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魏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司空陈公诔 其二 东汉 · 张衡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后作鸿胪,职掌九宾,辑宁侯卫,怀柔远人(《北堂书钞》五十四)
扇赋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一
水不策骥,陆不乘舟。世无为而俎豆设,时有虞而干戈涤。(《御览》五十六)
天道行而不息,四节代以相寻。
背青春之令月,践朱夏于斯今。
热融融以太甚,孰赫赫之可任。
汗珠陨以外流,气郁结而内宛。
庶凯风之自南,竞清啸而启衿。
怨微飙之不兴。
恨乔木之无阴。
摇轻羽之苒弱,手才动而𢣺心。
心取𢣺于捲握,尚何希乎北林。
下济亿兆,上宁侯王。
是曰安众,清暑作凉。
蒙贵幸于斯时,无日夜而有忘。
谓洪恩之可固,终靡弊于君傍。
火星忽以西流,悲风起乎金商。
秋日凄凄,白露为霜。
体敛然以思暖,御轻裘于温房。
猥弃我其若遗,去玉手而潜藏。
君背故而向新,非余身之无良。
哀劳徒而靡报,独怀怨于一方(《书钞》一百三十四,《艺文类聚》六十九)
张侍中谢启 南梁 · 陆倕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实欲强饭据鞍,自穷心力,濡足磨顶,少报洪私,徒课虚无,空延钟箭
不悟爰降曲慈,复叨清显,职司近切,任掌总纶,魏选异才,汉求高德,官次恪居,鲜非民誉,仰瞻内省,无一可阶(《艺文类聚》四十八)
思旧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二
岁在摄提,星居鹑首(《文苑英华》作「监德」),梁故观宁侯萧永卒。
呜呼哀哉!
人之戚(《文苑英华》作「灭」)也,既非金石所移;
士之悲也,宁有春秋之异。
高台已倾,稷下有闻琴之泣;
壮士一去,燕南有击筑之悲。
项羽之晨起帐中,李陵之徘徊岐路,韩王孙之质赵,楚公子之留秦,无假穷秋,于时悲矣。
况复鱼飞武库,豫有弃甲之征,鸟伏翟泉,先见横流之兆(《文苑英华》作「肇」)
星纪吴亡,庚辰楚灭,纪侯大去,鄅子无归,原隰载驰,轘长别,甲裳失矣。
余皇弃焉。
河倾酸枣,杞梓与樗栎俱沈(《文苑英华》作「流」)
海浅蓬莱,鱼鳖共蛟龙并尽(《文苑英华》作「与蛟龙共尽」)
焚香复道,讵敛冤魂(《文苑英华》作「樊香复道,讵假游魂」)
载酒属车,宁消愁气?
萧艾之,形殊而共瘁,毛鳞旬之怨,声异而俱哀,所谓天乎,乃曰苍苍之气;
所谓地乎,其实搏搏之土。
怨之徒也,何能感焉?
