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南郭先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崇让论 三国末晋初 · 刘寔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九
古者圣王之化天下,所以贵让者,欲以出贤才,息争竞也。
夫人情莫不欲己之贤也。
故劝令让贤以自明贤,岂假让不贤哉!
故让道兴,贤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举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
一官缺,择众官所让最多者而用之,审之道也。
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
为一国所让,则一国士也;
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推让之风行,则贤与不肖灼然殊矣。
此道之行,在上者无所用其心,因成清议,随之而已。
故曰:荡荡乎尧之为君,莫之能名。
言天下自安矣,不见尧所以化之,故不能名也。
又曰: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无为而化者其舜也欤。
贤人相让于朝,大才之人恒在大官,小人不争于野,天下无事矣。
以贤才化无事,至道兴矣。
已仰其成,复何与焉!
故可以歌《南风》之诗,弹五弦之琴也。
成此功者非有他,崇让之所致耳。
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则不难也。
在朝之人不务相让久矣,天下化之。
魏代以来,登进辟命之士,及在职之吏,临见授叙,虽自辞不能,终莫肯让有胜己者。
夫推让之风息,争竞之心生。
孔子曰:上兴让则下不争,明让不兴下必争也。
推让之道兴,则贤能之人日见推举;
争竞之心生,则贤能之人日见谤毁。
夫争者之欲自先,甚恶能者之先,不能无毁也。
不能免世之谤己,况不及者乎!
议者佥然言,世少高名之才,朝廷不有大才之人可以为大官者。
山泽人小官吏亦复云,朝廷之士虽有大官名德,皆不及往时人也。
余以为此二言,皆失之矣。
非时独乏贤也,时不贵让。
一人有先众之誉,毁必随之,名不得成,使之然也。
虽令复存,亦不复能全其名矣。
能否混杂,优劣不分,士无素定之价,官职有缺,主选之吏不知所用,但案官次而举之。
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
非能独贤,因其先用之资,而复迁之无已。
迁之无已,不胜其任之病发矣。
观在官之人,政绩无闻,自非势家之子,率多因资次而进也。
向令天下贵让,士必由于见让而后名成,名成而官乃得用之。
诸名行不立之人,在官无政绩之称,让之者必矣,官无因得而用之也。
所以见用不息者,由让道废,因资用人之有失久矣。
故自汉魏以来,时开大举,令众官各举所知,唯才所任,不限阶次,如此者甚数矣。
其所举必有当者,不闻时有擢用,不知何谁最贤故也。
所举必有不当,而罪不加,不知何谁最不肖也。
所以不可得知,由当时之人莫肯相推,贤愚之名不别,令其如此,举者知在上者察不能审,故敢漫举而进之。
或举所贤,因及所念,一顿而至,人数猥多,各言所举者贤;
加之高状,相似如一,难得而分矣。
参错相乱,真伪同贯,更复由此而甚。
虽举者不能尽忠之罪,亦由上开,听察之路滥,令其尔也。
齐王好听竽声,必令三百人合吹而后听之,廪以数人之俸。
南郭先生不知吹竽者也,以三百人合吹可以容其不知,因请为王吹竽,虚食数人之俸。
嗣王觉而改之,难彰先王之过。
乃下令曰:「吾之好闻竽声有甚于先王,欲一一列而听之」。
先生于此逃矣。
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才高守道之士日退,驰走有势之门日多矣。
虽国有典刑,弗能禁矣。
夫让道不兴之弊,非徒贤人在下位,不得时进也。
国之良臣重任者,亦将以渐受罪退矣。
何以知其然也?
孔子以为颜氏之子不贰过耳,明非圣人皆有过矣。
宠贵之地欲之者多矣,恶贤能者塞其路,其过而毁之者亦多矣。
夫谤毁之生,非徒空设,必因人之微过而甚之者也。
毁谤之言数闻,在上者虽欲弗纳,不能不杖所闻,因事之来而微察之也,无以,其验至矣。
得其验,安得不理其罪?
