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请以虎符发兵疏 东汉 · 杜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策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领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后汉·杜诗传》)。
相经序 南梁 · 刘峻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七
夫命之与相,犹声之与响。声动乎几,响穷乎应。虽寿夭参差,贤愚不一,其间大较,可得闻矣。若乃生而神睿,弱而能言,八彩光眉,四瞳丽目,斯实天姿之特达,圣人之符表。洎乎日偃月角之奇,龙楼虎踞之美,地静镇于城缠,天关运于掌策,金槌玉枕,磊落相望,伏犀起盖,隐辚交映,井宅既兼,食匮已实,抑亦帝王卿相之明效也。及其深目长颈,颓颜戚《鼻曷》,蛇行鸷立,猳喙鸟咮,筋不束体,血不华色,手无春荑之柔,发有寒蓬之悴,或先吉而后凶,或少长乎穷乏,不其悲欤!至如姬公凝负图之容,孔父眇栖遑之迹,丰本知其有后,黄中明其可贵,其闻或跃马膳珍,或飞而食肉,或皂隶晚侯,初形未正,铜岩无以饱生,玉馔终乎饿死:因斯以观,何事非命(《艺文类聚》七十五)。
中山王孺子妾歌二首 其二 南齐 · 陆厥
押鱼韵
如姬寝卧内,班姬坐同车。
洪波陪饮帐,林光宴秦馀。
岁暮寒飙及,秋水落芙蕖。
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
贱妾终已矣,君子定焉如(○《文选》二十六。玉台新咏四。《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六十二。)。
赐萧钧手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一
朕闻防祸未萌。先贤所重。宫闱之禁。其可渐欤。昔如姬窃符。朕用为永鉴。不欲今兹自彰其过。所搦宪章。想非滥也。但朕翘心紫禁。思觌引裾。侧席朱楹。冀旌折槛。今乃喜得其言。特免四通等死。远处配流。
起义堂颂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一
尧以天下禅舜。舜以天下禅禹。禹将宅百揆。总万国。一让于稷卨。再让于皋繇。稷卨先举。彼商与周以之更盛。皋繇后大。我国家于兹受命。非舜以考天而畴咨。审灵命之阴骘。非禹以享天而德让。知历数之有归。及乎元元閒出。光大前庆。垂道德而统运。依清虚而立法。天祚我李。厥惟旧哉。并州起义堂者。皇天造帝之初。高祖誓众之地也。隋氏失御。国乱无象。小道自贤。大才胥忌。惟宫室陂池之好。惟沈湎暴慢是保。上帝不歆。黎人咸戚。六军踰海而东败。万乘过江而南覆。豺狼入邑。䝟貐争人。黔首嚣然。方将无诉。我高祖感之。乃龙跃晋水。凤翔太原。百神前驱。万姓来奔。开咸阳。入天门。用汤武之兵。静新室之乱。遵唐虞之典。承太王之基。率百官受终于文祖。辑五玉班瑞于诸侯。类圆禋方之礼备。封功爵德之议允。约法惟。代虐以宽。子惠困穷。怀柔蛮貊。金石一变。日月重华。近古以来。未有革命易姓若此之盛者也。非天私我有唐。惟天祐于积德。非唐求于人庶。惟人怀于累仁。当此之时。太宗内启圣谋。外行专断。