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崔寔引里语 汉 · 无名氏
 押锡韵
崔寔政论曰: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故里语曰:
州郡记,如霹雳。
得诏书,但挂壁(○《初学记》二十四。《御览》十三、四百九十六、五百九十三。诗记九。)
崔寔引农语(《诗纪》作四民月令引农语二章。) 其一 汉 · 无名氏
 押陌韵
二月昏,参星夕。
杏花盛,桑椹(○齐民要术二。古谣谚三十七引齐民要术。○逯案。齐民要术引崔寔。非农语。)
崔寔引里语 汉 · 无名氏
政论曰:顷间以来。岁且一赦。百姓妞妖。轻为奸非。谚曰:
一岁再赦,奴儿喑恶(《御览》或作喑哑。《诗纪》同。或作噫唶。○群书治要四十五。《御览》四百九十六、六百五十二。)
酒箴 东汉 · 崔骃
四言诗 押有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丰侯沈酒,罂负缶。
自戮于世,图形戒后(《御览》七百六十二。案:《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作「崔寔《酒箴》」,与此小异)
禁夜行诏永宁元年 东汉 · 汉安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
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文选·鲍明远放歌行》注引崔寔《政论》永宁诏)
崔子贞崔寔字子贞 其一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仆以元年到任,有见兵二百,马如羖羊,矛如锥锬,盾如榆叶(《御览》三百五十三,又三百五十七)
崔子贞崔寔字子贞 其二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人生实难,所务非此(《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注引《与崔子书》,各本「子」下脱一字,依文疑当是「子贞」也。)
崔子贞崔寔字子贞 其三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匈奴若非其罪,何肯吞声(《文选》)
政论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谨案:《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高祖篆,祖颎,父瑗,范《史》皆有传。好典籍,桓帝初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拜辽东太守,母卒归葬。服竟,召拜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免归。建宁中卒。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辨而确。范《史》论曰:「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痛心错之徒不能过也。」「其书成于守辽东后,故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本传系于桓帝初除为郎时,未得其实。其本北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从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篇,略依《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校补讹脱,定著一卷。其畸零短段三十事不能成篇者,载于卷末。《治要》专取精实,而腴语美词,芟除净尽。然于当时积弊,已胪列无遗。治乱兴亡,古今一轨,本传引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是言也。嘉庆十九年龙集甲戌六月十五日
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
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
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
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
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
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
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
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
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
悲夫!
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
(《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辑(《意林》作「葺」)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本作「契」,从《意林》改之)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
新新不已,用之无穷。
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
武丁之获傅说宣王之得申甫是则其巧工也。
今朝廷以圣哲之姿,龙飞天衢,大臣辅政,将成断金,诚宜有以满天下之望,称兆民之心。
年谷丰稔风俗未乂(此二语上下疑有删节)
夫风俗者,国之脉诊(《御览》三百七十五作「胗」)也。
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年谷下十三字从《御览》补)不和,诚未足为休。
《书》曰:「虽休勿休」。
况不休而可休乎。
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
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自汉兴」下四十字从本传补)
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
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
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本传作「设」)
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传作「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孝武皇帝策书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孔子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民,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
中兴之主,亦匡时失。
盘庚悯殷,迁都易民;
周穆有阙,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从本传补)
然疾(疑有误。本传及《艺文类聚》五十二无此二字)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本传、《艺文类聚》作「传」)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
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本传、《艺文类聚》作「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故每有言事,颇合圣听者,或下群臣,令集议之,虽有可采,辄见掎夺。
何者?
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殆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
心闪意舛,不知所云、则苟云率由旧章而已。
其达者或矜名嫉(本传作「摈」)弃。
复存,由(本传作「犹」)将困焉。
贾生之所以排于屈子以摅其愤者也(旧作「以舒愤者也」,从本传改补)
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
况其余哉!
且世主莫不愿得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
自非题榜其面曰鲁孔丘邹孟轲,殆必不见敬信。
何以明其然也?
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
当时皆见薄贱,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劳辱勤瘁,为竖子所议笑,其故获也。
夫淳淑(《意林》作「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绝」字从《意林》补),必待题其面曰鲁仲尼邹孟轲,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从《意林》补)
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别异量之士,而适足受谮润之诉。
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当时,而见思于后人(《意林》作「无不见思于后日」)
以往揆来,亦可容易?
