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表废李平建兴九年八月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
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开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
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
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
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蜀志·李严传》。改名为平。)
表上武功事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臣先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以二十日出骑万人来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贼见桥垂成,便引兵退(《水经·渭水注》中引《诸葛亮表》。《御览》七十三引《诸葛亮集》上事。)
司马懿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魏志·温恢传》注引《魏略》。案:汝南孟建字公威,为凉州刺史,官至征东将军。)
曹魏 · 司马懿
四言诗 押阳韵
《晋书》曰:高祖公孙渊。过温。见父老故旧燕饮累日。怅然有感。为歌曰: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晋书》本纪。《御览》九十五。又《御览》五百七十引晋阳秋。《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二十一。)
公孙渊党属令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古之伐国,诛其鲸鲵而已,诸为文所诖误者,皆原之。
中国人欲还旧乡,恣听之(《晋书·宣帝纪》)
上言得玉印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征西大将军等言:长安典农中郎将张烈书言,所部人左先,雨后于地得玉印。
臣今谨遣夏裕送(《通典》五十五)
奏罢曹爽等典兵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
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为念。
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
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
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
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
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根据盘互,纵恣日甚。
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
臣虽朽迈,敢忘往言?
赵高极意,秦氏以灭;
吕、霍早断,汉祚永世
此乃陛下之大鉴,臣授命之时也。
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
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
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
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魏志·曹爽传》,又略见《晋书·宣帝纪》。)
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议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言:「令如左。
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
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
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
殿下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未有若今日之盛。
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
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颙颙,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
臣妾上下,伏所不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以书喻孟达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之事,可谓心贯白日。
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
模之所言,非小事也。
岂轻之而令宣露。
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太守申仪有隙,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以书喻之。又见《华阳国志》二。)
复弟孚书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之白,阿史病转差未,皆外曹尚书云得法(《淳化阁帖》一。案:《晋书·宣帝纪》有《檄告公孙渊》,《魏志·钟会传》注以为虞松作,今编入《三国文》。)
步骘朱然等疏请备蜀赤乌七年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吾侍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
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还,蜀在万里,何知缓急而便出兵乎?
昔魏欲入汉川,此间始严,亦未举动,会闻魏还而止,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
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今此间治军,宁复欲以御蜀邪?
人言若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吴志·大帝传》)
公孙渊赤乌元年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晋书·宣帝纪》。又《魏志·公孙渊传》注引《汉晋春秋》有末二语云:「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不云遗书。)
伐吴设镇军抚军大将军黄初六年二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制诏:昔轩辕建四面之号,周武称「予有乱臣十人」,斯盖先圣所以体国君民,亮成天工,多贤为贵也。
今内有公卿以镇京师,外设牧伯以监四方,至于元戎出征,则军中宜有柱石之贤帅,辎重所在,又宜有镇守之重臣,然后车驾可以周行天下,无内外之虑。
吾今当征贼,欲守之积年。
其以尚书令颖乡侯陈群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抚军大将军
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
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
皆假节鼓吹,给中军兵骑六百人。
吾欲去江数里,筑宫室,往来其中,见贼可击之形,便出奇兵击之。
若或未可,则当舒六军以游猎,飨赐军士(《魏志·文帝纪》注引《魏略》,《文馆词林》六百六十二)
征吴临行诏司马懿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
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
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
洛阳司马懿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
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等再陈符命令延康元年十一月癸丑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有余者苟妄也。
常人之性,贱所不足,贵所有余,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孤虽寡德,庶自免于常人之贵。
夫「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
丹石微物,尚保斯质,况吾托士人之末列,曾受教于君子哉?
于陵仲子以仁为富,伯城子高以义为贵。
鲍焦子贡之言,弃其蔬而槁死;
薪者讥季札失辞,皆委重而弗视。
吾独何人?
昔周武,大圣也,使叔旦胶鬲于四内,使召公微子于共头,故伯夷叔齐相与笑之曰:「昔神农氏之有天下,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以为周之伐殷以恭也。
吾德非周武而义惭,庶欲远苟妄之失道,立丹石之不夺,迈于陵之所富,蹈柏成之所贵,执鲍焦之贞至,薪者之清节。
故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吾之斯志,岂可夺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诸葛亮 其二 曹魏 · 孟达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一
宛去洛八百里,去此千二百里。
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
比相反覆,一月间也。
吾城已固,诸军足辨。
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
诸将来,吾无患矣(《华阳国志》二。又见《晋书·宣帝纪》)
出军论 孙吴 · 诸葛恪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五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
战国之时,诸侯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
恣情从怀,惮于劳苦,使秦渐得自大,遂以并之,此既然矣。
近者刘景升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
北方都定之后,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于是景升儿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
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
有雠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
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
越小于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耶?
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
然今所以能敌之,但以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
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
当今伐之,是其厄会。
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
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
自本以来,务在产育,今者贼民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若复十数年后,其众必倍于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见众可以定事。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
今不达远虑者,必以此言为迂。
夫祸难未至而豫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
及于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此乃古今所病,非独一时。
昔吴始以伍员为迂,故难至而不可救。
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以诒其子孙。
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霍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雠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
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
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
每览荆邯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已达二三君子之末。
若一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于于(《吴志·诸葛恪传》)
司马宣王 曹魏 · 田豫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年过八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魏志·田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