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和陈图南州学石柱题名之作三首 其三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匠氏磨砻用力勤,先生序引亦清新。
尺书已报泥金帖(自注:唐人登第,用泥金帖字报其家。),丹字仍题衣锦人。
桂籍共誇亨有路,泮林无倦诵于春。
东川素与西川敌,又见荣名上翠珉(自注:父老谓东川不在西川下,事事同之。昔田宣简镇成都,始建大柱于石壁之西,刻进士登科者榜,曰荥名堂,今郡学之柱亦其类也。)。
游马平仙弈洞 南宋 · 赵与霦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凿石纵横十九槽,千年仙迹在林皋。
因思有局无棋意,可是从前不著高(自注:帅漕东川赵与霦提兵行边,登临赋此。幕属永嘉邹林、汉嘉鲜通庆、资中赵与梣、高安胡斗元、东川谭应斗偕来。咸淳丙寅二十五□。)。
按:清谢启昆《粤西金石略》卷一三
明月篇 明 · 何景明
出处:明诗纪事 丁签·卷一
仆始读杜子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沉著鄙心窃效之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复之则知汉魏固承三百篇之后流风犹可徵焉而四子者虽工富丽去古远甚至其音节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辞固沉著而调失流转虽成一家语实则诗歌之变体也夫诗本性情之发者也其切而易见者莫如夫妇之间是以三百篇首乎雎鸠六义首乎风而汉魏作者义关君臣朋友辞必托诸夫妇以宣郁而达情焉其旨远矣由是观之子美之诗博涉世故出于夫妇者常少玫兼雅颂而风人之义或缺此其调反在四子之下与暇日为此篇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猥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复统饬姑录之以俟审声者裁割焉
长安月,离离出海峤。
遥见层城隐半轮,渐看阿阁衔初照。
潋滟黄金波,团圆白玉盘。
青天流景披红蕊,白露含辉汎紫兰。
紫兰红蕊西风起,九衢夹道秋如水。
锦幌高褰香雾开,琐闱斜映轻霞举。
雾沉霞落天宇开,万户千门月明里。
月明皎皎陌东西,柏寝岧峣望不迷。
侯家台榭光先满,戚里笙歌影乍低。
濯濯芙蓉生玉沼,娟娟杨柳覆金堤。
凤凰楼上吹箫女,蟋蟀堂中织锦妻。
别有深宫闭深院,年年岁岁愁相见。
金屋萤流长信阶,绮栊燕入昭阳殿。
赵女通宵侍御床,班姬此夕悲团扇。
秋来明月照金微,榆黄沙白路逶迤。
征夫塞上怜行影,少妇窗前想画眉。
上林鸿雁书中恨,北地关山笛里悲。
书中笛里空相忆,几见盈亏泪沾臆。
红闺貌减落春华,玉门肠断逢秋色。
春华秋色递如流,东家怨女上妆楼。
流苏帐捲初安镜,翡翠帘开自上钩。
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嫦娥奈九秋。
七夕风涛还可渡,九秋霜露迥生愁。
九秋七夕须臾易,盛年一去真堪惜。
可怜扬彩入罗帏,可怜流素凝瑶席。
未作当垆卖酒人,难邀隔座援琴客。