雕残杀翮,无所假于风飙;
零落春枯,不足颂于霜露。
幕府昔开,贤俊翘首,为羁终岁,门人谢焉。
至于东首告辞,西陵长往,山阳车马,永别(《文苑英华》作「望别」)郊门,颍川宾客,遥悲松路(《文苑英华》作「总路」)嵇叔夜之山庐(《文苑英华》作「卢」),尚多杨柳
王子猷之旧径,唯余竹林
王孙葬地,方为长乐之宫;
烈士埋魂,即是将军之墓。
昔尝欢宴,风月留连,追忆平生,宛然心目。
及乎垂翅秦川,关河羁旅,降于悲谷之景,实有忧生之情。
美酒酌焉,犹思建业之水;
鸣琴在操,终思华亭之鹤。
重为此别,呜呼甚哉。
麟亡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罍耻芝焚蕙叹
所冀(《文苑英华》作「望」)钟沈德水,声出风云,剑没丰城,气连(《文苑英华》作「存」)牛斗
潸然思旧,乃作铭曰:
风云上惨,舟壑潜移,骎骎霜霜,群子先危。
纪侯大去,怀王不返,玉树长埋,风流遂远。
荀卿(《文苑英华》作「伯」)旧县庆封余邑,万里归魂,修门讵入。
(《文苑英华》作「坟」)横武库,山枕卢龙,思归道远,返葬无从。
徒留送雁,空靡长松,平陵之东,无复梧桐,松声肃瑟,长起秋风。
畴昔隆贵,惨舒(《文苑英华》作「提携」)语默,托情嵇琴(《文苑英华》作「阮」),风云相得,有酒如渑,终温且克。
朝阳落凤,大野伤麟,佳城郁郁,流寓于秦,山阳相送,唯余故人。
孀机嫠纬,独鹤(《文苑英华》作「凤」)孤鸾,闺深夜静,风高月寒。
生平已矣,怀旧何期,匣中弦断(《文苑英华》作「绝」)邻人笛悲,昔为幕府,今成繐帷(《艺文类聚》三十四,《文苑英华》七百九十)
送观宁侯葬诗 北周 · 王褒
 押元韵
蒙羽高峻极,淮泗导清源
刑茅广裂地,跗萼盛开蕃。
纷纶彤雘彩,从容琼玉温。
冲飙干,烈火壮曾昆。
畴昔同羁旅,辛苦涉凉暄。
观风方听乐,垂泪遽伤魂。
造舟虚客礼,高闬掩宾垣。
桂树思公子,芳草王孙
今晨向郊郭,犹似背轘辕。
丹旐书空位素帐设虚樽。
楚琴南操绝,韩书旧说存。
西靡伤新树,东陵惜故园。
自怜悲谷影,弥怆玉关门。
馀辉尽天末,夕雾拥山根。
平原看独树,皋亭望列村。
寂寥还盖静,荒茫归路昏。
挽铎已流唱,歌童行自喧。
眷言千载后,谁将游九原(○文苑英华三百五。《诗纪》百十三。又《类聚》三十四引樽、存、园、门、根、村、昏、喧、原九韵。)
钱氏大宗谱列传 其七 预宁钱侯列传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七
侯讳弥。字德盛
永安侯第二子也。颖悟过人。
善属文。袭父荫仕
甫十八补主簿。累迁散骑常侍
而声誉四驰。调陈州刺吏。
下车之初。以法诛蠹民豪猾。
而汲汲于抚字。民甚德之。
辅国大将军。敕授预宁侯
夫人魏氏。生四子。
曰玮曰基曰纂曰道济。侯与夫人合葬长城戍山之南。
钱氏大宗谱列传 其八 安远将军钱公列传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七
公讳玮。字瑞英
宁侯之长子。好学治书。
旁贯庄老。仕
累官至左常侍太子黄门侍郎。出为徐州别驾
治理清恕。抚民如子。
致以慈父称之。加安远将军
夫人吴郡陆氏。生五子。
曰元孙曰咨询曰修道曰兴德兴道。公与夫人合葬附预宁侯墓侧。
钱氏大宗谱列传 其九 关内钱侯列传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七
侯讳兴德字文璨
安远公第四子。少而明敏。
晓达时务。善书札古作。
博通天文。仕为本郡功曹
扬州主簿员外散骑。转冠军记室参军
关内侯。娶夫人乌程吴氏。
生三子。曰安仁伯仁法全
侯与夫人合葬。附预宁侯墓北午酉山
韩求仁1064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圣宋文选》卷一一、《王文公年谱》卷二、《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比承手笔,问以所疑,哀荒久不为报。
勤勤之意,不可以虚辱,故略以所闻致左右,不自知其中否也,唯求仁所择尔。
盖序《诗》者不知何人,然非达先王之法言者,不能为也。
故其言约而明,肆而深,要当精思而熟讲之尔,不当疑其有失也。
二《南》皆文王之诗,而其所系不同者,《周南》之诗,其志美,其道盛,微至于赳赳武夫、兔罝之人,远至于江汉汝坟之域,久至于衰世之公子,皆有以成其德;
《召南》则不能与于此,此其所以为诸侯之风,而系之召公者也。
夫事出于一人,而其不同如此者,盖所入有浅深,而所施有久近故尔。
所谓《小雅》、《大雅》者,《诗》之《序》固曰:「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然所谓《大雅》者,积众小而为大。
故《小雅》之末,有疑于《大雅》者,此不可不知也。
又作诗者,其志各有所主,其言及于大而志之所主者小,其言及于小而志之所主者大,此又不可不知也。
司马迁以为《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而其流及上。
此言可用也。
宣王之《大雅》,其善疑于小;
幽王之《小雅》,其恶疑于大。
宣王之善微矣,其大者如此而已;
幽王之恶大矣,其小者犹如此也。
凡《序》言刺某者,一人之事也;
言刺时者,非一人之事也。
刺言其事,疾言其情。
或言其事,或言其情,其实一也。
何以知其如此?
