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疏荐鲁肃 孙吴 · 周瑜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
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
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吴志·鲁肃传》)
疾困与吴主权戕 孙吴 · 周瑜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灵威,谓若在握。
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不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死不朽矣(《吴志·鲁肃传》注引《江表传》。裴松之案:「此笺与本传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
孙权 其一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
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
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吴志·鲁肃传》)
鲁肃 曹魏 · 刘晔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
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观其形势,又可博集。
时不可失,足下速之(《吴志·鲁肃传》)
表荐陆祎 孙吴 · 华覈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
体质方刚,器干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
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武昌,曾不回顾,器械军资,一无所取,在戎果毅,临财有节。
夏口贼之冲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
臣窃思惟,莫善于(《吴志·陆凯附传》)
与曹公书 孙吴 · 黄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
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
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
今日归命,是其实计。
所督领,自易摧破。
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二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才命世,弱冠秀发。
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神兵东驱,奋寡犯众。
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
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
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
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
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聪哲
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
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
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
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
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
用集我大皇帝
以奇踪袭于逸轨,睿心因于令图。
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
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
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
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骛。
异人辐凑,猛士如林。
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
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
政事则顾雍潘浚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
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
奉使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
术数则吴赵达,以禨祥协德。
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
骆统刘基,彊谏以补过。
谋无遗谞,举不失策。
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
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
汉王亦凭帝王之号,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
而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
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
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势衄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
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跱而立。
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
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棘劲铩,望飙而奋。
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
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
巨象逸骏,扰于外闲;
明珠玮宝,耀于内府
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
輶轩骋于南荒,冲輣息于朔野。
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
而帝业矣。
大皇既殁,幼主莅朝。
奸回肆虐,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
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
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范慎以威重显,丁奉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存。
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
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
卒散于阵,民奔于邑
城池无藩篱之,山川无沟阜之势。
非有工输云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筑室之围,燕人济西之队,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
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
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
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战守之道,抑有前符
险阻之利,俄然未改。
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辩亡论下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三方之王也,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杨而奄交广。
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刘公因险以饰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
夫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弘远矣。
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
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吕蒙于戎行,识潘浚系虏
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
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
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
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
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鲁肃一面而自托,士燮险而致命。
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
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
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法之烦;
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
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
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
登坛慷慨,归鲁子之功;
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
是以忠臣竞尽其谟,志士咸得肆力。
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
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初都建业,群臣请备礼秩,天子辞而不许,曰:「天下其谓朕何」?
宫室舆服盖慊如也。
爰及中叶,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脩,虽醲化懿纲,未齿乎上代,抑其体国经邦之具,亦足以为政矣。
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其野沃,其兵练,其器利,其财丰。
东负沧海,西阻险塞,长江制其区宇,峻山带其封域。
国家之利,未巨有弘于兹者矣。
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
夫蜀,盖藩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
何则?
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
川阨流迅,水有惊波之艰。
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
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
天子总群议而咨之大司马陆公,公以四渎天地之所以节宣其气,固无可遏之理,而机械则彼我之所共,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杨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
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步阐之乱,凭宝城以延强寇,重资币以诱群蛮。
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旌江介,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吴人之西。
而巴汉舟师沿江东下。
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
反虏踠迹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
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
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
陆公殁而潜谋兆,吴衅深而六师骇。
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
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
而邦家颠覆,宗庙为墟。
呜呼!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不其然与?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
玄曰:「乱不极则治不形」。
言帝王之因天时也。
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
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
言为国之恃险也。
又曰:「地利不如人和」。
「在德不在险」。
言守险之由人也。
吴之兴也,参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
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
夫四州之萌非无众也,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
功不兴而祸遘者,何哉?
