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龚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国子博士陆君墓志铭熙宁十年九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九、《苏魏公文集》卷五九
国子博士山阴陆君,讳圭字廉叔
尚书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谏议大夫讳轸之子,赠光禄卿讳昭之孙。
熙宁九年五月癸酉卒于濠梁之官舍,以明年九月丙辰葬于会稽县之表孝乡赵乐峰之南原。
日月有期矣,诸孤以国子直讲龚君原之状求铭于所知者。
谓予昔尝使淮南,表君之治效为一道宰之最,又尝主礼部贡举,奏君之仲子佃为第一,然则不得为不知者也。
于是以文志其圹云:君始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景祐中,补湖州武康,其令老且闇,邑事无细大皆属之君。
君年始冠矣,而处事如理,议者谓宿其官不及也。
再调信州司法参军州将张铸以惨急覈下,无敢与抗者。
君数争曲直于前,终不为所夺。
用荐者迁杭州南新,谪其尉马惟一贪赃系于狱,或谓曰:「法无县令下佐官狱事,以此获谴可惜」。
对曰:「茍畏吏议而屈于凶人,我不能也」。
满秩,改睦州录事参军
衢、婺之讼有未决者,皆愿移于君,曰:「虽得罪,犹甘心也」。
考课,擢大理寺丞,知明州奉化扬州天长二县,皆以严著称,辨析奸隐如己亲见之。
扬州大姓汤氏二子分财,兄诉其弟为异姓子,不当有分。
法,父母既亡,则以籍为定,而江都广陵之籍先为其兄购毁之。
情几夺矣,又下天长。
君尽索架阁远岁案牍阅之,得庆历中州帖有其弟之名者上之州,是时州倅吕君希道适治其事,尝谓余曰:「十年滞讼,用是以决之,非有健令,安能办此」?
太守韩玉汝称之为「有君子之刚」,而邑人谓其政可继包孝肃公
盖公尝宰是邑,有遗爱故也。
然公之为政,自明至曛,虽退食不去厅庑,而邑事以治。
君之政以聪察为先,过其廷者肃如也。
方昼,则无留人而邑事亦治。
由此言之,政无繁简,要之实惠在人,则久而益见思也。
会葺县廨,财用不足,请于州,不可;
调于民,又不可。
于是使人有罪非重故者,皆得赎金以助费,不日而工告完。
使者以为法不当尔,故奏罢之,左降监濠州酒税。
至则濠人欢曰:「此天长陆君也」。
州以事诿之者十七八,君亦精力,不惮烦苦。
后虽病癯瘠,犹黾勉临务。
间或移告,则州人乘门请起。
转运使杨君汲荐之曰:「古所谓尽瘁于国者,陆某是也」。
方兹时,朝廷切于用才,不以年次擢者前后相望。
而君之资适逢世,又有知己者在朝,人皆期其行且见用矣。
不幸奏始下而君已亡。
呜呼!
命也乎?
享年五十五。
有文集二十卷。
君少时通敏有才气,好学尚义,其僚婿孙威敏公尤器待之。
曰:「奇才也」。
锁厅举进士贾魏公置其程文优等,后不中第,亦不再举。
曰:「吾岂不得已者耶」?
然性喜饮酒,每饮满恬然,以之酬酢事变,愈醉而愈明。
尝以所生母丧归越治焦坞先茔,属岁旱乏水,一日有泉出其地中,取汲足用,既已事而竭焉,乡人以为诚孝所感也。
夫人毗陵边氏,兵部调之女,号德安县君
生四男子:长曰佖,尉氏县
次即佃也,审官东院主簿
次曰傅,真定府学教授
季曰倚,举进士
君虽仕宦龃龉不如志,而诸子皆少年竞立,与当时巨公游,声称已显矣。
吴越之间多云吏部有阴德,君能教之忠也。
铭曰:
所谓良吏,其政平易。
虽以刑成,卒由宽济。
匪德匪威,孰克用乂
我见其人,陆君是矣。
允矣陆君,政以敏闻。
风声肃肃,虽殁犹存。
越山故乡,水深土厚。
丘陇在焉,闻望不朽。
龚深父1064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某得手笔,感慰,尤喜侍奉万福。
所示王深父事甚晓然。
不为小廉曲谨以投众人耳目,而趣舍必度于仁义,是乃深父所以合于古人,而众人所以不识深父者也。
言之于深父何病?
