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完颜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宋故秦国夫人王氏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五、《鸿庆居士文集》卷四○
秦国夫人王氏,故三司使盐铁判官秘阁校理、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汉国公讳准之曾孙,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岐国公、赠太师讳圭之孙,故左正议大夫显谟阁待制、赠特进仲薿之女。
年十九岁,适孟氏,实昭慈圣献皇后之母弟中散大夫、赠太师吴兴郡彦弼之妇,今少傅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信安郡王忠厚之妻。
少傅公繇显谟阁直学士旄节,典大州,擢枢要,进位保傅,王信安郡
夫人用公贵,自硕人进嘉国夫人,加号卫国,再徙楚国,更五命而得今封。
享年五十四,以绍兴十九年五月壬午薨于平江府之私第。
将葬,信安王以书抵故人孙某徵铭,某辞不能,凡三反,则以书复曰:「吴兴王与公同朝有好,而特进公以文章知名,少许可,独喜诵公之文,则铭其女宜也」。
乃序而铭之。
夫人姿相丰端,容止整暇,生长富贵而积习名教,恂恂然若寒家窭人子。
昭慈居瑶华,吴兴王亦捐舍馆,而少傅公名宦未立,家益贫。
夫人斥奁中物助宾祭,一簪不留,浣衣菲食,御之无愠色。
建炎初,昭慈复大号,推恩外家,象服容车,疏封大国,贵震一时。
澹然若固有之,不以为泰,可谓贤也已。
夫人资孝谨,生九岁丧其母某郡夫人李氏,已能号慕如成人。
特进奉使契丹,过期不返,夫人忧惧,炷香于顶,涕泣祈还。
既嫁,事尊章尤能致其孝。
皇姑吴越国夫人尝被疾,更数医不能疗,夫人针臂血投汤液中以进,一饮而效,至今内外属人叹誉以为口实。
宾重其夫,选饰妾御,进之不忌。
靖康之乱,瑶华宫灾,昭慈避火幸其第,顾见夫人调护庶子之在襁抱中者如己出,嘉叹久之。
以故恩遇日隆,宗戚莫敢望。
少傅公辞剧就閒,读书终日不辍,尤嗜古法书图画,不省家事。
夫人经理内治,不以丰俭易节,朝饔夕馔,寒裘夏葛,裁节其当,不侈不陋,皆中仪法。
慈哀所使,未尝辄笞骂,而门内截然无一语之哗。
学书有楷法,每教子辄书数十字,随手涂灭,不以示人。
于古文章,能通其读。
自少喜诵佛书,晨香夜灯,不避寒暑;
晚益精练,感通佛祖,至神交于寝寐之閒。
一夕,梦胡僧扣门求馆谷,黎旦,有鬻十八罗汉像者,视所画肖焉,售之不计其直。
以至廪恤贫乏,供施佛僧,捐弃金缯,殆无虚日。
持戒律严甚,未尝杀生物供馔。
又尝梦青衣十数辈祈哀甚急,既寤,有饷蛤蚌者啧啧然,亟命纵之水中。
自是,终身不御鲜食。
疾益侵,区处后事与家人诀,无惘惘可怜之色,知佛者以谓夫人自金仙梵帝中来。
其视世谛空幻,殆犹吹一吷而去也。
生四子:男曰充,右朝议郎、通判平江军府事;
曰嵩,右宣义郎
曰雍,右承事郎
女在室。
孙男女三人。
信安王其年八月庚申葬夫人于常州无锡县安乡许岘村吴越国夫人之次若干步。
维王氏先世家于华阳,后徙舒。
特进公葬于平江长洲县,今又为平江人
熙宁元丰閒,岐公被遇神宗,仕至宰相,鸿名硕实,具载国史。
逮今六十馀年,子孙以文学政事世其家,践台省,登侍从奉使典州,前后相望,率常数十人。
而女公子之贵,尤称于天下。
故相太宰华原王郑公之夫人封越国,今太师章仆射秦公之夫人封某国,隆贵盖如此。
而夫人又以硕媛作配侯王,赐号秦国,福禄始终,于是为盛。
铭曰:
象服六珈,文驷之华,玳首金葩。
纶言之嘉,弗跋弗夸,而婉嫕宜其家。
岁在龙蛇庚子日斜。
曷其然耶?