所以用之者失也。
是故先生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
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
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
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
危与下共患,则其难不足恤也。
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悯周之感矣。
魏氏春秋异同评 其八 《魏书》及《九州春秋》鲁肃激说权使迎曹公权欲斩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吴书》及《江表传》,鲁肃一见孙权,便说拒曹公而论帝王之略,刘表之死也。
又请使观变,无缘方复说劝迎曹公也。
又是时劝迎者众,而云独欲斩,非其论也(《吴志·鲁肃传》注)
三国名臣序赞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文选卷四十七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然则三五迭隆,历世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遭离不同,迹有优劣。
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用而汤武宁,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霸。
中古凌迟,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
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
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赴海。
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
燕昭乐毅,古之流也。
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
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之得材,于斯为贵。
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
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业
静乱庇人,抑亦其次。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
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
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
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
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
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
古人之言,信有情哉!
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
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
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
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
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
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
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
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高朗,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后北面者哉!
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
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
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远明风流。
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馀泣。
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
及其临终顾托,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
总角料主,则素契伯符
晚节曜奇,则参分于赤壁
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神情所涉,岂徒蹇愕而已哉!
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俄有不同,况沈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
诗颂之作,有自来矣。
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故复撰序所怀,以为之赞云。
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
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焕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崔琰字季圭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玄伯
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洪飙扇海,二溟扬波。
虬虎虽惊,风云未和。
潜鱼择渊,高鸟候柯。
赫赫三雄,并回乾轴。
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凤不及栖,龙不暇伏。
谷无幽兰,岭无亭菊。
英英文若灵鉴洞照
应变知微,探赜赏要
日月在躬,隐之弥曜。
文明映心,钻之愈妙。
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达人兼善,废己存爱
谋解时纷,功济宇内。
始救生人,终明风概。
公达潜朗,思同蓍蔡。
运用无方,动摄群会
爰初发迹,遘此颠沛。
神情玄定,处之弥
愔愔幕里,算无不经。
亹亹通韵,迹不暂停。
虽怀尺璧,顾哂连城
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郎中温雅,器识纯素。
贞而不谅,而能固。
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志成弱冠,道敷岁暮。
仁者必勇,德亦有言。
虽遇履虎,神气恬然。
行不脩饰,名迹无愆。
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哉崔,体正心直。
天骨疏朗墙宇高嶷
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人恶其上,时不容哲。
琅琅先生,雅杖名节。
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运极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诞,韵与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和而不同,而不杂。
遇醉忘辞,在醒贻荅。
长文通雅,义格终始。
思戴元首,拟伊同耻。
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嘉谋肆庭,谠言盈耳。
玉生虽丽,光不踰把。
德积虽微,道映天下。
渊哉泰初,宇量高雅。
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全身由直,迹洿必伪。
处死匪难,理存则易。
万物波荡,孰任其累?
六合徒广,容身靡寄。
君亲自然,匪由名教。
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烈烈,知死不挠。
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玄伯刚简,大存名体
志在高构,增堂及陛。
端委虎门,正言弥启。
临危致命,尽其心礼。
堂堂孔明基宇宏邈
器同生民,独禀先觉。
标榜风流,远明
初九龙盘,雅志弥确。
百六道丧,干戈迭用。
苟非命世,孰扫雰雺?
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释褐中林,郁为时栋。
士元弘长,雅性内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
丧乱备矣,胜涂未隆。
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绸缪哲后,无妄惟时。
夙夜匪懈,义在缉熙。
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岂曰摸拟,实在雅性。
亦既羁勒,负荷时命。
推贤恭己,久而可敬。
公衡仲达,秉心渊塞
媚兹一人,临难不惑。
畴昔不造,假翮邻国。
进能徽音,退不失德。
六合纷纭,民心将变。
鸟择高梧,臣须顾󰋕。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
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若人,曜奇赤壁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
抚翼桑梓,息肩江表。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
辍哭止哀,临难忘身。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
得而能任,贵在无猜。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
檐吐奇,乃构云台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
谏而不犯,正而不
将命公庭,退忘私位。
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
出能勤功,入能献替。
谋宁社稷,解纷挫锐。
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
如彼白圭,质无尘玷。
立上以恒,匡上以渐。
清不增洁,浊不加染。
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好是不群,折而不屈。
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叹过孙阳,放同贾屈。
诜诜众贤,千载一遇
整辔高衢,骧首天路。
仰挹玄流,俯弘时务。
名节殊涂,雅致同趣。
日月丽天,瞻之不坠。
仁义在躬,用之不匮。
尚想重晖,载挹载味。
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周瑜鲁肃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
主人曰,小人也。
客曰,周瑜孙策于总角,定人好恶于一面,摧魏氏百胜之锋,开孙氏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
鲁肃一见孙权,建东吴之略。
子谓之小人何也?
