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乐议 西汉 · 平当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八
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藩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汉书·礼乐志》: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云云。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
答诏访古乐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至于汉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定,传授常山王禹。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向《别录》有《乐歌诗》四篇,赵氏《雅琴》七篇,师氏《雅琴》八篇,龙氏《雅琴》百六篇,唯此而已。晋《中经簿》无复《乐书》,《别录》所载,已复亡逸。案汉初典章灭绝,诸儒捃拾沟渠墙壁之间,得片简遗文,与《礼》事相关者,即编次以为礼,皆非圣人之言,《月令》取《吕氏春秋》,《中庸》、《表记》、《防记》、《缁衣》皆取《子思子》,《乐记》取《公孙尼子》,《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诰之书也。《礼》既是行己经邦之切,故前儒不得不补缀,以备事用。《乐书》事大而用缓,自非逢钦明之主,制作之君,不见详议。汉氏以来,主非钦明,乐既非人臣急事,故言者寡。陛下以至圣德,应乐推之符,实宜作乐崇德,殷荐上帝。而乐书沦亡,寻案无所。宜选诸生,分令寻讨。经史百家,凡乐事无大小,皆别纂录。乃委一旧学,撰为《乐书》,以起千载绝文,以定大梁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隋书·音乐志》上,天监元年下诏访百案,于是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沈约奏答。)。
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熙宁元年)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一五、康熙《开封府志》卷一七、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八、嘉庆《洧川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东平吕公相我太宗、真宗垂二十年。咸平六年夏,以疾罢归第。大中祥符四年四月十九日,遂不起,年六十六。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石乡奉先里。后五十七年,其子居简始议琢碑于墓次,请文于里人富某。某义不得辞,辄用纂其世次德业之实,以告诸神曰:吕氏其先,出于炎帝,姜姓。虞夏之际,始封于吕,其后遂以所封为氏。周初,太公望以功国于齐。穆王时,有吕侯为周司寇,王命作《吕刑》以训。至西汉,其裔孙有居东平者,即吕侯之后也。本大支茂,历世有人,以文武瞕德显名于当时者,伟然相望。唐末,徙籍太原。国初,迁居洛,今遂为洛阳人也。公讳蒙正,字圣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春,首拔进士第,初命将作监丞、通判瘅州。四年代还,会帝征太原刘氏,朝于行在,道受著作郎、直史馆,旋加右拾遗,服银绯。五年,转左补阙、知制诰,服金紫。八年,迁都官郎中,召入翰林,充学士。是冬,擢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皗给事中。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未几,代赵普为上相。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奉朝请。四年,复为上相。至道元年,除授左仆射,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真宗绍位,就加左仆射。咸平三年,诏归。四年,复为上相,益以昭文馆大学士。五年,册拜司空,兼门下侍郎。明年感疾,凡七上章求解政事,改太子太师,仍封莱国公。以告成泰山,进封徐国。祠后土,又进封许国。