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向戌”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太子讳议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案《曲礼》:「大夫、士之子,不与嗣君同名」。
郑注:「若先生之,亦不改。」汉法:天子登位,布名于天下,四海之内,无不咸避。案《春秋经》:「卫石恶出奔在晋。」卫侯术卒,其子恶始立,明石恶与长子同名。诸侯长子,在下国之内,与皇太子于天下,礼亦不异。郑言先生不改。盖以此义。卫石恶,宋向戌,皆与君同名。春秋不讥。皇太子虽有储贰之重,未为海内所避,何容便改人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于古。官吏至微,而有所犯,朝夕从事,亦是难安。宜听出宫,更补它职。(《通典》七十一:时议又拟官吏之姓与太子名同,子才又议云云。诏可。)
宣州高大夫846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
某顿首再拜。
自去岁前五年。
执事者上言云。
科第之选宜与寒士。
凡为子弟。
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
固于上心。
上持下执。
坚如金石。
为子弟者。
鱼潜鼠遁
无入仕路。
某窃惑之。
科第之设。
圣祖神宗所以选贤才也。
岂计子弟与寒士也。
古之急于士者。
取盗取雠。
取于夷狄。
岂计其所由来。
况国家设取士之科。
而使子弟不得由之。
若以科第之徒。
浮华轻薄。
不可任以为治。
则国朝自房梁公已降。
有大功立大节。
率多科第人也。
若以子弟生于膏粱。
不知理道。
不可与美名。
不令得美仕。
则自尧已降。
圣人贤人。
率多子弟。
凡此数者。
进退取舍。
无所依据。
某所以愤懑而不晓也。
尧。
天子子也。
禹。
公子也。
文王
诸侯孙与子也。
武王
文王子也。
周公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也。
夫子。
天子裔孙宋公六代大夫子也。
春秋时
列国有其社稷。
各数百年。
其良臣多出于公族及卿大夫子孙也。
鲁之季友季文子叔孙穆子叔昭子孟献子
皆出于三桓也。
臧文仲武仲出于公子彄。
柳下惠出于公子无骇(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称公族以王父字为氏展禽是也)
宋之良臣。
多出于戴桓武庄之族也。
举其尤者。
华元子罕向戌是也。
卫之良臣。
亦公族及卿大夫之裔也。
举其尤者。
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
皆公族也。
子鲜
公子也。
史狗史鱼宁武子
卿大夫之裔也。
齐之晏婴
晏桓子子也。
曹之子臧
公子也。
吴之季札
王子也。
郑之良臣。
皆公孙公族也。
举其尤者。
子封子良子罕子展子皮子产子张子太叔是也。
楚之良臣。
子囊子西子期
皆王子也。
子庚
王孙也。
其卿大夫之裔。
斗氏生令尹子文
后有斗辛斗巢斗怀昭王反国皆有大功)
蔿氏生蔿贾孙叔敖薳启疆薳子凭薳掩薳罢
屈氏生屈荡屈到屈建
六国时有昭奚恤
公族也。
屈原
诸屈后也。
皆其祖先于武王文王时
基楚国为霸者。
用其子孙。
其社稷垂九百馀年。
至于晋国最为强。
其贤臣尤多。
有赵氏魏氏韩氏狐氏中行氏范氏荀氏羊舌氏栾氏却氏祁氏。
其先皆武公献公文公勤劳臣也。
用其子弟。
召诸侯而盟之者。
仅三百年。
在六国。
齐之孟尝
赵之平原。
魏之信陵
皆王子王孙也。
齐复有司马穰苴
亦王族也。
其在汉魏已下。
至于国朝。
公族之子弟。
卿大夫之冑裔。
书于史氏为伟人者。
不可胜数。
不知论圣贤才能于子弟中。
复何如也。
言科第浮华轻薄。
不可任用。
则国朝房梁公元龄。
进士也。
太宗二十一年
为唐宗臣。
比之周召者。
郝公处俊
进士也。
宰相时。
高宗欲逊位与武后
处俊曰。
