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诏赐祭遵吏士缣(八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将军连年距难,众兵即却,复独按部,功劳烂然。
兵退无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
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遣力。
今送缣千匹,以赐吏士(《后汉·祭尊传》注引《东观记》)
上疏请谥祭建武九年 东汉 · 范升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臣闻先王崇政,尊美屏恶。
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
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斯诚大汉厚下安人,长久之德,所以累世十余,历载数百,废而复兴,绝而复续者也。
陛下以至德受命先明汉道,褒序辅佐,封赏功臣,同符祖宗。
征虏将军颍阳侯遵,不幸早薨。
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河南恻怛之恸,形于圣躬,丧事用度,仰给县官,重赐妻子,不可胜数。
送死有以加生,厚亡有以过存,矫俗厉化,卓如日月。
古者臣疾君视,臣卒君吊,德之厚者也。
陵迟以来久矣。
及至陛下,复兴斯礼,群下感动,莫不自厉。
臣窃见修行积善,竭忠于国,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先登坻上,深取略阳。
众兵既退,独守冲难。
制御士心,不越法度。
所在吏人,不知有军。
清名闻于海内,廉自著于当世。
所得赏赐,辄尽与吏士,身无奇衣,家无私财。
同产兄午以无子,娶妾送之,乃使人逆而不受,自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
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
问以家事,终无所言。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
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可谓好礼悦乐、守死善道者也。
礼,生有爵,死有谥,爵以殊尊卑,谥以明善恶
臣愚以为宜因薨,论叙众功,详案谥法,以礼成之,显章国家笃古之制,为后嗣法(《后汉·祭遵传》)
请追增郭嘉封邑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闻褒忠示宠,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
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
岑彭既没,爵及支庶。
诚贤君殷勤于清良,圣祖敦笃于明勋也。
故军祭酒、洧阳亭侯颍川郭嘉,立身著行,称茂乡邦。
与臣参事,尽节为国,忠良渊淑,体通性达。
每有大议,发言盈廷。
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东禽吕布,西取眭固
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
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
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
臣今日所以免戾,与其功,方将表显,使赏足以报效,薄命夭殒,不终美志。
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霍去病蚤死,孝武为之咨嗟;