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驾英雄而为奥主。一区域而定大业。周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信今之谓也。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观周之兴。始于后稷公刘。承以太王王季。皆勤俭忠厚。克广前烈。至于文王成之。武王启之。康王安之。故卜代三十。卜年八百。天所命也。我唐之兴也。始于皋繇元元。承以景皇元帝。皆立言迈德。垂裕后昆。至于高祖受之。太宗有之。高宗守之。中宗复旧业。睿宗新景福。比之周室。我何谢焉。且如陈德明刑。庶其躬稼之绩。元宗道要。小其避狄之仁。化流率土。狭其江汉之域。义宁大朝。羞其牧野之战。故武德中。太行出大声曰。唐兴理万年。盖天之所命。年代未可涯也。仲尼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非至德。其孰能如此其大者乎。于戏。先后舍元子而立予主鬯。烦大位而付予天下。自高祖创业。百有六战。钦承丕绪。十有四载。东西南北。无思不服。山川鬼神。亦莫不宁。实惟艺祖储福之所致。岂予幼孙菲德之所及。方将运心于元妙之境。厉志于造化之炉。发令为祥符。施惠为霖雨。任贤为两曜。仗能为四时。俾天之下。有形者遂全。怀生者自足。树铺野茧。田种嘉谷。斲雕为朴。捐珠弃玉。追大庭而齐风。梦华胥而同俗。非曰能尔。愿凭宗祏而效焉。癸亥之岁。献春正月。济河横汾。省方展义。存问黎老。缅慕本邦。城郭岿然。桑梓如旧。览风物之忧思。寻王业之艰难。惟高祖若天地之开辟。化成万类。惟太宗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表。举晋阳之甲。除君侧之盗。由唐侯之封。升天子之号。肇基发迹。实在于兹。仙驾无所。或顾怀于旧土。灵魄无方。傥来归于此堂。郡县之所宜严奉。前人有言曰。礼不忘本。乐殊其德。如姬咏周原。而刘歌沛邑。思我烈祖。如闻叹息之音。嗟尔后人。无忘成功之颂。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 唐 · 郑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纶綍之兴。载籍之始。先王发号施令。明罚敕法。盖本于此也。唐虞之盛。二典存焉。夏殷之隆。厥有训诰。自允征甘誓。乃有誓命之书。皆三代之文。一王之法也。虞夏之际。代祀绵远。其代王掌制之名氏。莫得而知。至于成汤太甲。则有仲虺伊尹为之训诰。高宗得傅说。则有说命之篇。周公召公相成王。则有洛诰酒诰周官顾命。秦始皇帝并一区宇。丞相李斯实掌其言。汉兴。当秦焚书之后。侍从之臣。皆不习文史。萧曹之辈。又乏儒墨之用。每封功臣。建子弟。其辞多天子为之。纵委于执翰者。亦非彰灼知名之士。武帝使司马相如视草。率皆文章之流。以相如非将相器也。厥后寖以微长。下于魏晋。亦代有其人。我高祖革隋。文物大备。在贞观中。则颜公师古岑公文本兴焉。在天后时。则李公峤崔公融出焉。燕许角立于元宗之朝。常杨继美于代宗之代。洎宪宗皇帝英武启运。雄图赫张。中兴之业。高映前古。其时则先太师忠公翱翔内署。有密勿赞佐之绩。平吴定蜀。时唯其功。及登枢衡。作霖雨。尊王室。卑诸侯。图蔡料齐。外定内理。显王言于典诰。彰帝范于图籍。纪在徽册。播于无穷。特进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公。