若知而纵之,王之威日衰,令之不行自此始矣。
知而皆理之,受罪退者稍多,大臣有不自固之心。
夫贤才不进,贵臣日疏,此有国者之深忧也。
《诗》曰:「受禄不让,至于巳斯亡」。
不让之人忧亡不暇,而望其益国朝,不亦难乎!
窃以为改此俗甚易耳。
何以知之?
夫一时在官之人,虽杂有凡猥之才,其中贤明者亦多矣,岂可谓皆不知让贤为贵邪!
直以其时皆不让,习以成俗,故遂不为耳。
人臣初除,皆通表上闻,名之谢章,所由来尚矣。
谢章之本意,欲进贤能以谢国恩也。
昔舜以禹为司空,禹拜稽首,让于咎繇
使益为虞官,让于朱虎、熊、罴。
使伯夷典三礼,让于
唐虞之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
谢章之义,盖取于此。
书》记之者,欲以永世作则。
季世所用,不贤不能让贤,虚谢见用之恩而已。
相承不变,习俗之失也。
夫叙用之官得通章表者,其让贤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让徒费简纸者,皆绝不通。
人臣初除,各思推贤能而让之矣,让之文付主者掌之。
三司有缺,择三司所让最多者而用之。
此为一公缺,三公已豫选之矣。
且主选之吏,不必任公而选三公,不如令三公自共选一公为详也。
四征缺,择四征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一征缺,四征已豫选之矣,必详于停缺而令主者选四征也。
尚书缺,择尚书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八尚书共选一尚书,详于临缺令主者选八尚书也。
郡守缺,择众郡所让最多者而用之,详于任主者令选百郡守也。
夫以众官百郡之让,与主者共相比,不可同岁而论也。
虽复令三府参举官,本不委以举选之任,各不能以根其心也。
其所用心者裁之不二三,但令主者案官次而举之,不用精也。
贤愚皆让,百姓耳目尽为国耳目。
夫人情争则欲毁己所不知,让则竞推于胜己。
故世争则毁誉交错,优劣不分,难得而让也。
时让则贤智显出,能否之美历历相次,不可得而乱也。
当此时也,能退身修己者,让之者多矣。
虽欲守贫贱,不可得也。
驰骛进趣而欲人见让,犹却行而求前也。
夫如此,愚智咸知进身求通,非修之于己则无由进矣。
游外求者,于此相随而归矣。
浮声虚论,不禁而自息矣。
人人无所用其心,任众人之议,而天下自化矣。
不言之化行,巍巍之美于此著矣。
让可以致此,岂可不务之哉!
《春秋传》曰:范宣子之让,其下皆让。
乐虽汰,弗敢违也。
晋国以平,数世赖之」。
上世之化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力农以事其上,上下有礼,谗匿远黜,由不争也。
及其乱也。
国家之弊,恒必由之。
笃论了了如此。
在朝君子典选大官,能不以人废言,举而行之,各以让贤举能为先务,则群才猥出,能否殊别,盖世之功,莫大于此(《晋书·刘寔传》,又《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通典》十六。)