主人曰,此乃真所以为小人也。
夫君子之道,故将竭其直忠,佐扶帝室,尊主宁时,远崇名教;
若乃力不能合,事与志违,躬耕南亩,遁迹当年,何由尽臣礼于孙氏于汉室未亡之日邪?
客曰,诸葛武侯翼戴玄德,与何异,而子重诸葛,毁,何其偏也?
主人曰,夫论古今者,故宜先定其所为之本,迹其致用之源。
诸葛武侯龙蟠江南,托好,有匡汉之望,是有崇本之心也,今玄德汉高之正胄也,信义著于当年,将使汉室亡而更立,宗庙绝而复继,谁云不可哉(《御览》四百四十七)
武陵王纪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九黎侵轶,三苗寇扰,天长丧乱,獯丑凭陵,虔刘象魏,黍离王室。
朕枕戈东望,泣血西浮,殒爱子于二方,无诸侯之八百,身被属甲,手贯流矢,俄而风树之酷,万恨始缠,霜露之悲,百忧继集,扣心饮胆,志不图全。
直以宗社缀旒,鲸鲵未剪,尝胆待旦,龚行天罚,独运四聪,坐挥八柄。
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士,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才智将殚,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木。
怨耻既雪,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资一力,方与,同兹清静。
隆暑炎赫,弟比如何文武具僚,当有劳弊。
今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宣往怀(《梁书·武陵王纪传》)
三国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论曰。
汉自顺桓之间。
国统屡绝。
奸回窃位。
阉宦满朝。
士之蹈忠义履冰霜者。
居显列则陷犯忤之诛。
伏闾巷则婴党锢之戮。
当是时也。
天下之君子。
扫地将尽。
虽九
不能振已绝之纲。
举土崩之势明矣。
熹平中
大黄星见楚宋之分。
辽东殷馗曰。
其有真人起于谯沛之间。
以知曹孟德不为人下。
事之明验也。
先时秦帝东游。
亦云金陵当有王者兴。
董扶求出。
又曰益州天子气
从兹而言。
长江剑阁
作吴蜀之限。
天道人谋。
有三分之兆。
其来尚矣。
然废兴有际。
崇替迭来。
每览其书。
曷能不临卷而永怀。
抚事而伊郁也。
尝试论之曰。
向使何进公业之言而不追董卓
傕汜弃文和之策而不报王允
东京焚如之祸。
关右乱麻之尸。
何由而兴哉。
至使乘舆蒙尘于河上。
天子露宿于曹阳。
百官饥死于墙壁。
六宫流离于道路。
盖由何公之不明。
贾诩之言过也。
于是刘岱乔瑁张超孔胄之徒。
举义兵而天下响应。
英雄者骋其骁悍。
运其谋能。
海内嚣然。
于兹大乱矣。
袁本初据四州之地。
南向争衡。
刘景升拥十万之师。
坐观成败
区区公路
欲居列郡之尊。
琐琐伯圭。
谓保易京之业。
瓒既窘毙。
亦忧终。
谭尚离心。
琮琦失守。
其故何哉。
有大贤而不能用。
睹长策而不能施。
便谓力济九区。
智周万物。
天下可指麾而定。
宇宙可大呼而致也。
鸣呼悲夫。
余观三国之君。
咸能推诚乐士。
忍垢藏疾。
从善如不及。
闻谏如转规。
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
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
委瑜肃之良图。
周泰之痍。
吕蒙之命。
休穆之才不加其罪。
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
用能南开交趾
五岭之卒。
东界海隅
兼百越之众。
地方五千里。
带甲数十万。
若令登不早卒。
休以永年。
神器不移于暴酷
