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落月依楼阁,归云拥殿廊(《宿山寺》,见《宋诗纪事》引宋释文莹《玉壶野史》。)
文莹师携琴见访 北宋 · 石扬休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郑卫湮俗耳,正声追不回。
谁传广陵操,老尽峄阳材。
古意为师复,清风寻我来。
幽阴轩下,重约月明开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武陵文莹上人 其一 北宋 · 张师正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忆昔荆州屡过从,当时心已慕冥鸿
渚宫禅伯唐齐己淮甸诗豪宋惠崇
老格疏閒倚涧,清谈潇洒坐生风。
史官若觅高僧事,莫把名参伎术中。
武陵文莹上人 其二 北宋 · 张师正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碧嶂孤云冉冉归,解携情绪异常时。
馀生岁月能多少,此别应难约后期宋文莹《玉壶诗话》)
僧文莹所居壁 北宋 · 郑獬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西湖频送客,绿波舟楫轻。
春入(《两宋名贤小集》作日)萝径静,浪花翻远晴。
文莹师诗集序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六、《郧溪集》卷一四、《玉壶诗话》附录
文莹师荆州访我于郧溪之上,出其所为歌诗一巨轴。
方予之躬事先垄,揽涕松下,而未能尽阅也。
及兹北归,道出白雪关,苍山峭立左右,如连壁,溪流其下,声不绝耳。
行之凡三日,累一百七十里乃尽,因得马上尽观师之诗。
得其佳句,则必回复而长吟,窈若么弦,瞥若孤翻,遂与夫溪山之灵气相扶摇乎云霞缥缈之间,而亦不知履危石而涉寒渊之为行役之劳也。
浮屠师之善于诗,自唐以来,其遗篇传于世者班班可见。
缚于其法,不能闳肆而演漾,故多幽独衰病枯槁之辞。
予尝评其诗如平山远水,而无豪放飞动之意。
师则不然,语雄气逸,而致思深处往往似杜紫微,绝不类浮屠师之所为者。
少之时,苏子美尝称之,欲挽致于欧阳永叔以发其名,而辞不肯往,遂南游湖湘间。
今已老矣,其诗比旧愈遒愈健,穷之而不顿,使子美而在,则其叹服之又何如也?
字道温钱塘人,尝居西湖菩提寺,今退老于荆州之金蛮。
荆州无佳山水,又鲜有知之者,安得携之以归吴,俾日吟哦于湖山之间,岂不遂其所乐哉!
谒金銮莹禅师 北宋 · 刘挚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西城十里入溪林,顿觉尘埃脱醉襟。
浅渚败荷萦白晓,淡云疏木抱清阴。
陶潜但有思归赋,韩愈殊无善吏心。
遗照主人应念我,试将秋思写瑶琴(自注:遗(原作进,据畿辅本改)照,堂名。)
九日病起寄文莹 北宋 · 刘挚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春城别去已秋穷,犹喜音书继递筒。
身外光阴一飞隼,天南踪迹两飘蓬。
夜乌三匝惊明月,胡马长嘶向北风。
无酒无人更无重阳愁过鹿皮翁
文莹师集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七、《忠肃集》卷一○、文莹《玉壶清话》附录
文莹喜读书,才思清拔,博知世故,久以诗闻于人,而不知其始何为落于方袍中也。
夫万物受材分于天者,必皆有职,若者失其职矣。
予以嘉祐三年,识荆州
后八年,治平之丙午也,予入荆州幕,而亦在。
既别去,又三年,熙宁之壬子,予南窜,复遇于长沙
是岁遂访予于衡阳
盖相与周旋二十年之间,其诗每见而每精。
嗟夫!
老矣。
以其平生之所学,与其高明之才,既皆无所用于世而一措于诗,宜其所得如此,岂所谓诗待穷而后工者欤?
虽然,其辞气象巧,尤不觉其为穷人老夫之所作,是可喜也。
翰林郑毅夫为其集叙,而其后至于访余也,又出若干篇以为后集,曰:「为我题之」。
而其作犹未已也。
沧浪苏子美尝称其作曰:「篇篇清雄,有古作者气态」。
而郑公之叙曰:「不类浮屠师所作」。
以谓往往似杜紫微
二公之言如此,为天下取信,余尚何辞哉!