埋玉树于泥沙。
郁葱葱而气佳,牛伏其洼。
泽厚而流遐,视梁溪之水其无涯。
朝请郎尚书仓部员外郎致仕飞骑尉赐绯鱼袋王公墓志铭大观二年七月 北宋 · 许光凝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二、《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三一○页
公讳仲原,字深之,其先蜀人也。
兵部郎中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讳贽之曾孙,三司盐铁判官太常博士秘阁校理、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汉国公讳准之孙,朝议大夫、充集贤校理、赠银青光禄大夫讳瓘之子。
王氏世以儒学进,自魏国公之父荣国公讳永始显于朝,至公之诸父乃大耀当世。
公初不以贵胄自骄,刻意问学,齑盐不厌,众期以远大。
仲父岐国公讳圭荐,补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卫国长公主,神宗所钟爱,及笄,将择公卿之贤子弟尚之,于是召公入对延春阁,一见称□。
左右趣公谢,公辞曰:「贵主下嫁,必先勋阀,如臣寒陋,曷足以副盛选」?
恳辞至再。
神宗嘉其志,矜从之,持论高焉。
亳州卫真簿,开封府咸平,遂登进士第
教授润、陕两学生
公教育不倦,无不虚而往,实而归,各因其材而成焉。
润学素庳陋,公易而新之。
人或以为侈,公曰:「朝庭崇儒尊道,当如此」。
崇宁初诏郡县广学舍,诸郡往往营建新宇,独润因旧为完,人始服公远识。
改秩知开封府封丘县,迁王宫教授提举白波辇运京畿常平
公奉行诏令,务存大体,不为苛察希进,人以长者称,然奸吏畏缩,至自引去。
有利于国,必力陈于上,朝廷多施行之。
言惠民局行于天下为惠实大,然小民不知治法,恐投药抵捂,请置医工视脉给药,人获其利。
崇宁末,新建北辅告成,官吏被赏者八十馀人,公实与焉。
言者论其侥冒者众,诏公裁定。
公自以前所受赏非功第庶僚,法不当辞,请先还所迁官。
乃计其功绪与其冒赏者别为二等上之,公议惟允。
公在京畿二年,考课皆居最。
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汜水有剧贼,剽劫镇县,白昼出斗,杀官兵、纵火、掠夺,民惧不安。
公探刺其渊薮,先锄去之,稍弛巡捕示以不迫,乃宿兵要会,乘其分散,即擒之,无得脱者。
因建言汜水之北有訾家店,据数邑两河之会,京西多盗,凡出入啸聚,恃此为巢穴,请徙汜水捕盗官一员,以窥其隙。
诏从之,由是民获安堵。
尚书仓部员外郎
朝廷知公材,未及用而公病矣,乃抗疏乞身丘园。
未几以疾终,享年五十奇八,实大观二年三月廿九日也。
历官朝请郎,勋飞骑尉,赐六品服。
娶晁氏,水部郎中仲蔚之女。
一子耆,以文学登科,今为通仕郎卫州新乡县
一女,适廪延彦祖
四孙:子□、子沄、子澜、子瀜。
公性温厚,与物无迕,孝于亲,友于兄弟,信于朋友。
恤孤周急,惟恐不逮。
逮殁之日,士大夫适班于原庙,闻公之讣,莫不失声嗟惜云。
公为部使者,所荐皆贤士,见义敢为,不少屈。
好学善属文,尤长于诗,深得唐人体。
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
公卒之年七月十三日,其孤举公之丧葬于洛阳曾、高之次,盖治命也。
耆使来乞铭。
余与公亲且厚,义不得辞。
铭曰:
士乌乎尚,所尚曰志。
志意既修,穷达惟义。
公之高行,闻于少时。
及其仕也,而不大施。
人则公嗟,公又何咎。
有子有孙,永侈厥后。
左相三代加赠告庙祝文1189年3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九、《省斋文稿》卷三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维淳熙十六年岁次己酉二月辛酉朔十七日丁丑,曾孙具位某谨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曾祖太师郑国公、曾祖妣汉国夫人郭氏、先祖太师汉国公、祖妣汉国夫人潘氏、祖妣汉国夫人李氏、祖妣汉国夫人张氏、先考太师汉国公、先妣汉国夫人王氏:某仰凭遗荫,被遇寿皇。
