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萧皇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大宋故推忠协谋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五千一百户赠太师谥曰文简向公神道碑铭天禧四年 北宋 · 祖士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龙学文集》卷一五
臣闻丽高穹者万象,而斗魁制其中;
构广厦者众材,而栋梁任其大。
民惟后而斯戴,后非臣而罔乂。
天地裁成之日,一二万机;
圣贤会道之期,旦暮千载。
若乃自天生德,业时奋庸,守正以持平,宣献以敷制,切劘当世之务,嘉靖有邦之正,便藩帷扆,繄之同心,照烂简编,与闳散而争烈者,其惟元宰河内公乎!
公讳敏中字常之,其先宋左师之裔也。
后世徙居大梁,子孙因家焉。
曾祖莱国公讳贻孙,祖许国公讳载烈,考曹国公讳瑀,皆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而国爵之命,凡五迁焉。
密印泥书,辉映里门。
曾祖妣张夫人,祖妣孙夫人,妣史夫人,以韩、魏、晋三国,申追封之典。
善庆之来斯远,哀荣之数兼极。
曾祖而下,皆感慨世故,优游天爵,诸侯不得友,万物莫能迁,乡里称为善人,子孙宜有达者。
而先曹公器局闳廓,志行洁修,好聚图书,多交贤俊,位匪充量,福成有基。
公生协贵祥,切怀夙智。
山庭月角,特崇于奇姿;
天球河图,居然于重器。
始就外传,文藻日新。
先令君治家尚严,知子为美,尝谓史夫人曰:「大吾门者,吾儿也。
勿漏吾言,恐堕其志」。
寓居近市,过往踵门。
有若儒生,适至傍舍,睹公风骨,视正行迟,因与邻母言,称有宰相之器,俄失所在,斯足异焉。
继丧二亲,善居得礼,比至除变,四壁萧然。
载逾加冠之年,始赴命乡之举。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亲御便坐,公以进士高等,面赐登科,一命将作监丞同判吉州
郊祀之庆,迁太子右赞善大夫
司空致仕张齐贤,时司外计,荐公治状,玺书褒之。
九年,代还,迁著作郎
觐见之日,奏事称旨,选于三司户部判官,赐五品服。
未几,为淮南转运副使
前此莅职,率尚刚决,析毫定制,破柱求奸。
公独不然,取一警百,甄明吏课,勤恤民隐。
属有言公沈雄多大略,可备文武之用者,驿召且至,将以八作使处之,非所好也,恳辞得免。
翌日,缮写平生笔述,献于公车。
亟乙牍以回观,固每篇而称善,得直史馆,遣还治所。
耕籍恩,超迁左司谏,入为户部判官
明年,以本官知制诰赐紫
当是时也,尧日光华,安安为德;
周家忠厚,郁郁成风。
畴咨之命亟行,润色之文尤重。
公以俊望,跻于禁垣,发挥大哉之言,裁成坦然之制。
称职之美,佥论归之。
俄同判大理寺
有妖尼道安者,诬告庭列。
谏议大夫张公去华京府判官,实公之外舅。
公抗疏请不预决谳,诏即许之。
既法僚悉罹谴黜,好事者因定公虽避嫌疑,犹涉党援。
上恶其言,不复问状,俾罢纶阁,出知广州
求对清閒之燕,罄陈感恋之诚:「今之此行,非敢惮远,幸生还于京阙,期瘁尽于国家」。
言发危心,漼然泣下。
天子感动,悯默久之。
且留公,业又不可,诏迁职方员外郎,以申奖任之意。
南粤旧邦,为一都会。
重溟伊迩,蛮蜑之人杂居;
国货所丛,掌握之珍可富。
控提封之五管,严守府之万兵。
公之至也,闾里怀恩,如得慈母。
堂皇决事,号为神明
期月有成,淳风革于殊俗;
异代相望,清节迈于古人。
逾年,就领广南东路转运使
寄任诚优,风宜且异。
刀耕火种,田农之利益微;
草伏木栖,物怪之名斯众
跋履山川之巇道,推行米盐之细务,辨官属之能否,齐市贾之贪廉,远民悉安,列国有化。
太宗察前咎之无状,惜杰才之处外,诏还,且以为工部郎中
一日,宸笔作飞白体书公及故礼部尚书张公咏之名以赐相府。
诘朝,二三执政进封,上曰:「斯二人,名臣也,卿颇知之乎」?