扬雄亦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故某以谓深父于为,几可以无悔。
扬雄者,自孟轲以来未有及之者,但后世士大夫多不能深考之尔。
孟轲,圣人也。
贤人则其行不皆合于圣人,特其智足以知圣人而已。
故某以谓深父其知能知,其于为几可以无悔。
扬雄之仕,合于孔子无不可之义,奈何欲非之乎?
若以深父不仕为过于,则自雄以来能不仕者多矣,岂皆能过于乎?
若以深父之不仕为与雄异,则孟子称禹、稷、颜回同道。
深父之于为,其以强学力行之所至,仕不仕特其所遭义命之不同,未可以议于此。
深父吾友也,言其美,尤不敢略,亦不敢诬,所以致忠信于吾友。
然以久废学,恐所论尚不中,不惜更详喻及也。
再答龚深父论语孟子1055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僶俛从学,不能无劳。
略尝奉书,想已得达。
承手笔,知与十二娘子侍奉万福,欣慰可知。
所论及异论具晓然。
道德性命,其宗一也。
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吉有凶,则命有顺有逆、性有善有恶,固其理,又何足以疑?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去善就恶,谓之性亡,不可谓之性成,则伊尹之言何谓也?
召公曰「惟不恭厥德,乃早坠厥命」者,所谓命凶也。
命凶者,固自取,然犹谓之命。
若小人之自取,或幸而免,不可谓之命,则召公之言何谓也?
夫古之人以无君子道为无道,以无吉德为无德,则去善就恶谓之性亡,非不可也。
虽然,可以谓之无道,而不可谓之道无小人;
可谓之无德,而不可以谓德无凶;
可以谓之性亡,而不可以谓之性无恶。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言相近之性以习而相远,则习不可以不慎,非谓天下之性皆相近而已矣。
孔子南子为有礼,则孔子不可告子路曰「是礼也」,而曰「天厌之」乎?
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若有礼而无权,则何以为孔子
天下之理,固不可以一言尽。
君子有时而用礼,故孟子不见诸侯;
有时而用权,故孔子可见南子
孔子与蒲人盟而适卫者,将以行法也;
不如是,则要盟者得志矣。
具有制于人而不得行,则圣人之无所奈何,孔子适卫,非蒲之所能制,则孔子何为而不适卫?
盖适卫然后足以明义,此孔子所以适卫也。
凡此,皆略为深甫道之。
以深甫之明,何难于答是,而千里以书见及,此固深甫之好问嗜学之无已也。
久废笔墨,言不逮意,幸察!
知罢官遂见过,幸甚。
然某疲病,恐不能久堪州事,不知还得相见于此否。
,自爱(《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二。又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
本文龙舒本题作「同前」,即《答王深甫书》。
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元丰六年1075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长安县太君临川王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潭国公讳益之女,尚书左丞张公讳若谷之妇,尚书比部郎中讳奎之妻,国子博士䙼、开封府雍丘视之母。
十四而嫁,五十一而老,五十六而卒。
其卒,在颍州子䙼官舍,实元丰三年正月己酉
君为妇而妇,为妻而妻,为母而母,为姑而姑,皆可誉叹,莫能间毁。
工诗善书,强记博闻,明辨敏达,有过人者。
循循恭谨,不自高显
晚好佛书,亦信践之。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慈哀所使,不治小过,欲归归之,欲嫁嫁之。
君二女:长不慧,不可以适人;
其季,殿中丞龚原妻也。
卜六年,葬江州德化县
安石为志如此,弟安上书丹
治平禅寺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光绪《松阳县志》卷一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四
处州松阳资圣寺,距县郭西一里,矗然见于山林之间,而溪落其前。
出人瓯闽者,由之取道,而祷祠观游者无时而不集,实为一邑宾客之凑。
太宗出御书,真宗芝草,使藏其中,而仁宗又出御书,其来久矣。
英宗即位之初,诏天下寺观无籍而额不出于朝廷者,听州县条上,特赐以名。
于是始被诏用治平之纪元以易其额,而岁度学者一人。
父老相与语曰:「吾邑之远而四朝宠锡,实为盛事。
吴越之俗,鼓舞佛法者,固不迫于号令,而乐致其力。
吾闻五代之时,黎民愁叹于征戍调发之勤,迄我朝始合正朔于一,而百年之中养生送死于无事之际。
退而思前人值其不幸之时,而我得不自幸耶?