客心对此叹蹉跎,乌鹊南飞可奈何。
江头商妇移船待,湖上佳人挟瑟歌。
此时凭阑垂玉箸,此时灭烛敛青蛾。
玉箸青蛾苦缄怨,缄怨含情不能吐。
丽色春妍桃李蹊,迟辉晚媚菖蒲浦。
与君相思在二八,与君相期在三五。
空持夜被贴鸳鸯,空持暖玉擎鹦鹉。
青衫泣掩琵琶弦,银屏忍对箜篌语。
箜篌再弹月已微,穿廊入闼霭斜辉。
归心日远大刀折,极目天涯破镜飞。
《四库总目》:景明于七言古体深崇四杰转韵之格,王士禛《论诗绝句》乃颇不以景明为然。其实七言肇自汉氏,率乏长篇。魏文帝《燕歌行》以后,始自为音节,鲍照《行路难》始别成变调,继而作者实不多逢。至永明以还,蝉联换韵,宛转抑扬,规模始就。故初唐以至长庆,多从其格。即杜甫诸歌行,鱼龙百变,不可端倪。而《洗兵马》、《高都护》、《骢马行》等篇,亦不废此一体。土禛所论以防浮艳涂饰之弊则可,必以景明之论足误后人,则不免于惩羹而吹齑矣。
《诗薮》:仲默论歌行允谓前人未发,然特专明一义,匪以尽概诸方,王、杨四子虽偏工流畅,而体格弥卑,变化未睹,唐人一代皆尔。何以远过齐、梁?必有李、杜二公,大观斯极。仲默集中为此体仅《明月》、《帝京》、《昔游》三篇,他不尽尔,其意可窥。
《明诗选》:宋辕文曰:「读仲默《明月篇》叙、似欲舍少陵而宗初唐。然其于少陵深有所得,特以秀色掩之。或以为似李东川,此其姿制流佚同耳。东川取境甚狭,仲默广矣,雅语亦胜之。」
《明诗别裁》:新城王阮亭论诗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真不被前人瞒过。
《诗薮》:仲默论歌行允谓前人未发,然特专明一义,匪以尽概诸方,王、杨四子虽偏工流畅,而体格弥卑,变化未睹,唐人一代皆尔。何以远过齐、梁?必有李、杜二公,大观斯极。仲默集中为此体仅《明月》、《帝京》、《昔游》三篇,他不尽尔,其意可窥。
《明诗选》:宋辕文曰:「读仲默《明月篇》叙、似欲舍少陵而宗初唐。然其于少陵深有所得,特以秀色掩之。或以为似李东川,此其姿制流佚同耳。东川取境甚狭,仲默广矣,雅语亦胜之。」
《明诗别裁》:新城王阮亭论诗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真不被前人瞒过。
杂曲 其二十一 清 · 黄之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七
弄玉随夫亦上天,绿珠犹得石崇怜。
如何一梦高唐雨,惆怅欢情恰一年。
注:弄玉(白居易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贺兄嫂)绿珠(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如何(李商隐岳阳楼)惆怅(薛宜僚别青州妓段东美)
将返洛之东川。别伯兄(时仲兄已还竹溪) 清 · 蔡彭胤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希庵先生集卷之六
趍庭乐事月三弦,北去南归每隔年。
连雁散飞那可住,蹇驴来别倍依然。
已清野色斜阳薄,正落溪流乱叶填。
稚子亦知难解袂,喃喃相送语门前。
过东川旧居 清 · 蔡彭胤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希庵先生集卷之四