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
仁恩降下,念发五内。
陨命,诚足怜伤。
宜追赠加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魏志·郭嘉传》注引《魏书》。又《艺文类聚》五十一。案:《魏志·郭嘉传》载此表云:「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谋,临敌制变,臣策未决,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即前表约文,惟多出「增邑八百户」一句。)
张合太和四年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九
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
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魏志·张合传》)
田满宠景初二年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魏志·满宠传》)
谥冯道根诏普通元年正月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三
豫宁县开国伯新除散骑常侍左军、将冯道根,奉上能忠,有功不代,抚人留爱,守边难犯,祭遵冯异、郭乂、李牧不能过也。
奄致殒丧,恻怆于怀,可赠信威将军左卫将军,给鼓吹一部,赙钱十万,布百匹,谥曰威(《梁书·冯道根传》)
唐故太常卿上柱国汾阴献公薛府君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盖□陟茂□勋高方□构而俯□雅俗□吏部侍□深八□之□举以孝廉□而不就。
翘车结轸。
□雁□群□□之□之故事及□茂陵之旧章。
莫不讨本寻原。
探赜索隐。
□其谋乃迎公太夫人□氏置乎城内。
公□在襁褓□陈平馀智□背项之谋许□见机□归□之□之宾太冲□其□□□□□其多艺□兼陜东道□筹□晋□焉□□□充功□用□成□德祖□□□□□薛氏之后代□城饮至叙勋□上柱国汾阳县
食邑三百户
□邪佞者多。
忠愕者少。
臣无君不立。
君无臣何以得安。
□恩旨特隆。
以旌鲠直。
皋陶之对虞舜
致□嘉宾于东阁。
参爱客于西园。
既接□畴昔□弟孙之□太宗与公□□□□□敬书□□与卿□若为存养。
知卿叔侄之情。
□□□□□加安□于记录暨继明□梦君仪范。
伤悼特深。
旦敕所司。
赐以粟帛。
□之□键对逸简于嵩岳多□□于□戎马交驰飞鲁连之箭□□□起草□□之书□之功岂谓拂日晓枝。
倏坠千寻之干。
天峻岳。
□颓万仞之峰。
昭陵仪仗送至墓所。
往还□葬□山移□鼎□夜□。
李靖陪葬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昔晋羊公云逝。
名都为之罢市。
郑子产斯亡。
在机于焉投杼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卫国公李靖
兰畹腾芳。
钓川扬佐。
气淩关外。
志溢戎场。
兴言缔搆。
十角将三吴咸偃。
披勋王府。
闽禺与浑塞同挥。
澄妖氛于下濑。
阐皇猷于高门。
舟楫遐宣。
台仪近曜。
官称载静。
休有馀芳。
蕴兹高志。
归乎乐善。
赤松于艾服之年。
访杖乡之岁。
语默之趣。
俦今罕匹。
进退之道。
对古为朋。
逝川东驰。
高舂西靡。
眷言永往。
情深哀悼。
昔帷堂始事。
荀公有追赠之文。
郊平既穸。
祭遵致容车之礼。
式旌泉壤。
以备哀荣。
可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
所司备礼册命。
给班剑四十人。
及羽葆鼓吹。
陪葬昭陵
赐东园秘器。
仍令摄鸿胪寺卿享监护。
羽仪送至墓所。