独书其所以与之离合之故,致余意焉。
癸丑夏五月题。
吕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食邑实封馀如故制元祐三年四月四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皇朝文鉴》卷三六、《崇古文诀》卷二五、《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秘笈新书》卷一、《翰墨大全》甲集卷六、《文章类选》卷二五、《文章辨体》卷一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宋四六选》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门下:仁莫大于求旧,智莫良于用众。
既得天下大老,彼将安归;
以至国人皆曰贤,夫然后用。
今朕一举,仁智在焉。
宜告治朝,以孚大号。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吕公著,吁谟经远,精识造微。
不谈,昔闻其语;
以社稷为悦,今见其心。
三年有成,百揆时叙。
维乃烈考,相于昭陵
盖清净以宁民,亦劳谦而得士。
凡我仪刑之老,多其宾客之馀。
武丁时,虽莫望于前烈;
召公考,固无易于象贤。
而乃屡贡封章,力求退避。
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闵劳以万几之烦。
是用迁平土之司,释文昌之任。
毋废议论,时游庙堂。
于戏!
大事虽咨于房乔,非如晦莫能果断;
重德而逾于郭令,而裴度亦寄安危。
罔俾斯人,专美唐世。
可特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馀如故。
仍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议军国事。
代书寄文莹道人 北宋 · 刘摰
 押词韵第十一部
白云孤起飞杳冥,光如片玉轻如冰。
出山归山两何意,行止偶然无滞凝。
故人浮舟数百里,得得访我湘江棱。
二十年间四相遇,童颠疏鬓霜各增。
寒斋笑语极微妙,共以身世均鴳鹏。
瞥然去矣不我告,振锡忽借南风乘。
聊一徘徊驻衡岳,遂能放意穷临登。
崔嵬老骸不知倦,软舆蜡屐勤跻升。
穷岩险谷访秘怪,往往清啸猿鸟惊。
长泉落石响寒玉,故意写在朱丝绳。
仰挥云烟敛羽翼,俯听誉毁真蚊蝇。
书来所说谓如此,而惜携手无友朋。
又云吾庐已堪睡,况彼城市尤足憎。
意若欺我在迁谪,故以胜事用夸矜。
嗟如予者安足道,进退大计两未能。
平生雅志在林壑,误落世纷亲缴矰。
悲吟黄鹄慕,谢病高居思茂陵
羡子徜徉类云鹤,顾我拘窘如韝鹰。
故应题诗遍崖壁,曷若寄我勤缄縢。
山童痴立索书去,写此安足倾愁膺。
嘲愿成 宋 · 释文莹
童头浮屠浙东客,传呼避道长以陌。
宝挝青盖官仪雄,新赐袈裟椹犹黑。
察车后乘从驱挈,庸夫无谋动蛮穴。
暗滩夜被猿猱擒,缚入新溪哭残月。
牂牁畏佛不敢烹,脱身腥窟存馀生。
放师回目不自愧,反以意气湘南行。
我闻辛有伊川,变戎预谶麟经编。
睽车载鬼吁可怪,宜入熙宁志怪篇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引《诗史》 《诗话总龟》:熙宁中章子厚察访湖北,因以兵收辰溪之南江诸蛮。时有吴僧愿成亦在军中,自称察访大师,每出则乘大马,以挝剑拥从呵殿而行。随兵官李资入洞,资为蛮人所杀,成亦被缚。既而放归,犹扬扬自得。诗僧文莹嘲之云云)
玉壶清话自序元丰元年八月 宋 · 释文莹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二
玉壶,隐居之潭也。
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熙宁间,得文集二百馀家,仅数千卷。
其间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君臣行事之迹,礼乐宪章之范,鸿勋盛美,列圣大业,关累世之隆替,截四海之见闻。
惜其散在众帙,世不能尽见,因取其未闻而有劝者,聚为一家之书。
及纂江南逸事并为李先主昪特立传,釐为十卷。
黄帝之时,世淳事简,尚有风后、力牧史官,藏其书群玉山中。
古之所以有史者,必欲其传。
无其传,则圣贤治乱之迹都寂寥于天地间。
当知传者,亦古今之大劝也。
书成于元丰戊午八月十日,馀杭沙门文莹湘山草堂序。
按:《玉壶清话》卷首,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点校本。