瘦松疏栎绕堤寒,篱落依依驻马看。
欲问旧来春浴处,小溪清浅半成滩。
由待补过以濯河望纳雄诸山先呈东川义太守 清 · 严遂成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十一
不闻一鸟啼,雉鹧取何义(雉鸡塘、鹧鸪塘。)。
不见一花飞,香名梅窃据(梅香古箐。)。
老獠昔所都,崛𡼱磊大砺。
中通道容趾,团团磨旋蚁。
地底俯深业,阴燄吹鬼魅。
天豁半峰晴,半峰雨未既。
担樵者谁子,时时逢虎醉。
太守此坐镇,朱陆勘同异(太守宗阳明学。)。
公馀饬庭训,职要筹国计(筦铜政。)。
孤城介黔蜀,大小关门蔽(大关在永善县东,小关在四川界。)。
叛服随乌蒙,为其左右臂。
抵巇或鼠窜,伺殆忽鹰鸷。
鲸鲵几上肉,斩杀动万计。
追原咎祸始,元戎坐招致。
是维善抚绥,毋虎冠而吏。
二十五年来(雍正八年始定。),它姓如入继。
恃兹后母勤,不以前子弃。
投醪群饮之,何由酿兵气。
居安戒垂堂,揽景洵足记。
石牛(石鼓山有巨石如牛。)耕牧资,金马(天马山一名金马。)战场利。
入夜泉涓涓,无弦惬琴意。
入东川追纪乌蒙反正事寄永善陶京山明府 清 · 严遂成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十一
担柴塞路中藏刀,夜半火发城四坳。
内抉门出外突入,万蚁佹谲云涌潮。
屠宰老弱等鸡狗,粘天雨血兼风毛。
堂堂元戎(刘起元。)规兔脱,马泞而踬头颅抛。
东川土酋(禄良珍禄承爵。)暗通贼,奎乡木谷皆绎骚。
十日堵截邮递绝,势危累卵悬孤巢。
闻道(得胜坡。)援师猝相遇,黑爪(猓巨魁。)生狞阚虎虓。
大呼斗来(二字出《汉书》。)哈老大(元生。),掷笕洞甲穿弓韬。
既左辟之一矢复,应手霹雳鸣饿鸮。
幡然堕地褫其魄,兜鍪斗大靴猪豪。
其馀跳崖死无算,惊豽妖㺑(见卷切。)纷遁逃。
遂趋松林稻田坝,恢复郡治(改名昭通。)功崇朝。
制阃(太傅鄂公。)神威秉庙略,发蒙振落沴尽消。
卧漏侯降汉陈立,末恭颙(二城。)拔唐韦皋。
玉斧不须划大渡,黔蜀一气藩维牢(二府东黔西蜀。)。
我行芒部想战迹,虚箐历历棚安茅。
蛮子蛮孙颇识字,簪花蛮女吹芦箫。
避暑山庄回跸至喀喇河屯行宫作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二十
去岁七凶惟剩二(昨秋回跸驻此盼望捷音曾有七凶伫待生擒首之句其时楚北襄郧一带首犯系姚之富齐王氏李全长阳黄柏山首犯系林之华覃加耀川省达州首犯系徐添德王三槐共有七犯上年十月内林之华先被官兵鎗毙本年正月经额勒登保等在归州终报寨地方将覃加耀生擒解京伏法三月间复据德楞泰等奏于郧西县三岔河地方将姚之富齐王氏□困山梁贼匪无路可遁姚之富及齐王氏先后自行投堕悬崖经官兵擒斩枭示本月初间据勒保奏报官军攻克安乐坪贼巢生擒首逆王三槐现在槛致京师计日可到是昨岁诗中所指七凶已得其五惟馀李全徐添德二犯尚在稽诛未获),今秋八犯总成旬(李全为楚北首逆之一徐添德为川省首逆之一此外楚贼尚有高均德阮正通张汉潮刘成栋等四犯川贼尚有冉文俦罗其清冷添禄林亮公等四犯合之李全徐添德共十犯尚未就擒)。