河州刺史府君神道碑707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昔者既没。文武将坠。
天纵孔圣。诞敷皇极。
于是乎恢六艺而正王道。举十哲而阐微言。
雍也为德行之目。求也为政事之首。
吾见乎龙翰凤雏。百代而共贯。
虎符犀节。重世而增华。
明德之后。知其必大。
公讳实。字茂实
其先鲁国邹人也。古天子有相氏。
宅于相土。实曰冉姓。
盖氏族之兴旧矣。不常厥所。
今为河南人焉。五代睢阳公讳道周。
南康公主。位平南将军散骑常侍荆州刺史信州都督
高祖讳轸。仕太子左内率荆州刺史
齐梁之閒。荆巫重镇。
世善其职。江汉宜之。
曾大父义城公讳黎。在梁云麾将军湖州刺史
入周拜骠骑开府仪同至隋开皇中旭州刺史
大父黄国庄公讳安昌。隋启平城
祚之谷壁。唐分蜀国
瑞以桓圭。其后改封于黄。
信州刺史。历潭州总管
夔州都督。烈考天水郡果公讳仁才。
金紫光禄大夫。婚皇室汉南县
泾浦澧袁江永凡六州刺史。伟矣哉。
承家善庆。历代名臣。
风流载于史官。勋业藏于王府。
公即果公季子。天王自出。
内禀胎教混成之姿。外被门风式瞻之训。
从容合度。造次皆法。
生而知之孝弟也。学而知之礼乐也。
德义如山。文章如泉。
缙绅之士。仰焉宗焉。
弱冠太学生进士擢第
遭家不造。府君捐馆。
五日绝浆。三年泣血。
虽麻葛就礼。而栾棘加人。
服阕。调并州大都督府参军事。
丁太夫人忧。过哀终丧。
有如前制。应八科举。
策问高第。授绵州司户参军
扬州大都督府仓曹参军。又举四科。
敷言帝。除益州导江县
鸿渐二镇。翰飞三蜀。
府中之孙子荆。郡内之岑公孝
用能据淮距海。我庾如坻。
岷山导江。入境先叹。
朝散大夫。除鄜州长史
仍加关内道支度使。去青城之洞府。
白帝之鄜祠。命服有辉。
使车何重。除婺州司马
入谢于武成殿。主上以边庭有事。
喜问陈汤宣室清言。
思逢贾谊。公召对蕴藉。
谋虑深长。眷甚前席。
恩加后命。因改恒州长史
于时四镇未复。二蕃犹梗。
屯田绕塞。戎马生郊
代郡藏符。临冀北而诚重。
汉家张掖。比西河而还轻。
乃徙拜凉州都督府长史。仍知赤水军兵马河西诸军支度使
地壮伏龙。城雄飞鸟。
位居半刺总管三边。
公乃利沟洫。懋藨蓘。
庤茭稿。积糗粮。
均转输。程力役。
宽御悦使。授方任能。
人胥忘其久劳。兵不远其长道。
虽金方气。风雨不交之地。
碛路沙霾。草木不植之所。
莫不丰滞穗于坰牧。厌甘瓜于戍时。
朝廷赖之。迁使持节河州诸军事河州刺史
仍知营田使崆峒连五郡之壤。
积石控九河之源。公夙奉皇华。
政闻行露。高车未至。
阖境相欢。既见君子。
温其如玉。率性仁爱。
由衷易。推是心也。
物感斯应。睹恭肃而无竞。
见礼义而兴行。不言而庶事熙。
非教而群下顺。故得大田多稼。
人和岁丰。饟军廪师。
处勤馀裕。计偕入朝。
侍宴于长寿殿。上谓公曰。
河州军镇要冲。屯田最多。
卿以足食为心。朕无西顾之忧矣。
侑以彩币。锡以文衮
及公还州也。玺书劳勉。
王人相继。国家径流沙。
弱水。收西域
护南庭。连百万之兵。
以济事于外。不一日而乏者。
则公之力也。无骇入极。
可谓费庈父胜之。杜预平吴。
盖知羊叔子功尔。宜登元老。
作贰天朝。止于边服。
寔孤人望。享年七十有一。
證圣元年二月十日。寝疾终于官舍。
天子悼焉。凶费丧归。
悉命官给。是日。
河湟耆老。山谷羌夷。
反首剺面。号奔州邑
虽国亡子产。吏哭祭遵
岂云过也。恺悌之化。
人之父母。及其没也。
哀亦如之。信矣夫。
夫人金城郡陇西李氏。江夏王道宗之女也。
宜此象服。烂其盈门。
嗣先姑之徽音。立庶姬之范则。
蕣华前落。稿瘗城隅。
證圣二年正月。合葬于河南之定鼎原。
礼也。天使马悲。
滕公之室。人看鹤舞。
闭王女之坟。接于邙山
邱陵对于伊阙。石麟将斗。
华表何年。有子曰祖雍。
景龙初给事中兼侍御史内供奉。追惟皇考孝于事亲。
忠于事君。恭于立身。
惠于临人。总是四行。
旁通具美。贻厥孙谋。
以燕翼子。故老之口既绝。
竹帛之文又灭。扬名兮柰何。
刊石兮来裔。其词曰。
倬哉冉氏。世有仲弓
铁冠绣服给事于中。
克昭遗懿。树之家风。
于皇严考。高明有融。
德罔不尊。艺何不涉。
嗣武先正。思文载协。
建旟千里。逮君六叶。
龟顾印房。蛇盘绶箧。
官以勤积。业因时峻。
宰号神明。掾称亲信。
