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长门赋 西汉 · 司马相如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二、文选卷十六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其辞曰: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脩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兰台而遥望兮,神恍恍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以为榱兮,饰文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踪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武帝使关中民种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四
《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与禾也。
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
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汉书·食货志》)
武帝令诸侯得分封子弟 西汉 · 主父偃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武帝徒豪桀茂陵 西汉 · 主父偃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瓠子歌 西汉 · 刘彻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二年四月。作瓠子歌。沟洫志曰:上既封禅。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湛白马玉璧。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以为揵。上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汉书》沟洫志。《史记》河渠书。《水经注》瓠子河注。《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类聚》四十三引何、河、宁、平、溢、日六韵。环宇记十三引溢、日二韵。韵补三引游一韵。)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汉书》沟洫志。《史记》河渠书。水经二十四。《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书钞》八十九引一句。)
秋风辞 西汉 · 刘彻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汉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有秀兮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文选》四十五。《御览》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并引《汉书》。《乐府诗集》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合璧事类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汉书》本纪。《诗纪》一。又《书钞》百六引汉武故事。录河、波、歌、多四韵。《后汉书》马融传注引歌一韵。《文选》十三雪赋注引忘一韵。又十六别赋注引歌一韵。《御览》九引飞、归、河、波四韵。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引河、波二韵。○逯案。此辞《御览》数引皆曰《汉书》。合璧事类且谓出正本《汉书》。殊怪。事类谓案正本《汉书》本纪。天汉元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祀后土云云。秋风而曰三月。显有误字。考《汉书》。帝幸汾阴凡六次。然皆不在。惟郊祀志称。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营旁。见地如钅句状。掊视得鼎。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之。乃以礼祀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云云。据武纪。事在元鼎四年。得鼎既在六月中。并经遣使验问。则帝之河东当值秋时。秋风辞其即此行之作乎。)
天马歌 西汉 · 刘彻
《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史记》曰: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史记》乐书。《诗纪》一。又韵补三引里、友二韵。○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异。故别入武帝集。)
西极天马歌(广《文选》作蒲梢天马歌。《诗纪》同。) 西汉 · 刘彻
《汉书》武帝纪曰:太初四年。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史记》曰:后代大宛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记》乐书。《白帖》十六。广《文选》十四。《诗纪》一。○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异。故别入武帝集。)
李夫人 西汉 · 刘彻
《汉书》曰:夫人早卒。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帝居帷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令乐府诸家弦歌之。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搜神记》作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类聚》同。○《汉书》外戚传。《搜神记》二。《类聚》四十三。《文选》五十八哀永逝文注。《御览》百四十四。《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一。○集氏笔乘云。武帝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之与迟一韵。许顗诗话云。立而望之偏。是退之走马看来立不正之所祖也。以偏字属上。不惟与韵不叶。立而望之偏。是何语邪。○逯案。焦说是也。又《类聚》此歌引《汉书》。与今本《汉书》绝异。与《搜神记》则同。未悉所据为何本也。)
思奉车子侯歌(《诗纪》作思车子侯歌。原在外集。今编入武帝集。) 西汉 · 刘彻
 押阳韵
洞仙传曰:车子侯者。扶风人汉武帝爱其清净。稍迁其位至侍中。一朝语家云。我今补仙官。此春应去。至夏中当暂还。还少时复去。如其言。武帝思之。乃作歌曰云云。○逯案。《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薨。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子侯之薨。又见郊祀志。《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时子侯于北馆。与家别。又文心雕龙哀吊篇曰:暨武帝封禅。而霍子侯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也。及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洞仙传作车子侯。《初学记》作秦车子侯。则文字有脱误也。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云笈七签》百十洞仙传。《诗纪外集》一。又《书钞》十九引《汉书》录起首一句。)
柏梁诗 西汉 · 刘彻
 押词韵第三部
东方朔别传日。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类聚》五十六。古文苑四。《诗纪》一。又书少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一韵、九百七十引一韵。○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据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据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后世依托。然考《汉书》武帝纪。于建元六年即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即班书传所本也。)
与奉车子侯家诏 其二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言子侯仙去,不足悲(《史记·封禅书·索隐》。顾胤案:《武帝集》。)」。
力农诏武帝末)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赵过为搜都尉(《汉书·食货志》)
骠骑论功论 其一 西汉 · 吾丘寿王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立克胜之功,寿王作士大夫之论,称武帝之德,曰:
士或问于大夫曰:「侧闻强秦之用兵也,南不逾五岭,北不渡大河,海内愁怨,以丧其国。
汉兴六十馀载矣,命将帅以抗愤,用干戈于四荒,南排朱崖,北建朔方,东越沧海,西极河源,拓地万里,海内晏然。
鄙人不识,敢问其踪」?
大夫曰:「昔秦之得天下也,以力而不以德,以诈而不以诚。
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剪之兵,窥间伺隙,既并海内之后,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遂非唐笑虞,绝灭旧章,防禁文学,行是古之戮,严诽谤之谋,十馀年遂滂沲则盈溢。
是故皇天疾灭,更命大汉反秦政,务在敦厚,至今六世,可谓富安。
天子文明,四夷向风,徒观朝廷下僚门户之士,谋如涌泉,动如骇机,皆能安中国,吞四夷,君臣若兹,何虑而不成,何征而不克?