东逃西窜由彼贼,追有截无恨我臣(楚贼自姚之富齐王氏歼毙后阮正通先由陜省窜入川境仪陇一带李全高均德继之张汉潮刘成栋由楚窜至川境复由通江南江窜至石泉县界现在李全与川贼林亮公等合夥窜至垫江梁山之间高均德与川贼冉文俦徐添德等合夥奔窜广元一带其川贼窜聚营山县之箕山者则有罗其清一股窜聚开县之祖师观者则有冷添禄一股现经勒保督同惠龄恒瑞德楞泰明亮兴肇等于川东川北分路攻𠞰贼匪窜败之馀原不难尅期殄灭总由带兵大员等不能设法向贼前截𠞰惟知在贼后尾追以致各路贼首四处奔逃时分时合虽叠次歼贼不下数万而首逆多名日久尚未全获节经降旨严催或间日或连日望捷之怀殆无虚晷回忆昨秋旋跸至此迄今又阅一年尚未竣事思之实增烦懑惟冀大功昊慈垂佑于今岁秋冬之交将各首逆悉数歼擒速蒇日深跂望)。
催督诚然不遗力,返躬责已亦惟谆。
叩天赦过惠苍赤,耆定功成速报臻。
杂和唐元稹东川诗四首 其一 亚枝红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九
偶阅微之诗集见东川诸作喜其辞高而意远微之自序为白行简手写者三十二章而自录者惟七言二体凡二十二首夫诗人骚客忧愁幽思遭际患难贫贱发为葩辞以舒其愤懑故其诗乐者读之而可歌悲者读之而可泣也予则何有焉然结习所在正复难忘杂和四章聊适一晌
百花都解亚枝红,独许绯桃占化工。
桃叶成阴临碧渚,渚花红尚傲西风。
杂和唐元稹东川诗四首 其二 江花落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九
临水秋花水面荷,西风飒沓落英多。
归著处同生处异,不曾分别碧江波。
杂和唐元稹东川诗四首 其三 好时节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九
春末夏初三尺雨,暑阑凉早十天晴。
似兹时节真称好,每望难逢意转怦。
杂和唐元稹东川诗四首 其四 夜深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九
夜深犹自绕阶行,不是徵歌及选声。
十五年来惟一意,晴多期雨雨期晴。
次东岩二十咏 其十九 东川 清 · 柳道源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芦厓集卷之一
开囱临野旷,十里有平川。
鸢飞鱼自跃,无处不天渊。
送人谒敬顺王画像。次庆尹韵(画在公山柏兴庵。移安东川殿时。) 清 · 夏时赞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悦庵文集卷之一
半幅玲珑瑞彩黄,三分真影七分王。
东京鹤驾空秋雨,南国鹃花照夕阳。
依旧封疆勋业壮,无情城郭草烟荒。
祗云护送山龙衮,香火千年德不忘。
鹤城联句。次昌黎城南诗韵 清 · 洪敬谟
出处:冠岩全书册四
良月魄生朏,凝泉响咽琤(冠岩。)。
怅失岳枫赭,别餐杯菊英(季硕。)。
俶装瞥翾举,总驾鯈赵行(翼周。)。
病掣经秋返,恩耀满路明(冠岩。)。
巷轮错缟带,风鬓飒银茎(季硕。)。
缓驱辄矫首,遐视姿纵睛(翼周。○右六韵。自京离发。)。
蹄攒盆沸坲,桥崩树搪撑(冠岩。)。
石屋骇星漏(淮金之间村屋。多有以木石覆盖者。仰卧房里则天光漏照罅隙。),藁罝御虎惊(季硕。○峡店畏虎。以藁网张设外户。)。
警策越庨㡻,陟栈蹑缠萦(翼周。)。
目林荦硞立,耳涧瀺灂鸣(冠岩。)。
云不遆明暗,人雁殊迈征(季硕。)。
瘗炭烟窖邃,䞟涨水碓轻(翼周。)。
蜂户依岩结,蜗店逐地横(冠岩。)。
长川黝中圻,崩厓竦对倾(季硕。)。
