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王伯祥墓志铭 南宋 · 姜如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
公讳庄,字伯祥,姓王氏。自入本朝,世为蒲江县人。祖政朝,父体福,累世居山林,不与外间相接。甚有家法,笃于孝义,仰事俯育,养生送死,皆合典礼。喜韬晦,不乐表暴,故时人知者希也。道不行于世而行于家,庶几太古之民欤?公生数岁而孤,养于大父母。颖悟出天性,既长,好诗书,晨夕不废,以大父母年高,家门事夥,略通大义即弃去,然其履践,无一不与典坟合,虽世之通经博古者,未必能然也。先筹连阡陌,伯仲以酒玩世,致为种有力者规而攘之,仅馀宅一区,而田几无有矣。公慨然曰:「富贵人所自有,吾其遂讫于此乎」?乃并举两世四丧及诸父兄弟久在殡者凡十有二,皆宅兆而安厝之。既事,乃以田舍逊杜氏而告之曰:「古人以四壁为病,吾并以四壁而亡之。春秋奉祀,荐进无所,其不获罪于九原乎」?每行县之西衢,见其诗书连墙,衣冠车盖踵袂相接,有大方气概,颇乐居之,兴既得地,命龟而诏之,曰体。公喜曰:「此吾奉先贻后之所也」。于是则刻苦经画,锱铢积累,虽小物理务,皆井井有理。时寓惠施于取予之间,有陶朱、郭解侠义之风,而恂恂嘿嘿,不出户庭,一乡皆目为长者,则几于知道之君子也。如是几十年,家益富,乃筑室于初卜之地。落成之日,慨念父母早世,不获一日问安,寝于其中,四时荐献,泪落入俎,闻者哀而嘉之。用是终身不敢侈奉养,视岁入,捐其馀以为道释追崇之用,凡千万钱。人或怪之,则曰:「非吾感祸福之说,盖奉亲之志,虽死不满也」。公有弟,薄游于外,大困而归,公命习医为生,而分财以资其业。有女甥失怙恃,为族子所欺,公徒步迎致于家,择配出力而嫁之。诸昆有不振者,日资给之无倦意。其馀礼宾客,敬师友,赎孤赈贫,皆公乐行而优为者。然不以此自多。或问之,则曰:「此人道之常也,夫何德之有」?惟是季俗浇薄,弟兄争毫末,则不平之气见于颜面,往往交讼有司,以必胜为得策,初不问血气之所从,而丐者在门,挥一钱如割肌肉,则公于斯时,可谓《咸》、《韶》、麟凤也已。公娶杨氏,同里人,自为王氏妇,赞公以孝事亲,以和睦族,以勤俭宜其家,以忠厚长者接乡曲,以燕豆礼宾友,以施予恤鳏寡孤独,抑亦公刑妻之道有素耶?晚岁夫妇齿益高,身益健,早晚诵经书,时举杯酒道平生事以为笑乐,然犹相儆戒曰:「此岂人为所能哉,天之赐,祖宗父母之泽也」!酬而后饮,可谓不忘本已。公以辛卯乾道七年八月初二日卒,享年八十有四;杨夫人以甲午淳熙元年六月初一日卒,享年八十有一。子兴。女一人,适张晖。孙二人:真卿、直卿。内外曾孙男女合二十人。以庚子淳熙七年十一月初一日己酉,合葬于县西龙溪壬山丙原,盖公所自择者。山川环向,气象雄伟,大家墓师,朝夕乎其下而不之识,公乃以无心得之,岂非行营高燥,虽人谋,有数存乎?予于是知王氏之泽民未艾也。前期以状来求铭墓,予于王氏旧有亲,直卿妇,盖予仲女也,义不获辞,乃为志之而铭之。铭曰:
牛毛之规,五兵其机。蜗角之驰,千仞其巇。世道孔隳,呜呼殆而!兄弟怡怡,有亡通之。家人熙熙,吾家其肥。有艾其耆,有齐其眉。义蓍乎埙篪,而庆钟乎闺闱。吾将以为贪夫之蓍,薄夫之龟。嘻!