骥足既展。熊轩亦轫。
邦国海康京师河润。
出车西域。我君谟之。
屯田北假。我君护之。
六军有馈。其谁度之。
一人无忧。其谁乐之。
猛兽避德。均迁所莅。
灵鸟依仁。霸升执事
以今视古。名齐绩类。
天不憖遗。山颓此位。
陇首回望。秦川断肠。
吏人攀绋。哀雁随丧。
虚灵奠野。行临帷堂。
庙立边郡。魂归故乡。
王姬祔葬。礼之终也。
水合蛟龙。坟同石马。
地积霜露。烟攒松槚。
千载九原。高碑泪下。
姚令公李尚书乂 唐 · 张九龄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引用典故:吊鹤 崔琰 登龙 祭遵 剑履 云泥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幸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对聚徒教授(甲聚徒教授每春秋享射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唐 · 胡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学以道尊。礼为教首。
事克师古。人焉生惑。
眷言彼甲。惟德润身。
敦诗说礼。奉守先王之训。
博闻强识。能为君子之儒。
是以生徒骏奔。负笈云集。
横经纷其满席。执礼烂其盈门。
故能春秋匪懈。享祀不忒。
教冑子之威仪。陈乡人之揖逊。
登以素品。射从薄物。
稽诸匏叶。有若蘩
桑弧不类于桃弧。兔首岂齐于狸首。
刘昆之故事。习俎豆于私室。
祭遵之前式。陈礼容于军旅。
古则无议。今亦何伤。
徒小有言。责其行礼。
欲崇北海之术。谨东观之词。
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中唐 · 郑馀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公讳字敦诗
其先长乐人也。七代祖元楷
葛荣之乱避地。始徙家于浮阳
隋开皇中。改浮阳清池
今为清池人也。烈祖远则。
德州长河。祖知义。
沁州沁源主簿。赠扬州大都督
考炎之。赠尚书左仆射
皆才光道溢。器位非偶。
积善有遂。钟于公。
天宝十载明经高第。乾元中贝州临清尉。
州县之职。与公非宜。
兵戈甫兴。时不韬才。
公诣阙献书。授绛州太平
太原节度王思礼察公器重识高。涵泳万顷。
度支判官。转试左骁卫兵曹
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职并如故。
遂迁检校部员外郎太原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仍赐金章紫绶。
就加检校礼部郎中。凡历数使。
宾待益重。奇才愈茂。
宏器日彰。天下士君子推公为栋梁。
汾州刺史。在郡七年。
憯怛之爱。忠利之教。
序四器。导五常。
百姓日用而不知。熙然致于仁寿
乌足语其琐细欤。徵拜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通夷狄之情。序宾客之位。
其有素矣。是岁拜梁州刺史御史中丞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
朝议大夫封广川男
守臣梁崇义。恃汉水岘山之险。
负固倔强。公受诏领麾下沿江东讨。
均州屯谷城
所向皆捷。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上以慎理军旅。以信夷夏。
边封谧清。而百姓宴安。
是时故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国郧公震洎邠宁节度使张仆射献甫。或为部刺史
或为都将。皆雄毅宏达。
常流不及。忌能飞语。
危疑是惧。军帅之例。
罕有全度。公前推信诚。
中发坦荡。咸以事晓。
加之慰荐。竟垂忠勋。
兼佩将相。引张推毂受脤。
微公之恢朗洞识。二人曷能臻欤。