呀馀禹斧凿,险将蜀道并(翼周。○自长川以下四句。专言麦坂铁岭之险。○右九韵。记道路所见。)。
入郛层翚耸,护门罗魋狞(冠岩。)。
袍舄当轩止,麾盖溢墙搒(季硕。)。
竦槛迷鶤仰,𪔱鼓发鲸铿(翼周。)。
刁民恣雀喿,猾隶息螗羹(冠岩。)。
庭梨漠香雪,砌卉晦春萌(季硕。)。
限阈帘席飐,放衙铃索平(翼周。○右六韵记官廨所见。)。
融峙乾窦陷,亭毒灵歊生(冠岩。)。
北折蜿龙走,南抱翔鹤迎(季硕。○黄龙鹤城两山在府南北。)。
地精毓秀势,朔气爽雄情(翼周。)。
峰磔雪戟攒,湫黝阴嘼争(冠岩。○府西雪峰山峭壁攒峰。剑拔戟立。乌鸭山有九渊。最下二渊涵以石镬。渟黛泼墨。不可狎观。是谓龙湫。)。
林采舌纤雀,岩摘血点猩(季硕。)。
重阨巩壮钥,叠巘崛抗衡(翼周。)。
僲屿撑鳌戴,云涛惊狖趟(冠岩。)。
丛筱烟绵密,众𪇄珠绿赪(季硕。○北地无竹而惟国岛绝顶。淡竹丛生。又百鸟抱卵养雏于岩石之间。)。
石棱巧逞怪(国岛石厓如屏壁立。而石皆三棱。殆如削成石柱。鳞比排立。),泽腹坚胀脝(翼周。)。
盘古蜕灵壳,真宰泄元精(冠岩。)。
岛螺青插髻,峰沙白胜絣(季硕。○鹤浦湖心有小岛。翠色可掬。望之如螺点水上。故名曰碧螺岛。湖之西白沙平铺。延袤十里。不生一草。如雪色耀日。莹夺人目。至湖畔窿起作峰。号沙峰。)。
簇樯森极浦,攒楸拱荒茔(翼周。○右十二韵。记山川形胜。)。
垒开周戎阅,墩兀赵燧侦(冠岩。○府之东北有山城。而上有烽台。)。
迥引角弓偃,错围犬牙成(季硕。)。
劈流沟浍错,罗肆贿货盈(翼周。)。
野暖团雁使,亹清闹凫卿(冠岩。)。
畴横覆瓦霤,薍茁束匏笙(季硕。)。
偃桥雄势亘(府之西南有大川。驾以木桥。长为七十馀间。广可方轨。号南川桥。桥势之雄。与万岁桥相甲乙。),坼坰远态呈(翼周。)。
畬田和菜圃,檞篱护栎楹(冠岩。)。
雪坏堠冠岌,溪■钓饵鎗(季硕。)。
厓烬垦辟壤,岭榾斸供檠(翼周。○右九韵记郊墟。)。
枫村徵沙麓(象山府院君康允成配晋山府夫人姜氏墓在枫村里。寔诞神德王后。),栗洞基国桢(冠岩。○工曹典书李宗茂墓在栗谷里。樗村即其孙而后裔大显于朝。)。
弓墓荒丈筑(弓王墓在府西南三防路左。石筑数丈。屹如烟台。今半颓。),智陵阅丁棚(季硕。零陵在府西瑞谷社奉龙驿北五里。即翼祖寝园也。丁阁在陵下。而处地甚高峻。)。
俎豆掩肥腯,衿绅唤鸣嘤(翼周。○每年春秋。抄试儒生。居接于校院。○右三韵记陵庙。)。
雉堞兀抱月,鸱甍抗挂鲸(冠岩。)。
虹楣护杨隶(西城门楼扁额是杨蓬莱士彦莅府时书揭者。),鹤榭完壬兵(季硕。○驾鹤楼在客馆东。世传孝成王时刱建。成化十九年重修。壬辰兵燹不为烧毁。其后重新者三云。)。
殿位安奉俨,砖轮止飨轰(翼周。)。
驾艇龙塘阔(南川下流有龙塘。),拄笏乌岫峥(冠岩。○乌𪀋山在府东南。即黄龙西支。)。
城倚护崩树,台思贺落觥(季硕。○府西龙潭之上。旧有飘飘然亭。北地名胜。与乐民伯仲。今颓圮。只有台址。邑人以尚未重搆为限。)。
楼雘涴藻彩,关柝振警声(翼周。○右六韵记楼观地池。)。
碑额辉秪树(释王寺有三朝御制御笔纪绩碑。),金唇吐珠樱(冠岩。)。
函笔珍閟玉(寺有太祖御笔板本。),壁咏锵哢莺(季硕。)。
净境邈烟火,法偈撒花琼(翼周。)。
龟捧云扶篆,虹烛山韫瑛(冠岩。)。
神悭移法器(北青广积寺有大藏经及五百罗汉木像法器。兵火之馀。几于尽失。太祖北征时遣中郎将金南连舟载以来置寺中。),顶礼供凿粳(季硕。)。