彭蠡衡阳
未可图也。
以先主之宽仁得众。
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诸葛孔明之俦。
左提右挈
以取天下。
庶几有济矣。
然而丧师失律。
败不旋踵
奔波谦瓒之间。
羁旅袁曹之手。
岂拙于用武。
将遇非常敌乎。
初备之南也。
樊邓之士。
其从如云。
比到当阳
众十万馀。
以五千之卒。
及长坂纵兵大击。
廓然雾散。
脱身奔走。
方欲远窜用鲁肃之谋。
然投身夏口
于时诸葛适在军中。
向令帷幄有谋。
军容宿练。
包左车之计。
田单之奇。
悬军数千。
夜行三百。
辎重不相继。
声援不相闻。
可不一战而擒也。
坐以十万之众。
而无一矢之备。
何异驱犬羊之偫。
饵豺虎之口。
固知应变将略。
武侯所长。
斯言近矣。
周瑜方严兵取蜀。
会物故于巴邱。
若其人尚存。
恐玉垒铜梁
非刘氏有也。
然备数困败而意不折。
终能大启西土者。
其惟雅度最优乎。
武侯既没。
刘禅举而弃之。
谯周之懦词。
则忿愤而忘食。
姜维之立事。
又慷慨而言憙。
惜其功垂成而智不济。
岂伊时丧。
抑亦人亡。
乃知德之不修。
栈道灵关
不足恃也。
魏武用兵。
髣髴孙吴
临敌制奇。
鲜有丧败。
故能东擒狡布。
北走强袁。
黄巾寿张
眭固于射犬。
援戈北指。
蹋顿悬颅。
拥旆南临。
刘琮束手。
振威烈而清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信超然之雄杰矣。
而弊于褊刻。
失于猜诈
孔融荀彧
终罹其灾。
孝先季圭
卒不能免。
愚知操之不怀柔巴蜀。
砥定东南。
必然之理也。
文帝富于春秋。
光膺禅让。
临朝恭俭。
博览坟籍。
文质彬彬
庶几君子者矣。
不能恢崇万代之业。
利建七百之基。
骨肉齐于匹夫。
衡枢委乎他姓。
远求珠翠。
废礼谅闇之中。
近抱辛毗
取笑妇人之口。
明帝嗣位。
继以奢淫。
征夫困于兵革。
人力殚于台榭。
高贵乡公明决有馀。
而深沈不足。
其雄才大略。
经纬远图。
求之数君。
并无取焉。
山阳公之坟土未乾。
陈留王之宾馆已启。
天之报施。
何其速哉。
故粗而论之。
式备劝戒。
俾夫来者有以监诸焉。
三国名臣赞序 唐 · 严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孔子举诗书。
作后王者之法。
其称殷颂曰。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书曰。
天工人其代之。
然则圣人受命。
贤人受任。
龙腾武跃。
风流云蒸。
求之精微。
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故夫受天之命者。
不可以苟。
代天之理者。
不可以私。
前圣知其如此。
明四目
达四聪。
高居而审听。
处幽而遐览。
偫才必用。
众功乃广。
然后天应以福。
而太和之化臻矣。
虽三光袭照。
五运潜周。
妫图启而揖让兴。
夏鼎移而干戈用。
德业相踵。
屯夷不同。
然激扬名义。
增广坛宇。
何尝不得贤则理。
失贤则危哉。
是故五老尊而轩风炽。
三仁去而殷道衰。
淮阴来而汉家昌。
亚父亡而楚王灭。
姬汉以降。
大象沦夷。
当极者不以垂拱居尊。
干禄者必以权利邀进。
镜物者不以虚巳为德。
达才者必以寒隽为嫌。
故洪纲强而万目颓。
大理亏而廉让塞。
贞良甘退而莫进。
贤士卷艺以深潜。
伯夷为之哀歌。
绮里为之高遁。
晋重灭名以避其患。
楚狂遁世以全其身。
岂恶富贵哉。
盖有为而然也。
夫明王旰食以求士。
君子含德以俟时。
然求应之感徒深。
而君臣之分犹鲜者何也。
盖经达之道难。
而代乏鲍子萧何之智也。
若夫解缚为相。
古今所罕有。
登坛受爵。
贤者叹其难。
汉高始以为疑。
齐桓终受其福。
乃知有管仲之才。
鲍叔之介。
桓公不纳。
韩信之略。
萧何之助。
汉高不容。
齐桓汉高