相位二年,未伸薄效。
延登左辅,益愧超踰。
天泽漏泉,荐加三世。
宠章维厚,备载纶言。
爰卜令辰,具陈家庙。
焚黄未遂,有恻于心。
谨告。
祖祖妣焚黄祝文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九、《省斋文稿》卷三九
维淳熙十六年岁次己酉十月丁亥朔十一日丁酉,孙具位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并告命二十通,敬祭于先祖初赠太师、次封绛国公、次封代国公、次封汉国公、今封魏国公,祖妣潘氏历封荆、雍、楚、汉、魏五国夫人,祖妣李氏历封益、兖、陈、汉、魏国夫人,祖妣张氏历封邓、豫、益、汉、魏五国夫人之灵:某备位钧枢,殆且十载,愧无毫发可报上恩,而泽及其先,有加无已。
甲辰冬命弟必先持褒赠之典告于幽壤,逮今又五年矣。
其间乙巳之躬郊,戊申之秋享,己酉之登极,及某自西府右揆,迁左相,皆沿旧典,恩锡封爵,师垣大国,极其宠荣。
今者奉祠来归,得躬行三献之礼,敬致两朝之命。
明灵在上,如顾如歆。
尚飨!
毅斋郑观文神道碑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七
开禧丁卯茂陵既诛韩窜陈,始亲政。
明年戊辰改元嘉定,策士于廷。
郑公性之对策云:「回天下之势易,定天下之势难」。
援古喻今,历陈梁冀、五侯、元振元载之事,皆当时贵近所讳闻,公空臆万言。
上览而异之,擢冠多士,授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连丁内外艰。
四年夏,新进士唱名,公被召,以未历外任辞,差佥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府尹王公介以公伦魁,不责以吏事,公曰:「吾岂敢以幕府为蘧庐乎」!
益尽瘁奉公。
六年正月召,三月对,以崇圣学、教太子为先,经筵讲论,廷臣奏对,监观古今,省览奏牍,无往而非学也。
又曰:「学而不思则罔,陛下之学固已博矣,亦尝审之乎?
臣谓䌷绎出于圣意,咨访发于王者,闻一言则必诘其言之是非,见一事则必穷其事之可否,进一贤必求其所以为贤,退一不肖必求其所以为不肖。
至于出一令,发一政,亦必明辨反覆,参之成宪为何如,察之民情,求之国体为何如。
以陛下之明圣而毡厦罕闻䌷绎,公卿鲜垂咨访,况远而疏贱之士乎!
皇太子仁孝夙闻,尊礼师儒,讲论经理,屡奏彻章,其学不为不勤。
然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而不行,犹未知也。
仁宗方就学,章圣供奉官杨怀玉伴读,面戒不得堂中戏笑及进玩具,且使王亲近僚友。
是时王友张士逊在焉,章圣不以告士逊而谆谆于怀玉者,岂非以从容燕处,亲近怀玉辈之时多乎!
宫僚皆天下之耆英,傥更遴选亲近储宫之人,庶合古人侍御仆从必求正人之意」。
次论人君之所以立国者在人才,人才之所以能立人之国者在气节。
「今开言路,擢端人,正论若少伸,然士气不振,有大异于昔。
间有班见对扬,指陈得失,上未尝厌薄而言者已自疑畏,凛凛若不能以安其身。
如是而欲使明理乱于未然,起国势于积弱,万万无是理也」。
时庙堂皆重望,言路多君子,而公之论如此。
三论楮令边事军政,谓官吏行一切之政而敛怨公上,将士无可恃之道而望敌惊骇。
秘书省正字
进《宁宗会要》,转宣教郎
十二月,除校书郎
七年正月磨勘奉议郎
九月,兼魏惠宪王府教授
八年正月,除秘书郎,轮对首言明国论,强国势,励节义,重大帅之权,久边守之任。
「去岁遣使,通国哗然,以为非便。
然卒遣之者,其说曰吾军政未修,一日绝币,兵连祸结,岂不甚于行李玉帛之费。
然国人之论未尝欲朝廷用兵,但愿陛下勿忘国雠,勿惮亡虏。
既而完颜氏自亡而不暇,岂复敢与我敌哉!