及薨,天子震怛,哭甚悲,不能视朝者三日。遣使吊祭,赙赐特厚,赠中书令,谥文穆。公以诸子位于朝,累赠太师兼尚书令、秦国公。始公少时,考妣以口舌偶相戾,遂以异处,然情义内笃,交誓不复嫁娶。考后连佐边幕,妣居洛中,并留公侍焉。公每感睵愤懑,绝迹于龙门山,躬事薪汲,力奉慈养。而且痛自刻责以为业,昼夜漏相接,未始少懈。尝泣泪满所读书,而且痛,日若无以为生者。如是数年,学益富,文益奇,声动天下,士友益附。太祖开宝末,公侍母氏,赴举东都。时太宗以晋王尹开封,闻公名,召见,复索其所著文,大称之,期以公辅之器。是秋府荐,甲于乡书,明年即上第。自此七年,参预国政;总十二年,凡七迁,遂作宰相。领万务必本于仁义教化,而不专尚条约,钧酌衡量,咸适其宜,中外静明,翕然称治。精于选任,辸庸者不得进。久之,知蔡州、金部员外郎张绅以赃败,或谗于帝曰:「绅亦洛人,家甚富。昔吕某方就学,苦贫,恨绅不能如意资其用,今挟权讽下诬以贿免耳,是岂好货者也」?帝骤信,立还绅官,而以他事罢公相。公退就常参位,怡然一不自明。踰年,帝得绅赃实,始悟,遽黜绅为绛州副使。翊日,复以相命公,慰劳优笃,遂及绅事,而公亦不谢。帝既爱其能守法度,而复重其沈毅不挠。俄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闻,公退以名上,帝不许。他日又问,公以前所选对,帝亦不许。他日又问益急,公终不肯易其人。帝盛怒,投其奏书于地,曰:「吕蒙正何太执耶,必为我易之」!公徐对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耳」。因固称其人可使,馀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府皆惕息不敢动,公插笏俛而拾其书,徐怀之而下。帝退谓亲信曰:「是公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公所选。复命,大称旨,帝于是益知能任人而加有不可夺之志。上元观灯,一夕帝宴近臣于端拱楼,乐车马之艺,左右顾曰:「五代都邑凋丧,闾巷无几人,今其全盛如此,可喜可喜」!公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皆走集,故盛。臣常见都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帝鶁颜不语。王禹翱名謇谔,时亦在列,闻其对,为之汗下,而公侃然复位,无惧色。帝以西、北二敌弗服,忿之,常议讨伐。公切谏:「兵者,伤人匮财,不可屡动。汉武郡国万里外,可谓快其志矣,然天下已困,终悔之。唐文皇亲征辽碣,手运土木,卒无功而还,亦悔。是二主者,旷百代无比,而用兵皆不免于悔,为后世非笑。陛下及其未有以悔也,惟早慎之。直宜以道德恩信横于中而澹乎外,则夷狄自宾。与夫命死官,举凶器,校其所不足,与校于无用之地而又痈胜于万一者,岂不远哉」!帝倾听褒纳,自是伐议遂寝,但用应兵而已。本朝故事,宰相子起家为水部员外郎,公长子从简当得之。公以延荫太宠,非所以慎官赏励寒畯也,恳辞不拜,癨受将作监丞,因以为著例,于今不易。在河南,会熙陵役作,公念辅政既久,恩宠特殊,羸然曳鄀,谒灵舆于境上,伏地哭几绝,屡哭屡几绝,行路皆哭,皇皇焉不忍去。不得已,乃出私钱三百万助复土之费而还。其在疾告也,降医走使,不绝于道。公以尽瘁积疾,猝未有瘳,累表乞骸骨,优诏不允。既而姑愿归洛,将行,听肩舆至殿门,俾二子掖而登,坐而访问,日昃方罢,二子咸面推以恩。公晚筑园宅于洛,至则以琴觞雅宴自肆于其间。间与樵钓野叟骈席而语,不以轩冕累其欢,旷如也。公浑厚渊博,忠亮宽懿,无烦语,不妄顾。与人无亲疏、无高下阶级,而一归于至正。其为谏诤、为侍从、为执政,凡嘉猷伟画皆不作己出,而密归之于上,惟上自行之,故人无知者。其有不能秘,须论议别白而后方从者遂传焉,则天下称道耸伏,想望其人,邈如神明。自始仕至再罢相,惟在瘅与河南为外委,馀并处内不出,未尝一日远于朝廷。至于河南之行,尚非太皇雅意,盖强出之,将以遗嗣君以结公心。故章圣初亟复在位,三入相皆首之,所以专其任也。丁内外艰,皆夺情而起,不容终制,不欲使他人代也。赐第东都,以安其居,俾无外徙之请也。移疾归乡党积十年,卒不许还政,第诏令休息颐养,而密常使人候其安否。章圣谒陵寝、祀汾阴,再驾西都,皆幸其第,又亲视其疾,思复用也。非公谋谟设施睶运默化,人虽罕得见其迹,而功自被于四海,致时瘅平,则畴能感夫两朝眷遇绝比,如此其至者乎!公策名冠天下士,而位登元宰,官至三公,阶、瞕、爵、邑咸第一。勤畏翼翼,乃心王家,周旋始终,毫发无玷。以老疾恳请而退,天子慊然,犹欲起其废而用之。呜呼,盛矣哉!可谓圣世令德钜人者矣。曾王父讳韬,皇主莫州莫县簿,赠太保。曾王母太原王氏,封许国太夫人。王父讳梦奇,皇户部侍郎,赠太保。王母颍川郡君陈氏,封邓国太夫人。父讳龟图,皇起居郎,赠尚书令。母彭城刘氏,封徐国太夫人。