在镇三年。迁检校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
李希烈乱常。朝廷致诛。
诏公为司徒梁公勉招讨副使。以公懿德瑰姿。
不宜为副。寇难未平。
徵拜工部尚书。职崇喉舌。
望允台鼎。俄以本官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汝州防御使
又加东都汝邓州防御观察使。旧例居守不出王城
公以射艺绝伦。气横秋霜。
德宗知公信在言前。优诏特许薄狩郊甸。
允所谓圭璋特达之德也。迁检校尚书右仆射
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属有邻师。
戍兵护边。鱼服鹖冠。
异军三千。公弛柝罢警。
门闼洞开。虑其未安。
重延廊庑。坦易信诚。
挺出今古。海渟山峙。
茫茫屹屹。培塿畎浍。
安得不服其洪涛峻峤欤。凡更四镇。
践履如一。寻以风疾。
恳形封章。御札名方与十全之医驰赐。
不允陈让。俄而获瘳。
贞元九年入觐。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廷为之宝。岩廊为之重。
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
金紫光禄大夫。转左仆射
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
依前左仆射平章事。遂婴风疾。
四表陈让。不俞朝旨。
御医盈门。中使填路。
呜呼。有盛衰也。
有昼夜也。聚散之理常也。
死生之变大也。愚智同尘。
贤不肖共辙。孰能究之哉。
公为御史。先府君追赠太子中允
先夫人鞠氏赠东莱县太君。归本郡迁葬。
乡邦荣之。先府君累赠尚书左仆射
太君赠齐国太夫人。祖赠扬州大都督
祖妣崔氏累赠博陵郡太夫人。庙貌观德。
丰碑纪烈。奉君亲而载劬。
启手足而免夫。始卒之道。
侯其韪而。以永贞元年十月一日
薨于长安光福里之私第。享年七十六。
辍朝四日。再赠太傅
鸿胪卿浑鍊持节。备赙绢一千匹。
米粟一千石。诏葬长安高阳原
夫人赠扶风郡夫人武功苏氏。驾部郎中守忠之孙。
处士珣之女。先公二十五年而殁。
至是而合葬焉。秉周礼也。
长子畴。太常寺协律郎
凋于青春。次子疄。
太子议郎。少子㽥。
京兆府参军。公好古。
汾州时。于戒行尼寺家童院得晋西河王司马斌碑。
太康中尚书郎索靖八分书。翳荟芜秽之下。
字可辨者犹存大半。有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之语。
公再于寺殿之前。为尚书时。
魏怀郑汴。军声未辑。
诏公宣遏。而两家之难解。
抑推君命。且曰服宽信也。
公玩习经籍。老而不倦。
九流百氏。靡不该览。
通夷裔之风俗。尽山川之险易。
历代沿革之自。百王废置之由。
关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异。
道程疏密之准。要荒享献之数。
聚米画沙。成于指掌。
矧夫丹青神化。缣缃纂述。
数十年来。西戎陷我河湟。
其图籍志录。泯绝散落。
非公强力精专。蹂𨈆贯穿。
靡书不探。虽贱必访。
则自汧龙而西。传疑唱谬。
纷纷不已。已化为草昧。
天意若曰降公之聪达精博。拯厥将坠欤。
兴元元年。诏公撰国图。
贞元十四年。先献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
又撰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共四卷。
优诏褒异。赐马一匹。
银器数事。锦䌽三百匹。
十四年冬。撰海内华夷图成。
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
赐马两匹。银器数事。
锦䌽五百匹。又内出银榼二。
盖殊渥也。于戏。
渤海左涌。洪河前激。
泱漭其地气。必将有以孕育哲圣。
谟明盛时。为纪为纲。
为栋为梁。体贰为仁。
万夫之望。岂特河海地理云乎哉。
亦将上动昭回。下降星精。
为忠为孝。为聪为明。
为君子为宏器。公有大度容物也。