释子慧證梦,佛宇嘉揭名(翼周。○释王寺即我太祖潜邸时所刱。而神僧无学解释兴王之梦故名。○右六韵记寺刹。)。
社木吹老鬣,墟烟凝翠晶(冠岩。)。
媚墙夕炤爱,齐甍曙雪瞠(季硕。)。
壁板防客暴(民家多有板壁。盖虑穿窬之患。),屋苫侈岁更(翼周。)。
耕凿歌耋艾,暖饱乐童婴(冠岩)。
鸡窠悬朵朵,豚栅椓丁丁(季硕。)。
旅密居涧夹,财阜歌舜赓(翼周。)。
烟种延及巘,蔀屋穷依京(冠岩。)。
麂眼篱粟秫(村篱皆结以麂眼。而全用粟秫之秆。),水口林榆柽(季硕。○南川为邑水口。而杂种榆柽成林。)。
积穫庤囷廪,儆猛呀阱坑(翼周。○右九韵记民居。)。
乐国村无盗,兴王地毓祯(冠岩。)。
欲作周记异,先采巷谣清(季硕。)。
反朴峡质古,变草朔风澄(翼周。)。
狃于俭啬魏,媲之劲悍嬴(冠岩。)。
士稀经教子,贾亦金虚籯(季硕。)。
飨礼倾瓶橐(邑俗疾病尚巫祝。丧祭倾家财。),童嬉焕弧旌(翼周。)。
疤伍括世代(本邑军丁一签名色之后。虽身故不移他人。皆袭世代。),税亩遵品程(冠岩。○凡田税一遵三等之规。虽有水旱之灾。无蠲减之例。)。
习尚慕京国,游赏誇蓬瀛(季硕。)。
吏棘辞衙赴(吏无起复之例。能遵礼法。异于他邑。),妇醮罕币擎(翼周。○土风于妇见舅姑之际。多不用脯脩枣栗之币。)。
虚市递限水(邑市春开于南川之东。秋开于东川之北。),斜扇劣辫荆(冠岩)。
业射科名罕,缘剡斋衔荣(季硕。○北陵斋郎皆缘道荐而得占。为一道华阀之阶。)。
布袷衣踰锦,镴佩宝惜珩(翼周。)。
局蛙多痴白,奔鹑鲜颜骍(冠岩。)。
牛重柴薪曳(斲木如张机。而驾牛载柴曳之。樵夫无担负之劳。名曰方车。),田错水旱耕(季硕。)。
海舶勇趋利,野屧群趁晴(翼周。○邑俗每拣春晴。联袂成群。杂遝游赏于郊原之间。)。
节级跄麻屩(诸校出入礼数之际。或穿水靴。或曳麻鞋。),功曹絙木缨(冠岩。)。
客堂连灶炕(关东北房室之制。间以一壁。半作客堂。半作内舍。寝处灶上。一如北京之炕制。),层椽齐闬闳(季硕。○村屋皆加层椽。下层平铺。齐于横栋之上。)。
赛铃振琐碎(俗尚巫觋。赛神婆娑。铃鼓日夜聒耳。),村妆扮嫈嫇(翼周。)。
禁烟昧上祀(邑俗寒食不上冢。),迎威竞投诚(冠岩。○霜阴驿有宣威夫人淫祠。民俗每以六月十五日迎祭之。)。
山祷信徼福(邑俗每以春秋。家家行山祭。),窨蒸敌蠲酲(季硕。○处处作窨室。烧榾柮而热之。虽微病者。辄就其中发汗。俗尚一如西路。名曰汗蒸幕。)。
养强堪衽革,述风溯礼璜(翼周。○右二十一韵记风俗。)。
肉繁违钩矩,声武消搀抢(冠岩。)。
凡靡啾教部,烨煜逊按营(季硕。)。
律乖乐无笛,妓少佩赠蘅(翼周。)。
撚拢雨生竹,拉㧺风战栟(冠岩。)。
剑鏦团霜雪,毬弄抛橘橙(季硕。)。
僸靺馀夷奏,杂剧踵夹盟(翼周。)。
务穑食其力,祛华俗乃贞(冠岩。)。
服岂斁麻枲,贵不及冠纮(季硕。)。
火珠辉女饰,红领总儿绷(翼周。○邑俗小儿襁褓多以红色故云。)。
袭毳便老笃,舐甜止泣喤(冠岩。)。
冬御菘腌瓮(邑俗经冬旨蓄。必以菘菹。稀沈萝葍。),夏馋庖藏硎(季硕。○夏月则官庖稀屠。)。
圆饭珍觞客(圆饭即白饭和肉羹之谓也。异于京中之拌白饼。而北路稀稻米。所以珍贵。),滑团饷馆甥(翼周。○凡宴集及待尊客之需。必设水团。而迎婿翌朝不用他需。虽隆冬辄以甜团为上味而独设。)。