译经僧众书 唐 · 柳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昔能仁示现王宫。假殁双树。
微言既畅。至理亦宏。
刹土蒙摄受之恩。怀生沾昭苏之惠。
自佛树西荫。塔影东临。
汉魏实为滥觞。符姚盛其风采。
自是名僧间出。贤达连镳。
慧日长悬。法轮恒驭。
开凿之功。始自腾显。
宏阐之力。仍资什安。
别有单开远罗浮。图澄近视赵魏。
粗言圭角。未可缕陈。
莫不谈空有于一乘。论苦集于四谛。
假铨明有。终未离于有为。
息言明道。方契證于凝寂。
犹执元以求元。是元非元。
理因元以忘元。或是元义。
虽冥会幽途。事理绝于言象。
然摄生归寂。终藉筌谛。
亦既立言。是非锋起。
如彼战争。干戈竞发。
负者屏气。胜者先鸣。
故尚降魔。制诸外道。
自非辩才无畏。答难有方。
则物辈喧张。我等耻辱。
是故专心适道。一意总持。
建立法幢。祇植法鼓。
旗鼓既正。则敌者残摧。
法轮既转。能威不伏。
若使望风旗靡。对难含胶。
而能阐宏三宝。无有是处。
尚药吕奉御。入空有之门。
驰正见之路。闻持拟于昔贤。
洞微侔于往哲。其辞辩。
其义明。其德真
其行著。已沐八解之流。
又悟七觉之分。影响成教。
若净名之诣庵园。闻道必求。
波崙之归无竭。意在宏宣佛教。
立破因明之疏。若其是也。
必须然其所长。如其非也。
理合指其所短。今见僧徒云集。
并是采石他山。朝野俱闻吕君请益。
莫不测听泻水。皆望荡涤悼悔之源。
销屏疑忿之聚。有太史令李淳风者。
闻而进曰。仆心怀正路。
行属归依。以实慧为大觉元躯。
无为是调御法体。然皎日丽天。
实助上元运用。贤僧阐法。
实裨天师妙道。是所信受。
是所安心。但不敢以黄叶为金。
山鸡成凤。南郭滥吹
淄渑混流耳。或有异议。
岂仆心哉。岂仆心哉。
然鹤林已后。岁将二千。
正法既萎。末法初践。
元理郁而不彰。觉道浸将湮落。
奘法师头陀法界。远达迦维。
目击道树金流。仍睹七处八会。
毗城鹫岭。身入彼邦。
娑罗宝阶。仍验虚实。
至于历览王舍檀特恒河。如斯等辈。
未易具言也。加之西域名僧。
莫不面论波若。东国疑义。
悉皆质之彼师。毗尼之藏。
既奉持而不舍。毗昙明义
亦洞观而为常。苏柘路既得之于声明。
耨多罗亦剖断于疑滞。法无大小。
莫不韫之胸怀。理无深浅。
悉能决之敏虑。故三藏之名。
在震旦之所推定。摩诃之号。
乃罗卫之所共称。名实之际。
何可称道。然吕君学识该博。
义理精通。言行枢机。
是所详悉。至于陀罗佛法。
禀自生知。无碍辩才。
宁由伏习。但以因明义隐。
所说不同。触象各得其形。
共器饭有异色。吕君既已执情道俗。
企望指定。秋霜已降。
侧听钟鸣。法云既敷。
雷震希发。但龙象蹴蹋。
非驴所堪。犹缁服壸奥。
白衣不践。脱如龙种抗设。
无垢释疑。则苾刍悉昙。
亦优婆能尽。辄附微志。
请不为烦。若有滞疑。
望咨三藏裁决。以所承禀。
传示四众。则正道克昌。
覆障永绝。绍隆三宝。
其在兹乎。过此已往。
非复所悉。弟子宣白。
王寺丞为弟乞应举状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武夷新集》卷一七
右,臣辄写私诚,仰干圣听,退量僭越,甘俟诛夷。