浩无津涯。而恪慎竞畏。
不有怠也。有明哲保身也。
孰云肯綮。而端方肃祗。
未尝离也。公奉亲以孝。
事主以忠。待天下以信。
博识以强力。廉隅以砥砺。
居台座十三年。秉戎律四镇垂十五年。
产不过中人。日给有不暇之意。
非夫脱落尘机。翱翔青冥。
孰能然哉。夫郤縠之说礼乐敦诗书。
祭遵虽在军旅不忘俎豆。邴吉之不过丞相车茵
刘宽之无烂汝手。叔度之涯涘。
元阳之不伐。卫玠之理遣情恕。
公咸颉颃恢博。得其兼备者已。
公考求六艺。张弓挟矢。
允谓殊伦。连堕冥冥之羽。
双贯五采之翚。殪豮豖之兽。
图画歌咏。噫嘻君子多乎哉。
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
盛矣。著述有未就者。
殁有遗恨。疄等知公与馀庆有忘年之眷。
见托纪徽烈。俾鸿伐芬芳不歇。
表唐得贤臣之目焉。铭曰。
圆方既明。沦浑粹精。
辰耀腾溢。降为贤英。
郁郁魏公。薰然淑清。
脱落琐细。胸吞长鲸。
天宝之季。北尘荐起。
怀策上谒。言尘可止。
少年下位。事不行矣。
命官绛台。渥泽伊始。
车骑开府司空晋阳。
萃贤扬幕。优游抑扬。
惟公耸然。落落堂堂。
群议乃曰。允膺岩廊。
剖竹西河。众苏情结。
风俗丕变。载欣载悦。
六钧服猛。双鸿一发。
式是威武。洸洸烈烈。
入掌九宾。羽仪清都
四夷荒职。贡画地图。
帝曰汉中。实惟尔区。
廷授龙节。双旌硕儒。
推毂汉南。乃司冬官
保釐成周。白马登坛。
更践数镇。抚人以
或三四年。遂成胜残。
徵弼中枢。朝廷为实。
谋不外扬。功宣造膝。
与物宥过。意工言质。
天下日用。曷由窥室。
知命兮死生齐。列兮埏成蹊。
海胸兮浑浑浩浩。一指兮天和倪。
谬知言之重顾。铭乐石兮悽悽。
万物或几乎息兮。惟公德兮竟隮。
对聚徒教授(甲聚徒教授每春秋享时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唐 · 宋少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学以知道。行以成德。
谓修已之不懈。则化人而有孚。
甲括习诗书。佩服忠信。
谈经不同于稷下。请益其多。
强学颇类于关西。发蒙斯众。
既闻讲道。亦见习仪。
且享以训恭。射则观德。
素木瓠叶。足表献酬之教。
桑弧蒿矢。方昭揖逊之容。
学不习而则落。礼不行而斯坏。
刑而致诘。何迷邹鲁之风。
习以见尤。其如城阙之刺。
祭遵施之于军旅。尚不云非。
刘昆列之于家庭。且未言失。
古则可据。今何以疑。
所谓习不违经。学无废业。
告人昧识。徒效西邻之责言。
在甲合仪。请东观之故事。
河东节度使太原尹赠太尉李光颜神道碑 中唐 · 李程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经使大厦者。
实先榱栋。
利涉巨川者。
必具舟楫。
宪宗时
淮夷阻命。
历选将帅
大兴师戎。
始以忠武军节度使李公
首应注意之选。
终成弭寇之效。
策勋行赏。
公实居多。
故幅员千里。
尽成内地。
男女万户。
不为匪人。
任土之贡。
岁入王府。
谁其致之。
知所自矣。
公讳光颜
字光远
生于将门。
早奉成训。
忠孝两大。
文武全才。
负剑既成。
耽书不倦。
爰自裨将
则有盛名。
早与其兄灵武节度使光进其初同在戎府。
司徒马公镇理河东
置之戏下。
尝所器异。
默而志之。
因间谓公曰。
尔有气量。
终当光大。
但吾不得见其时耳。
授以所执剑仗。
吕虔佩刀之义也。
其后手挈偏师
以合群帅。
杨惠琳于夏台
刘辟西蜀
由是名赫赫
冠耀诸军矣。
其在许昌也。
则慎固封略。
缮完兵甲。
居安不敢忘战。
临敌未尝惰农。
是以农战交务。
偶俱无阙。
有若曹公师次。
学校是修。
祭遵军中。
俎豆不废。
得非刃有馀地。
才可兼人者乎。
郓人不恭。
命公讨叛。
遂有义成之拜。
公以所统者许师。
所处者东郡
疏陈利害。
遂复其旧焉。
连下诸城
而齐寇歼殄。
旋师未几。
移镇邠土。
塞边隙而遏戎隧也。
穆宗践祚。
宠绥勋贤。
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迁岐下。
寄重股肱。
幽镇挻灾。
