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史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方大琮著作郎侍左郎官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承明著作之庭,昔人以为文学之清选,非史才不居,必得名流,始称厥职。
以尔气温而和,词丽以则。
登省闱之前列,驰宦路之休声。
策足周行,晋承外府
究心职守,见谓公勤。
方擢寘于蓬山,复晋司于论撰,仍兼铨选,庸示简知。
往服厥官,益宏远业。
辞免玉牒所检讨官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四、《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五
涣渥昭回,孤衷惕厉。
伏念某素疏文艺,尤乏史才
紫薇垣,既近日星之丽;
镂白玉牒,复疏雨露之荣。
学不足以网罗旧闻,识不足以登记大典。
粤考高庙中兴之际,暨观光宗嗣服之初。
孝祥以柱史兼官,官名始称;
楼钥月卿贰事,事体方隆。
岂宜卑陋之踪,辄与讨论之末?
览书之十格,欲纂述以无能;
视作者七人,于同升而有愧。
虽官微不应控避,然恩重恐速颠隮。
所有成命,免令兼摄。
李教授父子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一、《臞轩先生四六》卷一、《启隽类函》卷一○七
叨名黄甲,获偕名父子以同升;
备数碧油,复有贤师儒而亲炙。
盟好出于稠叠,官期不相后先,巧哉其逢,喜甚欲舞。
共惟某官襟怀湖海,师友家庭。
如蜀三苏,交臂授文章之印;
如吴一范,传心有名节之灯。
舍选芬芳,科名岌嶪。
上驷领渥洼之种,并辔驱驰;
威凤引丹穴之雏;
同声唱和。
六馆指为佳话,一榜贺得其人。
维时新政清明,妙柬一门之名胜。
关西夫子,方横帝学之经;
东阁郎君,复振京庠之锋。
师无异道,文有齐盟。
不惟授诸生以场屋速化之方,抑将起俗学于节义久颓之后。
丹九转而无废疾,风斤一运而无弃长。
发挥史才,匪伊可俟;
涵养吕、韩之相业,远大相期。
如某其人,何庸于世。
自一第之入手,积百忧之熏心。
既不及亲,何乐一行作吏;
早知有命,悔不十年读书。
迟为莲幕之游,已觉瓜期之过。
如闻哲匠,来董泮宫。
众方怂恿其行,谓有抠趋之便,固知泾渭清浊之异,所喜草木臭味之同。
于同年亦有情乎,愿追骐骥;
先生自此升矣,不顾蟾蜍。
先公史记注序 南宋 · 高似孙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七、《史略》卷一
似孙叙曰:经始乎仲尼,终乎仲尼
传疏始乎王弼孔安国郑玄,终乎颜师古孔颖达
史始乎太史公,终乎太史公
史注始乎崔骃司马贞张守节,终乎先公太史
然则孰为始、孰为终哉?
言其始,则前乎此孰可作也;
言其终,则后乎此孰可继也。
呜呼,此其所以为事之极、功之至者乎!
太史公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作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为篇百三十,为字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为《太史公书》。
先公太史推本经传,旁罗百氏,错综群言,凡五百万言,为《太史公书注》。
呜呼,繇《典》、《谟》而知、禹,因《誓》、《诰》而推夏、商、周,无非辛甲典商史也,无非史佚周史也。
史无完史,孰考孰稽?
太史公凿天之初,完古之阙,成仲尼之所俟,涉猎贯穿,驰骋古今数千载间。
前乎所未有,后乎所不得及,此其所以成始成终乎。
先公太史深悯夫自刘向扬雄,仅称迁有太史才班固之论,昧乎求备,是岂知太史公万分一者。
又悼夫司马贞张守节之传此书者,往往背本而从末,疏古而略今,亦未足以表章太史公之志。
极意覃思,尽力此书,积功二十年,史注始成,足以答太史公之所望。
似孙不肖,获承先人绪业,唯念太史公执迁手泣曰:「予死,毋忘吾所论著,尔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先公既绝笔,乃悉整以论正,与太史公书并传,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圣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