长庆中事惠皇为翰林学士。训诰之业。彰于前闻。昭肃皇帝统握乾符。寤寐良弼。诏自淮海。复升台庭。尽付元机。允厌神度。每彤墀奏罢。别承天眷。帝亦讲伊尹傅说之旨。定元首股肱之契。以太平之制度。上古之文教。咸属于公焉。会先太后懿号未立。帝明发有永怀之痛。公述沙麓神井之瑞。赞绕枢怀日之庆。懋遵圣绪。光慰孝思。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及武宗郊昊天。拜清庙。文物胥备。朝廷有礼。华夷述职。河朔修贡。乃显神庥。荐徽号。奉扬一德。以示万方。于是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之册。封域无虞。天子翛然有求元之思。乃范贞金。模圣表。隆准日角。烛于宫庭。中外臣僚。咸欲以颂山河而褒日月也。公于是有圣容之赞。天街之北。獯鬻攸居。因饥凭陵。怙众强禦。严之以刁斗而勃尔无惧。申之以文告而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公独运沈机。上资宸断。万里胜负。决于帷中。雷霆既震。犬羊遂溃。疣赘披抉。腥膻解离。遁其名王。复我贵主。公于是有讨北狄之诏。天宝末蓟门为首乱之地。疮痏榛棘。袭世未平。至于渔阳帅师仲武。扫除妖孽。臧获仇雠。奉扬威神。乃底康靖。仍愿勒石于卢龙之塞。以叙圣功。飞章上闻。帝用允若。公祇膺明命。舒展格言。呼啸神祇。吐纳嵩华。当昼而文星现。不寐而白凤来。成诸侯不朽之勋。尊元后无私之化。公于是有幽州纪功之碑。潞帅刘从谏死。其子因关河之崄。恃甲兵之众。请爵争地。屡闻王庭。中外疑迷。互挠天听。帝将耀神武。公累献忠谋。且言曰。重耳在丧。不闻利父。雄渠受戮。祇以拒君。况明皇旧宫。天井内地。跨连河北。胁倚山东。岂可行有匪人。坐为污俗。若是可忍。孰不可容。沃心无疑。蹑足乃定。又曰。上党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今漳水雄兵。常山劲卒。是为唇齿。实惧因依。不若乘其未萌。制其将动。帝俞其奏。乃妙选使臣以劳谕之。严立刑赏以劝戒之。魏侯镇侯。戮力从命。绝壶关之右臂。收泜水之上游。获兹渠魁。在此成算。又辕门叛将。潢水馀凶。窃上相之旌旗。盗晋阳之管钥。帝怒斯赫。人心愈疑。咸以师老于郊。枭巢尚固。议罢兵者蚊聚。请宥过者雷同。公又扬笏而言曰。彼地则义师。帅分宗室。是元祖勤商之邑。后稷造周之邦。瓜瓞具存。堂构斯在。苟亏策画。不袭仇雠。则是奖弥牟逐主之风。长冒顿射亲之俗。诗称筑室于道。书谓疑谋勿成。由是洞启宸衷。大破偫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必契神机。授钺之臣。伏膺承命。谢安之围棋尚劫。曹参之饮酒方酣。果有军书。继闻戎捷。砥磨周钺。水淬郑刀。万里来袁尚之头颅。二冢葬蚩尤之肩髀。欢声虽震于朝市。喜气不见于形容。何其纂立功勋。镇定风俗。若是之重也。公于是有伐上党之制。平晋阳之敕。宗英可汗。献琛输赆。越自绝域。通于本朝。文毕伯仕之允。呼韩谷蠡之师。或执玉而朝灵囿。或解辫而拜甘泉。并垂于策书。光被明命。公于是有谕回鹘之命五。慰坚昆之书四。文章等于训传。机事出于神明。固将偃仰邳石之符。傲睨鬼钳之录。闻之者可以祛聋瞆。得之者可以弼邦国。每牙管既拔。芝泥将熟。尝于前席。亲授笔札。公亦分阴可就。落简如飞。时有急宣。关于密画。内庭外制。皆不与闻。或势切疾雷。机难终日。宣室未召。武帐莫闻。公则手疏封章。达于旒扆。