左右因盛称其才,上大悦。
公既至,即拜枢密直学士,与张公并命焉。
银台之制,存乎李唐,近代以来,归之枢府
公尝援引典故,请更设一官局,即诏与张公同领之。
上书之有六体,得以裁评;
施令之告四方,此焉关决。
出纳无壅,朝廷赖之,陟降左右以益亲,从容言事而甚众。
复有抉公任廷尉日,有国子博士皇甫侃掌无为榷务,以赇抵罪,受其私赃,为之末减。
事下宪府,乃侃尝写题尺蹄,公不启缄,亟遣持去。
别诏即讯,一介尚存,纳书竹中,瘗于传舍,穿掘斯获,封识宛然。
飞驿以闻,上惊叹,即时召见,慰劳久之。
公顿首,对以感会非常,虽死无报。
今此一节,本畏人知,飞语傍连,乃至上达,非遇覆盆之照,将兴投杼之疑。
词直气和,上为倾听。
心则不竞,几困于多言;
道之将行,弥隆于乃眷。
天其或者以是开之。
是月,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不十旬之间,由外郎之秩,迁擢之速,当世罕偕。
甫再见而拜赵卿,未满岁而得汉相,用才之急,从古而然。
惟公奋厉亨辰,发舒盛业,道合明主,泽及生民,许之三贤,曾何足数,时淳化二年季秋也。
至道初,迁给事中
真宗即位之始,公适在假告,力疾入谒,得见东序,君臣感咽,悲不能胜。
徐奉慰安,俾即亲事
进封户部侍郎
会召曹王彬,自镇海节制入为枢密使,以公为副。
西北二鄙,烽烟未宁。
遣戍劳旋,曾无于虚月;
伐谋制胜,爰在于中堂
而公智本天资,略不世出。
为国远虑,或有告于徽言;
惟帝念功,荐盛推于宠数。
咸平元年,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二年冬,毡裘犯塞,革辂省方,诏公兼知枢密院事
壁垒朝行,储胥夕舍,出入延见,动静咨询,选将练兵,戒器蒐乘。
机事尚密,率插羽以驰书;
谋士或多,殆蹑足而进计。
六裸潜遁,万旅凯还。
天子以两河之间,绵及塞下,师之所止,固荆棘之将生,岁比不登,念疮痍之未起,命公为河北河西宣抚使
黼帷饮饯,貂珰申谕,蕃庶之锡,莫匪珍奇。
仍以禁卒万人,俾为卫从,郡邑相望,凡数千里,官司肃给,车骑甚盛。
鸣笳清路,百姓争以纵观;
持节劳军,诸侯不敢仰视。
问闾里之疾苦,宣朝廷之恩德,幼艾胥悦,至于涕○。
离去乡里之氓,得室家而竞入;
跳梁山谷之盗,投弓矢而求哀。
乃至羌戎遗种、城郭诸国,闻公之至,驩噪竞臻,迎拜马前,或言吾父。
申严边堠,震叠天声,复命来朝,礼貌尤异。
明年三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
内则弥纶百度,外则镇抚四夷。
志勤劳于邦家,德光明于上下。
岩石之瞻斯属,鼎饪之味惟和
岂势高之易倾,将功成而当去。
倏遘贷田之䜣,颇致饭煤之猜。
匪图辨明,深自劾责,以户部侍郎罢政事。
踰年,出知永兴军府事。
未几,就复兵部
高奴之壤,保界一隅,控大宛善马之来,为天下劲兵之处。
属羌酋之慕化,因疆吏以传言,辍我元臣,绥兹异党。
命知延州,兼兵马都部署
公作事谨始,开心见诚,纳其怀徕,许之即叙。
行险徼倖,固无尔从;
蓄疑败谋,适足自弃。
坎软之言惟信,庭旅之贡甚,戎索汔宁,军政增肃。
俄而阴山之虏,盛秋南牧,皇赫斯怒,旰食罢朝,王于出兵,宿食在野。
专以西事委之于公,密许从于便宜,诸侯皆听其节度,调发以补,不俟奏可。
公再拜奉诏,未尝漏露。
外禦侮而有素,坐镇俗以同常,百郡几乎不知,四鄙终之无警。
公之定大事,得大体,率此类也,可胜言哉!
