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乌鹊歌 先秦 · 无名氏
《吴越春秋》曰:越王句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曰云云。又哀吟曰云云。
仰飞鸟兮乌鸢。
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
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
有何辜兮谴天。
帆帆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吴越春秋》七。《诗纪前集》二作乌鸢歌。)。
彼飞鸟兮鸢乌。
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飏。
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辜。
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吴越春秋》七。《诗纪前集》二。又《书钞》百六引乌、苏、湖、虾、呼五韵五句。《御览》五百七十一引乌、湖、虾、呼、家、都、辜、吴、奴、极、侧、食十二韵十二句。○《诗纪》引风雅逸篇注曰:《吴越春秋》作于后汉人。所载事多不实。此歌依托无疑。)。
采葛妇歌 先秦 · 无名氏
《吴越春秋》曰:越王句践归越。念复吴仇。苦身劳心。夜以接日。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吴王得葛布之献。乃增越之封。赐羽毛之饰机杖诸侯之服。越国大悦。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苦何之《诗》曰: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欢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文选》二十曹植应召诗注引吴越记采葛妇人诗。○佚句。)。
河梁歌 先秦 · 无名氏
押阳韵
《吴越春秋》曰:句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句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车。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曰:
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吴越春秋》十。《诗纪前集》二。○逯案。《吴越春秋》原注云。案《史记》年表。句践二十五年。是为秦厉共公六年。此书为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非也。由句践二十五年上距秦桓公之卒。盖一百有六年矣。桓公当作厉共公云云。《诗纪》即据此直改秦厉公。○逯案。《吴越春秋》。后汉时短书小说。本不注意年限。勿庸为之改正。今仍照原文作秦桓公。)。
矢书答吴王 春秋楚国 · 文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上天苍苍,若存若亡,越君句践下臣种敢言之。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句践敬天而功,既得返国,今上天报越之功,敬而受之,不敢忘也。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王知之乎?有忠臣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太宰嚭愚而佞言,轻而谗谀,妄语恣口,听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反逆行,无僭侈之过,而吴伐二国,辱君臣,毁社稷,大过四也;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越王谨上刻青天,敢不如命(《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五:「吴王书其矢而射种蠡之军,大夫种书矢射之曰。」)。
文台进祝酒辞 其一 春秋楚国 · 文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皇天祐助,我王受福。良臣集谋,我王之德。宗庙辅政,鬼神承翼。君不忘臣,臣尽其力。上天苍苍,不可掩塞。觞酒二升,万福无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越兵构行于江、淮之上,还于吴,置酒文台,大夫种进祝酒。」)。
礼越王令 春秋末吴国 · 吴王夫差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今日为越王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吴王疾愈大纵酒于文台,出令。)。
输越粟令 春秋末吴国 · 吴王夫差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于越,年丰而归寡人(《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
遗令 春秋齐国 · 田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无攻越,越猛虎也(《吕氏春秋。顺氏》: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云云。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案田常与句践同时,知先君是田常也。)。
与越王为吴王寿 春秋末越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下臣句践,从小臣范蠡,奉觞上千岁之寿,辞曰:「皇在上,令昭下,四时并心,察慈仁者。大王躬亲鸿恩,立义行仁,九德四塞,威服群臣。于乎休哉!传德无极。上感太阳,降瑞翼翼。大王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
为书辞句践 春秋末越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史记。越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为书辞句践。」)。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图,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即《史记》文未可合录,做别载之。)。
自齐遗文种书 春秋末越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史记。越世家》:「范蠡既去,自齐遗大夫种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属诸大夫告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愿一与徼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为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吕氏春秋。顺民》:「越王句践致必死于吴,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
号令三军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越语》上:「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
伐吴令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有敢谏伐吴者,罪不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
伐吴命令 其二十六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有司将军大徇军中曰:「队各自令其部,部各自令其士,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不如令者斩(已上并《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与《吴语》文多异。)」。
与国人誓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越语》上:句践说于国人,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小异。)。
誓众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威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越语》上。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有删节。)。
与群臣盟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柰何而有功乎(《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越王反越五年,呜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盟。)。
遗燕昭王书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秦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句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今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熟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图危;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秦伐齐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齐,正利也;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一十九,又见《史记。苏秦传》)。
献书昭王 战国魏国 · 范雎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语曰:「人主(后语作霸王)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覆于王前邪?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雕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邪?亡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邪?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战国策》五,又见《史记。范雎传》,《史记》「将贱而不足听邪」已下作「贱而不可用乎?」又有「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等句,馀文字亦有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