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成王冠辞 先秦 · 无名氏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家语》曰: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而嗣立。周公摄政以治天下。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周公祝雍作颂曰:
令月吉日
王始加元服。
去王幼志服衮职。
钦若昊天。
六合是式。
率尔祖考。
永永无极(○《家语》冠颂解。《诗纪前集》六作成王冠颂。)
鲁郊祝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以斯□音赤羽,去鲁侯之咎(《说文·鸟部》「□」引鲁郊以丹鸡祝。)
国风·豳风(今陕西邠县一带) 七月(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之诗。成王悟而迎之,以致太平,故大师述其诗为豳国之风焉。)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七月九月授衣
一之日二之日
无衣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
同我妇子至喜。(一章)

七月九月授衣
春日,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
女心公子同归(二章)

七月八月
,取彼
以伐远扬女桑
七月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为公子裳。(三章)

四月五月
八月十月陨萚
一之日,取彼狐,为公子
二之日其同,载武功
言私其豵,献于公。(四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九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鼠,塞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五章)

六月七月葵及八月枣。
十月,为此春酒,以寿
七月八月九月
,食我农夫(六章)

九月圃,十月
黍稷穋,
嗟我农夫,我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宵尔
亟其乘屋,其始百谷(七章)

二之日冲冲三之日纳于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十月
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称彼兕寿无疆(八章)
按: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鸱鸮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鸱鸮鸱鸮,既取我,无我室。
恩斯斯,斯。(一章)

迨天之未阴雨彼桑土,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二章)

予手,予所捋荼,予所蓄,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三章)

予羽,予尾,予室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四章)
按:鸱鸮四章,章五句。
东山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唯《东山》乎。
东山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桑野
独宿,亦在车下。(一章)

东山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
之实,亦施于宇。
在室,在户。
鹿场耀
不可畏也,可怀也。(二章)

东山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
,妇叹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
苦,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三章)

东山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
于飞耀其羽。
之子于归其马。
亲结其九十其仪。
,其如之何(四章)

按:东山四章,章十二句。
破斧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
既破我,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将。(一章)

既破我,又缺我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嘉。(二章)

既破我,又缺我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休。(三章)

按:破斧三章,章六句。
伐柯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一章)

,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豆有(二章)

按:伐柯二章,章四句。
九罭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之鱼,、鲂。
我觏之子绣裳(一章)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处。(二章)

鸿飞,公归不复,于女宿(三章)

是以有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四章)
按: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
狼跋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
,载其尾。
公孙(一章)

其尾,载
公孙德音不瑕(二章)

按:狼跋二章,章四句。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人斯。
按:清庙一章八句。
泮水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思乐,薄采其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其旂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一章)

思乐,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
载笑,匪怒伊教。(二章)

思乐,薄采其
鲁侯戾止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屈此群丑(三章)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四章)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淮夷攸服。
虎臣
(五章)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于征彼东南。
,不吴不扬
不告于讻,献功(六章)

角弓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
尔犹,淮夷卒获。(七章)

翩彼飞鸮,集于
食我,怀我好音
淮夷,来献其
元龟齿,大南金(八章)

按:泮水八章,章八句。
閟宫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
实实
赫赫,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黍稷重穋,菽麦
奄有下国稼穑
有稷有,有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一章)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致天之,于牧之野。
无贰上帝临女。
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二章)

乃命鲁公,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六辔
春秋,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是飨是宜。
降福既周公皇祖,亦其福女。(三章)

秋而载尝,夏而
白牡骍刚将将
,笾豆
万舞孝孙有庆。
尔炽而昌,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四章)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三万,贝朱綅
戎狄是膺,是惩,则莫我敢
昌而炽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尔昌而大,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五章)

泰山鲁邦
奄有,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六章)

保有,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鲁侯是若。(七章)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寿母
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受祉黄发儿齿(八章)

来之,新,是断是度,是寻是
路寝孔硕
新庙奚斯所作。
且硕,万民是若。(九章)
按:閟宫八章,二章章十七句、一章十二句、一章三十八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
大誓 其一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
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
毕力赏罚,以定厥功。
明于先祖之遗”。
师行,师尚父左仗黄钺,右把白旄,以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
王跪取入,涘以燎。
群公咸曰:“休哉”。
周公曰:“虽休勿休,祗事不怠”。
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雕,其色赤,其声魄。
五至以谷俱来。
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周公曰:“茂哉茂哉。
天之见此,以劝之也”。
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
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可伐矣”。
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伐”。
乃还师归(《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汉书。董仲舒传》、《书。太誓序疏》引马融《书序》,《诗·大明疏》、《思文疏》、《閟宫疏》、《周礼·太祝疏》、《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白虎通·爵篇》、《楚词·天问》注,《文选·幽通赋》旧注、《艺文类聚》十六、《御览》一百四十六。)
大誓 其四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周公曰:“都,懋哉。
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周礼·太祝疏》)”。
武韬 其四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之于首;
履虽新,法践之于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
商王拘西伯昌于羑里,太公散宜生以金千镒,求天下珍怪物而献之,以免君之罪。
于是散宜生受命而行,得犬戎氏文马,豪毛朱鬣,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
九江之浦得大贝百冯本注云:《诗》作「百朋」,宛怀条涂之山得黄熊,玉女三人,因费仲而献之于商王
大喜,遂免西伯,杀牛而赐之。
文王既出羑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
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妲己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意林》一,《汉书。儒林。辕固传》,《艺文类聚》八十四,又九十三,又九十五,《文选。南都赋》注,《石阙铭》注,《御览》四百六十七,五百三十四,六百八十四,六百九十七,八百七,九百八,九百四十一,《事类。马赋》注,凡十五条,合录之。案《意林》此条在「争权」后「九差」前,知是《武韬》。又案《淮南子。道应训》:「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罢、青《豸干》、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因费仲而通。见而悦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之失也。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盖本《六韬》为说。又《尚书大传》亦载此事。又案《群书治要》论将《选将》二篇在《武韬》,今本在《龙韬》,与旧不同。)
犬韬 其三十二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
至于河上,雨甚雷疾,武王之乘横振而死,旗旌折,扬侯波,周公进曰:「天不祐周矣。
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
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
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于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
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城备设而不守,亲擒,悬其首于白旗(《御览》十三,三百二十九,三百四十)
犬韬 其三十三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
太公曰:「用兵者,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
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
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法,而愚将拘之。
若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祀而福从」。
遂命驱之前进。
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
太公怒曰:「今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
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乃焚龟折,援枹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通典》一百六十二,《御览》三百二十八,又《泰誓》中疏引作「卜战,龟兆焦,筮又不吉。太公曰:「枯骨朽,不逾人矣。」」盖约文,或在他篇,未敢定之。)
犬韬 其三十八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
憎其人者,憎其馀胥(《艺文类聚》九十二,《御览》九百二十作「除胥」《事类。乌赋》注作「储胥」。)」。
武王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周武王问于王子曰:「敢问治有必成,而战有必胜乎?
攻有必得,而守有必存乎」?
王子对曰:「有。
《政》曰:诸侯政平于内,而威于外矣。
君子行修于身,而信于舆人矣。
治民民治,而荣于名矣。
故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与之以敬,然后能以成也。
凡有战心者必修之以政,而兴之以义,然后能以胜也。
凡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谕之以信,然后能以得也。
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谕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
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四内盟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吕氏春秋。诚廉》:「武王使叔旦胶鬲于次四内,而与之盟。」注:「四内,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