天下者。
高祖太宗之天下。
非陛下之有。
但可传之子孙。
不可私以与后。
高宗因止。
来济上官仪李元义。
进士也。
后为宰相
助长孙太尉河南共摧武后者。
突厥入塞。
免冑战死。
革废武后召。
元义助处俊言。
不可以位与武后
娄侍中师德
进士也。
吐蕃强盛。
监察御史
以红抹额
以猛士诏躬衣皮裤。
率士屯田。
积谷八百万石。
二十四年西征。
兵不乏食。
荐狄公为相。
中宗房陵
立为太子
汉阳王张公柬之
进士也。
年八十为相。
驱致四王。
手提社稷。
上还中宗
郭代公元振
进士也。
凉州仅十五年。
北却突厥
西走吐蕃
制地一万里。
握兵三十万。
氏惕息。
不敢移唐社稷。
魏公知古
进士也。
宰相
太平公主谋以佐元宗
及卒也。
宋开府哭之曰。
叔向古之遗直。
子产古之遗爱。
兼而有者。
其魏公乎。
姚梁公元崇登第。
下笔成章举首。
元宗起中兴业。
凡三十年。
天下几无一人之狱。
宋开府璟
进士也。
与姚唱和。
开元太平者。
刘幽求制策科
元宗徒步诛韦氏立睿宗者。
苏氏父子。
进士也。
大许公为相于武后朝。
酷吏中不失其正。
中宗朝诛反贼郑普思于韦后党中。
小许公元宗朝。
号为苏宋
张燕公说制策科
张易之兄弟。
睿宗元宗监国
竟诛太平公主
招置文学士
开内学馆。
元宗好书尚古。
封中太山祀后土。
因燕公也。
张曲江九龄
进士也。
李林甫牛仙客
张守圭不斩安禄山
谪老南服。
年未七十。
张巡进士也。
凡三入判等。
以兵九千守睢阳城凡周岁。
拒贼十三万兵(出天宝杂记)
使贼不能东进尺寸。
以全江淮。
元和中宰相河东司空中书令裴公。
进士也。
裴公仍再得宏辞制策科
贞元时
河北叛。
齐蔡亦叛。
阶此蜀亦叛。
吴亦叛。
其他未叛者。
皆高下其目。
熟视朝廷希向强弱而施其所为。
司空公始相宪宗
废权倖之机牙。
令不得张。
收敛百职。
归于有司。
节度使出朝廷。
不由兵士(始自抚州除袁相为滑州三月无帅三军无事宪宗始信之自此不用贞元故事以行军副使大将军节度使
拔取沉滞。
各还其官开州取唐舍人职方郎中知制诰饶州李赵公考功郎中知制诰贞元中皆十馀年迁逐其他似谪者亦皆当叙用也)
然后西取蜀。
东取吴。
天下仰首。
始见白日。
裴公抚安魏博。
使田氏尽归六州。
元和中剪蔡剧贼。
于洛师胁下招来常山
质其二子。
以累其心。
取十三城。
使不得与齐交手为寇。
因诛师道。
河南尽平。
当是时。
天下几至于太平。
凡此十九公。
皆国家与之存亡安危治乱者也。
不知科第之选。
复何如也。
至于智效一官。
忠立一节。
德行文学
不可悉数。
董生云。
春秋之义。
变古则讥之。
傅说高宗曰。
监于先王成宪。
其永无愆。
殷道复兴。
鸿雁美周宣王能复先王之道。
西汉魏相汉宣帝为中兴。
但能奉行汉家故事。
姚梁公元宗
亦以务举贞观之法制耳。
自古及今。
未有背本弃古而能致治者。
昨获览三郎秀才新文凡十篇。
数日在手。
读之不倦。
其旨意所尚。
皆本仁义而归忠信。
加以辞彩遒茂。
皎无尘土。
况有诚明长厚之誉于千人中。
傥使前五六年得进士第
今可以出入谏官御史
助明天子为治矣。
古人云。
三月不仕则相吊。
安有凡五六年来选取进士
施设网罟。
如防盗贼。
言子弟者。
噎哑抑郁。
思一解布衣。
下士齿。
厥路无由。
于古未前闻也。
某因览三郎文章。
不觉发愤。
略言大槩。
干触尊重。
无任惶惧。
某再拜。
春秋左氏传杂论二 其十一 亥之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宋寺人有宠,太子佐恶之。
华合比曰:「我杀之」。
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云云。)」。
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合比弟,欲得合比处。),乃与寺人比,从为之徵,公使代之。
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
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
人亦于女何有?
