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四体书势 其四 草书 西晋 · 卫恒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艺文类聚》作「后染」。),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忽忽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书势》曰:「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初学记》作「人」。)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作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初学记》作「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立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或《黑知》《黑主》点《黑南(此五字《初学记》但作「或黜点梁」四字。)》,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蜩螗挶枝(《初学记》作「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杜伯揵毒缘巇,塍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𨻵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晋书·卫瓘附传》,《魏志·刘劭传》注,《艺文类聚》七十四,又初学记二十一,引崔瑗《草书势》两条。)。
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案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魏临淄侯文学。得次仲法,名在鹄后。
毛弘,鹄弟子。今秘书八分,皆传弘法义,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瑗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书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䊺引之,使就榜书之。去地上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赵台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太山羊忱,晋徐州刺史;羊固,晋临海太守;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晋侍中,善写隶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
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谨传钟法。
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一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儿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晋司徒左长史,能草隶。子修,琅邪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却郤愔,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郤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晋太尉,善草行。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亮弟也。)。
陈郡谢安,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靖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鸟巾。时人号为张鸟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无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法书要录》。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启仅五十七人,当有误。)。
书品论 其六 中之下,罗晖叔景、赵袭元嗣、刘与、张昭、陆机士衡、朱诞、王导茂弘、庾亮元规、王洽、郗超敬舆、张翼、宋文帝刘义隆、康昕、徐希秀、谢脁玄晖、刘绘、陶隐居弘景、王崇素 南梁 · 庾肩吾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叔景元嗣,并称西州,刘舆之笔札,张昭之无懈。陆机以弘才掩迹,朱诞以偏艺流声,王导则列圣推能,庾亮则群公挹巧。王洽以并通诸法,郗超以晚年取誉。张翼善效宋帝,康昕希秀孤生,谢脁刘绘,文宗书范,近来少前。陶隐居仙才翰彩,拔于山谷;王崇素绘口靡伦,书笔传于里闾。此十八人,允为中之下。
授笔要说 唐 · 韩方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由来远矣。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书之法。姚思廉奉诏论书云。王僧虔答竟陵王书云。张芝韦诞钟会索靖二卫。并得名书。古今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时有罗晖赵袭。并善书。与张芝冂著名。而张矜巧自许。众颇惑之。尝与大仆朱宽书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今言自古能书。皆云钟张。按张自矜巧为众所惑。今言笔法。亦不言自张芝。芝自云比崔杜不足。即可信乎笔法起自崔瑗子玉明矣。清河公虽云传笔法于张旭长史。世之所传得长史法者。惟有得永字八法。次有五执笔。已下并未之有前闻者乎。方明传之于清河公。问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于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宏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夫把笔有五种。大凡笔管长不过五六寸。贵用易便也。第一执管。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擪衄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每作一画点。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曰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第二𢳇管。亦名拙管。谓五指共𢳇其管末。吊笔急疾。无体之书。或起稿草用之。今世俗多用五指𢳇管书。则全无筋骨。慎不可效也。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障用之。亦与拙管同也。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霹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然而为。实为世笑也。第五搦管。谓从头指至小指。以管于第一二指节中搦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有好异之辈。窃为流俗书图障用之。或以示凡浅时。提转甚为怪异。此又非书家之事也。东海公璹曰。置笔于大指。中节前居。动转之际。以头指齐中指。兼助为力。指自然实。掌自然虚。虽执之使齐。必须用之自在。今人皆置笔当节。碍其转动。拳指塞掌。绝其力势。况执之愈急。愈滞不通。纵用之规矩。无以施为也。又云。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沈。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俭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故每点画。须依笔法。然后书同古人之迹而合于作者。又曰。欲书当先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可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策问 其四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漫塘集》卷一八
问:兵之用间尚矣,然昔之论者以为水能济舟,亦有用水而覆没者,盖我用间以间人,人亦用间以间我。善用之则彼间为无用,不善用之则我间为彼资。彼我之间,或得或失,非明智孰察之?盖尝考齐田单之间燕,汉陈平之间楚,则我以间而成者也。若胡间信郑武公之亲胡,而卒为郑取,秦间信赵奢之畏秦,而旋为赵袭,则我之间,其可独恃乎?赵信秦间用赵括而丧师,齐信周间杀斛律光而亡国,则我以彼间而败者也。郑国为韩间秦而秦卒以兴,苏秦及张仪为间于秦而秦卒以伯,则彼之间,其可独弃乎?迩者廷臣之论,以比岁蕲、黄之警出于仓卒不虞,昌言于朝,以用间为急务,至哉此言。然用间之难久矣,必以诚待之欤,则汉使之入匈奴,见其羸弱而归去者,非不诚也。必厚之以资而后足以得其心欤,则晋解杨汉辈,虽尽捐陈平四万斤金与之,亦何足以动其心也哉?愿并前所疑,求其说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