偶成示道温 北宋 · 黄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何当归卧水云乡,不必功名似子房
一黍精华空色大,百年行(《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四四作形)数古今长。
谁知扰扰还三得,独向冥冥遣两忘。
少室山头星月近,紫微垣下起天香。
焚毁三苏文集等印板诏崇宁二年四月乙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张、晁、秦及马涓文集,范祖禹《唐鉴》、范镇东斋记事》、刘攽《诗话》、僧文莹湘山野录》等印板,悉行焚毁。
镡津文集后记 北宋末南宋初 · 释怀悟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镡津文集》卷二二
师之道誉声德,既其超迈,故后世学者,或当时在位,道赞人主,师表于天下后世者,皆仰而慕之,若天云日星焉。
故有寻遗风,想遐迹,瞻颂称赞不已,有若前所记净因大觉琏禅师将师之《白云谣》,若江西洪觉范之礼师之骨塔诗,若南海楞伽山端介然吊师之古诗凡百韵者,西蜀龙舒天柱山静禅师遥慕师而序赞者,若灵源惟清禅师之跋师《二手帖》而伸赞之者,今皆笔之于此,或详或略,以备研览,而发季世佛学者之志操焉。
净因大觉琏禅师送师之《白云谣》者,已见前之后序中,此不烦录矣。
今既以陈令举所著之记为前叙,旧得一叙不书名,不知何人所作,或云莹道温
观其文藻美丽,或近似之,他辈不能为也。
而中间叙其为文之所以而不甚流类,不免随为葺正之。
仍旧缀于集末云。
嵊县季君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四、《攻愧集》卷一○○
皇帝即位之六年五月壬戌,有旨:「季光弼所献文字有补治道,可与循两资」。
制曰:「上书公车,日以百计。
高则近迂,卑则涉谄。
至于出入经史,动含讽谏,览尔奏篇,朕甚嘉之。
进官一列,不独尔私,庶闻其风,亦克用劝」。
先是,四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君摭光武十事备论以进,目曰《》,文简而旨深,意笃而言婉。
训词既颁,士夫相与传诵。
圣天子导人使谏,盛德日新,而君之名亦由此暴白于天下。
君居八年,再上万言书,敷绎前说,又泛论当世之务,不报。
一日,闻西府除目,愀然曰:「枢筦与中书并立,系朝廷轻重,其可忽诸」?
遂考唐之宰相起自武德裴寂,终于天祐杨涉,作《编年录》,论说二百五十有五,去取抑扬,皆有微意。
苟位之非据,假以隆名,虽元勋如郭子仪,亦不得预,读者为之耸叹。
呜呼!
才不得究,赍志而殁,著书一二,亦足以不朽矣。
君字观国,其先家处之龙泉
世祖超,为吴越钱氏常侍,始籍于温,居平阳之桂源。
曾祖宗乔,祖文莹,俱不仕。
父敦习,以君升朝,赠宣教郎
妣林氏,赠孺人
宣教公早世,君方在髫龀,号慕如成人
祖母犹无恙,与林孺人自釐家务,俾君一意问学。
君少颖悟,痛自激昂。
于书无所不读,《诗》、《礼》、《左氏春秋》及诸子古文皆手自编写,寒暑不少变。
年十六授室,益加刻苦,视生产作业与闺房之私一不经意。
群试庠校,辄出其辈行,而器识凝邃,不见圭角。
阁学林公待聘待制萧公振里之先达,少所许可,咸器重之。
两荐于乡,绍兴二十七年遂登进士第
左迪功郎,调福州福清县主簿,以祖母忧不赴。
服除,授临安府盐官主簿
秩满,用荐者关升左从政郎
特旨授左儒林郎,充邵州教授
丁太孺人忧,授福州宁德县
通直郎,知绍兴府嵊县
磨勘,转奉议郎
代者且至,俄疾,卒于县治,享年五十有七,时淳熙十年四月四日也。
呜呼!
君之抱负厚矣,学行政术皆欲以古人自期,而见于用者止于州县间,所在皆著声绩,而其甚可称者数端。
盐官邑庠久不振,君召张横浦高弟于恕郎晔,勉以身率士子,课试皆临视之,咸自奋励,登巍科如张少良等数人。
邵阳僻远,士无师承,君遇诸生如朋侪,程度甚悉。
邻郡县之士至者相属,凡经指授,多成美才。
陈偕、谢特起辈有声湖湘间,此君之善教养者然也。
浙西漕河浅淤,例调民运水以济往来。
岁旱民劳,水愈不至。
君相地形,凿河引潮以灌之,至今为便。
闽有仙湖,为豪右所田。
君按黄谏议之旧疏浚,以广灌溉,此君之善兴民利者然也。
君之听讼,不为钩距,一以至诚临之。
公而生明,无不洞察。
罗源锻鍊平民为盗以希赏,连帅丞相陈申公命君鞫治,悉从平反。
公欲腾奏,又力辞之。
有母改适而子有后言,讼其不孝。
君曰:「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安得以不孝坐之」?