辅车为用。
询于群议。
非公莫能。
促诏不俟驾而至。
再总中武之师。
下博行营节度使
浚郊逐帅。
李㝏背叛。
朝廷震怒。
俾公问罪。
朝受命而暮即戎。
叛者率其精锐而来。
未及成列。
公乘势击败。
如火燎原。
众授首恶。
遂纳其师。
检校司徒兼侍中
策元勋而厉列镇也。
其后秉圭入觐。
请代归朝。
上以许人伫望。
勉谕再三。
俾公旋止。
众庶相贺。
复历半纪。
绩用大就。
司徒为真。
依前同平章事
上以太原公之故里。
昼锦而往。
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
公发迹并部。
人皆怀之。
及公之来。
如渴者得饮。
寒者挟纩。
吏不按而奸自息。
军不刑而令无犯。
无小无大。
各附所安。
则公之才之量。
曷可涯也。
于戏。
邦国将瘁。
阴阳遘灾。
享年六十有五。
宝历二年九月三日
薨于位。
并人罢市。
天子撤悬。
废朝三日。
悼宗臣也。
册赠太尉
葬于太原县东孝敬原。
夫人陇西县太君阿史那氏祔焉。
礼也。
嗣子昌元
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次子扶元。
左龙武军大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
次继元。
前行太常寺主簿
次诚元。
朔州司马监察御史
次建元。
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
兴元
前守衢王友兼监察御史
次荣元。
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奉元
清源县
次播元。
河东节度使兼监察御史
次安元。
右军先锋兵马使古骁卫将军
程忝公深知。
备熟休烈。
丰碑见托。
安敢让辞。
其辞曰。
四时运行。
岁功聿成。
群雄经营。
王度乃贞。
于赫太尉
五世间生。
周之方召。
汉之
智叶蓍蔡。
心为权衡。
扬之不浊。
澄之益清。
孝乎其亲。
友于其兄。
六践台席
八拥戎旌。
隐若敌国。
屹如长城。
苍生瞻戴。
天子倚爱。
发迹并部。
知名当代。
危自我安。
否自我泰。
罕山苍苍。
汾水汤汤。
兵符相印。
佩握还乡。
内持吏化。
外靖戎疆。
俗既富庶。
人方乐康
神理冥冥。
天道茫茫。
不臻期颐。
孰谓延长。
泉扃一掩。
千载传芳。
王茂元司徒843年9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许穆公身殁于师。
赠以侯服。
王事加等。
春秋所书。
言念劳臣。
终于尽瘁。
举兹盛典。
用峻彝章。
王茂元幼则服儒。
长能习吏。
晚为边将。
颇振军声。
近者元戎启行。
大旆临境。
誓陟羊肠之险。
宁辞马革之劳。
来必挫锋。
去者夺魄
挑战孤垒。
自揭高旌。
坐观火之蓬。
方解迎刃之
必当樽俎制胜。
枕席还师。
势如风霆。
功在刻漏。
遽婴沉痼。
莫展良图。
伏波之壮志不衰。
吕蒙疗护无及。
日未回于三舍。
星已旋于再周。
列诸葛之鼓旗。
徐驱而返。
祭遵之车骑。
悼往则深。
亦既闻其绥复。
是宜加于衮敛。
勉尔群帅。
知予报功。
刘沔茂元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敕。古者凉风至。
白露下。天子乃命将厉兵。
以征不义。申令誓众。
今则其时。况蓐收司刑
助天而肃杀。金星动色。
应节而耀芒。咨尔帅臣
为予之佑。得不敬顺天道。
振扬兵威。近有诏书。
令取七月中旬。五道齐进。
王元逵久蓄忠愤。为国除残。
率兵先诸军。深入其险阻。
拔宣务要害之垒。绝尧山应援之兵。
既以㧖咽。必当破胆。
而卿不务疾雷先奋。欲以岁月胜彼。
凡为将帅。谁不乐此。
祭遵之安重。致栾伯之迁延。
且不副于诏书。以后期于成德。
若未可深入。亦要先声。
宜早进军。速临贼境。
树立城栅。罗列旌旗。
深沟高垒。勿与之战。
兼择猛将。时出奇锋。
令彼一方。疲于奔命。
如此足分贼势。益壮东师。
赵充国征羌汉宣帝诏曰。
太白出高。用兵深入。
敢战者吉。卿宜思古名将。