「《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而卒曰「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是以知其如此也。
刺乱,为乱者作也;
闵乱,为遭乱者作也。
何以知其如此?
平王之《扬之水》,先束薪而后束楚,忽之《扬之水》,先束楚而后束薪。
周之乱在上,而郑之乱在下故也。
乱在上则刺其上,乱在下则闵其上,是以知其如此也。
为乱,成王幼冲,周公作《鸱鸮》以遗王,非疾成王而刺之也,特以救乱而已,故不言刺乱也。
言刺乱、刺褊、刺奢、刺荒,序其所刺之事也。
言刺时者,明非一人之事尔,非谓其不乱也。
《关雎》之诗所谓「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者,孔子所谓「哀而不伤」者也。
《何彼襛矣》之诗所谓「平王」者,犹格王、宁王而已,非东周平王也;
所谓「齐侯」者,犹康侯宁侯而已,非营丘之齐侯也。
《郑·缁衣》之诗宜也、好也、席也,此其先后之序也。
此诗言武公子,善善之无已,故《序》曰:「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席,多也。
宜者,以言其所善之当也;
多者,以言其所善之众也。
缁衣者,君臣同朝之服也;
「适子之馆」者,就之也;
为之改作缁衣而授之以粲者,举而养之也。
能就之,又能举而养之,此所以为有国者之善善,而异于匹夫之善善也。
夫有国善善如此,则优于天下矣,其能父子善于其职,而国人美之,不亦宜乎!
《生民》之诗所谓「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者,言后稷既开国,任负所种之谷以归而祀尔,非以谓兆帝祀于郊也。
所谓「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者,言我既为天子得祀郊,则盛于豆登,其香始升,而上帝居歆尔,非以为后稷得郊也。
其卒曰「胡臭亶时,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者,言上帝所以居歆,何臭之亶时乎?
乃以后稷祀,则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得郊祀之时尔。
盖所谓「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者此也。
卫有邶、鄘之诗,而说者以谓卫后世并邶、鄘而取之,理或然也。
既无所受之,则疑而阙之可也。
意诚而心正,心正则无所为而不正。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诗》之言,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也,非以它经为有异乎此也。
吾之所受者为此,则彼者吾之所也。
所谓「彼哉彼哉」者,盖孔子之所也。
孔子曰「管仲如其仁」,仁也。
扬子谓「屈原如其智」,不智也。
犹之《诗》以不明为明,又以不明为昏。
考其辞之终始,则其文虽同,不害其意异也。
忠足以尽己,恕足以尽物,虽孔子之道,又何以加于此?
而论者或以谓孔子之道,神明不测,非忠恕之所能尽。
虽然,此非所以告曾子者也。
「好勇过我」也者,所谓能勇而不能怯者也,能勇而不能怯,非成材也,故孔子无所取。
古者凤鸟至,河出图,皆圣人在上之时。
其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者,盖曰无圣人在上而已矣。
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所谓美人也。
其于尊五美、屏四恶,非待教也。
若夫郑声佞人,则由外铄我者也。
虽若颜子者,不放而远之,则其于为邦也,不能无败。
《书》曰:「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由此观之,佞人者,之所难,而况于颜子者乎!