申公称其引经之决。
张僖之子为盗所𢦤,疑怨家黄氏为之,黄无以自明。
君察其非杀人者,故缓其狱,得子之衣于东阳,遂禽真盗。
又有王生与僧有隙,匿田家之子使其交讼之,旁引曲證,僧自诬服。
君独以为疑,求之,竟得于其家,告者遂伏辜焉。
君之救荒不为文具,皆出于恻怛之意,所至疚心,受赐者众。
隆兴之初,畿邑大歉,尚书薛公良朋尹京,以事属君。
君列急务六条献之,随即施行。
给事程公叔达六察行县,喜曰:「使诸邑皆如君,尚忧饥民哉」!
丞相史魏公闻丞之才,常下君所陈,尽发常平,裁价分粜。
民为之谣曰:「饥不忧,与之庾,儒林季公民之父。
寒不忧,今有裤,儒林季公民之母」。
既为县,又遭荐饥,山谷穷民易致啸聚。
君加意拊摩,富室致吴中之米七千馀斛,丐于府,得常平缗钱二万于邻邑,始得按堵。
而嗣岁尤甚,禾未登场,民已菜色。
秘丞朱公熹力举一道荒政,尤详于越。
君求哀诸司,得米四万斛。
县有二十七乡,凡为赈粜场、赈济场、养济坊三十馀所,戴星出入,以课督之。
数月之后,须发为变。
朱公每贻书劳勉曰:「省刑缓赋,以回天意,非体国爱民之切,不及此也」。
君为丞贰,则悉心以赞其长,谋事甚详,请于长而后行。
及为长,则待寮友如兄弟,莫不乐为尽力,故所至皆有纪,而去辄见思。
卒之日,剡中耋稚相持聚泣,至巷哭以过车。
识与不识皆唶曰:「善人亡矣」!
平日安于义命,论说甚明。
儒林之命既下,人谓君且通显。
君曰:「吾岂以此钓爵位耶」?
竟客授湖外以去。
巨公知己甚众,亦有欲荐于朝,亦或有尼之者。
君虽闻之,不以介介。
至义所当为,则奋然直前,无所顾忌。
亲故以出位抗论得罪,后当叙理,无敢保任。
君方为簿领,慨然许之。
有贵臣过县境,冠盖相望,或劝俱往。
君为诗曰:「不堪枉道依阳虎,可是无心简子敖」。
闻者韪之,亦以是终不得为时用,可哀也已。
同里周氏,清俭端恪,克相夫子,先君十年卒。
后以明堂恩赠孺人
男五人,复之、泰之、蒙之俱习世业,次兼善、举善,早世。
女二人,长适进士林仲明,次适陈权,皆周出也。
君天资笃厚,孝谨过人,少小孤立,奉祖母及母甚至,未始暂去膝下。
有疾,必躬治汤药,执丧以毁闻。
与弟兄光度友爱,诵书作文,自为师友,终身无间言。
无他嗜好,惟以论著自娱。
奉养寡薄,俸钱多以买书。
别有文集八卷,藏于家。
为文浑厚典雅,言皆有用,庶几乎一饭不忘君者。
雅爱东山林泉之胜,筑室其下,楼曰双清,轩曰静宁,欲为晚岁归休之地,竟不得一日之适,顾非命耶?
诸子将以某年某月甲子葬君于邑之某乡某原,以君之甥朱德成之状来求铭。
钥顷官东嘉,一见辱定交,尽得君之书读之,相与益厚,今其辞铭?
然君志不负所学,而见于行事者仅如许,既已屡书于前,惟所著之书当表其大者,以示后世。
铭曰:
惟君之生,未为不遇。
位虽不丰,朝有显誉。
章交公车,君独进御。
》之书,一言而寤。
唐三百年,曰宰曰,汎论其尤,姚、宋、房、杜。
君独究观,一一论著。
忠邪昈分,咸有旨趣。
位非其据,勋如汾阳而不与;
事有责备,德如晋公而不
上可以发潜德而诛奸谀,下可以垂世鉴而切时务。
䌷绎乎义命之说,磊砢乎经济之具。
使用于世,则必古人之与稽;
使之作史,亦必大明于劝沮。
呜呼,尚何言哉!