伏念臣门袭素风,家承绪业,自先臣之沦逝,乃贱族以替凌。
臣之二兄,并参朝列,俯邻一纪,俱掩泉扃。
唯臣与弟乡贡进士贻序,勉绍箕裘,恐隳堂构。
永怀陟岵,但深罔极之哀;
相顾在原,同励自强之志。
微臣幸缘世胄,获践官常;
臣弟刻苦艺文,服勤简素,誓求一第,用慰九泉。
咸平四年冬,叨京府之荐能,预泽宫之试艺,虽从退黜,靡敢怨尤,益坚学古之心,庶遂起家之望。
今岁已颁诏旨,大启贡闱。
南郭吹竽,岂容滥厕;
东堂折桂,咸激壮图。
而臣私室延灾,长主薨背,方缠哀于戚里,难旅进于名场。
然而情迫繇衷,理须犯上。
盖以臣弟齿发已踰于壮室,姓名尚在于白丁,以旧相之遗孤,与编氓而等列。
辛勤砚席,殆过于十年;
嗣续衣缨,未沾于一命。
况希逢于乡举,忧渐坠于门风。
伏望尊号皇帝陛下念微臣门阅之微衰,悯臣弟身名之蹭蹬,不令公辅之后夷于平民,俾预贤能之书升于天府
茍得齿四方之贡士,蒙再试于春官,妍媸虽卜于至公,存殁实衔于大造。
许仲涂郎中游山 北宋 · 钱公辅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每同南郭先生到,今伴东牟太守来。
自顾拙疏聊自乐,白云径里踏荒苔(《舆地纪胜》卷四二《淮南东路·滁州》)
次韵上酬四十伯父 北宋 · 慕容彦逢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南郭先生物外人,锵金佳制喜重闻。
写成图轴閒来展,要似徽之爱此君。
少夷见和戏以其韵赠之 北宋 · 赵鼎臣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郭先生心似灰,一官偶向此间来。
诗才举世当归逊,德行何人敢望回。
三径就荒知有命,十年不调惜无媒。
更添贫病相料理,颇遣黄花近酒杯。
谢试宏词及三经义入等启1100年3月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丹阳集》卷四
敝帚千金,诚乖自见;
铅刀一割,大竦众闻。
感藏情涂,愧溢眉宇。
窃以唐室详于取士,词科尤盛得人。
陆贽以建议而济兴元之功,李绛以忠谟而辅元和之治,杜遵素削权于诸镇,裴中立服叛于两河,巍峨勋庸,辉映简牍。
乃若梦得夸毗于显仕,宗元附丽于要臣,科选虽优,操行何取?
先帝懋廉能之众,诏书复词藻之科,文治猬兴,卿材辈出。
大明继照,众畯鼎来,推择至公,劝奖尤厚。
自非文列之伯仲,六籍探奇,学通游、夏之渊源,三冬擅富,服匿识单于之器,实沈穷大夏之神,则何以上副旁求,元膺妙简?
如某者会稡小伎,襱襶顽姿。
风流莫簉于淹中,恢博顾惭于稷下。
未识晏楹之奇字,迥殊汲冢之多闻。
糟粕习传,岂免轮人之议;
虫鱼缀缉,坐贻伧父之讥。
迫就养于亲庭,勉争雄于场籍。
怀铅学者,每玷上游;
充赋王畿,屡尘第等。
茂恩解褐,荣路彯缨。
读书未逮于五千,补掾聊同于百六
栖栖奥渫,踽踽喧嚣。
平亭日困于丹书,商榷寖疏于黄卷。
聊吟《招隐》,屡作《抵疑》。
耻为南郭吹竽,每望西山而拄颊。
静言计议,勉自激昂。
汩没而抗尘,则殆昧乘时;
进修而应令,则未为枉己。