且闻佛法有因缘之理,茍贪今日之福,而不知福之所以植,庇上之德而不知德之所以报,泯然待终而为后世之因缘者,尚何待也」?
道宁乃输钱于印经之院,售五千四十八卷,归之寺,又合福之钱万一千有奇,属弟道隆者,使作转轮之藏,有殿有堂,列以两庑。
又命僧省文丐佛像六十,而工以期年而就。
噫,何其盛也!
世之儒者以百氏出于道术散裂之馀,而佛尤后出,自西域数译而至中国,上古之人不道也,诗书无有也,遂肆意诋斥,以为与杨、墨、申、韩等,为诡驳之说。
虽然杨、墨、申、韩能行于一时,而终无抗儒者之辨。
独佛法之旋废旋兴,而山海荒忽之俗,闻佛则瞻仰赞叹,与儒者并出而牢不可坏者,岂非其道神妙得于人心之自然耶?
故虽不远万里,迹绝形殊,其言不可算数,而理则一也。
彼以上古诗书求之者,特见其粗耳,孰知其精之在人而不自悟耶?
方其因归依之感于外,而使人之内有以发其信心,则侈其事以报之,奚曰不宜?
同郡国子监直讲龚原深之,吾游之贤者也,语其寺如此,而乞余文揭之碑,遂为之书。
太学狱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
臣先准朝旨看详诉理熙宁以来罪犯,并元丰后来探报断遣公事涉冤抑,情可矜悯,并许上闻。
数内一件制勘太学公事龚原等二十二人,已具看详事理,奏听指挥去讫。
伏缘事有未尽,须至论列。
臣谨按太学公事,本因学生虞蕃就试不中,狂妄躁忿,上书告论学官阴事,自此起狱;
又因勘官何正臣迎合傅会,将赦前及状元于法不该推治之事,奏乞皆行推治,亲画特旨依奏,自此狱遂大炽。
上自朝廷侍从,下及州县举子,远至闽、吴,皆被追逮。
根株證佐,无虑数百千人,无罪之人,例遭箠楚,号呼之声,外皆股栗。
闻论者谓近年惨辱冤滥,无如此狱。
其所坐赃,大率师弟子见之礼,茶药纸笔好用之物,皆从来学校常事,虽经有司立法,而人情踵故,未能遽革,尽以监临枉法当之,终身放废,可谓已甚。
其间虽有实负罪犯之人,终以下讦其上,事发不正,狱官希合,拷虐太过,故虽得其罪,论者犹不以为直。
又况学士大夫,不堪困辱,类多引虚自诬,并坐重责,深可嗟悯。
臣所看详,缘止是据案考事,而狱吏等从来锻鍊文案,惟恐平反,故首尾牢密,曲直莫辨。
况此狱出于正臣希功,用意尤极巧诋。
今虽已具案内事状奏闻,然在于实情、天下之所知者,有所未尽。
若不旷然加惠,一切昭洗,止用有司看详之文,诚恐冤抑不伸,不足上副圣仁矜恤之意。
臣愚不胜拳拳,欲望陛下特出睿断,将太学制勘命官举人等,优赐恩旨,等第除落罪名。
取进止。
〔贴黄〕现今看详诉理所,若于公案内见得冤抑,或可矜事状,即本所自可陈奏。
其虽有冤抑可悯之情,众所共知,而案内文致完密,非看详所能见之,如此狱者,若有司不以事实上闻,则冤者无由可伸。
臣待罪言路,义不可以避嫌自默,惟陛下酌情制事,毋拘常法,特与优加除雪,以示宽大,仍乞作特旨施行。
次韵答钱穆父穆父以仆得汝阴,用杭越酬唱韵作诗见寄1091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某以弟亲嫌请郡。)
(轼本以舍弟亲嫌请郡。)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
豪杰虽无两王继子直深父。),风流犹有二欧存叔弼季默。)
叔弼季默。)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龚深之曾约相从偶不及而深之逝矣独过其所约之地遗像俨然感怆不已因书其事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德公期我此联裾,独舍扁舟断梦初。
繐帐一灯如晤语,泪痕空对两龙驹。
龚侍郎深之手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瞻望门墙,仅隔一水。
然声问不乏,而岁时殷勤,所当展尽于师仰者,不应疏简如是。
临分虽不敢辄龃龉,其驰情缱绻,不得为无憾也。