后之君子,必有抚是书而太息者。
铭实昭之,用以载君之名于不腐者也。
文莹哀辞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九、《漫塘集》卷三六
隐君陈氏,莹中其字,文莹其名也。
世居金坛,少孤,与其弟自力以养其母。
稍长知命不偶,属其弟以学,去而为浮屠。
浮屠氏归洁其身,而君慷慨慈惠,非泊然忘世者,曰:「吾观音师欲以慈悲心济物,可推是心者,惟医乎」。
即从浮屠氏之为医者游。
凡浮屠氏之为医者,与俗浮沉,惟利是嗜。
君所与偕,汲汲封殖,以遗其后,而君如不闻。
有以疾告,贫且下必尽心焉。
或扣疾弗审,即拂衣就视,主者谢无辱,君弗为止。
或疾有异,主者意弗决,进诸医订短长。
后生好己胜,口语纷纷,君退听,似不能言,徐举其言之善者,曰某意与某合。
或曰某说某不及,或曰某得其一未得其二。
貌温而气和,辞婉而理到,虽异己者亦屈服。
人以是咸爱敬之,旁百馀里率具礼迎致。
凡所用药,择材必精,和剂必审,称疾之宜,不视所施。
凡施之入,具药之馀,首以奉母,一箸之珍,虽远必致,养生送死,费皆出于君。
既失所恃,则以资雅尚。
宅一区,在望仙门里,周围可五六亩,嘉花美木,列植交阴其后。
千挺,森如立玉。
好古名画,求之如弗及,闻人有善本,即命工临写,匣藏壁展,卧兴对之。
或与己同好,亦乞与不靳。
性不解饮而爱客,好事者识其意,馈以名酒。
客至无间雅俗,出以饮之。
搴脱实于林梢,撷新柔于雨后,惟所可致,或载酒从之,亦无彼己之嫌。
三酌之馀,放歌起舞,怡然自适,挟贤挟贵,一所不计。
或规以爱无差等,则曰:「吾道固然,君言非吾砭也」。
开禧改元,君于是生七十有三年矣,素康强无疾,忽左胫微肿,顾谓弟子曰:「吾且逝矣」。
有问疾者,亦以是言告,问者曰:「君疾未殆也而云尔,何哉」?
君笑曰:「吾知之审矣」。
弟子曰:「君设有不讳,何以告我」?
君曰:「吾固空也而归于空,何以告汝」?
又问,则曰:「甚矣汝之爱我也,抑吾有托于汝,吾将盥吾手,濯吾足,听诵观音氏之书而炷香其前,以终吾师观音氏之心,于汝意若何」?
弟子曰:「唯」。
则奉而行之。
又五日而卒,实六月既望
自浮屠氏之说入中国,堕工商士农之业,隳仁义礼乐之教,识者病之。
若陈君者其人欤?
予曰:「君盖隐于浮屠氏者,不然君一念爱母不愧颍考叔,以医济人庶几郭玉、华陀,好画而能别,希近世米南宫父子,杯酒间任情逸又彷佛晋、宋间人物,岂浮屠氏所得羁哉」!
或曰:「君诚放达者,则荷锸自随,死便埋我,其得矣,庸何伤」?
余曰:「达者君之所自得,伤之者人之情也。
不然,日用饮食虽粗给于目前,而不能有一毫以遗其后,奔走左右虽不乏于平日,而不能留一人以嗣其传,设机阱以伺方来者,或畴昔同袍同裘之子,而睥睨觊觎于其旁者,又前日之亲且厚也,可不伤哉」!
故从而为之辞,辞曰:
香蜚兮桂丛,花翻兮药栏。
物有瘁兮必荣,君何为兮不还。
箪兮冰寒,轩兮春燠,事非远兮可追,君何为兮不复。
飞盖兮翩翩,税驾兮阗阗,靡来弗容兮一笑掀髯,今何之兮芳草芊芊。
左图兮右书,清樽兮绿醑,情性浩浩兮式歌且舞,今何之兮风叶自语。
浮云兮叆叆,层冰兮峨峨,羌一散兮莫收,顾本来兮若何。
日丽兮晴空,波澄兮绿水,悟本来兮若此,宁堕甑兮复视!
巢在兮鸠居,花成兮蜜移,客有来兮太息歔欷,繄世事之可伤兮匪君之悲。
史敷文冬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浣川集》卷六
观台云焕,畅和气于筒均;
翘馆日长,溢欢声于䌽里。
敢因亚岁,申蒇上仪。
恭惟某官文莹冰壶,德辉珠纬。
殊庭赋禄,期承顺于亲严;
延阁通班,密祗凝于圣眷。
行冠汉胪之唱,遂参商鼎之调。
茂对昌辰,翕膺纯嘏。
某栖迟穷里,瞻溯丛霄。
荔挺初萌,正有资于造化;
寒方极,宁无觊于吹嘘!
因贺以祈,此悰莫罄。
客有求观予孝经传者感而赋诗(《全宋诗》作 张九成 诗) 金 · 白贲
 押词韵第六部
古人文莹理,后人但工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岐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及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唐虞,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