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钞集议祭六宗论 南梁 · 刘昭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虞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伏生马融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此之谓也」。欧阳和伯夏侯建曰:「六宗,上不谓天,下不谓地,停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者也」。孔安国曰:「精意以享谓之禋宗,尊也,所尊祭。其祀有六:埋少牢于太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雩禜,祭水旱也,禜于六宗,此之谓也」。《孔丛》曰,宰我问六宗于夫子,夫子答如安国之说。臣昭以此解若果是夫子所说,则后儒无复纷然。文秉案刘歆曰:「六宗,谓水、火、雷、风、川、泽也」。贾逵曰:「六宗,谓日宗、月宗、星宗、岱宗、海宗、河宗也」。郑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风伯、雨师也」。星,五纬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伯,箕也。雨师,毕也。晋武帝初,司马绍统表驳之曰:「臣以为帝在于类,则禋者非天。山川属望,则海岱非宗。宗犹包山,则望何秩焉?伏与歆逵,失其义也。六合之间,非制典所及;六宗之数,非一位之名。阴阳之说,又非义也。并五纬以为一,分文昌以为二,箕、毕既属于辰,风师雨师,复特为位,玄之失也。
安国案:祭法为宗,而除其天地于上,遗其四方于下,取其中以为六宗。四时寒暑,日月众星,并水旱,所宗者八,非但六也。传曰:「山川之神,则水旱厉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又曰:「龙见而雩。」如此,禜者,祀日月星辰山川之名。雩者,周人四月祭天求雨之称也。雪霜之灾,非夫禜之所禜;雩祭之礼,非正月之所祈。周人之后说有虞之典,故于学者未尽喻也。且类于上帝,即礼天也。望于山川,禜所及也。案《周礼》云:「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又曰:「兆五帝于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无六宗之兆。《祭法》云:「祭天祭地,祭时,祭寒暑日月星,祭水旱,祭四方,及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是。有天下者祭百神,非此旅也,不在祀典,复无六宗之文。明六宗所禋,即《祭法》之所及,《周礼》之所祀,即《虞书》之所宗,不宜特复立六宗之祀也。《春官》大宗伯之职,掌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者,四时五帝之属也。如此,则群神咸秩而无废,百礼遍修而不渎,于理为通。」幽川秀才张髦又上疏曰:「禋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也。何以考之,《周礼》及《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宜于社,造于祢。巡狩四方,觐诸侯,归格于祖祢,用特。」《尧典》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班瑞。于群后,肆觐东后。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巡狩一岁以周,尔乃「归格于艺祖,用特。」臣以《尚书》与《礼王制》,同事一义,符契相合,禋于六宗,正谓祀祖考宗庙也。文祖之庙六宗,即三昭三穆也。若如十家之说,既各异义,上下违背,且没乎祖之礼。考之礼,考之祀典,尊卑失序,若但类于上帝,不禋祖祢而行,去时不告,归何以格?以此推之,较然可知也。《礼记》曰:「夫政必本于天,淆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淆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又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祭祖于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又曰:「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凡此皆孔子所以祖述尧舜,纪三代之教,著在祀典。首尾相证,皆先天地,次祖宗,而后山川群神耳。故《礼·祭法》曰:「七代之所更变者,禘郊宗祖。」明舜受终文祖之庙,察璇玑,改七政,审己天命之定,遂上郊庙,当义合《尧典》,则周公其人也。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者也。居其位,摄其事,郊天地,供群神之礼,巡狩天下,而遗其祖宗,恐非有虞之志也。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皆以案先儒之说,而以水旱风雨先五岳四渎从祖考而次上帝,错于肆类,而乱祀典,臣以十一家皆非也。」太学博士吴商以为禋之言烟也,三祭皆积柴,而实牲体焉,以升烟而报阳,非祭宗庙之也。郑所以不从诸儒之说者,将欲据周礼禋祀皆天神也。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凡八,而日、月并从郊,故其馀为六宗也。以书禋于六宗,与《周礼》事相符,故据以为说也。且文昌虽有大体,而星名异,其日不同,故随事祭之。而言文昌七星,不得遍祭其第四第五,此为《周礼》。复不知文昌之体,而又妄引为司中司命。箕、毕二星,既不系于辰,且同是随事而祭之例,又无嫌于所系者。」范宁注《虞书》曰:「考观众议,各有说难。郑氏证据最详,是以附之。案六宗众议,未知孰是。」虞喜别论云:「地有五色,太社象之。总五为一则成六,六为地数,推案经句,阙无地祭,则祭地。」臣昭曰:六宗纷纭,众释互起,竟无全通,亦难偏折。历辨硕儒,终未挺正。康成见宗是多附焉。盍各尔志,宣尼所许,显其一说,亦何伤乎。窃以为祭祀之敬,莫大天地,《虞典》首载,弥久弥盛,此宜学者各尽所求。臣昭谓虞喜以祭地,近得其实。而分彼五色,合五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昧。寻《虞书》所称「肆类于上帝。」是祭天。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极,举帝则天神斯尽,日月星辰从可知也。禋于六宗。」是实祭地。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宗是地数之中,举中足目该数,社稷等祀从可知也。天称神上,地表数中,仰观俯察,所以为异。宗者,崇尊之称,斯亦尽敬之谓也。禋也者,埋祭之言也,实瘗埋之异称,非周禋之祭也。夫置字涉神,必以今之示,今之示即古之神,所以社稷诸字,莫不以神为体。《虞书》不同,祀名斯隔。《周礼》改烟,音形两异,《虞书》改土,正元祭义。此焉非疑,以为可了。岂六置宗,便为傍祭乎。《风俗通》曰:《周礼》以为槱燎祀司中司命,文昌上六星也。槱者,积薪燔柴也。今民犹祠司命耳,刻木,长尺二寸,为人像,行者置箧中,居者别作小居。齐地大尊重之,汝南诸郡亦多有者,皆祠以猪,率以春秋之月。(《后汉·志祭祀中注》)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 其一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才闻吴曲奏云和,忽倚征帆唱楚歌。
