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关内侯季直 曹魏 · 钟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四
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
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
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所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
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剧郡。
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
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困,复彼一州,俾图报效。
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
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
诚性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黄初二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钟繇(《宝晋斋帖》)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之白,阿史病转差未,皆外曹尚书云得法(《淳化阁帖》一。案:《晋书·宣帝纪》有《檄告公孙渊》,《魏志·钟会传》注以为虞松作,今编入《三国文》。)
表后主 蜀汉 · 姜维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蜀志·姜维传》)
密书通后主 其二 蜀汉 · 姜维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蜀志·姜维传》注引《晋阳秋》,密与刘禅表疏云云。)
钟会 曹魏 · 晋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乐城
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魏志·钟会传》)
傅嘏(《三国·刘表传》注,《北堂书钞》七十六)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傅嘏字兰若(《北堂书钞》六十),祖父睿,代郡太守
父充,黄门侍郎弱冠知名)
是时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玄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皆求交于而不纳也。
友人荀粲,有清识远志,然犹怪之。
曰:「夏侯泰初一时之杰,虚心交子,合则好成,不合则怨至。
二贤不睦,非国之利,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
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
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
河南尹(此四字依《艺文类聚》六加)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行。
前尹司马芝,举其纲而太简,次尹刘静,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收一时之声。
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纲目以经纬之,李氏所毁以渐补之。
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
河南俗党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者,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加槚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大有益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出,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尚书,事小大无不综,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
司隶校尉钟会年甚少,以明智交会。
初,李丰同州,少有显名,早历大官,内外称之,又不善也。
谓同志曰:「饰伪而多疑,矜小失而味于权利,若处庸庸者可也。
自任机事,遭明者必死」。
丰后为中书令,与夏侯玄俱祸,卒如言。
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虎甘》善,、《虎甘》早亡。
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钟毓并善,相与综朝事,俱为名臣(《三国·魏·傅嘏传》注。案:自卷三末至此,言三国事甚多,《晋书·傅玄传》云: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史通·外篇》《三国志》云:《魏史》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择定,则此或即底本也。)
钟会 蜀汉 · 蒋斌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托通流,未拒来谓也。
亡考昔遭疾疢,亡于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
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
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蜀志·蒋琬传》)
蜀平上言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
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
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
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
印迹万数,资器山积。
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
牧野之师,商旅倒戈。
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用兵之令典。
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
仁育群生,义征不譓。
殊俗向化,无思不服。
师不逾时,兵不血刃。
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
复其社稷,安其闾伍
舍其赋调,弛其征役。
训之德礼,以移其风。
示之轨仪,以易其俗。
百姓欣欣,人怀逸豫。
后来其苏,义无以过(《魏志·钟会传》)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帝慕少康,因问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
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
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
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
考其功德,谁宜为先」?
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
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
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
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
少康殷宗,中兴之美;
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
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御览》作「复禹之绩」。)
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
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
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
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
翌日丁巳,讲业既毕,、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
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
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
仁智不同,二帝殊矣。
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
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
少康为优,宜如诏旨」。
赞、毓、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
浇、𤡬无亲,外内弃之。
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
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
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
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
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
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
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
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
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之绩,不失旧物。
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
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
于是群臣咸悦服。
中书令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
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
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
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
于是侍郎钟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论程盛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丹霄之凤,青冥之龙(《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钟会集》)
戏答荀融 曹魏 · 王弼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
颜子之量,孔父之所豫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
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
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
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
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为《王弼传》)
檄告公孙渊 曹魏 · 虞松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
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
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宣帝纪》。案:《魏志·钟会传》注:「从征辽东,宣王命作檄;及破贼,作露布。」)
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 曹魏末晋初 · 胡烈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九
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
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帢舀,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魏志·钟会传》)
刺史周俊书 孙吴至西晋 · 周处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一
一日侍坐,言及吴土,询于刍荛,遂见下问。
造次承颜,载辞不举。
敕令条列名状,退辄思之。
今称疏所知展字士季下邳人,忠足矫非,清足厉俗,信可结神,才堪干世,仕广州刺史吴郡太守吴平下邳,闭门自守不交宾客,诚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也。
朱诞字永长吴郡人,体履清和,黄中通理吴朝,举贤良,累迁议郎
今归在家,诚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也。
严隐字仲弼吴郡人,禀气清纯,思度渊伟,吴朝举贤良宛陵吴平去职,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也。
张畅字威伯吴郡人,禀性坚明,志行清朗,居磨涅之中,无淄磷之损,负寒之、幽夜之逸光也(《世说·赏誉篇》注引《洪集》)
上疏追理邓艾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征西将军邓艾,心怀至忠而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
惜哉,言之反也!