当乙夜观书之际。未尝不称美再三。此又岂可与传洞箫而讽于后庭。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论功校德耶。岁在乙丑。偫公常伯以天子之道。贯于神祇。一年而风雨攸序。灾沴不作。二年歼丑虏。兴北伐之诗。四年诛狡童。咏东征之歌。而又移摩尼之风。坏浮图之俗。偃兵反朴。四海胥定。思欲增鸿名。光下武。公乃观东序之图。按西昆之谍。铺舒名实。藻缛文采。类于上帝。为唐神宗。公于是纂章天成功神德明道之册文。号位既毕。华夷会同。方将命礼官。召儒者。访匡衡后土之议。采公玉明堂之图。考肆觐之礼于梁生。取封禅之书于犬子。尽皇王之盛事。极臣子之殊功。而轩鼎将成。禹书就掩。然犹进先尝之药。献高手之医。藏周旦请代之书。追汉宣易名之美。作为大诰。祈于昊天。始终一朝。绍续九德。其攻伐也既如彼。其制作也又如此。故合武宗一朝。册命典诰。奏议碑赞。军机羽檄。凡两帙二十卷。辄署曰会昌一品制集纪年。追圣德也。书位。旌官业也。岁在丁卯。亚自左掖出为桂林。九月。公书至自洛。以典诰制命。示于幽鄙。且使为序。以集成书。寻元珠不究于倪域。听希声莫穷于高下。承命震恐。几移朝夕。援笔而复止者三四。念江陆修荡。辞让不及。因斋洁以序焉。夫全功难恃。大名难兼。日赫于昼而乏清媚。月皎于夜而无温煦。冬之为候也。则雪霜飘暴。冻入肌发。夏之为用也。则金流石烁。火走肤脉。如阳春高秋者希焉。南则瘴风毒虺之为厉也。北则獯戎黠虏之为患也。如洛阳咸秦者几焉。雕鹫不傅之以驰骋。骅骝不授之以鶱翥。如应龙者鲜焉。仲尼圣贤之宗也。位止于司寇。老聃道德之祖也。官不过柱史。如姬旦者几焉。是以保衡傅说。佐佑殷宗。召公毕公。寅亮周室。咸著大训。克为元龟。书契以来。未之多有。李斯以刻石纪号之文胜。而不在休明之运。又何足数哉。周勃霍光。虽有勋伐。而不知儒术。枚皋严忌。善为文笔。而不至岩廊。自是以降。其类实繁。惟公蕴开物致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建靖难平戎之业。垂经天纬地之文。萃于厥躬。庆是全德。盖四序之阳春。九州之咸洛。品汇之应龙。人伦之姬旦。后之学者。其景行之云尔。
答李昂长官富贵贫贱终篇之贶 北宋 · 徐积
前日正凭几,长须叩我门。
手置一筒诗,义高辞且温。
三读至终篇,尤爱子所存。
我有不言意,子已自得之。
余将缺不报,嘉意忽如遗。
吾闻诸物理,动静固其性。
静有不如动,动有不如静。
所病入于邪,大率要归正。
穷通存乎时,死生存乎命。
与其以邪通,孰如以正穷。
汉之主父偃,其卒败以凶。
不义而有生,不如死于夭。
所以君子徒,而恶蹠寿考。
谓富不如贫,谓贵不如贱。
其说岂徒尔,亦各有所见。
贫贱与富贵,亦不必去取。
始也以道得,卒也以道处。
岂特区区身,时乎非小补。
万世赖其法,天下受其祜。
所以古君子,得之亦不拒。
处之不以道,君子所不与。
景公马千驷,孔子贤夷齐。
曾孟藐晋楚,原颜甘冻饥。
我爱张车骑,我爱郭汾阳。
大业中兴汉,馀基再造唐。
天资既忠厚,以义能自将。
德盛不敢肆,功大不敢当。
匿迹远权势,以身系存亡。
以宽不以刻,以逊不以强。
兹可谓之贤,虽盛其何伤。
博陆岂不伟,区区蔽孽显。
当时虽已幸,其后卒不免。
至于充谧辈,何足污齿牙。
机云死好进,乐晏死佞邪。
下近隋唐閒,其辈尤可嗟。
甚者弊天下,非惟凶而家。
所以富与贵,有时而可恶。
淫夫所不从,奔女所不娶。
色美而行非,嫫母胜西施。
所以汉烈女,深恨蔡文姬。
文姬文姬其奈何,如姬之辈可悲歌。
