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策免彭宣元寿二年七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毦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
使光禄勋丰册诏君,其上大司空印绶,便就国(《汉书·彭宣传》:哀帝崩,莽白太后。)
朱博傅晏赵玄罪议 西汉 · 龚胜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春秋》之义,奸以事君,常刑不舍。
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
今晏放命圯族,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计谋,职为乱阶,宜与同罪,罪皆不道(《汉书·朱博传》:彭宣等奏请诏谒者,召傅玄晏廷尉诏狱。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大夫博士议郎议。」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
上书谏哀帝 西汉 · 鲍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
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
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
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
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
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
请寄为奸,群小日进。
国家空虚,用度不足。
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
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
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
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
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
治狱深刻,二死也;
冤陷亡辜,三死也;
盗贼横发,四死也;
怨仇相残,五死也;
岁恶饥饿,六死也;
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
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
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
以苟容曲从为,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豪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
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
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
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
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
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说民服,岂不难哉!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或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退。
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
急征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
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
龚胜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等邪!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也。
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
诚迫大义,官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
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呐钝于辞,不胜眷眷,尽死节而已(《汉书·鲍宣传》: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上书谏。)
复上书 西汉 · 鲍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亏乎!
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
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
二月丙戌,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亡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
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
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
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
诚欲哀,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
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
不者,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
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
复仇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
高门去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欲使海濒仄陋自通,远矣!
愿赐数刻之间,极竭羽毛羽毛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汉书·鲍宣传》)
上书求退 西汉 · 彭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五
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数伏疾病,昏乱遗忘。
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绥,乞骸骨归乡里,俟置沟壑(《汉书·彭宣传》:哀帝崩,王莽大司马秉政专权,上书言。)
毁庙议 西汉 · 彭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五
继祖宗以下五庙而叠毁,后虽有贤君,犹不得与祖宗并列。
子孙虽欲褒大显扬而立之,鬼神不飨也。
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汉书·韦玄成传》。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建昭五年制书,孝武皇帝世宗,请与群臣杂议。于是光禄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
策免彭宣建平元年十月 西汉 · 汉哀帝
 出处:全汉文 卷九
有司数奏言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宜典兵马,处大位。
朕惟将军任汉将之重,而子又前取淮阳王女,婚姻不绝,非汉之制。
使光禄大夫曼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左将军印绶,以关内侯归家(《汉书·彭宣传》)
陶徵士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文选卷五十七
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
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岂其深而好远哉?
盖云殊性而已。
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
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
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
岂所以昭末景,汎馀波!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弱不好弄,长实素心
学非称师,文取指达。
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
少而贫病,居无仆妾。
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
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
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
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
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
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
近识悲悼,远士伤情。
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
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徵士
其辞曰:物尚孤生,人固介立
岂伊时遘,曷云世及?
嗟乎若士!
望古遥集
韬此洪族,蔑彼名级。
睦亲之行,至自非敦。
然诺之信,重于布言。
廉深简絜,贞夷粹温
和而能峻,博而不繁。
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有一于此,两非默置。
岂若夫子,因心违事?
畏荣好古薄身厚志。
世霸虚礼,州壤推风
孝惟义养,道必怀邦。
人之秉彝,不隘不恭。
爵同下士,禄等上农。
度量难钧,进退可限。
长卿弃官,稚宾自免
子之悟之,何悟之辩?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
亦既超旷无适非心。
汲流旧巘,葺宇家林
晨烟暮蔼,春煦秋阴。
陈书辍卷,置酒弦琴。
居备勤俭,躬兼贫病。
人否其忧,子然其命。
隐约就闲,迁延辞聘。
非直也明,是惟道性。
纠纆斡流,冥漠报施。
孰云与仁?
实疑明智。
谓天盖高,胡愆斯义?
履信曷凭?
思顺何寘?
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药剂弗尝,祷祀非恤。
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呜呼哀哉!