厨馔旨沈醢(邑俗于朝夕饭供。贵食鱼卵醢。多至数三楪。),村禊擅杀牲(冠岩。○每于宴集祈祷。不遵令禁。擅犯私屠。)。
粳稀甘粟爨,面冷厌酱烹(季硕。○俗以淡菹酱拌面。嗜好一如西路。俗称冷面者。)。
命膳鱼胜肉(邑滨于海。本多鱼鲜。居人珍之。谓胜于肉。),佐饼菜和菁(翼周。○邑俗馈客佐饼之馔。或只用蔬菁。)。
裳靛僮被髻(女子徒行。皆以青裳蒙髻。),襦黄冶饰娙(冠岩。○闾巷少女皆着黄襦。)。
斋馔赏士子(邑置养士斋。春秋试士。被选者使之寄斋课工。供其朝夕。),厅醵集公兄(季硕。○吏之为首者。俗称三公兄。诸吏盛备酒食。频设厅会。)。
饫蜜蜂茂族,嚼雉鹰趋令(翼周。○右十二韵记服食。)。
陆海饶珍藏,文字细品评(冠岩。)。
鳣鱮多取笱(鳣黄鱼鱮鲢鱼。皆邑之产。),麇㕙焉用纮(季硕。○山社多獐鹿。不劳炮射。多能搏取。)。
榨油腴鱼隽(邑民夜灯多资鱼油。鱼之隽脊腻腴故云。),截茸肥鹿麠(翼周。)。
眠羚角挂曲,豪猪鬐张鬤(冠岩。)。
滑羹山饶鳖,稀剂邱采虻(季硕。)。
鲂鲽腾泼剌,貂犷厮攫掁(翼周。)。
土盐罗窑灶(鹤浦出土盐。),圹铜萃鳏茕(冠岩。○卫益社产铜。无室无依者皆萃于此。朝聚暮散。)。
天鹅吓炮震(天鹅北地所产。),林鸦瞋弓抨(季硕。○饥乌群行。不畏弓弹。)。
腱腴登盘侈,𩪋雄溢碗嬴(翼周。)。
冢播麦垂耳,隰采蒺医盲(冠岩。)。
金银出往往,蔘朮杂苹苹(季硕。)。
岛良挺箭笴(北路箭材。皆资国岛之竹。),海珍饶鲊鲭(翼周。○右十二韵记土产。)。
壤鄙邻慎楛,迹剩被喾韺(冠岩。)。
龙腾桥留迹(桥在鹤浦社。我太祖龙潜时。忽有海鹤飞起。马逸而坠。太祖腾身上桥。两手执马耳及鬣。悬空不舍。令人拔所御刀断鞅。马没而复出。以此名鹤桥。),诜设塔坏甍(季硕。○四王塔在府北。俗传道诜入唐。得一行之术还东国。建三千八百寺塔。此其一也。其级九层。今毁颓。)。
医剂昧尝草,巫粟仿索藑(翼周。)。
松老御手植(我太祖开国后。临幸释王寺。命植松栽梨。),绵肇文管盛(冠岩。○高丽上柱国文益渐。奉使于元。争废立不屈。元帝怒谪于南荒。及归得木绵种盛于笔管而来。种植遍一国。故封富民侯。其后孙仲佥仕本朝。官工曹典书。居府西石桥村。文姓繁衍。遂为北道之大族。)。
韩庄馀古础(高丽礼宾尹韩连居卫益社琴龟洞。是为神懿王后之高祖。其古基遗础。至今犹存云。),鹊岘息冲輣(季硕。○丁丑之乱。本道勤王兵回路。被蒙兵袭击于古南山鹊岘下。诸将卒力战同日死。号曰剑洞战场。)。
吝金屋浸泽(本邑古有一富人性至吝。村里唾鄙。一夜之间。屋浸为泽。财产随以荡析云。),探砂舟怕䬝(翼周。○国岛石窟中。红光照映。俗传有砂块雄黄。古有一墨倅贪利欲摘。具斧凿而入。舟方近窟。飓风忽作。波涛汹涌。几不得返云。)。
罗堞记山兀(鹤城在府东五里。今颓只有遗趾。新罗孝昭王筑比烈忽城疑是。),箕封暨朔宏(冠岩。○老人峙在府西七十里。平壤建都时设关防处。今有烽台。)。
敬宪曾变俗(敬宪公李继孙以本道监司。丕变弓马之俗。儒化大行。后祀玉洞书院。),圣化古断黥(季硕。)。
形岩痕渍画(画形岩在府西三十里鞍岘。昔有人赴长城之役。去时其妻有身。及还一男子负米而行。亦赴长城役者也。询其乡里。知其为子。遂相握哭。啮指出血。画父子形于鞍岘岩上。俱绝不苏。后之使客来往者。以为奇观。驿卒厌苦。毁琢其岩。非复旧观。然天阴雨湿。犹有血痕宛然渍石。),血路迹刘氓(翼周。○壬辰之乱。倭据本邑岁馀。避乱者稍稍还集。与倭杂居。一日邑人请二倭极饮。留宿。二人各持斧。约睡熟而斩之。一人先斩一倭。一人举斧欲击之。中屋梁。一倭惊走。于是邑人大恐。亦皆远逃。倭佯不知有其事。邑人久而还。杂居如初。倭待其尽还。驱出府西十里大路上尽杀之。流血盈路。故谓之血冒路云。)。