若使我朕能自立,尽殄群盗,西夏、鞑靼之兵非数年未易解,此天启我自治之时,奈何以兵端不可妄启一切排抑,遂使议者疑朝廷特借生事之戒以盖其怯畏之心,托待时之说以便其苟安之意!
臣尝论之,今日之忧不在于亡虏之□,在于新虏与中原崛起之豪杰。
盖亡虏乃新虏与中原诸豪之所易,吾方奔走听命于蔡州孤垒之馀烬,岂不大辱国体乎!
炎、绍之初,汪、黄误国,虏骑长驱,如蹈无人之境。
及鼎、浚诸臣协赞圣断,邦昌以僣诛,杜充陈邦光、李悦以失守伏辜,南北之势始定,社稷于今赖之。
然则有天下国家,何可一日不励名节也!
边事万端,主相焦劳于上,未见有显然安强之效者。
相越而四方之外分以委人,盖任之专则思之精,规模出于一则行之有成效。
今惟当择二三大帅
若未得其人,当急求之;
若已得其人,则边陲之事悉以付之,听其所为,不由中覆可也。
边守数易,不可者三,送迎之费不与焉。
淮甸攻守之具,非三五年经理不能就,一不可也;
纵能就绪,代非其人则易其旧规,弃其前功,二不可也;
其人既不为久计,数日待迁,诿其责于后人,三不可也。
边郡不过数十城,以天下之大,岂无数十忘身殉国、自奋功名之士可任乎!
诚能精选而久任之,或四五年,或六七年,其绩效显著者使之建大将旗鼓,将见祜、预、琨、逖之流接踵而出矣」。
次论:「人主举国而听大臣,大臣分其责于一二材智之士,与之谋画。
虽以孔明之英特,不能不参用州平、幼宰
及其久也,权之所在,谤之所归,一二材智者始负天下之责矣。
及观孔明《出师表》,自向宠费祎董允郭攸之见于表者如此,他谋臣如蒋琬姜维杨仪,名将如黄忠辈,则其亲信不专于州平、幼宰矣。
此岂非大臣参用群臣之法乎」!
七月,乞补外,不允。
十二月再请,又不允,寻除著作佐郎
九年正月,兼权尚右郎官
八月丐补外,差知袁州
崇化厚俗为主,两造胜负者,虽负者亦服公之明。
母讼其子,公教谕之,遂为母子如初。
水旱精意祷祈,雨旸立应,去日民攀卧不忍舍。
十年三月磨勘承议郎
十一年六月,有旨入奏,丐祠不允。
入对言:「天下之患莫大于廷臣之不和。
今朝廷上下议论,有逊顺而无龃龉,有协合而无乖异,犹谓之不和,何哉?
者,非苟同之谓也。
人主属国于大臣,又设参预以共图之,侍从议论之所出也,台谏耳目之所寄也。
国有政事,谋之大臣,参之执政
既相与可否矣,苟犹有未至焉,则侍臣得以献替,台谏得以论列。
谋或未尽,不厌其违覆;
理之所在,何间乎异同!
今国有大政,执政未必尽知,知之未必有所可否,此岂协心共济之意哉!
侍从之臣日请对者固多有之,然未免好同恶异。
间有忠愤不能自已者,则或肆讥诮,或加中伤。
司马光当国,祖禹在言路,或谓光、祖禹必能协济,正色曰:『有过,祖禹独不言乎』!
今大臣无钦若之谲、夷简之诈,有光之公,然执政不能为宗道,从官不能为仲淹,台谏不能为祖禹,何耶」?