敬述靖节,式尊遗占。
存不愿丰,没无求赡。
省讣却赙,轻哀薄敛。
遭壤以穿,旋葬而窆。
呜呼哀哉!
深心追往,远情逐化。
自尔介居,及我多暇。
伊好之洽,接阎邻舍。
宵盘昼憩,非舟非驾。
念昔宴私,举觞相诲。
独正者危,至方则碍。
哲人卷舒,布在前载。
取鉴不远,吾规子佩
尔实愀然,中言而发。
违众速尤,迕风先蹶。
身才非实,荣声有歇。
睿音永矣,谁箴余阙?
呜呼哀哉!
仁焉而终,智焉而毙。
黔娄既没,展禽亦逝。
其在先生同尘往世。
旌此靖节,加彼康惠。
呜呼哀哉!
华州周大夫宴席(原注:西铃。)841年 唐 · 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
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若共门人推礼分戴崇争得及彭宣
衣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二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若夫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或以取睢涣之丽,或以象翚翟之文。
无褐而宁能卒岁,不衷而还复灾身。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纩为茧而缊为袍,袂应规而袷如矩。
中山则悟其颠倒,若敖则始于蓝缕。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襜则蔽前,幅闻在下。
周瑜于百领,南粤亦蒙于三褚。
耿恭之穿决,讶张融之粗故。
范晔致思以精微,到溉显名于率素。
袭此黼领,被兹绣裳。
我韨兮子佩,上玄兮下黄。
笑何容之焦背,惊陈暄之上堂。
楚庄既见于博袍,沈庆俄闻于急装。
尔其更始诸于,申生偏裻,衯裶戍削,纡馀委曲。
被以曳娄,乐兹安燠。
戴《礼》既明于五法,齐国亦供其三服。
至于彦回罗𧟌,边让襜褕,聊以旌礼,期之暖肤。
朱勃之方领,伟江充之曲裾。
意恻西华,价腾王导之练。
至夫法圭刀之形,列雕雁之制,刺彼维鹈,戒其在笥。
既顺序而有文,亦从容而不贰。
或被之而象天,或断之而离地。
尹、范则互为出入,侨、札则交相赠遗。
三命有衡之锡,一箧慰寒泉之思。
则有显宗之嘉郭贺,宋高之喜超宗
或挂神武之门上,或烂郭文之户中。
伏俭德于晏子,挹清节于祭彤
载寝而暗惊持玉,长裾而乍喜陵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庄子之对魏王豫让之报智伯。
亦闻美管宁之俭,叹王允之清。
荣启之县蓑,见董威之结缯。
若夫展白无文,绿黑有里,授之九月,戒其三褫。
齐国而曾闻至骭,入汉宫而未尝曳地。
子夏既困于县鹑,林既亦传于衣苇。
绂见方来,绣闻直指。
观采错于张嵊,喜烂斑于莱子
复有袁忠之诣王朗魏文之待杨彪
江湛浣之而称疾,子服言之而见囚。
至若朱博大袑,隽生盛服,齐桓恶紫,晋文矫俗。
析沦之网,频斯之玉。
宋景之于翡翠,田文之讥绮縠。
乘大车者如,祭先蚕者如鞠。
委委蛇蛇,象服是宜。
狐尾、虎文之饰,雉头、火浣之奇。
正色、间色之异,执衽、扱衽之仪。
商火、夏山之制,前方、后剉之规。
识唐帝之三浣,辨汉高之五时。
山甫而见补,遇武公而改为。
商纣投火以蒙宝,宋明憎风而用皮。
三世方知其被服,五采则见其彰施。
马援都布,仲尼逢掖。
粗疏既讶于马后,鲜明复称于王吉
或振之而因浴,或题之而见易。
王敦脱故而自如,桓冲怒新而理屈。
韬文而尚褧,亦用兵而去韨。
斯盖后圣有作而治其麻丝,变上古羽皮之质。
安昌侯 北宋 · 晏殊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莲勺移家近七迁,鲁儒章句世相传。
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
身服儒衣同蔡义,日将卮酒对彭宣
高坟丈五阳陵外,千古朱云气凛然。
社日永叔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雨未,雨濛濛,野田击鼓赛社翁。