两地春风试商略,吴江争似楚江多。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其二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仙籍虽通未便收,苏家旧例是黄州。
金莲一夜春风引,还向钧天梦里游。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其三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百遍行杯到手空,酒阑风雅自争雄。
前身敢道王摩诘,天下文章小许公。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其四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欲将何物赠神君,缥渺峰头一片云。
行过齐安倘为雨,却来秋雁好相闻。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其五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萧郎到处共仙班,娄水风烟一楫间。
最是方城分掌握,行春同上凤皇山。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其六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与君相见即相怜,曾傍扬雄守太玄。
千叠白云千丈雪,不知何处是西川。
马嵬 其一 清 · 洪亮吉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仙馆联吟集
马嵬驿旁佛堂三楹,唐杨贵妃旧缢所也。今岁三月,余偕庄公子逵吉至郿县,二鼓抵此。以烛视壁间石刻,断句约百馀首,率无佳者。因相约出新意为之,至漏四下,各成六截句,乃上马而去。
客程新自会昌回,刺眼灯光宿马嵬。
错讶骊山旧烽火,一般红燄逼人来。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一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齧岸涛声漱石棱,箭泾西去夜光澄。
一星飞出丛芦隙,知是渔灯是鬼灯。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二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剥啄声从定里闻,斋厨分饮入微醺。
今宵暂拔尘中脚,借个蒲团卧白云。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三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跨路泉绅泻一条,老禅门外昼萧寥。
苔花寸厚无人迹,豆大虾蟆历乱跳。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四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铜坑铜井路盘盘,万绿阴浓五月寒。
静里一声梅子堕,野风吹雨带馀酸。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五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盖头圆笠受风偏,雨气随人入半天。
頫首下方应笑倒,阿谁痴立万峰颠。
雨夜渡上崦至涧上草堂宿翌日游石壁万峰台珍珠坞诸胜杂成六绝句 其六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梅花香梦十年曾,此日登临湿翠凝。
卢橘满筐风满衲,乱云堆里见归僧。
题黄忠端公尺牍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一
拔可观察新得此册,遂为沪上黄书第一,留余斋中几两月矣。东洲、石洲两跋详尽,几无后人着笔地,姑摭畸誊成六绝句,以应其请,寻绎积旬,尺素滂沱,若亲謦欬于江渚山阿已。庚申八月。
文字渊源讲学时,洞霄偏尽越山奇。
曹何并举非无意,桂树连蜷第一枝(忠端以崇祯戊午典浙试,大涤书院四至而三记,戊寅从游者最多,皆戊午门人也。陈卧子为丁丑会房门生,钱去非弟格亦戊午举人,曹木上振龙则是科解元,国变后隐遁终身,盖不愧师门者。大涤之兴,实诸门人为之,羲兆为地主,木上为门生之长,第一书曹何并举缘此,不必疑有他故也。)。
承之见示百舌诗读而有感成六绝句报之(庚午)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王瀣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冬饮庐遗诗
百舌诗成已费才,又听帘外啭歌来。
草堂花竹经年悄,此意沈冥绝可哀。
承之见示百舌诗读而有感成六绝句报之(庚午)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王瀣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冬饮庐遗诗
江皋门捲雨如丝,脆语丁宁有梦知。
曾是吴阊寻乐惯,茗香花气坐忘时。
承之见示百舌诗读而有感成六绝句报之(庚午)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王瀣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冬饮庐遗诗
隔林啭出百回新,似扫陈言證慧因。
晴雨不关春总好,耳边消息问谁真。
承之见示百舌诗读而有感成六绝句报之(庚午)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王瀣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冬饮庐遗诗
桃李成阴事不虚,尽情啼处怕春馀。
针砭鼓吹休相拟,听到惊心是读书。
承之见示百舌诗读而有感成六绝句报之(庚午)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王瀣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冬饮庐遗诗
出谷来赓伐木歌,枝头好友与婆娑。
阳春未罢花蘦尽,奈尔铃圆磬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