《诗》曰:『宗子惟城(』」。(云云))
右昭六年。
向戌之诈,又徵其兄,而身为左师,不能为国讨罪,既许代之矣,尚面诮责,陈《诗》扬义,亦何为哉?
前此,宋华臣亦暴其宗,公欲逐之,而左师不逐,但过门必骋而已,与此事终始意同。
按:《传》载其言,不足贤也。
谢转朝散郎1143年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双溪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启:准诰转前件官者。
俟罪冗僚,庀工陈力,伟中兴仪典之旧,课攸司荣观之还。
委办落成,计功予爵,涣丝纶之恻怛,陟班叙于峥嵘。
微夫草木之生,浃此云天之泽。
伛偻祗命,跼蹐衔恩。
窃以阶太平而礼乐兴,观会通而圣神作。
岂干戈倥偬之后,废文物声明之昭?
诚习肄更始之,副跂耸观瞻之众。
东观曲台之轶,多得残书;
总章衢室之闻,咨访故实。
诚稽古制今之际,聊息马讲艺于兹。
循枝派而寻根源,酌沿革而求通变。
顺遂品汇,统叶天人。
岂庸末之所知,赖真儒之爰立。
鸿惟主上,备雕玉之龙驾,建虹霓之修竿。
三辰旂旗,前殿正衙之仗卫;
五色比象,太室亲祀之文容。
翕九奏万舞以祝南山,天日澄朗;
制六乐三雍以纳和气,遐迩允谐。
盖叔孙绵蕝要务,则汉高知皇帝之尊;
张纯答诏引经,而光武定禘祫之义。
昔号嘉会,今固昌期。
典章著明,英髦杂遝。
抱图谍铅椠而订议者,殆国侨向戌之俦;
执斲锻橐钥而精新者,必欧冶、工倕之侣。
裁成悉具,允副责成。
殆将比三代而符同,何特超二汉而融赫。
缪督监掌,展究恪恭。
怀败材伤锦之羞,祇注瓦镕金之戒。
几希庆扁鐻轮之斲,敢萌爵禄徐疾之心。
幸无苦窳之嫌,各竭精能之伎。
恃上仁之淘汰,俾下情之奔趋。
悉皆乐职之常,姑免鄙儒之诮。
近蒙奏最,遂玷恩光。
再惟太师公相禀高明磊落之姿,佐浚哲皇极之主。
嘉谟猷之凝远,摅美利之无穷。
大节大劳,冠映前后;
一心一德,致理清宁
从容两社之间,进止弗失尺寸;
仓卒万难之会,酬酢不改色声。
贯穿流略而潜涵,师范群儒之视效。
自得乎度数纪律之表,研精乎载籍根本之元。
发端古文,赞翊洪造;
缉熙办画,和洽光明。
搢绅孰不尽乃心,氓庶亦使同其利。
念枵琐逖疏之迹,采肤末盲进之勤,假借甄收,庇焘迂拙。
方且激昂志见,警策事为。
叩閤怀笺,未为报效;
执经授道,久愿依归。
上恃宽洪,恕其臞懦。
文思箴 宋 · 唐文若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五、《宋史》卷三八八《唐文若传》、《玉海》卷五九、《蜀中广记》卷四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于赫我皇,兵既休矣。
兵休如何?