我欲采药山之阿,亦欲把钓披渔蓑。
茫茫人閒歧路多,不如海水通天河。
侯嬴论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道乡集》卷三一、《汴京遗迹志》卷一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四○○
《语》有之曰:「夏则资皮,冬则资絺」。夫皮岂当暑之急,而絺岂禦寒之具哉,盖无事而备之者,所以待有事也。是以昔之君子,有窜身海滨,日以渔钓为事,淡若忘情于世者。及投竿而起,论天下之务如此则治,不如此则乱,如此则安,不如此则危,累数十万言,皆古今之秘策,兴王之所汲汲而未获者也。故其功名卒与日月俱而莫之朽。彼侯嬴者,岂亦有得于此欤,何其谋夺魏兵,谈笑而办,如探怀中物耶!夫虎符所在,至深至密,所谓如姬者亦未必知其处也,况敌国国人、诸大夫左右乎。而嬴独何以知之?晋鄙,嚄唶宿将,提十万兵之众于阃外,功罪未决,而信陵遽以单车至,其不肯授兵,万万无疑矣。顾朱亥之贤,殆非荆卿所拟,固足以办大事。方且陆沈于鼓刀之肆,举国莫知也,而嬴独何以知之?嬴既无数家射覆占候之术以探赜而索隐,徒以抱关之贱,谋夺其兵,以成信陵之高义,有始有卒,不差毫釐,非其讲之有渐,处之有素,而能若是乎?余故曰无事而备之者,所以待有事也。惟其信陵之初,折节下之而不以贵自骄也,久居于市,不以市人窃骂为之动也,引之上座,不以将相宾客改其礼也,是至诚而不倦者也,是真喜士者也,是可与有为者也。其欲却秦而救赵,而不以平日之所养者断然成之,则非人也,嬴不为也。故余尝以谓无信陵则亦无侯嬴。虽然,嬴于信陵固忠矣,于魏得为忠乎?秦拔赵,必移击魏,无乃贾祸于国乎?是不然,其为信陵谋者,乃所以为魏谋也。何则?秦有并吞六国之心久矣,六国不灭,其心不已。赵、魏,与国也,唇亡则齿寒,皮朽则毛落,其势然也。其拔赵而必击救之者,秦之虚声也;不敢救赵而坐视其拔者,魏之实祸也。盖秦伐魏,赵拔亦伐,不拔亦伐。拔赵而伐,其伐亟,其祸大;不拔而伐,其伐迟,其祸小。由是言之,杀晋鄙以夺其兵,特鄙一身之不幸,而魏国之幸也。然则使嬴不轻用其死,王能任之,或止助信陵以相魏,魏其兴乎?贺长雄者,将不在秦而在魏乎?是又不然。其轻用其死,余是以知其无能为也。何则?方嬴之时,士知死名以为义,而不知死义以为义者,纷纷自以为莫己若也,非惑欤?盖可以死而死,义以成仁者也,不死则无勇;不可以死而不死,仁以成义者也,必死则伤勇。嬴于是二者,不为管仲之不死,而必为田光之必死,果何谓哉?且士之所以不能有为于世者,有物以累之也。死生亦大矣,而嬴不以动其心,以之有为,乌往而不暇,奈何功名分止此耳!呜呼,其战国之奇士,而名教之罪人乎!
零陵郡学策问 其十四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九、《斐然集》卷二九
问:自尧舜至孔子几一千五百年间,何圣贤之多也。或君臣并立于朝,如唐虞之际;或父子同生于家,如姬周之盛。逮乎洙泗、阙里,弟子贤哲至六七十人。孟子而后五季而上,亦几千五百年,所谓圣人何其不复生也。方仲尼未修经之时,学者固无书可读,若伊尹自畎亩而发,傅说自版筑而发,胶鬲自鱼盐而发,百里奚自市井而发,为圣为贤,何从而致之?六经传世既久,在七国则荀卿氏,在汉则毛、董、子云,在隋唐则王通、韩愈,皆号大儒,相望如晨星,然其孰为知道者耶?夫以古之时未有经书,而圣贤接武于世,后世经书备具,而旷千百岁求一人如颜、闵而不可得。然则,六经有益于世乎,其无益乎?