折条跨马社翁去,醉叟卧倒梨叶红。
鳌头主人邀客饮,玉酒新赐蓬莱宫。
彭宣不预后堂会,康成一举三百钟。
邀明月出海底,烂醉等是归蒿蓬。
持国宿太学官舍 北宋 · 江休复
 押庚韵
翳翳云月薄,泠泠雪风清。
学省夜岑寂,天街断人行。
广庭层阁阴,寻廊步馀明。
松筱递遥响,如闻弦诵声。
悠悠子佩诗,讲座尘埃生。
回就直舍休,亹亹谈道精。
心会境物融,泯然遗世营。
寒眠屡展转,寤言写素诚。
宫保相公(杜以某于贝(原作具,据四库本改))之役与有劳焉及闻非才忝爰立之命贻诗加奖有晋公亲讨卫国专谋之句称述大过拟议非伦辄成拙恶一章以达谢意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平淮伐潞皆殊绩,靖乱夷凶著往编。
今以薄才叨重任,改将微效觊前贤。
人惭肖象求商野,德谢起渭川
惟有安昌念高第,雅章称述爱彭宣
谏官贬秩不当再举其职奏熙宁元年七月1068年7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臣近准敕命降授前件官、同知谏院
臣已祗受讫,于二十二日正衙,二十三日门谢,并毕。
臣窃以告臣之辞云:「荐引公卿,措置职任,此而轻肆,宜有惩责」。
臣受命已来,夙夜惟思,若以臣畎亩无状,学问〇落,不足以拾遗左右,论大臣能否,则已矣;
若以臣所论,不当于理,则臣所学于古者如此,敢违臣所学以徇世乎?
然敕命已下,不敢遽有论列,既乞补外,而三状闻奏,未蒙报可。
臣欲勉强就职,则臣方以言忤旨,得罪夺官。
《传》曰:「人臣不见察于君,不敢立于朝」。
臣虽闇愚,敢忘斯义?
臣谨上考圣人,旁稽传记,反覆一二,为陛下言之,非以避臣之罪也,将以明君臣之义也。
陛下幸赦其罪,使得毕陈。
臣闻孔子所谓谏臣七人者,三公四辅也。
天子与此七人者处,而绳愆纠缪,格君心之非,群臣之贤不肖,相与谋议而进退之,泯然不见其辨争之迹,而治化已成于天下。
后世七人者,不任其责,始以小官与人主论辩天下之万事,故谏官虽微,而与谋于王体,与闻于国论。
宰相与人主进退贤不肖于庙堂之上,谏官与人主别白贤不肖于造膝之间,其所从来久矣。
孔子曰:「君子之任,行其义也」。
又曰「勿欺也而犯之」。
故臣之事陛下也,情不敢隐,而每犯颜焉,义之所在,则言之不疑。
又闻孔子曰:「君子之事君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晏子曰:「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而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
若如告辞所谓,则人臣之义有匡救而无将顺,有献否而无成可,始得事君之义,而无隐情也。
或者乃谓谏臣小官,不当与人主进退大臣之事;
又或云谏臣虽可以论大臣之贤不肖,然不当云「以某代某」。
臣又以为不然。
卫大夫史䲡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数以谏而君不听,死且不懈,至以尸谏。
卫公卒退弥子瑕,而用蘧伯玉
成帝时御史大夫缺,谷永薛宣成帝用之。
鲍宣谏大夫上言,请黜汝昌侯傅商、方阳侯孙宠、宜凌侯息夫躬,而召用故大司马傅喜、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
明年,上遂召孔光,免孙宠、息夫躬,又召何武彭宣,复为三公
杜诗以南阳太守上疏,称「伏湛柱石之臣,宜居辅弼」;
郎顗言「黄琼李固可任时政,伊尹傅说不足为比」。
此数人者,皆位下言轻,或劝人主进退大臣,或欲以某代某,当时或用或不用焉,未尝以为非也。
唐之盛在太宗太宗之臣莫如魏徵
时有言阿党亲戚者,太宗使温彦博按之,又使彦博不得不存形迹。
他日,入奏曰:「臣闻君臣叶契,义同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太宗改容曰:「吾已悔之」。
若徵之言,可谓深得治体矣。
使太宗以形迹待群臣,群臣以形迹事太宗,嫌疑猜阻,上下之情不通,则与秦之末世何异,岂能成贞观之治哉!