莫若治兵。
居安思危,邦乃攸宁。
爰整其旅,文王以兴。
载舞干羽,舜仁用成。
向戌弭兵,《春秋》所惩;
萧俛去兵,祸乱乃萌。
师则多矣,军则彊矣,纵弛不绳,犹曰无人。
兵非以残,以兵休兵。
宋故邢公六五直阁圹铭淳祐十一年十二月 南宋 · 邢文浚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先君六五直阁讳子锷字仲戡姓邢氏,世居豫章武宁修水之滨。
曾祖焕。
祖椿年,累赠朝散大夫
父凯,朝散郎直敷文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致仕。
先君生于嘉泰辛酉,卒于淳祐庚戌,享年五十。
弱不好弄,长业儒,性至孝,养志无违。
处兄弟睦,温恭广俭,乐成人之美。
差箸乡里皆称其贤。
文战败北,遂适意田野,无荣进想,常告子弟以乐天知命之□。
家贫藜藿,吟笑自如。
淳祐乙巳,得奇症,卧病六年,百药无效,竟以是终。
娶卢氏。
男一人:文浚,业进士
女二人:长适进士汪宾礼,次适贡士应荐。
孙一人:肃。
文浚次年十二月吉日奉先君之柩葬于南山金鼎,坐辰向戌,从治命也。
孝男文浚百拜谨□□□。
按:江西武宁县文物管理所藏志石。(陈柏泉校点)
顾进士复初 清 · 程廷祚
 押词韵第十七部
宪庙昔临御,恩波覃八极。
涣汗其大号,丘园交束帛。
维时承平久,化成迈往昔。
里巷闻弦歌,穷陬务修饬。
闻命各戒装,争先赴上国。
儒冠既峨峨,征车复奕奕。
或怀随侯珠,或握荆山璧
或披兰苕新,或掣沧海碧。
鸣佩集丹陛,心情接虹霓。
就中星斗寒,钜儒出无锡
读书破万卷,性同杜氏癖。
著述穷岁年,钻研入无隙。
宣尼生周季,仰窥王迹熄。
然后作《春秋》,万古垂法式。
笔削见是非,义存三代直。
当时游夏辈,欲赞空太息。
如何后世人,无端奋私臆。
丘明见国史,事实颇能核。
傅会虽有时,网罗著劳绩。
齐鲁多陋儒,厥惟高与赤。
邹夹未有书,莫由问得失。
三家遂鼎峙,左氏仍后植。
自兹口说腾,圣经嗟晦蚀。
功令尊胡氏,学子守之墨。
首先革周正,先圣宁蹙额。
一褒复一贬,诪张令人惑。
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
忍使日月光,蔽亏重云黑。
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
百家咸披靡,似用大师克。
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
发愤阐阙文,尘埃教荡涤。
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
上则考天时,殷勤补长历。
下则综形势,聚来图疆域。
僣礼与败度,乱贼暨戎翟。
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
载观交兵篇,往来正如织。
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
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役。
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
五材民并用,戒惧存法则。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