文战更思于借一,疲兵自贾于当千。
髦士云翔,贵游波委。
敏捷争先于倚马,华菁各擅于雕龙。
岂期晚生,首玷清举。
矧是三经之选,亦收一日之长。
丹桂腾芳,已冒鲁山之一第;
青钱中选,敢图阳峤之八科。
揣分无堪,归恩有自。
此盖伏遇某官丕扬贤业,光辅圣时,务长育于人材,不遗忘于微贱。
力吹于寒谷,芑过采于中乡
遂致琐材,获阶寸进。
骏称千里,由吴坂之提撕;
珍擅二都,本华阴之拂拭。
某敢不退量侥冒,更务就将。
不专事于辞华,益惇修于器业。
黄香学浅,方求未见之书;
任昉恩深,行献感知之赋。
执政求外任启(时见任秘阁校理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乐静集》卷一六
挟无知而游世,动则多违;
犯不韪以望人,困而寡与。
盖势疏者情隔,能薄者力微。
信未感于言前,志欲行乎券外。
径庭直往,犹如寸梗之撞钟;
呫嗫自营,仅若飞蚊之过耳。
知难而退,乃分之宜。
其或心以愿违,势由私迮,须臾之渴,未能穿九仞之泉;
跬步所休,何暇种十年之木。
谓不才而无取,宜废于人;
见有力者必鸣,或关诸命。
伏念某蚤从乡校,入践书林,学未达先生之言,名不挂通人之论。
耗精神于蹇浅,困年力之颓侵。
是非不谬于自知,利害相摩于多故。
同堂笄冠,嫁娶并举者十人;
旧里田园,黍稷不供者数岁。
加以伯兄长谢,先垄未归,累然诸孤,殆绝生意。
独有少弟,僻在海隅,矻矻以穷年,尝耿耿而不寐。
严助怀故土之乐,罢直承明;
陶潜三径之资,愿为彭泽
而况手足寡急难之,闺门多冻馁之忧,期一假于外官,顾何辞于俗吏。
有政事之责,可以赴功;
蒙禄廪之优,足以收族。
恭惟某官大猷经世,一德亮天,利万物以无私,耻一夫之失所。
退惟顽陋,夙被埏镕。
冒岁月以淹回,乏毛米之称报。
因人并奏,既同南郭吹竽
以病得赒,独幸支离之受粟。
言斯甚迫,理或可矜。
窃以廉者之无求,乐闻君子之虚受。
顾屠门之割,大嚼何为;
寄鹪鹩之栖,一枝良足。
送思深赴泉州录参 宋 · 林季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南郭先生卧病馀,瘦如骐骥服盐车
厌尝漆叶青黏散,旋理司空城旦书。
长陌欲登秋色薄,一樽相对鬓毛疏。
晋江波与温江接,消息频传双鲤鱼
继诗社诸友韵 南宋 · 杨冠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休将龟筴问穷通,往事邯郸午枕中
南郭吹竽羞滥食,北山运畚笑愚公
酒边赖有赓酬在,客里还欣臭味同。
得句不妨频寄我,从今莫效马牛风。
代回胡运管极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一、《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
西清举贤,争剡需头之荐;
南郭滥吹,与题钳尾之名。
计效则无,之有。
恭惟某官抱致远之度,无欲速之心。
才名四十年,始偿邑债;
扶摇九万里,犹作幕宾。
归、张迭嗟,崔、李交说。
射雉而用一矢,绵力可惭;
烹鱼而得尺书,雄文何腆。