不易值矣。
萧公鲍子。
岂屡得哉。
夫未遇良鉴。
则夜光不为宝。
时逢哲后。
负鼎可升朝。
历求邃古。
爰览近图。
臣主之际。
授受之外。
垂大明以叙下。
推至公以匡上。
则有我唐太宗文武大圣皇帝魏文贞者之流也。
盖至理之代。
君子不以王爵私其身。
而况亲属乎。
是以贞观之中
贤者在朝。
各崇至公。
马周怀奇思而拔起陇亩。
李靖多大功而终始援用。
魏徵数直谏而优游抚纳
我朝之得才。
于斯为美。
三国之臣主。
始当草昧之期。
卒践陵迟之运。
君无尺土之渐。
而以争夺为德。
臣无素定之分。
而以偷合为功。
然其属衰乱之间。
贞仁之节。
接风尘之会。
吐博奕之谋。
用能各奉其主。
克立厥勋者。
亦不可诬也。
又若清淑沈懿。
有颜氏之德。
灵鉴洞照。
子房之能。
推功给下。
有终始之勤。
笃谊守节
有风云之概。
叹王室之多故。
怀黍离以永吟。
遂委忠曹公。
冀图匡复。
而天命潜革。
人心则殊。
姑回备物之谟。
卒抗非常之锡。
虽欲匡上以德。
翻乃杀身成仁。
夫仁义岂有恒。
在乎不舍道而已。
是故比干湛身于殷后。
微子抗迹于周邦。
虽二美同归。
而三仁齐致。
公达慷慨。
总角耀奇。
恶奸臣之擅命。
想桓文之高举。
偫雄竞起。
汉历寖微。
翻然回虑。
吐词魏幕。
原其所以然者。
岂不以之晖。
鲁阳可止。
沟渎之节。
仲尼所嘉。
是以摄管仲之高踪。
魏武之遐辙。
全生之理。
其亦远乎。
崔子矫然。
青松之操。
鲠词直对。
则左右失容。
捐生取义。
千载称美。
虽遇谗谮。
盖亦其素志矣。
若乃天命未改。
则人思其旧。
乾道将革。
则物厌其常。
是以司隶之仪。
见悲于汉叟。
先王之迹。
远播于汶隅。
孔明躬耕南阳
盘桓俟主。
吐筹献策。
识鼎峙之形。
总众临戎。
有席卷之望。
原其去就。
抑亦怀汉之雅志焉。
及其抚戎幕。
国钧
开诚心。
布公道。
赏不失德。
罚不滥刑。
又虽古之遗直。
不能尚也。
管仲用法。
伯氏无怨。
子羔刑人。
终以见德。
孔明之谪李严
盖近之矣。
周瑜鲁肃
咸起诸生
鹗视乌林
鹰扬赤壁
为布衣。
当襄汉之际。
标卖田宅。
分财结士。
以求人杰。
此其志不小也。
公瑾推第于孙策
子敬于周郎。
咸有异于人者也。
子布刚。
怀不挠之节。
桓王创业。
首赞经纶。
仲谋嗣立。
躬自扶翊。
古人所谓托六尺之孤者欤。
既而忠言屡发。
直道不回。
折弋猎之娱。
钓台之乐。
斯又王臣蹇蹇。
之元老者哉。
江东之于天下。
犹四体之有一掌耳。
权不能恢阐雄量。
以求忠谠。
而乃轻肆忿毒。
厌闻至言。
始抽刃于虞翻
终按刀于子布
既谪终遐裔。
亦废处家僮。
故使时望挫伤。
元功圯衄。
由是见仲谋之器小也。
其不能厕迹中原。
懋长代之业者宜矣。
夫以子布忠贤。
承奕代之遇。
一言忤旨。
有不测之辜。
况贱迹之士。
而欲自下干上。
罄其孤虑者乎。
善料古者。
必察乎今。
善筹远者。
必谋诸近。
赞咏之作。
岂必覈既往之陈迹。
盖将畅其幽情。
贵使来叶有可观者。
聊复采断。
为其赞云。
对献贤能书判(甲岁终致事不献贤能之书御史纠不能教其所理辞曰待经三年则以礼宾之) 唐 · 郑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国有地官以帅职。乡则大夫而列位。
政无苟贰。命在奉初。
告于乡里。颁司徒之禁令。
期于岁时。登夫家之众寡。
眷言甲者。斯焉从政
既受其法。如玺印涂。
将教所理。犹金在铸。
是以俊造察本于乡闾。贤能荐登于天府
谷永之举士。不失薛宣
周瑜之贡才。无遗鲁肃
况致事有典。大比作程。
询众之谟。义存五物。
礼宾之饮。道在三年。
作良命官。是甲未闻失德。
赏恭罚否。彼宪何其谬绳。