杂咏一百首 其十五 侯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白发夷门老,能兴晋鄙师。
魏王备它盗,曾不备如姬。
代范主簿(大性)服除谢贾太傅启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本堂集》卷六六
庙堂公造,挽回善类之春;簪履遗孤,追感旧知之地。积忱欲写,悲涕先零。昔吾祖蜀公,不同流于世俗;与时相司马,为异姓之弟兄。必首置之周行,宜弗遗其馀力。然而侍读之命,听其固辞;告老之章,遂其继请。乃今本无半面之故,而有甚于平生之欢。用情不问于存亡,援手不问于难易。信后来之多遭际,视先世而有光辉。某痛惟家严,酷嗜古学。其处屋漏,言行皆可以语人;其游宦途,祸福不足以动我。粤从绿发,以及华颠。每闻吠雪之声,几中含沙之射。坎坎世变,惟性命之苟全;悠悠己知,于功名乎谁主?翛然扫轨,将以挂冠。忽见录于洪钧,为力扶于赤帜。闻而自信,岂烦韦澳之呈身;出于无求,何待元城之通问。晓上拔奸之疏,暮飞雪谤之函。谓己独正,方遂贾憎于流俗;谓首欲延,致乃见劾于诬辞。力祈清议之伸,大快舆情之望。毡其尽复,玉以不瑕。亲庭本心,喜已渝于涯涘;相国雅意,谓当上之云霄。召见棘卿,趣以芝诏。既累辞而弗获,虽万里而亦来。奈何坐席之未温,或者引帆而遽退。平地风波之汹涌,自昔而然;青天白日之照临,有知者在。倍费榻前之回斡,亟分淮右之驱驰。曾无几时,忽弃诸子。扶护归里,若为苏氏之谋;漂泊无家,殆类少陵之死。恸荼毒其至此,惨荒迷乎何之?终谢恩陶,周图私计。锡田而活孥累,以寿傃贫之传;免诠以延父恩,以欢为喜之后。谁能眷其存殁,如此极其始终?一门多缘,千载佳话。兹盖恭遇某官手扶乾御,身济泰亨。如伊尹之佐商王,享天一德;如姬公之辅成后,敬收万年。其为国而爱贤,殆如父之视子。旌招交路,必使无山林之遗;鼎养满朝,犹恐有沟壑之委。遂于寒远,尤所恩勤。某馀息仅延,中藏难释。衣冠纯吉,幸获瞻衮舄之光;轩厩终依,尚不辱箕裘之绪。是之谓报,过此何如。
妇女之孝二十首 其七 如姬(公子无忌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底事能令妾,为君死不辞。
不思君遣客,报妾父仇时。
静逸堂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八、《须溪集》卷二
逸者自遗于人间,而人亦遗之。如子房学礼于沧海君,得力士;扁鹊受药于长桑君,饮以上池之水;夷门隐者能知魏王兵符所在与如姬所甚恨不言之志。此人皆察于世变,达于情伪,勉强成就,出于偶然,不为险巘变化,高尚奇节,而人谋鬼谋,贤于蓍蔡远甚。彼其初皆有以自善其身,不知老之将至,平生倏忽困穷,邂逅不知其所从来,既疑前此未必有此人,又疑今者未必无此人也。吾尝谓虞翻解印去官,鸱夷身泛西子,其感慨忧患与人同,而长往轻举与人异。以其人为必不死者,豪杰之见也,而亦莫知其所终也,然犹未入于方伎也。不知何许老父,哭龚生八十而夭,自是隐者如有术,而术者亦隐,至闻山林龙德,皆如燕齐海上怪迂之士,使有道者噫笑而不平,好奇者想望而不及。故樊英见列于高艺,焦先得附于耆英,呼祁孔宾者如神人,事陶弘景者为别馆,不者亦欿焉俛焉,若无足称焉。嗟乎!此《中庸》所以不可能也。胡氏称静逸者如其字。其言静逸,劾鬼神,致雷雨,前有某事某事,籍何甚也;及与之遇,澹如常人,正平平耳。问其所以能,无能也,静而已;法亦无法也,静而已;视其貌如其心,夷然尘芥物我,出入光景为乐。使在十年前见之兵间,可与合好解纷,亦若无意于人事者,然皇皇求丹学道。或疑静逸未见其逸,余笑曰:此其所以逸也。古有行山如梦,人至闻其鼾睡声者。晋人有言,是中故难得睡处。放怀宇内,悟则皆道,此所谓颠沛造次者。今人学静,更觉静之为烦。因其伎进于道,乐以所自得者记之。夫静逸则自遗于人矣,未必人亦遗之也,以其有无用之用也,其亦必不免于用也。