某亡能为役,有味其言。
末路再得朋,喜而不寐;
吾负二宜去,人谓斯何。
张侍郎自牧一百韵 金 · 李奎报
五言排律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一
世家流庆远,我丈禀灵殊。
爽露凝琼树,寒冰映玉壶
名声惊霹雳,胸臆贮江湖。
门继清廉镐张镐,朝登质直酺张酺
雪中松性古,天上桂枝孤。
瑞梦曾徵凤张鷟,明时敢忆鲈张翰
冯唐方见遇,颜氏旧如愚。
帝室誇三镜,明堂宝六瑚。
彤霄循北拱,苍海耸南图。
演诰唐麻上,分仪汉蕝隅(公为礼部。)
沐芳承湛露,纵辔骛长衢。
酒胆钟星白,忠诚折槛朱。
躏人才落落,好士乐愉愉。
忆昔初投刺,相迎似合符。
夤缘近美玉,想像置生刍。
投辖情何厚,含杯气益粗。
处囊容赵客,横气试齐巫。
佳树旌幢卓,名花锦绣敷。
但欣青眼眄,何倩翠眉姝(时唤妓不至。)
文抉髓,词穷腴。
芳醪斟石冻,异味杂山肤。
客三千忝,诗筹一百输。
瓮边眠毕卓,堂上宿淳于。
大冶镕顽矿,洪溟纳细污。
再来增款密,欢笑益姁媮。
极辩驰黄马,遗篇咏白驹(时有荐达之言。)
枉联东野句,频倒伯伦觚。
吟榻薰风散,归程睌雾纡。
醉誇攀学士,骄不避金吾
意已黄金重,情难白骨渝。
雄诗三绝在,圣草十行俱(公以草书赠诗三首。)
拟作家传宝,唯怀鬼夺虞。
靘妆欺友倩,绝辟倒嘉谟。
荷重犹投,酬卑合覆瓿(平上同用。)
蹇予诚龌龊,赋命实崎岖。
寒谷生冰子,裒衣着腐儒。
痴龙殊未辨,乾鼠谩相沽。
丑质惭康瓠,铦锋谢湛卢。
北宫惭驾荜,南郭吹竽
阙里攀龙凤,春官战虎貙。
一鸣方骇世,十影拟过都。
左相曾邀饮文相国特召予饮。故比李适之。)宁王许醉扶宁仁侯召予饮。予醉倒使人扶之。)
玉颜罗密座,珍膳出丰厨。
夜饮长侵晓,朝吟动及晡。
牡丹园上醉,杨柳陌边驱。
晚落蟠泥困,那堪抚剑吁。
道长犹恐泥,泉涸自难濡。
弦绝何由续,墙顽肯可圬。
同门皆振翮,唯我尚抢揄。
故故容颜改,垂垂岁月徂。
六身催倒亥,三足未留乌。
心思如悬旆,功名剧守株。
愁期千日醉,病废四方糊。
谗搆交相扇,行藏甚似拘。
樊蝇顽不死,市虎动成诬。
处处嗔投璧,人人虑窃鈇。
嘲龙多蝘蜓,袭狗几鼱鼩。
郁郁同平子,申申愧女媭
自啼无用血,浑断苦吟须。
奔走如邮吏,迁延似贾胡。
杜园空费望,陶径想应
拟脱婴身网,归安曳尾涂。
灌畦常搰搰,鼓缶乐呜呜。
南去将经楚,东游遂极吴。
带苓聱叟结,学圃小人须。
船尾抄云子,江头木奴
饮河盈鼹腹,跳井没蛙跗。
天地为游子,烟波钓徒
翻思神圣代,何忍草莱逋。
佩洁纫芳蕙,巢寒恋碧梧。
操修怜汲直,梦想对高俞。
身世烦窥镜,生涯倦织絇。
出言虽切切,回眼例盱盱。
竹实谈鸡鹜,椿年语蟪蛄。
自嗟遭世晚,人道与时迂。
雷雨初惊后,乾坤可涤无。
死灰期复煽,病树会重苏。
器识虽云浅,心䏏要欲刳。
不才堪搦朽,高论孰嘘枯。
幸感贤知己,常称一鄙夫。
衣冠将饰越,脂粉强妆嫫。
有玉深藏椟,为金好跃炉。
波臣如得水,渊客岂无珠。
曩阻抠衣礼,时方曳履趋。
琴僧折简召(时呼能琴僧。),笙客隔墙呼(邻有吹笙客呼之。)
话旧元无倦,论文亦颇娱。
鼻墁逢匠石,背痒得麻姑
始末如深遇,麋捐有薄躯。
每承亲昵昵,罄写意区区。