十二月四日,除侍左郎官,轮对言:「为皇太子选妃宜择用范祖禹纳后四事,一族姓,二女德,三隆礼,四博议,与大臣议而行之」。
次言:「淮东忠义虽曰区处得宜,然主客之势不宜偏重。
童贯欲处常胜军,使其进有所依,退有所惮,固一时之良策,议者恨其不早尔,今宜取其策而戒其失。
京口一军自泗州失利之后,缺额极多,老弱大半,若覈实招捕,择将训齐,则精神折冲,渐复旧观。
淮西关隘命宪臣经理,颇见次第,或言其奏请率多捍格,谓宜假以事权,生其智勇。
浮光守将前者垂去,后者未至,设有缓急,付之何人,则荆襄尝为谍者所误,轻易调发,罔功而还,宜以为戒。
帅臣信义固不为欺,但恐其为下所欺,不自知之。
蜀得重帅,朝廷信任,不疑不贰,仰见陛下将将之道,然闻其每有申请,一切顺从
郭子仪拟除州县官一人,不报。
或谓宰臣不知事体,子仪曰:『自兵兴以来,姑息武将,求得欲从。
今某除吏不行,是朝廷不以武臣见待也』。
岂非今日待蜀帅之法乎」?
又言:「祖宗用法宽厚,惟于赃吏独严。
近贪风复扇,苞苴公行。
威王烹阿封墨而齐国大治,杨绾当朝,减声乐、省驺从、撤第舍者有之,转移在君相尔」。
十三年八月磨勘朝奉郎
十二月,除将作监
东宫虚位,中外皇皇,公乞早定大计,且以立长为言,上嘉其请。
十四年六月,进《孝宗宝训》,推恩转朝散郎
九月,除秘书少监
丐祠再,不允。
十五年正月,玺赦转朝请郎
四月,奏告宝玺,转朝奉大夫
弟国子进士厚身亡,三丐祠,不允。
九月,除起居舍人,控辞不允。
十月磨勘朝散大夫
十六年春同知贡举,不以掌文衡自居,时至考官房商搉去取,故多得名儒。
蒋公重珍卷为考官所黜,公奇其策而取之。
三月,升起居郎,力辞不允。
未几,谏议大夫朱端常以私憾论公,疏留中。
公力丐归,除职予郡,除右文殿修撰赣州
公五上免章,不允。
冬十二月,始之任。
俗素剽悍,接连溪峒,公开府抚之以恩,御之以威,卒以帖息。
盗发,臬使移文调兵,自诡讨捕。
公曰:「守以兵钤系衔,讨贼吾职也,岂敢以其责诿于监司乎」!
潜设方略,与幕僚宁都彭铉密筹之。
盗平,境内以安。
郡当二水之会,久则城市泛溢,公俾登城而居,散粥以食之,潦缩则计户赈济有差,人至今德之。
十七年秋八月茂陵升遐,公帅僚属哭尽哀。
穆陵登极,公拜捧诏书,以昨该胪唱一字犯上潜邸旧名,乞以字代之,盖公早以字行。
始公受学于朱文公,询其字,叹曰:「好大名大字」!
期公者远矣。
素与郑公斯立友善,郑以弘、公以毅名斋,取佩韦之义,皆客于度支郑公肇之之塾,至是与弘斋度支之子仲路同登。
早定交于北山龙图陈公孔硕北山抑斋元枢韡友焉。
十二月,除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宝庆元年四月,该遇龙飞恩,转朝请大夫
治洪之政与袁、同。
虽位高权重,然一路休戚、民间隐瘼,下情皆得自通。
处人父子骨肉争讼之间,必委曲镌晓,以还其天。
南昌襟带江湖,与淮右隔,一衣带水。
公募舟师千人,犒激练习,隐然为江面屏蔽。
俄兼漕职,食少事烦,遂苦疾晕。
丐祠,不允。
三年五月,除宝章阁待制、升安抚使仍旧任。
八月磨勘朝议大夫
累乞归,绍定元年正月提举玉隆万寿宫
公还里寓僧舍,角巾野服与亲友自于水光山色之间。
三年三月,有旨再任。
九月磨勘转中奉大夫
四年四月,庆典转中大夫
五年春祠满,不复请。
六年正月,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
七月,升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力辞不允,诏趣之任。
未行间,十月召赴行在奏事,辞不允。
端平元年元日,除吏部侍郎
公未拜请对,四月内引,首言:「闻授受,不过执中之一语,又有人心道心危微精一之辨,岂圣人之费辞耶?
