁,湍流、山岭、骑从、鞬服以魏贤,马以韩干,虎以包鼎,猿猴、鹿以易元吉,鹤、白鹇若鸟鼠以崔白
余自以意,先为山石位置,向背物皆作粉本,以授画史孟仲宁,使模写润色之。
余幼慕无生法,堕世网不得出。
玉溪时,道庐山,爱而欲居不可。
家缗城八年,时往来于怀也,至为《思山辞》十数,醉辄歌之。
初见李图,悠然忽如蜡屐扶杖行其中,故为此图,特尽意。
莲社图记元丰四年一月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停云馆帖》卷六、《式古堂书画记》卷二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四
龙眠李伯时,为余作《莲社十八贤图》,追写当时事。
十八贤行状,沙门慧远初为儒,因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乃与其弟慧持俱弃儒落发。
太元中,至庐山
沙门慧永先居香谷,欲驻锡是山。
一夕,山神见梦,稽首留师,忽于后夜雷电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材木委积。
江州刺史桓伊表奏其异,为师建寺,是为东林,因号其殿为神运
时有彭城遗民刘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张诠张野凡六人,皆名重一时,弃官舍禄,来依远师。
复有沙门、昙常、惠睿、昙诜、道敬、道生、昙顺凡七人,又有梵僧佛驮跋陀罗、佛驮邪舍二尊者,相结为社,号庐山十八贤
陈郡谢灵运以才自负,少所推与,及来社中,见远师,心悦诚服,乃为开池种白莲,求预净社,远师以其心杂,拒而不纳。
陶潜时弃官归栗里,每来社中;
或时才至,便攒眉而去,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得。
道士陆修静,居简寂观,亦常来社中,与相善。
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
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
又尝令人沽酒,引渊明来。
故诗人有云:「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
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
又云「陶令多招不得,谢公心杂去还来」者,皆其事也。
此图初为入路,与清流激湍,萦带曲折。
踰石桥,溪回路转,石岩一;
又缭而上,石岩一。
二岩之间有方石池,种白莲华。
岩之旁有石梯,度山迤逦而去,不知所穷。
图穷处,横为长云,蔽覆树腰岩顶,其高深远近,盖莫得而见也。
石池有高崖悬泉,下潴为潭,支流贯池,下注大溪,漱石而激浪者,虎溪也。
岩之外游行而来者二人:一人登岭出半身者,宗炳也;
一人蹑石磴而下者,昙顺也。
岩中为经筵会讲者六人:一人踞床凭几挥麈而讲说者,道生也;
一人羽扇目注悬猿而意在深听者,雷次宗也;
一人合掌坐于床下者,道敬也;
一人相向而坐者,昙诜也;
一人执经卷跪听于其后;
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
莲池之上,环石台坐而笺经校义者五人,石上列香炉、笔砚之具。
一人凭石而坐者,刘程之也;
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也;
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惠睿也;
一人回坐拱手傍视而沉思者,慧持也;
一人如意而指经者,慧永也。
一人捧经籍与童子如意立其后;
又童子跪而司火,铗向炉而吹;
一人俯炉而方烹;
捧茶盘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
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环坐其下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常也;
一人坐而擎拳者,道炳也;
一人执经卷而坐者,周续之也。
临溪耦坐者二人,皆梵僧:一人袒肩短锡者,跋陀罗也;
一人举如意据膝而坐者,邪舍也。
童子一,卷发胡面,羽扇立其后。
一人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者,张野也;
童子巾立其侧。
又蹲而汲者一人。
石桥之旁,峭壁崛起,前有僧与道士相捉而笑者,远公陆道士过虎溪也。
一人貌怪雄视,捉胆瓶而立者,捕蛇翁也;
童子负杖却立而侍。
一人乘蓝舆者,渊明之回去也。
渊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
前者若欲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
童子负酒瓢从之。
一人贝叶,骑而方来者,谢灵运也;
旁一人曲笠,童子负籍前骑而行。
凡为人三十有八焉,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复以数计。
人物洒落,泉石秀润,追千载于笔下,萃群贤于掌中,开图恍然,若与之接。
挥麈而谈者,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
默坐而听者,如欲屏息杜意,审谛而冥冥。
沉思者,如欲钩深味,叩伭关,宅灵府,而游恍忽之庭;
梵呗者,如欲转喉鼓舌,而有云雷之响,与潮海之声。
行往来者,如御风而遐举;
坐临水者,如骑鲸而将去;
笑执手者,轩渠绝倒,达于衣冠。
盖其心手相忘,笔与神会,而妙出意表,故能奴隶顾、陆,童仆张、吴,跨千载而独步。
非十八人不足以发伯时之笔,非伯时者不足以写十八人之趣。
岂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其臭味相似,故形容之工,若同时而共处者也。
伯时于余为从兄,实山林莫逆之友。
为此图凡三十八日而成,余得之,游居寝饭其下。
客来观者,或未知莲社事,因记其后,览者当自得之也。
图成于元丰庚申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年辛酉正月二十六日,龙眠李冲元元中记。
按:《庐山志》卷一二上,同治刻本。
祭丁明仲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八、《华阳集》卷三一
呜呼明仲,蔼兹令德,何辜于天而夺之亟!