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
窃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
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
钟磬铿然鸣,清音动四壁。
忆昔鸿词徵,余亦预末席。
客居郊坛西,颇爱厥境僻。
凉风下庭梧,朝昏玩义画。
冥会待悬解,忽然尘虑释。
与君偕罢归,十载卧泉石。
著书曩未成,今也喜大获。
假令留青琐,兹业谅俱寂。
深荷皇天慈,慨然增感激。
春秋咏史乐府 其一百三十六 桑林柔兆敦牂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别集卷一
灭一国,封一家,家虽不受国已嗟。
我不识向戌有何功,亦不识偪阳有何罪。
大旗落日桑林鬼。
诅楚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八
洗研秋窗日影横,何来诅楚电传声。
云迷天远人难信,意诡辞诚事不明。
伪以弭争欺向戌,惧将解蔽罪孙卿
神奸钩距无宁日,烈士区区祗徇名。
感事一百十韵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五言排律
天女威灵替,黄神统绪彰。
过秦馀贾谊,兴汉待张良
薄雪消寒会,残灯独夜房。
孤吟劳踯躅,长句著兴亡。
势转擒胡月,歌成破虏章。
握乾临夏宇,出震溯东方。
女直山长白,曼珠气内黄
申胥初拯楚,回纥竟侵唐。
谶应三宫,城屠十日扬。
鲁唐膏斧锧,闯献笑蜩螗。
编籍龙区种,迁藩虎戮伥。
雷霆严禁网,云日护灵囊。
南辟三苗地,西降两面羌。
但誇清海岱,几见弃河湟。
青海徕回部,金川蹑犍牂。
耀功七德舞,横海十花樯。
猛鸷威如贙,沈猜疾比狼。
峥嵘文字狱,拖沓狒猩装。
四库盈缃帙,长渠浚竹塘。
罗名千叟宴,鞠跽八旬觞。
自信施长策,常期永耿光。
积威弦上箭,钜痛槛中羊。
欹器盈斯溢,淫刑法已凉。
抚衷矜带砺,回念欻沧桑。
妖孽延川陜,潜兵犯殿墙。
曾无戡乱意,足慰辍耕望。
粤海输莺粟,舟山覆雀航。
逋臣增国耻,幻梦侈天禳。
兵燹圆明劫,乘舆避暑庄。
骤惊龙驾迥,竟罹豹房殃。
五岭烽烟急,三江羽檄忙。
艰难怜左,慷慨叹洪杨。
已见倾全局,居然复旧疆。
神符犹在握,天弩自收芒。
元结中兴颂,卢循续命汤。
梯航通远译,风会贯重洋。
卧榻容鼾睡,阴谋扼项吭。
一人忘顾禔,群辟任披猖。
宫掖成相厄,岩廊乃不蘉。
舳鲈归日本,藩属失狼㬻。
感悟回明睿,忧虞饬纪纲。
层阴方訾訾,郅治遏泱泱。
变法争讥鞅,怀忠竟杀苌。
駴疑药瞠眩,绵惙疾膏肓。
减膳尧衰颡,垂帘姒假裳。
敛财侔地媪,事鬼惑天潢。
槐简巫佪怃,红灯咒渺茫。
戈船横渤海,车驾莅咸阳
和局元臣殉,军需岁币偿。
肉县人鼎俎,鱼累火池隍。
回驭哀方切,端居志已荒。
虎神千垒烬,龙劫两宫丧。
太极临轩穆,东平摄政苍。
小侯兼宿卫,大吏炫赇赃。
集苑多乌鸟,逾垣等寇攘。
桐圭,貂珥列
京兆双琼博,邯郸大道倡。
上书刀断指,下诏肉医疮。
社鬼东邻哭,灵星北户禳。
尔曹倾一旦,先帝泪千行。
敝俗销清议,名流溷浊漳。
休徵箕扫井,躁扰蟹将糖。
新檄驰巴郡,严兵堕武昌
退朝忧咄吒,毁室恨彷徨。
传箭初蓃乘,投签遽拊床。
貔貅临汉口,旌旆据秦仓。
破竹原无敌,乘流固莫当。
揭竿咸祃纛,裂土各圭璋。
山左薨吴汉江州史祥