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
臣敢昧死言所以不反之状。
本屯田掌犊人,宣皇帝拔之于农吏之中,显之于宰府之职,处内外之官,据文武之任;
所在辄有名绩,固足以明宣皇帝之知人矣。
会值洮西之役,姜维有断陇右之志,官兵失利,刺史王经困于围城之中。
当尔之时,一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
先帝以为深忧重虑,思惟可以安边杀敌,莫贤于,故授之以兵马,解狄道之围。
围解,留屯上邽
承官军大败之后,士卒破胆,将吏无气,仓库空虚,器械殚尽,修治备守,欲积谷强兵,以待有事。
是岁凶旱少雨,为区种之法,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先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摧破强贼,斩首万计。
先帝知其可任,遂委以庙胜成图,指授长策。
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
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而步乘不满二万,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凌云,将士乘势,故能使刘禅震怖,君臣面缚,叉手屈膝,军不逾时,而巴蜀荡定:此固足以彰先帝之善任矣。
功名已成,亦当书之竹帛,傅祚万世。
七十老公复反,欲何所求哉?
初降远郡未附,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
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事可详论。
镇西将军钟会,有吞天下之心,忌威名,知必不同,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受诛之后,参佐官属、部曲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在困地,是以狼狈失据。
夫反非小事,若怀恶心,即当谋及豪杰,然后乃能兴动大众。
不闻有腹心一人,临死口无恶言,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
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市,诸子并斩;
故见之者垂涕,闻之者叹息,此贾谊所以慷慨于汉文;
天下之事可为痛哭者良有以也。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听立后、祭祀不绝。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之立祠。
今天下民人,为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臣以为身首分离,捐弃故土,谓可听门生故吏收尸丧,归葬旧墓,还其田宅;
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
使阖棺定谥,死无所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
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
所为者寡而悦者众,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魏志·邓艾传》。泰康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又见《晋书·段灼传》,又《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
姜维 蜀汉 · 王崇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
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为成禽。
已讫,复还拒会,则蜀之存亡,未可量也。
乃回道之巴,远至五城
使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已自招之。
然以钟会之知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
筹策相应,优劣惜哉(《华阳国志》二)
钟会让侯诏甘露三年七月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
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魏志·钟会传》)
钟会司徒景元四年十二月 曹魏 · 曹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所向摧弊,前无强敌。
缄制众城,罔罗迸逸。
蜀之豪帅,面缚归命。
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凡所降诛,动以万计。
全胜独克,有征无战。
拓平西,方隅清晏。
其以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魏志·钟会传》)
下诏原钟峻等咸熙元年二月 曹魏 · 曹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
父毓,历职内外,干事有绩。
昔楚思子文之治,不灭斗氏之祀;
晋录成宣之忠,用存赵氏之后。
以会、邕之罪,而绝繇、毓之类,吾有悯然!
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
惟毅及邕息伏法(《魏志·钟会传》)
褒进夏侯和等不附钟会咸熙元年八月 曹魏 · 曹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前逆臣钟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谋,发言桀逆,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各参会军事;
、抚皆抗节不挠,拒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辅语散将王起,说「奸逆凶暴,欲尽杀将士」,又云「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欲以称张形势,感激众心。
起出以辅言宣语诸军,遂使将士益怀奋励。
宜加显宠,以彰忠义。
其进、辅爵为乡侯、抚爵关内侯
起宣传辅言,告令将士,所宜赏异。
其以起为部曲将(《魏志·陈留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