游维(一作樵)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838年 唐 · 许浑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南谯山;石屏路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一作易)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一作江)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村有鲁肃
三国鲁肃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吴 鲁肃指囷 晚唐 · 孙元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破产移家事亦难,佐吴从此霸江山。
争教不立功勋得,指出千囷如等闲。
吴 鲁肃 晚唐 · 孙元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范仲淹不当以言获罪奏景祐三年五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余襄公奏议》卷上、《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八、《儒林公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位疏而言深者罪也,知浅而谋深者妄也。
臣故抵罪妄,辄有开陈者,怀忠事君,不敢自爱,万一益国,死无所恨。
伏闻今月十九日,以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落职守本官差知饶州者。
臣窃谓仲淹秉朴忠之心,怀直谏之节,不识忌讳,有可矜悯。
观其临事不茍,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去岁起自贬所,召居顾问之职,尔时正人端士,酌酒相贺,盖喜陛下纳善思治,招来忠谠,真圣帝哲王聪明之政也。
今兹遽闻以言获罪,左降僻远,事出不意,惊骇耳目,何其进之太暴而逐之太速乎!
然则仲淹若以官政阙失,自取罪戾,国有常典,谁敢议之?
今以刺讥大臣,指讦时政,而不示含恕,重加谴谪,臣深为陛下不取也。
之帝,商周之王,尝云谔谔以昌,不闻诽谤为罪。
仲淹前所言事,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犯颜逆耳,最其大者,以其言合典礼,尚加优奖。
正人端士,所以相贺者,以陛下屈情恂道,超越前古若是者也。
今因进对之际,言大臣长短,纵令谋论疏浅,褒贬过当,未必尽合圣虑,此则断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与谗邪同罪乎?
至如汲黯在廷,毁平津之多诈;
张昭论将,以鲁肃为粗疏。
汉帝吴主,熟闻此议,两用无猜,岂损令德。
臣今越职而言者,非不知百官内外,各有职分,但以谏官御史畏罪而未言,遂恐庶人之议,不得上达,故敢区区不避诛放。
臣之所言,亦非营救仲淹,何者?
仲淹大理寺丞,四五年间,至吏部员外郎,比于常流,此乃踰涯之宠。
今虽落职,于仲淹之身,未有所损,但所论者,国家大体耳。
古者斥去直臣,皆玷累盛德,故多含垢忍怒,以示容纳。
彼非不能快意行事,盖惜千古之名耳。
陛下自亲政以来,三逐言事者矣。
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则恐书于史册,亏玷太平之政,钳天下之口,塞陛下之聪,在此举矣,不可不谨。
故臣披沥肝胆,冀陛下察之。
伏望陛下以舜察迩言为念,以汉招直谏为谋,常以壅塞而是忧,不以诽谤而加罪。
追改前命,无重过举,则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