今使言者论群臣之非而不言其是,论群臣之恶而不言其美,称其人不得言堪某职,述其才不得言堪某任,其为形迹,岂不甚哉?
臣虽非魏徵之贤,实欲陛下复太宗之治也。
故臣之事陛下也,知尽臣之义,而无隐情,上不见三公之尊,下不知九品之贱,愚智忠邪,茍知其详者,悉以献于左右。
《传》曰:「为人臣者,无以有己」。
明委质以事君,则身非己有,生杀予夺,唯上所令。
《传》曰「匹夫不可夺志」。
岂谓可杀可生者身也,可予可夺,而志不可以夺欤?
以臣贱微,言论不合,放废窜逐,何伤于治。
圣恩博大,才夺两官,或周章震扰,丧其所图,遂于陛下怀不尽之意,则罪莫大焉。
况臣自供谏职,才及两月,得对至于五六,而章十馀上,臣之本末,计亦粗简圣心。
然臣所言,无一见效。
臣论枢密院使邵亢在位无状,而陛下疑之;
御史中丞滕甫奸邪,而陛下不信。
则是臣行犹可疑,而言不足听也。
陛下置左右耳目之官,而取言行无足采者,不知将何补于治?
臣所以区区求去者,非徒不得其言,亦以深为陛下谋耳。
伏望圣慈特赐检臣前后三状,罢臣言职,除一外官。
臣见居家待罪,所有实录院检讨同知谏院管干国子监,臣并不敢供职。
传易之家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金氏文集》卷下
商瞿受《易》于仲尼
仲尼卒,商瞿授楚馯臂子弓(一云子弘。)
子弓江东桥子庸(一云鲁桥庇子庸。)子庸授燕周竖子家(一云周丑子家。),子家授淳于光羽子乘(一云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秦焚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得不焚,故传授不绝。
汉兴田何东武王同子中(读曰仲。)洛阳周王孙丁宽子襄、齐服光四人焉,皆著《易传丁宽作《易说》八篇,三万言,训诂举大义而已。王、、服皆作《易传》二篇。)》。
周王孙蔡公蔡公《易传》二篇。)王同授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衡胡临淄主父偃菑川杨何叔元叔元《易传》二篇。
叔元传燕韩婴河内司马谈太中大夫京房(非焦延寿弟子京房也。)
丁宽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然周王孙师田何之学也。
田王孙王孙授沛施雠子卿(一云长卿。)兰陵孟喜长卿琅琊梁丘贺长翁
繇是有施、孟、梁之学焉(施、孟、梁氏章句各二篇。)
施氏授河内张禹子文琅琊鲁伯
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
鲁伯泰山毛莫如少路琅琊邴丹曼容
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氏则改师法,以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得自师田生,而同门梁丘贺證明之,且非田生之法也。
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况,由是孟家有瞿牧、白生之学。
氏者,始受大中大夫京房《易》,出为齐郡太守,后更事田王孙
然则京房田王孙,皆田何家法也。
汉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
年老,授于子临。
临始从父学,亦尝事施雠,后卒行京房法。
五鹿充宗君孟君孟《略说》三篇。)君孟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郡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繇是梁家有士孙、邓、衡之学。
今《子夏传》即邓子夏,盖出于梁家也。
其后有京房《易字君明东郡顿丘人,非太中大夫京房也。)》。
始授业梁焦赣延寿
云常从孟喜问《易》,会喜卒,延寿《易》即孟氏学,时孟氏门人翟牧白生皆曰非孟氏法也。
房后以灾异得幸。
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博士,由是有京氏之学焉。