公掌诰时,会令君朝京师,公跪而泣于令君、徐国,且告曰:「大人母氏皆老矣,不肖子不忍见兹睽忤不偶,愿复故好,敢以死请」。语讫又伏于前,泣下不止。令君、徐国不得已,怜而从之,然终异堂而处。公晨暮交走,咸尽色养,人于是始知公之纯孝大行于其家也。初娶宋氏,封广平县君,再娶薛氏,封谯国夫人,皆殁于公之先。男十人。从简,驾部员外。知简,大理寺丞。惟简,库部郎中。承简,虞部郎中。行简,比部郎中。次未名。次易简,奉礼部。务简,光禄少卿。居简,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师简,司农少卿。公退居于里,常召诸子立庭下,诲之曰:「吾观旧史,见唐中叶后至周末,乱离相继不绝,卿相往往不得其死而无归全之所。吾幸生盛时,硕茂尊显,今又奉身至此,知夫免矣。矧若曹皆得为王官,其无为世胄子弟之为者以自蹈不淑,且重污吾而将以累吾家」。由是诸子夙夜相警励,不忘诏教,持身谨敕,咸称善人。惟龙图公最为肖公,沉识懿行,动有规法。力以词业,自登名于英俊之域,入践台阁,出更藩服,蔼著嘉绩,稔于舆论,异日必能蹋公之武于廊庙之上而增大乎门构矣,今自海南移典郑州。馀九人者,先后公皆卒。孙二十五人,曾孙三十一人,并传公之所诲于其父祖,罔敢不率,人于是又知公之义训大施于其后。孙皆有官,而曾孙亦有出仕者。女六人。长嫁光禄寺丞、直集贤院孙暨。次嫁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次嫁太常博士周渐。次嫁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丞丁度。次早夭。次嫁永州推官杨巽。文集二十卷,行于时。铭曰:
天之生贤,而不世出。出不逢时,亡位而没。生而无成,不若勿生。主辰而成,惟公奠京。初隐而学,四方闻声。举以魁众,四方益惊。岁始踰七,遂为相臣。相我二宗,太皇粤真。三相必首,不令后人。善不有已,造宁密陈。事茍秸郁,众皆逡巡。公勇而前,悉心以论。帝怒斯震,公颜益温。居若柔弱,语焉不闻。及以议诤,骨鲠必伸。公久不渝,一心劬劬。帝知忠端,始贰终孚。帝嗟乎公,我有不如。百职具举,万方以胥。成我太平,匪公曷图。公处厥位,天子是依。谗免疾去,天下以思。进则以道,勤劳饬之。退必以礼,燕乐适之。曰子痈痈,曰孙群群。厥有肖子,又绝其伦。天其意者,斯为报与。文石于墓,无穷之所告与!
奏倪从庆第二状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三、《石林奏议》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臣去年十二月十七日据严州申:凤林乡师巫徐周、倪从庆等聚众以勤王为名,结集作过。续又申:杀伤权县尉曹献可、围裹知县张楠前去。已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具录奏闻去讫。续据本州申:县尉曹献可因伤致死,知县张楠放还归任。今又据本州申:正月初七日贼徒五百馀人突入淳安县仁寿乡地名灵囿等界,烧劫屋宇,杀伤保甲。臣自到任,先曾行下所辖七州府,将管内人户并皆团结,递相委保成甲,专一觉察盗贼不虞,以待使用。寻选委寄居官詹大和统领上件保甲并诸处巡尉弓兵,四面围守把截;别立赏格,召募勇敢人兵入贼讨荡;仍招喻胁从徒党,各令出首归业。今节次据本州申:正月初一日,遂安县甲首方怀、王禹等生擒到贼徒徐六、郑一二名,并杀获师巫余泽一名首级。初三日,保甲姜奓等生擒到贼将头吴二、贼徒钱毛、余染三名。初五日,保甲王禹等生擒到贼徒方爱、翁一、余昭、邵五二、方行、郑力、姜彦中、郑彭、王文、姜吴一十名,斩获贼首四级,并夺到器仗米谷等。臣见不住催促詹大和等并力讨捕,须管日近掩扑,取令静尽外,谨录奏闻。谨奏。
奏倪从庆已降状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四、《石林奏议》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臣去年十二月十七日部内严州遂安县百姓倪从庆等,妄以勤王为名,聚众约一千五百馀人,占据本县广洲源作过,前后累次杀伤官吏军民不少,意欲仿效方腊侵扰州县。除已累具奏闻外,勘会本路弓兵两经起发勤王之后,所存拣残人数多不堪用,臣昨自到任,即行下所部州县团结保伍,专一几察盗贼。窃发之初,即令起邻近地分保甲,及招募土豪部领把截,又逐急差委本县寄居朝奉郎詹大和作统领。因此群贼不能出洞,在外奸猾亦皆不敢趋附,声势无由增大。缘贼居山岭深阻,道路狭隘,止通一人往来,不可深入,用兵非利。兵力既少,又自正月半后,阴雨连并两月馀日,山路险滑,雾气昏塞,遂累于正月初七日、十七日出犯淳安县界。二十九日,杀死经制司使臣何虤等。至三月初九日,詹大和会合诸处弓兵分路进讨。又值当日阴雾,诸路兵到不齐,官军至洞口斗敌溃散,亦有杀死兰溪县尉王禹度等,贼愈更恃险凶恶。