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萧阳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尚书司门员外郎李君墓志遗事记熙宁六年十月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五、《祠部集》卷三五
尚书司门员外郎李君既葬之明年,其嗣子镐自雍以书至京师谓余曰:「先君之葬,端明王公实铭其墓。
当时遗其可书者数事,镐食不下咽者,亦既一年矣。
今得尽书之以碣诸墓,遂使先烈不泯于后,镐无愧为人子矣」。
乃从而为之书。
君初监密州税,一日,同职为大商所给,阅货不以实,将稍隐其数以曲减征算。
君固执不可,不听,遂往白州
蔡文忠公守密,特多君而沮其同职者,复器以为能吏,由是知名,一郡无敢以少年视君。
后为县昆山,有监酒楚豫者,贫甚,能以廉自处,君怜之。
先是,县圭田独酒官无有,君议斥己田百亩,主簿、尉各半之,以割隶酒官,莫不以君议为当,至今为例不改。
尝与尉同得伪印,尉图免远官,愿独以为己获,君一听尉便,讫不复自言。
州守柳公植、转运使叶公清臣闻之,交称斯二事,皆刻己以与人,亦常情之难能者。
郑文肃公为杭守,辟君幕府,州事多所倚办。
公移雍,而代者宿望于公,辄钩摭公短。
幕吏有雅不为郑礼者,请索公库副历以寻其隙,代者悦,明日果索副本。
君曰:「库有正历,奚用副为,前此毁之矣」。
代者无所得。
既而叹曰:「天休虽去,此幕中犹有人焉,吾无能为已」。
复从辟京兆,谒丞相吕文靖公都下,见之喜,意将用君。
未几,且坐事。
方是时,朝廷专以文法升绌天下士,一跌遂不复振。
君明果有馀,而智虑无不足者,遇事无问难易,而一切敢为。
使君而得至于今之时,弃瑕以录可用之才,挟术舒蕴,驰骋从事于其间,其进而取功名也未易可度。
呜呼,死矣,岂其命欤!
君讳某,字景仁
若世次阀阅行治,则具王公铭序云。
熙宁六年十月十七日
请见张太守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七、《灌园集》卷一三
布衣之侥倖乱礼也,为日盖久。
治古之时,道德致明而上下之分正,贵者必尊,贱者必卑,无所容于轻犯。
士之未命者,有庠校以观其才,有物论以品其行。
可献而官,然后宾于乡老。
其礼甚严,其义甚修。
人虽欲以跬步踰其涯分,顾不可得。
至于后世,此道稍隐,则唇家舌户,挟其放僻欺傲之智,以游乎群争汹动之间。
招权而害势,纳安而出危,使夫在位之君臣一以宾师弼相处我,而在位之君臣猝亦无计以杜其所犯。
盖卑者之有亢于尊,自是启矣。
人之心,盖有未足于得而妄于求者,是以益衰之俗相与趋于其谬,而一入于侥倖之乡,无忌惮焉。
由今之习,有毫毛丝粟之得者,则矫矫然急人之取己。
至自洗拭,必曰古之人固有被褐而交公卿矣,且命虽足俟,我何能自滞于斯?
而本无知者,又嚣嚣然游于公卿之门,亦曰遇合时耳,礼何足遵?
又其甚也,则假窃文辞,沽誉乞援,以群行于造请。
高之有天子之相,庳之有道使州侯,其门无不可登,其庭无不可分,其礼无不可抗也。
侧卓其冠,斜曳其衣,执刺而怀书,九十其流,以幸上之人莫余察择。
而上之人果亦不暇察择,亦曰:「士而已矣,周公尚且礼貌,今何用靳靳为哉」?
而布衣由是益不逊,平参直诣,一不得愿,则大者酿怨谤,小者藏忿恨。
至于得愿,则固未尝揣己之为何如人也。
呜呼,此其儒者与?
曾谓儒者而果侥倖以乱上下之礼乎?
论昔之贤,盖莫贤于孟子,而孟子则曰:「礼,不为臣,不敢见诸侯」。
孟子之于诸侯虽或见矣,然而未有不由于义而出于礼。
今惟贤如孟子,乃可以当此耳。
而果然耶?
其未必然也。
先王之治,盖未尝不以贤贵行成,然后宾之,夫岂轻士而不之重哉?
举今一郡之地,广狭所不可较,而以进士名者动至数百人。
数百人之中,其不敢希礼貌于其上者少矣。
谓数百之人皆贤、皆可宾,吾终不信而已矣。
事惟有此,是以知其谬者,常至于恻楚而形叹。
虽然,叹而已矣,欲遂矫而夺之,夫岂容易哉?
不容易也,则有不欲与不敢焉而已矣。
往年陈烈居南闽,愤世途之浇薄,则一切躬行三代之礼。
思以庶几革正。
口一开,步一迁,而笑骂之声暴于风雨。
夫欲革正悠悠既乱之礼于卑贱已亢之后,岂不殆哉?
古人有言,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今布衣塞满天下,业以侥倖相师而为人上者,又罕暇于察且择焉,则屡叹之家非不欲与不敢而何所处?
某亦布衣之士,于古今之变既幸知而叹矣,而今者亦未能脱迹于郎中典谒之前,岂所谓不敢者欤。
士惟无衣食之忧,然后得以安行其可愿,顾犹不欲戾众以撩其怒。
今也饥寒相迫,资文学以乞借于人,而敢戾众以自危乎哉?
故虽某之不敢,亦郎中之所宜哀矜者也。
郎中文学取富贵,其声华势力足以表率衰俗,其教令刑政足以弹治所临,而犹降屈州侯之重,以礼貌诸生,其亦不欲靳靳于礼文已犯之日与。
是固某之所以望哀矜于左右也。
某少疏愚,不善学,既长更束于贫穷,而尚从道德文章之后,聊得所见,亦冀乎有成。
郎中不与之进,某固无所谤恨;
与之进,某犹熟自知量。
伏惟高明下亮区区,处之以非侥倖之徒,亦已幸矣。
逸周书后序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四、《文献通考》卷一九五、光绪《丹棱县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三
晋孔晁注《周书》十卷,按隋、唐《经籍志》、《艺文志》,皆称此书得于晋太康中汲郡魏安釐王冢。
孔晁或称十卷,或八卷,大抵不殊,若此则晋以前初未有此也。
刘向所录及班固并著《周书》七十一篇,且谓孔子删削之馀,而司马迁《史记》武王克殷事盖与此合,岂西汉世已得入中秘,其后稍隐,学者不道,及盗发冢,乃幸复出邪?
篇目比汉但阙一耳,必班、刘、司马所见者也,系之汲冢,失其本矣。
书多駮辞,宜孔子所不取,抑战国处士私相缀续,托周为名,孔子亦未见。
古章句或舛讹难读,聊复传写,以待是正。
巽岩李焘
按:《逸周书》卷末,四库全书本。
张甫季涵张甫姓南。名彦纪。) 明 · 崔庆昌
五言绝句 押祃韵 出处:孤竹遗稿
檐迥月稍隐,气苏帘未下。
愁多常卧迟,寒更承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