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
属图建封,被召归觐。
六龙时迈,以公东京留守司日几千里之广,居钥万户之严,政务简稀,令行禁止,善而无迹,天下称之。
礼毕,迁尚书右丞,俄兼秘书监
局禁凝严,盛开元之制度;
英髦杂集,主东壁之文章。
天子以下武应期,向学笃化,来金华侍讲之旧,躬石渠称制之
而公两朝柄臣,上所尊礼,思近耆德,乐闻诏言,即以为工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
属有事于汾脽,再命权东京留守司
礼成,拜刑部尚书
,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公本以平素于显,胥契神灵之运,遂践承弼之地。
尝罹疑似之谤,厥位惟危;
深思迟暮之年,大福不再。
而枚卜斯久,舆诵益归。
简在上帝之心,果为苍生而起,真祖下暨,渥泽其雱。
加拜中书侍郎、同参政务,加开府仪同三司
七年夏,兼枢密院
明年,又诏权莅驰道震方,潜龙旧馆。
自飙驭之招格,植殊庭而严奉,总斯重事,属于台衡,以公为景灵宫使
僝工毕,进位兵部尚书
感雹之区,考室底绩,命公为兖州景灵宫庆成使,奉册推尊,改元肆眚,典礼蔚缛,瑞应纷纶。
吏部尚书
天子推艺祖庆诞之方,实在宅;
疑汉家顾成之庙,崇建仁祠。
俨作绘之威神,奉将行之仪卫。
以公为西京应天禅院太祖圣容奉安礼仪使
亦既复命,剡奏避位,援礼经之将及,奉恩诏之弗俞,至于再三,终不得请。
天子以公耆明之德,宜师长于百寮,乃拜为右仆射
康济之术,久缉熙于皇极,命兼门下侍郎
鸿儒之才,能就成于大典,俾之监修国史
宠进之数,率有加焉,顾待之恩,举无与对。
天禧二年,充玉清昭应宫使,首冠四辅,奉承万枢。
协于友僚,恢张法度之政;
惠此黎献,跻致仁寿之域。
启乃之论甚精,毗予之托斯重。
终以衰疾,晚以退休,叠贡由衷,顾从还政,面命切至,黾勉视事。
三年重阳节,有诏近位,盛集禁园。
公伸主礼以尽欢,逮暮景而罢会。
趋驾还第,言笑自若,暴中风眩,初若昏醒。
俄顷有瘳,拜伏犹若。
中使交道,五返以宣言;
太医盈门,十全而责效。
会就阳有日,公弗克侍祠。
礼成,进位左仆射,加昭文馆大学士
闻命益惧,削牍固辞。
诏以「容礼交修,谋猷有素,茍守小逊,则非朝廷宠重宗臣、臣下以身徇国之意,宜即祗受,无复重烦」。
公不获面陈,但望阙顿首。
庚申岁旦,疾势骤加,汤剂并臻,继以针砭。
泣对传诏,手自封囊,愿达志诚,乞罢重任,非敢爱死,实恐辱国。
丝言荐降,皆不垂允,临轩轸虑,形于颜色。
暮春三月,风景恬和,少觉体佳,颇有恋思。
因召门下士授席围棋,吸茗闲话,及夕而罢。
比至中夜,疾不可起,乃明日己卯,以不起闻,享年七十有二。
上即时就临哭为恸,再赐白金五千两,辍视朝三日,册赠太尉中书令,命入内省太常丞直龙图阁冯元大鸿胪持节职丧
上又临次发哀,群臣奉慰。
自小歛至掩圹,内司宾凡三至其第。
奉常考行,谥曰「文简」。
录嗣子,遂及诸孙,傍逮姻戚之家,下周给使之列。
其年六月甲申,有司具卤簿鼓吹,葬我公于开封府县汴阳乡丰台里,从先曹公之茔也。
公阶崇三司,爵冠五等,封启万室,号登八字,徽宠之数,曷以加焉!