按:嘉庆《邛州直隶州志》卷四六,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七。
滕季度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三、《水心文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滕宬字季度,来南,籍苏州吴县。曾祖友,知鄂州;祖康,权知三省枢密院;父珙,知道州。君初见余,谒入,字却写线上,众皆笑。余异其沈敏,学未久,坤阖乾辟,无不洞达。虽不喜时文,习制举,一年而成。太守荐直言极谏,孝宗问知世家,甚悦,宰相亦言识君父兄,「住子城后某桥,庭有某树」,皆是。主相论合。既召试,命文漂疾,午漏不移晷已就。考官疑轻己,大怒,遂以「四通非近法」罢。盐司再荐,即日复召,会内禅不果,然后荐者累累不已。韩侂胄方擅事,尤忌君,故为软语逗岁月,君寤,笑曰:「吾得守一技足矣,焉用溟涬风波间」!余为奏授廉靖处士,侂胄犹靳侮不诚与,自是荐者遂绝。哀哉!自三代取士法坏,独贤良最近古,所得瑰奇卓伟之士不可计,未有以为无用而忽之者。至王安石始废,章惇又废,侂胄又废,而君偶当之。夫人主以恻怛思治之心,特下书聘召,岂为应科者地哉?奈何后国虑而先其人!于是有难答之问,易穷之学,然犹止于四通,谓之及格,而君顾以受摈。又所谓不通者,非不能通也,特不当通尔。是科久断不续,有司茫然不涉门户,于是以其不当问责于不当通,群诮聚毁,如诘影幻,而君以惯暇逢仓猝,整习遇草野,厌冠而返,可谓无妄之辱矣!是皆不足云也。天子好士,与梦岩、卜渭等,固宜获异材,众略辐凑。君独智颖脱,固宜在左右,备顾问,不幸氛雾闭隔,失国之良宝,此余所以深惜也。嘉定十一年九月某日,年六十五卒。某年月日,葬吴、长洲两县华山赤石原。娶董氏。子曰曑,国子进士,亦应贤良方正;曰杲,早夭。女曰𣉮,嫁广济知县卢櫄;曰昪,嫁监临安府都作院夏似孙。孙男伯祥,孙女懿。君晚居齐门穷僻处,官于吴者知其贤,多就见之。清语终日,不及私。铭曰:
事抑道扬,身隐名彰。磅礴氤氲,复归其真。
嘉定十二年十二月。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一 南宋 · 孙应时
六言诗 押阳韵
洒落胸中丘壑,峥嵘海外风霜。
幻出小山枯木,教成千载甘棠。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照图 其二 南宋 · 孙应时
六言诗 押先韵
夕阳雁影江天,明月芦花醉眠。
乞我烟波一叶,伴君西塞山边。
莫府君圹记(庆元四年二月)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三、《烛湖集》卷一二
会稽馀姚有乡长者曰莫府君,讳及字子晋。其先自吴兴来徙家,世世积善好施。今其近族有为天子从臣,或魁天下宦学者,益彬彬出焉。府君之曾祖襄,祖若思,父晔,皆不仕。母同县李氏。府君以宣和五年二月十二日生,早孤,业进士不偶,自力营家。兴其先人之废宇,崇坟墓,联宗族,爱育弟侄,与诸从弟同甘苦、无间言者四十年。塾舍常有名师,日延宾客为文字饮,取有益于子弟。里中义事,踊跃先之,忘其力之不足,以故贤称籍籍郡邑,而家实贫。比老贫益侵,交游散落,郁悒不得意,且抱末疾。年七十有五,庆元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七子:叔昌、叔广、叔献、叔越、叔兴、叔向、叔止。一女,适夏汝翼。孙男十人:子咏、子疆、子应、子庆、伯厚、伯顺、伯和、伯承、伯华、伯祥。孙女五人。其明年二月十六日,葬于上林乡清果院之西,合陈夫人之兆,且依祖茔也。平生刻意教诸子,日夜望其兴立门户。次子举国子进士。逢国大庆,人争傅会稽籍,以官其亲,府君弗许,其识尤远矣。天之报善不忒,不荣其生,将显诸后乎。某不佞,蒙府君之德最厚,欲详其行事而铭之,未能也,乃略书岁月本末,纳诸圹云。