春候已深,日来尊体动止何似?
老境流落,不图遽遭此酷,永日如梦寐中,夜间则申旦目不得交,力量不充,固深自愧。
维是四十年艰苦相依,平时家事取给已不易堪,而有一急难,则委曲经营,不遗馀力。
情则夫妇,义则朋友,既使之到此地,终不得同归,念念祗欲下见。
蒙眷深厚,未能执手号诉,临纸哽塞,不次。
龚原国子监丞告词108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尔昔以经术教国子矣,中以罪废。
而士大夫高尔之义,有司薄尔之过。
其往涖丞事,使天下知朝廷用人之周,无善不举。
可。
深父伤字韵 其一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郑弃非人弃,梁亡只自亡。
危机交弊弱,血刃第争强。
恃力虽千国,推尊独一王。
衰微今已往,掩卷益增伤。
深父伤字韵 其二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前史权衡在,当时法度亡。
力扶周室弱,深抑楚人强。
言战嗟无义,书元示有王。
细推褒贬意,掩卷一悲伤。
深父伤字韵 其三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战伐周纲替,春秋救已亡。
缀旒忧主弱,问鼎叹臣强。
萧斧惩当世,蓍龟鉴后王。
最怜君学苦,能为古人伤。
深父伤字韵 其四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秋二百战,一一叙兴亡。
书战皆非义,称人亦贬强。
临文常抑楚,谨始必尊王。
穷究当时事,应须发感伤。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一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学易非吾敢,疲驽亦勉旃。
冥心二篇策,皓首一韦编。
忧患生拘羑,几微续草玄。
相期须畛域,慎勿泥蹄筌。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二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大易诚微矣,吾门敢舍旃。
文虽重旧旨,孔亦断残编。
道远为功骏,言微蓄意玄。
江鱼如可得,朝夕自忘筌。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三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圣意藏羲易,人心勿舍旃。
玩爻知上古,经火叹遗编。
六画功成简,三才道亦玄。
兄今微大过,默默识真筌。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四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易道更三古,愚心愿勉旃。
研几甘白首,穷理自黄编。
西伯爻于繇,扬雄准以玄。
意先言象得,从此舍鱼筌。
奉怀深父学士友兄 其一 北宋 · 彭汝砺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泛泛公舟何所之,江湖不似月相随。
关西夫子吾所畏,河上丈人今所思。
蓬发白如相别日,菊花黄似去年时。
看花欲饮竟无味,不是贫家缺酒卮。
奉怀深父学士友兄 其二 北宋 · 彭汝砺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看山更饱更无厌,野色虽寒亦不嫌。
风作浪头高突兀,云埋雨脚细廉纤。
一双远岸钓鱼艇,三尺近村沽酒帘。
海上浮舟忆彭蠡门前栽柳陶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