遂两具奏截留经制司福建枪仗手一千七百馀人相添使用,广设方略,别图约日讨荡。仍先出文榜招喻胁从之人,各令束身归投,与免罪复业。至三月十三日,因白马保甲余再兴等杀退一阵,始稍知惧。又统领官密遣人诱说贼用事腹心姜光祖、胡国度二人拘留。四月初七日,会合弓手、枪仗手六千馀人并入,其贼徒遂止据险拒抗官军,不敢迎敌,因此穷蹙,于初八日具状乞降。臣以农蚕是时,守把之人久废作业。见承江东关报,江宁府群贼据府城为变,本路镇江府、常、湖三州并是邻接,相去皆二百馀里,分兵防托不及,难以专事从庆,已一面从其请,许令悔过,率众勤王,依资格借官补授。今据统领官詹大和等申,贼首倪从庆并从党甲头姜光祖等五十二人,并已出洞公参,官兵见皆退寨,一方已得平定。谨录奏闻。谨奏。
举自代状(二十四日授告,二十五日告谢、赐章服,二十七日正谢。)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北山小集》卷三九
右,臣伏睹朝请大夫、行尚书驾部员外郎王禹得学问淹通,资性简静,扬历中外,几二十年,老于郎曹,泊无陨穫。如蒙进擢,以镇躁浮,举以代臣,实允公议。
王禹得礼部员外郎制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六、《大隐集》卷二
敕具官:宗伯之属,掌礼文表奏之事,号为南宫舍人。自非名流,不在其选。尔儒学操履,见称于时。不忮不求,恬于进取。其升华于郎位,俾列职于春官。益励厥修,嗣有褒宠。可。
上元后十八夜集草堂同人分咏 其四 酌画眉泉(同王禹庆、周汉绍。) 清 · 叶燮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已畦诗集卷之五
故宫遗迹乱山中,俯挹清泉注不穷。
獭髓螺痕人面杳,轻钩淡抹水心空。
摇青借月双双见,曼睩横波曲曲工。
识得眼前非相在,不须空有问庞公。
过王禹言太史旧宅 其一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一
当街方策马,到眼忽魂消。
昔我来江上,斯人抗手招。
梅花窗下榻,杨柳水边箫。
不是前生事,山河梦已遥。
过王禹言太史旧宅 其二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一
彻夜谈三鼓,全家酒一庭。
柳枝偿婢价,银鹿赠奴星(太史代聘吴姬,以奚奴见赠。)。
华屋人何在,秋江笛早听。
今朝门巷过,肠断暮山青。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鸾飘凤泊一千年,流水行云意洒然。
但使人间唤生佛,胜教天上作顽仙。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二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乌衣巷里解鸣珂,月下弹筝灯下歌。
半榻梅花同日别,一官偏恼两人多。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三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新将锦石捣流黄,应索琅琊绣裲裆。
寄语青溪张好好,好风果属往来商(公纳秦淮张姬,故调之。)。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四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千行水调入秋云,一卷文传记锦裙。
欲使青莲低首拜,南朝只有谢将军。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五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三更风卷紫罗纱,春雨盈盈损蜡花。
为我当年惆怅事,自敲檀板拨琵琶。
与商宝意司马宿王禹言太史斋中临别奉赠 其六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蓬海升沉话寂寥,江州司马莫萧骚。
诗人都到青云顶,谁领湖山访六朝。
满江红 其一 斧颂 现当代 · 卢前
押词韵第十五部
王禹庄少将言:前方巷战,已易刀为斧,所至辄胜。余尝颂大刀之威,于斧亦不可无词。
狭路相逢,问出手、灿然何物。
依旧似、大刀英武,神威无独。
斧也辟开新战线,倭儿见者吞声哭。
但落头、如草不闻声,堆成簇。
前队上,后相续。
仇易尽,心难足。
念丈夫本色,包羞忍辱。
到此才酬卅载恨,运斤还羡风来速。
是谁家、手法有真传,真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