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群书治要》)
政论 其三十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孝宣帝方外安静,单于稽颡来朝,百世不羁之虏也(《文选·孙楚石苞孙皓书》注引崔寔《本论》)
政论 其三十三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文选·三国名臣赞》注引崔寔《本论》)
四民月令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谨案:《隋志·农家》,《四人月令》一卷,后汉尚书崔寔撰。《旧唐志》同。《新唐志》作崔湜。误。宋不著录。近人任兆麟、王谟皆辑本,编次不伦,且多挂漏。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其文不类,未知何据。余既辑崔寔《政论》一卷因兼及此书,蒐录遗佚,得二百许事,省并重复,逐月分章,为十二章,定著一卷因兼及此书有注,疑即崔寔撰。征用者或以注为正文,今加注字间隔之。而王本所采《齐民要术》六事,附存俟考。又《齐人月令》一卷,唐孙思邈撰。《宋志》在《时令类》,本今亡,并附于后,免与崔实书混。夫农为邦本,食为民天。《洪范》八政,一曰食。孔子论政,先足食。自古及今,未有不知稼穑之艰难,而能有国有家者也。惜古书流传日少。《汉志·农》九家,见于《隋志》者,仅汜胜之一家,见于《新唐志》者,仅尹都尉、汜胜之二家,而多出《汉志》范子计然一家。至宋时著录,乃起《齐民要术》,前此数家,绝无传本,顾及增收晚出空疏不适用之书,滥及蟹花石不急之务,殊非农家本意。同砚生洪颐暄始辑《范子计然》一卷、《汜胜之书》二卷。及余所辑此书,虽皆残缺,然而网罗散失旧闻,窃有力焉。数十百年后,此书存佚,余又不敢知,是在好古者之广为传布也。嘉庆甲戌岁十月
正月之朔,是谓正旦,躬率妻孥,洁祀祖迩。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
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齐民要术》三,《艺文类聚》七十二,又八十九,《初学记》四两引,《白孔六贴》四,《岁华纪丽》一,《御览》二十九,又九百五十八)
正日进椒酒柏酒,是玉衡星精,服之食人身轻耐老。
亦是仙药。
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初学记》四,《白孔六贴》四,《御览》二十九)
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齐民要术》三)
上除十五日,合诸膏小草续命丸散法药。
农事未起,命成童已上入大学,学《五经(注)》。
谓十五已上至二十世。
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注)
谓九岁已上,十四已下也。
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
命女工趣织布,典馈酿春酒(《齐民要术》三,《北堂书钞》一百四,《艺文类聚》五十八,《御览》六百五,《事类·砚赋》注)
雨水(《御览》三十七)
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急菑强土黑垆之田(《齐民要术》一,《御览》三十七),粪畴(注)
麻田(《齐民要术》二)
可种瓜(注),种瓜宜用戊辰日(《齐民要术》二,《事类·瓜赋》注)
种瓠(《齐民要术》二,又三),可种葵(《齐民要术》三,《御览》八百二十三),可种䪥、(《齐民要术》三)大小、苜宽厚及杂(注),亦种此二物,皆不如秋(《齐民要术》三)
强种(《齐民要术》三),可菹(《齐民要术》二),可作诸酱、肉酱、清酱(《齐民要术》八)
正月自朔暨晦,可移诸树竹、漆、桐、梓、、杂木。
唯有果实者,及望而止。
过十五日,则果少实(《齐民要术》四)
正月二月,可种春麦、《豆卑》豆(《齐民要术》二),可剥树枝(《齐民要术》四。)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注)
或曰:其月无壬子日,以上旬伐之,虽春夏不蠹,犹有剖析开解之害,又犯时令,非急无伐(《齐民要术》五)
四民月令 其十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十月,培筑垣墙,塞向墐户(注)
北出牖,谓之向(《齐民要术》三)
上辛命典馈渍曲酿冬酒,作脯腊,以供腊祀(《齐民要术》三,《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五,《初学记》四,《御览》三十三)
农事毕,命成童入大学,如正月焉。
五谷既登,家备储蓄。
乃顺时令(《齐民要术》三,《文选·藉田赋》注,《岁华纪丽》四,《白孔六贴》三以为注,《御览》二十七,《事类冬赋》注),敕丧纪。
同宗有贫窭久丧不堪葬者,则纠合宗人,共与举之,以亲疏贫富为差,正心平敛,无相逾越。
先自竭以率不随(《齐民要术》三)
先冰冻作饧,煮暴饴(《齐民要术》三,又九,《御览》八百五十二)
可析麻缉,绩布缕(《齐民要术》三),作帛履(《齐民要术》三「帛」作「白」,《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六,《御览》六百九十七)不惜(注)