桂林说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一、《敝帚稿略》卷七
自昔人有误以月中有桂、而以桂林一枝为策高第之喻者,于是迄今又误以为秋举登名者之喻,此其智识之不明甚矣。月中岂有桂哉?朱文公谓光中之微翳乃山河之影,足以破千古之惑,其然乎,岂其然乎?月本阴魄而不明也,所以生明者,受日光而明耳。然外虽受日而明,内魄日照所不及者,其魄仍阴暗也。其明中之微翳,即其内魄之痕迹隐隐于中而不可掩没也。予实亲见而亲验之,知其然矣。若曰果有桂可折,是与儿童之见何异?然则桂之所以可贵者何如哉?盖万物莫不盛开于春而衰谢于秋,独桂乃当衰谢之时而为盛开之日。上焉如二南变尽,鲁叟乃笔《春秋》;七国战处,邹轲方谈仁义。其次如伯夷在商季,众浊而独清;屈原当楚乱,众佞而独忠。谁实为知花之贵者哉?戒以白露,申以严霜,而其色黄中,其香高清,有霜露不能瘁,若威武不能夺者。秋方悲忧而此则坚正自得,秋方萧条而此则幽独自媚。不以炎变凉而异,不以燠变寒而沮,不求闻而香自远,不求怜而人自爱,乃花中之特立独行者,固不愿与春花之富贵者争妍而竞丽也。而人能卓然自立于衰乱之俗,悠然自乐于山林之中,不悲贱贫,不贪富贵,不怨失时,不悔晚达,不恶淡泊,不恋纷华,惟知上师孔孟、下反夷原、以遗芳于万世者,乃人中之桂也。曰希桂云者,取科第云乎哉!宁都旧友卢伯祥尝植双桂于家塾之前,今几年所矣,而其茂林奇花,芬香可爱,不改如初。其嗣某读书其下,每追慕所怙,益加爱护,惟恐有伤焉,求予扁其名而发明其实。予嘉其志,既为之作二大字,且斥其从昔说者之误,而取桂之实可贵者以勉其进学如前云。
吊刘伯祥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记曾林下见臞仙,惆怅红尘未断缘。
不惮广文寒处坐,屡逢元亮醉时眠。
难逃辰巳贤人岁,有负齑盐太学年。
落落天才无地用,却还英气与山川。
题笠泽金伯祥横山墓所之瞻云轩 元 · 成廷圭
押词韵第十七部
踞湖之上几千尺,下有沧波通笠泽。
百年华屋与荒邱,两地相望泪沾臆。
亲殁知几年,抱痛如一日。
孤云飞处最关情,漠漠愁魂招不得。
魂之来兮云下垂,月落分明见颜色。
魂之去兮云亦空,歘忽消沈竟无迹。
悠悠飞去复飞来,孝子之心岂终极。
我家扬州好墓田,老作江南未归客。
天涯芳草又春深,梦里还家作寒食。
与金伯祥虞克用清夜联话 元 · 陆广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二十二
浩荡即扁舟,纡徐适广路。
元云蔽重阴,澄湖莽洄冱。
客雁度寒洲,渔罾挂荒墅。
故人欣会面,握手出深愫。
古箧启奇文,微吟发清趣。
念兹慎勿忘,勖哉纪良晤。
金伯祥席上送吴黎二贡士下第归岭南 明 · 黄姬水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相思吴越已经春,此日相逢啼渼新。
世路销魂惟有别,君今况是泣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