初娶安定梁氏,封本县君
再娶张氏,封南阳郡夫人
又娶广平氏,故毡毯使延昭之女,封祈国夫人
后娶太原王氏,故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追封秦王审琦之女
并夙承宫教,克著壸仪,辅佐宣劳,奄忽流叹。
五子:长曰传正,次曰传亮,并殿中丞,传正赐绯鱼袋;
次曰传式,次曰传师,次曰传范,并大理寺丞
三女:长适金部员外郎李直方,次适如京副使希范,次在室。
孙十人:长大理寺丞、赐绯鱼袋绎,次大理寺丞绛,次卫尉寺丞绅、约、综,次大理寺丞纬,西头供奉官纯,次大理寺评事缓、纶、维。
孙女八人,曾孙四人,并幼。
公风度凝正,识局渊深,简言易从,守之以信,庄色难犯,即之也温。
不伐而功益高,有容而德乃大。
由布衣而作丞相,自委质而至归全,出处不离于令色,屯夷不失于正道,旷贵全盛,凡四十年,享用福履,大臣莫二。
始,令君罢符离邑宰,丁许公之忧,生计屡空,僦居辇下,惟公一子,旁无近亲,偶得鲜原,以营真宅。
俄有隐者过而窃叹,谓其后嗣当至公台。
岂英衮之崇,已高天之定;
而青鸟之兆,亦吉地之冥符?
释褐临州,最号难治,刑清讼息,吉人宜之。
亟升表著之班,迭居要剧之务。
亨衢有渐,淑问攸归。
磅礴外邦,遵毓重器。
执庭中之法,见君子用心;
慕委珠之名,抗章辞设论。
入镇秉酌泉之节,罢郡无橐实之资。
密侍威严,陪于前马;
赞领枢务,责之坐筹。
属戎堠之尚严,讲兵钤之至众。
朝奏暮召,靡有间时;
夜思晨行,是称尽力。
雅善敷纳,言必诣理,方书简册,进读如流。
已事而还,上为目送。
或问温树,更答他言。
每下殿门,更有常处。
山川曲折之状,画地可成;
边防缓急之机,传檄乃定。
际于隆洽,预兹弼谐,百志憔熙,一德匪懈。
深惟朝家之大策,亲赞帝者之上仪。
黄霸长于治民,及为丞相,风采不及于魏,功名益损。
惟公外守方面,流岂弟之声;
内秉纪纲,茂经纶之业。
谢公有廊庙之量,而不闲将略。
惟公长辔远驭,帷幄而决胜;
轻裘缓带,谈笑以临戎。
周勃之谨厚可属,而椎朴少文
公言成典谟,学该韬略,常以经义而进退,好观故事而奉行。
薛宣之足以谋王体、断国论,而烦碎不称贤。
惟公持重有威,惇大成裕,公府未尝按吏,卿大夫各使任其职。
公孙脱粟一肉,宾客仰给衣食,而性忌害,外宽内深。
惟公致位三事,故旧不遗,赋禄万钟,自奉甚薄,推毂荐士,常若不及,虚心待物,豁然无疑。
张安世匿名迹,远权势,而父子封侯,在位大盛。
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以殖其货。
惟公子十有馀人,在公之时,无一釐务者。
禄赐之入,犹畏盛满。
躬以清德,率下化成。
杰然真王佐之材,所以成天下之务。
前后屡奉诏,撰宗庙尊谥及皇帝徽号册文,斯大手笔事,与穹壤相弊矣。
自馀论著,体大思精,遗橐仅存,成十五卷。
斋阁岑寂,挟策观书。
数岁以来,手抄唐史,孜孜雠校,朱墨洞分。
感疾之前,甫尔终帙,笔法遒劲,自成一家。
检饬闺门,教诲子侄,曰严与敬,极乎义方。
邓训在家,未尝赐席;
石庆入里,不敢乘车。
念肯构之为难,谅馀庆之斯在。
前岁属疾,涉于累旬,遍召家人,条约后事,裁置寿木,寓置僧坊。
及此奄然,终制已具,达人大观,其若是欤!