草履之贱者日不惜(《齐民要术》三)
农语曰:「河射角,堪夜作。
犁星没,水生骨」(马惟讷《古诗纪》前集十)
卖缣帛敝絮,籴、豆、麻子(《齐民要术》三)
平量五谷各一升,小罂盛,埋垣北墙阴下,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齐民要术》一,「冬至」下十八字本作「余法同上」,据上文《汜胜之书补》)
附录·唐孙思邈齐人月令四事免与崔寔书混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
乃进酱粥,以导和气(《御览》二十,《事类赋·春》)
附录·唐孙思邈齐人月令四事免与崔寔书混 其二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春分不杀生,不吊疾。
君子斋戒,衣祫衣,导引不食生冷(《御览》二十)
附录·唐孙思邈齐人月令四事免与崔寔书混 其三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四月八日,不宜杀草木。
服生衣,宜进温酒,服温药。
是月也,无坏麛卵,无伐大树。
是月也,宜以夙兴(《御览》二十二)
附录·唐孙思邈齐人月令四事免与崔寔书混 其四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御览》三十二,《事类赋·秋》。案:王谟辑本以此前三事当《四民月令》,误也。重阳事,王本漏落。)
四体书势 其四 草书 西晋 · 卫恒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
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
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
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艺文类聚》作「后染」。)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
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
伯英文舒者,次伯英
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
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
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
崔瑗作《草书势》曰:「书契之兴,始自颉皇
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爰暨末叶,典籍弥繁。
(《初学记》作「人」。)之多僻,政之多权。
官事荒芜,剿其墨翰。
惟作佐隶,旧字是删。
草书之法,盖又(《初学记》作「先」。)简略。
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兼功并用,爱日省力。
纯俭之变,岂必古式。
观其法象,俯仰有仪。
方不中矩,员不副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崎。
竦企鸟跱,志在飞移;
狡兽暴骇,将奔未驰。
或《𪑜》《𪐴》点《𪑮(此五字《初学记》但作「或黜点梁」四字。)》,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畜怒怫郁,放逸生奇。
或凌遽而惴栗,若据高临危;
旁点邪附,似蜩螗挶枝(《初学记》作「似螳螂而抱枝」。)
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杜伯揵毒缘巇,螣蛇赴穴,头没尾垂。
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沮岑崩崖;
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机微要妙,临时从宜。
略举大较,仿佛若斯(《晋书·卫瓘附传》,《魏志·刘劭传》注,《艺文类聚》七十四,又初学记二十一,引崔瑗《草书势》两条。)
郎顗 西晋 · 华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汉之十叶,王莽篡位。
闻道术之士西门君惠李守等多称谶云「刘秀为天子」,自光武为布衣时数言此。
及后终为天子,故甚信其书。
郑兴以忤意见疏,桓谭以远斥忧死。
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后世争为图纬之学,以矫世取资。
是以通儒贾逵马融张衡朱穆崔寔荀爽之徒忿其若此,奏皆以为虚妄不经,宜悉收藏之。
惟斯事深奥,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而托云天之历数,阴阳占候,今所宜急也。
占候术数,能仰瞻俯察,参诸人事,祸福吉凶,既应引之,教义亦有著明,此盖道术之有益于后世,为后人所尚也袁宏《后汉纪》十八)
崔寔引农语(《诗纪》作四民月令引农语二章。) 其二 魏晋 · 无名氏
河射角,堪夜作。
犁星没,水生骨(○古谣谚三十七引齐民要术。○逯案。齐民要术无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