中者,天下之正理,天地得之则阴阳和、寒暑平、万物生,人得之则心正身修气和体平而万善备。
盖圣人与天地民物本同一体,吾心一正则天地定位,而民物各得其所矣。
而其所以能执此中者,亦惟于人心道心之辨而致其谨焉。
唐魏徵能致其君于贞观而不能杜其晚节之穷黩,宋璟能致其君于开元而不能绝其末年之淫侈,裴度能佐其君平淮蔡而不能防其用聚敛之小人,盖三臣者,知正君而不能格君。
陛下方行之道,视唐三君盖优为之。
臣非不能高谈皋、夔、稷、契而犹援三臣以讽陛下,亦区区陈善闭邪之意」。
次劄言:「今圣断赫然,忠邪贤佞固已判别,但君子待小人常失之恕,小人之仇君子必穷其毒。
裴延龄陆贽大用,显挤之也;
卢杞真卿使希烈,阴祸之也。
承璀荐李鄘叔文杜佑,小人情状,巧伪百出。
古人铸鼎象物,魑魅魍魉,各图其状」。
且历言元祐之盛,以马、吕之贤而不能胜京、卞之奸,宜监往事以毖后患。
荆襄图上八陵,公言:「朝陵之使不可已,中原之机不可失,然治内治外,固有本末,柔远能迩,亦有先后。
自开禧用兵误国,嘉定堇堇自守,规模不立,既不能制亡虏垂绝之命,何以遏彊寇方张之势。
鞑人与我固无雠隙,兽心无厌,岂知逆顺?
顷犯襄蜀,既知我地利,后诱我夹攻,又知我无力。
今小使未反,万一突然其来,何以禦之?
惟有守卫三边,为绸缪户牖之计,绥怀遗黎,示经略中原之渐」。
四月十四日,御笔除左谏议大夫越十日侍读,皆辞,不允。
上殿首言:「近都堂集议,观范、子才论奏书牍,议论蜂生,气吞四夷,岂天将混一宇宙,遂生斯人,为时用耶!
然兵重事,非可易言。
臣退而端坐深思,终不得其说。
今范改图易谋,不胶前说,而气愈锐,谋愈决。
勾践生聚教训,十年而后平吴;
诸葛亮闭关绝栈,二十一年而后出师。
淮东,甫及数月,而欲建规恢之功,古人何难,何易耶!
臣方草此疏,得荆襄帅臣嵩之所申,言关河之未易守,且饷道尤难通。
荆襄之失,议者罪其始谋之不审,而今者所奏则不可例以为非。
嵩之淮东沮其和议,荆襄忌其成功。
惟陛下取二帅臣之奏,则是非得失可以互知」。
次言:「二台臣交诋,臣叨谏长,罪实在臣。
陛下奋发独断,擢其一言于西掖,然后天下知正论之必伸。
台臣尚多缺员,宜拔直谅以充其选」。
又五月对首言:「故相当国垂三十年,虽无经纶而有把握,旁溪曲径,一切塞绝,若不出其意则人主号令不可行于殿陛。
然欲人主无好恶,而己之作好作恶则无所不私;
欲外戚无侥倖,而己之亲故意所欲予者则所求必得;
宦官女子绝干请,而己之嬖奴宠妾则招权纳贿。
狼籍难掩,趍者澜倒,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知有权臣而不知有君父。
臣愿大权在人主而政本归中书
盖权在人主,下无专政之嫌;
政由中书,则上无自用之私。