小隐何人到,端居十日踰。
晓霞红绮散,夜雪白毡铺。
冷火空频拨,寒醅孰与𣂏。
虚堂无客位,幽室学僧趺。
忽忆参商别,潜悲楚越逾。
仰风滋眷恋,回首亮踟蹰。
苦欠奉书鹤,欲为趋藻凫。
试归如会面,不敏敢逃诛。
孟浪词虽拙,公无笑嗫嚅。
题龚氏皆山楼 元末明初 · 梁寅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一
我闻仙人十二楼,乃在白云之岛丹霞之洲。
君家结楼在人世,何为祗恋山岩幽。
山中紫芝日堪茹,亦有白石可煮为珍羞。
八窗何玲珑,七星挂檐头。
翩翩玄鹤度,甡甡苍鹿游。
千丈松间来远飙,万年石上鸣寒流。
凭高听韵不知倦,足以涤荡人间之閒愁。
君家渝水南吾庐,相望不百里。
山楼阅世凡几年,今重搆之良有以。
昔闻飞甍为瓦砾,瓦砾再见飞甍起。
玉堂学士记果成,南郭先生诗更美。
日延宾客喜多暇,诵文歌诗夜未已。
有时钩帘风翠入,举觞谈咏烟霞里。
嘈嘈天籁悦心耳,石为豆豋泉作醴。
楼上朝复朝,山中年复年,隐君之乐何陶然。
金丹可遇不可求,遣情以酒亦得仙。
春江花草可玩惜,秣陵风月宜招延。
心常爱此楼外之青山,千峰万壑森复先。
醉翁之乐乐无极,山中之人相与长周旋。
陈昌检校(时淮藩复濠泗徐邳等州)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右辖扬兵甓社湖,淮臾(一作籓)草木遂全苏。
登莱海色浮楼舰,蒙羽山光落版图。
白兽远瞻霄汉闼,玉麟频剖庙堂符。
烟青土锉遗民喜,月黑沙场旧鬼呼。
谩说楚材多用晋,从来郢曲盛传
延陵君子初观乐,南郭先生久废竽。
田野旧游应不忘,风云壮志合长驱。
中原平定寻盟日,咸贺军谁得汉儒。
郭先生 元末明初 · 胡奎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郭先生久不来,草堂日日向南开。
已长成高过,花都狼籍半为苔。
渴心谁慰病司马,诗债先偿曲秀才。
闻道放舟苕水上,看山自倒白螺杯。
题春山小景图 元末明初 · 胡奎
老夫爱画入骨髓,偶向高堂见山水。
不识何人写此图,恍然坐我春云里。
大山小山青入天,岚气暝结香炉烟。
扁舟夜泊浔阳郭,似是当年孟浩然
阿翁手持九节杖,双涧流泉玉琴响。
天风吹带碧桃花,瑶草金芝为谁长。
南郭先生吾友于,招我共读山中书。
石田可耕水可钓,安得斯人与同调。
厅事春联 明 · 汤允绩
对联 押寒韵 出处:楹联丛话
东坡居士休题杖;南郭先生且滥竿。
用韵答蔡克智王节推 明 · 祁顺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小洞烟霞深复深,流光过眼日骎骎。
生平不善谋身计,纵老犹存许国心。
南郭滥竽应似昔,西山拄笏最宜今。
劳君佳句开岑寂,恍惚重闻大雅音。
闻鹦赋 明 · 申光汉
 出处:企斋集卷之一
南郭先生,服道忘形。
结庐谷口,日出无营。
因习静而观动兮,聊以感乎物情。
于时风和景明,品汇咸亨。
先生乃陟岑崟,俯窈冥。
藉芳馨,翳葱菁。
爰有黄鸟,好音来成。
初卑飞于幽谷兮,中矫厉乎短翎。
迁乔木之高枝兮,风上下以交鸣。