夫佞人之所以入人者,言而已。
言之入人,不如声之深,则郑声之可畏,固又甚矣。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
颜子三月不违仁」者,盖有所试矣。
虽然,颜子之行,非终于此,其后孔子告之以「克己复礼」,而「请事斯语」矣。
夫能言动视听以礼,则盖已终身未尝违仁,非特三月而已也。
语道之全,则无不在也,无不为也,学者所不能据也,而不可以不心存焉。
道之在我者为德,德可据也。
以德爱者为仁,仁譬则左也,义譬则右也。
德以仁为主,故君子在仁义之间,所当依者仁而已。
孔子之去鲁也,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也。
以微罪行也者,依于仁而已。
礼,体此者也;
智,知此者也;
信,信此者也。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不及乎义礼智信者,其说盖如此也。
扬子曰:「道以道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
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
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扬子言其合,老子言其离,此其所以异也。
韩文公知「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而不知仁义之无以异于道德,此为不知道德也。
管仲九合诸侯,一正天下,此孟子所谓天之大任者也。
不能如大人正己而物正,此孔子所谓小器者也。
言各有所当,非相违也。
昔之论人者,或谓之圣人,或谓之贤人,或谓之君子,或谓之仁人,或谓之善人,或谓之士。
微子》一篇,记古之人出处去就,盖略有次序。
其终所记八士者,其行特可谓之士而已矣。
当记此时,此八人之行,盖犹有所见,今亡矣,其行不可得而考也。
无君子小人,至于五世则流泽尽,泽尽则服尽,而尊亲之礼息。
万世莫不尊亲者,孔子也。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所谓「市,廛而不徵,法而不廛」者,先儒以国中之地谓之廛,以《周官》考之,此说是也。
廛而不徵者,赋其市地之廛,而不徵其货;
法而不廛者,治之以市官之法,而不赋其廛。
或廛而不徵,或法而不廛。
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故制法以权之,稍盛则廛而不徵,已衰则法而不廛。
文王之时,关,讥而不徵,及周公制礼,则凶荒札丧,然后无徵,盖所以权之也。
贡者,夏后氏之法,而孟子以为不善者。
不善,非夏后氏之罪也,时而已矣。
责难于君者,吾闻之矣,责善于友者,吾闻之矣。
虽然,其于君也,曰「以道事之,不可则止」,其于友也,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王驩孟子,非君也,非友也。
彼未尝谋于孟子,则孟子未尝与之言,不亦宜乎!
求仁所问于《易》者,尚非《易》之蕴也。
能尽于《诗》《书》《论语》之言,则此皆不问而可知。
某尝学《易》矣,读而思之,自以为如此,则书之以待知《易》者质其义。
当是时,未可以学《易》也,唯无师友之故,不得其序,以过于进取。
乃今而后,知昔之为可悔,而其书往往已为不知者所传,追思之未尝不愧也。
以某之愧悔,故亦欲求仁慎之。
盖以求仁之才能而好问如此,某所以告于左右者,不敢不尽,冀有以亮之而已。
至于《春秋》三传,既不足信,故于诸经尤为难知,辱问皆不果答,亦冀有以亮之。
江宁府到任谢二府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将母有怀,每陈于私恳;
牧民无状,诚愧于数迁。
蒙上圣之矜从,大贤之推指。
窃念某倭迟薄宦,濡泥迂儒。
初惭洛下之少年,仍抱漳滨之多病。
偶缘侥倖,遂历清华。
去朝廷固无所思,在州郡未有所补。
忽叨会府,复近乡关。
建业之名区,据秦淮之胜槩。
土风甚美,公事不繁。
山护金汤,信登临之可赋;
潮通台沼,岂寂寞以空回。
又况岁时顺成,民物安乐。
旧游庠校,虽辽海之已非;
新过阙庭,顾长安之未远。
载惟忝冒,良有夤缘。
兹盖伏遇某官圣世巨人,皇家隆栋。
兼两宫之厚眷,耸四海之具瞻。
爱惜人材,持平国柄。
致令芜陋,获被甄收。
某敢不晞三代之宁侯,踵两京之循吏。
丹心期于报主,白发出于为民。
环玉可衔,肯效禽鱼之细;
铘金不跃,一归炉冶之公。
皇叔宗瑗汉东军节度使加恩制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八、《宋大诏令集》卷四四
门下:深根而弗敢倾,周邦由之安治;
寻斧而无所芘,秦人所以孤睽。
朕若稽古先,遵循宪度,思广本支之辅,以图形势之安。
乃眷近亲,绰有嘉德,肆颁显册,孚告大廷。
具官某器怀闳深,资识明茂。
席庆大宗之后,扬徽属籍之英。
兼亲与尊,盖若东平之贵;
甚文而礼,早晞卫武之风。
滨汉之区,惟随为大。
畀以拥旄之寄,锡之胙土之封。
申衍井腴,增华邦族。
于戏!