夫好名者争尺寸之进,而趋利者竞锥刀之直。
孰如明仲,有官不仕,欣然自适。
日散千金,了无难色。
此其高情逸韵,视夫世俗之规规,何啻十百而千亿也!
方且左琴右书,枕流漱石
舒幽思而啸咏,对清樽以朝夕。
友先贤于三五柳之间,与之合堂而同席。
若其考古论今,旁搜远摭。
或深入佛海,或直造圣域。
以至医经神巧之功,地理阴阳之赜,吴、陆画手,笔迹。
莫不极精而研思,毫分而缕析。
呜呼明仲
既贤而又多能,胡为不寿,一病至此极也?
虽然,人生如梦,百年瞬息。
达人大观,何得何失。
惟典刑之徂尽,后来无所矜式。
念此风俗,使我心恻。
矧予葭莩之亲,契好笃于畴昔。
航一水以相过,每论心而莫逆。
桑榆之暮景,期林壑以远迹。
诵《招隐》而振衣,指迷途以先迪。
将驾言而从之,忽千古之永隔。
呜呼哀哉!
日月如驶,及此窀穸。
怀话言其如在,邈高风以寥阒。
跽陈词而奠诀,挥老泪之横臆。
叶成父尚书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八、《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三
呜呼!
公之云亡,孰如我哀也?
与公生同乡,仕同时,老同隐于江湖之上也。
与公性同迂、术同疏、志同远于世俗之间也。
公之在禁严,纯明靖直,不阿不忮,见义必为,无所顾避。
于艰难中足国大计,我则不敢望公也。
我之在林壑,卑谦静默,以道自治,如不系舟,泛然于世,流行坎止,付之一视,而公则与我酷似也。
呜呼!
公之云亡,孰如我哀也?
岂无朋友,觞豆笑语,利害毛发,莫窥肺腑。
唯公与我,闻风而悦,既见则喜,柏坚而金石固也。
公于妙高,现普光界,邀我同入,纤尘绝碍,而公恍然游于别峰,使我踌蹰其下而不得见也。
我长过公,延我别墅,忘形尔汝,我醉君去。
今登其门,不见其人,尘昏旧席,鼠走而雀聚也。
我有弱女,公则妇之,结此两翁,百年之期。
公今逝矣,佗日奉箕,俨对遗像,痛何及而涕泪也!
呜呼!
公之云亡,孰如我哀也?
虽然,公之生无一善之不备,死无一恨之可遗也。
官八座而寿踰七十,妻偕老而子可与立也。
栖一丘,游泳佛海几三十年,超然尘垢之外,而世莫及也。
天不慭遗,夺我良士。
我非古人,谁复是似?
杳然声容,气横臆而泪溢眦也。
呜呼!
公之云亡,孰如我哀也?