独何乐之在兹,乃终日以扰撄。
或若怨而若诉,或若歌而若赓。
或往者如送,或来者如迎。
翎翎翐翐,交交嘤嘤。
同伯仲之埙㙈兮,类急难之鹡鸰。
岂学能言之鹦鹉兮,盖是识时之仓庚。
诗人赋其求友,孟轲戒夫许行
虽百舌之万变,在达观之听莹
若夫上林日暖,百卉敷荣。
公子多闲,徙倚风棂。
闻巧言之如簧,和醉梦以调笙。
赵姬掩抑而止歌,秦女索尔而投筝。
情既荡而志怠,故虽乐而不贞。
至如幽闺春晓,星斗初倾。
思妇无寐,逦迤云屏。
恍遗音之过耳兮,中瞀乱而潜惊。
锦字将成而莫正兮,鱼笺欲裁而还停。
怅空床之难守兮,又虽哀而不平。
若或如南郭先生者,超乎清隐。
与世无婴,操斧取则。
伐木丁丁,相彼鸟之若兹兮。
尤有感乎友生,虽躁静之异情兮。
亦既雅而不精,又乌识夫盛德君子。
声入心通,达变合经。
观丘隅之一语兮,知己德之可明。
表众善之所止,启后人之聋盲。
物虽微而喻大,吾有取于谷莺。
惟下学而上达兮,悟垂训于千龄。
酬寄林秀才伯圭(廷琦)陈情诗六十二韵 明 · 申楫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三
处世浑如梦,为官未有渝。
羞将山野态,强向利名趋。
身既忘南北,人谁辨珷玞。
位常居下品,官不愿要枢。
论议归良弼,经纶让硕儒。
荒田抛外岭,佣食寄南湖
才薄无仁政,心摧屈壮图。
忧惶黔议巷,惊怯鬼张弧
出令疑秦法,干誉愧禹谟
夜郎李白歧路泣杨朱
虽作邑中宰,难为天下模。
不教民弊革,徒使我心劬。
对案憎鱼蟹,闻禽厌鹧鸪。
归心虽突兀,行路崎岖。
有三重卷,无八百株。
瓶空巢鼠妇,门闭网蜘蛛。
本自为贫仕,何遑待价沽。
东施妆越黛,南郭齐竽
蚇蠖伸何日,驽骀跼坦途。
方圜元不合,身世政堪吁。
念昔干三策,犹能赋两都
言将关世用,才或应时须。
岂料魁然物,终成濩落瓠
人心藏利剑,世态谤明珠。
落魄瞻桑梓,流年怅蟪蛄
音疏今日札,火改去年
莫道无为化,难治不逞徒。
悬知民怨讟,堪羡鬼揶揄
箕敛流渔户,鞭催困役夫。
辕驹恒窃辔,樽酒孰中衢。
弃辅车输载,询谋事合符。
一乡须共济,十室庶全苏。
只喜驯笼鸟,非关续短凫。
但当施药石,何必画葫芦。
白屋屯膏泽,苍生念喣濡。
日勤吾计拙,辰告尔谟吁。
上贡将无阙,官租幸免逋。
得人心更切,求去望还孤。
钟鼓虽常设,鶢鶋所乐殊。
不平鸣几许,有怀达宜乎。
诗健千牛力,心雄七尺躯。
排禅韩得正,尊道孟为迂(林诗有排释老业程朱之语。故及之。)
杨氏非庸匠,王生岂但圬。
言辞多质朴,文字少阿谀。
天翼终能奋,吾言讵可诬。
须为盛黍器,莫作守钱奴。
亏篑难为仞,张机必若虞。
从今脱衔马,知免假威狐。
愧我知人晚,怜渠见义癯。
好为妻子乐,聊竟岁年娱。
乘兴时来往,怀冤莫嗫嚅。
拟留投井辖,言絷食场驹。
顾我依萍水,思乡梦月梧。
随波头已皓,陟岵眼将枯。
人事惊归雁,天时属断壶。
未伸乌哺愿,徒感圣恩纡。
识面宁论旧,开胸不欲粗。
迟应晚翠,鞭著孰先驱。
傥向枯鱼肆,须怜大嚼屠。
时应无一定,理可反三隅。
落日辞归子,秋风卧病吾。
临分何以赠,荒拙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