又其后有东莱费氏《易名直字长翁。)》,其学无章句,本以古字,号古文《易》。
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
琅琊王平仲,由是世传费氏之学。
又沛人高相,与费公同时,亦无章句,自言出于丁将军传授子康兰陵毋将永,由是有高氏之学焉。
汉宣帝时,孟、梁皆立博士
至元帝世,立京氏《易》。
惟费、高二家,未得列于学官
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意略同,惟京氏为异。
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然受其学者,未盛于世。
梁丘贺以卜筮得幸宣帝,及至显官,故学者宗焉。
其后五鹿充宗贵幸,善梁《易》,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辨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施雠之门人张禹以经术为成帝师,位丞相,封侯,成就弟子尤著者彭宣戴崇,皆至公卿。
故施氏、梁之学尤盛于当世。
以至孟氏、京氏弟子俱为博士,故二家之学亦行焉。
高相子康王莽所杀,故学者衰废,而费氏独行古文《易》,然而未得立者,盖亦不幸者矣。
其后东汉诸儒,习施氏者,则有沛戴崇子宾陈留刘昆威公洎子轶君文
习孟氏者,则有南阳(音圭)丹子玉中山阳鸿孟孙(鲑,佳反,又苦圭反。一作鲑,瓦反者,非。)广汉任安定祖
习梁氏者,则代郡范升辨卿,京兆杨政子行(一云范升杨政皆传孟氏《易》者,非。)颍川张兴君上洎子鲂;
张兴最知名,为梁家宗,弟子自远方至者,著录且万人焉。
习京氏者,则汝南戴凭次仲南阳魏满叔牙济阴孙期中彧惟高氏之学无传焉。
建武中,陈元长孙、郑众仲师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荀爽亦为之传,自是费氏而诸家之学衰矣。
陈、荀、马皆当世大儒,故费氏之学益盛,今辅嗣之学盖出于费氏古文《易》也。
再原汉之言《易》者,一出于田何
其传者,若周王孙王同杨何大中大夫京房丁宽田王孙,皆本师法。
然当高、惠、文、景之时,学其未也。
、元间,施、孟、梁氏四家及高相之学,多以阴阳灾异为说。
惟费氏本以古字,号古文《易》,以《彖》、《象》、《文言》讲说上下经,为有本末;
又校之诸家,独与中古文《易》同。
流及马、郑等家,其学遂盛。
辅嗣,天启其衷,而入圣门之奥。
考其渊源,虽本于马、郑之学,然其流溥博,出于诸家远矣。
噫!
《易》之大原,皎若白日,函光于牺,旭于文,迄我圣师,而后正中焉。
昳于秦,薄蚀于汉,诸家之说棼焉,而圣道微矣。
辅嗣特起,斥去异端,天人之道,俄然而明。
然犹时若氛翳,未能廓然,若将有以待焉尔。
在其贤者,心圣人之心,犹得观望其光景者哉!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1073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略遣彭宣后堂
原注:诗人谓籍。公子见《前汉》。相君,苍。安昌,禹。皆张姓故事也。 《豫章先生遗文》卷五。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1088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弹冠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 其十四 1092年 北宋 · 晁补之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安昌汉耆儒,乐饮侈亦至。
东坡俭不固,少饮得径醉。
愚敢效戴崇,正复思其次。
旁通获亲爱,公亦安所贵。
便坐时一卮,彭宣宁寡味。
元弼 其三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翩翩别去七经年,特特归来两浩然。
东道有时推谢令,后堂无地著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