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陈达翁”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参政执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诗别二子及良友(丛刊本作「诗别妻子、良友、良朋」。枋得遁迹建宁,从之游者,有:詹苍崖、游古意王济渊曹东谷叶爱梅魏天应陈达翁张子惠及毛〖靖可〗、蔡〖正孙〗诸君,又有道士天隐。盖先生方修养辟谷之术也。戊子十月十八日时年六十三岁作。)1288年10月18日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南八男儿南八男儿:「南八」,即唐时南霁云,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故称南八南八男儿终不屈,谓唐南霁云张巡共守睢阳,城陷,就义不屈的故事。《唐书·张巡传》:「巡守睢阳,城陷,俱被执,子琦以刃胁降,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贺蔡芳源判镇为道士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五、《叠山集》卷一○
共审洁身污世,寄迹黄冠。
满目氛埃,儒术不胜其拘贱;
游神清静,道家尚可以逍遥。
隐然千古之逸民,或是四明狂客
切以安期志大,岂愿学于神仙;
庄子才高,何空谈于道德。
聊以避秦梁之俗,不忍闻楚汉之争。
因思前哲微言,亦羡后天不老
秋夜发幽人之叹,欲鍊形魂;
凯风取王子之词,必存神气。
果知此意,宁有几人?
共惟某官光风洒落之襟怀,白日清明之志操。
濂溪而下,考亭而上,遍参诸老之书;
西山之节,久轩之忠,自得一家之学。
未展平治脩齐之蕴,肯为清虚恬淡之游。
静观世变之推迁,忍见人生之辛苦。
皇帝王伯之道,一降如今;
衣冠礼乐之区,大变至此。
惟圣贤乃能避世,惟明哲可以保身。
不嫌茅宇之凄凉,转为道观;
何必玉隆之严邃,乃寄仙家。
上界喜闻蔡真人之词,新宫不让山元卿之笔。
庐山泉石,再期脩静之留;
华岳烟霞,幸有希夷之隐。
而恐闻十行丹诏,终将拥一朵之红云。
某欲访松花,共寻瑶草。
青牛何往,常占紫气函关
白鹤高飞,或听玉笙于碧落。
送史县尹朝京序1284年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七、《叠山集》卷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建阳号难治,秋苗不满九千石,站户不征输者过半,养新军馀五百人,邮卒不与焉。
邑当广南江浙诸道之要会,省官御史、宣慰、按察多行部,邻郡守贰多假途,驿使将宸命来往,烦廪庖者无虚日。
令尹迎必数十里外,遇霖霪积潦,瞻马首倏至,跪拜泥淖马粪中,移时不敢兴,马上人命之退则退。
客就馆,用大牲,小则刲羊刺豕,折俎充庭,号曰献茶饭
令拱手立堂下,三跪进酒上食。
客露顶趺坐,必醉饱,喜动颜色,无不满。
上马去,送必数里外而归。
令尹对妻子举酒相贺曰:「吾知免矣」!
子事父、臣事君不如是,其严甚于皂隶之奉主人翁也,为令尹者劳矣哉!
中原将家子史尹宰邑三年,以宽平和易为政,不求赫赫名。
民安之,但见其可狎,不见其可畏。
余隐者耳,不闻理乱,初不知史君何如人也。
癸未十月政和民不靖,流毒千里,平民无辜而死者几万人。
史君得龚遂汉宣帝遗意,人以为贼盗,吾以为赤子,人方治乱丝而棼之,吾乃治乱绳而解之,不杀一人而定。
会大赦,闽浙更生者何止百万,赦未至而冤死者亦多矣。
史称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史君之后其昌乎!
既受代,僦庐托妻子于此邑,亦以士民依依,不忍相舍也。
京师吏部,求禄以养母,朋友载酒崇肉而饯之者五十人。
前期,各赋诗。
余闻而出山谒之,一见如旧识,因道前朝四十年遗事,宰相之仁鄙,将帅之知愚,军民之苦乐,兵财之多寡,士大夫人品之高下。
史君无问不知,如响斯答,如养叔之射叶,矢必中的;
庖丁解牛,刀必中窾;
伛偻丈夫之承蜩,累丸愈多而愈不失其锱铢。
听之者心快神畅,可喜可敬,可愤可泣,始知东南科举士误天下苍生者百年,曾不如中原将家子不习时文者可与谈天下事。
今人以作邑为劳,宜乎史君但见其逸也。
余老且病矣,只欠一死,回思少年遇知己,如忠斋刘公、敬斋谢公,石赵公则堂家公、实堂吴公、泉石青阳公,皆待以国士,期以远业。
入仕二十一年,居官仅八月,宰相荐拔者十一人,皆议论不合,绝意浮世事,退而尚友安期生梅子真为穹壤间无用之物。
予之负知己多矣。
不知诸老先生存者几人,子游中原,过齐、鲁、燕、赵,当历历为予问之。
朱希真云:「早年京洛前辈,晚景江湖无故人。
难与儿童谈旧事,夜攀庭树数星辰」。
予每诵此诗,未始不临风洒泪也。
安得明敏卓荦之才如史君者,日罄欬吾侧哉!
朋友谓予旧有能诗声,当以诗为赠。
余方读礼,言且不成文,岂能写衢童壤老之真情乎?
有扬觯者曰:「不载酒崇肉,又不赋诗者罚」。
余乃自罚,为《建阳士大夫饯令尹史君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