君臣之间,两尽其道」。
次言:「陈璟御史,上问所以为御史之道,对曰:『使臣拾遗补阙则可,使之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
臣虽不敏,请事斯语」。
又言:「范镇契丹当宽河东河北之民,备灵夏当宽关陕之民。
臣亦今日欲经理中原,则其势当宽江淮之民。
民之困于籴买、困于工役、困于夫运者,以臣所闻,沿边郡县官吏诛求殆尽,骎骎及于沿江之民矣。
臣愿陛下下霈然之诏,以先臣镇之论风厉沿边帅守麾节之臣,稍宽科抑,为国家爱惜根本,天下幸甚」。
六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八月,升同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兼权参知政事
以目病,又以雷发非时,屡丐祠,不允。
三年七月,除参知政事
以淫雨三乞待罪,上自引咎,眷留甚至。
公益感奋,知无不言。
属议明堂,郎官陈康熙奏乞以太祖太宗、宁宗并配,公搜检祖宗典故及先朝诸臣王圭钱公辅孙抃吕诲张方平吕大防胡直儒等所议,条画以奏曰:「唐飨明堂,皆由曲学误引《孝经》『严父配天』之文。
至我朝高宗皇帝圣见超绝,决于独断,以绌祖进父为非,专用有周明堂之典,专奉太祖太宗以配天,此万世不易之礼也」。
奏入,上从之。
九月十七日,以雷雨左右相清之、行简并册免,是夕宣押乔公回,除侍讲
二十一日奉御笔兼同知枢密院事
续又奉御笔,命公与李公鸣复轮日当笔。
力辞,并乞屏归田里,降诏不允,继颁御笔勉留。
虽与李公协赞而事多取决于公。
察官唐璘尝劾某士,某士盖当时朝家倚以治赋者,上欲留之,公言不可。
不知,反疑公庇之,遂劾公宽而无制,懦而多私。
素出公门下,其改秩登畿皆用公荐疏入,朝论骇之。
公言:「素孤直,所言深中臣罪」。
遂出漕江东,俄擢广帅。
余与布衣交,晚使番禺,与语及公,未尝不服公之雅量而自悔其轻发也。
公益求去,不获请。
其冬乔公再相。
嘉熙元年二月一日,除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丞相每朝奏事,上辄顾公问曰:「卿以为何如」?
公具以实对,当轴者忌焉。
有旨条其边防,公言两淮各宜招游击军以为诸城之援,公安置立重屯以为江陵屏蔽,又欲于鼎、澧之间招万兵,以制猺蛮,以防蜀道。
江西、湖南冲要处,皆宜增兵守备。
乔公欲置籍考覈诸郡逋负版曹岁计者,公言朝廷当令宰相督责版曹,上作而下不应,当易其人。
乔公终以公所言咈己为不乐。
六月京城火灾,宰执中独公挺身出传上旨,谕诸将士,皆用命,燎原之势俄顷扑灭。
先是,都人有黑龙传令之谣,公生于辰,岂其谶与!