张巡诚勇决,高克任翱翔。
设险红衣炮,崩雷突火枪。
歃盟书衵服,失水弃馀皇。
露布收安陆,降幡出建康
南封征卤将,北筑剪吴堂
霸楚黄歇,征川杀魏卬。
车书新轨画,棨戟动参商。
父老三章约,风波一苇杭
北军除吕产,季汉倚袁滂
大宝知难秘,同舟力共劻。
威弧张杀伐,义旅迓壶浆。
富弼专和议,萧何窘转粮。
郡王愁北地,帝子泣芒砀。
挽粟难为继,团沙孰与量。
枉令怀盭绶,唯解鐍金箱。
叔宝心肝尽,淮南肺腑伤。
输缗招卜式,窃国议田常
兵谏非云谲,人谋实不臧。
豆萁休暗泣,斤斧镇相戕。
江转新林浦,云屯石子冈。
弭兵辞向戌,纵敌谏文鸯
必死千夫指,难回百鍊刚。
楚弓得失,汉帜睹飞飏。
不逝乌骓马,还惊赤尾鲂。
六师风振箨,群命草彫霜。
棋局知谁负,干戈且未央。
群龙旡首吉,斗虎股创妨。
跼蹐忧天步,嵯峨拜国殇。
词华悲庾信,身世感黄香
顾惜三缣字,萧閒万里䭹。
玉壶澄素志,画省学潜郎
入抱蛟龙笔,蟠胸铁石肠。
栖迟青琐闼,惆怅绿榕坊。
旧友怀萧艾,深忧为稻粱。
荧荧窥太白,渺渺望沅湘。
丝染知难免,歧多涕正长。
贞元原剥复,厄闰慎扶将。
霜露仍南国,松楸想北邙。
樗蒱刘毅癖,曲糵毕郎狂。
悯切恒沙劫,皈思广利王。
笑人言寂寂,投笔涕浪浪。
他日编唐历,谁当拟芳。
翁将军壬申 民国 · 常燕生
上海一二八之役,国人识与不识,皆知有旅长翁照垣者。翁守闸北,率先应战。守吴淞,凭废垒与敌死拒,屹然不为下。及师解,又殿军整旅而退。十九路军之辉誉于世界,翁之力盖多焉。闻其人沉默寡言,尝旅学欧日,于军事无所不窥。近以勋名为僚辈所挤,解职游海外。余惜其去,又为国家伤将材也,因作为歌诗以追送之。余与翁非素识,所言盖天下之公言,非以为私,故但寄知者,不复示翁。
李公昔驻春帆楼,旌旗破碎鱼龙愁。
小儿弄舟嬉东海,欲断鳌足覆神州。
修罗伸臂自天外,始遏贪吻完金瓯。
当时经营颇惨澹,岂谓时会非人谋。
榱崩栋折三十载,坐见沧海生狂流。
高牙大纛裂疆土,赤眉铜马皆通侯。
玄黄龙战日盈野,气盛亚美淩非欧。
岂知卧榻有乳虎,磨厉渐欲吞全牛。
潜师一夜入下蔡,万里膏腴森戈矛。
三军禀令令曰遁,暮渡辽水滦州
此时元戎尚镇静,罗列丝管评清讴。
中朝大官亦解事,卧阅陵谷百不忧。
弭兵惟恃向戌舌,捐地未觉珠厓羞。
扶馀渤海吾故土,汉唐馀烈垂千秋。
尔来流民岁百万,斩伐蒿艾植松
卢龙塞断蠮螉绝,太息烈士无田畴。
将军奋身起南纪,志挽日月回山邱。
男儿报国自有道,毛锥弃去著兜牟。
东穷扶桑西碧海,上研飞鸟深潜虬。
归来风雨漫祖国,巫祁正待庚辰收。
吴淞江头夜一弹,杳杳天际遮飞舟。
沪人噤立色欲死,朝命仍拟和夷酋。
将军长啸指须发,剑气喷薄如龙浮。
乾坤一掷箭脱手,眼底势欲无仇雠。
云蒸雾郁顷刻变,迅流转石雷鞭幽。
袒怀白刃向前去,以血还血头还头。
长江万里锁废垒,将军立马寒飕飕。
兼旬环击不得下,伏尸百步惊沙鸥。
沪人咋舌忭且舞,奔走僵汗吟啾啾。
挈壶持襦供前线,后归中继无停留。
兵残弹尽援不至,犹以殿退庇同仇。
呜呼!
君不见廉颇李牧赵良将,生为逋客身羁囚。
又不见长城自坏檀道济,时人悔唱白符鸠。
骑驴湖上岂得已,乘风聊作扶摇游。
豺狼在邑狐在室,虽有奇志安能酬。
天凝地閟万物死,穷寒野哭多鸺鹠。
义军十万解甲去(时苏炳文部甫自满洲里撤退,马占山冯占海唐聚五等部先后溃退,东北义军垂垂尽矣。),白山黑水馀荒陬。
请君为我回辙迹,再整壮士成貔貅,为君勒石刻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