惟其未报主恩,不去相位,垂绪言而在耳,赍永恨以入冥。
若乃务经大猷,克庸祗德,有庇人之惠,包世之量,兹所谓岩廊肃哲之老,社稷表干之臣者也。
其一话一言,大功大行,固已藏之王府,载于国册,而诸孤等履霜露而永感,仰风烈之如存,顾纪丰碑,以表幽隧。
爰奉俞诏,属于下臣,惭匪当仁,庶于传信。
其铭曰:
天之气清,地之德宁,大昴储粹,维嵩降灵,䜣合嘉运,公之生兮。
舜咨于牧,汤选于众,出畋协卜,求野自梦,发舒盛业,公之用兮。
懿行嘉言,休勋美利,文致太平,武严守备,知无不为,事二帝兮。
七政以齐,五刑几措,丹青神化,金玉王度,时惟老成,居元辅兮。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保兹一人,建皇极兮。
刚亦不茹,柔亦不吐,式是百辟,遵公路兮。
路岩,助和鼎鼐,如其天下,想风采兮。
屹若崇山,湛如止水,终之宰相,自有兮。
池凤方集,陈驹靡留,奄忽厚夜,生若浮兮。
行将赐几,不获归印,凛然馀风,没犹振兮。
容车秘器,衮服密章,送往无还,孝心伤兮。
德音孔遐,绪言如在,翼传子孙,令族大兮。
梁台南峙,浚波东走,真宅言归,名不朽兮。
国典禁樵,都人堕泪,穹石攸刊,辞无愧兮。
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元丰二年七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元丰二年四月甲辰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修国史宗正寺修玉牒官判秘阁权判尚书都省提举醴泉观公事宋公终于位。
初,公以疾在告,上御集英殿进士,顾左右,怪公不在,因遣使抚视之。
间日,又遣使挟医疗治之,仍诏其子官于外者归省。
及讣闻,衋然痛伤,赠尚书礼部侍郎,敕府县应接其葬事,皆特恩,非故常也。
于是乎见公之得君之深,而知天子念公之为隆且厚也。
公讳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
世事王氏,曾祖龟符犹为王氏平棘,赠太师中书令
祖皋,太宗、真宗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赠太师中书令谯国公
父绶,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燕国公,谥曰宣献
常山郡太夫人毕氏。
天圣二年,以宣献公荫,为秘书省正字,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历馆阁校勘
坐赴同舍苏舜钦进奏院会,签书集庆军判官
以祖母郑国太夫人年耆且病,因请解职,留京师就养,许之。
踰年,王文安公宋景文公刊修《唐书》,以公尝为《续唐录》,习唐故事,奏充编修官,复校勘
以嫡孙丁郑国忧,仍诏在家修书。
后为集贤校理通判西京留守司,知太平州,五迁太常博士
《唐书》成,进尚书工部员外郎。
未几,迁刑部
英宗践祚,进兵部
堕马伤足,得请亳州
召还,充仁宗实录院检讨官,足未平,特蠲朝谒。
治平元年,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
明年知制诰同修撰仁宗实录》、同判太常寺
今上即位,迁兵部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可嫁娶者,下太常
公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
既踰年,又有言者,曰:「宗室义服,服变而练,可以嫁娶矣」。
议上,朝廷以与前议不同,降刑部
知制诰绛州,修河山,稍赋于绛之役民岁八十万,三分之,以一岁均于晋、泽,以纾绛人。
是冬召还,兵部
修实录成,迁右谏议大夫
枢密吕公御史中丞,以言事罢知颍州,公当制,执政改其词以进,寻乞解职,不报。
后数日,以封还词头,连怫执政意,遂得解职,以本官奉朝请
明年,加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
明年,使河北祭塞河口,还,奏河北旱,蠲其夏租。
熙宁七年,为龙图阁直学士
十年,修仁宗、英宗正史,掌均公建公府笺记。