虽拔泰山填苍海,可也(《艺文类聚》五十九。)」。
(《诗纪》作悲秋歌。) 西汉 · 刘细君
 押阳韵
《汉书》曰:武帝细君公主,以妻乌孙王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欢离合。乃自作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乌孙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按:《汉书》西域传。玉台新咏九。《书钞》一百六。《类聚》四十三。《御览》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四。广《文选》十四。事类赋歌赋注。草堂诗笺十二留花门诗注。《诗纪》二。又《书钞》百三十四引方、王、墙三韵。《文选》二十七王明君辞注引方、王、墙三韵、四十一答苏武书注引浆一韵。《御览》七百八引王、坛二韵。又七百九十五引通典。录方、王、墙、浆四韵。○逯案。此歌。广《文选》作刘安乌孙公主歌。殊谬。
太子 西汉 · 赵王彭祖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伪,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
后虽烹醢,计犹不悔。
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汉书·江充传》:有女弟嫁赵太子丹因得幸。久之,忤。遂捕亡,诣阙告武帝怒,收,下魏郡狱,法至死。彭祖上书讼,不许,后竟赦出,不得立。)
北方有佳人 西汉 · 李延年
 押词韵第十七部
《汉书》曰: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云云。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书》外戚传。玉台新咏一。《类聚》十八、四十三。《初学记》十、十九。《白帖》七。《文选》二十一秋胡诗注。古籍丛残石室本《文选》西京赋注。《御览》百三十六、百四十四、三百八十、三百八十一、五百十七、五百七十四。事类赋舞赋。草堂诗笺十六佳人诗注。《文选》补遗三十五作佳人歌。《诗纪》二。○刘子卷三辨乐篇。袁注云。延年者。李延年也。姿颜色艳。武帝嬖之。任为协律都尉。帝令造新声。延年于坐起舞而歌曰:南国有佳人。美者颜如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国。佳人不再得。武帝宠之。问左右曰:天下更有美人乎。对曰:延年有一妹。极端正。姿容绝代。帝即诏之。美貌无匹。遂纳为夫人。时人语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逯案。袁注殆凭记忆。未尝一检《汉书》。又一雌复一雄。本苻坚时谚。所以刺慕容氏者。袁氏亦竟误归延年。冯氏《诗纪》、杨氏古诗存目皆沿其误。)
上书言得失 其一 口钱 西汉 · 贡禹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汉书·贡禹传》)
上书言得失 其六 赎罪 西汉 · 贡禹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四百,与刑错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
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
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
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败,乃至于是!
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臧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孔子,匹夫之人耳,以乐道正身不解之故,四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况乎以汉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秉万乘之权,因天地之助,其于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冶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
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陛下诚深念高祖之苦,醇法太宗之治,正己以先下,选贤以自辅,开进忠正,致诛奸臣,远放谄佞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绝郑声,去甲乙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如此不解,则三王可侔,五帝可及。
唯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汉书·贡禹传》,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四。)
奏宜放古自节 西汉 · 贡禹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古者宫室有制,宫女不过九人,秣马不过八匹;
墙涂而不雕,木摩而不刻,车舆器物,皆不文画,苑囿不过数十里,与民共之;
任贤使能,什一而税,亡它赋敛繇戍之役,使民岁不过三日,千里之内自给,千里之外,各置贡职而已。
故天下家给人足,颂声并作。
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女不过十馀,厩马百馀匹。
孝文皇帝衣绨履革,器亡雕文金银之饰。
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盛,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绔刀剑,乱于主上,主上时临朝入庙,众人不能别异,甚非其宜。
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吾何僭矣」?
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
臣愚以为尽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
《论语》曰:「君子乐节礼乐」。
方今宫室已定,亡可奈何矣,其馀尽可减损。
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厩马食将万匹。
臣禹尝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赐食臣下也。
东宫之费,亦不可胜计。
天下之民,所为大饥饿死者,是也。
今民大饥而死,死又不葬,为犬猪所食。
人至相食,而厩马食,苦其大肥,气盛怒至,乃日步作之。
王者受命于天,为民父母,固当若此乎!
天不见邪?
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
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逆天心,又未必称武帝意也。
昭帝晏驾,光复行之。
至孝宣皇帝时,陛下乌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
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
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
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
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大减损乘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
子产多少有命,审察后宫,择其贤者,留二十人,馀悉归之。
及诸陵园女亡子者,宜悉遣。
独杜陵宫人数百,诚可哀怜也。
厩马可亡过数十匹。
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鄠,皆复其田,以与贫民。
方今天下饥馑,可亡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
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
故《诗》曰:「天难谌斯,不易惟王」。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
「当仁不让」。
独可以圣心参诸天地,揆之往古,不可与臣下议也。
若其阿意顺指,随君上下,臣禹不胜拳拳,不敢不尽愚心(《汉书·贡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