早立奇功。无执狐疑之心。
勉务鹰扬之举。国之大事。
赏罚必行。当体朕怀。
勿稽诏命。想宜知悉。
请立前节度使李德裕德政碑文状 唐 · 张次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右。
伏以勋著王室者。
则铭于景钟
功及生人者。
则刊于乐石。
扶风存必拜之地。
岘山堕泪之思。
固有旧章。
盖无馀美。
窃以李某缵庆相门。
伏膺儒业。
郤縠诗书之学。
祭遵儒雅之风。
自授任坤方。
镇安全蜀。
亭戍多警。
灾旱相仍。
外有定戎之功。
则城栅相望。
内有缮完之备。
则器甲维新。
强寇将罢其东渔。
邻敌自止其南牧。
况令行属郡。
威肃连营。
来暮之谣。
已章于昔岁。
去思之美。
无谢于古人。
今合境同词。
诸郡献状。
黄霸入用。
宠方盛于登贤。
邓侯不留。
情犹深于爱树
臣谬当交代。
备闻政能。
愿嗟卧辙之情。
特允纪功之请。
许昌李尚书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
伏承旌幢。寻达忠武
二十五翁尚书克有懿德。允叶休期。
式扬捍屏之功。尝在重难之地。
顷者河桥作镇。当街亭失律之初。
上谷受符。值卿子丧元之后。
折简之诰。单车继来。
致伊臲卼之邦。服我平明之化。
况兹间岁。亟立殊勋。
虏帐夷妖。壶关伐叛。
旁资巨拔。遥藉声言。
十万横行。樊哙长思破敌。
三千有勇。仲由且使知方。
实兼文武之全才。以处亲贤之重寄。
今者灵台偃伯。衢室归尊。
永言台铉之司。合属间平之允。
岂令岁序。久滞藩维。
颍水云清。许田斯辟。
汝南古多贤士。维扬旧号劲兵。
政令既明。欢娱多有。
投壶雅宴。祭遵岂以为妨。
望月登楼。庾亮祇应不浅。
载怀往岁。屡奉初筵。
今则贫病相仍。起居未卜。
远思邹马。方陪密雪之游。
遐望。尚阻德星之会。
瞻望恩顾。不任下情。
兴元裴从事封尚书加官启(裴即封之门生)852年3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伏。
承天恩。
荣加宠秩。
伏惟感慰。
伏以蓬果凶徒。
遂为逋寇。
三里雾未能成市。
五斗米乃欲诱人。
联接坤维。
依凭艮险。
蹶跳锋刃。
冒触罾⿱(网当)
尚书四丈机在掌中。
兵存堂上。
爰择幕府
俾帅军行。
羊祜理戎。
轻裘缓带
祭遵临敌。
投壶雅歌
一举而张角师歼。
再战而孙恩党尽。
长清沴气。
永变巫风。
虽合势于三川。
实先鸣于二子。
仰惟殊渥。
允谓简劳。
当从钤管之荣。
便执陶钧之柄。
苍生之望。
孰不喁喁。
某早忝生徒。
复叨参佐
汉祖萧何为人杰。
晏子仲尼为圣相。
当今昌运。
系我师门。
鸡树凤池
不胜心祷。
无任抃贺之至。
郑从谠河东节度使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古者公卿。在朝则辅主致理。
有事则统众出征。是以郤縠行师。
爰求说礼。祭遵推毂。
不废雅歌。今者羌寇未宁。
烽烟尚警。慎择镇安之路。
尤资柱石之功。若非文武兼才。
将相全业。夙蕴峻望。
为吾鼎臣。岂倾丹赤之怀。
以授股肱之任。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
秀禀岳灵。操含冰洁。
赵衰冬日。乐广青天。
端操而峭壁宁偕。旷度而澄波未测。
周密得大臣之体。诚明宏君子之儒。
许月品题。人伦自警。
膺门步武。明彦知归。
奋飞早践于修途。育德迈高于舆论。
仗节三光于侯府。题剑累涉于崇班
洎擢处钧衡。若来麟凤。
才惟应物。动必研几。
屹若嵩峦。炳符台曜。
磊落。长标构厦之姿。
温良。克表如虹之气。
朕以北门重镇。兴王故都。
披全晋之山河。有陶唐之风俗。
以尔曾施惠化。尚有去思。
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
尔其厚抚战士。谨备粮储
必使黠虏革心。征师贾勇。
善守训齐之令。以图台鼎之勋。
帖以上公。式光元辅
伫歼凶丑。副我忧勤。
往惟钦哉。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