杭相李文清公每见公论事,必曰:「平生但以公为宽和长厚人,今亲见乃如此」。
深切叹服。
是冬十一月谏议大夫蒋岘观望当轴论公事,章不付出。
公乞罢机政,诏除资政殿大学士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辞不拜,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公既归里第,治园池,植花竹,与族戚朋友相徉其间,仿洛社诸公为真率集。
城南五里濒江有钓台寺,乃公旧日讲学之所,扁曰精舍,暇日渔钓,乐而忘返。
遇水旱,必为里人告地主,蠲赋役,议赈贷,虽乐人之乐而未尝不忧人之忧。
乡人如竹湖李公抑斋陈公,皆敬而爱之。
年甫七十乞挂冠,七疏然后得请,除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致仕。
晚岁以「拱极」名楼,上书扁额以赐。
公自还政以至纳禄,独备人间五福,然念及时事,必颦蹙而言,初不以出处进退为间。
宝祐三年五月,与客夜坐纳凉,忽感胁痛,虽饮食寝少,然神明不衰。
六月二十四日薨于正寝,年八十四。
闻者如丧亲,哭于家者,哭于途者,望门而哭者,肩摩袂属。
遗表闻,上辍朝,赠少傅谥文定
公世为福州侯官县人,旧居清溪。
祖可大,累赠太傅
妣陈氏,鲁国夫人
祖奖,累赠太师汉国公
妣陈氏,周国夫人
考汝永,累赠太师齐国公
妣黄氏,越国夫人。
娶潘氏,赠鲁郡夫人,先公二十八年卒,公为卜宅兆于长乐县阮山。
及公薨,启视温洁如新,遂以其年十一月壬寅合葬焉。
初,公与瓜山潘君柄同师紫阳翁,瓜山知公必贵,妻以兄子。
公虽魁辅,潘虽匹士,然世两贤之,犹管幼安华子鱼,未可以贵贱判优劣也。
子男一人,德起,擢嘉定癸未第,后改奏京秩。
尝列属奉常,力辞莆垒,改奉玉局以便亲养,故家中之原明公休也。
终于朝散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
孙男一人,绍祖承奉郎
初,云台公请余论次阮山隧碑,余方属藁,忽闻云台仙去,余哭之恸。
承奉君以书来责前诺,余视前藁或仓猝未就绪,或简短不盈幅,先发书吊承奉君,乃掩涕抑哀而秉笔焉,距公之薨与葬十有四年矣。
公于孝友素隆,上世田庐悉推与弟,官其二子二孙,于二妹尤笃,奏荐及其二甥;
视弟之女如己出。
此虽细行,亦叔季所难也。
有廷对策、奏议、诗文、杂著若干卷,藏于家。
铭曰:
余周游斯世兮博考前载,乡俗之薄兮喟然深慨。
有二士兮逢昭代,一攀龙兮一峨豸。
受解衣之知兮,蒙割裒之爱。
居则曰生死临前兮不相负背,忽忘胶漆之情好兮怵毛发之利害。
其发也,如含沙之蜮兮入怀之虿。
闻者莫不瞿然兮疑而骇,受者若无所闻兮静以待。
曰此孤直兮蹈祸不悔,所言简切兮是臣之罪,与之终始兮更迭中外。
呜呼!
此风惟魏公之镕陶兮,与潞国之荐介。
世岂无伟人兮,常病其德度之隘。
李恶、曾之浮薄兮,范讶徂徕之怪。
昔熙丰、元祐间兮,理乱消长之会。
惟戆叟伯淳于此兮,乃瞭然如蓍蔡。
涑水之褊小兮,叹韩、富之不在。
孰能剖扃之鐍兮,纳之于吾闼之内。
余历评群公兮,皆未若毅斋之大。
镇物如山兮容物如海,题之冢上兮以俟南董氏之采。
赵葵太师汉国公忠肃方赠潭国公制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一、《碧梧玩芳集》卷八
朕寅祀神天,均釐勋旧。
上有泽,下及其惠,厥有彝章;
子能仕,父教之忠,是颁悯典。
具官某故父具官某,邦之良翰,国之宝臣
十载元戎,其贤长城远矣;
一时残寇,可折尺箠笞之。
嗟义概以犹存,凛遗勋其未泯。
卓哉人杰,所谓南方之彊;
裕乃父功,尤幸西平有子。
属成熙事,载锡徽章。
噫!
昔岘首临边,兴怀羊祜之烈;
长沙开国,益明吴芮之忠。
英爽如存,庆源有衍。
可。
普天乐 元 · 王伯成
 出处:元曲选外编 贬夜郎 第三折
不须你沈郎忧。
萧郎难易。
未央宫摆布樽罍。
直吃的尽醉方归。
折末藏着剑锋。
承着机密
汉国公臣臻臻地。
来来吃一回吕太后筵席。
稳便波鸾交凤友。
休忧波莺儿燕子。
休忙波蝶使蜂媒。
正月初七日。出自金川门。马上咏怀 元末明初 · 李崇仁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陶隐先生诗集卷之二
男子平生志,何曾学卧驼。
一身行地远,两眼阅人多。
经纬山河大,蕃维宋汉和。
归来觉疏宕,马上放高歌。
按:宋国公汉国公领文武官。立殿庭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