鸿胪,护燕国公主、兖王、卫王葬。
未克葬,以疾终于春明坊之第,享年六十一。
终之岁七月癸酉,葬于管城县马亭乡东城原之先茔。
其践扬,若进奏院登闻鼓院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纠察在京刑狱判秘阁秘书省尚书都省吏部流内铨、礼部、刑部工部知通银台司审官东院勾当三班院管勾编修院、编集历代君臣事迹所,宗正寺修玉牒官太皇太后宝册官,开封府发解官,锡庆院试官,南郊礼仪使,永厚陵礼仪使契丹生辰国信使,馆伴使,使河北祭塞河口,编修阁门仪制、蕃国朝贡条例,详定元正朝贺仪注,定夺郊赦命官使臣罪犯,而太常礼院太常寺官告院编修录用勋臣子孙,皆再领焉。
娶毕氏,丞相文简公之曾孙、光禄少卿从善之子、常山太夫人从子也,有贤德,封京兆郡君,先公四岁而亡。
子男九人:庆曾殿中丞
匪躬,著作佐郎
弄孙及其次早亡;
尚贤将作监主簿
正功,大理评事
表微,将作监主簿
揆方、处仁未官。
女二人,适赞善大夫王佑大理寺丞吕希纯,皆亡。
孙七人:焞,将作监主簿
燔、煜、烨、爚、󱼢、煇皆未官。
孙女六人,长适太常寺太祝曾说,次白马县范祖德,馀在室。
曾孙女一人。
公约清惇纯,而敏于记学。
其为文章,训辞诰命皆有程范。
朝廷典故,士大夫疑议,必就取正而后决。
宋元宪公河南,每咨以故实。
欧阳文忠公致手简通问,则自处浅陋,而以鸿博名公。
家藏书三万卷,日集子孙讨论翻绎,以为娱乐。
平居湛如,与人交,乐易,无不可者。
至于守职据正,毅然不少回。
掖垣徐国公主以驸马都尉王师约兄公约为侄,奏官,公以为乱天伦,遂执正之。
太常议祧庙,公请递迁僖祖,后复诏详定,公奏前议不可改,遂免详定。
御史中丞李公自秀州军事推官太子中允御史里行,公奏:「旧制,太常博士两任通判,须奏举乃得入台。
去年骤用京官,议者以为非;
今又用幕职官,恐官制遂隳」。
即封还词头,有诏转对。
是时郡守县令数更易,吏民疲劳,公请慎于进改,而不数变易,所贵上获考绩之实,下有恪位之美,而治道可建也。
河北陕西河东举人性朴茂,而词藻不工,每诏下,登第者才数人。
公请令转运使择有行艺,或谋略材武为众所推者,每路荐五七人,时与推恩,所贵人材参用,而士有可进之路。
嘉祐中,尝宽恤民力,州县公人例多减放,而役事不减,则是去者逸而是留者重劳矣。
公请省事,或增其人,使劳逸得均,而民力可宽也。
三馆秘閤书类多讹舛,所藏虽博,而往往无稽考。
公请先以前汉《艺文志》,据所有用校七史例,下诸路购求善本,重复校正
然后自后汉以来至于唐,依逐书志目以次雠对,取其堪者,馀悉置之,使秘府文集得以完善也。
其议贡举,则曰:州郡有学舍而无学官,四方之士轻去乡里者,以求师也,今请州置学官一人。
又三岁一下诏,得士三百人,今请二百人试诗赋论策,糊名通考之如旧,其一百人请如赦文,令州郡论荐,转运使审覈之。
太学生则委国子监官,至御试,随其所学而试之,则文辞、经艺、行实之人皆无遗也。
其后官不数变易,太学建三舍,命举人以官,置学官,三路取百人,皆公发之也。
凡三临州,率不满岁召去,去而民爱思之。
喜道人善,荐士累数百,讫不坐累。
郑国太夫人杨文庄公之女。
文庄无嗣,岁时奉祀展墓无阙者。
疾亟,犹戒其子立碑;
子孙未官者众多,犹推遗泽奏其从孙。
盖其孝友又如此。
宣献公尝辑《唐大诏令》,未次甲乙,公釐十三类,绪正之,总百三十二卷。
所著书:《闱前集》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词》四卷,文集若干卷,《东京记》三卷,《河南志》二十卷,《长安志》二十卷,《三川官下录》二卷,《春明退朝录》二卷,以韵类次《宗室名》五卷,自唐武、宣、懿、僖、昭、哀以来六朝宝录百四十八卷,辑《颜鲁公集》十五卷,《孟东野集》十卷,《李卫公别集》五卷,《刘梦得外集》十卷,汉唐人诗刻于石者为《宝刻丛章》三十卷,又以刘伯庄《史记音义》、司马贞《索隐》、陈伯宣《注义》分注入太史公正史
及被诏本朝《会要》、删定《九域志》、《百官公卿表》,皆未就。
其先以小官事乱离间,宋兴天下益平,至公三世皆以文翰显于时。
宣献公雅善书,一日对延和,上问遗书,退而奉七轴以献。
公得其法,尝题濮安懿王襄国韩夫人仙游夫人神主,至于四方碑志,多出公手。
公以力学,被遇朝廷,论撰未尝不在选中。
呜呼,公之平生可谓无憾矣!