示妙心居士孙通判长文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四、《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二
决欲究竟此事,应是从前作聪明说道理,文字语言上记持,于心意识内计较抟量得底,飏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丝毫头许顿在胸中。
扫除得净尽也,然后向心思意想不及处,试进一步看。
若进得这一步,便如善财童子于普贤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
亦不能知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
亦不能知入众生鬼界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信知无念无作,有如是功德。
这一步虽曰难进,若夙曾种得善根种子,只向信得及处看,看来看去,内无所住,外无所缘,不觉不知打失布袋。
当恁么时,方知庞居士道「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
对境心无垢,当情心死灰。
妙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
无求真法眼,离相即如来。
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是真语实语,不诳不妄。
然虽如是,莫见恁么道,便向无作无为处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默而常照。
硬捉住个猢狲绳子,怕他勃跳,古德唤作「落空亡外道,魂不散死人」。
真实要绝心生死、浣心垢浊、伐心稠林,须是把这猢狲子一棒打杀始得。
若一向紧紧地把定绳头,将心调伏,我说是人,执之失度,真可怜悯。
正眼观之,尽是天魔外道魍魉妖精,非吾眷属。
此事要得浑钢打就生铁铸成底担荷,若有心担荷,则又蹉过也。
古人不得已,见尔迷却路,为尔作个指路头主人而已,亦无禅道佛法可以传授,才说有传有授,便是邪法。
何以故?
不见《金刚经》中道:「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又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著实而论,说真如佛性,说菩提涅槃,说理说事,说邪说正,尽是非法,那堪更说有玄有妙可以传可以授乎?
不见先德有言:「说个学道,早是接引之辞耳,又何曾教尔起模画样特地驰求来」?
所以云:「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东」。
临济云:「尔但歇得念念驰求心,则与释迦老子不别」。
七地菩萨求佛智心未歇,谓之法尘烦恼。
既有决定志,必有决定得入手时。
且那个是得入手时?
喷地一发,心意识灭绝气息时是佛。
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要识这些道理,便是善财闻弥勒弹指之声,楼阁门开,善财心喜,入已还闭;
香严闻击竹作声,忽然契悟,便解道「一击亡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之类是也。
自家悟处、自家安乐处、自家得力处他人不知,拈出呈似人不得。
除已悟、已安乐、已得力者,一见便默默相契矣。
疑情未破,但只看个古人入道底话头,移逐日许多作妄想底心来,话头上则一切不行矣。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
只这一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
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坐处也,此外别无奇特。
前所云难进底一步,不觉蓦然过矣。
知府待制诞生之辰辄广善怀(四库本作思,正文同)菩萨故事成古诗一首仰惟经世之外深入佛海而某欲托辞以寄款款适获此事发寤于心似非偶然者独(下原衍依字,据四库本删)荒陋不足以侈此殊庆耳1121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岁星欲吐芒不开,昴星避次光低佪。
麒麟鸑鷟纷夹侍,善怀菩萨当重来。
仙公风流今几岁,再托高门瑞当世。
买香趁浴惊众聋,要识此僧今我是。
金粟后身何足言,释迦亲送非虚传。
稽首西来大菩萨,住世小劫须千年。
宰官说法聊应会,馀事文章亦三昧。
世间底物堪寿公,本自金刚无可坏。
钱处和大资四首 其一 宋 · 曹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迷云公已性天开,双涧相逢若再来。
二老果能如洛下,固宜慧远赋优哉。
灵隐远公真赞 宋 · 曹勋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松隐文集》卷二九
佛果嫡裔,风姿英粹。
万物方春,千岩初霁。
常棣一枝,中兴临济
诸方竦企,风声鹤唳
被诏灵隐,般若增气。
说法九禁,帝得大意。
汉高便有盖国谋,夺得韩信印可喜。
跋岸老所藏陈司谏谏疏后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松隐文集》卷三二
了翁在崇观间,以直道正辞作《尊尧集》奏御。
蔡鲁公当国,恶其诋讦,以指斥责台州
郡将观望,兵卒监守。
诸卒无礼,翁乃日持戒行,视其窘辱,略不为意。
后诸卒列谢曰:「前者犯分,迫于上命,望不加罪」。
翁非大力量,亦死于囚中。
此疏在台州时作,语言笔力殊不少衰,非清修梵行,深入佛海,何能历此?