夷门怀古 明 · 王恭
策马夷门道,萧条愁杀人。
魏王公子不复见,大梁宫殿随灰尘。
七雄戈剑纷相击,秦兵已在邯郸陌。
晋鄙难回朱亥椎,如姬早中侯嬴策。
春去秋来百草青,古城落日烟尘生。
眼前不见抱关者,世上空传侠客名。
秋天摇落多愁思,信陵原头木应死。
谁见豪门爱士时,惟有东流汴河水。
荅寄元美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沧溟集卷十一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
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
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
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杂诗九首其九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四部
如姬奉王寝,公子得兵符。
君恩岂不深,各报徇所图。
秦王幸赵倡,子政乃托躯。
谓为嬴秦祀,千载永欢娱。
子政自有父,赵倡自有夫。
将心向他人,垂死心未孤。
冥冥移社稷,雠敌安得如。
微衷亮何叩,恻怆以长吁。
夷门歌 明 · 郑学醇
秦人一举坑长平,进兵直抵邯郸城。
魏王睥睨不敢救,公子再拜咨侯嬴。
嬴知办此有朱亥,虎符窃出王卧内。
袖椎椎杀晋将军,魏兵北乡秦兵退。
嬴送公子复何言,慷慨刎颈北风前。
如姬且为公子死,抱关贱吏何所怜。
青楼 明 · 张元凯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女郎能任侠,结客少年时。
容颜市金币,肝胆刺恩私。
密约来原剧,穷交自扊扅。
信陵归魏后,何以报如姬。
大梁行 明末 · 陈子龙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二
悠悠芳草地,漠漠暮云平。
秋风千里道,遥望大梁城。
大梁豪华古无比,请说先从信陵始。
如姬卧内新窃符,晋鄙军前初散士。
十万雄兵金作羁,三千上客珠为履。
岂止邯郸赖解围,尝令函谷无坚垒。
归来甲第起歌钟,舞袖缤纷照夜红。
艳艳双娥低白日,沈沈醇酒对春风。
欢娱未终河汉没,丛桂芳兰几回歇。
朱邸亭台郁若云,青楼罗绮娇如月。
北里佳人锦罽靴,西园公子珊瑚玦。
金梁桥上月初明,汴水堤边柳下行。
羯鼓声高珠勒转,箜篌弹罢玉轮迎。
回鹘两行番地乐,梨园三部内家名。
桑田倏忽无人见,百年冠盖如飞电。
壁上旌旗掣晓霞,地中鼓角摇芳甸。
鹳雀还栖翔凤楼,鱼龙尽入飞云殿。
屠市曾无朱亥奇,夷门只有侯嬴贱。
繁台南去接平台,一望苍茫杀气开。
惟有贾生梁客恸,还应宋玉楚臣哀。
七弟正仲买姬赋赠 其二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茗斋诗
邯郸公子日开尊,独有如姬不负恩。
可是美人仇已购,空劳客到信陵门。