初,史纪草成,帅其属奏御,上御袍靴读之终篇,歛容谕之曰:「两朝丰功盛德,赖卿等考而发明之」。
公踰年服勤,欲其书之成,此其有所憾乎。
予与公游,知公者也。
铭曰:
维宣献公,昔天圣中,实为史官,十代宗工。
典常物则,备于厥躬。
纪录记述,太平之风。
世其业,遭时又同。
仁宗英宗,明昌盛隆。
有显其德,有崇其功。
方此发挥,形容昊穹。
不幸奄忽,美志弗终。
凡士大夫,惜嗟哀恫。
上彻九重,隐于帝衷。
赠典弗常,非众所蒙。
呜呼公兮,学富行充。
如渊之深,如之融。
金之刚明,玉之玲珑。
云乎不淑,命不究穷。
南瞻具茨,西望神嵩。
东城之原,从先公宫。
被地,郁郁葱葱。
子孙众多,福禄来丛。
国夫人虞氏志德祐元年正月 南宋 · 赵孟㮤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先妣虞氏,讳与恭,世居山阴
曾大父讳宾,朝散大夫比部郎中、知饶州
氏,封宜人
大父讳明夫,朝散大夫
妣□氏,封恭人
父讳乡,儒林郎池州录事参军
妣杜氏,正献祁公五世孙也。
先妣生于开禧丁卯五月二日
及笄,归于先君保信军节度使与华,为楚孝节王伯旿之曾孙妇,吴宣献王师意之孙妇,咸宁郡希丞之冢妇。
淳祐七年,以荣文恭王妷妇,特封宜人
景定三年,进封硕人
咸淳六年,以孟㮤该皇后款谒恩特转和州防禦使,进封咸宁郡夫人
七年,该明禋恩,封和政郡夫人
先妣禀性温柔,律己勤俭,事上以孝,待下以宽,接姻族以和,处闺门以肃。
不幸先君蚤世,嫠居谨守柏操甚坚,惟延师教子,期绍家声。
孟㮤侍母游宦,入缀宗班,未尝不以承顺为先。
咸淳壬申冬,得旨特转福州观察使、充荣王园令,奉侍归里,以便亲养。
暮景优游,自谓可登上寿。
忽一夕,呼孟㮤来前,曰:「吾衰矣,势必不久」。
复戒之曰:「忠孝勤俭,尔家相传之道,尔宜遵守」。
言未竟,翛然而逝。
人皆谓此生平好善之应。
母子相依,俄顷永诀,呜呼痛哉!
时咸淳癸酉十月一日也,享年六十有七。
讣闻,度宗悯悼,特辍视朝,锡脑汞秘器以敛,颁内帑金以赙,恩隆世母。
追封义国夫人,纶诰有「柔嘉有仪,慈俭为宝」之褒。
其为哀荣,可谓至矣。
男一人孟㮤。
孙男二:长由烈,承节郎
次道真,尚幼。
女四。
俱忍死以德祐乙亥正月一日奉柩葬于会稽五云□□乡□□之原,从先志也。
葬日薄,未暇乞铭于当世钜笔,姑识岁月纳诸幽。
孤哀子赵孟㮤泣血谨志。
眷末中大夫、直秘阁会稽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赵时弥填讳。
按:《梦碧簃石言》卷二,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