至其举击竹拈花之缘,盖自谓也。
唯庵其珍藏,仆仍为标出,用相装严。
贾阁老三首 其二 宋 · 胡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来朝杲日破顽阴,共指秋成喜不禁。
寸碧遥岑供眺望,长空飞鸟自消沉。
四时景物千钟酒,万古功名一寸心。
尚愧先生佛海,两忘轩冕与山林。
侯郎中思孺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二、《斐然集》卷二七
古语有之,生若浮萍,死若逝水,顾所立之如何,曷耄期而后喜?
公奋迹于寒乡,飞英声而跅𧿇。
躐俊造之上游,决高科而鹊起。
睇云霄如咫尺,陋一息而千里。
总泮水之弦歌,饫瀛洲之图史。
经握兰于华省,寻仗节于使指。
师作新之术业,禀绍承之道揆
宜所怀之亟展,谁使行而尼止?
云涛汹乎三峡,傲扁舟于屣履。
笑委禽于德耀,岂梦雨之可拟?
抗铁冶以穷年,困盐车而垂耳。
倏蹭蹬于晚迹,抚壮心而未已。
武林之小城,刺炎陬之穷垒。
复撼顿于师言,遂逍遥于岳趾。
饭疏食而奚怨,衣缊袍而孰耻。
吾先君之息驾,屏世纷而莫迩。
公不倦于叩门,矧复齐于甲子。
有若我之愚戆,严礼貌而弗鄙。
贻冰柱之大篇,贶长须之双鲤。
越既久而益勤,不自尊于发齿。
撷南山之紫翠,酌北涧之清泚。
稽宏论而茫洋,齐谲怪与俶诡。
会予马之远适,来重诺于离仳。
曾转首而几何,遽惊心于哀诔。
惟公才之放逸,若涨川之无涘。
腾意气于风云,绚词章于霞绮。
逮忧患之雾蒙,投佛海而自洗。
白足之无人,领青衲之长跪。
晚乃弄夫坟典,悟曩得之非髓。
摩治忽于往圣,欲论患于旒扆。
诸生以众说,默瞑听而隐几。
决去取于须臾,俾授辞而落纸。
粲大义以盈编,阅日月而甫尔。
仰精爽以翘翘,抗谈端而靡靡。
咸祝公于三老,何奄忽于一逝。
云《春秋》与《易传》,尚胸次之盘峙。
嗟后学之莫知,怅斯文之已矣。
想殷勤之故情,惨悲风而涕委。
魂兮来哉,歆此芳酾。
瞎堂三句 其一 宋 · 释慧远
七言绝句 
我有不入驴耳句,日盈月昃未容呈。
出门会得天平错,未出门先举向君。
瞎堂三句 其二 宋 · 释慧远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我有截水停轮句,人天路绝信来稀。
等闲靠却过头杖,门里深沙眼■(慎皮)(嗤口=目)
瞎堂三句 其三 宋 · 释慧远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我有和烟钓月句,山摧海竭是生涯。
到头贫富知恩少,收拾归来总一家。
瞎堂三句 其四 宋 · 释慧远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瞎堂一句分三句,纯钢打就生铁铸。
半夜乌龟脱壳飞,星罗云散无寻处。
示禅人 其五 宋 · 释慧远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悬崖捉拍舞三台,死虎惊忙眼豁开。
圣地不生凡草木,果然亲见瞎堂来。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七 宋 · 释慧远
 押先韵
佛祖由来总是冤,电机旋处直如弦
金毛若解和声拶,月里麒麟笑揭天(以上辑自宋齐己等《瞎堂慧远禅师广录》卷一《滁州龙蟠寿圣禅院语录》)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一 宋 · 释慧远
 押词韵第十八部
瞎堂也有三个诀,靠倒云门乾屎橛。
一双白大吃泥鳅,两个鹭鸶吞石蠮(举百丈先和尚示众云: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当,敢保君未彻。觉和尚云:琅琊有三诀,绿水青山月,三冬枯木花,九夏寒岩雪。)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六 宋 · 释慧远
 押寘韵
山僧(《嘉泰普灯录》卷二九作瞎堂有个不是,丧尽衲僧巴鼻。
惊回陕府铁牛,吞却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