一人有庆,史称盛德之隆;
千载自全,传载宁侯之世。
往茂尔烈,以辅我家。
平江府沈揆奏五龙灵济庙乞加封第一位龙王封东灵侯第二位龙王封西侯第三位龙王封中侯第四位龙王封南平侯第五位龙王北宁侯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八、《止斋先生文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某神等:朕虽不令祠官祝釐,专乡独美,至四方长吏有为吾民请曰:「某山川之神,能惠于其方」。
则褒崇之典,朕靡爱焉,以庶几古蜡百神之义。
矧惟五龙以时节雨旸,功著近甸,虽良二千石雅不言禨祥,而具道所以然之故。
文词烂焉,爰锡命书。
秩以侯爵,则所以宠嘉神贶以从民欲者何如哉!
尚终惠之,俾世世享。
可。
补和李季允去秋所寄凌霄观 南宋 · 魏了翁
 押尤韵
天高山围坐,露下月满楼。
其间倚阑人,古今入双眸。
戒哉后时懊,迨此先民忧。
匪缘冀求鱼,惧易或丧牛。
瞬息起万夫,朝暮食千头。
金汤蔽遮地,我岂为一州。
馀力事层观,翚飞半空浮。
帘开六合晓,杯纳万顷秋。
灯火背城市,烟霖俯林洲。
遐睎到冥鸿,吟思追驯鸥
寄声鹤山我,夺目珊瑚钩
因思去年夏,狂魂昼群游。
婪酣饱溪壑,磊砢丰渠酋。
诸公正错愕,如筑于道谋。
微君且柔之,尚保国邑不。
岌嶪变怗妥,嚬呻起欢讴。
宜恢奇杰观,快此夷怿酬。
独忧解成缓,万古同一流。
君毋观上游,观上增叹愁。
南有壶聚𣟄,西有耕锄耰。
北有不庭方,东有不宁侯
君看此风景,便谓无事休。
天心果何如,年运不我留。
相期懋明德,事业贯显幽。
高才卿出守嘉定(次东坡送张嘉州韵) 南宋 · 魏了翁
十年谁遣不宁侯,麇奔鸟散十七州。
馀州蹙蹙能几许,史君今作载酒游。
诸公饮俊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挂口。
震风凌雨揭却屋,左蟹右杯犹在手。
史君千骑行清秋,岂为杯酒馋涎流。
绸缪牖户既云晚,梦魂不到花绕楼。
乖逢聚散古来有,而我此时持此酒。
河梁伫立不知还,插颔青丝半成叟。
特封灵惠公孚济公敕宝祐元年八月六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五、《闽中金石略》卷一○
邵武军邵武县惠应庙神长子光世嗣庆崇济孚佑休宁侯、次子光祖绍应显济昭惠宁侯:尔父死而为神灵,德被乎宇内,上及二代,俱有封爵,尔长子、尔次子其易侯而公,往助尔父,调阴阴而育民物。
可特封灵惠公、孚济公
观祀幽坛 时卜知县乾没幽粮祀不成祀 明 · 张嗣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荒丘一望已凄凉,况复西山古战场
日暗群鸦啼落木,烟深饥雀噪斜阳。
祀崇孤社天恩重,鬼到幽坛夜气长。
寄语宁侯卜氏子,莫多违慢侮城隍。
西岩相国挽诗 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九
楚挽凄锵咽绋讴,自今扶路避西州
山河悲壮三号出,华屋从容万世休。
长望列星归傅说,也曾合射誓宁侯
金銮密记牢收拾,会是春秋考异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