僲乐但云雾(风流山在府南九十里。山下有国舅安川府院君韩卿旧基。神懿王后诞降时。彩云常出山顶。云间有仙乐之声故名。),岛翼讵鹪鹏(冠岩。○春夏之际。海上百鸟养雏于国岛岩厓之间。飞舞翔集。鸣声上下。)。
帅台莎萦石(台在鹤湖中。小峰突起。多有胜槩。古有兵马使来游故名。),霜祀酒享罂(季硕。○府东古霜阴县有丛祠。邑人春秋迎祭之。)。
地统革群县(本府统十三社。罗丽时分置鹤浦,霜阴,沛川,永丰,丈山,翼谷,卫山,福连,瑞谷九县。本朝革属本府。),迹基奠宗祊(翼周。○右十二韵记古迹。)。
春阳潜布泽,融液解满泓(冠岩。)。
岸柳新生眼,岭旭晴挂钲(季硕。)。
园芜汇柯槭,林籁韵球锽(翼周。○右三韵记时令。)。
治逊牟驯雉,智蔑朔射蝾(冠岩。)。
催科宁吹犬,课蚕有鸣鹒(季硕。)。
世谧蠲防戍,黎给息呼庚(翼周。)。
任人堂琴楔,邵农田鼓砰(冠岩。)。
简讼苔生印,安堵翁含饧(季硕。)。
若令足餐粥,奚企雨珠珵(翼周。)。
察隐民无缿,禁采女绝璎(冠岩。)。
道植期荫庇,屠禁敢盯𥋝(季硕。○自高山驿至南山五十里。是入北直路而野旷无树。行旅无依庇休息之所。方令民棌榆柳松桧列植于道之左右。又因朝饬申禁擅屠。)。
文雅化蜀郡,弦歌溢武城(翼周。○右九韵记治政。)。
念勋羞匣镜,摅抱感边筝(冠岩。)。
穷途仗深契,殊乡寄老伧(季硕。)。
节物惊笼鸟,閒盟伴睡鶄(翼周。)。
有脚政惭宋,折腰迹怜彭(冠岩。)。
爱饮奚束鳖,读书仅辨蟛(季硕。)。
直欲轶云𡑷,若将羾天枨(翼周。)。
恤穷悼瘢痆,育才课庠黉(冠岩。)。
离兄咏棠棣,忆子爱兰莹(季硕。)。
来昔初见雪,时忽将看蜻(翼周。)。
适越携忠信,变齐化强勍(冠岩。)。
春梦烦好噩,晓吹愁伧儜(季硕。)。
摭述当稗史,下语未䃘䃘(翼周。)。
问汝何所思 其一百四 清 · 金铝
出处:藫庭遗藁卷之五思牖乐府上
问汝何所思,所思北海湄。
道辅门生存者少,只有尚澈与兑耀。
方翁狷洁且多闻,金叟质直颇小文。
前人典型不可泯,譬如孤鹤挺鸡群。
我见二老心戚戚,兑酒痛饮话畴昔。
愧余鲁钝同聋瞽,不及曩时流迁客(尚澈字君测。兄尚洽字汝和。登武科。亦纯直。)。
戏赠东川李上舍 清 · 崔琳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畏窝集卷之一
曾闻邹圣答彭更,当受当辞义自明。
西土归来还就养,休将疑了伯夷清。
东川讲席。次孙莘老(廷焕)韵 其二 清 · 崔孝述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一
此理重关锁,自卑乃陟高。
顶门谁下针,心法易差毫。
须著战兢意,方成正大豪。
幸参贤友座,讲辨不辞劳。
东川讲席。次孙莘老(廷焕)韵 其一 清 · 崔孝述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一
一念不随世态移,平生相谓共欢悲。
尚闻高眼能看阅,欲效初平听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